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語文課外古詩詞背誦全解_第1頁
人教版七上語文課外古詩詞背誦全解_第2頁
人教版七上語文課外古詩詞背誦全解_第3頁
人教版七上語文課外古詩詞背誦全解_第4頁
人教版七上語文課外古詩詞背誦全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人教版七上語文課外古詩詞背誦全解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 不但在天; 養(yǎng)怡之福, 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詠志?!咀g文】神龜?shù)膲勖m然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了的時候。騰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年老的千里馬伏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一日馳騁千里。有遠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fā)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只要自己保養(yǎng)得好,也可以益壽延年。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举p析】南朝鐘嶸寫了一部詩品 ,品評詩人,區(qū)分第等,把曹操的詩置于下品。可是,曹操的

2、詩卻有了一種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無數(shù)英雄志士為之傾倒若狂。據(jù)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時代重兵在握的大將軍王敦,每酒后輒詠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以如意擊打唾壺為節(jié),壺口盡缺。 為什么理論家的眼光同讀者的賞愛如此大不相同呢?這是一個頗為發(fā)人深思的問題。王大將軍擊節(jié)贊賞的詩,是曹操樂府詩步出夏門行的第四章龜雖壽 。曹操當時擊敗袁紹父子,平定北方烏桓,躊躇滿志,樂觀自信,便寫下這一組詩, 抒寫胸懷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 此時曹操已經(jīng)五十三歲了, 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詩一開頭便無限感慨地吟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莊子?秋水篇說:“吾聞楚有神龜,死已

3、三千歲矣?!辈懿俜雌湟舛弥f神龜縱活三千年,可還是難免一死呀! 韓非子?難勢篇記載: “飛龍乘云,騰蛇游霧,云罷霧霽,而龍蛇與 同矣! ” “騰蛇”和龍一樣能夠乘云駕霧,本領(lǐng)可謂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霧散,就和蒼蠅螞蟻一樣,灰飛煙滅了! 古來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漢武, 服食求仙, 亦不免于神仙長生之術(shù)的蠱惑,而獨曹操對生命的自然規(guī)律有清醒的認識, 這在讖緯迷信猖熾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 更可貴的是如何對待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掃漢末文人感嘆浮生若夢、 勸人及時行樂的悲調(diào),慷慨高歌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 雖然形老體衰, 屈居櫪下, 但胸中仍

4、然激蕩著馳騁千里的豪情。他說,有志干一番事業(yè)的人,雖然到了晚年,但一顆勃勃雄心永不會消沉,一種對宏偉理想追求永不會停息啊!這首詩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嘆,繼發(fā)壯懷激烈的高唱,復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對人生的看法頗有一點辯證的思維,他首先講尊重自然規(guī)律,人總是要死的。 接著講人在有限的生命里, 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去積極進取,建功立業(yè)。 最后再談到人在自然規(guī)律面前也不是完全無能為力的, 一個人壽命的長短雖然不能違背客觀規(guī)律,但也不是完全聽憑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養(yǎng)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壽嗎?曹操所云“養(yǎng)怡之?!?,不是指無所事事, 坐而靜養(yǎng),

5、 而是說一個人精神狀態(tài)是最重要的, 不應因年暮而消沉, 而要 “壯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fā),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體驗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對健康的重要意義, 從這方面來說,它不又是一篇絕妙的養(yǎng)生論嗎!龜雖壽更可貴的價值在于這是一首真正的詩歌,它開辟了一個詩歌的新時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 把漢代人的思想禁錮了三四百年, 弄得漢代文人不會寫詩,只會寫那些歌頌帝王 功德的大賦和沒完沒了地注釋儒家經(jīng)書,真正有感情,有個性的文學得不到發(fā)展。 直到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風云擾攘,政治思想文化發(fā)生重大變化,作為一世之雄 而雅愛詩章的曹操,帶頭叛經(jīng)離道,給

6、文壇帶來了自由活躍的空氣。他“外定武 功,內(nèi)興文學”,身邊聚集了 “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們都是天下才志之 士,生活在久經(jīng)戰(zhàn)亂的時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現(xiàn)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龍? 時序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并志深而筆長, 故梗慨而多氣也?!庇绕涫遣懿?,鞍馬為文,橫槊賦詩,其詩悲壯慷慨,震爍古 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這種充滿激情詩歌所表現(xiàn)出來的爽朗剛健的風格,后 人稱之為“建安風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來,曹操的詩就是以這種“??鄽狻憋L骨及其內(nèi)在的積極進取精神,震蕩著天下英雄的心靈。也正是這 種可貴特質(zhì),使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閃灼著奪目光彩。 鐘煤將曹

7、操置于下品, 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這樣一位豪氣蓋世的英雄,是不屑于 雕章啄句的。鐘噪六朝時人,當時文學之士很講究文彩華美,所謂“儷采百字之 偶,爭價一句之奇”,鐘噪對曹操的評價過低,顯然是時代風氣使然。我們知道, 任何文學-包括詩歌在內(nèi),文彩較之內(nèi)容,畢竟是第二位的。關(guān)于曹操的文學 地位,過去常為其政治業(yè)績所掩,而不為人重視,其實,他在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上, 是有卓越貢獻的人物,特別對建安文學有開創(chuàng)之功,實在是應當大書一筆的。(張 鐵明)龜雖壽寫于孟德東平烏桓之后,此時,他省察到自己已人到暮年, 應抓緊時間干一番一統(tǒng)中原平天下的事業(yè), 這首詩正是他積極進取、奮發(fā)向上的 雄心外現(xiàn)。

8、這首詩共分為三個層次:一、“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為詩歌第一層?!吧颀敗保?古人認為龜為長壽之物,性通靈,故稱;“騰蛇”:傳說中能興云駕霧的、與龍同 類之物。詩人在這里以龜蛇起興,說明世間一切事物(包括人的生命)都是短暫 的,都不能逃離“竟時” “成灰”的命運。這四句看似極消沉,極頹傷,而且, 在他的詩作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所以,梁鐘蛛評其曰:“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認為這是不足之處,所以將操詩排于下卷之中,這是不對的。而清劉熙 載則評價說:“曹公詩氣雄力堅,足以籠罩一切。建安諸子,未有其匹也?!边@是 很有見地的評說?;厥浊皦m往事,人生倏忽,彈指問,已屆老境,感到人生如水

9、、 逝者如斯、去而不返的短暫。詩人在這幾句詩中,有一種正視生命的勇氣和憂患 意識,這絕不是所謂的消極情緒,恰恰是一種質(zhì)直的人生感悟。惟其如此,才有 了下面豪邁的氣概的勃發(fā)。二、“老驥伏楊,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宏壯的音調(diào),顯示了 詩人老當益壯的雄心,即對歷史的責任感和對前途的自信心?!袄象K”,年老體衰 的千里馬;“烈士”,胸懷壯志之人。詩人以老驥自況,將其心思宣泄無遺。如果 一個人,因體悟到人生易逝的痛苦后,只是用哀傷的眼神和痛苦的眼淚換取人們 的同情,并用這種同情來撫慰自己受傷的靈智的話,就會失去人生的目標和追求, 就會在消極的苦境中茍活,那么,他的詩作和話語就會成為頹廢主義的說教

10、, 是 不會給人精神上的豪放和情緒上的激昂的感發(fā)的。 相反,曹操正是因為認識到了 人生難永,所以要用繼續(xù)建功立業(yè)來消彌人生短暫這一大憾事。曹操的這一要在 暮年創(chuàng)建偉業(yè)的豪邁進取,使這一句成為傳誦千古的規(guī)箴警言。三、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這一句的意思是說,人的壽命長短的期限, 不全在上天的支配, 如果加強人的主觀修養(yǎng), 也可延年益壽。這一句承上文之“暮年” ,表明了自己渴望長壽的心愿,因為時間,對他這樣暮年的人來說, 已彌足珍貴, 他需要時間施展他的理想和抱負, 這一點我們可以和前一節(jié)聯(lián)系互證。 這一層的說理, 把激蕩人心的詩情和對人生的睿思哲理融為一體,發(fā)人深省,耐人

11、尋味,也給壯年者深深的啟示?!靶疑踔猎眨「枰栽佒?。 ”這一句是為合樂時所加,與正文內(nèi)容無涉,所以筆者在前面抄錄全詩時如上排列??傊?, 本詩是一首慷慨多氣的抒情詩, 體現(xiàn)了建安風骨的鮮明特點, 讀起來鏗鏘有力, 決無纏綿凄惻的情調(diào), 透露著詩人堅定的意志和內(nèi)外如一的質(zhì)直個性。不僅如此,這首詩詩情與哲理交融,構(gòu)思新巧,語言清峻剛健,將詩人的千里之志表述得氣雄力堅。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這一開頭似乎就象是日記本上的一則記事。故人 "邀"而我 &quo

12、t;至" ,文字上毫無渲染,招之即來,簡單而隨便。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間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 "雞黍 "相邀,既顯出田家特有風味,又見待客之簡樸。 正是這種不講虛禮和排場的招待, 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為對方敞開。 這個開頭,不甚著力,平靜而自然,但對于將要展開的生活內(nèi)容來說,卻是極好的導入,顯示了氣氛特征,又有待下文進, ,步豐富、發(fā)展。"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走進村里,顧盼之間竟是這樣一種清新愉悅的感受。這兩句上句漫收近境,綠樹環(huán)抱,顯得自成一統(tǒng),別有天地;下句輕宕筆鋒,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則又讓村莊不顯得孤獨,并展示了一片開闊的遠景

13、。這個村莊座落平疇而又遙接青山, 使人感到清淡幽靜而絕不冷奧孤僻。 正是由于"故人莊 " 出現(xiàn)在這樣的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中,所以賓主臨窗舉杯,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才更顯得暢快。這里"開軒"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經(jīng)意地寫入詩的,但上面兩句寫的是村莊的外景, 此處敘述人在屋里飲酒交談, 軒窗一開, 就讓外景映入了戶內(nèi),更給人以心曠神怡之感。對于這兩句,人們比較注意"話桑麻 " ,認為是 "相見無雜言"( 陶淵明歸田園居),忘情在農(nóng)事上了,誠然不錯。但有了軒窗前的一片打谷場和萊圃,在綠陰環(huán)抱之中,又

14、給人以寬敞、舒展的感覺。話桑麻,就更讓你感到是田園。于是, 我們不僅能領(lǐng)略到更強烈的農(nóng)村風味、 勞動生產(chǎn)的氣息, 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場圃上的泥土味, 看到莊稼的成長和收獲, 乃至地區(qū)和季節(jié)的特征。 有這兩句和前兩句的結(jié)合,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和諧地打成一片,構(gòu)成一幅優(yōu)美寧靜的田園風景畫, 而賓主的歡笑和關(guān)于桑麻的話語, 都仿佛縈繞在我們耳邊。 它不同于純?nèi)换孟氲奶一ㄔ矗?而是更富有盛唐社會的現(xiàn)實色采。 正是在這樣一個天地里,這位曾經(jīng)慨嘆過"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的詩人,不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 把名利得失忘卻了, 就連隱居中孤獨抑郁的情緒也丟開了。從他對青山

15、綠樹的顧盼, 從他與朋友對酒而共話桑麻, 似乎不難想見, 他的思緒舒展了, 甚至連他的舉措都靈活自在了。 農(nóng)莊的環(huán)境和氣氛, 在這里顯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似乎有幾分皈依了。"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深深為農(nóng)莊生活所吸引,于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jié)再來觀賞菊花。 淡淡兩句詩, 故人相待的熱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了。這不禁又使人聯(lián)想起杜甫的 一個普通的農(nóng)莊, 一回雞黍飯的普通款待, 被表現(xiàn)得這樣富有詩意。描寫的是眼前景, 使用的是口頭語, 描述的層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 筆筆都顯得很輕松, 連律詩的形式也似乎變得自由和

16、靈便了。 你只覺得這種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風格,與他描寫的對象-樸實的農(nóng)家田園和諧一致,表現(xiàn)了形式對內(nèi)容的高度適應, 恬淡親切卻又不是平淺枯燥。 它是在平淡中蘊藏著深厚的情味。 一方面固然是每個句子都幾乎不見費力錘煉的痕跡,另一方面每個句子又都不曾顯得薄弱。 ,比如詩的頭兩句只寫友人邀請,卻能顯出樸實的農(nóng)家氣氛;三四句只寫綠樹青山卻能見出一片天地; 五六句只寫把酒閑話, 卻能表現(xiàn)心情與環(huán)境的愜意的契合; 七八句只說重陽再來, 卻自然流露對這個村莊和故人的依戀。 這些句子平衡均勻, 共同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意境, 把恬靜秀美的農(nóng)村風光和淳樸誠摯的情誼融成一片。這是所謂“篇法之妙,不見何法”(沈德潛唐詩別裁

17、)。"不絢奇抉異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皮日休 郢州孟亭記 )。 他把藝術(shù)美深深地融入整個詩作的血肉之中,顯得自然天成。這種不炫奇獵異,不賣弄技巧,也不光靠一兩個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撐門面, 是藝術(shù)水平高超的表現(xiàn)。 譬如一位美人, 她的美是通體上下,整個兒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別動人。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種天然的顏色和氣韻使人驚嘆。 正是因為有真彩內(nèi)映, 所以出語灑落, 渾然省凈, 使全詩從 "淡抹 " 中顯示了它的魅力, 而不再需要"濃飾盛妝了。(余恕誠 唐詩鑒賞辭典 )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18、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首聯(lián)描寫的是古寺周圍的環(huán)境, 還沒有進入后禪院, 而詩題是 題破山寺后禪院 ,因此詩人所寫的重點在后禪院,這樣頷聯(lián)就是隨著詩人的行進而作進一步的描繪,寫禪房的幽景: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詩人穿過佛殿步入后禪院,經(jīng)過的是一條修竹夾道的小徑,置身在這翠竹掩映,靜謐無喧的氛圍中,自然會有一種超塵出世之感。 “幽處”的禪房在茂密的花木叢中,一個“深”字十分準確而生動地描繪出僧人們居處的幽雅寧靜。 綠樹成蔭, 百花盛開, 陣陣清香,這真是使詩人神往和留連忘返的“幽處” !北宋中期的文壇領(lǐng)袖歐陽修極口稱贊這兩句詩,他說: “吾嘗喜誦常建詩云竹徑通幽

19、處,禪房花木深 ,欲效其語作一聯(lián),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為難工也。晚來青州,得一山齋宴息,因謂不平生想見而不能道以言者,乃為己有。于是益欲希其仿佛,竟爾莫獲一言。 ” (題青州山齋 )歐陽修以自己的創(chuàng)作體會推重這兩句詩意新而自然,不矯揉造作,不堆砌詞藻,妙意天成,這是很有見地的。就藝術(shù)的獨創(chuàng)性而言,這一聯(lián)詩人以自己內(nèi)心的幽意和淡泊情懷, 抓住破山寺后禪房突出的景物特點, 創(chuàng)造了一種幽深淡雅的藝術(shù)意境, 可謂 “抒寫胸襟, 發(fā)揮景物, 境皆獨得, 意自天成” (原詩 ) 。頸聯(lián)“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描寫詩人在后禪院的所見所感。紅日高 照,林木蒼翠,百花繁茂,風光無限,使得鳥兒也怡然自樂,在花

20、木叢中婉哦鳴 叫。雀鳥本來是沒有情智的,客觀環(huán)境的優(yōu)美或險惡,不會引起它的喜和憂,但 在這里,詩人以所見景物的強烈主觀感受, 寄寓于無知無情的飛鳥,好象它們也 為這幽美旖旎風光所感染,歡快愉悅。這種“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 問詞話)的藝術(shù)描寫,不僅不直率淺露,而且構(gòu)思新巧,別有情趣。 “潭影空人 心”,則是詩人正面抒寫在后禪院幽雅寧靜的特定環(huán)境中觀潭影的感受。水潭清 澈,山光、天色映于水中,是那樣明晰,那樣澄凈,觀之使人雜念頓逝。這就很 有“禪悟”的意味。宋高僧傳載,臨川郡守裴某,篤信佛教,“每至海霞斂空, 山月凝照,心與境寂,道隨悟深”。常建雖然不是虔誠的佛教徒,但在佛教盛行 的唐

21、代不可能不受其影響,所以在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審美體 驗,有可能觸發(fā)自己的情懷,并把某些自然景物視為契合自己主觀“禪悟”的東 西。這“潭影空人心” 一句,正是詩人在清凈無擾的破山寺后禪院,睹“潭影” 而雜念俱消的感受。這一聯(lián)是一個轉(zhuǎn)折,由刻畫后禪院的幽靜轉(zhuǎn)向表現(xiàn)詩人內(nèi)心 之靜,靜境得到深化。尾聯(lián)緊承“潭影空人心”,進一步通過靜中有聲,愈顯其靜的描繪,突出地 表現(xiàn)詩人意中的靜境?!叭f籟此俱寂”是詩人雜念消除凈盡,“心與境寂”的具體 表現(xiàn)。在后禪院中的詩人,由“潭影”觸悟而雜念消除,此時此刻又使詩人感到 萬籟俱寂,也就是客觀世界靜得連一點聲音都沒有。 就詩人的內(nèi)心活動而論,萬 籟俱寂

22、也就是詩人萬念俱寂的表露。不過萬籟俱寂,并不能成功地創(chuàng)造靜境和表 現(xiàn)靜趣,因為靜到?jīng)]有任何音響的靜境, 是一片死寂,給人的審美感受是不寒而 栗。但常建是盛唐時期善于創(chuàng)造靜境和藝術(shù)地表現(xiàn)靜趣的詩人之一,他深知“寂處有音”才能使人感到富有詩意的靜境, 也才能更好地表現(xiàn)自己的意中之靜, 所 以詩人用“但余鐘磬音”作結(jié)。這就是說,在“萬籟此俱寂”的時候,只有佛殿 傳來裊裊的鐘磬之音,給人的感受是那樣強烈,那樣鮮明,很有余音繚繞,不絕 于耳的感覺。也就是說,詩人在這里十分成功地創(chuàng)造了一種富于靜趣的靜境,同時那種難以表現(xiàn)的詩人的意中之靜, 也由此而充分表露。這種以聲顯靜的藝術(shù)手 法,在創(chuàng)造幽靜的詩歌意境方

23、面,效果是異常突出的。這首詩是寫破山寺后禪院的,所以詩人著力創(chuàng)造一種幽深寂靜的意境, 層層 深入,脈絡(luò)分明。詩中有禪味而又不用禪理說教,靜趣濃郁。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颈尘啊柯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fā)感憤、 寄以 慰藉的好詩。在盛唐詩壇上,王昌齡也是璀燦的群星之一,以寫邊塞題材著稱, 特別擅長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 齡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著相似之處。 王昌齡貶龍標尉的 時間不可確考,有人推測大約在天寶七八年間。 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游,

24、此時 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咀g文】楊花落盡啦,子規(guī)鳥兒不住地在啼,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jīng)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 溪;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結(jié)構(gòu)】首句寫景兼點時令。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guī), 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nèi),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中見情,所以次旬便直敘其事?!奥劦馈?,表示驚惜。“過五溪”, 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后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 的愁心寄與明月,

25、隨風飄到龍標。這兩句詩所表現(xiàn)的意味,有三層意思,一是說 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 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 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咎厣吭娙死畎淄ㄟ^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 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 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 的特點之一和優(yōu)點之一。想像驚人,氣概超逸,筆勢靈動,充分地顯示出李白的藝術(shù)個性,這也是聞 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之所以有長久的藝術(shù)魅力的真正原因。夜雨寄北李

26、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举p析一】這首詩所寄何許人,有友人和妻子兩說。前者認為李商隱居留巴蜀期間,正 是在他三十九歲至四十三歲做東川節(jié)度使柳仲郢幕僚時, 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 已亡。持者認為在此之前李商隱已有過巴蜀之游。也有人認為它是寄給“眷屬或 友人”的。從詩中所表現(xiàn)出熱烈的思念和纏綿的情感來看, 似乎寄給妻子更為貼 切。開首點題,“君問歸期未有期”,讓人感到這是一首以詩代信的詩。詩前省去 一大段內(nèi)容,可以猜測,此前詩人已收到妻子的來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歸故 里。詩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團聚。但因各種原因,愿望一時還不能實現(xiàn)。首 旬流露出道出離別之苦,思念之切。次旬“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詩人告訴妻子自己身居的環(huán)境和心情。秋山夜雨, 總是喚起離人的愁思,詩人用這個寄人離思的景物來表了他對妻子的無限思念。 仿佛使人想象在一個秋天的某個秋雨纏綿的夜晚, 池塘漲滿了水,詩人獨自在屋 內(nèi)倚床凝思。想著此時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 回憶他們從前在一起的共 同生活;咀嚼著自己的孤獨。三、四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是對未來團聚時的幸福 想象。心中滿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將來。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