《咬文嚼字》獲獎教案_第1頁
《咬文嚼字》獲獎教案_第2頁
《咬文嚼字》獲獎教案_第3頁
《咬文嚼字》獲獎教案_第4頁
《咬文嚼字》獲獎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咬文嚼字獲獎教案一、教學設計1 、使用教材:人教版 高中語文必修五 第三單元第 8 課咬文嚼字2、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理解文章內(nèi)容,掌握文章寫作思路。( 2)過程與方法:布置學生在課前預習課文,理解文中所選的詩詞及故事背景。(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作者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學習過程中“咬文嚼字”的習慣。3、教學重點: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4、教學難點:理解并正確評價作者的觀點,學會在平常的學習中“咬文嚼字”。5、設計思路:這篇文章是朱光潛先生的一篇隨筆,同時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議論文。他告訴人們無論閱讀或?qū)懽?,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勵,追求藝術(shù)的完美。在教學

2、過程中,應一方面抓住議論文的特點,了解作者觀點,理清論證思路;一方面引導學生培養(yǎng)咬文嚼字的精神,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因此, 教學設計在分析論證思路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質(zhì)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將這種思維習慣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6、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誦讀法,點撥法7、教具準備:PPT課件(另附)8、課時安排:一課時二、教學過程:(一)導語設計PPT課件演示:P.1課題做學問也好,生活也罷,我們都需要有不計名利,自強不息的精神,今天我們學習的咬文嚼字的作者便是擁有這樣精神的人。(二)認識作者PPT課件演示:P.3朱光潛 (1897-1986), 安徽桐城人?,F(xiàn)

3、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現(xiàn)代美學的開拓者、奠基者之一。代表作品:文藝心理學、談美書簡、西方美學史等。人生格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yè) ?!泵鞔_: 1、朱光潛是安徽人,他是安徽的驕傲,引導學生要關(guān)注本地的名人。2、他的人生格言正是溫總理講話中所提到的不計名利,自強不息的寫照,而他的這篇隨筆正是被這樣的精神觸發(fā),思考完成的。(三)粗讀課文,把握論點請學生在預習的基礎(chǔ)上再讀課文,思考問題:1 、“咬文嚼字”什么意思?PPT課件演示:P.4明確: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摳字眼而不領(lǐng)會精神實質(zhì))。2、看起來“咬文嚼字”有些貶義,那么朱光潛為什么會用它來作為自己的觀點,一定有他的道理,那么,請同學在課文

4、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樣闡述自己的觀點的?(學生思考討論,總結(jié)歸納)明確: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diào)整思想和情感。但是在文學,無論閱讀或?qū)懽?,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四)再讀課文,深入分析1 、為了讓大家接受這個觀點,作者選了哪些例子來證明呢?PPT課件演示:P.5明確:郭沫若改字王若虛改句賈島“推敲”蘇軾惠詩“套板反應”2、文章最后一段中說“以上只是隨便舉幾個實例,說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你認為作者是隨便舉的例子么?PPT課件演示:P.8(學生思考并討論)明確: 這些例子不僅不是隨便舉的,而且是用心選擇的。從選材的內(nèi)容來看,一方面是關(guān)于文字修改,一方面是有關(guān)聯(lián)想

5、意義;從修改的效果來看,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3、具體分析有關(guān)文字修改的例子:郭沫若改字(通過指導學生誦讀修改前后的句子來體會“咬文嚼字”的精神。)明確:同樣是一種改法,卻產(chǎn)生兩種不同的效果,一個成功,一個失敗。原因在于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篇一律的修改,應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點來修改。PPT課件演示:P.6補充示例:唐代詩人宋之問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歷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敝小扒印蹦芊裉鎿Q成“切”呢?很顯然,不可以?!扒印备鼙磉_作者逃亡時的膽怯心情,既急切的咬想知道家人的情況,又擔心自己給家人帶來災禍, “怯” 可以非常準確的表現(xiàn)當時那種矛盾的心情??偨Y(jié):寫文章時要求用

6、詞準確,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在斟酌字句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著。PPT課件演示:P.7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莖須。(唐盧延讓)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唐杜甫)無論你所要講的是什么,真正能夠表現(xiàn)它的句子只有一個,真正適用的動詞和形容詞也只有一個 , 就是那最準確的一句、最準確的一個動詞和形容詞。其他類似的卻很多。而你必須把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動詞、唯一的形容詞找出來。(法福樓拜)王若虛該句(指導學生朗讀修改前后的句子,體會修改的效果)明確:改過之后確實更簡潔了,但卻缺少了意味。補充示例:宋人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第一段原來是“環(huán)滁四面皆山,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諸山,林壑尤美

7、?!弊詈笮薷臑椤碍h(huán)滁皆山也?!边@是修改的更簡潔的成功的示例??偨Y(jié): 文句是否簡潔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樣表述才最符合原文的意味,也就是說咬文嚼字的精髓是調(diào)整思想和情感。賈島“推敲”PPT課件演示:P.9(這個故事已經(jīng)耳熟能詳,重點在于了解作者是怎樣咬文嚼字的,同時引導學生用咬文嚼字的精神自己分析詩句,提出看法。)請找出文中作者的理由和解釋。你認為應該用“推”還是“敲”呢,說說你的理由。(學生可自由討論,只要解釋合理就應給予鼓勵)總結(jié):無論用那個字,好像都有道理,其實就在于不同的字表現(xiàn)的意境不同,每個字所蘊含的意境又是合乎情境的,所以都是可以的。小結(jié):以上三個例子有成功,有失敗,他們的評判標

8、準都是一樣的,即這個詞或句是否符合作者的思想情感。4、具體分析有關(guān)聯(lián)想意義的例子:蘇軾惠詩(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領(lǐng)會利用聯(lián)想意義的妙處。)補充注釋:小龍團是福建名茶,一般是地方上供給皇帝的茶。一兩茶相當于0.1 兩黃金。蘇軾在任常州刺史時得到朋友贈送的小龍團,異常興奮,來到無錫的第二泉取泉水泡茶。小龍團是茶團,北宋蔡襄創(chuàng)制的一種名茶,形狀似餅,這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天上小團月”是由“小龍團”茶聯(lián)想起來的,因為他們的形狀都是圓形的?!疤装宸磻保ㄖ笇W生理解“套板反應”的概念,概括作者的觀點。)根據(jù)文意,用自己的話概括“套板反應”。作者的觀點是什么? 明確:反對。“套板反應”背離了創(chuàng)新,引不

9、起新鮮和真切的情趣。唐代的古文運動中韓愈等人提出寫文章要“師其意而不師其辭”, “詞必己出”,這體現(xiàn)的就是創(chuàng)新,反對掉書袋。總結(jié):這一正一反兩個例子都充分說明了咬文嚼字還應有創(chuàng)新意識。合理的運用聯(lián)想意義。PPT課件演示:P.10補充示例:唐代大詩人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弊ⅲ豪铨斈隇樘拼囊魳芳遥芴菩谫p識,后流落江南。思考:其中“江南”兩字你能有多少聯(lián)想呢?明確:點明與李龜年相逢的時令暮春;暗指李龜年不幸的身世;暗指自己不幸的身世;暗指唐王朝衰落時期。5、小結(jié):通過舉例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作者指出無論是文字修改,還是使用聯(lián)想

10、意義,我們都要尋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煉和吻合,這樣才會達到藝術(shù)的完美。(五)引申探究,比較閱讀研討與練習中列舉了一篇文章不求甚解(馬南邨),其中提出了另一種閱讀的方法,讀書“不要固執(zhí)一點,咬文嚼字”。面對朱光潛和馬南邨的不同見解,請結(jié)合自己的讀書習慣談談你的看法。(引導學生自由討論,老師可加以指導和鼓勵。)(六)應用拓展,活學活用課前老師要求學生整理出自己平常讀書時 “咀嚼” 出的好句子,選擇了其中的一部分,請學生自己賞析。PPT 課件演示:P.11-P.15(由選出語段的同學先發(fā)表觀點,再由其他學生補充。)PPT課件演示:P.#總結(jié): 很好的思想內(nèi)容,像一盞畫得很美的紗燈,表達思想的文字就像

11、燈里的燭光。若是里面的燭光很亮,這盞燈上的美麗圖畫就會映射得纖毫畢現(xiàn);若是燭光昏暗,無論是多美的紗燈,也會減色。(冰心漫談語文的教學與學習)(七)作業(yè)設計片段訓練:請寫一個片段來賞析你所喜歡的語段,突出,語句通順,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字數(shù)不少于可從內(nèi)容和形式兩方面分析。要求:重點400 字。(八)板書設計郭沫若改字 不同情感文字修改王若虛改句 不同意味咬文嚼字賈島“推敲” 不同意境蘇軾惠詩正面聯(lián)想意義“套板反應”反面學習目標:一、分析評價課文觀點二、從課文內(nèi)容、寫法上獲得一些啟示教學重點:梳理課文思路,概括課文內(nèi)容要點,引導學生掌握現(xiàn)代文閱讀的基本方法。教學難點:聯(lián)系閱讀實際,探究運用。教學課時

12、:一課時教學過程:一、以提問方式導入打一謎語讓同學們猜:小老鼠看書咬文嚼字小老鼠學習的精神應該推廣:把書吃掉,消化掉,成為一個很有品位的小老鼠。提問: 我們班里大家公認的讀書最多的是誰?你讀書有什么秘訣沒有?是不是讀書讀到 “咬文嚼字”的程度,或者如陶淵明所倡導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則欣然忘食”的這種境界了?有沒有較起真來,求得“咬文嚼字”程度的時候?還有,在寫作方面的,每次作文經(jīng)教師“朱批”之后,下發(fā)到你的手里,大家的習慣當然是首先看教師給的分數(shù),看完分數(shù)之后呢?有沒有誰還會認真看一看教師改過的地方,想一想教師為什么會在這地方劃出一道線, 或者劃出一些圈,有沒有誰會在老師指出的有毛

13、病的地方進行一番修改呢?也就是說, 自己的文章被老師批閱之后,還有沒有興趣或者習慣進行一番咬文嚼字呢?再打一個比方,建筑工人把房子蓋好以后,如果你住進去,你一般要經(jīng)過一道什么程序?。討論后明確:房屋需要裝修,寫文章要咬文嚼字,讀文章也要咬文嚼字。讀文章,這里主要是精讀文章,如果沒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就可能讀不透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深意,寫文章如果缺乏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寫的文章就可能流于膚淺,缺乏深意。二、作者介紹我們這一冊教材中正好有一篇大學問家朱光潛先生寫的小文章,就是關(guān)于這咬文嚼字內(nèi)容的。我們先熟悉一下作者。展示:朱光潛情況介紹。朱光潛(1897 1986),現(xiàn)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學,筆名孟

14、實、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從事美學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譯西方美學名著,在批判繼承美學遺產(chǎn)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他的 西方美學史是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他的美學理論在中國當代美學流派中自成一派,影響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談美書簡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等。嚼一嚼,看看我們能從中獲得引導: 這是一篇大學問家寫的小文章,下面就讓我們咬一咬,什么教益,給我們學習語文有什么啟發(fā)。三、概括層次 粗讀文章,注意這樣幾個問題:1 、文章有幾段?標出標號。2、文章觀點性的語段是第幾段?作者主要的觀點是什么?用一句話概括出來。學生回答,明確:文章共分8 自然段。觀點性語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

15、的觀點是:1、應該有運用文字所應有的謹嚴精神;2、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shù)的完美。概括一下就是:1 、應該有謹嚴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斷推陳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可能達到藝術(shù)的完美。四、具體分析1、 、作者在第8 段有一句話: “以上是隨便舉幾個實例,說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作者是不是很“隨便”地舉出這幾個實例?給這 5 個實例歸一下類,看有沒有層次上的分別?明確: 1、 2、 3 是文字修改方面的;4、 5 是有關(guān)詞語的聯(lián)想意義的。2、 3 個修改的例子中,有沒有越改越好,有沒有越改越不好的,有沒有怎么

16、改怎么好的?明確:有。1 是修改后增色不少的,表達效果增強了;2 是改壞了的。3 是怎么改怎么有理的。3、 為什么有的修改會增色,有的修改會失色,而有的修改又怎么改怎么有理呢?評判增色、 失色和修改得有理的標準是什么呢?大家能不能從作者的分析中歸納出來呢?明確: “修改字詞,不僅是修改字詞,在文字上推敲,骨子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這句話非常關(guān)鍵。這也是本文最重要的一句話,它告訴我們,在語言文字“推敲”時,改好改壞的依據(jù)是思想感情,這是問題的根本所在。4、第 6 段和第 7 段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這兩段分別是從哪個角度來講的?明確: 講的是閱讀或者寫作的又一難處:聯(lián)想意義的把握和運用。第 6 段是從閱讀中聯(lián)想意義的確定之難。第7 段從寫作避免套語和“套板反應”之難來寫的。兩段正好正反對照。5、讀完這篇文章,我們對怎樣去“咬文嚼字”獲得了一個什么樣的總的原則?明確:咬文嚼字表面上是在錘煉語言文字,其實是在錘煉作者的思想感情。五、探究運用運用上面的原則,我們再來看幾個煉字煉意的例子,學著朱光潛先生的做法,咬一番,嚼一番,咬出感情,嚼出味道來。例 1:展示:紅杏枝頭春意“濃”紅杏枝頭春意“鬧”哪一個字表達效果更好?學生討論,教師引導,明確:劉公勇在詞話里稱“一鬧字卓絕千古”。 “鬧”字好就好在準確、鮮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