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課題階段性總結_第1頁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課題階段性總結_第2頁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課題階段性總結_第3頁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課題階段性總結_第4頁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課題階段性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課題 階段性小結 李祥民2006年10月,我校開頭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課題實驗。一年的時間,學校課題組成員和一批骨干老師一邊學習培訓,一邊實驗探究,結合各學科教學內容和特點,樂觀探究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之路,收獲了成功的喜悅,也醞釀了有益的反思。下面從三個方面作簡要匯報。 一我們的生疏必要性、服務性、規(guī)律性 信息技術的飛速進展,必定會帶動訓練從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到組織的全面改革;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可為我們教與學構建新的平臺。信息技術訓練與其它學科課程的整合,是培育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學習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

2、但課堂是動態(tài)的,同學是千變萬化的,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是制勝法寶,同樣信息技術也不行能是萬能鑰匙。因此,我們在“整合”的過程中,是有所為而有所不為,首先從思想生疏上形成自己獨特的理念。1“整合”應強調必要性 強調整合的必要性,就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有機的、恰到好處,不是每學科、每堂課都必須整合,不是有整合就是創(chuàng)新,無整合就是傳統(tǒng)。整合是訓練資源和教學要素的有機結合,一方面要結合教學內容的實際,另一方面則要凸現信息技術的特長。如,計算機網絡技術會促進本地與遠距離的協作以及師生間的溝通,并且?guī)椭麄兂蔀橛蓪W者和科學家組成的更大世界的一部分,提高學習者的合作、商量和反思能力。再則,網絡的虛擬

3、功能可以為我們創(chuàng)設千姿百態(tài)的社會生活情境,豐富孩子們的想象力,激發(fā)他們樂觀的思維。老師要利用這些獨特的優(yōu)勢,緊密結合訓練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這就是必要性的內涵。2“整合”應注意服務性 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特征是數字化、網絡化,在教學中的主要應用為:媒體教學、模擬仿真、虛擬現實等,老師應當深化商量如何將學科知識進行數字化,借助網絡和多媒體手段實現模擬仿真,創(chuàng)設有利于同學認知的學習環(huán)境。從根本上講,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應強調以計算機為主的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要立足于課程而不是計算機,要充分生疏到計算機只是同學學習的工具和伙伴。3“整合”應把握規(guī)律性 就目前來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還屬于探究

4、實驗階段。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都有不適應性。無論是硬件還是師生信息素養(yǎng),都有不支持性。因此,商量和把握整合的規(guī)律性,顯得尤其重要。北京師范高校劉儒德博士提出整合“階段論”,即整合的進程分為四個階段:計算機素養(yǎng)的培育階段、課程整合階段、課程改革階段、全方位教改階段。馬寧、余勝泉兩位學者提出整合“層次論”,即封閉式的、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開放式的、以資源為中心的課程整合;全方位的課程整合,都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整合的規(guī)律,給我們很大的啟發(fā)。 我們認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應強調“過程性原則”,即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罢稀睆谋举|上講,是說明事物間通過相互作用結成一個整體的過程,它既注意事

5、物間動態(tài)作用又強調事物間結成一個整體的獨特性質。在教學中,有了信息技術,教學過程的側重點不在于知識的傳授,而在于對材料的收集、篩選、整理。老師教會同學的是收集信息的價值推斷,以任務為驅動,以目標作為尋找資源的目的和策略,當同學發(fā)現自己的技術不足以收集資源時,老師再教給他新技術。從系統(tǒng)論的角度講,整合就是在訓練學、心理學和訓練技術學等訓練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協調教學系統(tǒng)中老師、同學、訓練內容和教學媒體等教學諸元素的作用、聯系和相互之間的影響,使整個教學系統(tǒng)保持協調全都,維持整體的過程或結果產生聚集效應。因此,我們看整合,重點不在課件和技術,而在觀念和方法。 二我們的實踐互動化、網絡化、情境化

6、 要真正把計算機網絡技術融合到各學科的教學中去,從目前情況看,不是一件簡潔的事,而是一項長期而困難的教學改革任務。我們首先狠抓老師訓練理論的學習,立足于老師訓練觀念的轉變;其次是培育骨干,建設隊伍。在實驗中,我們力求突出信息技術的特點,圍繞教學內容的難點,尋找整合實驗的關鍵點。 1互動化使合作學習成為現實 課堂是以信息傳遞為載體的,從信息論上說,課堂教學是由師生共同組成的一個信息傳遞的動態(tài)過程。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存在著四種主要信息溝通的方式:老師施,同學受;老師問,同學答;師生之間相互問答;師生共同商量、商量、做實驗。通過信息傳遞互動化,加強同學之間的橫向溝通和師生之間的縱向溝通,并使兩者有機地

7、結合起來,實現信息傳遞方式的最優(yōu)化;通過信息傳遞互動化,新型課堂教學能夠確保同學思維始終處于樂觀、活躍、主動狀態(tài),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系列同學主體活動的展開與整合過程。 2網絡化使訓練模式發(fā)生變革 隨著計算機進入千家萬戶,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登陸互聯網并使用網絡進行學習和工作,人類逐漸走向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那就是“讀網時代”?!白x網時代”的挑戰(zhàn),學習首當其沖,將使訓練從觀念到形式發(fā)生根本的變革。老師逐漸習慣將網絡作為構成新型學習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有機因素,充分體現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努力追求以探究學習作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有以下幾點:(1)學習內容由那些凝固的、靜態(tài)的書

8、本變化為與時俱進的網絡知識。現在是知識制造更新迅速快捷的年月,人腦無法包涵如此巨量的信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也很難保證在短期內使同學掌握新知識。但網絡教學卻能夠迅速、精確地進行新知識的教學活動,從而保證了教學活動與知識的進展的統(tǒng)一性。(2)講授方式由說教性講授變化為交互性指導。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不是停留在使同學獲得知識這一層面上,而是注意對現象、概念的解釋,培育同學的探究、反思與制造能力,以及生疏、處理問題的多元觀點和多元方法。三我們的反思大視野、高素養(yǎng)、新平臺 1要有課程改革的大視野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必必要有課程改革的大視野,必必要以實現課程改革目標為目的。也就是說,整合是在課改的大前提

9、和大背景下進行的,不是拘泥于一個知識點、一堂課、或者是一個課件,而是要形成新的教學觀。所以,我們提出了新型課堂教學要以“四化”為特征,即“師生關系民主化、呈現方式情境化、信息傳遞互動化、教學要素整合化”,以此衡量一節(jié)課的效能凹凸。從根本上講,就是處理好信息技術整合到學科教學與課程整體改革的關系。2要有全體師生的高素養(yǎng) 計算機要有機的運用到教學中,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很大程度取決于師生的信息素養(yǎng)。有人講,老師培訓問題已成了計算機整合于教學的瓶頸,這是不無道理的。由于我國經濟和技術進展的不平衡,也導致了計算機運用到教學的進展不平衡。首先,過去的師范訓練沒有信息技術的培訓,培育出來的老

10、師現在老師崗位上的大都年歲不輕,他們恐信息技術高深莫測,產生畏難情緒;其次,現在的師范訓練雖然有信息技術培訓,但太缺乏針對性、實戰(zhàn)性,是從理論到理論;再則,我國長期把計算機作為一門獨立課程設置,運用計算機也就成為專業(yè)老師的事,其他人往往漠不關心。因此,要從老師培訓機制、學校課程設置、人員經費投入等方面進行改革,切實扭轉不利局面,為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供應保障。老師可以依據課堂教學的需要自由組合自己所需的課堂教學素材,實現自己的教學思想。學校近幾年也不斷加強了這方面的建設,如更新辦公電腦、增設教室計算機和大屏幕設備等、K12教學資源庫等,在肯定程度上促進了老師備課信息化的進程。但從教學的實際需要看,還是覺得智能化不夠,便捷性不高。設想如果有了智能便捷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