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課內(nèi)外文言文對比閱讀專題訓練_第1頁
2019年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課內(nèi)外文言文對比閱讀專題訓練_第2頁
2019年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課內(nèi)外文言文對比閱讀專題訓練_第3頁
2019年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課內(nèi)外文言文對比閱讀專題訓練_第4頁
2019年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課內(nèi)外文言文對比閱讀專題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專心-專注-專業(yè)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八年級語文下冊課內(nèi)外文言文對比閱讀專題訓練一、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炯住刻一ㄔ从洠ü?jié)選)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乙】雪竇山水益澀,曳舟

2、不得進,陸行六七里,止藥師寺。寺負紫芝山,僧多讀書,不類城府。越信宿,遂緣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環(huán),遙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蓋澗水爾。桑畦麥隴,高下聯(lián)絡(luò),田家隱翳竹樹,樵童牧豎相征逐,真行畫圖中!欲問地所歷名,則輿夫樸野,不深解吳語,或強然諾,或不應(yīng)所問,率十問僅得二三。越二嶺,首有亭當?shù)?,髹書“雪竇山”字。 (選自鄧牧雪竇游志)【注】澀:不通暢。曳:拖,拉。不類城府:意謂不像那些出入城市官府的和尚。越:過。信宿:連住兩夜。白蛇:喻指清澈而細長的水流。畦(q)、隴:園田間的長條土埂。隴,通“壟”。聯(lián)絡(luò):連接。牧豎:牧童。征逐:追逐。髹(xi)書:用赤黑色的漆寫。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

3、相同的一項是 ( )A漁人甚異之 奇山異水B若仿佛若有光 皆若空游無所依C才通人 卿今者才略 D阡陌交通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3.語段【甲】第一自然段描寫桃花林景物有什么作用? 4.根據(jù)語段【甲】【乙】的內(nèi)容,分條概括雪竇山與桃花源的相似之處。 二、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炯住啃∈队洠ü?jié)選)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4、,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乙】雨中上韜光庵雨中上韜光庵,霧樹相引,風煙披薄,木末飛流,江懸海掛。稍倦,時踞石而坐,時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態(tài)得樹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蒼山之營衛(wèi)得水而活,惟韜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靈隱,求所謂“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者,竟無所有。至韜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讀,雨中泉可聽,恨僧少可語耳。枕上沸波,終夜不息,視聽幽獨,喧極反寂。益信聲無哀樂也。 (節(jié)選自明代蕭士瑋韜光庵小記)【注】韜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營

5、衛(wèi):原指由飲食中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這里指精氣。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心樂之( ) (2)佁然不動( )(3)益信聲無哀樂也( ) (4)恨僧少可語耳( )用“/”為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大 都 山 之 姿 態(tài) 得 樹 而 妍 山 之 骨 格 得 石 而 蒼 山 之 營 衛(wèi) 得 水 而 活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枕上沸波,終夜不息,視聽幽獨,喧極反寂。 【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從中傳達出了作者_的心情?!疽摇课膹摹昂奚倏烧Z耳”中流露出了作者_的情緒。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炯住靠诩迹ü?jié)選)京中有善口技者。

6、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乙】核舟記(節(jié)選)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其情態(tài),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1.【甲】【乙】兩個文段都選自清代人_編選的筆記小說_?!疽摇课亩螄@“_”一詞,表現(xiàn)了王叔遠微雕技藝的精湛。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會賓客大宴( ) (2)罔不因勢象形(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2)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4甲文段除對民間藝人進行直接描寫

7、外,還運用了側(cè)面烘托的手法,請找出文段中側(cè)面描寫的句子。 四、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甲】北冥有魚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乙】窮發(fā)之北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

8、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shù)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選自莊子)1.下列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A.天之蒼蒼,其正色邪 父利其然也B.怒而飛 自錢孔入,而錢不濕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以我酌油知之D.彼且奚適也 且父未嘗語我也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怒而飛( ) (2)去以六月息者也( )(3)志怪者也( ) (4)此亦飛之至也( )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 (2)此小大之辯也。 4.結(jié)合文段簡要分析鵬和斥鴳的形象。 五、

9、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炯住壳f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薄疽摇酷烎~記予嘗步自橫溪,有二叟分石而釣,其甲得魚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獲也,乃投竿問甲曰:“食餌同,釣之水亦同,何得失之異耶?”甲曰:“吾方下釣時,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魚,目不瞬,神不變,魚忘其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魚目乎魚神變則魚逝矣奚其獲?”乙如其教,連取數(shù)魚。

10、予嘆曰:“旨哉!意成乎道也?!备矣?。(選自宋代林昉田間書雜言)【注】意:意愿,愿望。奚:怎么,哪里。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是魚之樂也( ) (2)安知魚之樂( )(3)乙竟日亡所獲也( ) (4)故易取也( )2.請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2)食餌同,釣之水亦同,何得失之異耶? 3.下面對【甲】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寫了一場輕松風趣的對話,惠子力辯,拘泥于事物的真實性;莊子巧辯,超然于物事之外。B莊子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很快樂,這其實只是一種主觀看法,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C惠子認為水中的游魚并

11、不快樂,所以當莊子說出自己的看法時,他立即給予了反駁。D莊子的形象在簡潔的對話中得以體現(xiàn),他機敏、詼諧、富有情趣。4.下面對【乙】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篇文章運用對比手法,生動地寫出了甲乙兩老漢“釣同而得失異”的情形。B甲老漢之所以屢有收獲,產(chǎn)要得益于他冷靜沉著,不浮躁,不急于求成。C作者認為“意成乎道”,意思是說要實現(xiàn)愿望必須掌握一定的規(guī)律和方法。D故事說明了在客觀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專注于目標和結(jié)果的人往往容易獲得成功。六、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炯住侩m有嘉肴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

12、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逼浯酥^乎?【乙】君子之學必好問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選自孟涂文集)【注】奚:怎么。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不知其旨也( ) (2)然后能自反也( )(3)君子之學必好問( ) (4)舍問,其奚決焉( )2.請用“/”給【乙】文中畫線文字斷句,限劃兩處。相 輔 而 行 者 也 非 學 無 以 致 疑 非 問 無 以 廣 識。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13、 (2)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 4.【甲】【乙】兩段文字的中心論點分別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5.【甲】【乙】兩段文字的論證方法有哪些相同之處? 七、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炯住看蟮乐幸泊蟮乐幸?,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疽摇苛⒛救⌒帕罴染撸床?,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復曰“能徒者子五十金

14、”。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於時太子犯法。衛(wèi)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睂⒎ㄌ?。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選自史記)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秦民大說( ) (2)有一人徙之(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募民有能徒置北門者予十金。 3.乙文衛(wèi)鞅(商鞅)在實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門,徙者獎勵”這件事。他這樣做的目的是 ,甲文中的“ ”二字也能體現(xiàn)這一點。4有同學讀完乙文后得出“秦國己進入甲文所說的大同社會”的結(jié)論,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為什么? 八、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

15、完成后面的問題?!炯住狂R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乙】往見伊尹昔者湯將往見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問曰:“君將何之?”湯曰:“將往見伊尹?!迸硎现釉唬骸耙烈煜轮v人也。若君欲見之,亦令召問焉,彼受賜矣!”湯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藥于此,食之,則耳

16、加聰,目加明,則吾必欲說而強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國也,譬之良醫(yī)善藥也,而子不欲我見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選自商湯見伊尹)【注】伊尹:商初大臣,曾為奴隸。御:駕車。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限斷3處。今 有 藥 于 此 食 之 則 耳 加 聰 目 加 明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一食或盡粟一石( ) (2)策之不以其道( )(3)是子不欲吾善也( ) (4)因下彭氏之子( )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君將何之? 4【甲】文托物寓意,文中的“千里馬”喻指人才,“食馬者”喻指封建統(tǒng)治者。【甲】文中的“食馬者”和【乙

17、】文中的商湯對待人才分別是什么態(tài)度? 參考答案一、1B2那里面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外面的人。3這段景物描寫帶有神秘色彩,暗示將會出現(xiàn)奇境。為漁人進入桃花源渲染氣氛,也為桃花源的美好做了鋪墊。4山阻水隔,很難進入。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田園風光如畫。人們生活安寧和樂。參考譯文:水更淺,行船不通暢,拉著船也不能進入。在陸地上行走六七里路,在藥師寺住宿。藥師寺背靠著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歡讀書,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過了兩夜,就沿著小溪,再從山的東側(cè)出來,蹚過溪水,四周被大山環(huán)繞。遠遠望去,如同一條白蛇蜿蜒向下奔馳到山谷中,大概是山澗中的水流。桑田麥壟,上下連接,農(nóng)家隱藏在竹樹之間

18、,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戲,真的如同在圖畫里行走一般。想要問這里所經(jīng)歷的地名,可是轎夫質(zhì)樸土氣,不大懂得吳地的方言,有的勉強回答,有的答非所問,大致問十句才能夠懂得兩三句。翻過兩道山嶺,起初有一座亭子面對著道路,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寫著“雪竇山”三個字。二、1.(1)以為樂(2)靜止不動的樣子(3)更加(4)遺憾2.大都山之姿態(tài)得樹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蒼/山之營衛(wèi)得水而活3.(1)從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2)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聽到水聲不斷,在幽深而人跡罕至的環(huán)境中,大自然的各種聲音傳入耳中,愈發(fā)顯出環(huán)境的幽靜。4.被貶謫的悲涼(孤寂凄涼

19、) 知音難覓的惆悵參考譯文:雨中上韜光庵,樹叢霧氣繚繞,如同輕紗,雨水從樹梢滴落,好像江海傾覆。疲倦時可以蹲坐在石頭上或靠著竹子休息。大致山的姿態(tài)因為有了樹而美麗,山的結(jié)構(gòu)因為有了石頭而蒼勁,山的精氣因為有了水而生動,(這些景象)只有在上韜光庵的路上才能全都見到。剛到靈隱時,尋求所說的“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最終沒有見到。到韜光庵才真正明明白白地見到這種景觀。在韜光庵可以讀白居易的碑文,可以聽雨中的泉水聲,只遺憾沒有和尚可以交談。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聽到水聲不斷,在幽深而人跡罕至的環(huán)境中,大自然的各種聲音傳入耳中,愈發(fā)顯出環(huán)境的幽靜。更加確信聲音本來不含有哀樂的感情。三、1.張潮 虞初新

20、志 善奇巧 2(1)適逢,正趕上(2)無,沒有3(1)全場子立刻肅靜,沒有一個敢高聲說話的。(2)他曾經(jīng)送給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蘇軾乘船游赤壁。4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四、1.C2.(1)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2)氣息,里指風(3)記載(4)極點3.(1)穿越云層,背負青天。這樣以后打算南飛,將要到南海去。(2)這就是小和大的分別。4.大鵬碩大無比,“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鵬有崇高理想,追求廣大、高遠、自由、無可束縛也無可企及的“逍遙游”。斥不可能理解大鵬展翅高飛的理想境界,它們認為“騰躍而上,不過數(shù)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就是飛翔,不必像大鵬一樣飛到九萬里高空

21、再飛翔。所以斥目光短淺。參考譯文:窮發(fā)(沙漠)的北邊有叫冥海的地方,叫作天池。有一種魚,它身寬數(shù)千里,不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鯤。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鵬,(它的)背如同泰山(那么高大),翅膀就像垂到天邊的云,舞動翅膀飛翔就像羊角(旋風)似的旋轉(zhuǎn)垂直上飛就有九萬里,穿越云層,背負青天,這樣以后打算南飛,將要飛到南海去。小澤里的斥鴳笑它說:“你將飛往什么地方呢?我騰空而上,不過幾仞就下來,飛翔在蓬草、蒿草之間,這也是飛的極點。而你將怎么適應(yīng)環(huán)境啊!”這就是小和大的分別。五、1.(1)這(2)怎么(3)沒有(4)因此2.(1)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也不是魚,你不知道魚快樂是(可以)確定的!

22、(2)我們釣魚用的魚餌相同,釣魚的河水也相同,為什么有釣得到魚和釣不到魚的不同呢?3.C 4.D參考譯文:我曾經(jīng)獨自漫步過溪流,(看見)有兩位老人分別坐在(一塊)石頭的兩旁釣魚,其中甲得到的魚特多,并且很輕易就釣到。乙一天都沒有收獲。(乙)就扔下釣竿問甲道:“魚餌相同,釣魚的溪流也相同,為什么差別這么大呢?”甲說:“我開始下鉤的時候,心中想到的是我自己而不是魚,眼睛不眨,神色不變,魚忘了(坐這的是)我,所以容易上鉤了,您(一心)想到的是魚,神態(tài)(總是)改變,魚(自然)就逃離,哪里還會有收獲呢?”乙按照他教的做,一連釣到幾條魚。我感嘆道:“這句話說到了事物的宗旨,成為哲理了??!”就應(yīng)該記下來。六

23、、1.(1)味美(2)反省(3)喜歡,喜愛(4)放棄,舍棄2.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3.(1)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2)喜歡學習卻不多問,不是真能好學。4.【甲】教學相長也。【乙】君子之學必好問。5.(1)兩段文字都用道理論證,層層推進,有很強的邏輯性。(2)兩段文字都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證。參考譯文:君子學習一定要喜歡提問。提問和學習,是相輔相成地進行的。不學習就無法提出疑問,不提出疑問就無法增加知識。喜歡學習卻不多問,不是真能好學。道理明白了,可是不能用于實踐;懂得了那些大的道理,可是還可能不了解那些細節(jié);如果放棄了提問,怎樣解決呢?七、1(1)通“悅”,愉快(2)代詞,指“木”(木頭)2.招募能搬(木頭)放置(到)北門的百姓賞給十金。3取信于民(表明不欺騙百姓) 講信4不同意。示例 1:因為太子當繼承人不符合“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特征;示例 2:太子老師代罰不符合“修睦”(成員間建立良好關(guān)系)的特征。參考譯文:法令已詳細制訂但尚未公布,公孫鞅怕百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