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第一輪復習之綜合強化訓練題:古代詩歌閱讀_第1頁
2017年高考第一輪復習之綜合強化訓練題:古代詩歌閱讀_第2頁
2017年高考第一輪復習之綜合強化訓練題:古代詩歌閱讀_第3頁
2017年高考第一輪復習之綜合強化訓練題:古代詩歌閱讀_第4頁
2017年高考第一輪復習之綜合強化訓練題:古代詩歌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綜合強化訓練二古代詩歌閱讀(時間:40分鐘)1.閱讀下面這首漢代古詩,完成(1)(2)題。步出城東門無名氏步出城東門,遙望江南路。前日風雨中,故人從此去。我欲渡河水,河水深無梁。愿為雙黃鵠注,高飛還故鄉(xiāng)。注 黃鵠:傳說中的大鳥,一舉千里,仙人所乘。(1)這首詩主要寫了哪兩件事?它們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答: 答案:一是游子送友,二是游子欲歸不能。在風雨中送別友人歸去,更加襯托出游子的孤獨寂寥,越發(fā)增添了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表現(xiàn)出游子不能歸鄉(xiāng)的哀愁。解析:概括詩中所述事件,要注意抓住敘事的要素,比如時間是“前日”,地點是“城東門”“江南路”,背景是“風雨中”,人物是“故人”和“我”,行為是送別友人、“還故

2、鄉(xiāng)”。由此可以概括出兩件事:游子送友和游子欲歸不能。寫游子送友,是為了突出他自己欲歸不能的哀愁。(2)這首詩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簡要分析。答: 答案:本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想與友人同回故鄉(xiāng)的迫切愿望,也暗含了其不能與友人同回的惆悵之情。這兩句運用想象,即詩人和故人能化作一雙黃鵠,同回故鄉(xiāng),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游子因現(xiàn)實的阻隔,想回故鄉(xiāng)而不得的痛苦和哀愁。解析:詩中最后兩句運用了想象的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詩人歸鄉(xiāng)的強烈愿望,思想情感和表現(xiàn)手法都比較容易分析得出。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藍田溪與漁者宿錢起 獨游屢忘歸,況此隱淪處。 濯發(fā)清泠泉,月明不能

3、去。 更憐垂綸叟,靜若沙上鷺。 一論白云心,千里滄州趣。 蘆中野火盡,浦口秋山曙。 嘆息分枝禽,何時更相遇?(1)這首詩與其他以漁父(隱士)為題材的古典詩歌相比,寫作角度有什么不同?答: 答案:在古典詩歌中,以漁父(隱士)為題材的作品一般多客觀描繪漁父(隱士)飄然物外、自得其樂的形象;這首詩卻寫了詩人“與漁者宿”,別出蹊徑,饒有新趣。不僅寫詩人愛漁者的居住地,還以“更憐垂綸叟”寫自己更愛那老漁翁,歸結(jié)到愿和漁者同宿的期望上。解析:題目要求將本詩與其他寫漁父(隱士)的古典詩歌進行對比,分析本詩寫作角度的不同。其他以漁父(隱士)為題材的古典詩歌一般主要以漁者為描寫對象,客觀描繪漁者飄然物外、自得其

4、樂的形象;而本詩不只寫漁者的居住地,還寫自己“更憐垂綸叟”,最終竟然愿和漁者同宿。由此分析,便可得出答案。(2)本詩中“隱淪處”的美好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簡要分析。答: 答案:一是環(huán)境的“清”“明”“靜”。如寫“隱淪處”水清可以濯發(fā),月明使人留戀,說明“隱淪處”的環(huán)境優(yōu)美。二是和漁者同宿相談甚歡,情趣相投,其樂融融。這里境合于心,人合于情,自然是美好的。解析:解答本題,首先要理清整首詩的行文脈絡(luò):詩的前六句寫詩人愛漁者的居住地,中間四句寫與漁者宿的樂趣,最后兩句寫不忍與漁者分別。其次,要抓住關(guān)鍵詞,如“清泠泉”“月明”“沙上鷺”“野火盡”“秋山曙”等,由此分析便可概括出答案。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

5、完成(1)(2)題。秦淮夜泊賀鑄官柳動春條,秦淮生暮潮。 樓臺見新月,燈火上雙橋。 隔岸開朱箔,臨風弄紫簫。 誰憐遠游子,心旆正搖搖。(1)與杜牧的泊秦淮相比,本詩描寫的秦淮夜景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答: 答案:與杜牧泊秦淮中的“煙籠寒水月籠沙”那迷蒙清冷之景不同,本詩把秦淮夜景表現(xiàn)得明麗優(yōu)美,溫馨動人。開頭兩句寫秦淮春風拂柳,暮潮生岸,富于詩情畫意。中間四句寫新月樓臺,雙橋燈火,朱箔紫簫,更是清新秀美,恍若仙境。解析:解答本題,要抓住詩中的意象,“官柳”“暮潮”“新月”“燈火”“朱箔”“紫簫”構(gòu)成了清新秀美的畫面,與杜牧詩中“煙籠寒水月籠沙”給人的迷蒙清冷的感受截然不同。(2)這首詩的最后兩

6、句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答: 答案:本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獨泊孤舟時的孤獨寂寞和淡淡的鄉(xiāng)愁。眼前的景物美麗動人,但畢竟是外鄉(xiāng),再加上正值暮夜時分,人們都在家中,而詩人卻獨泊孤舟,鄉(xiāng)愁不禁油然而生。解析:最后兩句直抒胸臆,由“憐”“遠游子”等較容易分析出其表達了游子在外的孤獨和淡淡的思鄉(xiāng)之情。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訴衷情近柳永雨晴氣爽,佇立江樓望處。澄明遠水生光,重疊暮山聳翠。遙認斷橋幽徑,隱隱漁村,向晚孤煙起。殘陽里。脈脈朱闌靜倚。黯然情緒,未飲先如醉。愁無際。暮云過了,秋光老盡,故人千里。盡日空凝睇。(1)詞的上片中描寫的景物特點前后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

7、析。答: 答案:詞的上片中,前四句寫雨晴氣爽、江水澄明、遠山蒼翠,給人以平遠開闊、清新優(yōu)美之感。后三句抓住斷橋、幽徑、漁村、孤煙等,勾勒了一幅荒江日暮秋色圖,給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解析:解答本題,要抓住詞的上片中的重要意象。如前四句中的“雨晴”“氣爽”“水生光”“山聳翠”等,給人以遼闊、清新優(yōu)美之感;后三句中的“斷橋”“幽徑”“漁村”“孤煙”等,給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2)請簡要分析詞的下片抒發(fā)了詞人什么樣的情感,并賞析結(jié)句的表達效果。答: 答案:詞的下片抒發(fā)了詞人“秋光老盡”的遲暮之感和久望不見的懷人之悲。以詞人“凝睇”的神態(tài)描寫作結(jié),情感表達含蓄蘊藉;以定

8、格的人物形象作結(jié),戛然而止,言有盡而意無窮;與開頭“佇立”相呼應,首尾圓合,結(jié)構(gòu)完整;“空”字極富表現(xiàn)力,既有望而不見之意,又寫盡了內(nèi)心的空落和無奈之感。解析:解答第一問,要注意抓關(guān)鍵詞句,如“殘陽”“黯然情緒”“愁無際”“秋光老盡,故人千里”等,這是詞人悲秋所生的遲暮之感與身處異鄉(xiāng)所生的懷人之悲的混合。解答第二問,需要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如描寫手法、結(jié)構(gòu)、煉字等,結(jié)合詩詞的內(nèi)容和情感分析即可。5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1)(3)題。 正宮黑漆弩·村居遣興劉敏中長巾闊領(lǐng)深村住,不識我喚作傖父。掩白沙翠竹柴門,聽徹秋來夜雨。閑將得失思量,往事水流東去。便宜教畫卻凌煙,甚是功名了處?注 傖

9、父:鄙賤之夫。便宜教:即便、即使。(1)前兩句描述了作者怎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答: 答案:一、二兩句,刻畫了一位居住荒野、悠閑自在又含有傲兀不平之情的隱士形象?!伴L巾闊領(lǐng)”說明作者衣著簡樸,表現(xiàn)了其逍遙自在的情懷;“深村”點明其居住的地方的幽靜狀態(tài);“傖父”的稱謂表明作者已經(jīng)完全是一個農(nóng)夫的形象,而世俗之人無法理解,有傲兀不平之情。解析:賞析詩歌形象,應注重分析描寫對象(人物、事物、景物等)的特點。這首曲子的一、二句,“長巾闊領(lǐng)”表現(xiàn)了作者簡樸的衣著,體現(xiàn)了作者恬淡逍遙的情懷;“傖父”一詞可見作者已經(jīng)完全像一位農(nóng)夫,說明世俗之人無法理解自己這種掛冠而歸、甘居荒野的行為,含有傲兀不平之情。 (

10、2)請從情與景的關(guān)系的角度賞析三、四兩句。答: 答案:三、四兩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描寫了白沙、翠竹、柴門、深秋、夜雨等意象,用“掩”表現(xiàn)作者幽閉、孤獨的心境,用“聽徹”表現(xiàn)作者徹夜難眠的情狀。解析:賞析情與景的關(guān)系,可以先分析詩歌描寫的景物的特點,然后分析表達的情感和使用的寫作手法等。三、四兩句,主要描寫了作者生活的環(huán)境以及夜雨,由此可以判定作者對現(xiàn)在的生活十分喜歡,但是也對當年自己的遭遇耿耿于懷,因此才有“徹夜聽雨”的行為。(3)曲子是如何謀篇布局的?請簡要分析。答: 答案:曲子開篇點題;中間緊扣“村居遣興”,“村居”寫景是撫今,“遣興”抒情是追昔,全曲由“夜雨”過渡,由“閑將”轉(zhuǎn)折,承

11、轉(zhuǎn)自然;結(jié)尾二句,先退讓,再反詰,寓意深遠。解析:把握詩歌的謀篇布局,要注意分析詩歌描寫的景色和抒發(fā)的情感等。這首曲子,一、二句點題,描寫作者如今的生活狀態(tài)。中間四句,作者撫今追昔,感嘆生活;最后兩句,表明自己對功名利祿的否定態(tài)度。6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完成(1)(2)題。賦得殘月似新月袁宗道一鉤曾掛暮霞里,半玦還懸曉霧中。 醉起忽迷鐘早晚,山行誤認峰西東。 從他烏歷干支換,且喜蛾眉首尾同。 安得人生也似月,蒼顏浩注首又如童。注 浩:通“皓”。(1)首聯(lián)在表達技巧上有何特點?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答: 答案: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鉤”“玦”比喻不同時期不同狀態(tài)的月亮。采用互文的形式將新月與殘月進

12、行對照,用富于動態(tài)的詞語精確地刻畫了兩者的相似之處。(2)尾聯(lián)的“安得”“如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答: 答案:“安得”的意思是“哪里能夠得到”,“如童”的意思是“像童年一樣”,表達了作者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及對人生的美好愿望,即希望人生如月一樣。新月與殘月形態(tài)相同,而人生的暮年與童年雖形態(tài)不同,但人可以把握住現(xiàn)在,活得自在、灑脫。7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送別裴儀同王褒河橋望行旅,長亭送故人。 沙飛似軍幕,蓬卷若車輪。 邊衣苦霜雪,愁貌損風塵。 行路皆兄弟,千里念相親。(1)請簡要賞析本詩頷聯(lián)的表達技巧。答: 答案:頷聯(lián)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飛動的沙塵比作軍旅中的帳幕,可見沙塵之密;

13、將飄卷的蓬草比作滾滾車輪,可見狂風之猛,形象地描繪了邊關(guān)環(huán)境的險惡、生活的凄苦,展現(xiàn)了邊塞地區(qū)風沙彌漫、枯蓬亂舞的兵荒馬亂之景。解析:解答此類題目,一般應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等角度分析。從本詩頷聯(lián)來看,比喻的修辭手法容易辨別,再結(jié)合全詩的意境來分析其作用即可。(2)本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其表現(xiàn)的境界和情調(diào)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哪兩句詩相似?答: 答案:這兩句是說:既然匆匆行人都是我們的兄弟,既然我們的思念之心同在,遠別千里、戍守邊陲又算什么呢?勸慰之言中透露出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 其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相似。解析:解答此題,要明

14、確本詩最后兩句直抒胸臆,前句是在勸慰,后句表達了思念之情。這與王勃的“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所表現(xiàn)的境界和情調(diào)相似。8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夜宿七盤嶺沈佺期獨游千里外,高臥七盤西。 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 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guī)注啼。 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雞。注 子規(guī):相傳是蜀帝杜宇死后所化,叫聲凄清,聽似“不如歸去”。(1)這首詩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分別是如何描寫景物的?請簡要分析。答: 答案:頷聯(lián)運用夸張的手法,用月亮仿佛就在窗前、銀河好像就要流進房門襯托蜀道之高。頸聯(lián)主要從視覺和聽覺等角度描寫濃綠的銀杏樹和悲啼的杜鵑,表現(xiàn)詩人夜宿七盤嶺的所見所聞。解析:解答本題,一般從修辭手法

15、、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等角度分析,對于寫景的詩句,一般從多視角、多感官等角度分析。頷聯(lián)中“山月臨窗”“天河入戶”運用夸張手法,突出山之高。頸聯(lián)寫“綠”和“啼”,主要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描繪眼前之景。(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試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答: 答案:本詩表達了詩人春夜獨宿異鄉(xiāng)的愁思和欲歸不能的惆悵?!蔼氂巍秉c出詩人孤獨失意的境遇,聞“子規(guī)啼”“空留聽”道出詩人正沉浸在杜鵑悲啼聲中,“聞曙雞”表明詩人歷經(jīng)不寐的一夜,又將上路,進一步凸顯了他對故鄉(xiāng)的依戀和獨自遠游的愁苦。解析:鑒賞詩歌的情感,要善于抓住詩中的主要意象,如“子規(guī)啼”“曙雞”等,同時也要留意關(guān)鍵詞,如“獨游”“空”等,由此體

16、會詩人獨自在外而不能歸去的愁苦。9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春游湖徐俯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1)“雙飛燕子幾時回”一句在詩中有什么作用?整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答: 答案:詩的開頭巧用疑問,表現(xiàn)了詩人對春天到來的驚訝和喜悅,為全詩奠定了愉悅、明快的感情基調(diào)。 自然引出下文對春天美景的描寫和贊美。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春天的喜愛之情。解析:解答本題第一問,首先要理解詩句的內(nèi)容,其次要把握蘊藏其中的情感,同時還要考慮其在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第二問,鑒賞詩歌的情感,要善于抓住詩中的主要意象,如“雙飛燕子”“夾岸桃花”“春雨”等,

17、由此體會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2)詩的三、四兩句描寫了哪幾幅畫面?這樣寫有什么妙處?請簡要分析。答: 答案:一句一景,共兩幅畫面。一是雨后水漲,小橋被淹沒,游人“不度”;二是柳蔭深處,撐出小船,游人可以擺渡,繼續(xù)游賞。這樣寫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游人內(nèi)心的波瀾起伏:在觀賞美好春景極其愉悅之時,突因斷橋阻擋去路而失落,后又有小舟擺渡給人帶來驚喜,一波三折,使得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解析:解答此題,先要抓住詩中的主要意象,如“春雨斷橋”“小舟”“柳陰”,再結(jié)合表現(xiàn)動作的詞,如“不度”“撐出”,便可概括出兩幅形象鮮明的畫面,然后分析其中蘊含的情感,便可體味出其妙處。10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1)(3)題。南呂四塊玉·洞庭湖馬致遠畫不成,西施女,她本傾城卻傾吳。高哉范蠡乘舟去。那里是泛五湖?若綸竿不釣魚,便索他學楚大夫注。注 楚大夫:楚國大夫文種,與范蠡同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