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本語文必修四第5課(蘇軾詞兩首)教案1_第1頁
2016人教版本語文必修四第5課(蘇軾詞兩首)教案1_第2頁
2016人教版本語文必修四第5課(蘇軾詞兩首)教案1_第3頁
2016人教版本語文必修四第5課(蘇軾詞兩首)教案1_第4頁
2016人教版本語文必修四第5課(蘇軾詞兩首)教案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講】人教必修4第5課蘇軾詞兩首教學資料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1、了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2、引導學生初步掌握賞析詩詞的基本步驟和方法,提高學生理解和鑒賞能力。二、過程與方法1、學生通過閱讀學習,理解詞中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的寫作手法。2、通過教師點撥,學生自主探索,掌握并學習烘托和映襯的表達技巧。3、多角色、多種形式的朗誦這首詞,以達到熟讀成誦。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蘇軾豪放的詞風,體會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學習他的曠達胸襟和進取精神。教學重點:1、了解豪放派宋詞的特點,提高古典詩詞閱讀鑒賞能力。2、學生通過閱讀學習,理解詞中寫景、詠史

2、、抒情融為一體的寫作手法。教學難點: 感受蘇軾豪放的詞風,體會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學習他的曠達胸襟和進取精神。教學過程:一、導入古代許多文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憂蒼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fā),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今天,我們就通過品味蘇軾的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來領略東坡居士的人生境界。二、詞復習有關“詞”的文體常識,說說你對古代“詞”這一文體的了解。學生回答,教師補充:1、衍生于詩,獨立于“詞”2、詞,于我國宋代形成顛峰3、詞有“詞牌”,就是詞調,不同的詞牌有不同的句數和長短4、詞常常

3、分前后兩部分,稱“前片”“后片”,或者“上闋”“下闋” 。詞是隋唐興起的是一種和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又稱樂府、長短句、詩余、曲、曲子詞等。三、簡介作者與寫作背景: 1、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四川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并稱“三蘇”。蘇軾總結自己一生,說:“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政治上蘇軾是失意的,但就個人創(chuàng)作成就而言,蘇軾是中國古代第一全才。 2、北宋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

4、練副使,游赤鼻磯,作詞抒懷。 四、朗讀1、聽朗讀錄音,學生注意讀音和語氣的緩急。2、教師正音,作誦讀指導。 字詞正音:故壘(li) 綸巾(gun) 檣櫓(qing l) 早生華發(fā)(f) 還酹(hun li)誦讀:學生自由朗讀,揣摩語速、語調;(誦讀提示:這首詞歷來被視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應讀得鏗鏘有力。)3、教師范讀,全班齊聲誦讀。五、研讀詞作,探究情感 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我們已初步感受了蘇軾的豪放詞風,接下來讓我們走進詞作,具體探究。 用簡單的語言概況上、下片的主要內容。明確:上片狀寫赤壁之景,下片抒寫人生感慨。(一)、分析上闕 1、男生集體朗讀。 2、先提出問題,小組討論后學生作答: . “

5、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句歷來被人們稱道,原因是什么?詞一開篇,江山、歷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懷古思緒。境界開闊,氣勢恢宏,豪放之氣籠罩全詞。由江水的流逝想到歲月的無情,引發(fā)歷史的想象。寫景和抒情結合自然,給人以強烈的感情沖擊,并產生對歷史和人生的思索。.作者描寫赤壁景色,為什么用“人道是”三字?以此點明這里并非一定是赤壁之戰(zhàn)的所在地,只是借此懷古抒發(fā)自己的感情。本詞的上片中,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景觀? 明確:赤壁景觀:大江 故壘 赤壁 亂石 驚濤 千堆雪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三句中哪幾個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為什么極力描繪這些景象? “亂”寫出岸邊巖石山崖之險怪

6、“穿”寫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驚”本意為馬受驚狂奔,寫出了江水的洶涌 “拍”突出了驚濤駭浪與江岸搏擊的力度 “卷”波濤力量之浩大 這三句運用擬人、比喻、夸張、對偶等修辭手法,從聲音、色彩、姿態(tài)、氣勢等方面描繪赤壁的奇景和長江的氣勢,也暗寫下闋赤壁之戰(zhàn)驚心動魄的場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現作者的豪邁奮發(fā)意氣,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兩句在全詞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確:這兩句承上啟下?!敖饺绠嫛?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激情,又由寫景過渡到寫人,總結上闋,引起下闋。3學生自讀上闋,體會景中之情,總結上闋內容。小結上闋:作者先以波瀾壯闊的長江為背景,點出赤壁戰(zhàn)場之所在,然

7、后寫它的險要地勢,對當時眾多的英雄人物稱頌緬懷,充溢著對建功立業(yè)的渴望。 集體朗讀并試背上闋。 (二)、分析下闕 1、女生集體朗讀。 2、先提出問題,小組討論后學生作答: .下闋主要寫詞人的回憶和感慨,他回憶的是什么?感慨的是什么? 明確:前五句:所憶周郎雄姿英發(fā) 風流瀟灑 才華橫溢 后五句:所感自己功業(yè)無成 早生華發(fā) 人生如夢 下闋先著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燒曹營的歷史事件,最后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fā)自己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下闋中周瑜的形象有何特點?為何要插入“小喬初嫁了”這一細節(jié)?明確:周瑜雄姿勃發(fā),儒將風流,從容閑雅,指揮若定。蘇軾詞中插入“小喬初嫁了”這一細節(jié)的深刻含義在于:一是借周

8、瑜娶小喬的事實,說明周瑜在指揮赤壁之戰(zhàn)時,年紀很輕,很有作為。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襯托周瑜瀟灑的風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三是小喬之姊大喬系孫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孫權外托君臣之義,內有葭莩之親,能取得孫權的絕對信任,這是他能夠建功立業(yè)的一個重要條件。以上這些正是作者所沒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 補充:烘托“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質更加突出,乙起陪襯作用。、詞人為什么只寫周瑜,對周瑜形象的刻畫,又寄寓了詞人怎樣的情感?人物周瑜蘇軾年齡34歲47歲婚姻幸福美滿三十喪妻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fā)職務東吳都督(24歲)團練副使際遇功成名就功業(yè)未成明確:通過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發(fā)了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

9、慨。周瑜年僅34歲就在赤壁之戰(zhàn)中取得勝利,成為一時之英雄。而自己年將半百,卻身遭貶謫,功業(yè)無成,怎能不在感慨萬分中生發(fā)仰慕之情呢? 蘇軾對周瑜“贊揚”的同時又是在慨嘆自己。詞人刻畫周瑜的“雄姿英發(fā)、叱咤風云”與自己的“待罪黃州、早生華發(fā)”相互映襯,懷古思今,對比反差強烈,既顯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顯出自己的壯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報國無門,渴望能夠建功立業(yè)。補充:映襯既是“以乙托甲”,也是“以甲托乙”,有互相彰顯的作用。. 下闋后五句作者是怎樣抒發(fā)人生感慨的?明確:“故國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對英雄時代、英雄人物的熱誠向往。但想到自己頭發(fā)斑白,空有才華,一事無成,作者用自嘲的方式表現自己的傷感,最

10、終發(fā)出“人生如夢”的感慨,以呼應首三句。英雄人物與豐功偉績,全都是過眼煙云,所以最后詩人以酒酹月,表現自己的傷感。下闋中“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一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慨? 明確: 這首詞表現了蘇軾復雜的思想感情。從情感上看具有激奮和傷感的雙重色彩。詞中對壯麗河山的描繪,對英雄人物的盡情贊頌,表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業(yè)的積極進取精神和奮發(fā)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而“人生如夢”的感慨,則反映了詩人內心的郁悶和憂憤。但從全詩主題看,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yè)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而萌發(fā)的,是詩人壯志未酬的無奈情緒的流露。因而不能孤立地看成是詩人悲觀失望的自白。我們應該更多地體味作者對事業(yè)對人生的激情和追求。從詞

11、的意境和語言分析,這首詞感情熱烈,富于激情,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懷。因此 “人生如夢”反過來也可以激發(fā)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是赤壁懷古的理趣所在。3朗讀下闋,總結下闋內容。下闋第一層描寫周瑜形象,第二層抒發(fā)對身世的感嘆,詠史、抒情自然結合。六、探究: 俞文豹吹劍錄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東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歌,(蘇軾)因問:“我詞何如柳七(柳永)?”對曰:“柳郎中(柳永)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蘇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蘇東坡豪放詞的風格可見一斑。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公認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現在哪些方面? 明確:

12、.描繪壯麗之景。不僅寫出了長江的非凡氣勢,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業(yè)績,將江山形勝與懷古之情融為一體,引發(fā)讀者的歷史聯想。 .刻畫豪邁之人。上片將“周郎”與“赤壁”并稱,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戰(zhàn)中的關鍵作用,下片著力寫他的才華和功勛,塑造一個指揮若定而從容閑雅的儒將形象,借稱頌周瑜來抒發(fā)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豪情。 .抒發(fā)壯志豪情。全詞借稱頌周瑜來抒發(fā)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豪情。 七、課堂小結: 這首詞把寫景、詠史、議論、抒情融為一體,豪邁奔放,一瀉千里。在對赤壁景物的描寫上和對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體現了豪壯的情調。用烘托和映襯的手法,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慨。更可貴的是,這首詞還留給我們無盡的人生啟示:每個人的一生都

13、必然遇到種種挫折和磨難,你將如何應對呢?每個人的一生也必然面臨許多選擇和考驗,你將如何處理呢?從蘇軾和他的作品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八、作業(yè)設計1、背誦這首詞。2、利用本節(jié)課所學的詩詞賞析法,課外多找些蘇軾的詞作進行閱讀品味。九、板書設計: 念奴嬌赤壁懷古 赤壁奇景寫景 詠赤壁大江氣勢 抒情英雄風采詠史 懷周瑜抒懷感慨定風波【教學目的】1、感受詞人的形象,知人論世,了解蘇軾生平經歷及思想。2、背誦本詞積累名句。3、學習詞人樂觀曠達坦然的人生態(tài)度,從容面對人生風雨的氣度,提升學生的人生觀?!窘虒W重、難點】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體會曠達渺遠的意境和作者豁達的胸懷。 【教學方法】誦

14、讀法、點撥法、舉例法、師生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一、 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播放鄧麗君的歌曲但愿人長久,營造教學氛圍。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同學們,你們知道剛才聽的這首歌是哪位詩人寫的詞嗎?對了,就是蘇軾。蘇軾,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他有著怎樣的偉大胸襟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定風波去尋找答案吧。 二、走近作者,了解

15、背景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土,四川眉山人?!疤扑伟舜蠹抑弧?,豪放派詞人,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 (板書: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曾經拜過歐陽修為師);三蘇:蘇軾,蘇洵,蘇轍父子三人)。 蘇軾生活在宋神宗時期,以王安石為首的改革變法派當權時,他看到了變法的弊端反對變法;變法失敗,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當權時,他看到了變法的可取之處支持變法,受到了雙方的排擠和打擊,一生仕途坎坷三起三落。王安石變法時,蘇軾因不滿新法中某些政策及其執(zhí)行中的流弊,寫過一些批評和諷刺性的詩文,被李定等人誣告將他以“謗訕新政”“毀謗君

16、相”之罪彈劾入獄,被囚于烏臺,這就是有名的“烏臺詩案”。結果20多人受到牽連,坐牢103天,蘇軾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時期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期間未卜生死,一日數驚。在等待最后判決的時候,其子蘇邁每天去監(jiān)獄給他送飯。由于父子不能見面,所以早在暗中約好:平時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決的壞消息,就改送魚,以便心里早做準備。一日,蘇邁因銀錢用盡,需出京去借,便將為蘇軾送飯一事委托朋友代勞,卻忘記告訴朋友暗中約定之事。偏巧那個朋友那天送飯時,給蘇軾送去了一條熏魚。蘇軾一見大驚,以為自己兇多吉少,還曾寫下絕筆詩。最后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他在那里偏居荒

17、野,躬耕自樂。1082年的春天,詩人到黃岡東南三十里的沙湖購買田地。元豐五年三月七日,他由幾個朋友陪同去沙湖相田看地。沙湖在黃州城東三十里,時值春天,陰晴不定,出門時,風和日麗,于是讓帶著雨具的家僮先行。卻不料途中轉陰,進而風雨襲來。大家淋得狼狽,而東坡渾然不覺,從容不迫地一邊吟嘯一邊慢步前行。不久雨散云收,斜陽復出。此次沙湖之行就催生了這首定風波。 三、賞析小序(板書:鑒賞詩歌三步曲:讀(文)、析(情)、探(法)我們先來讀一讀小序,看看作者在小序里交代了哪些信息?交代了時間(三月七日)、地點(沙湖道中)、天氣(雨、晴)、人物(拿著雨具的仆人、蘇軾及同行者)、事件(途中遇雨)、寫作緣由(因為途

18、中遇雨引發(fā)感慨而寫)。此詞是“因事感懷”,特點:作者因一事而有感,發(fā)而成詩。(板書:蘇軾遇雨) 四、朗讀(誦讀要求) 1、讀準字音 如:同行xng 吟嘯xio 一蓑su 煙雨2、讀出情感 詞語的抑揚頓挫,文句的舒緩輕重。3、讀出節(jié)奏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五、師生合作探究解讀文本1、請同學們分別用一句話概括這首詞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內容。上闋:寫途中遇雨的情景。下闋:寫雨過天晴后的心理感受。2、在風雨中,“同行皆狼狽”,而詞人卻能“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表現了他怎

19、樣的心情?閑適、輕松、自如3、賞析“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保?)雨是什么樣的雨?何以見得? 大,能聽見穿林打葉的聲音;同行皆狼狽可見應是疾風驟雨。(2)作者在疾風驟雨中“吟嘯徐行”想表達一種什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呢? 泰然從容,視風雨為無物(板書:泰然從容) 4、賞析“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1)竹杖芒鞋真的輕勝馬?為什么作者覺得它輕勝馬? 不是。心態(tài)好:樂觀曠達(2)“一蓑煙雨任平生”是什么意思? 披著一襲蓑衣在風雨中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3)“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哪個字最關鍵? 任。有風雨,但任風雨漫天,任亂云飛渡,我自巋然不動。瀟灑鎮(zhèn)靜中,有幾分倔強、幾分抗爭

20、的心。有點嘯傲江湖的味道。(4)這的風雨單指自然界的風雨嗎? 不僅指自然界的風雨,也指作者仕途中的坎坷和生活中遇到的磨難和困難,即人生風雨,喻人生中挫折和磨難困境。(5)“一蓑煙雨任平生”表達了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自己平生任由各種各樣的風吹雨打都是無所畏懼的,表現了詞人樂觀自信、飄逸豁達的態(tài)度和無懼苦難,勇敢前行的意志品質,以及不為現實所束縛的心境,同時也告訴我們要坦然接受和面對人生中的“風雨”的人生態(tài)度。(板書:樂觀曠達) 5、賞析“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剛剛還急風驟雨,現在卻斜照相迎給我們什么人生啟示呢? 自然界忽晴忽雨變化不定,人生中也是晴雨不定。 雖然變幻無常,但陰雨

21、之后必有陽光(陽光總在風雨后)。 6、賞析“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保?)“晴”和“雨”分別喻指什么?“晴”喻人生順境,“雨”喻人生逆境。 (2)作者為什么說“也無風雨也無晴”,想表達什么? 無論是順境逆境都一樣坦然面對,從容接受。 (板書:坦然接受和面對人生中的挫折、磨難、逆境) (3)“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還有沒有雨了? 沒有,一切都像什么都沒有發(fā)生似的。本無風雨,何來晴明。 人生有順逆,有成敗,有榮辱,有福禍。但無論處于何種境地,我們都要以坦然而超脫的心態(tài)去對待,勝不驕,敗不餒,福不喜,禍不悲,這樣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養(yǎng)。 (4)如果我們想把全詞濃縮到一個字上,你會想

22、到哪個字?為什么? “歸”。全詞思想情感的核心就是: 作者不怕任何風雨, 也不在乎風雨陰晴多 變,一心渴望退隱, 歸去。回首。“也無風雨也無情?!睂嵵竸倓傆鲇曛?,虛指自己平生經歷過的宦海風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結果是歸去。 小結:回頭看狂風大作、驟雨肆虐的情形,現在一切都歸于平靜。無論人生遭遇多少苦難,只要坦然面對,一切都會成為過去。 六、拓展1、大家再考慮:東坡為何不躲雨? 因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場雨,無邊無際,無可躲藏。已經活在世上,誰又能脫身人生這個大羅網呢?所以無論是人間天上,還是廟堂江湖,對于蘇軾來說均是“外部世界”,本無區(qū)別。他最后的歸宿只能是自己的“內心世界”。最好

23、的避風港就是自己的心靈了。心靈驛站,心靈家園,心靈歸所,這是一種寧靜和通達。所謂的“也無風雨也無晴”詞人希望獲得精神解脫的一種象征。所以蘇軾的瀟灑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靈的超脫!2、下闕中的“歸去”,讓我們想到誰? 陶淵明?!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遠離塵世。 “歸去”是用陶淵明的歸隱之意。表現了詩人曠達心態(tài)和歸隱意向。陶淵明的退隱躬耕,是詞人所仰慕的,據統(tǒng)計,蘇軾現存詞作中,“歸”字出現了一百余次,但終其一生,蘇軾從未有過真正意義上的退隱。他一生宦海沉浮,剛直如一,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支撐他的是什么力量?儒家入世思想和為民請命的道義擔當。 (背景)蘇軾人生態(tài)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輩子,他從來沒拋棄過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釋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統(tǒng)一。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古代讀書人都希望有所作為,建功立業(yè),所謂“大丈夫當以天下為己任”,“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等,當這種理想無法實現或遭遇挫折時,道家的思想又占上風,而道家講的是無為,所以他又像莊子一樣,要逃離這個社會。(板書:以出世的態(tài)度做人,以入世的態(tài)度做事。)3、從這首詞中你得出最大的感悟是什么?你以后準備怎樣對待你的人生?對待人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