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看四找四注意做好詩歌鑒賞題_第1頁
四看四找四注意做好詩歌鑒賞題_第2頁
四看四找四注意做好詩歌鑒賞題_第3頁
四看四找四注意做好詩歌鑒賞題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四看四找四注意 做好詩歌鑒賞題湖北棗陽一中 肖紅軍 一、四看1.看標題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詩歌的標題包含著豐富的信息,對理解全詩往往有一定的指向作用。它們或點明季節(jié)時令,如王維的山居秋暝、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或點明作品的主要內容,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日憶李白;或點明作品的感情基調,如杜甫的春夜喜雨、白居易的寒閨怨。一般來說標題中含有“歌”“行”“詠”“吟”“抒懷”等字眼的詩歌常帶有較強的抒情性,標題中含有“送”“過”“登”“覽”“寄”等字眼的詩歌常先寫景敘事后抒發(fā)見聞感受,如曹操的短歌行主要抒發(fā)詩人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yè)的宏圖大愿;杜甫的登高寫登高的所見所感;2007年高考江蘇卷

2、的詩歌鑒賞鷓鴣天送人一個“送”字,表明詩歌的主要內容是寫送別及由此抒發(fā)的人生感慨,抓住這一點作答就不會發(fā)生偏差。2看作者 孟子曾說:“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笨醋髡呔褪且苏撌?。文學即人學,是人的復雜情感的載體和外化,我們了解了作者所處的時代、經歷、創(chuàng)作風格及創(chuàng)作緣由,能夠更好地理解作品,把握情感。2006年高考北京卷的詩歌鑒賞是陶淵明的移居(其二),我們知道陶淵明是著名的田園詩人,其田園詩表現了他對功名利祿的鄙視,對黑暗官場的極端厭惡,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及對勞動人民的友好的情感。有了這樣的了解,第二題“本詩表現了詩人在田園生活中感受的樂趣,請具體說明表現了什么樂趣,這種樂趣是怎樣表現的

3、?”就迎刃而解了。3看注釋 詩歌鑒賞常會有一些注釋,但很多人會忽視。試想如果一點作用都沒有,這些注釋不是多余的嗎?事實上,注釋的文字量雖少,但多是對其中的疑難字詞、用典引用、作者或時代背景或詩中人物的介紹等,其作用就是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雖然不是每道鑒賞題都有注釋,但如果出現了就一定不可忽視。2005年高考天津卷的詩歌鑒賞考的是南宋汪元量的湖州歌,給出的注釋是:“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通過這個注釋,我們了解了詩歌的寫作背景,結合內容北望燕云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夕陽一片寒鴉外,目斷東西四百州。不難看出詩歌表達的是國家滅亡時對故國的眷戀不舍及自己無能為力的無限哀痛

4、的心情,這樣再解答第二題“簡析大江東去水悠悠與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表達的不同情感”就易如反掌了。 4看題目 看清題目,讀懂題干對正確解答至關重要。題目往往暗示了命題意圖、破題方向、答題范圍,所以若不審好題就盲目作答,勢必會答非所問、要點不全、混亂無序。2007年高考湖南卷考查的是王安石的示長安君,題目是“詩中表現了愴情之感,請就中間兩聯逐聯賞析作者是如何表現這種情感的”,這里限定了三點:答題對象愴情,答題范圍中間兩聯,答題順序逐聯賞析 ,所以考生如果不就中間兩聯而是就其他兩聯或全詩,不是逐聯賞析而是整體賞析,不是分析愴情而是分析別的內容,很顯然是難得全分甚至不得分。 二、四找 1

5、找名詞 找出詩中寫景、寫物、寫人的名詞,弄清寫了什么。而詩中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往往是為了表達某種特定的感情,即所謂的意向。如“菊花”多表高潔,“鴻雁”常表相思,“梧桐”多表凄涼,“日暮”常表感傷等。如此2006年高考浙江卷考的是元曲正宮叨叨令,其中有這樣一題:“本曲前四句運用豐富的意向勾勒出一幅美麗的自然圖景,其中 意向體現出溫潤柔美的特征,而 意向則給人飄逸渺遠的感受?!蓖ㄟ^尋找,前四句有“溪邊”“小徑”“舟”“門前”“流水”“玉”“青山”“紅塵路”“白云”等景物,根據題目提示,不難看出前者為“流水”,后者為“白云”。 2找詩眼 詩眼是一首詩中最精煉傳神的詞語,抓住了它就等于抓住了詩歌的主旨

6、。如何找詩眼?一般說來那些能夠反映詩人情感的、運用了修辭手法,尤其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的動詞或形容詞常常就是詩眼。在題型上可以是:“這首詩的詩眼是什么?”如2003年全國卷;“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如2002年全國卷;“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妙在那里?” 3找轉折句 詩歌講究“起承轉合”,即絕句的第三句、律詩的第三聯在內容或寫法上往往有所變化,往往回由前面的描寫敘述轉為議論抒情,抓住了這一點常常也就抓住了詩歌的內容主體。例如杜甫的登高前兩聯寫景,第三聯轉而抒情,抒發(fā)了詩人的家國之愁,抒發(fā)了自我失意之恨,而前面的景很好地襯托了這種情。 4找隱含信息 “詩人貴含蓄。”詩歌中的許多信息是含而不露的,因此我們要善于從詩歌的表面內容去挖掘其深層的內涵。比如送別詩多表達別時的不舍和別后的相思,詠物詩多借物明志,懷古詩多吊古傷今,用典或化用又多自況、反襯,寫景有正襯和反襯 三、四注意1注意扣題,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