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油機結構的設計_第1頁
榨油機結構的設計_第2頁
榨油機結構的設計_第3頁
榨油機結構的設計_第4頁
榨油機結構的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 錄摘 要 1 關鍵詞 1 1 前言 11.1選題的背景、目的和意義 1 1.2國內外研究狀況和相關領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2 1.3方案的確定 3 1.4螺旋榨油機的工作原理 4 2 螺旋榨油機相應參數的確定52.1 榨膛的容積比 52.2 進料端榨膛容積比Vj的計算 52.3 功率消耗 52.4 榨膛壓力 52.5 榨膛壓縮比曲線 62.6榨螺軸的設計計算 62.6.1 榨螺軸尺寸表 72.6.2 榨螺齒型 72.6.3 榨螺材料 73 螺旋榨油機傳動機構設計 73.1電動機的選取83.2 總傳動比分配83.3各軸傳遞的功率83.4 軸和軸嚙合齒輪的計算 93.4.1 齒輪的選用 93.4

2、.2 確定小齒輪的齒型參數 13 3.5 軸的計算校核 133.5.1 選材及表面預處理 133.5.2 軸的結構設計 143.6 皮帶輪的設計計算 163.7 鍵的校核設計 163.7.1 鍵的選擇 163.7.2 鍵的校核計算 173.8 軸承的設計 173.8.1 軸承壽命 173.8.2 驗算軸承壽命 18 4 螺旋榨油機的結構設計 184.1 榨螺軸的設計 184.2 榨籠的構造 184.3 齒輪箱及入料器的構造 184.4 帶輪的結構設計 184.5 調節(jié)裝置的設計 194.6 滾動軸承的選擇 204.6.1 軸上的軸承的選擇 204.6.2 軸和軸的軸承 204.7 榨螺軸與齒輪

3、軸的聯接設計214.8本章小結 215螺旋榨油機操作過程中出現的故障及排除 216結論 22 參考文獻23致謝23榨油機的結構設計摘 要:本設計主要是對螺旋榨油機的總體結構設計。其中包括壓榨部分,傳動部分,機架部分,出油裝置及進料等的結構設計。包括對輸入端電動機功率轉速的選擇。帶及帶輪的選擇及設計。變速箱中齒輪的設計,軸的設計,軸承、鍵、聯軸器的選擇及相關的計算、校核。榨螺榨籠的設計等。其中榨螺和榨籠是榨油機的主要工作部件。本機適用于榨取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關鍵詞: 榨油機;聯軸器;榨籠;齒輪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Oil Press Abstract:The pr

4、esent paper mainly is to the spiral oil press overall structural design. to press out the cage part. gear box part and so on the design. Including to input end electric motor power/rotational speed choice. belt choice and band pulley design. gear box intermediate gear design, axis design, bearing, k

5、ey, shaft coupling choice and correlation computation. examination, presses out the spiral to press out the cage the design and so on. in which to press out the spiral and to press out the cage is the screwy oil press main operating principle.This machine is suitable for the extraction of soybean, p

6、eanut and other oil crops.Key words: The oil press; Shaft coupling; Press out the cage; Gear wheel1 前言1.1 選題的背景、目的及意義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人民收入的增加,對食品的需求逐漸走向多樣化、多層次化,為食品工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作為提供食品工業(yè)裝備的行業(yè),食品機械和包裝機械行業(yè)將提供多品種、高質量的產品以滿足食品工業(yè)發(fā)展的需求。我國農村市場是大市場。1997年底,我國植物油加工企業(yè)有4957個,年產植物油894萬噸。1998年經過調整,植物油加工企業(yè)為1513家,年

7、產植物油602萬噸。目前世界人均年食用油為14kg,我國人均年食用油約為7.4kg,只有世界人平均量的二分之一。預計到2010年,我國人均年食用油可達10kg。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油脂消費向精煉油、色 拉油、高級烹調油、調和油及營養(yǎng)保健油方向發(fā)展。目前適應于廣大農村的油料加工機械可分為動力旋轉榨油機和液壓榨油機兩大類,共十幾個品種規(guī)格,還有清洗、脫殼、蒸炒、濾油等二十幾個規(guī)格品種的配套設備,市場很大。目前城市的大型油廠采用浸出法生產,溶劑浸出工藝發(fā)展迅速,將逐漸取代機械磨榨,且生產規(guī)模日益大型化、連續(xù)化和自動化。 螺旋榨油機是利用旋轉的榨螺軸將料坯在榨膛內連續(xù)推進,由于榨螺上螺旋導程逐

8、漸縮短或螺紋深度逐漸變淺,榨膛內的空間容積(榨膛容積或空余體積)逐漸減小,從而產生壓榨作用,將油從榨籠縫隙中擠出,殘渣壓榨成餅,從出口端排出。螺旋壓榨在食品生產中,由于液壓榨油機取油生產的間歇性,壓榨周期長,裝卸料餅麻煩,而且設備笨重,占地面積大等缺點,限制了它的發(fā)展,因此,有被螺旋榨油機取代的趨勢。1.2 國內外研究狀況和相關領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目前,國外生產螺旋榨油機的公司很多,并且由于國外比較早就開始研究榨油技術,所以國外的技術一般都比國內的要先進。國外比較有名的公司有日本SUEHIRO EPM公司,SUEHIRO EPM公司是一家專業(yè)生產榨油機的公司。1992年,由IsobeS等人開發(fā)

9、了一種部分嚙合異向旋轉的平行雙螺桿壓榨機(專利號:JP2251397),主要用于葵花籽仁等脫皮(殼)油料的冷熱榨,還用于卷心菜和胡蘿卜榨汁、從豆渣、酒糟和屠宰廠下水等高含水物料進行固液分離。1994年,法國CLEXTRAL公司通過對CLEXTRAL BC45型實驗擠壓機的改造,設計出了一種帶有濾油筒體的雙螺桿榨油機。該機采用同向旋轉的雙螺桿結構,預壓榨段完全嚙合,主壓榨段完全分離。同年,Guyomard利用同類型的榨油機對脫皮菜籽仁進行壓榨實驗,出油率為7580,但并沒有對油的質量做進一步的檢測和分析。1999年,Dufaure等人也利用改造的CLEXTRALBCA5型實驗擠壓機進行油料的壓榨

10、實驗,對影響油脂質量的關鍵因素,如機筒結構、螺桿分布、喂料速度、螺桿轉速、油料成分和壓榨溫度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并對餅的質量做了檢測和分析。2002年,Johnston在傳統(tǒng)的雙螺桿榨油機的基礎上發(fā)明了一種反向旋轉的帶中斷螺棱的平行雙螺桿榨油機,這種榨油機繼承了傳統(tǒng)單螺桿榨油機產量大和能耗少以及吸取了雙螺桿榨油機的正向輸送能力強和能固液分離等優(yōu)點,螺桿結構和單螺桿榨油機一樣,主要用于含水物料的脫水??傊?,國外對雙螺桿榨油機在雙螺桿軸的旋向、雙螺旋軸的布置形式和榨籠內孔結構形式等均進行了應用與研究。近幾年,國內許多企業(yè)像湖北的東方紅糧食機械有限公司,武漢新概念農業(yè)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等也著力于對榨

11、油機的研制和開發(fā)。2003年,武漢良龍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顧強華等人設計研發(fā)出一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SYZ系列雙螺桿榨油機。該機雙螺桿采用異向旋轉和喂料段完全嚙合而主壓榨段完全分離的雙階布置的結構形式。其中榨籠上下對開,由條排集合而成,無外加熱裝置。該機在壓榨過程中對油料的水分、溫度等變化都不是很敏感,所以運行穩(wěn)定,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冷榨熱榨都適宜。另外,榨膛采用雙階結構能夠得到很大的壓縮比和強大的徑向壓力,這樣油料就會得到更充分更徹底的壓榨。在相同的工藝條件下,該機的干餅殘油率比單螺桿榨油機低2%左右,出油率更高。2005年,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的李文林等人為了解決雙低菜籽脫皮后低溫壓

12、榨制油的難題研制出一種雙螺桿冷榨機,生產試驗得到的冷榨油接近菜籽三級壓榨油國家標準,冷榨餅殘油率在15%左右,獲得了較好的冷榨油得率。2007年9月,山西省太原市帥克一??怂固卣ビ驮O備有限公司通過吸收消化烏克蘭??怂固佤數脿柨蒲猩a企業(yè)的技術,設計研發(fā)出6YIS一75×1200型雙螺桿榨油機,該機采用雙螺桿同向旋轉和螺旋完全嚙合的結構形式,可一次性熱榨,能省去脫皮、粉碎、軋坯、蒸炒和油脂凈化等工藝過程,經過一次壓榨和自然沉淀就能獲得優(yōu)質綠色食用油,這大大降低了生產周期和勞動強度。不過,這種榨油機在壓榨過程中對油料水分的變化較為敏感。當油料的水分含量在7以下或10以上時,電機功率就要加

13、大,出油率也會降低。1.3 方案的確定目前國內外使用的壓榨機種類比較多,現就最常用的幾種壓榨機作比較確定最佳的方案。(1)離心壓榨機離心壓榨機是利用離心力對物料進行連續(xù)壓榨的機器,適用于榨取水果和蔬菜汁。離心壓榨機能連續(xù)、高效地榨取優(yōu)質的果汁或蔬菜汁,但它所排出的榨渣中尚有一定數量的液汁,需用其它壓榨機進一步榨取。(2)軋輥壓榨機軋輥壓榨機通常有排列成品字形的三個壓榨輥組成。上部的棍子稱頂輥,在它兩端的軸承上裝有彈簧或液壓缸,以產生必要地壓榨力。前部的軋輥稱進料輥,后部的軋輥稱排料輥,進料輥與排料輥之間裝有托板。其壓榨范圍不大,操作有些難度,性價比不太高。(3)螺旋壓榨機螺旋榨油機是種使用較廣

14、泛的連續(xù)性壓榨機,具有結構簡單、體型小、出油率高、操作方便等特點。螺旋榨油機能連續(xù)作業(yè),勞動強度小,出油后的渣餅薄而小,便于綜合利用;但榨膛內的主要工作部件易磨損,需經常拆換,增加了作業(yè)成本。通過上面壓榨機機構特點的分析,根據各種壓榨機的特點,再根據螺旋壓榨機不同類型所具有的特點,最后形成本設計方案選擇螺旋榨油機最佳。其結果如下圖所示1.進料部分 2.齒輪箱部分 3.榨籠部分 4.榨螺部分 5.機架部分圖1 螺旋榨油機1 Feeding part 2 Gear box 3 Squeezing cage part 4 Screw part 5 Frame partFig 1 Screw pres

15、s1.4 螺旋榨油機的工作原理螺旋榨油機的工作原理概括為:榨油機運轉時,預處理好的料胚從料斗進入榨膛,榨膛由榨條和榨圈組成。料胚由榨螺的螺旋逐漸推進受到二次壓榨,壓榨力的來源是:料胚由1-2節(jié)榨螺向前推進到3節(jié)榨螺,由于3節(jié)榨螺根徑逐漸增大(即牙形高度逐漸減?。┞菁y逐漸加寬,從而榨螺與榨圈間的容積逐漸減小,進而將料胚推進到4節(jié)榨螺與5節(jié)榨螺處,榨膛容積增大,料胚被松散后繼續(xù)向前推進。通過調節(jié)調餅頭與出餅圈之間的間隙,控制出餅厚度,由于榨膛的特殊結構,料胚在榨膛產生復雜的相對運動和很大的摩擦力,致使油料的纖維的膠體遭受破壞,在巨大的壓力下,油就從榨條縫隙和榨圈的出油槽中擠出來。2. 螺旋榨油機相

16、應參數的確定 此處省略 NNNNNNNNNNNN字。如需要完整說明書和設計圖紙等.請聯系 扣扣:九七一九二零八零零 另提供全套機械畢業(yè)設計下載!該論文已經通過答辯2.4榨膛壓力P=(2471·ß·n5.5)/e0.022w (kPa) (4)將數據代入公式(4)得:P=(2471×0.00085×3.255.5)/e0. 022×3.5=1372.94 kPa2.5 榨膛壓縮比曲線本設計的螺旋榨油機,是二級壓榨型,其曲線如圖: 3 4 5 6 7 8 圖2 榨膛壓縮比曲線Fig 2 The squeezing ch

17、amber compression ratio curve Figu Figure 2-1 of exploding compression ratio curve re 2-1 of exploding compression ratio curveFigure 2-1 of exploding compression ratio curveFigure 2-1 of exploding compression ratio curve75604530152.6 榨螺軸的設計計算榨螺軸是螺旋榨油機的主要工作部件之一,榨螺軸的結構參數、轉速、材質的選擇對形成榨膛壓力、油與餅的質量,生產率和生產成

18、本有很大關系。在設計中,采用套裝式變導程二級壓榨型榨螺軸,如圖(2),它將榨螺分成若干段,套裝在芯軸上用螺母壓緊,連續(xù)型榨螺軸的相鄰榨螺緊接,沒有距圈,結構較簡單,榨膛壓力較大,回料少,但齒型復雜,加工須配置專用機床,適用于較小型榨油機 圖 3 榨螺軸 Fig 3 Screw axis 連續(xù)型榨螺軸尺寸如下表所示:表1 榨螺軸尺寸表Table 1 Screw shaft size table榨螺號1234567節(jié)長1201108030454545導程42423631.531.5螺旋外徑70707070707070螺旋內徑505050/6769.2/6759/64.364.3/69.669.6/

19、76.6齒頂寬/齒根寬6/166/166/168/9.911.7/13.62.6.2 榨螺齒形錐形根圓榨螺榨螺齒形尺寸030°=1545°,最大為90°<10°榨螺最小壁厚=(D0-d)/2=620 mm,取6 mm . 圖 4 3號榨螺Fig 4 3 Screw2.6.3 榨螺材料榨螺用15或20號低碳鋼經氣體滲碳(滲碳層厚度為1.52mm),淬火、回火處理后,表面硬度為HRC5862 。3 螺旋榨油機傳動機構設計3.1電動機的選取本次設計適于大豆、花生等多種油料作物,對象是中、小型油廠,因此選取的電機功率不高。電機型號 Y160L-8 額定功率

20、 7.5kw同步轉速n=750r/min 額定轉速n0 =720r/min 質量m=145kg3.2 總傳動比分配 考慮到本設計傳動路線有兩條,其一:一軸到二軸再到三軸傳動:其二:一軸到四軸再到立軸。綜合齒輪帶輪常用傳動比的取值范圍并考慮到本設計的要求,取總傳動比i=6.8第一條路線傳動比分配i=i1 i2 =2.25x3.02=6.8;第二條路線傳動比分配i= ia i2 =3x2.26=6.83.3各軸傳遞的功率取齒輪傳動效率齒 =0.96,皮帶輪傳遞效率皮 =0.97傳遞路線一:(1)各軸的轉速 I軸: n1 = n0 =720r/min 軸: n2 =n1/ i1 =720/2.25=

21、320r/min 軸: n3 = n2/ i2 =320/3.02=106r/min(2)各軸的傳動的功率 I軸: p1 =pe =7.5kw 軸: p2 = p1 齒 =7.2kw 軸: p3 = p2 齒 =6.91kw(3)各軸的轉矩 I軸: T1 =95.5×105P1/n1 =95.5×105×7.5/720=9.945×104 N·mm 軸: T2 =95.5×105P2/n2=2.148×105 N·mm 軸: T3 =95.5×105P3/n3=6.226×105 N·

22、mm 傳遞路線二: (1)各軸的轉速 軸: n4 = n1/ ia =240r/min 立軸: n5 = n4/ ib =106r/min(2)各軸的傳動的功率 軸:p4 = p1 皮 =7.275kw 立軸:p5 = p4 齒 =6.984kw(3)各軸的轉矩 軸:T4 =95.5×105P4/n4 =2.895x105 N·mm 立軸:T5 =95.5×105P5/n5 =6.292×105 N·mm3.4軸和軸嚙合齒輪的計算3.4.1 齒輪的選用選用直齒圓柱齒輪傳動,級精度。輸入功率P1=7.5 kw ; 小齒輪轉速n1=720r/min

23、;齒數比u=i1=2.25 條件:帶式輸送機,工作平穩(wěn),轉向不變。1、材料選擇軸上的小齒輪材料為45#,硬度為217255HBS,取硬度為240HBS,嚙合的中齒輪材料為QT500-5(調質),硬度(147241)HBS,硬度取為200HBS 。2、齒輪齒數的選擇小齒輪的齒數Z1=13,中齒輪的齒數為Z2=i×Z1=29.25,取Z=303、按齒面接觸強度設計. 確定公式 d1t2.32 (5)公式(5)內的各計算數值. 試選載荷系數:K1=1.3. 計算小齒輪傳遞的轉距:T1 =95.5×105P1/n1 =95.5×105×7/418.6=9.945

24、×104 N·mm. 齒寬系數d=1. 由表查得材料的彈性影響系數ZE=181.4 Mpa1/2. 由圖冊按齒面硬度查得:小齒輪的接觸疲勞強度極限:Hlim1= 650 MPa大齒輪的接觸疲勞強度極限:Hlim2= 550 Mpa. 由公式計算應力循環(huán)次數N1 = 60 n1jLh = 60×720×1×( 2×8×300×10) = 2.07×109N2 =0.92×109. 接觸疲勞系數 KHN1=0.9 ,KHN2=0.87. 計算接觸疲勞許用應力取失效概率為 1%,安全系數為 S=1,H

25、1 =KHN1·Hlim1/s =0.9×650 = 585 MpaH2 =0.87×550 = 478.5 Mpa. 計算. 試算小齒輪分度圓直徑 d1t , 代入H中較小的值d1t2.32 (6)經計算得 d1t=67.499 mm . 計算圓周速度V =d1tn1/(60×1000) = 3.14×67.499×720/(60×1000) =2.543m/s.計算尺寬b = d·d1t = 1×67.499 = 67.499 mm. 齒寬與齒高之比 b/h模數: mt= d1t/z1 = 67.49

26、9/13 = 5.192 mm齒高: h=2.25 mt =2.25×5.192 =11.683 mmb/h = 5.778. 載荷系數根據v=2.543 m/s , 7級精度,由圖冊查得動載系數 KV =1.08.直齒輪,假設 KAFt / b < 100 N/mm ,由表查得:KH=KF=1.2 ;由表查得:使用系數KA=1 ; 由表查得:7級精度,小齒輪相對支承,非對稱布置時KH =1.12+0.18(1+0.6d2) d2 + 0.23×10-3b =1.12+0.18(1+0.6×12)×12+0.23×10-3×67

27、.499=1.424由b/h=5.778, KH=1.424 查得 KF=1.52 ; 故載荷系數為:K=KAKVKHKH =1×1.08×1.2×1.424 =1.845按實際的載荷系數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圓直徑,由公式(7)d1 = d1t = 67.499× (7)得 d1 = 75.85 mm. 計算模數 m= d1/z1 =75.85/13 =5.835 mm4、按齒根彎曲強度設計m (8). 確定公式內的各計算數值. 由圖冊查小齒輪的彎曲疲勞強度極限FE1=560 Mpa ;大齒輪的彎曲疲勞強度極限FE2=440 Mpa. 由圖冊查得彎曲疲勞壽命

28、系數:KFN1=0.85 , KFN2 =0.88. 計算彎曲疲勞許用應力取彎曲疲勞安全系數 S=1.4F1= MpaF2= Mpa. 計算載荷系數K=KAKVKFKF=1×1.08×1.2×1.52=1.97. 查取齒形系數YFa1=3.13 YFa2=2.52. 應力校正系數:YSa1=1.48 YSa2=1.625. 計算大小齒輪的并加以比較:1=0.013622=0.01480 大齒輪的數值大。. 設計計算由公式(8)得:m=3.09 mm對比計算結果,取按齒根彎曲強度設計的,m=3.09 mm,就近圓整為標準值 m=3 , 按接觸疲勞強度計算分度圓直徑

29、d1=75.85 mm ,從而計算出小齒輪齒數 z1=d1/m=75.85/3=25.28=26大齒輪齒數 z2=uz1=2.25×26=58.5 ,取 z2=595、幾何尺寸計算. 計算分度圓直徑d1=z1m=26×3=78 mmd2=z2m=59×3=177 mm. 計算中心距a=(d1+d2)/2=127.5 mm. 齒輪寬度b=dd1=1×78=78 mm取 B2=80 mm , B1=85 mm6、驗算Ft=2T1/d1=2×9.945×104/78=2550NKAFt/b=1×2550/78=32.6N/mm &

30、lt;100 N/mm.所以,該齒輪設計符合要求。3.4.2 確定小齒輪的齒形參數 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幾何尺寸:分度圓直徑d :d1=mz1=3×26=78 mmd2=mz2=3×59=177 mm齒頂高haha=ha*m=1×3=3 mm齒根高 hf=(ha*+c*)m=(1+0.25)×3=3.75 mm齒全高 h=ha+hf =(2ha*+c*)m=3+3.75=6.75 mm齒頂圓直徑 da1=d1+2ha=(z1+2ha*)m=78+2×3=84 mmda2=d2±2ha=(z2±2ha*)m=177±2&

31、#215;3=183 mm齒根圓直徑 df1 =d12hf=(z12ha*2c*)m=(262×12×0.25)×3=70.5 mmdf2=d2±2hf=(z2±2ha*±c*)m=169.5 mm基圓直徑 db1=d1Cos=78×Cos20o=73.296 mmdb2=d2Cos=177×Cos20o=166.326mm齒距p=m=3=9.42 mm齒厚s=m/2=3/2=4.7 mm齒槽寬e=m/2=4.7 mm中心距a=(d2±d1)/2=m(z2±z1)/2=127.5 mm頂隙 c=

32、c*m=3×0.25=0.753.5 軸的計算校核3.5.1 選材及表面預處理1.材料:軸主要用碳鋼,本設計從經濟實用角度選用45#鋼.2.熱處理: 高頻淬火,表面強化處理噴丸,提高軸的抗疲勞強度,45#鋼熱處理調質 .軸表面淬火處理: 淬硬層深度耐磨.3.工作條件: 載荷不大,深度 0.51.5 mm.3.5.2 軸的結構設計 圖5 高速軸(I軸) Fig 5 High speed axis (I axis)1.軸肩高度 a=(0.070.1)d (d為軸的直徑,軸環(huán)寬度b=1.4a)按扭矩強度條件計算T=T/wT=9.55×106p/( 0.2nd3 )T (9)其中

33、T 為扭轉切應力,單位是 Mpa.軸45#鋼 T=2545 Mpa A0=126103 mm32.軸的直徑 d= (10) 式中取A0=105 mm3軸傳遞的功率 p=4 kw,軸的轉速 n=720r/mind=22.28 mm對于直徑d100 mm的軸,有一個鍵槽時,軸徑增大5%7%,為將軸徑圓整為標準直徑, d= mm, L=60 mm 。 下面為軸的校核計算, 圖6 軸的強度校核 Fig 6 Check the strength of shaft總彎矩 M=474 N .m校核軸的強度,按第三強度理論計算應力 (11)對于直徑為d的圓軸,彎曲應力=M/w,扭轉切應力 =T/wT=T/2w

34、 (12)其中,w (mm3) 為軸的抗彎截面系數,W=式中 b=6,t=4,d=28 mm則軸的彎矩合成強度條件為:/1842.89=50 Mpa-1對稱循環(huán)應變力時,軸的許用彎曲應力經查表得-1=60 Mpaca<-1 符合強度要求. 軸所受的載荷是從軸上零件傳來的。計算時,常將軸上的分布載荷簡化為集中力,其作用點取為載荷分布段的中點,作用在軸上的扭矩,一般從傳動件輪轂寬度的中點算起。通常把軸當作置于鉸鏈支座上的梁,支反力的作用點與軸承的類型和布置方式有關。3.6 皮帶輪的設計計算小帶輪的基準直徑 d1=71 mm, 大帶輪的基準直徑 d2=315 mm,平帶傳動在傳動中心距較大的情

35、況下平帶的材質選用帆布芯平帶。帶輪帶寬b=50 mm, 帶輪寬 B=63 mm, i=n1/n4 =3,初定中心距 a0 1.5(d1+d2)< a0<5(d1+d2), 則579< a0<1930 ,取a0=860mm, 相應的帶長,Ld0=2a0+(d1+d2)+=2350.83 根據Ld0 由表選取Ld=2500mm,實際中心距 aao+=936mm;小帶輪的包角=180°-=159.416>150°3.7 鍵的計算校核 3.7.1 鍵的校核計算鍵的截面尺寸b×h由軸的直徑d由標準中選定。I軸 :根據d=22mm查表得鍵的截面尺

36、寸為:寬帶b=6mm,高度h=6mm。由輪轂寬度并參考鍵的長度系列,取鍵長L=56mm. 假定載荷在鍵的工作面上均勻分布,普通平鍵連接的強度條件為p=2T×103/(kld) p (13)T 傳遞的轉矩為 T=9.126×104 N· mmK 鍵與輪轂鍵槽的接觸高度,k=0.5h=0.5×6=3 mmL 鍵的工作長度,圓頭平鍵l=L-b=56-6=50mmd 軸的直徑 d=22 mmp 許用擠壓應力 查表取 p =100120 Mpa, 取 p=110 Mpa將數值代入公式 p=2×9.126×10×103/(3×

37、56×22)=55.309Mpap=110 Mpa 符合標準。故,鍵的標記為: 鍵6×6 .3.7.2 鍵的選擇(1)軸上的鍵 軸徑 d=22 mm , b×h=6×6 ,鍵長 L=56 mm ; (2)軸上的鍵 軸徑 d=28 mm , b×h=8×7 , 鍵長 L=140 mm ; (3)芯軸上的鍵, 軸徑 d=35 mm , b×h=10×8 , 鍵長 L=180 mm ;.(4)芯軸上的鍵, 軸徑 d=35 mm , b×h=10×8 , 鍵長 L=450 mm .3.8 軸承的設計3.

38、8.1 軸承壽命 Lh=106/(60n)(c/p) (14)對于滾子軸承,=10/3,我們計算I軸的滾動軸承為圓錐滾子軸承32905。已知: n=418.6 r/min ,預期計算壽命Lh=5000h. 由公式得出,C求比值 Fa/Fr=1284.3/2966=0.43<e因此查表得,基本額定動載荷 C= P (15)計算當量動載荷p p=(X Fr+Y Fa) (16)徑向動載荷系數X和軸向動載荷系數Y,分別為X=1 ,Y=0載荷系數fp由表查得 fp=1.01.2 取fp=1.2.則 p=1.2×(1×2966+0×1284.3)=3559.2 N代入

39、上述公式(15)中,C=15193.5 N,按照設計手冊選擇C,選C=20500 N3.8.2 驗算軸承壽命Lh=13557.7 h >Lh (17)故所選軸承為圓錐滾子軸承32905 ,滿足壽命要求 。4 螺旋榨油機的結構設計4.1 榨螺軸的設計榨螺軸是由芯軸,榨軸,出渣梢頭,銷緊螺母,調整螺栓,軸承等構成。裝配榨軸時,榨螺與榨螺之間必須壓緊,防止榨螺之間出現塞餅現象,必須擰緊銷緊螺母,餅的厚度用旋轉的調整螺栓來控制。6個榨螺型號不同,材料為20# .4.2 榨籠的構造榨籠是由上下榨籠內裝有條排圈,條排,元排所構成。條排24件,元排17件,還有壓緊螺母內裝有出餅圈,榨膛的兩端分別于齒輪

40、箱和機架相連接。4.3 齒輪箱的構造及入料器的構造齒輪箱是由齒箱蓋,齒箱體,圓柱齒輪,傳動軸,軸承,皮帶輪等構成,可從頂部油塞孔加機油,從油標處看加油高度。入料器的組成主要有立軸,錐齒輪,軸承支座,固定板,錐斗等,使用自動進料器可以節(jié)省勞動力,提高生產效率。4.4 帶輪的結構設計圖7 帶輪示意圖Fig 7 Schematic diagram of belt wheel大三角帶輪的結構尺寸基準直徑 dd=330mm ,帶輪寬B=(Z-1)e+2f=30.3 mm,槽間距e=120.3 ,取e=12.3 mm .第一對稱面至端面的距離 f=81 ,取f=9.15 mm ,基準線上槽深 ha=2.0

41、 mm ,外徑 da=dd+2ha=334 mm ,最小輪緣厚 =5.5 mm ,取=10 mm .基準下槽深 hf=9.0 mm , 輪槽角=38° .基準寬度 bd=8.5 mm .d1=(1.82)d=44 mm ,d2=da-2(ha+hf+)=292 mm ,h1=290=38.77 mm ,h2=0.8h1=31.01 mm ,b1=0.4h1=15.508 mm ,b2=0.8b1=12.4064 mm ,f1=0.2h1=7.754 mm ,f2=0.2h2=6.202 mm ,L=(1.52)d=30.3 mm .4.5 調節(jié)裝置的設計調節(jié)裝置的主要目的是調節(jié)出渣的

42、粗細,相應的改變榨膛的壓力機構,為抵餅圈整軸移動或出餅圈同芯軸一起做軸向移動。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機架的受力能在運轉中調節(jié),但芯軸的軸2頭易損壞。由于采用整軸移動或夾餅圈,因此螺栓連接松脫現象比較嚴重,此裝置平穩(wěn),低速重載的靜載荷,因此采用對頂螺母,兩螺母對頂擰緊后,使旋合螺紋間始終受到附加的壓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工作載荷有變動時該摩擦力仍然存在。4.6 滾動軸承的選擇4.6.1 軸上的軸承的選擇軸上的大齒輪 B=95 mm ,B200 , d=35 mm ,內徑 D=35 mm ,D1=1.8D=63 , 輪轂厚t ,t=14 mm ,L=(1.21.5)D=52.5 mm , =(2.54

43、)mn=108 , H1=0.8D=28 ,H2=0.8H1=22.4 ,C=H1/5=5.8 ,但要求 C10 ,取 C=10 ,S=H1/6 ,取 S=10 ; 選用芯軸上的軸承時,依據D1來選,D1=63 mm ,選調心滾子軸承,型號為22212 ,尺寸如下:d=60 mm ,D=110 mm ,B=28 mm ,Cr=81.8 KN ,COr=122 ,脂潤滑 n=3200 r/min ,重量 W=1.22 kg .d2=75.7 mm ,D2=93.5 mm ,rmin=1.5 ,安裝尺寸 damin=69 mm ,Damax=101 mm ,ramax=1.5 ;計算系數 e=0.

44、28 ,Y1=2.4 ,Y2=3.6 ,YO=2.4 .4.6.2 軸和軸的軸承選用相同型號的軸承,圓錐滾子軸承,型號為32905 ;軸徑 d=25 mm ,基本尺寸 d=25 mm ,D=42 mm ,T=12 mm ,B=12 mm ,C=9 ,COr=21 ,Cr=16 ,W=0.064 kg ;計算系數 e=0.32 ,Y=1.9 ,YO=1 ,其他尺寸 a=8.7 ,rmin=0.3 ,r1min=0.3 ,ramax=rbmax=0.3 ,=10°18°,取=154.7 榨螺軸與齒輪軸的聯接設計為了拆裝方便,本設計齒輪箱與榨籠采用法蘭盤連接。而榨螺軸與齒輪軸采用

45、凸緣連軸器聯接,它是一種剛性聯軸器,其所要求聯接的兩軸必須嚴格對中,因此對機器安裝精度要求較高,否則會在軸中引起很大的附加應力。本設計利用絞制孔用螺栓聯接來實現兩軸的隊中,靠螺栓桿部承受剪切和擠壓來傳遞轉距。安裝時不用移動軸,但絞孔加工較麻煩。4.8 本章小結本章主要為螺旋榨油機的總體設計,和標準件的選擇。標準件的選用使得榨油機的易損零件更換起來更加容易和方便。5 螺旋榨油機操作過程中出現的故障及排除一般常見故障及排除(1)榨油機榨油過程中,出現一般卡死現象時,可采用反搬三角帶方法排除。如果反搬三角帶輪也無濟于事,那就扭下機架底角螺栓、松動下榨籠,拆下上榨籠,再送動壓緊螺栓,依次松動圓排。并能

46、清出餅結塊,一直到能拉出榨軸為止,這一過程必須趁榨膛沒有降溫的情況下完成。(2)突然停車,螺旋軸卡死現象。壓榨初期,榨膛未磨熱即大量投料引起,可用熱的油料籽(也可用加熱水的干餅)緩緩進料,反復磨機,使溫度升高。壓榨過程中,榨膛斷料,然后又大量投料,造成排料不暢,榨膛被油料堵塞引起。因此,加料時應連續(xù)均勻,餅不能太薄。一旦發(fā)生故障,應立即關閉電源,將進料調節(jié)板插死,停止進料,并將排料板打開,倒開螺旋軸,使之退出。然后清除膛內油料,重新壓榨。油料未清選,有石子、金屬等硬異物進入榨膛引起。(3)新榨油機或者是新換榨軸時,往往有不走料現象,有時不出餅或者是少量出餅,此時只要投入少量的殘餅渣,慢慢投料,

47、并調整出餅厚度即可。(4)不出油或出油率過低 原料不濕或太干,受潮發(fā)霉,籽料不飽,雜質過多引起。須重新清選油料,并高速好油料水分。排油縫被油渣堵塞或榨條裝配得太緊引起。應根據含油量高低,調整榨條的松緊度。開榨初期,榨膛溫度低,出餅太薄或太厚、零件磨損等都會引起不出油或出油率過低。壓榨過程中,有時會出現油析不出來的現象,有時不出餅或者是少量出餅,此時只要投入少量的殘餅渣,情況就會好轉。挺了一班后再榨油,機膛內油排不出來。此時可能是圓排的油槽被枯餅堵死,應拆開上榨籠,取出圓排,在熱水中浸泡十余分鐘,用鋼絲刷將油槽洗凈。(5) 當壓榨含油量高或是粘度較大的油料時,應拆出排骨圈,重新裝配條排

48、。增大其間隙來解決排油問題。(6) 易損件,如榨軸、出餅圈、導餅環(huán)、圓排等,當作業(yè)一個時期后,磨損過于嚴重就不能再用了,應及時更換。(7)跑渣過多 榨油過程中,榨條間少量跑渣是正?,F象。若跑渣過多,可能有如下原因:個別榨條彎曲或間隙過大。此時,可卸下榨條,用紗布或油石將甲型榨條三凸方打磨,調直榨條重裝,必要時墊些薄鐵皮,使間隙保持在0.050.08毫米范圍內。油料塑性不好,出餅困難,使機膛壓力增加。此時,應將油料適量拌水,并進行磨機,提高機溫以提高油料塑性。如果出餅太薄。應按說明書要求適當加大出餅厚度。(8)出餅不順 原因之一是餅的厚薄不適宜,應調整出餅厚度;之二是由于有干餅或石子、鐵塊等硬異物進入機膛,應立即停機,抽出榨螺,檢查并清除餅圈和機膛內的干餅、雜物。并根據出餅圈磨損情況,修理或更換新配件。(9)回油 可能是因油縫堵塞或油縫太小表面不光引起。前者應拆除榨條進行清洗,后者應調整榨條間隙,用油石磨光油縫。(10) 不進料 油料的水分過多,應進行日曬或炒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