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森林培育學實 習 指 導 書林業(yè)與生物技術學院森林培育重點學科二O 一四年三月造林規(guī)劃設計指導書森林培育學課程實習設計指導書是根據(jù)森林培育學的課程教學大綱、實習大綱及設計大綱而編寫的。目的是希望通過與實踐相結合的基本技能訓練,使學生進一步明確適地適樹的意義,同時使學生掌握適地適樹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開展造林規(guī)劃設計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一、本次造林規(guī)劃設計教學實習的具體任務第一步:調查林場造林地的屬性和主要造林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先弄清該林場在各級林業(yè)區(qū)劃中所屬的地位,其基本情況。每人(繪制或準備萬分之一平面圖三份),按平面圖上一定的路線,進行實地踏查,通過挖掘土壤剖面和植被樣方調
2、查,記載土壤、植被(表一)等情況,繪制林相圖(每人一份)。同時初步選擇有代表性的杉木林分(代表該場的立地條件好、中、差三種類型的林分 )設置標準地,進行典型調查。為了節(jié)省外業(yè)工作的時間,一個班分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調查三塊標準地,每塊標準地500m2;先進行表一標準地基本狀況的調查記載;同時調查標準地內的土壤(表二、三)和植被狀況(表四),進行每木檢尺 (表五),測定胸徑、樹高、枝下高、樹冠幅 (上、下、左、右四個數(shù)據(jù)),并按克拉夫特林木分級法對每木進行等級評價;選五株優(yōu)勢木和亞優(yōu)勢木,取得林分上層高平均值。每個小組的資料與其它各小組交換,以便取得全林場的所有標準地資料。與此同時,收集有關資料
3、:林場的氣象資料(年平均值);主要造林樹種的生物學特性以及在該場的適應程度,本場的歷史沿革,各種造林,營林措施的用工水平和勞動工資定額、造林材料和間伐價格、栽培林木的經(jīng)驗和教訓等等。第二步:分析立地性能和主要造林樹種的適應程度本次實習由于時間有限,只能以單個樹種進行分析研究,以熟悉基本方法。現(xiàn)以杉木(山核桃)為典型樹種,根據(jù)第一步調查中的諸立地因子對山核桃生長的影響程度,找出起主導作用的立地因子,把相類似的主導因子作為劃分立地類型的主要依據(jù),對立地性能作出直接鑒定;分析植被的分布和生長情況,以及小地形、水文條件等特殊因子對山核桃生長的影響,作為劃分立地類型的參考依據(jù),對立地性能作出間接鑒定;在
4、上述基礎上,確定出林場立地條件類型,編制立地類型表(表六)和立地類型圖。與此同時,調查分析各小班的立地屬性(表七)。第三步:選樹適地或選地適樹根據(jù)該場的經(jīng)營方針,經(jīng)濟條件和立地條件以各年來確定林種-用材林、經(jīng)濟林、薪炭林、水地保持林、水源涵養(yǎng)林、特種用途林等;根據(jù)主要造林樹種的生物學特性,與諸立地因子的適應程度,確定樹種和人工林組成等;根據(jù)不同的立地類型,逐個小班落實被選的樹種和造林營林技術措施??傊?,既要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掌握選擇樹種的原則,做到適地適樹;同時又要講 究實效,使設計符合當前的技術水平和經(jīng)濟條件,進行成本核算,力求獲得較高的經(jīng)濟效益。第四步:編制造林規(guī)劃設計方案根據(jù)不同樹種、
5、不同立地類型、不同經(jīng)營目的,進行不同的造林類型典型設計(表八),包括:.選擇適宜的造林樹種;同一樹種,在不同立地類型的造林地上,可以采用不同的造 林類型;或雖具相同的立地類型, 由于不同的經(jīng)營目的, 以及所處的地段位置及其作用不同, 也可以選擇不同的造林樹種和不同的造林類型。.擬定經(jīng)濟合理的造林營林技術方案:包括選引良種、壯苗造林、造林地整地、造林密度與配置、造林樹種組成、造林季節(jié)、造林方法、幼林撫育管理等,然后逐個小班(小班是調查設計和經(jīng)營活動的基本單位)設計造林類型(表九)。二、實習報告內容要求每組寫一份造林規(guī)劃設計說明書,附表九種、圖三份(林相圖、立地類型圖和造林設計規(guī)劃圖)。原始記錄表
6、以組為單位,整理成冊,每頁原始記錄內業(yè)整理資料,都應注明記錄者(計算者或分析者)的姓名。完成實習后將依據(jù)每個學生實習期間的主動性、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說明書的條理性、邏輯性和深度廣度以及圖表的準確性和清晰程度來評定成績,作為本次森林培育學教學實習的專項成績。地形因子調查表編號 圖幅號調查地點調查地周圍情況海撥高度 坡向 坡度 坡位地形特點裸巖比例()侵蝕程度母質及母巖 地表水、地下水 小氣候特點人為活動情況表二土壤野外調查記載表土坑號 日期 天氣狀況 土坑位置發(fā)生層次深度(cm)顏色質地結構PH值石礫含量濕度松緊度根系分布層次過渡土壤肥力和利用情況土壤野外定名:調查人:采樣地點分析號層次
7、深度水分土壤質地容重(G/cm3)毛管孔隙度非 毛 管 孔隙 度自然含水皇 里最大持水皇 里毛管持水縣 里田間持水皇 里pH值有機質(%)全氮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鉀母質類型表二采樣日期:分析日期:土壤肥力測定記載表表四植物群叢標準地調查記載表編號:日期:地點海拔、坡向、坡度母巖、母質、土壤死地植被厚度蓋度植被破壞程度 喬木層調查記載表標準地面積 米2項目樹種層次株數(shù)樹齡平均高最高平均胸徑最大胸徑物候期生長情況主要樹種其它樹種喬木層郁閉度灌木層調查記載表標準地號: 樣方號: 樣方面積: 米2號次樹種多度平均高最高生活強度物候期生長情況續(xù)表四草本層調查記載表標準地號: 樣方號: 樣方面積: 米2號次
8、植物名稱多度蓋度生活強度物候期備注草本層總蓋度%:藤本植物的記載:附生植物記載:苔葬地衣植物記載:對本植物群叢的描述:表五標準地每木調查表標準地號: 地點:樹號胸徑樹高枝條數(shù)葉色冠幅生長狀況備注上下左右表六 樹種 立地類型一 覽表 地點 日期立 地 類 型號主導因子特殊因子參考因子立 地 指 數(shù)樹齡與樹高回歸方程相 小 系A層厚度cm土層 總厚 度cm坡 向地勢和水文條件植被狀況土壤 含水 量土壤質地容重孔隙度PH值有 機 質 %錢氮PPm硝氮PPm速效 磷PPm速效 鉀PPm小班號小班面積土壤地形地貌各立地類型面積(畝)植被狀況規(guī)劃意見厚度cmA層厚度坡 向坡位坡度InmwV表七小班土壤植被
9、調查匯總表表八 造林類型典型設計表 地點:林種立地造林造林樹種林分組成混交 方法林地清理和整地造林材料造林幼林撫育月份數(shù)、次類 型 號類 型 號林地清理時間方法整地時 間方法規(guī)格材料種類規(guī)格時間株行距配置圖式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注:立地類型按羅馬字“I、n、出、IV、V”表示;造林類型號按“ A、B、C、D.”編號附錄1造林規(guī)劃設計說明書格式和內容造林規(guī)劃設計說明書,是造林規(guī)劃設計的主要成果之一,是合理安排生產(chǎn)、指導施工等方面的綜 合性文件。要求論據(jù)充分,文字簡練,通俗易懂。主要內容有:1、前言:簡述本次實習的時間、地點、目的意義及造林規(guī)劃設計的主要任務。2、基本情況:簡述造林規(guī)劃設計地區(qū)的地理
10、位置(范圍、面積) ;自然條件(地形、地勢、海撥 高、主要山脈、河流、水文、氣象、地質、土壤、植被分布等情況);社會經(jīng)濟情況(林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經(jīng)濟、生產(chǎn)水平、社會人口、勞動力、交通等) ;林業(yè)生產(chǎn)的歷史、現(xiàn)狀和造林營林經(jīng)驗;森林資源狀 況。3、立地類型的劃分(1)立地類型劃分的依據(jù)(2)立地類型劃分的方法(外業(yè)調查方法、內容、內業(yè)資料分析)(3)主導因子的確定(4)地位指數(shù)表的編制(概念、特點、編制過程、應用)(可選)(5)立地類型表的編制與說明(立地類型的特點及林種、樹種應用)4、造林類型典型設計(1)造林類型的確定(依據(jù)立地類型劃分、林場造林營林經(jīng)驗等)(2)造林技術設計(分造林類型)經(jīng)營目
11、的立地類型選用配套技術A、造林地清理與整地B、造林材料與規(guī)格C、造林時間與方法D、造林密度與配置E、幼林撫育與間伐5、造林建設規(guī)模和年度安排(可選)(1)造林規(guī)模(2)年度安排(3)布局情況6、投資概算與效益估算(可選)(1)用工量概況(用工定額、總用工概算)(2)投資概算(依據(jù)、概算結果)(3)效益估算7、實習的體會與建議附錄2立地條件調查的內容和記載在造林地立地條件調查中,一般以地形、土壤和植被為主要調查內容,并對局部小氣候和水文等 方面作適當?shù)难a充調查。立地條件調查內容和調查深度,應根據(jù)當?shù)氐膶嶋H情況確定。我國各地的自然條件有很大差異, 而影響各地造林樹種成活和生長的主導因子各不相同。比
12、如,干旱地區(qū),水分條件是造林中的突出問 題,低濕地區(qū)造林,地下水位狀況或鹽堿程度,是需要考慮的主要方面,石質山地造林,土層厚度或 石礫含量又成為主要矛盾等等。因此,不同地區(qū)應根據(jù)當?shù)氐淖匀粭l件特點,在立地條件調查的具體 內容上有所側重,調查的深度也應有所不同。但從一個規(guī)劃設計區(qū)域來說,為便于材料匯總與分析, 應統(tǒng)一內容、統(tǒng)一方法、統(tǒng)一標準、統(tǒng)一格式進行調查記載。調查因子的劃分標準和記載方法,應按 有關專業(yè)調查規(guī)定的要求而定。為了便于理解和介紹,現(xiàn)根據(jù)表一、二、三、四中的內容按順序加以說明。表中所列調查項目較 多,但某個地區(qū)和某個調查段并不一定所有項目俱全。比如,調查段內沒有巖石裸露,或者沒有喬
13、木 樹種,則應在相應欄內注記“無”字,或劃一斜線“/”,表明已進行調查,并非是漏項。1.地形因子調查記載(1)編號:填寫調查線路與調查段的編號。調查線路以規(guī)劃設計區(qū)域為整體按一定順序編號。調查 段則按每一條調查線路順序編號。為便于區(qū)別線號和段號,可采用兩種不同數(shù)字書寫或加注。(2)圖幅號:為了便于查找調查材料所在圖面上的位置,應注明該調查段(或典型調查段,下同)所在地形圖圖幅號和航攝照片號。(3)地點:為準確查找調查段在圖面和立地的具體位置,應注明該調查段所在的地點,如縣、鄉(xiāng)、 村和小地名。已有林業(yè)調查區(qū)劃的地區(qū),則應注明林場、分場、作業(yè)區(qū)(營林區(qū)卜林班和小班。(4)調查段周圍情況:為了反映周
14、圍環(huán)境條件對本調查段的影響,調查記載與本調查段相鄰的地類、地形、植被情況,以及是否有道路、墾荒、放牧、割草、割灌、火燒等情況。(5)海拔高:是指所處位置與海平面相對的垂直高度(我國以黃海海面為零點, 作為各地計算海拔高度的水準零點)。海拔高對劃分不同立地條件類型具有重要意義。調查時,填寫調查段海拔高的幅度(區(qū)間),如300-550米。海拔高一般可采用氣壓計 (海拔儀)讀數(shù),或者在地形圖上查數(shù)等高線。在大面積 平原地區(qū),海拔高度的變化甚小,則不必逐個調查記載。(6)坡向:指坡面所對著的方向。調查時,記載調查段的主要坡向,一般按東、南、西、北、東南、 東北、西南、西北等記載。根據(jù)坡向對當?shù)亓⒌貤l件
15、影響的大小,歸納材料時可分為陽坡、陰坡以及 半陽坡、半陰坡等。(7)坡度:可用手持羅盤、測斜儀等直接測出調查段內的平均坡度,也可在地形圖上求算平均坡度。為了把各種不同的坡度概念化,便于按坡度分類或命名,一般將坡度劃分為坡度級。如5度以下為平緩坡,6-15度為緩坡,16-25度為斜坡,26-35度為陡坡,36-45度為急坡,46度以上為險坡。(8)坡位:指調查段在坡面上所處的位置。一般在較長的坡面上,可分為上部、中上部、中部、中 下部和下部等坡位。坡面較短時,則可按上部、中部和下部三個坡位劃分。(9)地形特點:根據(jù)當?shù)氐牡孛矖l件,描述調查段內地形特征和小地形變化的相對高度。地形特征的描述,山地一
16、般可分為山頂、山脊、山坡(凸形坡、直線坡、凹形坡和凹凸形坡等);丘陵可分為丘頂、丘坡和丘間凹地等;河谷地可分為河床、河漫灘和階地等;風沙區(qū)可分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 和流動沙丘,黃土高原區(qū)可分為塘、梁、嵬,斜緩坡、溝坡、溝底、階地、河谷等等。并目測內部小 地形起伏變化的高度。(10)裸巖比例:記載裸露巖石的分布狀況和所占面積的比重。巖石分布狀況,通常以帶狀、團狀、 均勻和零星等描述,巖石裸露面積比重以目測百分數(shù)記載。(11)侵蝕狀況:主要調查記載有無土壤侵蝕、風蝕或沙化的情況。在有土壤侵蝕的地區(qū),應按侵 蝕類型(片蝕、溝蝕、崩塌卜侵蝕程度(輕度、中度、弓II烈、劇烈)和侵蝕形成的原因進行調查記
17、載。在有風蝕或沙化的地區(qū),應調查記載風蝕程度(輕度、中度、強度,劇烈)或沙化程度(輕度、中度、嚴重、極嚴重)。(12)母質及母巖:母質是母巖風化的產(chǎn)物,是土壤形成發(fā)育的物質基礎。在調查時應記載母質的 名稱和組成,以及母質主要由哪類巖石風化而成。一般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母質:原積母質:多見于山頂、山脊。其組成多為母巖的半風化物,經(jīng)侵蝕后成為殘積母質;坡積母質:多見于山坡的中、下部。組成不均勻,有石質及部分細土;塌積母質:在懸崖或陡坡下崩塌后形成。組成極不均勻,多石礫;沖積母質:沖積而成。其組成多為砂?;螂s有卵石。有些地區(qū)還有洪積母質、湖積母質、海相沉積母質、風積母質和冰磺母質等。當巖石名稱在野外難以
18、鑒別時,則應采集巖石標本進行室內鑒定。(13)地表水與地下水:對于沼澤地、低洼地;河灘地以及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qū),應調查記載地表 水或地下水位情況。地表水主要記載有否積水現(xiàn)象,積水季節(jié)(或永久性),一般可根據(jù)地形條件、植被情況、地表水位痕跡以及調查訪問等進行分析判斷。地下水位情況,除收集有關方面的資料外,還 可借助于水井、土坑等觀測。(14)小氣候特點:較大范圍內、的氣象條件,一般通過收集當?shù)赜嘘P氣象資料即可掌握。對于局 部小氣候條件,如風口;迎風面,干燥、陰濕、低溫、積雪、雹、霜期等等,與周圍其他地段有明顯 差別的應進行調查記載。一般可采用訪問調查的方法或根據(jù)地形條件加以判斷。(15)人為活動
19、情況:調查記載該地段內有無人為活動情況,頻繁程度如何。如砍柴、割草、割條、 放牧和火燒等。2. 土壤調查記載土壤調查是立地條件調查的重要內容,是造林規(guī)劃設計重要的基礎工作。通過土壤調查摸清土壤 的性質和肥力條件,掌握土壤的基本特點和分布規(guī)律,以便因土選樹;因土制定造林技術措施。造林 規(guī)劃設計中,各地應充分利用當?shù)厝珖寥榔詹榈某晒?,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詳細的土壤調查。土壤調查,一般以土壤剖面調查法,若有條件還應采集土壤標本進行室內分析。(1)土壤剖面選設,一般按調查段進行土壤剖面調查,每個調查段至少挖一個土壤剖面,當調查段距離較長(面積較大)時,可適當挖對照剖面進行?充調查。土壤剖面應選設在調查段
20、內地形、植被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并在地面較平整、近期無崩塌或嚴重侵蝕以及植被未遭明顯破壞的位置挖掘土壤剖面。為了便于觀察與操作,土壤剖面的規(guī)格一般寬 0.8米,長1.5米,深1-1.5米(土層厚度不足1米時, 挖至母質;地下水位高時,挖至地下水面)。挖掘土壤剖面時,盡量使剖面平整不受破損,并保持垂直向下。設置在平緩地的土壤坑,其觀察面應向陽,而設在較陡坡面上的,則應與坡向一致。觀察面相對應一側,應挖成階梯形,以便于上下土坑。挖出的表土與底土要分別堆在土炕兩側,觀察面之上不 能堆土,人也不能在其上走動。剖面觀察和取樣后要分層填平踏實。(2)土壤剖面觀察記載:土壤剖面觀察的目的在于了解土壤各層
21、次的組成和性質,記載各層次的形態(tài)特征(如顏色、質地、結構、干濕度、緊實度、植物根、新生體、侵入體等),以及酸堿度和石灰反應等。以便根據(jù)土壤特性正確劃分立地條件類型,為造林設計打下良好基礎。土壤剖面觀察記載,一 般應首先劃分土壤層次,接著量測各層的厚度,然后分別層次觀察記載形態(tài)特征,測定酸堿度和石灰 反應等。土壤剖面觀察記載方法如下:4E巾土壤層次劃分 =1.5 米 土麋剖面示意圖土壤剖面是由若干不同特點的土層所構成的,因此,可以根據(jù)土層的外部特征劃分土壤層次。土壤層次名稱通常以拉丁字母 A、B、C、D、G表示。在自然植被條件下,土壤常見層次如上圖。A層(腐殖質層):一般又可分為 A0層(枯枝落
22、葉層卜A1層(腐殖質積聚層 卜A2層(灰化層)等。生 草作用很強時,尚可劃出 As層(生草層或草根盤結層)。B層(淀積層):如鐵鋁化合物(潮潤地區(qū)卜碳酸鹽類等。該層顏色淺。根據(jù)淀積強弱及與上下層 的過渡,又可分為 B1、B2、B3等亞層。C層(母質層):由基巖風化而成,尚未發(fā)育成土壤,無結構。根據(jù)風化強度可分為C1、C2、C3等亞層。D層(基巖層):未風化的母巖或半風化的石質層。土層厚度:土層厚度以厘米為單位。連續(xù)記載各層厚度,如 A0 0-5, A1 5-0, B 20-50, 一直記載到土坑的深度。土壤顏色:土壤的顏色能反應土壤的一些性質,同時,土類和土種以及群眾所稱的土壤俗名。往往也是通
23、過顏色來定名的。描寫土壤顏色時,首先要確定主要顏色和次要顏色,把次要顏色放在前 面,主要顏色放在后面。如灰棕色,即以棕色為主,灰色為次。顏色的鮮明程度可用暗、淺表示,如 暗褐色、淺褐色等。確定顏色時,以剖面所反映的自然色澤為準,不能在手中磨碎后再確定。當沒有 經(jīng)驗時,可借助于“比色卡片”予以確定。土壤質地:土壤質地也稱機械組成,主要反映土壤的砂粘程度。在野外鑒別時,可用指測法加 以確定。即把指頭大小的土塊放在手指上,稍加水進行搓捏,便可進行區(qū)別。沙土:松散,濕時不能捏成團,捏時有很重的沙性感,并發(fā)出沙沙聲。沙壤土:易散,手捏有明顯的沙性感。濕時能成團但不能揉成條,有輕微的沙沙聲。壤土:濕捏無沙
24、沙聲,微有沙性感,揉成土條易斷折。粉沙壤土:手摸有面粉般感覺,搓成土條后,彎時斷折,無塑性。粘壤土:手摸無沙感,濕時粘手,能搓成土條,彎時不斷裂,以手指壓扁,;成一片片的斷裂。壤粘土:濕時粘手,塑性強,能搓成光滑的土條,壓成土片有明顯破裂。粘土:粘性、韌性強,手揉時光滑,塑性強,在手指中壓成一大片,無斷裂。土壤中礫石含量在1-30 %時,在原質地名稱前加“礫質”字樣。如少礫質沙土(1 -5%),中礫質沙士(5-10%),多礫質沙土(10-30%)等。當?shù)[石含量在 30%以上時,不再記載細粒部分的質地名稱,而以礫石土記載。如輕礫石土 (30-50%),中礫石土(50-70%),重礫石土(70%以
25、上)。土壤結構:野外調查時,挖出土塊,使其自然散碎或用手輕捏,觀察其分散情況及碎塊形狀。一般常見的土壤結構有以下幾種:塊狀結構:形狀不規(guī)則,界面與棱角不明顯。 大塊直徑大于100毫米,小塊直徑50-100毫米。 團狀結構;棱面不明顯,形狀不規(guī)則,略呈圓形,表面不平。直徑 10 50毫米。核狀結構:形狀大致規(guī)則,界面較平滑,棱角明顯。直徑 5-10毫米。粒狀結構;形狀大致規(guī)則,有時呈圓形;直徑一般為0.5-5毫米。柱狀結構:.形狀規(guī)則,具有明顯光滑垂直側面,橫斷面形狀不規(guī)則。棱柱狀結構: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尖銳,橫斷面略呈三角形。片狀結構;有水平發(fā)育的節(jié)理平面,呈層片狀。土壤干濕度:土壤干濕度是指
26、土壤剖面土層自然含水狀況。一般可分為五級。干:土樣放在手中感不到有涼意+用嘴吹時有塵土揚起。潤:土樣放在手中有涼意,用嘴吹時無塵土揚起。濕潤:土樣放在手中有明顯潮濕感覺,能捏成土團,放在紙上能使紙變濕。潮濕:土樣放在手中使手濕潤,并能揉成土團,但無水流出,捏時粘手。濕:土壤水分過飽和,用手壓土塊時,有水流出。土壤緊實度:野外鑒定土壤緊實度可根據(jù)土鉆或小刀插入土層的難易進行大致劃分。松:不加或稍加壓力即可插入土層。散:加壓力時可順利插入土層。緊:用力才能插入土層,取出稍難。極緊:用力很大才能插入土層,取出很困難。植物根:觀察記載土壤剖面各層次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根系的多少和分布情況。酸堿度:土壤
27、酸堿度用速測法比色確定。通常使用混合指示劑,堿土則用酚酬:指示劑。其方法 是取黃豆大小的土粒,放在白瓷盤中,加2-3滴指示劑;攪勻,靜置一分鐘后與比色卡對照,找出相當?shù)膒H值。酸性土的pH值大于5.5,微酸性5.5-6.5 中性6.5-7.5,微堿性7.5-8.5 ,堿性的土 pH值大于8.5。(3)土壤剖面特點:土壤剖面經(jīng)觀察記載之后,要將記載材料加以歸納整理,綜述其特點。一般應 歸納以下幾個主要方面:土層厚度:指 A層+B層+ BC層的實際厚度。但任何一層石質含量超過 70%以上者,則不計入 土層厚度。一般將土層厚度劃分為三級。土層厚度小于30厘米為薄土層,30-60厘米為中土層,大于60
28、厘米為厚土層。腐殖質層厚度:指腐殖質層 (A層)的厚度。一般分為三級,即薄層(小于10厘米),中層(10-20厘米),厚層(大于20厘米)。石礫含量:指整個土層的平均石礫含量,以目測石礫所占百分比記載。土壤剖面主要因子:綜合土壤層次中多數(shù)有代表性的土壤濕度、質地、堅實度和結構等因子。植物根系:記載土壤中植物根系分布較集中的深度范圍(以厘米為單位,以及分布最深的深度。土壤名稱;記載當?shù)厝罕娏晳T用的土壤俗名。其正式命名,應按當?shù)赝寥榔詹閿M定的土壤分類系 統(tǒng)填寫土壤名稱。(4)土壤標本采集:為了進一步掌握各立地條件類型(或主要立地條件類型)土壤的肥力條件,如腐殖質、全氮、速效氮、磷、鉀的含量,在土壤
29、剖面調查中要同時采集土壤分析標本(土樣),以供室內分析。若不具備分析條件,可提請有關部門協(xié)助。土壤分析標本的采集方法:采樣前,先修出新鮮剖面。然后,根據(jù)劃分的土壤層次,由下而上逐層從每層的中間部分采取土樣。每層采集土樣0.5-1.0公斤(不含石塊),裝入干凈的布袋或紙袋, 袋內、袋外各填寫一份內容相同的標簽,注明調查線路和調查段的編號、地點名稱、土壤層次名稱、采樣深 度和采樣時間等。土樣采集后,要及時晾干。晾干后,分別按土坑把各層土袋結扎在一起(或另裝入一大袋內)。為校正野外土壤調查材料或進行室內土壤評定、分類和陳列,可采集土壤紙盒標本。采樣時應在 各土層典型層段上切取,將保持土壤結構體原狀的土塊分層裝入盒內,紙盒上注明調查線路與調查段 編號、地點、時間、各土層深度等。3.植被調查記載造林地現(xiàn)有植被的生長與分布情況,往往反映出立地條件的某些特征。因此,對植被條件的調查 記載也是立地條件調查的重要內容。在植被調查中,主要調查記載不同立地條件下現(xiàn)有喬木、灌木、 草本及苔葬地衣類的種類和生長、分布情況。植被調查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正確識別植物。一般應在調查之前結合其他調查方法的練習, 統(tǒng)一組織識別,使調查人員能正確地識別當?shù)氐闹参铩#?)喬木:造林地上現(xiàn)有散生的喬木樹種,不論起源于天然或人工栽植,對于分析立地條件及設計 造林樹種都有實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全球元件參數(shù)測試儀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4年科普知識競賽試題庫及答案(共70題)
- 2024年青少年禁毒知識競賽小學組題庫及答案(共60題)
- 2025年度特種鋼材進口與國內銷售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度應急響應個人勞務派遣服務合同示范文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車庫租賃及停車場運營管理合同4篇
- 數(shù)字化背景下學校師德師風教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 數(shù)學教育與兒童發(fā)展游戲化教學的意義
- 二零二五年度鋁扣板藝術裝飾施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采砂場環(huán)境保護與修復合同3篇
- JB-T 8532-2023 脈沖噴吹類袋式除塵器
- 深圳小學英語單詞表(中英文)
- 護理質量反饋內容
- 山東省濟寧市2023年中考數(shù)學試題(附真題答案)
- 抖音搜索用戶分析報告
- 板帶生產(chǎn)工藝熱連軋帶鋼生產(chǎn)
- 鉆孔灌注樁技術規(guī)范
- 2023-2024學年北師大版必修二unit 5 humans and nature lesson 3 Race to the pole 教學設計
- 供貨進度計劃
- 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尿失禁問卷表
-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護理查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