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饋放大電路設計實驗報告模版_第1頁
反饋放大電路設計實驗報告模版_第2頁
反饋放大電路設計實驗報告模版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得分教師簽名批改日期深圳大學實驗報告課程名稱:模擬電路實驗名稱:負反饋放大電路設計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專業(yè):信息工程班級:組號: 指導教師: 田明報告人:學號實驗地點 N102 實驗時間: 實驗報告提交時間:教務處制一. 實驗名稱:負反饋放大電路設計二. 實驗目的:加深對負反饋放大電路原理的理解.學習集成運算反饋放大電路、晶體管反饋放大電路的設計方法.掌握集成運算反饋放大電路、多級晶體管反饋放大電路的安裝調試 及測試方法.三. 實驗儀器:雙蹤示波器 一臺/組信號發(fā)生器一臺/組直流穩(wěn)壓電源一臺/組萬用表一臺/組四. 實驗容:設計一個多級晶體管負反饋放大電路或集成運算負反饋放大電路, 性能要求如下:

2、閉環(huán)電壓放大倍:30-120輸入信號頻率圍:1KHZ10KHZ.電壓輸出幅度 1.5V輸出電阻W 3KQ五. 實驗步驟:1. 選擇負反饋放大電路的類型,一般有晶體管負反饋放大電路、集成運算負反饋放大電路為滿足上述放大倍數(shù)的要求,晶體管負反饋放大電路最少需要二 級放大,其連接形式有直接耦合和阻容耦合, 阻容耦合可以消除放大 器各級靜態(tài)工作點之間的影響,本設計采用兩者相結合的方式; 對于 各級放大器,其組態(tài)有多種多樣,有共發(fā)射極,共基極和共集電極。 本設計可以采用共發(fā)射極-共基極-共集電極放大電路。對于負反饋形 式,有電壓串聯(lián)、電壓并聯(lián)、電流串聯(lián)、電流并聯(lián)。本設計米用電壓 并聯(lián)負反饋形式。2. 設

3、計電路,畫出電路圖.下面是電源輸入電路,通過并聯(lián)兩個電容的濾波電路形式,以效消除干擾,保證電路穩(wěn)定工作,否則容易產生自激振蕩。整體原理圖如下:TF1TP臨出岀曲T咖出!Sit蟲從上圖可以看出來,整個電路由三級放大和一路負反饋回路構成,第一級電路是NPN管構成的共發(fā)射極電路,通過直接耦合的方式輸出給第二級的共基極電路,因此兩級直接的靜態(tài)工作點會相互影響。第二級放大電路通過電容輸出給第三級。第三級放大電路是共集電極電 路,射極跟隨輸出到負載。整體參數(shù)設計:假設輸入電壓峰峰值為 50mv輸出電壓峰峰值不小于1.5V,電 壓放大倍數(shù)30倍。因為存在負反饋,為達到設計要求,所以電壓開 環(huán)總放大倍數(shù)為10

4、00倍左右。第一、第二級的開環(huán)電壓放大倍數(shù)將 近需要30-40倍。下面,對各級放大進行分析:第一級:如圖,TP3和TP4為信號輸入接入點,信號通過 C1耦合輸入到Q1基極。Q1型號9013為NPN極管,電流增益帶寬積Ft為60MHZ以上,電流增益B為100左右,滿足設計要求。前級采用共發(fā)射極組態(tài),R1和R2設定基極靜態(tài)工作點,使TP5 電壓為1.2V左右,那么TP7的靜態(tài)電壓為0.55V左右。設定集電極 電阻R3,使得集電極靜態(tài)電壓TP6為4V左右。理論值計算:UBq=VCC*R2/(R1+R2)=1.25VUE(=LBq-Vbe(on)=1.25-0.65=0.6VI EQ=UEc/R5=0

5、.6mALCq=VCC-Icq*R3= VCC-Ieq*R3= VCC-0.6*3.9K=2.95Vr bei=rbb +(1+ B )26(mV)/l eq=300+4.2K=4.5KAui=L0/Ui=- 3 R Jr bei= - 3 (R3/R4/r be2 )/r be1 =-32第二級:屮IO畀TP10 TP/洸武占R7RS 10KrTP7TF121F9IP原試點9012rTO-92TPS如圖,Q2型號9012為PNP三極管,電流增益帶寬積 Ft為50MHZ上,電流增益B為100左右,滿足設計要求。前級采用共基極組態(tài),這里要注意的是, R4是這一級的輸入 電阻。通過R6和R7設定基

6、極靜態(tài)工作點,使TP8電壓為3.8V左右, 使TP12電壓為4.5V左右再調節(jié)R8,使得集電極電壓TP9為2V左右, 這樣,不容易出現(xiàn)失真。理論值計算:Uq=VCC*R7/(R6+R7)=3.75VUEqfUBq+Vbe(on)二 3.75V +0.7=4.45VI eqf(VCC-Uq2)/R4=0.55/4=0.14mAUCq= I cqR8= I eqFR8二 0.14*15K=2.1Vrbe2=rbb +(1+ B )26(mV)/l eq;=300+18.3K=18.6KAj2=UdJU O1= B R L2/r be2第二級交流負載R L2二R8/Ri3第三級輸入電阻 R3二rbe

7、3+(1+ B )R e3/R9R e3二R10/R11=260 歐r be3=r bb +(1+ B )26(mV)/l EQ3由后面的計算得I EQ3=1.1mA因此 rbe3=rbb +(1+ B )26(mV)/l eq3=300+2.8K=3.1KR3二r be3+(1+ B )R e3/R9=34.3K/240K=30K因此,第二級 R l2= R8/Ri3 = 15K/30K=10K第二級放大倍數(shù) Aj2=UWUo= B R L2/r be2= 100*10/22.6=40中間級的電壓放大倍數(shù)約為40倍,輸出同相第三級:D5VTF10丁卩;速丈盤K G3ffc DOI 3TTO-

8、92IP1TFV惜號靖出點IP2TPJ第出播逸點2GND如圖,中間級通過耦合電容輸出到輸出級,輸出級Q3同樣采用9013三極管,輸出功率有1W,最大集電極電流IC=500mA滿足 設計需求。通過設計R9和R10使得Q3基極靜態(tài)電壓TP10為3V左右,發(fā) 射極電壓VE為2.3V左右,輸出幅度可以達到最大。TP1和TP2為輸出測試點,C5為交流輸出耦合電容R11為輸出 電阻,300歐姆。理論值計算:B *I bq瓷R10+ I bq瓷R9=VCC-V BE (on)得出 lBQ=0.009mAI EQ3=1.1mAUEq3=R10* I eq3=2.2VUBq3=2.2 + V BE (on) =

9、2.9V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開環(huán)放大倍數(shù)A= Aui* Au2=32*40=-1280負反饋電路:由上圖可見,C4 R12和J3( J3為跳線帽接口,方便測量開環(huán)增益倍數(shù))為負反饋電路,連接到第一級的基極 TP5處,可見,反饋形式為電壓并聯(lián)負反饋。由負反饋基本公式:A二A/1+AF本實驗電路:Fu=1/Ri2在深度負反饋條件下: Af二U/U i = 1/F iu *Rii =100/3.仁33六、靜態(tài)工作點測量及性能測試:VbqiV:Q1VeqiVbQ2V:Q2VeQ2VbQ3VeQ3單位測試點八、TP5TP6TP7TP8TP9TP12TP10TP11理論值1.252.850.553.75

10、2.14.452.92.2V實際值1.203.00.523.82.154.472.872.2V開環(huán)增益測量(跳線帽J3不連接)輸入信號第三級輸出開環(huán)放大倍數(shù)測試點TP3TP1理論值3mV3.84V1280實際值3mV3.7V1233閉環(huán)增益測量(跳線帽J3連接)輸入信號第三級輸出閉環(huán)放大倍數(shù)測試點TP3TP1理論值50mV1.65 V33實際值50mV1.75 V353.性能測試誤差分析通過測量,發(fā)現(xiàn)靜態(tài)工作點會與計算值有一定的差別,這是因為理論計算的時候,假設了三極管有很大的輸入阻抗,忽略了 流進去的電流造成了。但是,誤差在允許的圍。開環(huán)工作狀態(tài),輸出波形時大時小,不穩(wěn)定,其原因是信號發(fā)生器輸出不穩(wěn)定所致。放大倍數(shù)絕對值相差 47,誤差在4鳩,加入負反饋后的增益絕對值相差為 2,誤差為6%說明設計及調 試非常正確,誤差的原因是三極管參數(shù)、電阻誤差引起的。通過測試,實驗誤差在允許圍,達到設計要求。七、總結與體會完成本設計性實驗項目的收獲.這是一個設計性實驗項目,應用了很多方面的知識,如 PNP和 NPN兩種三極管的使用,共發(fā)射極電路、共基極電路、共集電極電 路靜態(tài)工作點的設置,放大倍數(shù)的計算,負反饋放大電路反饋系數(shù) 和閉環(huán)增益的計算等,本次試驗對電路的設計和操作要求很高, 遇到了很多問題,也通過老師和同學的指導解決了。此設計性實驗最關鍵的部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