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生必背古詩80首帶拼音-有解釋(完美版)_第1頁
小學(xué)生必背古詩80首帶拼音-有解釋(完美版)_第2頁
小學(xué)生必背古詩80首帶拼音-有解釋(完美版)_第3頁
小學(xué)生必背古詩80首帶拼音-有解釋(完美版)_第4頁
小學(xué)生必背古詩80首帶拼音-有解釋(完美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長歌行漢樂府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jié)至,焜黃華葉衰(cui)。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qngqngyuánzhngkuí青青園中葵,zholùdàirìx朝露待日晞。yángchnbùdézé陽春布德澤,wànwùshnggunghu萬物生光輝。chángkngqijiézhì??智锕?jié)至,knhuánghuyèshui焜黃華葉衰。bichundngdàohi百川東到

2、海,héshífùxgu何時復(fù)西歸?shàozhuàngbùnlì少壯不努力,lodàtúshngbi老大徒傷悲。題 解此詩選自漢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shè)立的朝廷音樂機構(gòu),漢武帝時得到大規(guī)模地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后人通稱之為“漢樂府”。之后,樂府也便成了一種體裁,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泛。本詩是其中一首。注詞釋義長歌行:漢樂府曲調(diào)名。晞:曬干。陽春:生長茂盛。布:散布,灑滿。德澤:恩澤。焜黃:枯黃。顏色衰老的樣子。華:同“花”。衰:為了押韻,這里可以按古音讀作cu。徒:白白地。古詩今譯園中有碧綠的

3、葵菜,晶瑩的朝露在陽光下曬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灑滿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生機。只擔(dān)心瑟瑟的秋天來到,樹葉兒枯黃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萬條大河奔騰著東流入大海,什么時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時不努力,到老來只能是空空悔恨了。名句賞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北驹娊栉镅岳?,以園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因為它們都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fēng)的厲害。大自然的生命節(jié)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人少年時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努力學(xué)習(xí)奮斗,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之時后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努力向上,牢記

4、“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警訓(xùn),催人奮進。寒食韓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chnchéngwúchùbùfihu春城無處不飛花,hánshídngfngyùlixié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rìmòhàngngchuánlàzhú日暮漢宮傳蠟燭,qngynsànrùwhóuji輕煙散入五侯家。作者背景韓翃(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唐代詩人。南陽(今河南南陽)人。一直在軍隊里做文書工作,擅長

5、寫送別題材的詩歌,與錢起等詩人齊名,時稱“大歷十才子”。后來皇帝選拔他擔(dān)任起草詔令的中書舍人,當(dāng)時有兩個韓翃,大臣問選誰,皇帝說要寫“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那個韓翃,可見這首詩在當(dāng)時是多么有名。注詞釋義春城:暮春時的長安城。寒食:古代在清明節(jié)前兩天的節(jié)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御柳:皇城中的柳樹。斜:為了押韻,此處可以按古音讀作xi。漢宮:這里指唐朝皇官。傳:賜給。五侯:漢成帝時封王皇后的五個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極、王逢時五人為侯,受到特別的恩寵。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古詩今譯暮春的長安城里漫天舞著楊花,寒食節(jié)東風(fēng)吹斜了官中的柳樹。黃昏開始宮里頌賜新蠟燭,輕煙先升起在皇帝貴戚家。名句

6、賞析“春城無處不飛花?!边@是一首寓意非常委婉的諷刺詩。在唐代以前,漢朝最為強大,所以唐人做詩都喜歡借漢來比唐,這里也是借漢代的故事來諷刺本朝。寒食三天焚火,本應(yīng)第四天才可用火。但皇宮里在第三天的黃昏就將傳火種的蠟燭賜給了皇帝貴戚。這件小事說明皇帝對貴戚近臣的特別恩寵,但詩人寫得很委婉,而且用春城飛花的奇麗景致開頭,用東風(fēng)拂柳的描寫自然引出皇官,好像是在稱頌皇上的恩典,所以連皇帝都很喜歡。像這樣不用一字指斥,就達到諷刺效果的寫法,就叫含蓄。我們仔細(xì)一琢磨,就能品味到里面暗含的諷刺意味。七步詩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后人縮略版)煮豆燃豆萁

7、,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zhdòurándòuqí煮豆燃豆萁,lùchywéizh漉豉以為汁。qízàifxiàrán萁在釜下燃,dòuzàifùzhngqì豆在釜中泣。bnshìtónggnshng本是同根生,xingjinhétàijí相煎何太急。作者背景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著名詩人。少年時就很有才華,得到曹操的喜愛,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

8、,后來郁郁而死。他的詩語言精練,詞采優(yōu)美,是建安時期的代表詩人。注詞釋義釜:古代的炊具,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鍋。萁:豆稈。漉:過濾。豉:豆豉。用煮熟的大豆發(fā)酵后制成,有咸、淡兩種,供調(diào)味用。古詩今譯煮豆子燃燒的是豆稈,過濾豆豉做成了豆?jié){。豆稈在灶下焚燒,豆子在鍋里哭泣。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這么著急!名句賞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辈茇Ш筒苤脖臼怯H兄弟,曹植少年時就很聰明,能出口成章,下筆千言。曹丕當(dāng)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脅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讓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做成一首詩,否則就把他處死。曹植應(yīng)聲而起,沒走到七步就做好了這首詩。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鍋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鍋下面的豆稈。豆子

9、和豆稈本來是生長在同一根上,現(xiàn)在豆稈卻在鍋下面燃燒,煎熬鍋里的豆子,而鍋里的豆子無力反抗。曹植用這個比喻,暗指曹丕我與你是親生兄弟,應(yīng)該是骨肉情深,真誠相至,但現(xiàn)在卻是骨肉相殘,表達了內(nèi)心的悲憤。相傳曹丕聽了面有慚色。這首詩比喻貼切,用語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義深長。滁州西澗韋應(yīng)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dúliányucojiànbinshng獨憐幽草澗邊生,shàngyuhuánglíshnshùmíng上有黃鸝深樹鳴。chncháodàiywnl

10、25;ijí春潮帶雨晚來急,ydùwúrénzhuzìhéng野渡無人舟自橫。作者背景韋應(yīng)物(737-792),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貴族出身,曾為唐玄宗侍衛(wèi),后來發(fā)奮讀書,成為有名的詩人。其詩多寫田園風(fēng)物,以古風(fēng)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風(fēng)格古淡雋永,后人將他與柳宗元并稱為“韋柳”。注詞釋義滁州:今安徽滁縣,詩人曾任州刺史。西澗:滁州城西郊的一條小溪,有人稱上馬河。獨憐:最愛,只愛。春潮:春雨。野渡:荒郊野外無人管理的渡口。橫:指隨意飄浮。古詩今譯澗邊叢生的幽草特別讓人喜愛,密林中還有黃鸝鳥在婉轉(zhuǎn)啼鳴。帶雨的春潮在傍晚來勢更湍

11、急,荒郊野渡寂無人影只有船空橫。名句賞析“野渡無人舟自橫。”詩人在滁州做官時,最喜愛西澗清幽的景色,經(jīng)常一個人到澗邊散步。岸邊的綠草、樹叢中的黃鸝,所聞所見都賞心悅目,讓人流連忘返。一場突如其來的急雨,使春天原來就高漲的澗水更加湍急,渡口的艄公已去避雨,小船被水流沖得橫在岸邊。一船來說,船渡往對岸的方向是縱,水流的方向是橫。船是被拴住的,水流一沖就橫在水中了。詩人所用的字句都很平常,但因捕捉到一個特殊的情景,描繪出小船橫在水流中的畫面。所以格外生動。從前兩句的描寫來看,詩人的心情很悠閑,但后兩句的風(fēng)景又有點寂寥的感覺。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

12、牛羊。chìlèchunynshnxià敕勒川,陰山下。tinsìqiónglúlnggàisìy天似穹廬,籠蓋四野。tincngcngymángmáng天蒼蒼,野茫茫,fngchucodxiànniúyáng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作者背景相傳這是北齊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這首歌原為卑語,后被翻譯成漢語。敕勒是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內(nèi)蒙古南部一帶。注詞釋義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陰山:陰山山脈,起于河套西北。橫貫于內(nèi)蒙古

13、自治區(qū)中部偏西一帶。穹廬:游牧民族所住的圓頂帳篷。即今蒙古包。野:為了押韻,此處也可以按古音讀作y。見:同“現(xiàn)”, 這里不讀jiàn。古詩今譯遼闊的敕勒川在陰山腳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帳篷,籠蓋了整個原野。蒼天遼遠(yuǎn)空曠,草原一望無際,微風(fēng)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名句賞析“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边@是一首北齊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遼闊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壯美景色。前兩句,寫敕勒川的位置。把天比作穹廬,非常貼切,同時又讓我們想起游牧民族的圓頂帳篷和他們的生活;后兩句,用“天蒼蒼”和“野茫?!毙稳莶菰系乃?,給人以無限遼闊的感受。而“風(fēng)吹草低”一句,寫出了草

14、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壯,又把整個畫面變成了一幅天人和諧的人文圖景,生動異常。語言簡練質(zhì)樸,音調(diào)雄壯,風(fēng)格明朗豪放,雄渾天成,是描寫草原風(fēng)光的千古絕唱。塞下曲盧綸林暗草驚風(fēng),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jínàncojngfng林暗草驚風(fēng),jingjnyèyngng將軍夜引弓。píngmíngxúnbáiy平明尋白羽,mòzàishíléngzhng沒在石棱中。作者背景盧綸(748-800),唐代詩人。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濟)人?!按髿v十才子”之一,他的送別詩、寫景詩很

15、有特色。注詞釋義引弓:拉弓,開弓。平明:清早。白羽:本指箭稈上的羽毛,這里借指箭。沒:陷入。指箭射入很深。古詩今譯黑暗的林中風(fēng)吹草動,將軍深夜拉動了強弓。黎明時尋找射出的箭,發(fā)現(xiàn)它深陷在巨石中。名句賞析“林暗草驚風(fēng),將軍夜引弓。”這是盧綸反映軍士生活最有名一首詩。塑造了一位將軍的勇猛形象,篇幅極為簡短,卻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前兩句寫黑暗的夜晚,林深草密,驚風(fēng)陣陣。詩中通過這樣的環(huán)境描寫,為將軍拉弓射箭的壯舉作了鋪墊。傳說漢代名將李廣出獵時,遠(yuǎn)遠(yuǎn)看到草叢中的一塊大石,以為是一只猛虎,急忙拉弓射去,箭頭居然穩(wěn)穩(wěn)地扎入石頭之中。這里借用李廣的故事,來形容將軍的勇猛和神力,的確是非常恰當(dāng)?shù)摹H娬Z言精

16、練準(zhǔn)確,描寫生動傳神。詠鵝駱賓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ééé鵝,鵝,鵝,qxiàngxiàngting曲項向天歌。báimáofúlshu白毛浮綠水,hngzhngbqngb紅掌撥清波。作者背景 駱賓王(約640-684),唐代詩人,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人小受過良好的教育,少年時就有詩名,擅長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詩,是“初唐四杰”之一。注詞釋義詠鵝:用詩詞來贊美鵝。項:頸的后部。這里代指脖子。撥:劃。古詩今譯鵝,高昂著頭頸朝著天,唱著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動在綠水上,紅色的鵝掌劃動著清清的

17、水波。名句賞析據(jù)說這首小詩是駱賓王七歲時所作。頭一句三個鵝字,寫出了孩子們初見鵝時的驚喜。接下來的三句話,寫活了鵝的神態(tài)。那一群白鵝悠閑地游來,正昂著頸高叫著,像是在談天,像是在以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它們在水中游來游去,潔白的身體浮在綠水中,紅紅的鵝掌向后輕輕撥動著清清的河水,蕩起一片漣漪。這是一幅多么輕松、快樂、自由,多么純真美麗的畫面啊!這是孩子們眼中的世界,是他們認(rèn)識生活的開始,尤如小鳥沖向大自然,多么歡暢。它讓我們體會到了童心的童趣,純潔了我們的心靈。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címshuzhngxiàn慈母

18、手中線,yóuzshnshàngy游子身上衣。línxíngmìmìféng臨行密密縫,yìkngchíchíqu意恐遲遲歸。shuíyáncùncoxn誰言寸草心,bàodésnchnhu報得三春暉?作者背景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時居蒿山,與韓愈是好朋友。一生窮困,近50歲時才中進士。孟郊寫詩以寒苦之音著稱,追求奇特的構(gòu)思和瘦硬的語言風(fēng)格,多表現(xiàn)下層民眾和自己的貧寒生活及遭遇,與賈島齊名,有“郊

19、寒島瘦”之稱。注詞釋義游子:離家遠(yuǎn)游的人。意恐:擔(dān)心。寸草:小草。寸草心:此處指游子的心。三春暉:春天的陽光。這里比喻母愛。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個春天。暉,陽光。古詩今譯慈愛的母親手中的針線,離家遠(yuǎn)行人身上的衣服。要遠(yuǎn)行時密密地縫呵縫,心中擔(dān)憂兒子遲遲才回。誰說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報答得了春天的光輝?名句賞析“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50歲才中進士,當(dāng)上溧陽縣尉,這樣一個小官,結(jié)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這首詩就寫于此時。詩以一個極為平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細(xì)節(jié)揭示了母愛的偉大:老母牽針引線為臨行的兒子縫補衣裳,由于擔(dān)心兒子長時間不回來,就把針腳縫得非常細(xì)密,希望它

20、能結(jié)實一點,更結(jié)實一點。慈母對兒子的篤愛之情,就這樣一針一線地縫進衣服中,隨著兒子千里萬里。這一平常而充滿了骨肉親情的生活場景,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經(jīng)歷過的,所以能引起每一個讀者的共鳴,引起我們對母親的種種回憶和依戀。母愛是不期望報答,也是兒女所報答不完的,因為它像三春的陽光對小草的哺育,是無窮無盡的。詩歌畫面簡潔,語言樸素,而內(nèi)涵深厚,動人心弦,所以能膾炙人口,千古流傳?;剜l(xiāng)偶書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shàoxiolíjilodàhuí少小離家老大回,xingynwúgibìnmá

21、;oshui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értóngxingjiànbùxingshí兒童相見不相識,xiàowènkècónghéchùlái笑問客從何處來。作者背景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字季真,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年青時就因為詩文寫得好而聞名。為人狂歡,與李白、張旭等合稱“飲中八仙”。他的詩清新疏朗而富有機趣,以回鄉(xiāng)偶書、詠柳等傳誦最廣。注詞釋義偶書:偶然寫出來的。鬢:耳邊的頭發(fā)。衰:古音讀作cu。指鬢發(fā)稀疏、斑白。古詩今譯小時候我離開了家鄉(xiāng),到老年才回來,家鄉(xiāng)的

22、口音沒有改變而鬢發(fā)卻已斑白。孩子們看見我卻沒有人認(rèn)識我,笑著詢問我是從哪里來的。名句賞析“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這首詩看似平淡,卻內(nèi)蘊豐富。前兩句寫游子重回故鄉(xiāng),淡淡的敘述中含有不可言說的興奮和激動,詩人置身于故鄉(xiāng)熟悉而又陌生的環(huán)境之中,一路走來,心情頗不平靜:當(dāng)年離家,風(fēng)化正茂;今日返歸,鬢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三四句從充滿感慨的一幅自畫像,轉(zhuǎn)而為富于戲劇性的兒童笑問的場面?!靶柨蛷暮翁巵怼?。在兒童,這只是淡淡的一問,言盡而意讓;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引出了他的無窮感慨,自己的年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這看似平淡的一問中了。全詩就在這有問答處悄然作結(jié),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傳響,哀婉備

23、至,久久不絕。以如此簡短的語言寫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這就是本詩千百年引起人們心靈震顫的重要原因。詠柳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bìyùzhungchéngyshùgo碧玉妝成一樹高,wàntiáochuíxiàlsto萬條垂下綠絲絳。bùzhxìyèshuícáich不知細(xì)葉誰裁出,èryuèchnfngsìjindo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作者背景見回鄉(xiāng)偶書的作者背景。注詞釋義詠:歌唱,贊美。碧

24、玉:既指綠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輕貌美的少女。妝:打扮。絳:絲帶。古詩今譯像碧玉一樣打扮成的高高柳樹,千條萬縷的柳枝都垂下了綠色的絲條。不知道這細(xì)細(xì)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fēng)恰似剪刀。名句賞析“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深深地抓著了垂柳的特征,在詩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樹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風(fēng)姿,下垂的柳條,就像她裙擺上的絲帶。在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兩者之間仿佛沒有什么截然的分別。而且“碧玉”也有雙關(guān)的意義。既在字面上與柳樹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輕貌美的少女,與下面的“二月春風(fēng)”恰相呼應(yīng)這是早春的垂柳,還未到夏秋之際亭亭如蓋、樹蔭清圓的時候。

25、然而,更妙的以下兩句:“不知細(xì)葉誰載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在賀知章之前,有誰想過春風(fēng)像剪刀?把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fēng)由無形化為有形,它顯示了春風(fēng)的神奇靈巧,并使詠柳成為詠物詩的典范之作。涼州詞王之渙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huánghéyunshàngbáiyúnjin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ypiàngchéngwànrènshn一片孤城萬仞山。qingdíhéxyuànyángli羌笛何須怨楊柳,chnfngbùdù

26、;yùméngun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作者背景王之渙(668-742),唐代詩人。字季陵,晉陽(今山西太原)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他的詩以描寫邊疆風(fēng)光著稱,并多被當(dāng)時樂工傳唱。代表作有涼州詞、登鸛鵲樓等。注詞釋義涼州詞:又名涼州歌,唐代傳唱于涼州的樂曲名。涼州,在今甘肅武威。仞:長度單位。古時七尺或八尺為一仞。萬仞,形容極高。羌笛:古時西北少數(shù)民族所吹的一種管樂器。楊柳:指折楊柳曲調(diào)。何須:何必。度:經(jīng)過。玉門關(guān):在今甘肅敦煌西,是唐時通往西域的要路關(guān)口。古詩今譯奔騰的黃河就來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萬仞高山。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楊柳不綠,春風(fēng)從來未到過玉門關(guān)。名句賞析“羌笛何須怨

27、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這首詩,描寫了壯闊蒼涼的邊塞景物,抒發(fā)了守衛(wèi)邊疆的將士們凄怨而又悲壯的情感。詩的首句寫自下而上對黃河的遠(yuǎn)眺,次句寫邊塞環(huán)境的險惡,兩句合在一起,用大筆寫意的手法,渲染刻畫了邊塞風(fēng)光的雄奇蒼涼和邊防戰(zhàn)士們生活環(huán)境的艱苦惡劣。后兩句筆鋒一轉(zhuǎn),引入羌笛之聲。折楊柳送別本是唐人風(fēng)習(xí),羌笛吹奏的折楊柳曲詞更能引起思鄉(xiāng)的離愁??扇缃裨谶@玉門關(guān)外,春風(fēng)不度,想要折一枝楊柳聊寄別情也不可能,這怎能不讓人更感悲傷。全詩表現(xiàn)了盛唐詩人悲涼慷慨的精神風(fēng)貌。登鸛雀樓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báirìyshnjìn白日依山盡,hu

28、25;nghérùhiliú黃河入海流。yùqióngqinlmù欲窮千里目,gèngshàngycénglóu更上一層樓。作者背景見涼州詞作者背景。注詞釋義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浦州(今山西永濟)西南的黃河邊上。盡:落下。欲:想。窮:盡。更:再。古詩今譯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著大海滔滔東流。如果要想遍覽千里風(fēng)景,請再登上一層高樓。名句賞析“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蹦鞘且粋€日落的傍晚,詩人登上鸛雀樓,映入眼簾的首先是一輪落日,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中漸漸西沉;而黃河自遠(yuǎn)方奔騰而來,又滾滾地向大海奔

29、去。詩的前兩句一寫天空,一寫河流,有靜有動,從大處寫起,筆筆入神,真是景象壯闊,氣勢不凡。詩寫到這里,雖只兩句,似乎筆力已盡。誰想作者卻又翻空出奇,把讀者帶入更高的境界?!坝F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詩人并不滿足于對眼前景物的流連,還想探究更遠(yuǎn)的景色,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不斷進取的精神。竹枝詞劉禹錫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yángliqngqngjingshupíng楊柳青青江水平,wénlángjingshàngchànggshng聞郎江上唱歌聲。dngbinrìchxbiny東邊日出西

30、邊雨,dàoshìwúqíngquèyuqíng道是無晴卻有晴。作者背景 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稱劉柳,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邁,決不向惡勢力低頭。他的詩也寫得很有豪氣,白居易因而稱他“詩豪”。他的七律和七絕都有許多名篇,而用民歌體裁來寫七絕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點,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注詞釋義竹枝詞:古代四川的民歌。唱:亦作“踏”,“踏歌”,唱歌以腳踏地為節(jié)拍。晴:與“情”同音,諧音雙關(guān)。這一句語意雙關(guān),既寫江上晴雨天氣,又寫出了好的心情。古詩今譯岸上楊柳青青江水平

31、平,聽到情郎在江上的歌聲。東邊出太陽西邊下著雨,以為它沒晴原來卻有晴。名句賞析“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边@首是采用民歌體裁寫作的絕句,運用了民歌中常見的修辭手法諧音雙關(guān)。夏天的午后常有一邊出太陽一邊下雨的奇妙天氣,俗稱“太陽雨”。正是一場太陽雨后,楊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綠,江水高漲,平如鏡面。突然從江上傳來一陣歌聲,岸邊的姑娘聽出是自己喜歡的小伙子所唱。好久沒有他的音訊,以為他已忘記了自己,聽到歌聲,才知道他就像夏日晴雨不定的天氣,以為沒情,原來卻是有情的。這里的“晴”是“情”的雙關(guān)語,由上面的“東邊日出西邊雨”引出,寫出姑娘的心理活動。詩人只用七個字就把姑娘微妙的心理變化寫出了出來,讓

32、我們仿佛看到她怦然心動由怨轉(zhuǎn)喜的表情,顯示出了高超的藝術(shù)功力。烏衣巷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zhquèqiáobinycohu朱雀橋邊野草花,wyxiàngkuxyángxié烏衣巷口夕陽斜。jiùshíwángxiètángqiányàn舊時王謝堂前燕,firùxúnchángbixìngji飛入尋常百姓家。作者背景見竹枝詞的作者背景。注詞釋義烏衣巷:在今江蘇南京市秦淮河南岸。六朝時為貴族

33、聚居的地方。朱雀橋:在南京城秦淮河上。花:作動詞用,即開花的意思。斜:為了押韻,這里可以按古音讀作xiá。王謝:東晉時聲望、權(quán)勢最顯赫的王導(dǎo)、謝安兩大貴族世家。尋常:普通。古詩今譯朱雀橋邊一些野草開花,烏衣巷口惟有夕陽斜掛。當(dāng)年豪門檐下的燕子啊,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里。名句賞析“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平常百姓家?!边@是詩人感慨藏而不露,寄物詠懷的名篇。是組詩金陵五題中的一篇。詩人當(dāng)時還沒到過金陵,始終對這個六朝古都懷著憧憬,正好有友人將自己寫的五首詠金陵古跡詩給他看,他便乘興和了五首。金陵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的都城,演出了無數(shù)歷史故事,唐代詩人游覽金陵,最易引發(fā)盛衰興亡

34、的感慨。烏衣巷原是六朝貴族居住的地方,最為繁華,如今有名的朱雀橋邊竟長滿野草,烏衣巷口也不見車馬出入,只有夕陽斜照在昔日的深墻上。過去棲息在王、謝豪門雕梁畫棟上的燕子,現(xiàn)在都飛到普通百姓的房子里去了。詩人沒有直接描寫烏衣巷一帶的蕭條景象,只寫野草、夕陽、燕子,喚起了讀者的想象,從側(cè)面暗示了烏衣巷的衰落,而歷史興亡之感也就在烏衣巷的今昔對比中表達出來,筆調(diào)含蓄蘊藉,使人讀起來余味無窮。望洞庭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húgungQiyuèlingxinghé湖光秋月兩相和,tánmiànWúf

35、ngjìngwèimó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yáowàngDòngtíngshnshucuì遙望洞庭山水翠,báiyínPánlyqngluó白銀盤里一青螺。作者背景見竹枝詞的作者背景。注詞釋義和:協(xié)調(diào),這里指水天一色。潭:指洞庭湖。磨:磨拭。翠:綠色。古詩今譯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遠(yuǎn)遠(yuǎn)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恰似白銀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名句賞析“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边@是一首山水小詩,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

36、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xiàn)湖面的開闊寥遠(yuǎn),這應(yīng)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jīng)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xiàn)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詩人的視線從廣闊的湖面集中到君山一點,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此時山更翠,山更清。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nèi)粚懢?,既有描寫的?xì)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足見詩人的浪漫色彩。浪淘沙劉禹錫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jiqHuánghéwànlsh九曲黃河萬里

37、沙,làngtáoFngbzìtinyá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rújnZhíshàngyínhéqù如今直上銀河去,tóngdàoQinniúzhnji同到牽牛織女家。作者背景見竹枝詞的作者背景。注詞釋義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牽??椗恒y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jié)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

38、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zhǔn)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古詩今譯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fēng)掀簸來自天涯?,F(xiàn)在可以沿著黃河直上銀河去,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名句賞析“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這首絕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yōu)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fēng)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銀河,同去牛郎織家,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是一種樸實無華直白的美。春曉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chnmiánbùjuéxio春眠不覺

39、曉,chùchùwéntínio處處聞啼鳥。yèláifngyshng夜來風(fēng)雨聲,huluòzhdusho花落知多少。作者背景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詩淡雅清新,多寫田園隱逸生活。和王維齊名,同為盛唐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春曉、宿建德江等。注詞釋義眠:睡覺。聞:聽見。啼鳥:鳥鳴。夜來:昨夜。古詩今譯名句賞析“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春天是美麗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風(fēng)景。但更能打動詩人的卻是那喧鬧的春聲。當(dāng)詩人在春睡中醒來,首先聽到的就是鳥的啼叫。這“處處”都可聽到的清

40、新婉轉(zhuǎn)、此起彼落、遠(yuǎn)近應(yīng)和的鳥鳴聲聲,是春天帶給詩人的歡樂。同時,更令作者癡迷的昨夜里的一場春雨。在那靜謐的春夜里,紛紛灑灑的春雨會給人多少如煙似夢般的想象,而那落紅片片、綠意濃濃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該是多么的清新美麗,生動活潑。詩人就這樣用最為平易淺顯的語言,為我們描寫了一個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們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yízhubóynzh移舟泊煙渚,rìmùkèchóuxn日暮客愁新。ykuàngtindshù野曠天低樹,jin

41、gqngyuèjìnrén江清月近人。作者背景見春曉的作者背景。注詞釋義建德江:新安江流經(jīng)建德(今屬浙江)的一段江水。渚:水中間的小塊陸地。曠:空曠。江清:江水清澈。古詩今譯行船停靠在煙霧迷茫的江中沙洲,日落黃昏時旅途的愁思愈來愈深。茫茫曠野里低垂的天幕比樹還低,江水清清一輪明月離人很近。名句賞析“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贝嗽妼懧猛境顟眩瑯?gòu)思巧妙。起句“移舟泊煙渚”點題,寫小船??吭诮ǖ陆械男∩持捱厹?zhǔn)備住宿。第二句“日暮客愁新”寫詩人此時此刻的心情。一個“新”字,讓人覺得原來詩人本有無盡的舊愁,今日在此停泊,又生出更濃的新愁。這就奠定了全詩的抒情基調(diào)。但新愁何

42、在,作者沒有明說,卻給我們描寫了一幅生動的江邊日暮風(fēng)景:茫茫曠野,天幕低垂,似要籠罩一切;清清的江水中,只有一輪明月,在舟邊蕩漾。在這茫茫四野、悠悠江水中,惟有明月來陪伴孤獨的游字。明月讓他獲得了慰藉,也使他平添了更多的新愁?!俺睢笔窃娧?,全詩圍繞“愁”字顯示著作者高超的藝術(shù)構(gòu)思。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遠(yuǎn)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lílíyuánshàngco離離原上草,yìsuìyìkróng一歲一枯榮。yhushobùjìn野

43、火燒不盡,chnfngchuyòushng春風(fēng)吹又生。yunfngqngdào遠(yuǎn)芳侵古道,qíngcuìjihungchéng晴翠接荒城,yòusòngwángsnqù又送王孫去,qqmnbiéqíng萋萋滿別情。作者背景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鄭(今河南新鄭)。他的詩風(fēng)格平易清新,質(zhì)樸自然,常以揭發(fā)當(dāng)時政治上的黑暗現(xiàn)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題材,如新樂府、秦中吟等均為反映社會疾苦的優(yōu)秀之作。其他如長恨歌、琵琶行等長篇歌行,傳誦尤廣。注詞釋

44、義賦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詩題,按慣例要在題目上加“賦得”二字。古原:古原野。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枯:枯萎。榮:茂盛。遠(yuǎn)芳:草香遠(yuǎn)播。晴翠:陽光下翠綠的野草。王孫:本指貴族后代,這里指離定遠(yuǎn)游的友人。萋萋:青草長得茂盛的樣子。古詩今譯茂盛的野草長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將它燒盡,春風(fēng)吹過它又重新獲生命。草香無邊彌漫古老道路,一片綠色連接遠(yuǎn)處荒城。又要送別朋友去遠(yuǎn)游,春草茂盛好像滿含深情。名句賞析“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边@是白居易十六歲的作品,也是傳誦千古的名篇。他歷來反對“嘲風(fēng)雪,弄花草”而無所寄托的作品,在這詩中詩人將春草和送別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表達了送別友

45、人時的依依不舍之情。首句緊扣題目,寫出眼前景色,同時又交待出送別時的特定環(huán)境: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第二句進一步寫出原上野草的的生長規(guī)律,暗寓深長的感嘆。三、四兩句由上句生發(fā)開來,歌頌了春草頑強的生命力。野火雖燒而“不盡”,春風(fēng)吹過則“又生”,野火之貌似強大,春風(fēng)之溫潤強勁,春草之頑強堅韌,作者僅用十個字就精煉地表現(xiàn)了出來,從而使這兩句詩成為寓意深刻、極富哲理的名句。五、六兩句進一步描寫春草的勃勃生機:生機的野草的芳香播散在古老的道路上,陽光下的綠色一望無際,遠(yuǎn)遠(yuǎn)連接著荒涼的古城。“侵”、“接”二字用得生動形象,十分精當(dāng)。最后兩句補足“送別”之意,感情深沉而并不悲傷,是意味深長的絕

46、好結(jié)尾。憶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jingnánhofngjngjiùcéngn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rìchjinghuhóngshènghu日出江花紅勝火,chnláijingshulrúlán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néngbùyìjingnán能不憶江南?作者背景見賦得古原草送別的作者背景。注詞釋義憶江南:詞牌名。諳:熟悉。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

47、花。藍(lán):藍(lán)草,葉子青綠色的可以用來制作染料。憶:懷念。古詩今譯江南是個好地方,那里的風(fēng)景我熟悉。日出時,江邊紅花比火還紅艷,春天里,一江綠水仿佛被藍(lán)草浸染。怎能讓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名句賞析“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這是一幅五彩的畫,畫出了江南好。白居易雖出生在北方,但擔(dān)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后,蘇、杭的秀麗風(fēng)景給他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回到北方以后他寫了不少懷念舊游的作品,憶江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這首詩開篇就感嘆“江南好”,江南好,好在何處,當(dāng)然是一言難盡,而一首詞的篇幅很小,容不得詳細(xì)敘述,白居易在這里選擇了江花和春水,襯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顯得十分鮮艷奇麗,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意盎

48、然的大好景象。“日出”二句對仗工整,色彩明麗,是一句廣為后人傳誦的名聯(lián)。在作者筆下,江花與火對照,花的紅艷令人贊嘆;描繪江水,綠、藍(lán)并舉,水色的碧綠深濃似在眼前。短短兩句十四個字,寫盡了江南春日勝景。如此美麗的景色,怎能不使作者魂牽夢繞?因此,末句“能不憶江南”便自然流出,而作者對江南的憶念之情,對江南贊美之情也在不言中洋溢出來。涼州詞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pútáomijiyègungbi葡萄美酒夜光杯,yúynpípmshàngcu欲飲琵琶馬上催。zuìwòshch

49、ngjnmòxiào醉臥沙場君莫笑,gláizhngzhànjrénhuí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作者背景王翰(生卒不詳),唐代詩人。字子羽,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能文善詩。與后來的大詩人杜甫很有交情。他的詩流麗暢達,七絕涼州詞是流傳很廣的名篇。注詞釋義涼州:今甘肅河西走廊一帶,是戍邊的要地。葡萄美酒:指西域盛產(chǎn)葡萄,可釀制美酒。夜光杯:傳說中用白玉做成、夜間能發(fā)光的酒杯。這里泛指珍貴精美的酒杯。催:催促。沙場:曠沙平野。后多用來指戰(zhàn)場。古詩今譯甘醇的葡萄酒裝滿了夜光杯,剛準(zhǔn)備喝時馬上傳來琵琶的促催聲。我醉倒在沙場上你不要見笑,

50、自古以來出征打仗的有幾個人還能回來?名句賞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边@首詩沒有直接描寫戰(zhàn)爭場面的險惡,也沒有具體敘述邊疆生活的艱苦,而是從出生之前的飲酒寫起。開篇第一句就充分寫出了地方特色。甘醇的美酒,精致的酒杯,表明了美好的生活象征著生命的珍貴。但是,這次痛飲之后,就要奔赴戰(zhàn)場,立即面臨生死的考驗。而從古到今,真正能從殘酷的戰(zhàn)爭中活著回來的又有多少人呢?難怪他們要一醉方休。詩中以生活的美好與戰(zhàn)爭的殘酷做對比,抒發(fā)了人生感嘆,盡管這首詩的格調(diào)是悲壯蒼涼的,但不悲觀絕望;詩人對生活充滿熱愛,對死亡并不畏縮,“醉臥沙場”一語尤其顯示出豪邁的氣概。憫農(nóng)李紳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chnzhòngylìsù春種一粒粟,qishuwànkz秋收萬顆子。sìhiwúxiántián四海無閑田,nóngfyóuès農(nóng)夫猶餓死!作者背景 李紳(772-846),唐代詩人。字公垂,無錫(今江蘇無錫)人。他是新樂府運動的積極參加者,而且是寫新樂府詩,最早的實踐者,和白居易、元稹的關(guān)系很密切。注詞釋義粟:谷子,去皮后就小米。這里指糧食作物的種子。子:谷子。四海:全國之內(nèi)。閑田:空閑的、沒有利用的土地。猶:還是。古詩今譯春天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