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史宋元名詞解釋版本_第1頁
中國古代文學史宋元名詞解釋版本_第2頁
中國古代文學史宋元名詞解釋版本_第3頁
中國古代文學史宋元名詞解釋版本_第4頁
中國古代文學史宋元名詞解釋版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古代文學史宋元名詞解釋1、宋代詩文革新運動:是中國文學史上繼唐代古文運動以后的又一次文風改革,主要反對以西昆體”為代表的浮靡文風。同時對詩、文進行革新。宋代立國,一些文人,滿懷國憂,要求改革政治,倡導寫作傳道明心”的古文,強調韓愈的文從字順”,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映現(xiàn)實的詩歌。后來以范仲淹等人為代表,認為寫作詩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警時鼓眾”、補世救失”,使運動形成高潮。最后王安石等人又把詩文革新作為推行新法”的一個重要部分。又一次把古代文學,特別是詩、文的發(fā)展推進了一大步。歐陽修是這場革新運動的領袖。2、婉約派:宋詞風格流派之一,是相對于豪放派而言的重要的文學流派,以李清照、柳永為代表。婉

2、約,是宛轉含蓄之意,婉約詞派的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內容比較窄狹。3、豪放派: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豪放派和婉約派顯然代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詞風特點大體是創(chuàng)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時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囂。4、蘇門四學士:北宋文學家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的并稱。蘇軾是繼歐陽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在當時的作家中間享有巨大的聲譽,一時與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導者甚多,黃、秦、晁、張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養(yǎng)、獎掖和薦拔。在蘇軾的眾多門生和崇拜者中,他最

3、欣賞和重視這四個人。最先將他們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傳的,就是蘇軾本人。6、西昆派:西昆派為北宋初年影響最大,聲勢最盛的流派,主要在宋真宗朝流行。師法唐代詩人李商隱,代表作家有楊億,劉筠,錢惟演等,多是在朝官了。名稱由來是楊億所編著的西昆酬唱集。西昆派停留在對李商隱詩歌藝術外貌的模仿層次,缺乏真摯情懷和深沉感慨,優(yōu)點是追求詩歌藝術美感,糾正了淺陋平直的五代文風,缺點是立足模仿,缺乏自立精神和藝術個性。西昆酬唱集問世后,西昆體風行一時,真宗皇帝也無法禁絕。直到歐陽修倡導詩文革新,西昆體流弊才被徹底肅清。7、半山體:王安石晚年曾隱居在南京城東鐘山,又稱紫金山,這座山向西距南京城7里,向東距鐘山山頂也是

4、約7里,因此稱半山,這期間他的詩以七絕形式描寫自然風光,注重煉字煉意,如春風又綠江南岸”。受到歷代詩論家的贊賞,世稱半山體。又稱王荊公體”、半山絕句、半山詩。8、韓潮蘇海:謂唐韓愈和宋蘇軾的文章如潮如海,氣勢磅礴,波瀾壯闊。9、易安體:李清照是宋詞婉約派大家。她的詞于蘇豪、柳俗、周律之外別樹一幟,婉約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實感,語言清新自然,流轉如珠,音調優(yōu)美,故名噪一時,號為“易安體”。特定的歷史條件促成了“易安體”神“愁”形“瘦”而以清新奇雋出之的藝術特征?!耙装搀w”既保持了南唐以來抒情詞的傳統(tǒng)詞風,又創(chuàng)造了以時代悲劇為背景的、表現(xiàn)作者個人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藝術風格,它的

5、特征主要有以尋常語入詞、“易安體”凄婉悲愴的格調、“易安體”倜儻有丈夫氣。10、格律(風雅)詞派:是南宋的一個嚴守格律的詞派。此派以姜夔為首,其它代表作家有史達祖、吳文英、高觀國、王沂孫、周密、張炎等。他們作此講究格律,追求典雅、含蓄、柔婉和清空”,是南宋后期同辛派”相對的一個詞派11、中興四大詩人(南渡四大家):在南末前期的詩人中,楊萬里略晚于陳與義等詩人。他與范成大、陸游、尤袤并稱為“中興四大詩人”或“南渡四大家”。12、江湖派:中國南宋時期的詩歌流派。因書商陳起所刻江湖集等詩集而得名。江湖派詩人有布衣,也有官宦,生活年代不一,其中因功名不就而浪跡江湖的下層文人的作品較有影響。作品或吟詠山

6、川,或記述事件,或抒發(fā)愛國情懷,表現(xiàn)了詩人不滿朝政、不愿與之合流的態(tài)度。也有的反映了厭惡仕途、仰慕隱逸、消極避世的思想。藝術上的主要成就是古體詩和七言絕句。詩風平直流暢,質實古樸。代表作家有劉過、姜夔、放陶孫、戴復古、劉克莊等。13、諸宮調:諸宮調是宋金元時流行的說唱體文學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聯(lián)成短套,首尾一韻,再用不同宮調的許多短套聯(lián)成長篇,以說唱長篇故事,因此稱為“諸宮調”或“諸般宮調”。又因為它用琵琶等樂器伴奏,故又稱“彈詞”或“弦索”。諸宮調由韻文和散文兩部分組成,演唱時采取歌唱和說白相間的方式,基本上屬敘事體,其中唱詞有接近代言體的部分。14、西昆體:北宋初期文壇出現(xiàn)的一

7、種詩風。代表作價有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人,其特點是專從形式上模擬李商隱,追求辭藻,堆砌典故。因楊億曾編有西昆酬唱集,收有他們的作品,故名。15、唐宋八大家:指唐代、宋代的八個散文作家,即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他們的文章內容充實,不尚浮華,是與中唐古文運動一脈相承的。16、江西詩派:宋代詩歌流派。代表詩人有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等人。他們反對浮靡的西昆詩體,推崇杜甫,提倡“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的詩法,崇尚瘦硬生新的風格,要求既字字有來歷,但又能以故為新,自成一家。因北宋末年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其中所列詩人如黃庭堅等有不少是江西籍,故名。17、一祖三宗:一祖指杜甫

8、,三宗指黃庭祖、陳師道、陳與義三人。三宗都是宋代江西詩派的代表人物,他們寫詩推崇杜甫,強調學習蒼勁瘦硬的詩風和“無一字無來處”的創(chuàng)作方法,故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提出“一祖三宗”之說。18、山谷體:指宋代詩人黃庭堅的詩風。黃庭堅寫詩推崇杜甫,提倡“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的詩法,要求既做到“無一字無來處”,又能推陳出新,自成一家。為了達到新奇瘦硬的藝術效果,他在詩中造拗句,作硬語,押險韻,用僻典,形成一種精警奇崛、沉雄老樸的風格,對當世和后世的詩壇影響較大。因其自號山谷道人,故名。19、誠齋體:指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詩風。因其自號誠齋,故名。楊萬里寫詩強調活法,主張師法自然,善于表現(xiàn)詼諧幽默的生活情

9、趣,語言生動活潑,平易淺近,不避俚俗,與江西詩風有較大的差別。20、易安體:指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詞風。因其號易安居士,故名。李清照之詞,能于蘇豪、柳俗、周律之外別樹一幟,婉約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善用尋常語言,白描手法,寫真實感情與清新意境,音律和諧婉轉,對后世影響很大。21、辛派詞人:指南宋詞壇上與辛棄疾同時或稍后的詞人陳亮、劉過、劉克莊、劉辰翁等人。他們的創(chuàng)作都曾受到辛棄疾的影響,多表現(xiàn)愛國憂民的情懷,抒發(fā)壯志難酬的悲憤,風格蒼涼豪放。在南宋中葉以后形成聲勢最大的愛國詞派。22、四靈詩派(或永嘉四靈):指南宋詩人徐照(字靈輝)、徐磯(號靈淵)、翁卷(字靈舒)、趙師秀(號靈秀)四人。因

10、四人的字號中都帶有一個“靈”字,故名。又因其是永嘉人,故又稱“永嘉四靈”?!八撵`”寫詩推崇唐代賈島、姚合,專工近體,尤重五律,好以精練語言刻劃尋常景物,但內容貧乏,意境狹窄。因反對江西詩派“以學問為詩”在書本上功夫的習氣,故成就雖微,但也有一定影響。23、江湖詩派:江湖詩派因南宋書商陳起刊刻江湖集而得名。集中之作者,大多為落第文人,窮愁潦倒,浪跡江湖,但各人作品的思想內容與藝術分風格并不相同。其中成就較高者有劉克莊、戴復古等人,他們的作品表現(xiàn)了愛國情操,反映了民生疾苦,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陸游的精神。24、元詩四大家:元代詩人虞集、楊載、范槨、揭篌斯四人。25、雜?。菏窃谒谓痣s劇,特別是金院本的

11、基礎上,綜合了當時的講唱文學,主要是諸宮調的若干因素發(fā)展而成。其特點:一般一本四折一楔子,一人主唱。26、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指保存在永樂大典中的三本早期戲文,即張協(xié)狀元、宦門子弟錯立身、小孫屠。27、南戲中興四大傳奇:指元末明初南戲中興時出現(xiàn)的四部傳奇作品:荊釵記、劉知遠白兔記、拜月亭(或幽I用記卜殺狗記?;蚍Q“古戲四大家”。28、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四人。一.簡述西廂記在體制上的突破1.突破了元雜劇一本四折的體制,采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長篇巨制,像是用多本雜劇連演一個故事的連臺本。2.打破了元雜劇由一人主唱的通例,采用了由末、旦輪流主唱的方式。二.試敘西廂記的人物塑造藝術王實

12、甫的西廂記善于塑造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是其獲得藝術上成功的重要因素,這主要體現(xiàn)在對張生、鶯鶯和紅娘的性格刻畫上。1 .張生:隨是一介,但卻能不顧門第的懸殊,十分勇敢地追求相國小姐,一見到意中美人就把功名拋置腦后,執(zhí)迷不悟,把一場自由戀愛搞得轟轟烈烈。2 .崔鶯鶯,是個性格復雜的人物。出身名門,可她風情和作派卻不象淑女。一方面對于男女自由戀愛有一種本能的渴望,希望有人愛自己,自己也去愛別人,她對張生的愛是很主動、大膽的,敢于突破禁區(qū)。另一方面,作為名門的小姐,她又得時時顧及自己的身份,有時顯得心口不一、優(yōu)柔寡斷,需要紅娘從旁助一臂之力。3 .紅娘,是劇中最光彩的人物。雖出身低賤,卻顯得比女主人更

13、有主見,而且機智、潑辣。富有正義感,為張、崔的自由戀愛穿針引線。在兩人的焙事遭到老夫人反對時,她挺身而出,指責老夫人背義忘恩,又巧妙地將老夫人制服。她的名字成了那種不計個人得失而樂于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三.簡述西廂記的詞章之美王實甫的西廂記在語言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1 .人物語言都是充分戲劇化和個性化的,形成了抒情詩般的歌唱語言和潛臺詞豐富的道白語言,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2 .劇中的唱詞表現(xiàn)了特定的場景中人物的真情實感,以經(jīng)過提煉的當時民間口語為主,適當?shù)厝诨叭说脑娫~佳句,形成一中既明白通暢,又清麗華美的語言風格。3 .劇中的唱詞本色而富于文采,具有濃郁的詩意,能啟發(fā)讀者的想象力,使人感

14、受到主人公離合悲歡的纏綿之情,了解人物的內心秘密,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試敘關漢卿竇娥冤中竇娥的品格與反抗精神關漢卿的竇娥冤是元雜劇中最著名的悲劇作品。劇本反映的內容和人物遭遇,是以元代貪官污吏徇徇私枉法、制造冤假錯案的社會現(xiàn)實為根據(jù)的,屬于社會公案劇。1 .這是一出描寫好人蒙冤受難的苦情戲。劇中的竇娥具有安分守己、逆來順受和事事為他人著想的善良品格。如竇娥在嚴刑拷打之下仍不屈服,當聽到要拷打婆婆時,才屈招投毒一事是自己所為。寧愿讓自己受冤也不愿看婆婆遭受皮肉之苦。2 .劇中的竇娥同時也具有剛烈的性格和強烈的反抗精神。如“叱天罵地”之舉蘊含著強烈的反抗精神,是對暗無天日的社會制度的懷疑和批判。“

15、三樁誓愿”的應驗,表明天地也為其冤情所感動。最后竇娥的冤魂化作復仇的鬼魂出場,也是其剛烈性格的表現(xiàn)。南戲1 .南戲又稱南曲戲文,是宋以來的民間小戲,它在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吸收了大曲、諸宮調、滑稽戲等民間說唱儀藝,以及宋雜劇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又叫“永嘉雜劇”,它的故事題材和演唱藝術又受到北雜劇的影響,并逐漸成為一種較為成熟的戲劇樣式。2 .南戲的體制結構靈活自由,曲牌的運用比較隨便;表演時不拘一格,有獨唱、有對唱,還有輪唱和合唱,各類角色都能歌唱;劇本的開頭,有介紹創(chuàng)作意圖和敘述劇情梗概的開場戲,稱為“副本開場”。3 .張協(xié)狀元是今存南戲劇本中最早的一種。試論琵琶記中蔡伯喈形象的塑造琵琶記是元代作

16、家高明創(chuàng)作的南戲,它的問世標志著南戲文創(chuàng)作在藝術上的成熟,琵琶記又有“南曲之祖”的說法。蔡伯喈是琵琶記中塑造的一個典型形象,具有典型意義。1 .琵琶記一開場,作者就宣布蔡伯喈是個“全忠全孝”之人,無意于仕進,想侍奉父母。但在父母的相逼下踏上了科舉之路。由于長期在外,不能侍奉父母。在眾人眼里,他對父母不能進孝道,大逆不道,他本人入贅相府,讓含辛茹苦的妻子在家守活寡。2 .為了給蔡伯喈開脫,作者精心設計了“三不從”的情節(jié)。由于面對無法抗拒父命、權勢和圣旨,他只有違心地認命了,屈服了。他的不教不義,竟是為了全忠全孝所造成的。3 .蔡伯喈這個形象的典型意義,并不全在于他是否忠孝,還在于他的矛盾性格、精

17、神痛苦以及他對求取功名的懺悔。這不僅反映了讀書人身上的軟弱和動搖,也反映出土人被科舉制度扭曲了的雙重人格。劇作家對讀書應舉人的靈魂問是拷問是很深刻的,反映出那個時代士人的悲劇性格和復雜心態(tài)。詩論琵琶記的戲劇結構和詞采特色琵琶記是元代作家高明創(chuàng)作的南戲,它的問世標志著南戲文創(chuàng)作在藝術上的成熟,琵琶記又有“南曲之祖”的說法。1 .琵琶記采用雙線交錯的結構手法,一條線是蔡伯喈登第、為官、入贅,在牛丞相家享榮華富貴。另一條線是趙五娘在家苦守、勸慰公婆、糟糠自橙,剪發(fā)買葬。2 .兩條線索在劇中交錯出現(xiàn)。使劇情發(fā)展有起伏,場面安排有熱有冷,脈絡清晰而富于變化,在舞臺上濃縮了人間奢華和凄慘。強烈的貧富對比,

18、使觀眾把同情集中到趙五娘身上,為她感嘆,為她落淚。3 .琵琶記的曲詞也很出色,作者體貼人情,委曲必盡。描寫物態(tài),如在目前,能根據(jù)劇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處境,寫出不同風格的唱詞來。如牛小姐的唱詞文雅華麗,趙五娘唱詞凄婉質樸,純是本色語。試述蘇軾散文的藝術成就宋代古文家蘇軾各體散文眾多,大致可分為議論文、記敘文和小品文等,這些散文的出現(xiàn)標志著宋代古文運動的最高成就和完全勝利。一.議論文,以政論、史論為突出。他的議論文多雄辯滔滔氣勢縱橫,議論與文采交融,感情與理智并注,語言明快暢達,長于形象的說理,頗具文學價值。二.記敘文包括碑傳文、記體文及文賦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記和亭臺樓閣記為代表。憑借議論為文章

19、辟出新的境界,善于表現(xiàn)對自然景物的賞會與人生哲理領悟之間的融合。山水游記,如前、后赤壁賦,表現(xiàn)出借景立論的特點。亭臺記,如喜雨亭記先敘為亭作序之由,次則記雨,再渲染人之喜樂,文章如水波層層蕩開去,文理自然。記敘文多數(shù)是文學性散文,將敘述、描寫、抒情錯雜并用,隨意揮灑。三.小品文,篇幅短小、寫作隨意的書札、題跋、雜記和隨筆為主要文體樣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雜記和隨筆、記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見聞和感受,如記承天寺夜游。這類小品文,不拘格套,獨抒性靈,寫作特點是信手拈來,漫筆寫成。蘇軾散文總的藝術特色是:一.“辭達”、“通脫”,有圓活流轉、錯綜變化和自然真率之美。2 .善于用比喻,多

20、形象思維。如前赤壁賦3 .有詩化傾向,以情感和才氣為文,富于想象。蘇軾詩歌的內容:按題材內容,蘇詩大體可分為:1 .社會政事詩:反映民生疾苦和時政得失的詩篇,如荔枝嘆。2 .山水景物詩:將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寫景中的抒懷遺興之作,寫流動景色的江上看山;寫奇幻煙云的登州海市;寫景寄懷升華的人生感悟日哲理高度,或寓有濃厚的身世之感,如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3 .和陶詩:寄情山水,以自適為趣的意味更濃,如和陶歸園田居六首平淺而有深味,在藝術上把握了陶詩豪華落盡見真淳的特色,能夠將親身經(jīng)歷的生活場景予以真切、平淡自然的描寫,達到了“神似”陶詩的地步。4 .題畫詩:把畫景轉化為詩境,善于寫出畫面的動態(tài)

21、,并就畫意進行藝術聯(lián)想,揭示畫外之韻味,如惠崇春江小景。試敘蘇軾詩歌的藝術特色1 .“以文為詩”是蘇詩的顯著特色之一,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氣格貫穿,如石鼓歌?!耙晕臑樵姟睂嶋H上靠以才氣為詩而獲得成功。2 .豐富的比喻,也稱“博喻”,如百步洪。3 .敏銳細致的觀察力與出色的文字表現(xiàn)力,平凡事物,一經(jīng)其手寫出,給人以觸處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4 .以才學為詩,體現(xiàn)為好議論、善于使事用典。有意識地以議論入詩,將對事物的形象感受與哲理思考結合起來。如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詩兼?zhèn)涓黧w而以七言為擅長,而且風格多樣,七絕清麗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詩的

22、基本風格有二,一剛健的清麗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曠閑逸。高風絕塵才是其詩風的主導傾向,即一種超越世俗的審美境界。試敘蘇軾詞在宋詞發(fā)展變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1 .簡述蘇軾詞對詞境的開拓1 .蘇軾以前的詞為應歌之曲子詞,多寫男女相思,寫花間灑下的傷別。蘇軾詞抒發(fā)磊落縱橫豪放之襟懷,擺脫花間詞婉轉之態(tài),為激越、豪放充分表現(xiàn)作者的人格個性。如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把詞的題材取向從應歌回歸到表現(xiàn)自我,并從現(xiàn)實生活中擷取創(chuàng)作題材,故蘇詞多為感事之作,有的還采用詞題小序的形式確定表現(xiàn)的內容,交代創(chuàng)作動機。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定風波。用記實手法寫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詞的抒情貼

23、近現(xiàn)實生活,詞中的抒情人物形象與創(chuàng)作主題也由分離走向統(tǒng)一對應。使詞的創(chuàng)作走向正視現(xiàn)實、面向社會和真實人生的大道,極大地拓寬了詞的取材范圍。3 .蘇軾用詞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負、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擴大了詞境,把詞家“緣情”與詩人“言志”結合起來,詞品與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和融合。2 .簡述蘇軾的“以詩為詞”1 .首先指的是詞所反映的生活內容的擴大,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tǒng)體制,向“士大夫化”發(fā)展。2 .在蘇軾之前的“曲子詞”的曲子,基本上是“輕音樂”“軟性文學”。到蘇軾將詞題小序發(fā)展起來,做詞寓以詩人句法、引議論入詞、大量用經(jīng)、子典故,突破音樂對詞體的約束,如臨江仙。蘇詞充分體現(xiàn)了文

24、人的審美情趣,是典型的士大夫詞。蘇軾以詩為詞的積極意義,在于改變了詞的舊傳統(tǒng),增加了詞的內容,豐富了詞的體式,促使詞發(fā)展成為獨立的抒情詩樣式。3 .簡述蘇軾詞的風格蘇詞的風格是豪放,蘇軾乃宋詞中豪放派的代表,但也有許多極清空幽秀的作品,風格是多樣化的。1 .豪放,如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婉約,如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贝嗽~為悼亡之作,對亡妻的思念之情,置于生死兩茫茫的人生空漠的嘆喟中。3.清曠,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試敘北宋詞的發(fā)展,至柳永出而為一大變(即柳詠詞在宋詞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北宋詞至柳永出現(xiàn)了大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

25、幾個方面:一.創(chuàng)制和推動慢詞藝術的發(fā)展是柳永對詞特殊的貢獻。1 .因柳永大量地創(chuàng)作慢詞,宋詞乃始由小令階段漸進入慢詞時期。為長調慢曲作詞,柳永屬第一人,他是慢詞體制的開創(chuàng)者。2 .柳永慢詞多用新調,小令是為舊聲(清樂)而寫的,慢詞是為新聲(俗樂)而寫的。柳永的創(chuàng)體之功是基于他的創(chuàng)調,宋詞中有100多個調是柳永首創(chuàng)或首次使用。二.對題材的開拓1 .他寫了許多描寫都市繁華生活的詞,寫都市風貌,都市生活風俗與反映盡享太平的市民思想為主。如望海潮歌詠杭州的山水風物,反映了宋代社會太平時期城市經(jīng)濟的繁榮景象,及中下層市民的生活面貌,這在詞的題材方面是一大開拓。2 .歌妓詞,寫與歌妓來往,這些詞雖不乏秦樓楚館的放蕩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更多帶有才子佳人戀愛的情調而求靈與肉的統(tǒng)一。柳永的筆下充分表現(xiàn)對歌女們的溫柔多情的理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