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地特性與教學設計課題_第1頁
散文地特性與教學設計課題_第2頁
散文地特性與教學設計課題_第3頁
散文地特性與教學設計課題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散文的特性與教學設計主講: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鄭桂華一、“散文”文體特點的討論二、散文教學內容的確定三、散文教學設計建議一、“散文”文體特點的討論(一)來自歷史的聲音1. 1917 年 5 月,劉半農我之文學改良觀 :“所謂散文,亦 文學的散文 ,而非文字的散文 ?!?. 1921 年 6 月,周作人美文 :“外國文學里有一種所謂論文, 其中大約又可以分做兩類。 一批評的,是學術性的。 二記述的,是藝術性的,又稱作美文,這里邊又可以分出敘事與抒情,但也很多兩者夾雜的。 讀好的論文,如讀散文詩,因為他實在是詩與散文中間的橋。 ”3. 1923 年 6 月,王統(tǒng)照純散文發(fā)表。他將這種“純散文”定義為

2、 :“能使人閱之自生美感” 。4. 1923 年 8 月,編輯家、作家葉圣陶發(fā)表編者的話 。在文中他以一個“讀者”的名義要求散文“作家”道:“我要求你們的工作完全表現(xiàn)你們自己,不僅是一種意見、一個主張, 要是你們自己的, 便是細到象游絲的一縷情懷, 低到象落葉的一聲嘆息,也要讓我認得出是你們的而不是旁的人的。 ”因為所寫的“話語”,正是“你們的心的獨特的體相” 。5. 1925 年 12 月,魯迅譯介日本廚川白村的文藝論集 出了象牙之塔問世。其中在論到 “隨筆” 時作者寫道 :“在 Essay 比什么都緊要的要件,就是作者將自己的個人底人格的色彩,濃厚地表現(xiàn)出來,從那本質上說,是既非記述,也非

3、說明,又不是議論。以報道為主的新聞記事, 是應該非人格底地, 力避記者這人的個人底主觀底的調子的, Essay 卻正相反, 乃是將作者的自我極端地擴大了夸張而寫出來的東西,其興味全在于人格底調子。 倘沒有作者這人的神情浮動著, 就無聊。作為告白的文學用這體裁是最為便當?shù)摹!?. 1926 年 3 月,胡夢華發(fā)表絮語散文 ?!翱戳诉@絮語二字,就不難想象而知了。這種散文不是長篇闊論的邏輯的或理解的文章,乃如家常絮語, 用清逸冷峻的筆法所寫出來的零碎感想文章。 就好象你看了報紙,或在外邊聽了什么新聞回來, 圍著桌子低聲細語的講給你的慈母, 愛妻或密友聽。 就好象你們經(jīng)驗過的茶余酒后的閑談。 ”他還指

4、出 : 這種散文的“特質是個人的,一切都是從個人的主觀發(fā)出來,所以它的特質又是不規(guī)則的,非正式的。 (正如蒙田所說 ) 我所描寫的是我自己 。 (讀了它即 )可以洞見作者是怎樣一個人 ;他的人格的動靜描畫在這里面, 他的人格的聲音歌奏在這里面, 他的人格的色彩渲染在這里面, 并且還是深刻的刻畫著, 銳利的歌奏著,濃厚的渲染著。 ”7. 1935 年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現(xiàn)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 是每一個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現(xiàn)的個性,比從前的任何散文都來得強 ” ;“現(xiàn)代散文的第二個特征,是在它的范圍的擴大 (宇宙萬有,無一不可以取來作題材 )”; “現(xiàn)代散文的第三個特征

5、, 是人性,社會性,與大自然的調和, ;“最后要說到近來才濃厚起來的那種散文上的幽默味了, 這當然也是現(xiàn)代散文的特征之一,而且又是極重要的一點。 ”8. 1942 年葛琴略談散文“新文學發(fā)展后, 在文學形式中通行著一種抒情的小品文, 我們叫它做散文。它的含義和英文中間的 Prose 以及和韓柳所提倡的散文體,卻不完全相同。它大概是抒情詩內容,而以自由的文體寫出來,相類于散文 (Blankverse) 而比較它更自由和廣泛一。 ” 這實際上就是 “以抒發(fā)作者對真實事物情感和思想為主的敘事抒情散文”?!?關于散文的界說,以前還 )不曾有人做,似乎也很難精確地做出。不過我可以約地舉出它的幾個特點來說

6、的,第一。它不于詩或散文詩的地方,不僅是形式上較為由廣泛,而在內容上,它不采用虛構的題材。 散文往往是作者對于實際生活中間所接的真實事物、事件、人物以及對四周的環(huán)境自然景色所抒發(fā)的感情與思想的記錄,是種比較素靜和小巧的文學形式。 第二,正為 它是以抒發(fā)思想與感情為主 ,所以對故事的描述并不重要, 這是它不同于速寫或報的地方,后者乃是以描寫出故事或環(huán)境的廓為主的。第三,散文中間偶然也可以發(fā)一些議論,但卻不是主要的,這是它和雜文別的地方。 一般說來,它是更接近于詩的種東西,所謂詩的感情,在散文中間是一個要因素。 ”在這篇文章中, 她還談到了散文寫作的個 “重要條件”。她說 “:第一個重要條件,是真

7、實的感情” ;“第二個重要條件,便是樸,有什么就說什么,不需要雕刻堆砌和虛構, ”。(二)當下的研究成果1. 林非 :“我自己的散文觀,概括地說來就是它應該 洋溢出主觀和個性的色彩 ,以誠摯的感情去直面人生,無拘無束地自由揮灑,興之所至地抒發(fā)與敘述,從流暢、明朗和潔凈的美文當中, 沖瀉出內心深處感情和思想的旋渦,并且顯示出對于人生的深刻見解 ?!?我的散文之路 )2. 劉錫慶:“當然 ,結合當代散文發(fā)展的實際情況 ,我對它(郁達夫的四點)也做了一些調整或補充 ,變成了下面這樣四點 : 1、篇篇有我 ,盡顯個性。 2 、情理兼?zhèn)?,虛實相濟。 3 、取材瑣細 , 以小見大。4 、真實自然 ,饒有

8、情致?!保ㄖ袊F(xiàn)代散文的回顧 )3. 劉錫慶: 中國現(xiàn)代散文是古典散文一個革命性的發(fā)展,又是外國散文 (特別是英美散文 )一個批判性的繼承, 但中國古代的散文是“非韻非駢” 的“大散文”,是“文類” 而不是“文體”,而外國散文同樣是除“詩”以外包含小說、戲劇在內的“大散文” ( 比中國古代散文更大,即以英美“隨筆”而論,也是很龐雜、寬泛的 ) ,同樣是“文類”而不是“文體” ,因此,無論是“求諸已” 與“求諸人”,都找不到可資借鑒的現(xiàn)成 “樣板”這是散文 “文體” 當時乃至于今, 仍難以完成文體 “凈化”的深層內因 !(現(xiàn)代散文“理論建設”的回顧與反思 )4. 師陀 :“ 散文并不是要寫得散

9、,而是和其他文體一樣, 要寫得集中緊湊 ,如茅盾的白楊禮贊 ?!保ㄉ⑽募伞吧ⅰ保?. 林非:“形散神不散這種主張不能不形成自我封閉的框框,為什么神只能不散呢 ?事實上一篇散文中的神 ,既可以明確地表現(xiàn)出來,也可以意在不言之中,這有時甚至比直白地說出來, 還要能強烈地震蕩讀者的心弦。 為什么形只能散呢 ?形式上十分整齊的近似詩的散文為什么就不能寫呢 ?事實上這種佳作是很多的。 形散神不散的提法,確實是體現(xiàn)了當時一種比較封閉性和單一化思想氣氛,因此才會如此不脛而走。 ” (散文創(chuàng)作的昨日和明日 )6. 有人認為 散文的本質是“詩性的” ,“ 沒有哪一種文體像散文這樣最直率、最不加掩飾地體現(xiàn)著作者的

10、喜怒哀樂,他的生命意義的定向、生命意義的追問、生命意義的創(chuàng)造 ”。(李曉虹.中國當代散文審美建構 )7. 還有人認為,“ 散文的沒有優(yōu)勢正是它的優(yōu)勢,這種優(yōu)勢就是自然”。(卞新國論余光中的散文觀 )8. 古人的“散文”概念是“ 與韻文相對而言的,凡是不押韻或不重視駢偶的文章都可以說是散文 ”(王光祖寫作 )。9. 以上對散文文體的種種認識,都是沿用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即孤立的看待各種文體, 沒有注意到不同文體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散文確實可能沒有獨立的、截然區(qū)分于詩歌、小說的自足內涵,散文的本質規(guī)定性及特征是在與其他文體的對比中得以顯現(xiàn)的。 具體說來, 散文是介于小說與詩歌之間的一類過渡文體,它抒情的一

11、端與詩歌緊密相連,其代表形式是散文詩,如魯迅的野草,散文的另一端與專事敘事的小說緊密相連,其代表形式是第一人稱敘述的見聞類小說,如沈從文的湘行散記。10. 散文的這種中間性,被不同時代的散文作家和研究者認識到。? 現(xiàn)代作家汪靜之在詩歌原理中就指出, “詩歌感情想象的成分比較多一點,散文文學思想事實的成分比較多一點。詩歌比較注重情調,散文比較注重描寫 ”(汪靜之 .詩歌原理 .轉引自俞元桂等編 .中國現(xiàn)代散文理論 .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 .46 頁)。? 李廣田認為:“小說宜作客觀的描寫, 即使是第一人稱的小說,那寫法也還是比較客觀的;散文則宜作主觀的抒寫,即使是寫客觀的事物,也

12、每帶主觀的看法。 ”(李廣田 .談散文 .1948 年益智出版社 .轉引自俞元桂等編 .中國現(xiàn)代散文理論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 .143 頁)。? 季羨林先生也認為, “一般講到散文的應用,不外抒情與敘事兩端。抒情接近詩歌,而敘事則臨近小說。散文于是就成了動物中的蝙蝠,亦鳥亦獸,非鳥非獸。 ”(季羨林 .世界散文精華. A .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1994 年版 . 序)結論:1真實“散文往往是作者對于實際生活中間所接的真實事物、事件、人物以及對四周的環(huán)境自然景色所抒發(fā)的感情與思想的記錄,是種比較素靜和小巧的文學形式。 ” 2個性化“現(xiàn)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個作家的每一篇

13、散文里所表現(xiàn)的個性,比從前的任何散文都來得強。 ” 3中間性散文可以被認為是介于詩歌與小說之間的一種 過渡文體 ,詩歌、散文和小說三者之間應該是漸變的關系, 并沒有截然的界限。典型的散文 作為一種獨立的文體區(qū)別于其他兩類文體的本質特征,就是 主觀地記錄作者所經(jīng)歷或體驗的某些生活片段過程。? 敘事散文 不是像小說那樣記敘事件的完整過程,而是記錄作者在過去 某一段時間空間里見聞的過程 ,即“我”的經(jīng)歷;?抒情散文 也不是像詩歌那樣情緒抒發(fā)本身,而是 描述作者感情變化的過程 ;? 哲理散文 不像議論文那樣重在以嚴密的邏輯論證自己的觀點、結論以理服人,而重在 展示個人在某個問題上的獨到的感悟和思考過程

14、 。二、散文教學內容的確定(一)散文教學內容確定的困境來自教學的現(xiàn)實鄧彤:如何確定散文的教學內容陳隆升博士曾經(jīng)從近15 年來各類語文教學刊物和語文教學網(wǎng)站發(fā)表的近百個故都的秋課例中抽取了 45 個樣本加以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頻率最高、 百分比最高的教學內容主要有如下5個。一是課文第一段的關鍵句 (大多數(shù)教師稱之為“文眼” ) “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二是課文所描寫的故都秋天的 5個場景,大多數(shù)教師稱之為 “五幅秋景圖” ;三是課文第 12 段“議論” 的作用;四是課文中故都之秋與南國之秋的比較;五是補充的“寫秋”的詩文。具體頻數(shù)和百分比見下表。故都的秋教學內容分析表核心內

15、容頻數(shù)占總樣本 (45 個 )的百分比文眼44978五幅秋景圖42933議論段的作用35777南北之秋的比較30666補充“寫秋”詩文25556散文。是介乎文章與文學之間的“兩棲”文體。對于散文的定義。學界迄無定論。通常有三個層次上的理解: 廣義散文 。與韻文相對指的是一切不押韻的文章; 中義散文 ,包括了除去詩歌、小說、戲劇、影視文學之外的一切敘事性、議論性、抒情性的文體; 狹義散文,專指抒情散文 。中學教學層面的散文, 通常指的是狹義散文與中義散文的交叉,但其間并無分明的界限。其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短評、小品、隨筆、速寫、特寫、游記、書信、日記、回憶錄等都屬于散文。散文形式自由,取材廣泛,寫

16、法靈活,風格多樣,重在表現(xiàn)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具有構思的靈活性和較強的抒情性。散文,作為一種“邊緣、雜交文體”,因其多元、豐富、自由等特性,很自然地成為語文教學的第一文體。如何進行散文教學 ?也許一時難有定論。但至少我們可以得出如下共識: 散文教學必須符合散文的文體特征, 而一些研究者或散文作者關于散文的研究及體會進入散文教學研究視野后將會有利于散文教學水平的提升例如 張曉風認為。 讀者在閱讀散文時,希望讀到如下東西:1希望讀到好的文筆,好的修辭。2希望讀到對人生的觀察和體悟。3希望隱隱如對作者,想知道作者的生活、見識和心境。4希望收獲到 “感性的感動” ,也希望讀到 “知性的深度” 。類似的意

17、見可能有助于教師確定合宜的教學內容。根據(jù)學生需求確定教學內容故都的秋教學心得張廣錄故都的秋是經(jīng)典的老課文,已經(jīng)教過好多遍了。再教一遍駕輕就熟。課文上完了幾個學生笑笑地來找我: “老師,朱自清和郁達夫是不是孿生兄弟 ?”我訝然:“何出此言 ?”學生笑嘻嘻地: “聽您講 荷塘月色 和故都的秋,覺得是孿生篇章,一模一樣。”“真的嗎 ?說說看怎么一模一樣?”“荷塘月色有文眼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照應全篇 ,故都的秋 也有文眼 來得清, 來得靜,來得悲涼 統(tǒng)帥全文 ;兩篇文章 在結構上都是首尾照應 ;而寫景都是充分調動視覺、 聽覺、觸覺、嗅覺等多種感覺器官來表達 ;兩篇文章 都有精彩的比喻值得欣賞; 最

18、大的欣賞點都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還有許多一樣的地方呢 這難道不是孿生兄弟嗎 ?照此標準,來套我的那篇秋天的校園也不為過呢,好像天下寫景的文章都是這個樣子的?!蔽翌^上有些冒汗盡管天氣并不熱。學生的這種質疑, 暴露了長久以來被掩蓋著的一個事實: 我們的許多習慣性的教學內容, 只教了散文的一般性特征。 與當下所閱讀的具體篇目的特有的個性特征并不吻合 !故都的秋應該還有更“核心”的價值隱藏著,被忽略了。沒有挖掘出來。而我們講了若干遍的那一套說辭。 盡管自成一套體系, 但實際上并沒什么意義,不過老生常談而已,對學生也沒什么真正用處。來自教材的現(xiàn)實以教材中荷塘月色 學習活動的編寫為例,探討散文教學內容

19、的不確定性人教版一、作者描寫了荷塘的哪些景物 ?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找出文中描寫 心理感受的語句 ,說說 作者的情緒 隨著景物的切換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二、完成下列練習, 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1 通感 ,指感覺的轉化、遷移,如古詩“風來花底鳥語香” ,將聽覺的聲音轉化為嗅覺的氣味; “鳥拋軟語丸丸落” ,將聽覺的聲音轉化為視覺的形象。 品味下面的句子, 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及其藝術效果。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你自己也能試著寫兩三句嗎?2.作者精心選用動 詞,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說說下面兩句中加點動詞

20、的表達效果。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再從文中找出類似的例句仔細品味。3.本文有 大量的疊音詞 ,找出一些來理解、品味。三、下面是一些 有關朱自清散文的評論 ,各是從什么角度分析的?對于這些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見, 你有什么看法?與同學討論一下。1. 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夠貯滿著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 )2. 朱自清的所謂把描寫對象“剝開來看,拆穿來看” ,其實也就是說要分解剖析, 把描寫對象解剖為一個一個組成部分, 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去觀察描寫,并且從視覺、

21、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角度去表現(xiàn)描寫對象的形狀、色彩、質地、大小、數(shù)量、氣味、聲音,以及它們的運動和變化。 (楊昌江朱自清的散文藝術 )3. 朱自清的文體美,是有自己的個性特點的,有人曾將它概括為一個“清”字。我想,這個“清”字,不只是指文字的清秀、樸素,恐怕連人格的高潔、 思想的純正、感情的真摯都包含在里面才是。 ( 佘樹森中國現(xiàn)當代散文研究 )4. 就憑了這樣的一二十篇散文,朱自清能稱為散文大家嗎?我的判斷是否定的 他的觀察頗為精細, 宜于靜態(tài)的描述, 可是想像不夠充沛,所以寫景之文近于工筆,欠缺開闔吞吐之勢。他的節(jié)奏慢,調門平,情緒穩(wěn),境界是和風細雨,不是蘇 (軾)海韓 (愈)潮。他的

22、章法有條不紊,堪稱扎實,可是大致平起平落,順序發(fā)展,很少采用逆序和旁敲側擊柳暗花明的手法。 他的句法變化少,有時嫌太俚俗繁瑣,且?guī)c歐化。他的譬喻過分明顯,形象的取材過分狹隘,至于感性,則仍停留在農業(yè)時代, 太軟太舊。他的創(chuàng)作歲月,無論寫詩或是散文,都很短暫,產量不豐,變化不多。 (余光中論朱自清的散文 )蘇教版1. 采取適合自己的方式 ,對文本進行整體的涵詠品味。挑出最喜歡的一段,反復誦讀,深入理解作品蘊含的美感;嘗試美讀,通過對語音輕重、高低、長短的把握,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傳達出來。2. 閱讀下列兩組學習材料,或求同,或探異,比較兩篇作品的意境美,和同學交流你的感受。 (材料略,另

23、一篇是聽聽那冷雨)3. 文學經(jīng)典往往是可以常讀常新的, 荷塘月色就是這樣的作品。閱讀下列學習材料,再次研讀作品,任選一個角度,談談你對作品新的發(fā)現(xiàn)。甲組(主題)(錢理群關于朱自清的“不平靜” 孫紹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由張小偉 “逃避”與美:普遍經(jīng)驗之一 )乙組(語言)(唐弢晦庵書話?朱自清、余光中論朱自清的散文 、吳周文談 < 荷塘月色 > )上海社·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高級中學課本三年級第一學期第一單元選編了荷塘月色一文。· 其單元導語提示: “意境,是中國文學審美理想的集中體現(xiàn),它情景交融,虛實相生,韻味無窮 。 沉浸到文學作品的意境中去吧,你會獲得巨

24、大的審美愉悅, 并在愉悅中提高自己的藝術趣味和文學素養(yǎng)。 ”·“思考與練習”內容如下:一、 有人說“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一句能領起全文的 情感線索,你同意嗎?為什么?二、“情景交融”是意境創(chuàng)造的表現(xiàn)特征之一 。分析以下兩段文字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樣蘊含在景物描寫中的。1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 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 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2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輕霧浮起在荷塘里。 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 又像籠著輕紗的夢。三、在以往一些教材中,曾經(jīng)將“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 可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25、”一節(jié)刪去,你是否贊同 ?為什么?有人認為“江南采蓮圖”一段使荷塘月色的整體意境顯得不圓融完滿,你是否同意這一看法 ?說你的理由。開明出版社開明出版社高級中學語文教科書第二冊第一單元選編了荷塘月色一文。單元說明提示:“散文的意境是意和境的合稱 。意指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境指文章中所描繪的圖景( 具體事物所組成的畫面)。意境 即指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繪的圖景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具有強烈感染力的藝術境界。 意境是散文藝術魅力、藝術生命之所在。本單元四篇散文,都是具有優(yōu)秀意境的佳作。由于作者的處境、思想感情、寫作目的和描寫對象不同,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也各有特色。我們學習時, 要仔細體味文章中

26、情和景是怎樣交融創(chuàng)造出動人意境的。學習本單元,還要 繼續(xù)進行散文的朗讀訓練和語言品味練習?!彼伎寂c練習內容如下:一、讀了荷塘月色后,你的整體感覺 是什么,能否用最簡練的話概括?二、細讀第一段, 試著揣測“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時的心情 。三、品味下面的語句(可與括號內的詞語或語句比較) ,體會作者筆下景色描寫的特點 。1這是一條幽僻 (幽靜、僻靜)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清靜、寂靜 )。2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靜悄悄、冷清清)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月光皎潔地照著)。四、從作者對途中心理活動的抒寫你能否看出作者此時的心情 ?試用自己的語言敘述

27、。五、揣摩第四、五、六段 描寫景物的層次 ,體會作者 描寫景物的順序及手法 。六、作者在寫月夜游荷塘時 為什么會聯(lián)想起江南采蓮的事情 ?七、朗讀全文,體會本文的意境 。以下從 7 個方面比較:1關于整體感知:人教版無蘇教版1.采取適合自己的方式,對文本進行整體的涵詠品味。3.文學經(jīng)典往往是可以常讀常新的,荷塘月色就是這樣的作品。閱讀下列學習材料,再次研讀作品,任選一個角度,談談你對作品新的發(fā)現(xiàn)。甲組(主題)上海版一、 有人說“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一句能領起全文的 情感線索,你同意嗎?為什么? 從文本出發(fā) 開明版一、讀了荷塘月色后,你的整體感覺 是什么,能否用最簡練的話概括? 從讀者出發(fā) 2關于

28、景物特征:人教版? 作者描寫了荷塘的 哪些景物 ?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 ?蘇教版無上海版無開明版三、品味下面的語句(可與括號內的詞語或語句比較),體會作者筆下 景色描寫的特點 。1這是一條幽僻 (幽靜、僻靜)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清靜、寂靜 )。2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靜悄悄、冷清清)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月光皎潔地照著)。3關于情緒情感: 只有此項是四套教材都有的人教版? 找出文中描寫 心理感受的語句 ,說說 作者的情緒 隨著景物的切換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蘇教版1.采取適合自己的方式,對文本進行整體的涵詠品味。挑出最喜歡的一段,反復誦讀,深入理解作品蘊含的美感;嘗試美讀,通過對語音輕重、高低、長短的把握,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傳達出來。上海版一、有人說“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一句能領起全文的情感線索,你同意嗎?為什么?開明版二、細讀第一段, 試著揣測“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時的心情 。四、從作者對途中心理活動的抒寫你能否看出作者此時的心情 ?試用自己的語言敘述。4關于意境:人教版無蘇教版2.閱讀下列兩組學習材料,或求同,或探異,比較兩篇作品的意境美,和同學交流你的感受。上海版二、“情景交融”是意境創(chuàng)造的表現(xiàn)特征之一 。分析以下兩段文字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樣蘊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