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_第1頁
醫(y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_第2頁
醫(y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_第3頁
醫(y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_第4頁
醫(y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醫(y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大學部課程(I317400)普通生物任課老師:張長泉、楊孔嘉、傅子芳(3學分、一上)本課程宗旨在介紹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生物體的演化,遺傳、內(nèi)分泌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代謝路徑。生物包括病毒、細菌、藻類真菌和高等生物。課程中並兼論及初淺的近代分子生物學,及生態(tài)等。(I310100)醫(yī)技學導論任課老師:蔡佩珍(1學分、一上)請醫(yī)檢界的前輩,醫(yī)技系出身在各領域的從業(yè)人員及業(yè)界之主管,講授有關醫(yī)技系的教育及就業(yè)等,使學生了解醫(yī)技系所學所用;並請圖書館人員指導學生在知識快速膨脹的時代,如何有效的快速獲得相關新知。最後透過二個教案,使學生從自我學習中更加了解醫(yī)技系各方面的學習。(I312000)分

2、析化學含實驗任課老師:張長泉、黃暉升(3學分、一下)本課程在介紹各種化學分析分法,包括定性及定量分析,其中包含各種分析方式,重量法,滴定分析法,錯合物及形成滴定法,光譜分析法,並兼論各種分析方式之應用。(I311600)細胞生物任課老師:楊孔嘉、黃溫雅(2學分、一下)本課程介紹活細胞生存的基本法則, 學習目標包括 (1) 了解細胞中的組成單元 蛋白, DNA, RNA (2) 了解細胞中的功能性結構 膜, 細胞核, 粒線體 (3) 細胞中的合作系統(tǒng)運作模式以產(chǎn)生能量, 提供細胞生長與分裂並對刺激產(chǎn)生反應 (4) 細胞生物學的研究原理與實驗設計 (5) 問題導向之討論與報告.(I321501)解

3、剖學(含實驗) 任課老師:解剖學科(3學分、二上)人體解剖學是研究肉眼所能觀察到的人體結構。本校採用局部解剖學的教學,將人體區(qū)分為頭、頸、胸、腹、骨盆及四肢等幾個部份。由體表至體腔研究各層的相互結構,生理狀態(tài)下臟器的相關位置及其特徵,肌肉、骨骼、神經(jīng)、血管系統(tǒng)的分佈與其相互關係。本課程為必須課程。期能對人體構造有一基本認識,並為日後修習臨床各類課程,奠定紮實基礎。(I3173) 臨床鏡檢學(含實驗)任課老師:楊孔嘉(2學分、二下)臨床鏡檢課程,旨在教學生了解門診常規(guī)檢查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技巧。課程內(nèi)容包括體液,胃液及十二指腸液檢驗懷孕試驗精液檢查等。涵蓋了臨床生化及臨床細菌學基本的概論。(I33

4、3800)生物技術任課老師:楊孔嘉、張長泉、張權發(fā)(2學分、四下)實際操作各項分子生物技術,如質體分離,限制切割,轉型細胞,雜交,與蛋白質的純化和分析。(I322600)實驗室見習任課老師:徐麗君(1學分、二下)為了鼓勵醫(yī)技系同學在修課之外,能夠了解醫(yī)技領域的相關研究及接觸實驗室環(huán)境,特增設實驗室見習科目,培養(yǎng)同學對研究的興趣,及獲得實驗工作的經(jīng)驗。實驗室見習為選修一學分,屬大二下學期之科目。惟為了避免實驗室空間不夠,部份同學可於大二上學期先行進入實驗室,大二下學期再註冊。修課同學依個人興趣,選擇院內(nèi)一位老師研究室,並取得該老師同意。修課者需完成以下規(guī)定( 每週至少在實驗室工作3小時以上( 出

5、席實驗室進度報告( 能獨立操作該實驗室3種實驗技術。修課成績由指導教授在大二下學期評分。(I3111) 血液學任課老師:楊孔嘉、黃溫雅、徐麗君、傅子芳(2學分、三上)本課程旨在介紹血液學之基本概念,認識血液之生理組成以及其功能和常規(guī)檢查方法。課程包括血液之組成及其功能,造血及血球之發(fā)生血球細胞動力學血球力學之平衡及血液正常值血液之病態(tài)採血法全套血球計算及血球常數(shù)正常及異常血球的形態(tài)出血與止血之機轉檢查。(I3104) 臨床血液學實驗任課老師:楊孔嘉、黃溫雅、徐麗君、傅子芳(2學分、三上)此課程主要在培養(yǎng)學生諳熟常規(guī)血液檢查之原理及技術,課程內(nèi)容包括: 靜脈抽血及皮膚穿刺全套血球計算正常及病態(tài)血

6、球的觀察血球塗片之製作及染色特殊染色出血性疾病的實驗室檢查血型之鑑定及交叉試驗。(I3110) 血庫學(含實驗)任課老師:張權發(fā)(2學分、三上)介紹血型學血庫檢驗輸血技術,及血液成分製備與品管的技術與知識。 (I3107) 臨床生理學任課老師:徐麗君等(1學分、三上)本課程旨在使學生了解臨床生理概況,其內(nèi)容包括電生理學如:腦波肌電圖心電圖等,超音波檢查如心臟超音波腹部超音波生殖系統(tǒng)超音波等,以及肺功檢查之原理及操作。(I334500)寄生蟲診斷學 任課老師:寄生蟲學科(2學分、三上)教導學生如何判斷受檢人之檢體是否合乎實驗室標準,實際操作和鑑別檢體中之寄生蟲種類及檢體之保存,運用現(xiàn)今技術來協(xié)助

7、寄生蟲之檢查及鑑定。(I3109) 分子生物學任課老師:王貞仁、楊孔嘉(2學分、三上)本課程介紹基因的基本結構及基因物質, 包括 DNA 及 RNA 調控的分子機轉。本課程涵括三個主要部分: (1) 人類及其他物種的基因體,在基因結構與基因體的最新進展 (2) 基因功能與調控機轉,如 複製、基因跳躍、轉錄、剪接 (3) 特別專題,如 信息傳遞、致癌機轉,醫(yī)藥工業(yè)等。(I334200)臨床生化學任課老師:謝淑珠(3學分、三下)本課程主旨是了解體內(nèi)生化成份改變與疾病之關係及其測定方法、內(nèi)容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非蛋白含氮物,脂肪,酵素,電解質,及各功能性質檢查如肝功能試驗腎功試驗內(nèi)分泌功能、胰臟

8、功能試驗治療藥物監(jiān)測,並介紹各項結果的判讀與臨床應用。(I334100) 臨床生化學實驗任課老師:謝淑珠、黃暉升(1、三下)本實驗包含實際操作各種生化檢驗技術。實習介紹臨床上各生化檢驗在疾病診斷治療與追蹤的應用及檢驗方法自動化的趨勢及品質管制的應用。(I341600)臨床血清免疫學任課老師:葉才明(2學分、三下)了解免疫系統(tǒng)各種分子細胞及功能並利用血清免疫學的原理及方法,偵測病原及診斷疾病。(I340900) 臨床血清免疫學實驗任課老師:葉才明(1學分、三下)實驗的目的在實際了解抗原、抗體的特性及抗原抗體各種不同偵測方法的操作。實習的目的在實際了解及操作臨床上血清免疫檢驗在各種疾病診斷之應用。

9、(I340200)臨床微生物學任課老師:吳俊忠、張長泉、蔡佩珍(3學分、三下)包含臨床細菌學及臨床黴菌學。臨床微生物學是為臨床細菌學及黴菌學實習預備的課程、主要介紹臨床上一般病原菌的特性及感染控制的各種檢查及調查方法。並講授細菌學檢查一般技術快速診斷及抗生素感受性試驗之各種方法。(I341900) 臨床微生物學實驗任課老師:吳俊忠、張長泉、蔡佩珍(1學分、三下)包含臨床細菌學實驗實習及臨床黴菌學實驗,教導學生自各種臨床檢體分離及鑑定出各種病原菌,使臨床微生物學理論實際,臨床應用並與臨床相配合。課程安排則著重於實地操作,學生並須認知臨床微生物檢查室在醫(yī)院感染控制所佔之角色。(I344100)臨床

10、病毒學任課老師:王貞仁(1學分、三下)臨床病毒學是教導學生了解病毒感染癥實驗室診斷法之一般原理,課程內(nèi)容包括細胞培養(yǎng)技術、病毒分離及鑑定、病毒抗原抗體及核酸之測定法、病毒快速診斷,實驗室安全及品質管制等。(I341500) 臨床病毒實驗、實習任課老師:王貞仁(1、1學分、三下四上)教導學生自各種臨床檢體分離及鑑定出各種病毒感染、使臨床病毒學理論與實際臨床應用相配合。課程安排著重於實地操作,使學生對病毒的診斷能進一步的了解。(I342400)毒物學任課老師:黃暉升 1學分、三下簡介毒物學基本原理,以及臨床上常見的中毒現(xiàn)象,如環(huán)境毒物、法律上違禁毒物、臨床用藥中毒等,與臨床上檢驗毒物的方法。 (I

11、340500) 臨床血液學實習任課老師:楊孔嘉、黃溫雅、傅子芳(3學分、四上)實際參與各項臨床檢驗操做自動化儀器等,目的在訓練血液學檢驗員所應具備之基本知識技術。並且包括特殊血液學檢查:溶血性貧血之實驗室診斷、白血球之細胞化學染色骨髓細胞判讀以及血液疾病之鑑別診斷等。(I343900) 臨床生化學實習任課老師:謝淑珠、黃暉升(3學分、四上)熟悉臨床生化檢驗各項自動化分析儀及手工之原理與操作;並明瞭其檢驗差異、參考值與臨床應用。將生化理論應用於臨床檢驗分析檢驗技術包括分析前、分析與分析後之處理與操作。品質管制與儀器之操作與維護協(xié)調溝通檢驗系統(tǒng)之異常實習討論。(I342900) 臨床生理學實習任課

12、老師:林立人等(1學分、四上)心電圖儀器之應用及肺功能檢驗實習,肺容積肺擴散速率測定支氣管擴張劑試驗與動脈血液氣體分析。(I341700)臨床血清免疫學實習任課老師:葉才明(1學分、四上)希望本著主動學習的精神從每日的操作和學習中認識到1. Laboratory Management: Working flow, Quality control, Arrangement and inventory2. Knowledge and Skill of every tests3.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 and Relationship: to

13、stuff, to doctor, to patients實際了解及操作臨床上血清免疫檢驗在各種疾病診斷之應用。(I34200) 臨床微生物學實習任課老師:吳俊忠、張長泉(3學分、四上)包含臨床細菌學及臨床黴菌學實習,教導學生自各種臨床檢體分離及鑑定出各種病原菌,以使臨床微生物學理論在臨床實際應用,並與臨床相配合。課程安排則著重於實地操作,學生並須認知臨床微生物檢查室在醫(yī)院感染控制所佔之角色,期望學生能夠實際做病人的檢體檢驗。實習內(nèi)容:檢體接種、染色鏡檢及分枝桿菌培養(yǎng)一週、血液培養(yǎng)一週一般培養(yǎng)二週(含黴菌檢查及院內(nèi)感染各半天)。(I3110) 血庫學實習任課老師:張權發(fā)(1學分、四上)直接參與

14、醫(yī)院血庫作業(yè),學習應驗正血庫學所教之原理技術。(I344700)實驗室品管任課老師:謝淑珠(2學分、四下)檢驗結果的準確 (accuracy) 與精密(precision) 直接影響臨床的診斷與治療結果。本課程內(nèi)容包括統(tǒng)計在品管之應用人員的品管環(huán)境的品管檢驗定量分析的品管臨床微生物檢驗的品管與全面品質管理。(I346300)分子病毒檢驗實習任課老師:楊孔嘉(1學分、四下)本課程的學習目標包括 (1) 分子檢驗實驗室的樣本, 材料, 試劑與工作環(huán)境的準備 (2) B 型肝炎病毒 DNA 與 C 型肝炎病毒 RNA 之定性與定量分析之原理與方法 (3) 鑑定病毒基因型與抗藥性突變株之原理與方法 (

15、4) 分子診斷 B 型肝炎病毒與 C 型肝炎病毒 之臨床應用 (5) B 型肝炎病毒與 C型肝炎病毒分子診斷試劑之開發(fā) (6) 動手操作B 型肝炎病毒 DNA 與 C型肝炎病毒 RNA 之 分子診斷 (7) 問題導向之討論與報告.()儀器分析任課老師:張權發(fā) 2學分、四下介紹各種檢驗上或研究上最普遍使用或最新的儀器或技術,如螢光顯微鏡的原理與操作、共軛焦顯微鏡的原理與操作、二維電泳的原理與操作、高效能液相層吸管柱的原理與操作、氣相質譜儀的原理等。(I345600)醫(yī)學遺傳學任課老師:黃溫雅(學分、四下)醫(yī)學遺傳學為醫(yī)學或生物相關科系大三或大四同學適合選修之課程。內(nèi)容主要以人類遺傳學與分子生物學

16、之觀點來探討人類重要遺傳疾病之臨床與病理特性。欲選修本課程者,應預先修習過生物化學或分子生物學。(I343700)外科病理實習 任課老師:靳應臺(1學分、四上)外科病理實習如果說得更貼切的話就是組織病理切片技術。病理組織主要來自Surgical及autopsy specimens,specimens取出後立即送至病理實驗室作處理,這些程序包括病理組織的固定、脫水、包埋與切片,冷凍切片,脫臘與復水,常規(guī)染色(亦就是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簡稱HE stain),封片、出片及由病理科醫(yī)師作病理診斷。外科病理實習主要讓學生學習熟悉操作病理實驗的這些例行組織檢體的

17、收集與處理,病理組織的脫水、包埋與切片,冷凍切片,脫臘與復水,常規(guī)染色,封片、出片。除了常規(guī)染色(亦就是HE stain)外,另有special stain及Immunohistochemistry, cytogenetics, electron microscope (EM) 等。special stain針對不同組織的不同成份及組成作特別染色。例如silver stain對reticulum, Massons trichrome stain 對keratin, muscle fibers(red), collagen, mucin(blue), nuclei(black) 染成不同顏色,

18、Warthin-Starry將spirochete 染成棕黑色 。 Immunohistochemistry則利用抗體-抗原反應以偵測細胞膜上、細胞質內(nèi)的蛋白,同時利用biotin-streptavidin反應及horseradish peroxidase來放大偵測效果。細胞檢驗學 任課老師:李文瑛(1學分、四下)診斷細胞學的工作,是從身體各部位採得細胞,用特別技術,把細胞粘在玻片上,做成抹片,再經(jīng)過染色,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判斷良性或惡性病變。當疾病還不明顯,臨床醫(yī)師還沒有把握診斷之前,由細胞學診斷的協(xié)助,達到及早診斷的目的。細胞檢驗技術員(cytotechnologist)的專業(yè)角色 處理檢

19、體,抹片染色 篩檢抹片,將有問題的細胞點出來 簽發(fā)陰性(within normal limit)的子宮頸抹片報告。有問題的子宮頸抹片及非婦科抹片做初步診斷後,由病理醫(yī)師確認後簽發(fā)報告 實驗室的品管 繼續(xù)教育細胞檢驗技術員(cytotechnologist)的養(yǎng)成教育 國外:“3+1”program4th year of college“2+2”program3th and 4 th years of collegepostbaccalaureate certificategraduate-level programs 國內(nèi):並無專門學校,一般是具醫(yī)檢師資格後再接受細胞學訓練一年。衛(wèi)生署認定合格

20、細胞檢驗技術員之標準須持有最近二年之婦科細胞病理診斷繼續(xù)教育十六學分證明,並符合下列細胞病理診斷訓練或經(jīng)驗項目之一:1. 曾參加衛(wèi)生署辦理之“細胞檢驗技術員培訓計劃”,並獲有結業(yè)証明者2. 曾在國內(nèi)良好之子宮頸細胞病理診斷單位接受細胞病理學訓練達一年持有證明者3. 曾在美、英、日、加拿大、澳洲等先進國家進修細胞病理學,領有合格執(zhí)業(yè)執(zhí)照或是本署認可之證書者4. 具有通過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Cytology(IAC) 之考試證明就業(yè)情況細胞學的現(xiàn)況與以往很不同的是:衛(wèi)生署對細胞實驗室的品質有很嚴格的把關。包括診斷人員資格有一定標準(細胞醫(yī)檢師資格如上);合理檢

21、驗量的規(guī)定。每位專職細胞醫(yī)檢師每年合理量為一萬件。當醫(yī)院或檢驗機構的細胞學檢體量超過合理檢驗量時,得再聘請細胞醫(yī)檢師,否則超額部份將被健保局追討。例如醫(yī)院有兩位細胞醫(yī)檢師,合理量為兩萬,如果檢體量增至兩萬陸仟件,則必須再聘第三位細胞醫(yī)檢師。遺傳分子診斷任課老師:黃溫雅、郭保麟(1學分、四下) 遺傳分子診斷為選修一學分,為大四下學分。與婦產(chǎn)部主任郭保麟共同授課。內(nèi)容包括常見之遺傳病篩檢及分子層次的分析,以及常用之技術。也將參觀成大醫(yī)學中心之分子診斷中心,提供同學在醫(yī)檢專業(yè)上有另一層體會與選擇。碩士班課程(T354500)醫(yī)學生物技術產(chǎn)業(yè)實習任課老師:葉才明(1學分、碩一上) 結合產(chǎn)學、學術、研究

22、等單位,讓學生得以經(jīng)由實際參與業(yè)務、行銷及產(chǎn)品應用的運作,對醫(yī)學檢驗及生物技術業(yè)界或學術領域有更深入和全方位的了解。高等分子生物學 任課老師:楊孔嘉、黃溫雅(3學分、碩一上)此課程在研究所領域開課主要在加強分子生物學之基礎理論外,也能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思考實驗設計之邏輯(T351500)免疫學特論任課老師:葉才明(2學分、四下碩一)提供學生對免疫學有更深入的探討,修課同學必須學習讀免疫原文書及論文,並參與報告和討論。生物技術任課老師:吳華林(2學分、碩一上)本課程涵蓋蛋白質純化,免疫分析,生物資訊學,基本基因操作,抗體製備,生物晶片,遺傳工程蛋白質之表現(xiàn)等領域。代謝質體學任課老師:傅子芳(2學分

23、、碩一上)介紹蛋白質體與代謝體分析所包含的主要技術, 及其對生物醫(yī)學所帶來的貢獻與未來發(fā)展, 尤其是生物標誌(biomarker)的搜尋與確認.微生物致病機轉任課老師:王貞仁、吳俊忠(2學分、碩一上) 本課程內(nèi)容主要包括病毒與細菌之致病機轉,分別由基礎及臨床方向探討微生物與宿主之相互關係、致病因子及機制等。對象為曾修習微生物相關課程之碩士或博士生。醫(yī)技研究技術任課老師:傅子芳(1學分、碩一下)由每位醫(yī)技所的老師授課討論其專業(yè)領域所設及之研究技術及其對研究領域之思考邏輯高等臨床微生物學任課老師:吳俊忠(2學分、碩一下)以文獻討論的方式來探討當今最新有關臨床微生物學(細菌與黴菌)的關念。實驗室教學實習(一)(二)(三)(四)任課老師:張權發(fā)等(1學分、碩一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