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合格評估自評報告書_第1頁
教學工作合格評估自評報告書_第2頁
教學工作合格評估自評報告書_第3頁
教學工作合格評估自評報告書_第4頁
教學工作合格評估自評報告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 .PAGE75 / NUMPAGES80 .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自評報告二一四年九月目 錄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98555725HYPERLINK l _Toc398555726第一部分學校概況 PAGEREF _Toc398555726 h 1HYPERLINK l _Toc398555727第二部分本科教學工作狀況與成效 PAGEREF _Toc398555727 h 7HYPERLINK l _Toc398555728一、辦學思路與領導作用 PAGEREF _Toc398555728 h 7HYPERLINK l _Toc3985557

2、29(一)定位明確科學規(guī)劃,實踐育人特色顯現 PAGEREF _Toc398555729 h 7HYPERLINK l _Toc398555730(二)遵循規(guī)律統籌謀劃,建章立制狠抓落實 PAGEREF _Toc398555730 h 11HYPERLINK l _Toc398555731(三)制定政策強化措施,突出教學中心地位 PAGEREF _Toc398555731 h 14HYPERLINK l _Toc398555732(四)人才培養(yǎng)思路清晰,努力推進產教融合 PAGEREF _Toc398555732 h 15HYPERLINK l _Toc398555733二、教師隊伍 PAGE

3、REF _Toc398555733 h 17HYPERLINK l _Toc398555734(一)引培并重多措并舉,充實數量改善結構 PAGEREF _Toc398555734 h 17HYPERLINK l _Toc398555735(二)師德建設常抓不懈,教學效果總體良好 PAGEREF _Toc398555735 h 19HYPERLINK l _Toc398555736(三)普遍培養(yǎng)重點提升,教師素質明顯提高 PAGEREF _Toc398555736 h 21HYPERLINK l _Toc398555737三、教學條件與利用 PAGEREF _Toc398555737 h 23H

4、YPERLINK l _Toc398555738(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PAGEREF _Toc398555738 h 23HYPERLINK l _Toc398555739(二)經費投入持續(xù)增長,優(yōu)先保障教學需求 PAGEREF _Toc398555739 h 28HYPERLINK l _Toc398555740四、專業(yè)與課程建設 PAGEREF _Toc398555740 h 28HYPERLINK l _Toc398555741(一)立足地方科學規(guī)劃,專業(yè)布局逐漸合理 PAGEREF _Toc398555741 h 28HYPERLINK l _Toc39855574

5、2(二)緊密結合培養(yǎng)目標,不斷優(yōu)化培養(yǎng)方案 PAGEREF _Toc398555742 h 30HYPERLINK l _Toc398555743(三)大力推進課程建設,持續(xù)深化教學改革 PAGEREF _Toc398555743 h 31HYPERLINK l _Toc398555744(四)推進實踐教學改革,提升實踐教學質量 PAGEREF _Toc398555744 h 33HYPERLINK l _Toc398555745五、質量管理 PAGEREF _Toc398555745 h 36HYPERLINK l _Toc398555746(一)重視管理隊伍建設,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PAGE

6、REF _Toc398555746 h 36HYPERLINK l _Toc398555747(二)不斷完善管理制度,逐步健全保障體系 PAGEREF _Toc398555747 h 37HYPERLINK l _Toc398555748六、學風建設與學生指導 PAGEREF _Toc398555748 h 38HYPERLINK l _Toc398555749(一)學風建設效果顯現,良好學風正在形成 PAGEREF _Toc398555749 h 38HYPERLINK l _Toc398555750(二)健全學生指導體系,完善學生服務措施 PAGEREF _Toc398555750 h 4

7、0HYPERLINK l _Toc398555751七、教學質量 PAGEREF _Toc398555751 h 43HYPERLINK l _Toc398555752(一)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德育工作成效明顯 PAGEREF _Toc398555752 h 43HYPERLINK l _Toc398555753(二)夯實專業(yè)理論基礎,專業(yè)能力不斷增強 PAGEREF _Toc398555753 h 45HYPERLINK l _Toc398555754(三)文體活動豐富多彩,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PAGEREF _Toc398555754 h 46HYPERLINK l _Toc398555755

8、(四)教學工作滿意度高,辦學聲譽不斷提升 PAGEREF _Toc398555755 h 47HYPERLINK l _Toc398555756(五)就業(yè)工作效果良好,就業(yè)質量穩(wěn)步提高 PAGEREF _Toc398555756 h 48HYPERLINK l _Toc398555757第三部分存在問題與改進措施 PAGEREF _Toc398555757 h 51HYPERLINK l _Toc398555758一、教師隊伍結構不夠合理 PAGEREF _Toc398555758 h 52HYPERLINK l _Toc398555759二、專業(yè)集群建設成效不明顯,專業(yè)特色不鮮明 PAGER

9、EF _Toc398555759 h 55HYPERLINK l _Toc398555760三、教學改革不深入 PAGEREF _Toc398555760 h 58HYPERLINK l _Toc398555761四、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發(fā)揮作用不充分 PAGEREF _Toc398555761 h 61HYPERLINK l _Toc398555762五、產學研結合的局面未全面形成 PAGEREF _Toc398555762 h 64HYPERLINK l _Toc398555763六、學風建設需要加強 PAGEREF _Toc398555763 h 67HYPERLINK l _Toc3985

10、55764七、教學基本設施不完善,設備利用率需提高 PAGEREF _Toc398555764 h 71第一部分 學校概況學院是2007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由原師高等??茖W校、平原大學、市教育學院合并升格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實行省市共建、市管為主的辦學體制。學校已有65年辦學歷史,具有優(yōu)良的辦學傳統。2011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現有全日制普通本、??圃谛I?0816人,其中本科生15125人。學校堅持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視質量為辦學的生命線,重視培育辦學特色,實施“質量立?!睉?zhàn)略和“特色名?!睉?zhàn)略,始終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涵式發(fā)展道路,積極推進

11、教育教學改革,持續(xù)提升教育質量,取得了顯著成績?;趯嵺`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為了避免長期以來很多學校在辦學中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重課堂輕課外”等問題,學校在2005年就開始了對實踐育人的探索,提出構建教書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四育人”體系。升本后,學校進一步明確培育實踐育人特色,將實踐育人與教育教學改革緊密結合同步推進,逐步完善了“四育人”體系,并從2010級學生開始對實踐育人全面實施學分制管理。經過不懈探索,實踐育人取得顯著成績,實踐育人特色初步形成。學校以實踐育人為題的一項教育教學改革課題成果2013年獲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2012年5

12、月啟動評建工作以來,學校緊緊抓住全面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契機,重點加強教學質量標準建設,全面加強教學質量監(jiān)控,基本建成了一套有效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近三年,學生在省級以上各類學科專業(yè)和技能競賽中獲獎307項,本科畢業(yè)生就業(yè)率始終保持在96%以上。學校堅持“辦學以教師為本”的理念,實施“人才強?!睉?zhàn)略,按照“以學科建設為主線,以專業(yè)建設為重點,以課程建設為基礎,以隊伍建設為根本”的辦學思路,采取“全面培養(yǎng),普遍提升”與“重點培養(yǎng),優(yōu)化結構”相結合的原則,把隊伍建設作為學校的根本建設任務,大力推進教師的培養(yǎng)培訓工作,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在學校辦學資金入不敷出的

13、情況下,設立專項經費,實施了“碩士化工程”、“師資培訓工程”、“干部培訓工程”。啟動評建工作后,學校加大“博士引進與培養(yǎng)計劃”、“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計劃”的實施力度,迅速提升了教師的學歷層次和整體素質,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打下了堅實基礎。學?,F有專任教師943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307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723人,占專任教師的比例達76.67%;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全國優(yōu)秀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4人、省優(yōu)秀教師10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6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師25人。學校圍繞人才培養(yǎng)需求,努力克服資金困難,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全面改善辦學條件?,F有三個校

14、區(qū),占地面積115.37萬平方米,已投入使用校舍建筑面積68.63萬平方米,在建校舍面積5.8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19.18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4009萬元。擁有省級實驗教學示中心4個、省級工程實驗室2個、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專項資金建設實驗室7個。圖書館藏書總量143.92萬冊,紙質期刊1416種,電子圖書100.62萬種,電子期刊12023種,SCI、EI、CNKI等數據庫36個。學校以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需求為專業(yè)建設導向,緊緊圍繞市“一谷五基地”冷谷、生物醫(yī)藥特色產業(yè)基地、煤化工產業(yè)基地、新型電池與材料特色產業(yè)基地、特色裝備產業(yè)基地、汽車與零部件生產基地。六大戰(zhàn)略支撐產業(yè)以與

15、其它傳統優(yōu)勢產業(yè)加強專業(yè)建設?,F有22個教學院(系、部),38個本科專業(yè),專業(yè)布局與市企(行)業(yè)的契合度達到100%,構建起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初具地方特色的專業(yè)體系。機械設計制造與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技術、土木工程、會計學等專業(yè)為省級特色專業(yè)?,F有省級精品課程7門、校級精品課程52門。學校注重發(fā)揮學科建設對專業(yè)建設的支撐作用,實施“科技興?!睉?zhàn)略,大力提升學校的科研水平和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現有1個省級重點學科、9個校級重點學科。近三年,教師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839項,其中國家級6項、省部級206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109項、國家專利39項。通過科學研究為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服

16、務,鼓勵教師積極開展地方支柱產業(yè)、特色產業(yè)、新興產業(yè)急需的應用型科學研究,近三年與企業(yè)合作完成48項研究項目,研發(fā)出“蛟龍?zhí)枴陛d人潛水器銀鋅電池智能充放電裝置、基于虛擬樣機的起重機械虛擬檢測平臺、綠色滑板潤滑材料制備工藝等一批優(yōu)秀成果。學校注重發(fā)揮服務社會的功能,把服務地方特別是經濟社會發(fā)展作為價值追求,致力于培養(yǎng)“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專業(yè)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人才支撐、科技支撐、服務支撐。辦學65年來,學校已為社會各界培養(yǎng)了10萬余名本??飘厴I(yè)生,其中升本七年來,已培養(yǎng)本科畢業(yè)生7645名。近兩屆本科畢業(yè)生在市就業(yè)的比

17、例保持在35%以上,在省就業(yè)的比例均接近80%,為市和省培養(yǎng)了大量適需對路的優(yōu)秀應用型人才。學校大量畢業(yè)生在工作中表現突出,涌現出一批教書育人、敬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楷模,如: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海,全國優(yōu)秀教師周楓林、浮利古,企業(yè)家翟紅衛(wèi)、尚軍、王俊明、喬朝增等。學校利用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通過多種形式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近三年,舉辦各類中小學校長(教師)培訓班25期,培訓學員10824人次,為市基礎教育的發(fā)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師生力倡導志愿服務精神,每年為社會各界提供愛心幫扶、交通疏導、法律咨詢等各類志愿服務5000人次以上;深入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每年組織學生圍繞市企(行)業(yè)發(fā)展

18、、環(huán)境保護、社會養(yǎng)老等熱點、焦點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堅持送科技、文化、教育到群眾中去,在社會上樹立了學院的良好形象。學校注重發(fā)揮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功能,實施“文化厚校”戰(zhàn)略,努力推進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學術文化、環(huán)境文化建設,提升文化的育人功能。關注地方文化建設,注重學校文化與地方文化的融通互動,設有“中原大講堂學院講堂”、民進市委“開明講堂”,邀請地方文化名人來校講學,增進師生對地方文化的認知與了解。設立牧野文化研究所,加強對牧野文化、中原文化的研究,為地方文化繁榮發(fā)展獻計獻策,同時積極吸納和利用地方文化資源豐富學校文化建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園文化,增強師生的文化歸屬感。學校堅持以開放促改革

19、,以開放促發(fā)展,實施“開放活?!睉?zhàn)略,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加強校外交流與合作,不斷提升辦學活力,拓展辦學空間。一是加強校地對接、校企合作,與地方政府和企(行)業(yè)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在共建合作平臺、合作培養(yǎng)人才、合作就業(yè)、合作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二是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積極舉辦、承辦各類學術會議,廣泛邀請校外專家學者到校開展學術交流,大力選派教師外出參加學術會議,已舉辦上千場學術報告,正在實施“千人次外出參加學術會議計劃”,形成了比較濃厚的學術交流氛圍。學校主辦管理學刊、行政科學論壇、學院學報三種學術刊物,堅持開放辦刊的思想,辦刊質量迅速提升。三是積極開展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先

20、后與英國東倫敦大學、澳大利亞博士山TAFE學院、加拿大北方應用理工學院等國外高校簽訂合作辦學協議,聯合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近三年,已選派50人次赴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的高校參加培訓,拓寬了干部、教師的國際視野。升本七年來,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厚德強能,開放創(chuàng)新,和諧發(fā)展”的辦學理念,弘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辦學精神,秉承“開放、包容、創(chuàng)新”的校訓,勵精圖治,努力構建“人本化、開放式、合作型”的辦學模式,奮發(fā)圖強,呈現出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和蓬勃的發(fā)展生機。獲得“國家級語言文字規(guī)化示校”、“省級文明單位”、“省高等教育教學先進單位”、“省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工作評估優(yōu)秀單位”、“省普通高等教育本專

21、科學生管理工作先進集體”、“省教育科研計算機網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省園林單位”等20余項榮譽稱號。第二部分 本科教學工作狀況與成效一、辦學思路與領導作用(一)定位明確科學規(guī)劃,實踐育人特色顯現1.明確辦學定位,科學編制規(guī)劃2007年升本后,學校牢牢把握“三校合并、新升本科、地方辦學”的校情,把學校定位放到我國高等教育的全局中去思考,把學校發(fā)展放到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求中去謀劃,確定了突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符合學校辦學實際的辦學定位和發(fā)展目標。辦學類型定位: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層次定位:以本科教育為主,創(chuàng)造條件發(fā)展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yè)定位:加強應用型學科建設

22、,形成以工學為主,工學、理學、管理學、經濟學、教育學、文學、法學、藝術學協調發(fā)展的學科專業(yè)布局。服務面向定位:以服務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為重點,立足、面向中原、輻射全國。培養(yǎng)目標定位:培養(yǎng)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專業(yè)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發(fā)展目標定位:到2020年,建成在國有影響、業(yè)界有地位、辦學有特色的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學校高度重視規(guī)劃在發(fā)展中的前瞻性和引領性作用,制定了新鄉(xiāng)學院2008年2012年建設與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明確回答了“學院要辦成什么樣的本科高?!?、“怎樣建設學院”等核心問題,統一了思想認識,指明了奮斗方向。2012年,學?;就瓿伞暗谝?/p>

23、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設任務,夯實了辦學基礎,實現了從??妻k學到本科辦學的轉變。近年來,學校緊密結合國家和省實施中長期教育規(guī)劃綱要、推進中原經濟區(qū)建設等新要求,圍繞“學院怎樣提高教育質量”、“學院怎樣加快涵建設”等新形勢下的新問題,制定了學院“十二五”建設發(fā)展規(guī)劃以與學院“十二五”學科建設與發(fā)展規(guī)劃、學院“十二五”專業(yè)建設與發(fā)展規(guī)劃、學院“十二五”師資隊伍建設與發(fā)展規(guī)劃、學院“十二五”校園建設規(guī)劃等分規(guī)劃,繪制了學校“十二五”時期的發(fā)展藍圖,進一步凝聚了共識,鼓舞了士氣。2.構建“四育人”體系,培育實踐育人特色一是做好頂層設計,系統規(guī)劃實踐育人。學校把構建教書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四育

24、人”體系、培育實踐育人特色寫入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作為實施“質量立?!睉?zhàn)略和“特色名校”戰(zhàn)略的重要容。制定了學院實踐育人實施方案,明確了實踐育人的目標,設計了由教學實踐、生產實踐、科技實踐、管理實踐、勞動實踐、藝術實踐、軍事實踐、社會實踐、創(chuàng)業(yè)實踐、德育實踐等十類實踐育人項目構成的實踐育人容體系,使實踐育人與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在容上互融、途徑上互通、環(huán)節(jié)上互扣、效果上互促,形成了開放性的育人體系。以制定、修訂人才培養(yǎng)方案為抓手,以學分制為載體,實現對實踐育人工作的系統規(guī)劃。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設立實踐育人模塊,把十類實踐育人項目納入人才培養(yǎng)方案,設立相應的學分,并規(guī)定獲取相應的實踐學分是學生畢

25、業(yè)的必要條件,確保實踐育人融入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二是建立保障機制,形成實踐育人工作合力。成立校院(系)兩級實踐育人工作領導小組,校長擔任校級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為實踐育人工作開展提供有力的領導保障,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動實踐育人工作持續(xù)有效開展。教務處負責全校實踐育人工作的總體規(guī)劃,為各單位實踐育人工作提供指導與服務,團委、學生處、科研處、大學生就業(yè)指導中心等相關部門具體負責各實踐育人項目方案的制訂與落實,通過責任分工、層級管理,構建有效的運行機制,確保實踐育人制度化、規(guī)化和常態(tài)化。設立實踐育人工作經費,從2010年的300余萬元增加到2014年的1000余萬元,為實踐育人工作順

26、利開展提供了充足的經費保障。制定了詳細的實踐學分考評辦法,建立起科學的評價體系,對學生參與實踐的頻度、廣度進行全面考察。專門開發(fā)了實踐學分認證系統并納入學校教務網絡管理系統,為準確、高效做好實踐學分認證和登記工作提供了便利的信息化平臺。三是打造四類實踐育人平臺,不斷深化實踐育人工作。第一,打造實習實訓基地平臺。依托市企(行)業(yè)資源,開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在企事業(yè)單位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設立實習實訓示基地建設專項經費,每個本科專業(yè)均在市建立1個實習實訓示基地,為實習實訓提供良好的平臺,保障學生實習實訓質量。第二,打造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平臺。通過數學建模大賽、“挑戰(zhàn)杯”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大賽等

27、各類比賽,為培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搭建平臺;建立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孵化基地,設立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孵化基金,為大學生自主創(chuàng)業(yè)搭建平臺;規(guī)大學生專業(yè)技能競賽管理,完善激勵制度,設立專項經費支持學生參加各類專業(yè)技能競賽,舉辦科技活動周,拓展學生知識廣度,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鼓勵學生跨學科、跨院系組建科研團隊開展研究和探索。第三,打造社會實踐活動平臺。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為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提供充足平臺;按照“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宗旨和“目標精準化、工作系統化、實施項目化、傳播立體化”的工作思路,組織學生緊緊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需求,開展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活動,努力擴大活動覆蓋面,提升活動實

28、效性。第四,打造校園文化活動平臺。依托學校各級團學組織以與各類學生社團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努力實現校園文化活動“六化”局面,即“活動時間固定化、活動容專業(yè)化、活動形式多元化、活動主體大眾化、活動品位高端化、活動氣氛節(jié)日化”,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搭建良好的第二課堂平臺。學校把實踐育人工作與教育教學改革緊密結合起來同步推進,在本科教學工作會議、教學與學生工作會議等會議上多次研究實踐育人工作,召開了實踐育人動員大會,對實踐育人進行深入研討和全面部署,全校師生形成了統一認識。從2010級學生開始,全面實施實踐育人學分制管理。2012年學校又提出實施實踐育人“十個一工程”每個學生參加1個月軍訓

29、、1周勞動、1個月社會實踐、至少1個學生社團,建成由100人組成的實踐育人師資隊伍,建立100個實踐育人基地,每個學生撰寫1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并遴選100篇優(yōu)秀報告匯編成冊,設立100個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項目,種1片大學生林。,進一步深化實踐育人工作。四是取得明顯成效,產生良好影響。學校實踐育人的目標體系清晰明確,容豐富多彩,保障全面有力,評價科學有效,不但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平臺、大量的實踐機會,也極大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實踐、主動學習的自覺性。通過各類實踐活動,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應用能力與實踐能力明顯增強,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素質等顯著提升,實踐育人取得明顯成效,實踐育人特色逐步形成。在開展實踐

30、育人工作的過程中,學校成立專門的課題組,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對實踐育人不斷進行歸納總結和深入研究,并以立體化實踐育人體系的研究與實踐為題申報了省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以項目研究推進實踐育人深入開展,該項目成果于2013年獲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學校實踐育人課題組成員在第9次、第13次全國新建本科院校聯席會議上,兩次就實踐育人工作作專題報告。中國教育報、日報、新華網、中國日報網、中國新聞網等多家媒體對學校的實踐育人工作進行了報道。(二)遵循規(guī)律統籌謀劃,建章立制狠抓落實1.更新教育觀念,理清發(fā)展思路學校現任領導班子由8人組成,其中具有教授職稱7人、具有博士學位5人。班子成員長期從事高等教育管理

31、工作,熟悉高等教育規(guī)律,堅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作為引領和推動學校改革發(fā)展的強大動力,班子團結進取,凝聚有力,善謀發(fā)展,勇于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清晰明確,領導決策科學合理。升本以來,在全校開展了教育思想大討論活動,召開了教學工作會議、教學與學生工作會議等會議專題研究教學工作。邀請著名專家、學者舉辦了數十場以本科教育觀念為主題的報告和講座,積極引導廣大師生員工樹立本科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全面的質量觀、厚重的文化觀、科學的發(fā)展觀,為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通過黨委中心組學習、外出考察學習、制定學院2008年2012年建設與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和學院“十二五”建設發(fā)展規(guī)劃、召開教代會等方式和

32、途徑,不斷更新辦學理念,逐步形成發(fā)展共識,統一了辦學思想,理清了發(fā)展思路。七年來,學校根據發(fā)展變化的辦學情況,確定了整合年、建設年(2009年、2010年)、管理年、質量年、評建年、迎評年的工作主題,分別重點解決學校的全面深度整合、辦學條件達標、管理水平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高、以評促建全面加強涵建設等問題,集中解決和突破不同時期制約學校發(fā)展的難題,引領了學校的健康發(fā)展。2.堅持以人為本,凝聚發(fā)展合力學校把“以人為本”作為辦學理念的第一要義,堅持“辦學以教師為本,教學以學生為本”,始終把教師的發(fā)展和學生的發(fā)展放在首位,實施人本化管理服務。一是成立教師發(fā)展中心,立體化推進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學歷

33、、職稱、思想、道德、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全面提高。二是建立教代會、學代會、團代會、領導干部聯系院(系、部)、學生列席校長辦公會等制度,設立校長接待日、校長信箱,暢通信息渠道,積極推進信息公開,保障師生在學校管理中的權利。三是關注師生利益訴求,采取多種措施不斷提升教職工待遇,想方設法解決教職工尤其是青年教師的住房問題,關心教職工身心健康,定期組織全體教職工進行體檢,建立困難教職工幫扶機制,積極幫助教師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四是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努力完善教學基本設施,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建立較為完善的學生服務工作機制,出臺學院校級領導聯系點制度、學院管理干部聽課制度

34、、學院管理干部、教師聯系學生宿舍工作制度、學院管理干部到學生餐廳就餐工作制度,堅持開展進院系、進教室、進宿舍、進餐廳“四進”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指導與服務,從多方面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服務學生。3.注重建章立制,管理科學規(guī)學校高度重視制度建設,著眼于建立現代大學治理結構,著眼于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始終把制度建設作為重要的常規(guī)工作來抓,先后出臺各項規(guī)章制度200余項,基本實現了辦學有規(guī)可依、有章可循。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不斷完善議事規(guī)則和決策機制,建立了學術委員會、專業(yè)建設指導委員會、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教學委員會、學位評定委員會、專業(yè)技術職務推薦(評審)委員會、招生工作委員會等咨詢與議事

35、機構,積極推進教授治學、管理,保證了學校各項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4.提升干部素質,增強執(zhí)行能力學校升本后,開展了兩次較大圍的機構調整與處級、科級干部公開競聘工作,建立了一支結構較為合理、綜合素質較高的干部隊伍,為貫徹落實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和工作部署提供了機構保障和隊伍保障。重視干部教育培訓,實施了“干部培訓工程”,通過選派干部到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訓中心、省委黨校等單位培訓學習,選派干部到省外高校掛職鍛煉,舉辦校干部培訓班等形式,全面提升干部隊伍的素質和能力。完善監(jiān)督考核機制,堅持“工作就是責任,執(zhí)行重在到位”的工作理念,把“明確責任、落實責任、考核責任、追究責任”作為重要工作舉措

36、,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監(jiān)督考核以與責任追究機制,有效促進工作落實。(三)制定政策強化措施,突出教學中心地位1.領導班子重視教學,深入基層指導教學學校牢固樹立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2007年召開首屆本科教學工作會議,通過了學院關于加強本科教學工作的意見,明確了教學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主體地位。建立了黨委會、校長辦公會專門研究教學的制度,堅持把教學工作作為黨政會議的重要議事容,黨委會每學期、校長辦公會每月至少專題研究一次教學工作。堅持實施校領導聯系教學院(系、部)制度、聽課制度、檢查教學制度、現場辦公制度等,隨時了解教學工作動態(tài),與時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指導教學工作開展。校領導堅持深入教學一線開展調研,為研

37、究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決策參考建議。2.制度體系保障教學,管理服務圍繞教學學校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教學規(guī)章制度體系和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設立了獨立的教學質量監(jiān)測與評估機構,積極推進“管、辦、評”分離。堅持期初、期中、期末進行教學檢查,促進教學規(guī)管理、有序運行。強化服務教學意識,圍繞教學需求,推進管理服務改革,不斷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各職能部門職責明確,工作流程規(guī),服務效率高,師生辦事方便快捷。構建了融入學教育、學業(yè)指導、心理輔導、困難資助、職業(yè)規(guī)劃與指導、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指導與服務等為一體的學生指導服務體系。3.經費優(yōu)先投入教學,政策措施支持教學學校在資金分配使用上堅持優(yōu)先投入教學,確保教學經費逐年增長;在人

38、才引進、評優(yōu)評先、職稱評聘、進修學習、津貼分配等方面,堅持向教學一線傾斜。開展教學技能大賽和“精彩一課”活動,制定了表彰和獎勵教學先進典型的制度,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統籌建設科研、教研項目經費配套資助與成果獎勵的政策制度,加大對教育教學研究項目的扶持獎勵力度,鼓勵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四)人才培養(yǎng)思路清晰,努力推進產教融合1.明確培養(yǎng)目標,改革培養(yǎng)模式學校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指導思想,確立了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即培養(yǎng)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專業(yè)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

39、一、因材施教,積極推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一是強化實踐能力培養(yǎng),推進實踐育人,把實踐育人項目落實到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充分發(fā)揮實踐的育人功能,努力培育辦學特色;邀請企(行)業(yè)專家參與修訂人才培養(yǎng)方案,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二是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實行學分制改革;大學英語、高等數學、大學計算機基礎等課程實行分類教學;已建成6個可以授予第二學位的專業(yè),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修習第二學位。三是合作培養(yǎng)人才,積極探索與國外高校、中小學校、企業(yè)行業(yè)、科研機構等之間合作培養(yǎng)人才的方式。四是重視素質教育,加強美育教育,設立素質教育中心和美育教研室,開設大學美育等必修課程。2.加大合作力度,推進產教融合

40、一是共建合作平臺。積極與企(行)業(yè)共建合作平臺,納米碳修飾膜技術工程實驗室、動物疫病分子診斷工程實驗室為省產業(yè)集聚區(qū)產學研共建工程研發(fā)創(chuàng)新平臺,膜技術實驗室、多肽生物技術實驗室為市重點實驗室,薄膜功能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綠色建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電子政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效切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市廳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力加強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目前共建立96個實習實訓基地。二是合作培養(yǎng)人才。一方面是共建師資隊伍,實施“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計劃”,選派教師到企(行)業(yè)進行實踐鍛煉;同時,聘請企(行)業(yè)工程師、管理專家、技術骨干等參與學校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制定,參與實踐類課程的設計和教學,擔

41、任學生的實習實踐導師,建成了一支實踐能力較高、實踐經驗豐富的兼職師資隊伍。另一方面是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積極探索多種育人途徑。如:化學化工學院分別與華蘭生物工程股份、心連心化肥聯合設置“華蘭班”、“心連心班”, 實施訂單培養(yǎng),與企業(yè)共同承擔人才培養(yǎng)任務;教育科學學院與市中小學校、幼兒園開展深度合作,探索出具有鮮明特色的US(UniversitySchool)合作模式;文學院與市作家協會合作,開設“作家班”,邀請知名作家、報刊編輯為學生上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寫作能力。三是開展合作就業(yè)。制定了學院校企合作就業(yè)管理辦法,加強對校企合作就業(yè)的規(guī)化管理,與市100多家企業(y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就業(yè)關系。建立進

42、校招聘人才企業(yè)數據庫,根據畢業(yè)生生源情況,邀請合適的企業(yè)進校招聘人才,平均每年舉辦不同類型的招聘會140余場次。建立溝通協作平臺,舉辦了3屆校企合作高峰論壇,邀請了90多名企業(yè)高層管理人員、行業(yè)專家進校共同研討校企合作問題,為加強校企合作、促進學生就業(yè)出謀劃策。四是開展合作研究。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需求,大力開展應用型研究,鼓勵、引導教師加強與企(行)業(yè)的合作,共建橫向研究項目,開展合作研究。如: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聯合市太行佳信電氣技術為“蛟龍?zhí)枴陛d人潛水器研發(fā)了銀鋅電池智能充放電裝置;化學化工學院與市勝達過濾凈化技術合作開展“新型膜過濾材料的制備與應用”研究;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主持了“市公

43、共資源交易中心電子化交易平臺”項目的規(guī)劃設計與監(jiān)理;機電工程學院與許繼電器股份的合作研發(fā)成果“WXX-2微機消諧裝置”和“ZCK-100系列開關柜狀態(tài)顯示裝置”投入生產,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近三年,完成合作研究項目48項,通過開展合作研究有效提升了教師的科研能力、專業(yè)實踐能力和教學能力。二、教師隊伍(一)引培并重多措并舉,充實數量改善結構1.教師數量基本滿足,生師比例達到要求學校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辦學之基、競爭之本、發(fā)展之要,以隊伍建設為根本,出臺了一系列培養(yǎng)、引進、穩(wěn)定人才的政策,堅持引培并重、多措并舉,不斷充實數量、優(yōu)化結構。先后啟動“碩士化工程”、“師資培訓工程”、“博士引進與培養(yǎng)計劃

44、”、“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計劃”,努力實現“三個千人次計劃”千人次外出培訓計劃、千人次到企(行)業(yè)實踐鍛煉計劃、千人次外出參加學術會議計劃。目標,初步建立了一支數量基本滿足教學需要、結構漸趨合理的教師隊伍。學?,F有折合在校生21016人,專任教師943人,外聘教師236人,生師比19.81:1。根據專業(yè)特點和課程要求,合理控制班級授課規(guī)模,教師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對學生進行學習輔導。2.隊伍結構不斷改善,發(fā)展趨勢總體良好通過實施“碩士化工程”、“師資培訓工程”、“博士引進與培養(yǎng)計劃”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計劃”,逐步優(yōu)化教師的學歷、職稱、年齡、學緣結構,增加雙師型教師數量,師資隊伍結構有了一定改善

45、。學歷、職稱、年齡、學緣結構:具體情況見表2-1。符合崗位任職資格的主講教師:主講本科課程教師853名,其中符合崗位任職資格的教師817名,占主講教師總數的95.78%。具備專業(yè)(行業(yè))職業(yè)資格和經歷的教師:專任教師中具有專業(yè)(行業(yè))職業(yè)資格和經歷的雙師型教師219人,占專任教師的23.22%,其中具有行業(yè)背景的教師31人,占雙師型教師的14.16%。表2-1 專任教師隊伍結構表學歷結構博士碩士學士其他人數比例(%)人數比例(%)人數比例(%)人數比例(%)606.3666370.3117318.35474.98職稱結構正高級副高級中級初級與其他人數比例(%)人數比例(%)人數比例(%)人數比

46、例(%)677.1024025.4545848.5717818.88年齡結構35歲以下36-45歲46-55歲55歲以上人數比例(%)人數比例(%)人數比例(%)人數比例(%)45147.8327629.2718219.30343.60學緣結構省高校省外高校國(境)外高校人數比例(%)人數比例(%)人數比例(%)49852.8142344.86222.33注:數據統計截止到2014年8月。(二)師德建設常抓不懈,教學效果總體良好1.不斷加強師德建設,積極培育優(yōu)良教風學校把師德建設納入師資隊伍建設規(guī)劃,將師德師風作為職稱評聘、職務晉升、評優(yōu)評先的重點考核容之一。制定了學院師德師風建設規(guī)劃、學院“

47、師德標兵”評選與表彰辦法等文件,組織開展了師德師風建設研討會、師德師風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師德建設征文、師德標兵評選等系列主題活動。通過師德宣傳教育、專題培訓等方式,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職業(yè)道德觀念,積極培育“敬業(yè)愛生、嚴謹篤學、為人師表、開拓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教風。現有全國優(yōu)秀教師、省優(yōu)秀教師、省文明教師、省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個人、省師德先進個人等24人。2.措施得當保障有力,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制度規(guī)教學行為。學校先后出臺學院教師教學工作規(guī)、學院教材管理辦法、學院課程教學大綱制定與管理辦法、學院教學檔案管理工作規(guī)等文件,使教師在思想上重視教學工作,在工作中規(guī)教學行為。同時,制定教學質量標準,對課堂教學、

48、實驗教學、實習實訓、畢業(yè)論文(設計)等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施情況加強檢查監(jiān)督,保證質量標準嚴格執(zhí)行。教研提升教學能力。學校鼓勵廣大教師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開展教學研究,形成了教學與科研的良性互動。近三年,學校教師主持完成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7項、省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18項、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27項,獲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二等獎5項,校級特等獎3項、一等獎10項?;顒犹嵘虒W水平。通過開展教學技能大賽、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和“精彩一課”等活動,促進教師改革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同時評選出教育教學先進典型進行表彰和獎勵,激勵廣大教師學習先進典型,進一步調動廣大教師進行教學改

49、革的積極性。加強教研室管理,開展集體備課、教學研討和觀摩課等活動,促進教師相互學習,共同提升教學水平。近三年,學校有32名教師在省教學技能競賽中獲得獎勵,其中8名教師獲得一等獎,8名教師被評為“省教學標兵”??荚u反饋教學效果。建立學生評教、同行評教、院系領導評教、督導委員評教相結合的評教制度,對教師教學過程和效果進行多方位評價,與時給院(系、部)和教師反饋教學評價效果,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建議,督促院(系、部)和教師整改提升。學校把教學評價結果作為教師晉升、聘任、考核、評獎等重要依據,調動教師進行教學改革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斷提升教學效果。近三年,學生評價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優(yōu)秀率均在95%以上

50、。(三)普遍培養(yǎng)重點提升,教師素質明顯提高1.培養(yǎng)培訓機制健全,培訓形式立體多樣學校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和“辦學以教師為本”的理念,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成立教師發(fā)展中心,推進師資培訓的制度化、規(guī)化,制定學院教師培訓規(guī)定,對專任教師課程進修、訪學、讀碩、讀博等予以政策支持。按照“全面培養(yǎng),普遍提升”和“重點培養(yǎng),優(yōu)化結構”相結合的原則,堅持“走出去,請進來”,打造立體化的培訓平臺,構建多形式、多層次的培訓機制。在培訓方式上,有課程進修、訪問學者、掛職鍛煉、學歷提升等;在培訓時間上,長期、中期與短期相結合;在培訓載體上,依托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行)業(yè)等;在培訓對象上,有教師、輔導

51、員等不同類型人員;在年齡上,以青年教師為主,以中老年教師為輔。通過立體多樣的培訓形式,已實現了“千人次外出培訓計劃”。同時,學校堅持舉辦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學術交流活動,鼓勵教師外出參加學術會議,力爭在“十二五”末實現“千人次外出參加學術會議計劃”。2.培養(yǎng)培訓措施有效,教師素質普遍提升實施“碩士化工程”,提升教師學歷層次。鼓勵青年教師攻讀碩士學位,共投入360萬元資助312名青年教師獲得了碩士學位。學校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比例達到76.67%,40歲以下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比例達到89.12(圖2-1)。圖2-1 2007年、2014年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人數與比例實施“師

52、資培訓工程”,增強教師素質能力。學校共派出1042人次教師外出學習培訓,其中組織555人次教師到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國著名高校和院所進修、訪學,選派106人次教師參加國家級精品課程、省哲學社會科學骨干教師研修等各類短期培訓班,組織331名教師參加“大學學院教師綜合能力提升高級研修班”學習,派出50人次教師到英國、法國的高校培訓學習。實施“博士引進與培養(yǎng)計劃”,提升教師教學科研水平。從資金、政策等方面加大學科專業(yè)帶頭人、博士等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yǎng)力度,鼓勵中青年教師攻讀博士學位,重視學科專業(yè)帶頭人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近三年,引進與培養(yǎng)博士36人,另有在讀博士59人?,F有

53、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創(chuàng)新型科技團隊1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人、省優(yōu)秀專家1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6人、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29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師25人。實施“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計劃”,提升教師實踐能力。制定了激勵教師到企業(yè)進行實踐鍛煉的政策,教師在企業(yè)實踐鍛煉期間正常享受在崗待遇,充分調動教師到企業(yè)進行實踐鍛煉的積極性。目前到企(行)業(yè)任職或鍛煉的教師達到521人次,力爭到“十二五”末使任課教師都具有到企(行)業(yè)任職或鍛煉的經歷,實現“千人次到企(行)業(yè)實踐鍛煉計劃”。鼓勵教師考取各種職業(yè)或從業(yè),聘請企業(yè)高級技術與管理人員來校兼職,充實雙師型教師隊伍。重視青年教師培養(yǎng),提升青年教師素質

54、與能力。制定了學院青年教師培養(yǎng)方案、學院“青年教師導師助教制”暫行規(guī)定,支持青年教師到國外高校訪學、進修。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助教制,注重發(fā)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定期開展青年教師教學比賽、教學觀摩等活動,促進青年教師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三、教學條件與利用(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1.儀器設備基本滿足,實驗管理基本規(guī)學校不斷加大儀器設備購置和實驗室建設投入,近三年,共投入7304萬元用于實驗室建設,每年新增教學儀器設備值均超過1000萬,所占比例分別為9.96%、12.31%、12.19%?,F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4009萬元,生均6665.87元,其

55、中10萬元以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97臺件,總值2309萬元(表2-2、圖2-2)。按照“服務教學,整體優(yōu)化,資源共享,高效使用”的原則,結合專業(yè)分布,不斷優(yōu)化實驗室布局;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實驗室管理制度,逐步提高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水平,充分保障實驗教學有效開展?,F有省級實驗教學示中心4個、省級工程實驗室2個、市廳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市重點實驗室2個。共有實驗室和實驗中心37個(其中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研究中心和實驗中心7個),下設實驗分室191個(其中開放實驗室15個)。實驗室實行校、院(系、部)二級管理體制,各教學單位均配備專職實驗室管理人員,管理制度健全。注重實驗教學資源的共享,提高儀器設備的

56、利用率。積極推進實驗室開放,為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活動提供條件保障。表2-2 教學儀器設備總值與生均值項 目年 度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萬元)折合在校生數(人)生均值(元/人)當年新增值(萬元)新增值所占比例(%)201210786.59239534503.231074.659.96201312301.20233705263.671514.6112.31201414009.00 210166665.871707.8012.19圖2-2 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與當年新增值2.圖書資源日益豐富,優(yōu)化布局提升服務圖書館現有紙質圖書143.92萬冊、電子圖書100.62萬冊、紙質期刊1416種、中外文數據庫3

57、6種。近三年,共投入735萬元購買紙質圖書26.24萬冊,生均年進書量分別為1.70冊、4.84冊、5.36冊(表2-3、圖2-3、表2-4)。表2-3 生均圖書和生均年進書量項 目年 度館藏紙質圖書數(萬冊)折合在校生數(人)生均紙質圖書數(冊)年進紙質數圖書(萬冊)生均年進書量(冊)2012121.352395350.664.071.702013132.662337056.7711.314.842014143.922101668.4811.265.36圖2-3 近三年圖書資源經費投入情況表2-4 數字資源情況項 目年 度數據庫(種)電子圖書(萬種)2011174920121956.1720

58、132468.30201436100.62不斷優(yōu)化館藏布局,拓展服務空間,突出專業(yè)特色,加強院(系、部)圖書資料室建設,將院(系、部)圖書資料室的12.37萬冊圖書統一納入學校文獻資源系統,方便全校師生查閱。不斷提升信息服務水平,開通了圖書文獻電子資源校外遠程訪問系統,圖書館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提供手機移動圖書館服務,實現了隨時、隨地服務。圖書館周開館時間在90小時以上,數字資源24小時開放。每年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讀者教育與咨詢活動,逐步實現由“資源中心”向“學習中心”轉變。注重發(fā)揮服務社會的職能,為市企事業(yè)單位與校企合作單位提供圖書借閱、文獻資源查詢等服務。2013年入館讀者達70多萬人次,

59、網上電子資源訪問量958.5萬次,文獻下載量超過100萬篇,文獻綜合利用率較高。學校先后獲得省“全民閱讀推廣先進單位”、省高校“閱讀文化經典,建設書香校園”先進單位、省“高校圖書館管理與創(chuàng)新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3.科學規(guī)劃校園網絡,逐步提升信息水平遵循“依據需求,統籌規(guī)劃,分步實施,突出應用”的原則,不斷加強校園網基礎設施與數字化校園建設。校園網有教育科研網和中國聯通兩個出口,總帶寬達到4034兆,數據信息點6747個,網絡存儲空間110TB。所有樓宇全部接入校園網,實現教學區(qū)、辦公區(qū)、學生宿舍區(qū)和家屬區(qū)校園網全覆蓋,樓宇之間千兆互聯,百兆到用戶桌面。學校建有教務管理、科研管理、圖書管理、財

60、務管理、設備管理、資產管理等12個網絡應用系統與校園一卡通系統。正在建設的數字化校園系統,將集成現有應用系統,基本實現教學、科研、管理的網絡化與數字化,建成后校園信息化水平將顯著提升。學校被評為“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門戶”。4.基本建設逐步完善,教學條件基本滿足升本之后,學校本著“服務教學,服務師生”的指導思想,堅持開源節(jié)流,多方籌措資金,努力推進校園基本建設,辦學條件持續(xù)改善。2012年5月啟動評建工作后,學校采取多種措施進一步加快建設,教學基本設施達到普通高等學?;巨k學條件指標要求(表2-5、表2-6)。學?,F有室外運動場面積100313.45平方米,室體育場館面積9293.7平方米,主要場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