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醫(yī)院肺病科常用方劑目錄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6/11/aee551e1-00c9-4f4d-a357-bbc76e8ae999/aee551e1-00c9-4f4d-a357-bbc76e8ae9991.gif)
![中醫(yī)醫(yī)院肺病科常用方劑目錄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6/11/aee551e1-00c9-4f4d-a357-bbc76e8ae999/aee551e1-00c9-4f4d-a357-bbc76e8ae9992.gif)
![中醫(yī)醫(yī)院肺病科常用方劑目錄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6/11/aee551e1-00c9-4f4d-a357-bbc76e8ae999/aee551e1-00c9-4f4d-a357-bbc76e8ae9993.gif)
![中醫(yī)醫(yī)院肺病科常用方劑目錄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6/11/aee551e1-00c9-4f4d-a357-bbc76e8ae999/aee551e1-00c9-4f4d-a357-bbc76e8ae9994.gif)
![中醫(yī)醫(yī)院肺病科常用方劑目錄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6/11/aee551e1-00c9-4f4d-a357-bbc76e8ae999/aee551e1-00c9-4f4d-a357-bbc76e8ae999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yī)醫(yī)院肺病科常用方劑目錄 1 白虎湯(傷寒論)【 處 方 】知母6兩,石膏1斤(碎),甘草2兩(炙),粳米6合?!?用 法 】以水1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1升,日3次。【 功 用 】清熱生津,解暑毒,解內(nèi)外之熱,清肺金,瀉胃火實熱。 【 主 治 】陽明氣分盛熱。 2百合固金湯(慎齋遺書)【 處 方 】熟地3錢,生地3錢,歸身3錢,白芍1錢,甘草1錢,桔梗8分,玄參8分,貝母1錢半,麥冬1錢半,百合1錢半?!?用 法 】日1劑水煎服?!?功 用 】養(yǎng)陰潤肺,化痰止咳。 【 主 治 】用于肺腎陰虛,燥咳少痰,痰中帶血,咽干喉痛。 3貝母瓜蔞散(醫(yī)學心悟)藥物組成: 貝母一錢五分(4.5g)
2、瓜蔞一錢(3g)花粉茯苓橘紅桔梗 各八分(各2.5g)用法: 水煎服。功效: 潤肺清熱,理氣化痰。主治: 燥痰咳嗽??人詥芗?,咯痰不爽,澀而難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 4半夏厚樸湯(金匱要略)【 來 源 】金匱要略 【 處 方 】 半夏一升(12g) 厚樸三兩(9g) 茯苓四兩(12g) 生姜五兩(15g) 蘇葉二兩(6g) 【 用 法 】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服。 【 功 用 】行氣散結,降逆化痰。 【 主 治 】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喜、怒、悲、思,憂、恐、驚之氣結成痰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間,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氣所為也;或中脘痞滿,氣不舒快,或痰涎壅
3、盛,上氣喘急,或因痰飲中結,嘔逆惡心。舌苔白潤或白膩,脈弦緩或弦滑。 5 半夏白術天麻湯(醫(yī)學心悟) 【 來 源 】醫(yī)學心悟 【 處 方 】 半夏4.5克 白術 天麻 陳皮 茯苓各3克 甘草(炙)1.5克 生姜2片 大棗3個 蔓荊子3克 【 用 法 】水煎服。 【 功 用 】燥濕化痰,平肝息風。 【 主 治 】痰飲上逆,痰厥頭痛者,胸隔多痰,動則眩暈。惡心嘔吐。6.半夏瀉心湯(傷寒論) 【 來 源 】傷寒論 【 處 方 】 半夏(15克) 黃芩(9克) 干姜(9克)人參(9克) 炙甘草(9克) 黃連(3克) 大棗(4枚) 【 用 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
4、,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 【 功 用 】寒熱平調(diào),消痞散結。 【 主 治 】寒熱錯雜之痞證。心下痞,但滿而不痛,或嘔吐,腸鳴下利,舌苔膩而微黃。(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腸炎、慢性結腸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屬中氣虛弱,寒熱互結者。)7.補陽還五湯(醫(yī)林改錯)【 來 源 】醫(yī)林改錯【 處 方 】黃耆4兩(生),歸尾2錢,赤芍1錢半,地龍1錢(去土),川芎1錢,桃仁1錢,紅花1錢?!?用 法 】水煎服。 【 功 用 】補氣、活血、通絡。 【 主 治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謇澀,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頻數(shù),遺尿不禁。 8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 方 】車前子 瞿麥
5、 扁蓄 滑石 山梔子仁 甘草炙 木通 大黃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入燈心 【 用 法 】上為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燈心,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后臨臥。小兒量力少少與之(現(xiàn)代用法:散劑,每服610g,燈心煎湯送服;湯劑,加燈心,水煎服,用量根據(jù)病情酌定)?!?功 用 】 清熱瀉火,利水通淋。 【 主 治 】濕熱淋證。尿頻尿急,溺時澀痛,淋漓不暢,尿色渾赤,甚則癃閉不通,小腹急滿,口燥咽干,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9八珍湯(正體類要) 【 處 方 】當歸(酒拌)10g、川芎5g、白芍藥8g、熟地黃(酒拌)15g、人參3g、白術(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用法 清
6、水二盅,加生姜三片,大棗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功用 補益氣血?!局?治】 氣血兩虛。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眼花,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食欲減退,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細虛。10.補中益氣湯(脾胃論)【 來 源 】內(nèi)外傷辨惑論【 處 方 】黃芪18g、人參(去蘆)6g、白術6g、灸甘草9g、當歸身(酒洗)6g、升麻6g、柴胡6g、橘皮6g【 用 法 】水煎服。 【 功 用 】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 主 治 】1.治煩勞內(nèi)傷,身熱心煩,頭痛惡寒,懶言惡食,脈洪大而虛。
7、160; 2.或喘或渴,或陽虛自汗,或氣虛不能攝血。 3.或瘧痢脾虛,久不能愈。 4.一切清陽下陷,中氣不足之證。 11柴胡疏肝散(景岳全書) 【組成】陳皮(醋炒) 柴胡各6克川芎枳殼(
8、麩炒)芍藥各4.5克甘草(炙)1.5克 香附4.5克【用法】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時服?!竟τ谩渴韪谓庥?。【主治】脅肋疼痛,寒熱往來?!痉浇狻坎窈韪紊⒆C是肝氣郁結,不得疏泄,氣郁導致血滯,故見脅肋疼痛諸癥。方用四逆散去枳實,加陳皮、枳殼、川芎、香附,增強疏肝行氣,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氣條達,血脈通暢,痛止而諸癥亦除。12.川芎茶調(diào)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 川芎120g 荊芥120g 白芷 60g 羌活 60g 甘草 60g 細辛30g 防風45g 薄荷 240g【用法】為細末,每服兩錢,食后清茶調(diào)下,常服清頭目【功用】疏風止痛【主治】外感
9、風邪頭痛。偏正頭痛或巔頂作痛,惡寒發(fā)熱,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脈浮。13.大柴胡湯(金匱要略)【來源】金貴要略【組成】柴胡15g 黃芩9g 芍藥9g 半夏9g 枳實9g 大黃6g生姜15g大棗5個【用法】上八位,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功用】和解少陽,內(nèi)瀉熱結.【主治】少陽、陽明合病。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嘔不止,郁郁微煩,心下滿痛或心下痞鞭,大便不解或邪熱不利,舌苔黃,脈玄有力。 14大承氣湯(傷寒論) 【組 成】 大黃(12克)、厚樸(15克)、 枳實(12克)、 芒硝(9克)?!竟?用】 峻下熱結?!局?治】(1)陽明腑實證。大便不通,頻轉(zhuǎn)矢氣,脘腹痞滿,腹痛拒按,按之硬,
10、甚或潮熱譫語,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黃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脈沉實。(2)熱結旁流。下利清水,色純青,其氣臭穢,臍腹疼痛,按之堅鞕有塊,口舌干燥,脈滑數(shù)。(3)里熱實證之熱厥、痙病或發(fā)狂等?!居?法】 水煎服,大黃后下,芒硝溶服。(古法: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渣,內(nèi)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渣,內(nèi)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本方煎煮方法亦應注意,原書是先煮枳、樸,后下大黃,最后下芒硝。因硝、黃煎煮時間短,可以增強瀉下作用。15.導赤散(小兒藥證直訣)組成:生地黃 木通 生甘草梢(各等分)竹葉(6克)用法:上藥為末,每服三錢(10克),水一盞,入竹葉同煎至五分,食后溫服(現(xiàn)代用
11、法: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減)。功用:清心利水養(yǎng)陰。主治:心經(jīng)火熱證。心胸煩熱,口渴面赤,意欲飲冷,以及口舌生瘡;或心熱移于小腸,小便赤澀刺痛,舌紅,脈數(shù)。 16定喘湯(攝生眾妙方)組成:白果21枚(去殼,炒黃色,分破) 麻黃 款冬花 桑皮(蜜炙)各9克 蘇子6克,法制半夏(如無,甘草煎湯,泡七次)9克 杏仁(去皮、尖) 黃芩(微炒)各4.5克 甘草3克用法:上藥銼碎。用水45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服150毫升,不拘時,徐徐服之。功用:宣肺平喘,清熱化痰。主治:風寒外束,痰熱壅肺,哮喘咳嗽,痰稠色黃,胸悶氣喘,喉中有哮鳴聲,或有惡寒發(fā)熱,舌苔薄黃,脈滑數(shù)。17.當歸補血湯(內(nèi)外傷辨惑
12、論)【出處】 內(nèi)外傷辨惑論【組成】黃芪(30克)當歸(6克)【用法】 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空腹時溫服。【功用】 補氣生血?!局髦巍?血虛陽浮發(fā)熱證。肌熱面赤,煩渴欲飲,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亦治婦人經(jīng)期、產(chǎn)后血虛發(fā)熱頭痛;或瘡瘍潰后,久不愈合者。氣虛血虧的面色萎黃,神疲體卷。1(本方可用于婦人經(jīng)期、產(chǎn)后發(fā)熱等屬血虛陽浮者,以及各種貧血、過敏性紫癜等屬血虛氣弱者。) 18大黃牡丹皮湯(金匱要略)【組成】大黃(18g) 牡丹皮(9g)桃仁(12g)冬瓜子(30g)芒硝(9g)【用法】前四味藥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加芒硝,再煎數(shù)沸?!竟τ谩繛a熱破瘀 散結消腫【主治】縮足腸癰(闌尾炎)專方 1
13、9大黃附子湯(金匱要略)【組成】大黃(9克) 附子(12克) 細辛(3克)【用法】:水煎服【功用】溫里散寒,通便止痛。【主治】寒積里實證。腹痛便秘,脅下偏痛,發(fā)熱,手足厥冷,舌苔白膩,脈弦緊。(本方常用于急性闌尾炎、急性腸梗阻、睪丸腫痛、膽絞痛、膽囊術后綜合征、慢性痢疾、尿毒癥等屬寒積里實者。)20.二陳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半夏湯洗七次、橘紅各五錢(各15g)、白茯苓三錢(9g)、甘草炙,一錢半(4.5g)、生姜七片、烏梅一個。用法:上藥呚咀,每服四錢(12g),用水一盞,生姜七片,烏梅一個,同煎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現(xiàn)代用法:加生姜7片,烏梅1個,水煎溫服).功效:燥濕化痰,理
14、氣和中。主治:濕痰證.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惡心嘔吐,胸膈痞悶,肢體困重,或頭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膩,脈滑。 21二妙散(丹溪心法)組成:黃柏 炒 蒼術 米泔浸,炒各15g用法:上二味為末,沸湯,入姜汁調(diào)服(現(xiàn)代用法:為散劑,各等分,每次服35克,或為丸劑,亦可作湯劑,水煎服)主治:濕熱下注證。筋骨疼痛,下肢痿軟無力,足膝紅腫疼痛,或濕熱帶下或下部濕瘡等,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者。功效:清熱燥濕止癢。 22葛根芩連湯(傷寒論)【 組 成 】葛根30g,黃連5g,黃芩20g,炙甘5g【 用 法 】先煮葛根,水煎服?!?功 效 】清泄里熱,解肌散邪?!?主 治 】表證未解,邪熱入里證。身熱,下利臭穢,胸脘
15、煩熱,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紅苔黃,脈數(shù)或促。 23瓜蔞薤白白酒湯(金匱要略)【 組 成 】 瓜萎實一枚搗(15克) 薤白研半升(9克) 白酒七升(適量)【 用 法 】 原方三味,同煮,取一升,分溫再服。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功 用 】 通陽散結,行氣祛痰?!?主 治 】 胸陽不振,痰氣互結之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舌苔白膩,脈沉弦或緊 24甘麥大棗湯(金匱要略)【 組 成 】甘草三兩、小麥一升,大棗五至七枚【 功 效 】養(yǎng)心安神、和中緩急、補脾益氣【 主 治 】適用于臟躁,以精神恍惚、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睡眠不實、言行失常、哈欠頻作、舌紅苔少等為主癥。隨著應用進展又可治療下列疾病,并取得
16、良好效果。眩暈眩暈為臨床常見病。一般輕者閉目即止,重者感覺如坐車船,旋轉(zhuǎn)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惡心、嘔吐、汗出,甚至昏倒等一系列癥狀 25.歸脾湯(校注婦人良方)【 組 成 】白術1錢,當歸1錢,白茯苓1錢,黃耆(炒)1錢,龍眼肉1錢,遠志1錢,酸棗仁(炒)1錢,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參1錢?!?用 法 】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主 治 】思慮傷脾,發(fā)熱體倦,失眠少食,怔忡驚悸,自汗盜汗,吐血下血,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赤白帶下,以及虛勞、中風、厥逆、癲狂、眩暈等見有心脾血虛者?,F(xiàn)代臨床常用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神經(jīng)衰弱、腦外傷綜合征、子宮功能性出血等屬于心脾血虛者【功效】養(yǎng)血安神,補心益脾,調(diào)經(jīng)。
17、 26桂枝湯(傷寒論) 【 處 方 】桂枝克(去皮) 芍藥克 甘草克(炙) 生姜克(切) 大棗枚(擘) ,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劑。 【 用 法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毫升,微火煮毫升,去滓。適寒溫【 功 用 】解肌發(fā)汗,調(diào)和營衛(wèi)。 【 主 治 】外感風寒,發(fā)熱惡風,頭痛項強,身痛有汗,鼻鳴干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現(xiàn)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等上述癥狀者。 【 禁 忌 】服藥期間,禁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表實無汗27.黃連解毒湯(肘后備急方)【處 方】黃連9克 黃柏 黃芩各6克 梔子14枚【功能主治】清熱瀉火。治一切實熱火毒,三焦熱盛之證。大熱煩渴,口燥咽千,錯語
18、,不眠;或熱病吐血、衄血,或熱甚發(fā)斑,身熱下利,濕熱黃疸;外科癰疽疔毒,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 【用法用量】用水1.2升,煎取400毫升,分二次服。 【注 意】服藥期間,忌食豬肉、冷水。28.黃芪桂枝五物湯(金匱要略)組成黃芪三兩9g 芍藥三兩9g 桂枝三兩9g 生姜六兩18g 大棗十二枚12枚(一方有人參)。用法上藥,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主治血痹。陰陽俱微,外證肌膚麻木不仁,如風痹狀。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脈微澀而緊。功效調(diào)養(yǎng)榮衛(wèi),祛風散邪;益氣溫經(jīng),和血通痹。本方立法:以益氣通經(jīng),和血通痹為立法。 29蒿芩清膽湯(重訂通俗傷寒論)【 處 方 】青蒿腦4.56克 、
19、淡竹茹9克、 仙半夏4.5克、 赤茯苓9克、 青子芩4.59克、生枳殼4.5克、 陳廣皮4.5克、碧玉散(包)9克。【 用 法 】水煎服?!?功 效 】清膽利濕,和胃化痰。【 主 治 】少陽濕熱痰濁證。癥見寒熱如瘧,寒輕熱重,口苦膈悶,吐酸苦水或嘔黃涎而粘,胸脅脹痛,舌紅苔白膩,脈濡數(shù)。現(xiàn)用于感受暑濕、瘧疾、急性黃疸性肝炎等證屬濕熱偏重者。 30藿香正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大腹皮 白芷 紫蘇 茯苓(去皮)各30克 半夏曲 白術 陳皮(去白) 厚樸(去粗皮,姜汁炙) 苦桔梗各60克 藿香(去土)90克 甘草(炙)75克【用法】上藥共為細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1枚
20、,同煎至100毫升,熱服。如欲出汗,覆蓋衣被?!竟τ谩拷獗砘瘽?,理氣和中?!局髦巍客飧酗L寒,內(nèi)傷濕滯,發(fā)熱惡寒,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惡心嘔吐,腸鳴泄瀉,舌苔白膩等。 31濟川煎(景岳全書) 處方 當歸915克 牛膝6克 肉蓯蓉(酒洗去咸)69克 澤瀉4.5克 升麻23克 枳殼3克功能主治 溫腎益精,潤腸通便。治老年腎虛,大便秘結,小便清長,腰酸足軟,背冷畏寒。用法用量 用水220毫升,煎至160180毫升,空腹時溫服。如氣虛者,加人參;腎陰亦虛者,加熟地;虛甚者,枳殼可減去之。32 荊防敗毒散(攝生眾妙方)【組成】荊芥、防風、茯苓、獨活、柴胡各10克,前胡、川芎、枳殼、羌活、桔梗、薄荷各
21、6克、甘草3克?!居梅ā可纤幱盟?00毫升,煎至240毫升,溫服?!竟τ谩堪l(fā)散風寒,解表祛濕:用于“流感”、感冒等病證初起,出現(xiàn)惡寒、發(fā)熱、無汗、劇烈頭痛、肌肉關節(jié)酸痛,舌苔白膩,脈浮或浮數(shù)者。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瘡癰初起而有表寒證者。 33金鈴子散(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方藥:金鈴子、玄胡各30g為末 【用法及用量】共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送下,或者三錢水煎服,痛時即用。功用:疏肝瀉熱,活血止痛。 主治: 肝郁化火證(氣郁血滯)。心腹脅肋諸痛,時發(fā)時止,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34九味羌活湯(此事難知) 【別名】 大羌活湯(醫(yī)方類聚卷六十二引經(jīng)驗秘方、
22、羌活沖和湯(傷寒全生集卷二)?!咎幏健?羌活5克 防風5克 蒼術5克 細辛l.5克 川芎 香白芷 生地黃 黃芩 甘草各3克【功能主治】 發(fā)汗祛濕,兼清里熱。治感風寒濕邪,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者?!居梅ㄓ昧俊?上藥九味,嚼咀,水煎服。若急于取汗,宜熱服,并以羹粥助之;若需緩汗,宜溫服。亦可不用湯粥輔助。【備注】 本方主用羌活上行發(fā)散,除肌表之風寒濕邪,并善治肢體疼痛;防風、蒼術發(fā)汗祛濕,助羌活解表散邪;細辛、白注、川芎散風寒,宣濕痹,行氣血,除頭身疼痛;更用黃芩、生地,既清在里之熱,又制諸藥之溫燥;甘草調(diào)和諸藥。九藥合用,共奏發(fā)汗祛濕,兼清里熱之功。適用于外感風寒濕邪
23、兼有里熱之征。35.咳血方(丹溪心法)組成 青黛水飛6g 瓜蔞仁去油6g 海浮石粉6g 山梔子炒黑9g 煨訶子取肉6g方歌 咳血方中訶子收,瓜蔞海粉山梔投,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瘳。主治 肝火犯肺之咳血證??人蕴党韼а?,咯吐不爽,心煩易怒,胸脅作痛,咽干口苦,頰赤便秘, 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方劑功效清熱化痰,斂肺止咳。制備方法上為末,以煉蜜同姜汁為丸。用法用量噙化。 36龍膽瀉肝湯(醫(yī)方集解)【 處 方 】龍膽草 梔子 黃芩 木通 澤瀉 車前子 甘草 當歸 生地 柴胡 【 用 法 】水煎服。 【 功 用 】瀉肝膽實火,清下焦?jié)駸帷?【 主 治 】肝膽實火上擾,癥見頭痛目赤,脅痛口苦,耳聾、
24、耳腫;或濕熱下注,癥見陰腫、陰癢,筋痿陰汗,小便淋濁,婦女濕熱帶下。 37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 處 方 】熟地 山藥 山茱萸 丹皮 茯苓 澤瀉 【 用 法 】上藥水泛為丸,3g/次,3次/日。 【 功 用 】滋陰補腎。 【 主 治 】腎陰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虛火牙痛,或牙齒松動、口舌生瘡。 38六一散(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處 方 】滑石六兩 甘草一兩 【 用 法 】上藥為細末,每服9-18g,包煎,或溫開水調(diào)下。 【 功 用 】祛暑利濕。 【 主 治 】感受暑濕。身熱煩渴,小便不利,或泄瀉。 39苓甘五味姜辛湯(金匱要略) 【 處 方 】茯苓克 甘草克 干姜克 細辛克 五味子克 【
25、用 法 】上藥五味,以水毫升,煮取毫升,去滓,分三次溫服。 【 功 用 】溫肺化飲。 【 主 治 】咳逆。寒飲內(nèi)停,咳嗽痰稀,喜唾,胸滿喘逆,舌苔白滑,脈沉遲。40.苓桂術甘湯(金匱要略)【 處 方 】 茯苓12克 桂枝9克 白術6克 甘草6克【 用 法 】上藥水煎服,溫服。 【 功 用 】溫化痰飲,健脾利濕。 【 主 治 】中陽不足之痰飲病。胸脅支滿,目眩心悸,或短氣而咳,舌苔白滑,脈弦滑。 41六君子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 方 】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 陳皮 半夏 【 用 法 】水煎服。 【 功 用 】健脾止嘔。 【 主 治 】脾胃氣虛,兼有痰濕。不思飲食,惡心嘔吐,胸脘痞悶,大便不
26、實,或咳嗽痰多稀白。 42.理中丸(瘍醫(yī)大全)理中丸【源】傷寒論 【組成】人參 干姜 白術 炙甘草各90克。 【用法】研末,煉蜜為丸,每服9克,日二至三次,白開水送下。亦可作湯劑,用量參照原方酌定,水煎溫服。 【功用】溫中祛寒,補氣健脾。 【主治】脾胃虛寒證。癥見腹痛喜溫喜按,瀉利清稀,腹?jié)M食少,嘔吐,舌淡苔白,脈沉細或沉遲?;蚱⑽柑摵鸬氖а?,小兒慢驚,喜唾涎沫,胸痹 霍亂等。 43麻黃湯(傷寒論)【 處 方 】麻黃 桂枝 杏仁 甘草【 用 法 】水煎服。 【 功 用 】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 【 主 治 】外感
27、風寒。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疼,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浮緊。 44麥門冬湯(金匱要略)【 處 方 】麥冬 人參 半夏 粳米 甘草 大棗【 用 法 】水煎服。 【 功 用 】清養(yǎng)肺胃,降逆下氣。 【 主 治 】肺胃陰虧??饶嫔蠚?,咯痰不爽,或咳吐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熱,或氣逆嘔吐,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 45麻杏石甘湯(傷寒論)組成:麻黃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類別:解表劑,辛涼解表方歌:1.傷寒麻杏甘石湯,汗出而喘法度良,辛涼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熱效力彰。2.麻杏甘草石膏湯,四藥組合有擅長,主治風熱咳喘證,辛涼宣泄效力彰。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二升,
28、去滓。溫服一升(現(xiàn)代用法:水煎溫服)。功用:辛涼宣泄,清肺平喘:用于外感風熱,或風寒郁而化熱,熱壅于肺,而見咳嗽、氣急、鼻煽、口渴、高熱不退,舌紅苔白或黃,脈滑數(shù)者。常用本方配伍魚腥草、黃芩、瓜蔞、貝母等,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以及麻疹合并肺炎。 46麻子仁丸(傷寒論)【 處 方 】麻子仁 杏仁 白芍 大黃 厚樸 枳實【 用 法 】上藥為末,煉蜜為丸,每次9g,每日1-2次,溫開水送服。 【 功 用 】潤腸泄熱,行氣通便。 【 主 治 】外感風邪。身熱不解,咳逆氣急鼻痛,口渴,有汗或無汗,舌苔薄白或黃,脈滑而數(shù)者。 47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 方 】蒼術 厚樸 陳皮 甘草 【 用
29、法 】共為細末,每服3-5g,姜棗煎湯服下。【 功 用 】燥濕運脾,行氣和胃。 【 主 治 】濕滯脾胃。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嘔吐惡心,噯氣吞酸,肢體沉重,倦怠嗜睡,常多自利,舌苔白膩而厚,脈緩。 48青蒿鱉甲湯(溫病條辨)【 處 方 】青蒿克 知母克 桑葉克 鱉甲克 丹皮克 花粉克 【 用 法 】上藥以水升,煮取毫升。瘧發(fā)前,分二次溫服?!?功 用 】養(yǎng)陰透熱。 【 主 治 】溫病后期,陰液耗傷,邪伏陰分。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49千金葦莖湯(金匱要略)【 處 方 】薏苡仁 葦莖 桃仁 冬瓜子 【 用 法 】水煎服。 【 功 用 】清肺化痰,逐瘀排膿。 【 主 治
30、】肺癰咳嗽,有微熱,甚則咳吐腥臭痰,胸中隱隱作痛,肌膚甲錯,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50清氣化痰丸(醫(yī)方考)【組成】 陳皮去白 杏仁去皮尖 枳實麩炒 黃芩酒炒 瓜蔞仁去油 茯苓各一兩(各30g)膽南星 制半夏各一兩半(各45g) 姜汁為丸 【用法】 姜汁為丸.每服6,溫開水送下(現(xiàn)代用法 :以上8味,除瓜蔞仁霜外,其余黃芩等7味藥粉碎成細粉,與瓜蔞仁霜混勻,過篩.另取生姜100g,搗碎加水適量,壓榨取汁,與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每服69g,1日2次,小兒酌減;亦可作湯劑,加生姜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用】 清熱化痰,理氣止咳. 【主
31、治】 痰熱咳嗽.咳嗽氣喘,咯痰黃稠,胸膈痞悶,甚則氣急嘔惡,煩躁不寧,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51清營湯(溫病條辨)【組成】犀角水牛角代(30克)、生地黃(15克)、 元參(9克)、 竹葉心(3克) 、麥冬(9克)、丹參(6克)、 黃連(5克) 、銀花(9克) 、連翹(6克)。【用法】上藥,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現(xiàn)代用法:作湯劑,水牛角鎊片先煎,后下余藥)。【功用】清營解毒,透熱養(yǎng)陰?!局髦巍繜崛霠I分證。身熱夜甚,神煩少寐,時有譫語,目常喜開或喜閉,口渴或不渴,斑疹隱隱,脈細數(shù),舌絳而干。 52清燥救肺湯(醫(yī)門法律)組成:桑葉經(jīng)霜者,苦桔梗,三錢(9g),石膏煅,二錢五分(8
32、g),甘草一錢(3g),人參七分(2g),胡麻仁炒,一錢(3g),真阿膠八分(3g),麥門冬去心,一錢二分(4g),杏仁泡,去皮尖,炒黃,七分(2g),枇杷葉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黃(3g)。用法:水一碗,煎六分,頻頻二三次滾熱服。功用:清燥潤肺。主治:溫燥傷肺證。頭痛身熱,干咳無痰,氣逆而喘,咽喉干燥,口渴鼻燥,胸膈滿悶,舌干少苔,脈虛大而數(shù)。 53三仁湯(溫病條辨)【組成】杏仁五錢、 飛滑石六錢、 白通草二錢、白蔻仁二錢、竹葉二錢 、厚樸二錢、生薏仁六錢、半夏五錢。因內(nèi)含:杏仁、白蔻仁生薏仁,取名為“三仁湯”?!居梅ā恳愿蕿懰送?,煮取三碗,服一碗,日三服?!竟τ谩壳謇麧駸?,宣暢氣機?!局?/p>
33、治】濕溫初起,頭痛惡寒,面色淡黃,身重疼痛,午后身熱,胸悶不饑等癥。 54四君子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人參(9克) 白術(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功用:益氣健脾。主治:脾胃氣虛癥。面色萎白,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弱。(該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屬脾氣虛者。)用法:上為細末。每服(15克),水一盞,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候;入鹽少許,白湯點亦得(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 55參苓白術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來 源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 方 】人參、白術、白茯苓、桔梗、蓮米、薏苡仁、淮山藥、扁豆、甘草【 用 法 】每服2錢,棗湯調(diào)下。 【 功
34、 用 】益氣健脾、滲濕止瀉。 【 主 治 】飲食不化,胸脘痞悶,腸鳴泄瀉,四肢無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虛緩等脾虛夾濕之證。 56桑菊飲(溫病條辨)【組成】桑葉9克,菊花9克,杏仁9克,桔梗6克,連翹9克,薄荷6克,蘆根9克,甘草6克。【用法】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竟τ谩渴栾L清熱,宣肺止咳?!局髦巍匡L溫在肺,發(fā)熱咳嗽,咽痛口干,小便短赤不利,以及小兒急熱驚風,舌苔微黃,脈象浮數(shù)等證。 57生脈飲(蘭臺軌范引醫(yī)錄)【組成】人參1.5克,麥門冬1.5克,五味子1克?!居梅ā块L流水服。【功用】益氣,養(yǎng)陰生津?!局髦巍坑糜跉怅巸商?,心悸氣短,自汗。 58四逆散(傷寒論)組成: 柴
35、胡(6克) 枳實(6克) 芍藥(6克) 炙甘草(6克)功效:疏肝理脾、透邪解郁。主治:1陽郁厥逆證。手足不溫,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脈弦。2肝脾氣郁證。脅肋脹悶,脘腹疼痛,脈弦。(本方常用于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癥、膽道蛔蟲癥、肋間神經(jīng)痛、胃潰瘍、胃炎、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附件炎、輸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屬肝膽氣郁,肝脾(或膽胃)不和者。)用法:用法水煎服。 59腎氣丸(金匱要略)【組成】薯蕷即山藥山茱萸各四兩 各12g澤瀉茯苓牡丹皮各三兩 各9g干地黃八兩 24g桂枝附子各一兩 各3g【用法】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和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6g),日再服?,F(xiàn)代用法:混合碾細,煉蜜和丸,每丸重15g,早
36、、晚各服一丸,開水送下?;蚋鶕?jù)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減,水煎服。 【功用】 補腎助陽。【主治】 腎陽不足證。腰痛腳軟,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陽痿早泄,舌淡而胖,脈虛弱,尺部沉細,以及痰飲,水腫,消渴,腳氣,轉(zhuǎn)胞等。 60四神丸(證治準繩)組成:肉豆蔻(煨)200g 補骨脂(鹽炒)400g 五味子(醋制)200g 吳茱萸(制)100g 大棗(去核)200g功效:溫腎、暖脾、澀腸止瀉。主治:脾腎虛寒證,癥見五更泄瀉、不思飲食、食不消化、或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沉遲無力。用法:以上五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另取生姜200g,搗碎,加水適量壓
37、榨取汁,與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61四物湯(仙授理傷續(xù)斷秘方)組成:白芍藥、川當歸、熟地黃、川芎各等分用法: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時熱服。功用:補血和血,調(diào)經(jīng)化瘀。 主治:沖任虛損、月經(jīng)不調(diào)、臍腹虧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時發(fā)疼痛;妊娠將理失宜,胎動不安,腹痛血下;及產(chǎn)后惡露不下,結生瘕聚,少腹堅痛,時作寒熱;跌打損傷,腹內(nèi)積有瘀血。 62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蒲黃、五靈脂功用:活血祛瘀,散結止痛。 主治:冠心病,心絞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產(chǎn)后腹痛,宮外孕等癥。 用法:每次6-9g,布包煎服,日1-2次。 63桑杏湯(溫病條辨) 【組成】桑葉3
38、克、 杏仁4.5克 、沙參6克 、象貝3克 、香豉3克 、梔皮3克 、梨皮3克?!居梅ā克?00毫升,煮取200毫升,頓服之。重者再作服?!竟πА壳逍餆?,潤肺止咳?!局髦巍壳锔袦卦?,灼傷肺津,身不甚熱,干咳無痰,咽干口渴,舌紅,苔薄白而燥,右脈數(shù)大者。64.芍藥甘草湯(傷寒論)【組成】芍藥12克 甘草12克【用法】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溫再服。【功用】調(diào)和肝脾,緩急止痛?!局髦巍總畟?,筋脈失濡,腿腳攣急,心煩,微惡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 65蘇子降氣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功用: 降氣平喘,祛痰止咳。組成:紫蘇子、半夏(湯洗七次),各二兩半。川當歸(去蘆)兩半
39、,甘草二兩,前胡(去蘆)、厚樸(去粗皮,姜汁拌炒),各一兩。肉桂(去皮)一兩半,(一本有陳皮去白.一兩半)用法:每服二大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二片,棗子一個,紫蘇五葉,同煎至八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主治:治男、女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虛煩引飲,頭目昏眩,腰疼腳弱,肢體倦怠,腹肚廣刺,冷熱氣瀉,大便風秘,澀滯不通,肢體浮腫,有妨飲食。常服清神順氣,和五臟,行滯氣,進飲食,去濕氣。66 射干麻黃湯(金匱要略)【組成】射干9克(三兩); 麻黃9克(四兩); 生姜9克(四兩); 細辛3克(三兩); 紫菀6克(三兩); 款冬花6克(三兩); 大棗3枚(七枚); 半夏9克
40、(半升); 五味子3克(半升)。方歌 1、喉中咳逆水雞聲,三兩干辛款菀行,夏味半升棗七粒,姜麻四兩破堅城?!居梅ā可暇盼?,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兩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竟τ谩啃戊钐?,下氣止咳?!局髦巍匡L寒表證咳喘之輕癥。. 67三子養(yǎng)親湯(皆效方錄自雜病廣要)組成紫蘇子(主氣喘咳嗽); 白芥子(主痰); 萊菔子(主食痞兼痰)。用法上三味,各洗凈,微炒,擊碎,看何證多,則以所主者為君,余次之,或等分,每劑不過9克(三錢),用生絹小袋盛之,煮作湯飲,代茶啜用,不宜煎熬太過。功效降氣快膈,化痰消食。主治痰壅氣滯證,癥見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難消,舌苔白膩,脈滑。 68桑白皮湯
41、(圣濟總錄)【組成】桑白皮半夏 蘇子 杏仁 貝母 山梔 黃芩 黃連各2.4克【用法】上藥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通口服?!竟τ谩壳宸谓禋?,化痰止嗽?!局髦巍糠谓?jīng)熱甚,喘嗽痰多。 69沙參麥冬湯(溫病條辨)【 處 方 】沙參克 玉竹克 生甘草克 冬桑葉克 麥冬克 生扁豆克 花粉克 【 用 法 】用水升,煮取毫升,日服二次。 【 功 用 】清養(yǎng)肺胃,生津潤燥。 【 主 治 】燥傷肺胃陰分,津液虧損,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粘,或發(fā)熱,脈細數(shù), 70.葶藶大棗瀉肺湯(金匱要略)【藥物組成】葶藶(熬令黃色,搗丸,如彈子大)、大棗12枚?!咎幏絹碓础拷饏T卷上?!痉絼┲髦巍糠伟b,喘不得臥;
42、肺癰,胸滿脹,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支飲胸滿者。 71痛瀉要方(丹溪心法)【組成】 炒白術90克 、白芍(炒)60克、 陳皮(炒)45克 、防風60克?!痉礁琛?痛瀉要方陳皮芍 ,防風白術煎九煎, 補瀉并用理肝脾, 若非食傷醫(yī)便錯?!竟πА?補脾柔肝,祛濕止瀉?!局髦巍?脾虛肝旺之痛瀉。腸鳴腹痛,大便泄瀉,瀉必腹痛,瀉后痛緩(或瀉后仍腹痛),舌苔薄白,脈兩關不調(diào),左弦而右緩者。【用法】 或煎、或丸、或散皆可用?!痉搅x】白術補脾燥濕健運,實土以御木乘為君;白芍益陰養(yǎng)血,滋脾柔肝,和里緩急而止腹痛為臣;陳皮理氣醒脾以調(diào)中為佐;防風散肝舒脾而勝濕為佐使。四藥相
43、配,瀉肝補脾,使肝脾和調(diào),運健濕除,自然痛瀉俱止。 72溫膽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組成】半夏(湯泡) 枳實(麩炒) 陳皮(去白,各二錢)白茯苓(去皮,一錢半) 酸棗仁(炒) 遠志(去心,甘草汁煮) 五味子 熟地黃(酒洗,焙) 人參(去蘆。各一錢) 粉草(炙,半錢)【用法】水二盅,生姜五片,紅棗一枚,煎一盅,不時服?!竟τ谩恳鏆怵B(yǎng)血,化痰寧心?!局髦巍啃奶撃懬樱禎醿?nèi)擾證。觸事易驚,驚悸不眠,夜多噩夢,短氣自汗,耳鳴目眩,四肢浮腫,飲食無味,胸中煩悶,坐臥不安,舌淡苔膩,脈沉緩。73 五苓散(傷寒論) 五苓散組成:茯苓、澤瀉、豬苓、肉桂、白術(炒)。功能:溫陽化氣,利濕行水。主治:用于膀胱化
44、氣不利,水濕內(nèi)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腫腹脹,嘔逆泄瀉,渴不思飲。74.五味消毒飲(醫(yī)宗金鑒)【組成】 金銀花(15克) 野菊花(6克) 蒲公英(6克) 紫花地?。?克) 紫背天葵子(6克)【功用】 清熱解毒,消散疔瘡?!局髦巍?疔瘡初起,發(fā)熱惡寒,瘡形如粟,堅硬根深,狀如鐵釘,以及癰瘍癤腫,紅腫熱痛,舌紅苔黃,脈數(shù)。【用法】 水一盅,煎八分,加無灰酒半盅,再滾二三沸時,熱服,被蓋出汗為度。 75吳茱萸湯(傷寒論)【功用】溫中補虛,降逆止嘔:用于脾胃虛寒或肝經(jīng)寒氣上逆,而見吞酸嘈雜,或頭頂痛、干嘔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脈沉遲者。主治1)陽明寒嘔胃中虛寒,食谷欲嘔,胸膈滿悶,或胃脘痛,吞酸嘈雜。2)厥
45、陰頭痛頭痛干哎,吐涎沫。3)少陰吐利嘔吐下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肝胃虛寒,濁陰上逆證。肝胃虛寒,濁陰上逆證。食后泛泛欲嘔,或嘔吐酸水,或干嘔,或吐清涎冷沫,胸滿脘痛,巔頂頭痛,畏寒肢涼,甚則伴手足逆冷,大便泄瀉,煩躁不寧,舌淡苔白滑,脈沉弦或遲。(本方適用于慢性胃炎、妊娠嘔吐、神經(jīng)性嘔吐、神經(jīng)性頭痛、耳源性眩暈等屬肝胃虛寒者。) 76旋覆代赭湯(傷寒論) 【組成】旋覆花(主結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臟間寒熱,補中下氣)三兩(9g) 代赭石(苦,寒。主鬼注、賊風、蠱毒,殺精物惡鬼,腹中毒邪氣,女子赤沃漏下)一兩(6g)生姜五兩(15g)半夏半升(9g) 人參二兩(6g) 甘草(炙)三兩(9
46、g) 大棗十二枚擘(4枚)【用法】水煎服?!竟τ谩拷的婊担鏆夂臀?。【主治】胃虛痰阻氣逆證。胃脘痞悶或脹滿,按之不痛,頻頻噯氣,或見納差、呃逆、惡心,甚或嘔吐,舌苔白膩,脈緩或滑。【配伍意義】本方證因胃氣虛弱,痰濁內(nèi)阻所致。治宜降逆化痰為主,兼以益氣補虛。方中旋覆花下氣消痰,降逆止噯,是為君藥。代赭石質(zhì)重而沉降,善鎮(zhèn)沖逆,但味苦氣寒,故用量稍小為臣藥;生姜用量獨重,一為和胃降逆以增止嘔之效,二為宣散水氣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約代赭石的寒涼之性,使其鎮(zhèn)降氣逆而不伐胃;半夏祛痰散結,降逆和胃,并為臣藥。人參、炙甘草、大棗益脾胃,補氣虛,扶助已傷之中氣,為佐使之用。諸藥配合,共成降逆化痰,益氣和胃之
47、劑。77.血府逐瘀湯(醫(yī)林改錯)【處方】 當歸 生地各9克 桃仁12克 紅花9克 枳殼 赤芍各6克 柴胡3克 甘草3克 桔梗4.5克 川芎4.5克 牛膝10克【藥理作用】 1.29,對微循環(huán)作用的觀察表明,消化道給藥后,能明顯改善由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的大鼠急性微循環(huán)障礙,并可防止由于微循環(huán)紊亂而致的血壓急劇下降。證明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組織器官血流灌注量的效應。2.凝血作用和抗凝作用 浙江中醫(yī)雜志1981(10):428,本方靜脈制劑在試管內(nèi)有縮短復鈣時間、凝血酶原和凝血酶凝固時間,對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并能復活肝臟清除能力?!竟δ苤髦巍炕钛铕觯袣庵雇?。治上焦瘀血,頭痛胸痛,胸悶呃逆
48、,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發(fā)熱,舌質(zhì)暗紅,邊有瘀斑或瘀點,唇暗或兩目暗黑,脈澀或弦緊3婦人血瘀經(jīng)閉不行,痛經(jīng),肌膚甲錯,日晡潮熱;以及脫疽、白疙,眼科云霧移睛、青盲等目疾。現(xiàn)用于高血壓、精神分裂癥、腦震蕩后遺癥、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靜脈炎、色素沉著、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綜合征、頑固性頭痛、頑固性低熱、眼底出血等屬瘀血內(nèi)阻,日久不愈者?!居梅ㄓ昧俊克宸??!緜渥ⅰ糠街刑胰?、紅花、當歸、川芎、赤芍活血祛瘀;當歸、生地養(yǎng)血化瘀;柴胡、枳殼疏肝理氣;牛膝破瘀通經(jīng),引瘀血下行;桔梗開肺氣,引藥上行;甘草緩急,調(diào)和諸藥。共奏活血調(diào)氣之功。 78犀角地黃湯(小品方錄自外臺秘要)【組成】 犀角水牛角代(3
49、0克) 生地黃(24克) 芍藥(12克)牡丹皮(9克)【方歌】犀角地黃芍藥丹,血熱妄行吐衄斑。蓄血發(fā)狂舌質(zhì)絳,涼血散瘀病可痊?!竟τ谩?清熱解毒,涼血散瘀?!局髦巍?熱入血分證,熱迫血溢證。1熱擾心神,身熱譫語,舌絳起刺,脈細數(shù)。2熱傷血絡,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紅絳,脈數(shù)。3蓄血瘀熱,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79小柴胡湯(傷寒論)組成:柴胡(30g);黃芩(18g);人參(18g);半夏清,(18g);甘草炙,(18g);生姜切,(18g);大棗擘,(12枚)。功能 和解少陽主治:1)少陽病證。邪在半表半里,癥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脈弦者。2)婦人傷寒,熱入血室。經(jīng)水適斷,寒熱發(fā)作有時;或瘧疾,黃疸等內(nèi)傷雜病而見以上少陽病證者。 80小建中湯(傷寒論)【分類】 溫里劑-溫中祛寒【方訣】 小建中湯芍藥多,桂姜甘草大棗和。更加飴糖補中臟,虛勞腹冷服之瘥。更加黃芪名亦爾,表虛身痛效無過?!居梅ā?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內(nèi)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現(xiàn)代用法:水煎取汁,兌入飴糖,文火加熱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OVA-PEG-Cy3-生命科學試劑-MCE-7080
- JCS-1-生命科學試劑-MCE-4278
- 二零二五年度廠房物業(yè)管理與員工食堂運營合同
- 2025年度股權融資協(xié)議書范本
- 2025年度文化產(chǎn)業(yè)過橋墊資合作協(xié)議書
- 二零二五年度稅務籌劃與稅務籌劃財務解決方案合同
- 2025年度全屋智能家居裝修質(zhì)保服務合同模板
- 施工現(xiàn)場施工防自然災害侵襲威脅制度
- 醫(yī)療護理醫(yī)學培訓 小學二年級健康課課件
- DB 3705T 49-2024黃河口灘區(qū)肉羊疫病防控技術規(guī)范
- 玻璃鋼煙囪方案
- 中國電信應急管理整體解決方案
- 中小學教師師德師風法律法規(guī)培訓
- 醫(yī)療器械質(zhì)量管理體系文件模板
- 秦始皇嬴政人物生平介紹PPT
-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說課稿公開課一等獎市賽課獲獎課件
- 骨科無痛病房的建立
- 送養(yǎng)收養(yǎng)合同協(xié)議書
- 塑料成型模具設計(第2版)江昌勇課件0-導論
- 漢語拼音發(fā)音口型及配圖
- 績效考核管理醫(yī)院績效分配方案包括實施細則考核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