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課程中性別歧視的表現和批判_第1頁
淺析課程中性別歧視的表現和批判_第2頁
淺析課程中性別歧視的表現和批判_第3頁
淺析課程中性別歧視的表現和批判_第4頁
淺析課程中性別歧視的表現和批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杭州師范大學研究生學位課程試題及答卷二級學院理學院專 業(yè)學科教學數學研究生姓名李寧寧學 號2013110452考試課程名稱課程與教學論授課時間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周學時數學分數評語考核論題*成績平時成績任課教師簽名: 年 月 日考試成績總評成績注:1、本封面由任課教師填寫,并與考試試題、答卷一起裝訂,寫完評語后二周(以論文形式考試的一個月)內交二級學院研究生秘書。由研究生秘書做好成績登記,在學期結束前,將單科成績登記表交校研究生處。 2、*欄,以撰寫論文為考核形式的填寫;綜合考試可不填。 3、學位課程總評成績須以百分制計分。 4、考試答題一律使用研究生處統一印刷的“研究生課程考試答

2、題紙”。淺析課程中性別歧視的表現和批判 專業(yè):學科教學(數學) 姓名:李寧寧 學號:2013110452 摘要:20世紀70、80年代,課程在教科書以及學校管理方面中,中國的性別歧視有著明顯的現象,國外如美國也不例外。各個學科的教科書中無論是教材內容還是插圖,男性出場的次數遠遠多于女性;而在學校管理方面,大多數是男性處于更高的領導地位,有著更高的管理權力。課程中的性別歧視對女性產生了一定的危害,為此女性主義對課程的性別歧視提出了批判,而在提出批判的時候女性主義也提出了建議,這對教育的發(fā)展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課程 女性主義 性別歧視 批判 Abstract:In the 1970s and

3、1980s,Courses in textbooks and school management in China exists a clear gender discrimination phenomenon,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Textbooks in various disciplines, whether teaching materials or illustrations, the number of men playing far more than the women;While in school management, most men

4、in the higher leadership and have a higher management authority.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Courses brings women some damagmants, so that feminist raised criticism for the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the course, and also made some suggestions, which is necessa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Keywords:

5、Courses Feminism gender discrimination criticism 1、課程中性別歧視的表現1.1教科書中的性別歧視表現一: 小學語文教科書中存在著嚴重的性別不平等。以1988年人教版的全套小學語文課本,1988年四省市版的全套小學語文課本以及1991年浙教版的全套小學語文課本為例,小學語文課本故事中男主角的數量明顯地比女主角多。其中人教版達77.7%,四省市版占69.0%,浙江版為53.3%,而女主角所占比例分別只有13.2%、14.9%和21.7%。表1 20世紀80年代中國各個教材版本中男女出場的比例對比 這是在男女出場頻率方面,在能力方面,男性形象往往是知

6、識淵博、能力高超、有遠大理想的,而女性形象則無知、孤陋寡聞。在男女形象同時出現的場景中,女性的能力更低下,需要男性角色的幫助、解答、糾正和總結。在性格方面,教科書將許多人類的優(yōu)秀性格如吃苦耐勞、勇敢堅強、正直善良、團結友愛等集中到男性身上,而人類性格中的一些陰暗而如吝嗇貪婪、心胸狹窄、兇狠等則多由女性角色承擔。1表現二: 中學語文課本也同樣存在嚴重的性別不平等。初中語文教科書幾乎是男性作者寫成的。男性主人公出場人數占絕對優(yōu)勢,出場形象也較女性為光輝豐滿。在教材內容方面,“男主外,女主內”等傳統性別角色意識強烈,有對男女實行雙重標準的信息,并且還存在性別歧視的語言。2 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教科書語

7、文第8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父親的形象出現了三次:白楊、跳水、落花生,表現了父親有責任感、為國家作貢獻的崇高品質;在危急關頭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的睿智風度,而母親要么根本缺席,要么隨和父親,點頭稱是;領袖人物有列寧和毛澤東;英雄人物有狼牙山五壯士、軍需處長和董存瑞;名人有魯迅、孫臏、齊白石;普通民眾有挑山工。女性共出現了五次,其中有三個小女孩,一個善良、誠實,一個熱愛自然,另一個講究吃穿、不節(jié)約;唯一出現的名人是林巧稚,可是未對她作任何介紹,只說她讀中學時的地理課和生物課是如何上的;唯一出現的一個職業(yè)女性是一篇課后閱讀文章中的清潔工。整本書中的人物插圖中,主角全部是男性。

8、表現三: 除了在語文課本中體現性別歧視之外,在化學、物理以及數學等其他學科教科書中也有著性別歧視。如化學教材中經常出現的實驗案例中,在插圖中拿試管的手均是男性的手(如圖1),而數學中應用題常出現的主角一般是小明、小王等男性稱呼。可以說,理科教科書與女性的日常經歷脫節(jié),而且未對女科學家給予肯定。歷史學習似乎多數時候都是關于男性戰(zhàn)爭史的學習,女性對歷史發(fā)展的貢獻卻幾乎沒有體現。圖1 化學教科書插圖從以上幾個表現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男女人物在教材中的出現頻率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女性極少出現在教材上, 即使出現了也有比例與程度的不同。而在教材中被賦予的身份角色也是男性優(yōu)于女性,女性對歷史和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

9、方面被輕描淡寫。1.2學校管理中的性別歧視20世紀70、80年代的各類學校中一般都是男性處于較高的領導地位,握有較高的權利。比如校長、副校長、書記等管理層面的職位都是由男性擔任,而女性大部分是擔任一般只是教書育人的教師,沒有什么決策權和管理權。不僅中國學校,研究發(fā)現,1973年美國中小學教師中女性約占66,但是只有19的小學校長、5的初中校長、1的高中校長是女性。3 很明顯在學校管理上男性的地位高于女性。2、女性主義對課程中性別歧視的批判 課程中的性別歧視將人類的優(yōu)點賦予給了男性,將女性的地位貶低,對于女性的發(fā)展有著巨大的危害。女生會缺乏可模仿的榜樣。一個好的榜樣可以用來激勵自己成為像榜樣那樣

10、的人,但是課程中的女性地位低下、性格軟弱,形象卑下,并且出場的頻度遠遠低于男性出場的頻度,這樣一來女性在學習過程中就沒了可模仿的榜樣,反而讓女性產生一種自卑感。另外,男性的地位高于女性,使得女性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原地踏步,沒有上進心,甚至要向男性唯唯諾諾,畢恭畢敬,嚴重壓制了女性向更高位置的發(fā)展,向更好的方向前進。人們對課程中性別問題的關注肯定離不開女性主義的影響,20世紀70、80年代的女性主義者對課程中明顯的性別歧視現象提出了強烈的批判。女性主義者將這種性別歧視包括為對女性的省略(omission)、忽視(neglect)、刻板化(stereotype)、歪曲(distortion)。4第

11、一,省略。就是對女性的角色和行為的省略。尤其在歷史教科書上,教材內容省略了女性在歷史上的貢獻。正如著名的女性主義者艾斯勒所說,“毫不奇怪,我們普通的歷史學有意刪去了任何有關婦女或女性的東西,只是在不久以前,甚至還沒有一所美國大學開設婦女研究教學大綱的課程。在我們絕大多數的中學和小學里,仍然沒有這種課程。甚至到現在,在開設婦女研究課程的地方,在等級森嚴的高等院校和大學里,婦女研究課程得到的預算也很少,地位低下,甚至沒有優(yōu)先權。因此,毫不奇怪的是,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人們仍然很難相信,曾經存在過任何在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婦女,或者不會相信任何像婦女和女性價值這樣表面的東西可能是一種力量核心”。5第二,

12、忽視。在中國語文教材中,女性在人物角色中所占的數量比例呈現著過低的傾向,女性主角更是稀少。課程性別歧視的表現中其實除了中國,在西方文明的社會中亦是如此。丹馬克在80 年代初對法國、西班牙、瑞典、蘇聯、羅馬尼亞五國一年級的教科書進行跨文化的比較研究,發(fā)現法國一年級教材的男女主角人數之比為75:21,西班牙為 132: 22,蘇聯為52:42,羅馬列尼亞為165:118。6很明顯忽視了女性角色。第三,刻板化。就是教材中描述的男女性別形象的差異化,“男主外、女主內”,女性主義者將這種現象認為是男性的一種霸權,其中包含著男尊女卑的觀念,是一種以男性為中心的霸權主義。第四,歪曲。這種歪曲主要表現在男女角

13、色形象的塑造上,教材所描述的女性形象大多數在本能上是依賴的、被動的、服從的和軟弱的,她們缺乏智慧、勇敢的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表現出無知低能、目光短淺、溫和美麗、尋求同情與保護,還兼具有人類不良品德,如吝嗇、狹隘、愛慕虛榮、嫉妒等等。男性形象往往是勇敢堅強、能力高超、獨立自主、志向遠大、智能兼?zhèn)洹㈩B強進取等等。 而在那個時代,女性主義者的不同流派分別對課程中的性別不平等做出了批判。首先是女性主義者中的改革主義者,他們批判了性別主義充斥于學校的方式、特別是性別歧視的模式。一些作家對女孩的全面描寫遠遠少于男孩的描寫,這種描寫最顯著的就是在愛情作品和議論文章的中心思想中;批判了權威威層,批判學校的權利在男人

14、的手中;批判了課堂互動中的性別刻板現象教師對男孩比對女孩更為關注。7其次是女性主義中的激進主義者,批判地認為高等院校是一個以保持男性統治地位的社會,并對其發(fā)表議論。70年代的女性主義評論家對各學科進行了審查,得出以下結論:這些學科忽略或輕視與女性相關的整個研究領域;知識被當做男性的知識而不是人類的知識來揭示;在所有的學科中,女性的價值都被降低8 對此,女性主義也對課程的性別歧視提出了建議。當然最直截了當的辦法就是贊同婦女的要求或在課程中增加婦女的數量。但女性主義者認為,僅僅贊同婦女的要求或在課程中增加婦女的數量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對課程所宣稱的事實、必然性、普遍性提出必要的挑戰(zhàn)。實現“從主體中心

15、的能動性到意義的多樣性和能動性的概念重建。”9性別平等應該是編制現代教材的理念之一,應該體現在編制教材的有關環(huán)節(jié)中。“語文教材編者應該有意識地肩負起責任,去學習和領會性別平等理念,將性別平等理念融入教材的文化建構中,并尋求理想的、貼近學生的呈現方式,以利于學生建構自己的性別文化?!?0 女性主義者對課程性別不平等的批判,引起了強大的反響和影響。一直以來,教育都是通向人類平等和促進和諧、發(fā)展的主要手段。所以,如果要將這一手段發(fā)揮地淋漓盡致,女性主義教學論對教育課程中這些性別不平的現象的審慎與批判是非常有必要和及時的,這體現了重大的思想價值和文化價值。女性主義教學論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女性

16、在課程中的地位。 女性主義者對教材的研究主張,從不同方面提示教材編制者必須對男女性別公平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女性主義者將性別分析維度引入課程研究的意義不僅在于拓展了婦女解放運動的疆域,更為課程學研究提供了可貴的視角。多一個分析的維度,就多一份揭示教育真諦的可能性。如果真能改變男女性別在課程中的不平等,即在教材中提高女性形象和增加女性的出場率,以及提高女性在學校管理的地位,那么女性不會覺得自卑,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有效仿的榜樣,增加女性學習和工作的積極性,進而為教育作出貢獻,因為不是只有男性才能承擔起這份責任。參考文獻1朱曉斌.從我國三種小學語文課本看兒童性別角色的社會化兼與美國一種閱讀課本的比較J.教育研究,1994(10).2金慶花.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女性形象研究M.吉林出版社,2000.430-434.37派納,雷諾茲,帕特里克斯萊特里.理解課程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412.4歐用生.課程與教學M.北京: 文景出版社,1987.176.5理安艾斯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