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資料(2021-2022年收藏的)課程教學大綱東北師范大學_第1頁
精品資料(2021-2022年收藏的)課程教學大綱東北師范大學_第2頁
精品資料(2021-2022年收藏的)課程教學大綱東北師范大學_第3頁
精品資料(2021-2022年收藏的)課程教學大綱東北師范大學_第4頁
精品資料(2021-2022年收藏的)課程教學大綱東北師范大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西方史學思想史課程大綱(History of Western Historical Thoughts)(2015年秋)授課教師:*,* 上課時間:星期四下午1:303:00 授課單位:歷史文化學院 上課地點:歷史樓*房間授課教師及聯(lián)系方式:*:歷史文化學院*(O); *(M); *(E-mail)*:歷史文化學院*(O); *(M); * (E-mail)一、課程目標西方的歷史書寫,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程。留存至今的西方史學經(jīng)典,蘊含著豐富的關于歷史和歷史學的思考,深刻影響著當代的歷史思想建構與編纂實踐,為史學理論及史學史學科專業(yè)研究的入門書。本課程擷取西方歷史各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經(jīng)典,按古希臘、古羅

2、馬、中世紀、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及至十九世紀的時序依次編排,輔以參考性的同時期經(jīng)典及今日研究成果,通過以問題為中心的集體講讀,力爭實現(xiàn)如下目標:1. 引導學生熟悉西方史學經(jīng)典文獻的分布,了解西方史學編纂的演進,形成對西方史學經(jīng)典作家、作品與思想流派的整體認識。2. 教授學生專業(yè)文獻解讀方法,使學生學會準確提煉與清晰概括內(nèi)容較抽象的史料信息,特別是能夠初步解讀一些英文原典文獻。3. 提升學生的理論思辨能力,反復強化其問題意識,提升其研究表述質(zhì)量,力爭做到立論鮮明、論從史出、邏輯自洽、形式規(guī)范。二、課程內(nèi)容本課程共分3個模塊,含14個專題。模塊一(專題1-5)為古典史學,模塊二(專題6 -10)為中

3、古與近代史學,模塊三(專題11-14)為現(xiàn)代史學。課程共40課時,其中下述14個專題擬用30課時(專題14用4課時,其余每個專題用2課時),緒論和結論共用4課時,兩次階段研討共用4課時,其余2課時用作機動(如個別專題超時所用、法定假日等)、輔導與答疑及考試與課程論文指導等。專題1:希臘史詩中的史與詩1. 必讀經(jīng)典荷馬:奧德賽,王煥生譯,人民出版社1997年。2. 選讀經(jīng)典(1) 荷馬:伊利亞特,羅念生、王煥生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2) 赫西俄德:神譜·工作與時日,王邵輝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3. 研討主題(1) “史詩”在何種意義上是“史”,何種意義上是“詩”?(2

4、) 古希臘史詩體現(xiàn)了怎樣的古典人本主義內(nèi)涵?(3) 以史詩為據(jù),思考上古希臘的歷史觀時間、空間與人事演進。4. 參考文獻(1) 晏紹祥:荷馬社會研究,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6年。(2) 王晴佳:西方的歷史觀念,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一、二章。(3) 莫米利亞諾:現(xiàn)代史學的古典基礎,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專題2:西方史學編纂原則的創(chuàng)立1. 必讀經(jīng)典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謝德風譯,商務印書館1985年。2. 選讀經(jīng)典希羅多德:歷史,王以鑄譯,商務印書館1985年。3. 研討主題(1) 西塞羅說希羅多德是“西方史學之父”,你是否認同?為什么?(2) 修昔底德的歷史編纂原則及其實踐。(3

5、) 希羅多德與修昔底德的比較。(4) 由兩位史家的作品,歸納古希臘史學的基本特征。4. 參考文獻(1) 凱利:多面的歷史:從希羅多德到赫爾德的歷史探詢,三聯(lián)書店2003年。(2) 黃洋:希羅多德:歷史學的開創(chuàng)與異域文明的話語 (3) 吳曉群:希羅多德的歷史書寫(4) 黃洋:修昔底德的理性歷史建構專題3:羅馬史學中的道德與價值判斷1. 必讀經(jīng)典李維:建城以來史,穆啟樂等譯,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2. 選讀經(jīng)典(1) 塔西佗:歷史,王以鑄、崔妙因譯,商務印書館1981年。(2) 撒路斯提烏斯:喀提林陰謀,王以鑄等譯,商務印書館1995年。(3) 普魯塔克:希臘羅馬名人傳,席代岳譯,吉林文史出版

6、社2011年。3. 研討主題(1) 李維作品中展現(xiàn)了怎樣的道德情懷?(2) 塔西佗持有怎樣的歷史價值判斷標準?(3) 以兩位史家的作品為據(jù),歸納羅馬史學的基本特征。4. 參考文獻(1) 楊共樂:羅馬史學述評,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2012年卷。(2) 易寧:李維的史學思想與羅馬史學傳統(tǒng),史學史研究2009年第4期。(3) 褚新國:塔西佗史學初探,史學月刊2006年第12期。專題4:古代西方的世界史觀1. 必讀經(jīng)典Polybius, The world according to Polybius(波里比阿筆下的世界)2. 選讀經(jīng)典(1)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吳象嬰等譯,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

7、88年。(2) 夏繼果、本特利編:全球史讀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3) 希羅多德:歷史,王以鑄譯,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一章。3. 研討主題(1) 波里比阿的世界史認識,比照希臘前輩,如希羅多德,表現(xiàn)出了哪些新意?(2) 思考古今世界史及通史的異同與本質(zhì)。4. 參考文獻(1) 劉家和:論通史,史學史研究2002年第4期。(2) 劉家和:中國史對世界史的意義,史學史研究1986年第2期。(3) 易寧:波利比烏斯的普世史觀念,史學史研究2007年第4期。專題5:古代西方的史學思考1. 必讀經(jīng)典盧奇安:論撰史,繆靈珠美學譯文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2. 選讀文獻(1) 亞里士多德

8、:詩學,羅念生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2) Cicero, History and Rhetoric(西塞羅:歷史與修辭)3. 研討主題(1) 盧奇安提出了哪些歷史編纂原則?(2) 評述古代西方思想家對于歷史學獨特性的認識。4. 參考文獻(1) 郭小凌:西方史學史,北京師范大學2011年,第三章第五節(jié)。(2) 徐善偉:劉勰與琉善史學批評思想之比較,齊魯學刊1996年第4期。(3) 張巍:詩歌與哲學的古老紛爭,歷史研究2008年第1期。專題6:中世紀基督教史觀1. 必讀經(jīng)典Augustine, On time, the Universe, and Human Life(奧古斯?。赫摃r間、

9、宇宙與人生)2. 選讀文獻(1) 摩西五經(jīng)·創(chuàng)世紀,馮象譯注,三聯(lián)書店2013年。(2) 圣經(jīng)·但以理書(3) 奧古斯?。荷系壑?,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9年。(4) John Calvin, Institution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加爾文:基督教要義)3. 研討主題(1) 思考經(jīng)典基督教史觀的要點。(2) 西方最初的歷史哲學萌生于基督教時代。你是否贊同這種說法?4. 參考文獻(1) 科斯敏斯基:中世紀史學史,商務印書館2011年。(2) 洛維特:世界歷史與救贖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3) 柯林伍德:歷史的觀念,北京大學出版社201

10、0年,第二編前三節(jié)。專題7:中世紀:蠻族的歷史觀念1. 必讀經(jīng)典比德:英吉利教會史,陳維振、周清民譯,商務印書館1991年。 2. 選讀文獻(1) 格雷戈里:法蘭克人史,壽紀瑜、戚國淦譯,商務印書館1981年。(2) 艾因哈德:查理大帝傳,戚國淦譯,商務印書館1979年。(3) 勒高夫:中世紀的知識分子,商務印書館1999年。3. 研討主題(1) 思考經(jīng)典基督教史觀的要點。(2) 西方最初的歷史哲學萌生于基督教時代。你是否贊同這種說法?4. 參考文獻(1) 劉林海:早期基督教的歷史分期理論及其特點,史學史研究2011年第2期。(2) 李隆國:說“公元(前)”,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

11、(3) 郭海良:基督紀元體系的形成與基督教史學,華東師大學報2004年第2期。專題8:文藝復興與人本史觀1. 必讀經(jīng)典Jean Bodin, The reason for studying history(波丹:學習歷史的原因) 2. 選讀文獻(1) 馬基亞維里:佛羅倫薩史,李活譯,商務印書館1982年。(2) Lorenzo Valla, The elegances of the Latin Language(瓦拉:論拉丁語的優(yōu)雅)(3) Thomas Hobbes, The value of history(霍布斯:歷史的價值)3. 研討主題(1) 為什么說馬基雅維利是人文主義者?(2)

12、思考歷史學的價值。(3) 古代希臘的人本與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本有何異同?4. 參考文獻(1) 彼得·伯克:文藝復興:中心與邊緣,史學史研究2011年第2期。(2) 周春生:西方文藝復興史三大熱點研究述評,史學理論研究2003年第1期。(3) 米辰峰:瓦拉批駁君士坦丁贈禮的學術得失,史學月刊2006年第3期。(4) 徐善偉:試論波丹的史學思想,史學理論研究1997年第1期。專題9:啟蒙時代的歷史哲學1. 必讀經(jīng)典康德:世界公民觀點之下的普遍歷史觀念,何兆武編歷史理論與史學理論,商務印書館1999年。2. 選讀文獻(1) 維柯:新科學,朱光潛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2) Herde

13、r, Mans place in the Universe(赫爾德:人在宇宙中的地位)(3) 黑格爾:歷史哲學,上海書店2006年。3. 研討主題(1) 什么是歷史哲學?歷史哲學與歷史事實的關系是什么?(2) 思考康德的歷史觀(3) 歷史哲學為何在啟蒙運動時期爆發(fā)?4. 參考文獻(1) 何兆武:“普遍的歷史觀念”是怎樣成為可能的,學術月刊1990年第5期。(2) 李秋零:維科的歷史哲學評述,哲學動態(tài)1988年第8期。(3) 貝克爾:18世紀哲學家的天城,何兆武譯,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版。專題10:啟蒙時代的歷史理性1. 必讀經(jīng)典孔多塞:人類精神進步史表綱要,何兆武等譯,三聯(lián)書店1998年。2.

14、選讀文獻(1) 伏爾泰:路易十四時代,吳模信等譯,商務印書館1982年。(2)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張雁深譯,商務印書館1978年。(3) 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黃宜思、黃雨石譯,商務印書館2004年。3. 研討主題(1) 為什么說孔多塞代表了啟蒙時代?思考啟蒙時代的進步史觀。(2) 思考孟德斯鳩的歷史哲學觀。(3) 思考伏爾泰的文化與進步史觀。(4) 吉本的歷史理性是如何體現(xiàn)的?4. 參考文獻(1) 黃冬敏:理性主義史學淺論,博士學位論文,復旦大學2008年。(2) 伯瑞:進步的觀念,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5年。(3) 卡西勒:啟蒙哲學,顧偉銘等譯,山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專題11:19世紀

15、:客觀主義與史學的自立1. 必讀經(jīng)典蘭克:世界歷史的秘密,易蘭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2. 選讀文獻(1) Barthold Niebuhr, Preface to the first edition History of Rome(尼布爾:羅馬史第一版序言)(2) 孔德:實證哲學和社會研究,何兆武編歷史理論與史學理論,商務印書館1999年。(3) 阿克頓:歷史研究講演錄,何兆武編歷史理論與史學理論,商務印書館1999年。3. 研討主題(1) 評價“如實直書”原則對于近代歷史編纂學的意義。(2) 客觀的歷史書寫,是“高尚的夢想”,還是必須遵行的準則?(3) 客觀主義與實證主義的異同表現(xiàn)在

16、哪里?(4) 思考科學主義與歷史學科的關系。4. 參考文獻(1) 古奇:19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耿淡如譯,商務印書館1989年。(2) 易蘭:蘭克史學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3) 彼得·諾維克:那高尚的夢想:“客觀性問題”與美國歷史學界,三聯(lián)書店2009年。(4) 伊格爾斯:美國與德國歷史思想中的蘭克形象,二十世紀的歷史學,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專題12:19世紀的浪漫主義史觀1. 必讀經(jīng)典卡萊爾:論歷史,易蘭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2. 選讀文獻(1) 卡萊爾:論歷史上的英雄、英雄崇拜和英雄業(yè)績,商務印書館2010年。(2) 麥考萊:論歷史,何兆武編歷史理論與

17、史學理論,商務印書館1999年。(3) 基佐:歐洲文明史,商務印書館2005年。3. 研討主題(1) 浪漫主義史學的特質(zhì)表現(xiàn)在哪里?(2) 如何看待浪漫主義與客觀主義的矛盾?4. 參考文獻(1) 王利紅:自然、浪漫與歷史,山東社會科學2006年第4期。(2) 張廣智:重評托馬斯·卡萊爾的史學思想,史學理論研究1989年第3期。(3) 高岳:美國浪漫主義史學觀念和方法評析,史學史研究2009年第4期。專題13:19世紀:唯物史觀的創(chuàng)立 1. 必讀經(jīng)典馬克思: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序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2. 選讀文獻(1) 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18、,人民出版社1995年。(2) 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3) 黎澍主編:馬克思恩格斯論歷史科學,人民出版社1988年。3. 研討主題(1) 如何理解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2) 如何評價唯物史觀在西方史學語境中的地位?4. 參考文獻(1) 龐卓恒:唯物史觀與歷史科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 蔣大椿:馬克思恩格斯歷史著作所見之歷史研究方法三種,求索1987年第2期。(3) 郭小凌:論唯物史觀及其歷史命運,史學理論研究2003年第1期。專題14:歷史是什么 1. 必讀經(jīng)典陳恒:歷史是什么?,陳恒譯,商務印書館2007年。2. 選讀文獻:(1

19、) 馬克·布洛赫:歷史學家的技藝,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年。(2) 布羅代爾:論歷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3. 研討主題(1) 思考歷史學的學科思維本質(zhì)。(2) 梳理西方史學經(jīng)典中的歷史哲學與編纂學方法流變。4. 參考文獻(1) 劉昶:人心中的歷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2) 何兆武:對歷史學的若干反思,史學理論研究1996年第2期。(3) 于沛:沒有理論就沒有歷史科學,史學理論研究2000年第3期。三、教學方式1. 講授法。通過主講教師目標明確、層次清晰、邏輯嚴謹、語言流暢的講授,引導學生接觸史學原典,熟悉史學基本思維的習慣,啟發(fā)學術問題的生成。2. 研討法。通過預設問題,引導學生閱讀原典史料,結合學術研究前沿信息,自主尋找答案,最后得出結論并經(jīng)歷集體研討的檢驗。由此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分析和綜合表述能力。四、教學評價評價標準與重點:以是否實現(xiàn)預設教學目標為主要評價標準,即認知、技能與情意三個方面的目標,同時注重評價教學過程中所能夠?qū)崿F(xiàn)的其他功用,尤其是注重整體評價、過程評價以及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質(zhì)的評價。 評價方式與目的: 1. 學生課堂表現(xiàn)記錄,注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