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必修ⅱ蘇教版第三專題版塊一《阿房宮賦》最新同步教案24_第1頁
語文必修ⅱ蘇教版第三專題版塊一《阿房宮賦》最新同步教案24_第2頁
語文必修ⅱ蘇教版第三專題版塊一《阿房宮賦》最新同步教案24_第3頁
語文必修ⅱ蘇教版第三專題版塊一《阿房宮賦》最新同步教案24_第4頁
語文必修ⅱ蘇教版第三專題版塊一《阿房宮賦》最新同步教案2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語文必修專題三版塊一蘇教版最新同步教案阿房宮賦最新同步教案24 教學目標: 1、 理解本文的主旨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會歷史狀況的關(guān)系,以便與過秦論進行比較; 2、 了解賦的寫作特點,并了解作者是怎樣運用這一文體來表現(xiàn)主旨的; 3、 學習積累有關(guān)的文言知識。 教學安排:34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歷史是一面鏡子,所以唐太宗說:“以古為鑒,可知興替?!币粋€朝代的興和衰,總是有其規(guī)律的。杜牧在政治上是密切注視世事的作家,他曾表示自己十分注意歷代“治亂興亡之道”、“古人之長短得失”。他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笨梢娺@是一篇諷時刺世之作。文中對歷史

2、的回顧,有著現(xiàn)實的用心。杜牧企冀統(tǒng)治者以秦為鏡,回心轉(zhuǎn)意。這篇阿房宮賦就是他匡世濟國的思想的體現(xiàn)。 二 文體介紹:    “賦”是古文中介于韻文和散文的一種文體,到漢代形成一種特定的體裁,講究鋪敘夸張渲染,講究詞藻,還講究音韻對仗等。 三 學生自學: 1 要求學生不看課文注解,通讀全文,把不懂的字、詞、句標出。然后對照注解再讀全文,尚有不懂的地方標出(1)、(2)序號。 (讓學生通讀課文,大致了解內(nèi)容,并且有層次地運用已有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和借助課本注解、字典進行自學。教師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較普遍的問題作篩選,尋求教學的針對性、集中性和實際性。) 2

3、板書補充,學生討論,教師指導: (1) 注音: 驪(li)山   不霽(ji)何虹   妃嬪(pin)媵(ying)嬙(qiang) 輦(nian)來于秦   盡態(tài)極妍(yan)   鼎鐺(cheng)玉石 管弦嘔(ou)啞(ya) (2)注解: 不霽何虹:雨(霧)過天晴        高低冥迷:幽深 杳不知其所之也:深遠,不見盡頭,不見蹤影;到,去 齊楚之精英:精華   &#

4、160; 秦愛紛奢:多 可憐焦土:可嘆  (“可憐身上衣正單”值得同情;“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可愛) (3)詞類活用: 輦來于秦:名狀       朝歌夜弦:名狀;名動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動名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名動 族秦者秦也:名動(使動) 廊腰縵回:名狀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意動 (4)句式:判斷句、被動句在文中的運用            例如:明星影熒熒,開妝鏡也    

5、0;             戌卒叫,函谷舉 (5)完成“思考與練習”四、五 3 翻譯全文(口頭練習) 四 深入理解: 1 文章開頭幾個字的用意是什么? 點明阿房宮出現(xiàn)的時代背景。因為下文中的妃嬪、珍寶均來自六國,秦始皇的的紛奢驕橫,也是因為他滅了六國之后,自以為功高千古,隨心所欲造成的,所以這點明時代背景的12個字,是這篇賦的總綱。 2 這篇賦的寫作思路: 宮殿的宏偉壯麗(宮中的歌舞之盛)宮人宮藏之多(秦人的驕奢)驕奢導致滅亡,阿房宮被燒毀分析

6、原因,抒發(fā)感慨。 3  文學創(chuàng)作中藝術(shù)形象的塑造講求典型性,本文塑造的形象是阿房宮,這個形象的典型性體現(xiàn)在哪里? (1) 是秦始皇驕奢的見證 (2) 是封建獨裁的象征 (3) 是秦王朝滅亡的標志 所以,選取這一形象,用來論秦很是貼切。由于寶歷年間正大建宮室,以阿房宮來論今很恰當。而要把這一典型的生活形象變?yōu)樯⑽闹械乃囆g(shù)形象,就要充分從多個角度對這一形象加以描繪,作者在塑造形象時,充分發(fā)揮了“賦”的特點。 4  試舉例分別說明“賦”體的特點: (1) 潑墨如云,鋪張蹈厲 (2) 鋪敘有序,環(huán)環(huán)相扣     

7、舉例(略) (3) 妙于用語,珠圓玉潤 形式雖華美,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但卻給人以強烈印象,并揭示了歷史本質(zhì)的真實,因而總結(jié)的歷史經(jīng)驗教訓,也能夠深入人心。 5  本文的構(gòu)思是借古諷今,是議論時政,鋪敘描寫是議論的鋪墊,是必備條件;議論是描寫的歸宿,是必然之結(jié)果。本文因?qū)m而起,緣宮而發(fā)。越是寫得壯觀繁華,后面的議論越是扎實可信。唯其描寫筆墨之淋漓、酣暢,議論文字才顯恣肆汪洋。 歷史的回顧,有著現(xiàn)實的用心。最后作者議論,給唐王朝不啻澆了一瓢冷水。文章突出一個“鑒”字,以昔借以諷今,企冀唐統(tǒng)治者更弦易轍,作者到這一步,才揭示了他的寫作本意。 6 比較過秦論的寫作手法及思想內(nèi)容: (1) 均先鋪敘,后議論; (2) 均借古鑒今:過秦論喻漢朝皇帝,阿喻唐朝統(tǒng)治者; (3) 過秦論作者認為秦忘是“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杜牧認為秦亡是“不愛其人”; (4) 阿用的是“賦”的形式,過也具有濃厚的“賦”的色彩。 五、板書設(shè)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