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智慧與現(xiàn)代管理課件(PPT-67張)_第1頁
國學智慧與現(xiàn)代管理課件(PPT-67張)_第2頁
國學智慧與現(xiàn)代管理課件(PPT-67張)_第3頁
國學智慧與現(xiàn)代管理課件(PPT-67張)_第4頁
國學智慧與現(xiàn)代管理課件(PPT-67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1與現(xiàn)代管理2今天講座的定位,既是普及的,又是學術的,希望各位學員通過學習,切實有所提高。共講四個方面,供各位領導同志參考。一、國學即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二、國學建立在農耕文明的基礎上三、國學的主要內容四、國學中的管理智慧3一、國學即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我們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國學”。“國”即中國。(與“國史”有兩種理解不同)所以,國學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具體而言:中國傳統(tǒng)文化首先是文化: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其次是中國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它植根于中國的土壤,幾千年來,符合我國的國情,打上了民族的烙印。哲學家說:“凡是存在的,必是合理的?!狈穸▊鹘y(tǒng)文化,就是民族虛無主義的表現(xiàn)。4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后還是傳統(tǒng)的

2、: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因為是傳統(tǒng)的,所以,在走向現(xiàn)代化的今天,在由傳統(tǒng)的農耕文明、鄉(xiāng)村文明向工業(yè)文明(工業(yè)化)、城市文明(城市化)急劇轉型的時候,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進行評價。那種把傳統(tǒng)文化捧上天的做法,把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合理性給全盤否定了。5當年魯迅先生批判傳統(tǒng)文化,入木三分;現(xiàn)在我們評價傳統(tǒng)文化,跟魯迅先生的批判就有極大的差異。此一時,彼一時,都有它的合理性。“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立足點變了,看法自然不同。但正是在這些不同立足點上得出來的結論,才構成了對傳統(tǒng)文化辯證而又全面的評價。換句話來說,對傳統(tǒng)文化,適合于否定之否定理論。它走的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道路。也就是正反合。620

3、世紀多次對傳統(tǒng)文化的否定自然是過分的,但現(xiàn)在某些人將它進行過度反彈,也是不得當?shù)摹?鬃诱f:“過猶不及?!闭駨堘纺晗壬?jīng)說過的“盲目地批判孔子的時代過去了,盲目地尊崇孔子的時代也過去了,科學地研究孔子的時代到來了?!笨鬃邮侵袊?,儒學是世界的。我們今天總結、研究傳統(tǒng)文化,就是在這個時代大變遷的時候,在繼承中發(fā)展,與時俱進。7下列兩種論調都是錯誤的:21世紀面臨的問題只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才能解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必然會被西方先進文明取代。關于孔子學院,有人認為說明中國文化的優(yōu)越性。果真如此嗎?1840年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比現(xiàn)在醇正得多,但為什么那時人家不辦孔子學院,卻用洋槍洋炮來打我們呢?法語的遭遇也能說

4、明問題。法國強大,法語吃香。8二、國學建立在農耕文明的基礎上祖國的地理環(huán)境和國學的自然土壤9中國的歷史,從根本上來說,是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矛盾、沖突與融合。最激烈的是魏晉南北朝時,兩宋時,元朝時,清朝時。結果,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統(tǒng)一國家。10農耕文明涉及到:土地是莊稼人的命根子農民不能離開土地。故土難舍。離開了就叫做“背井離鄉(xiāng)”,生離死別。因此,愚公只能移山而不能愚公搬家。失去土地的農民就成了流民(流氓無產(chǎn)者),反正一無所有,“死國可夫?”中國歷史上農民戰(zhàn)爭不斷,原因之一就在此。11農業(yè)需要興修水利:灌溉農業(yè)大禹治水,需要集權(尤其是中央集權),沒法搞民主(治水的方案:從哪家過,不從哪家過,

5、直接涉及農民的切身利益,能搞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嗎?)農耕文明決定了管理的模式就是集權的、權威的。12因為是農耕,所以,重視經(jīng)驗。老就成了無價之寶。我們有那么多關于老的說法,當然現(xiàn)在不流行了。傳統(tǒng)社會形成尊老的習俗。老年人是國之祥瑞?,F(xiàn)在,工業(yè)文明的時代,講技術,年輕沒有什么不可以的。重視經(jīng)驗與家長制相輔相成,農耕文明基礎上的管理必然是權威政治、老人政治。13農民的生存形式是一家一戶的小生產(chǎn)模式:牛郎織女。管理內容上產(chǎn)生性別分工:男主外,女主內;男女有別。大戶人家:妻妾有別。14農耕文明將人固著于土地上,所以,希冀“四世同堂”,強調“五倫”人與人的關系無外乎五種:君臣關系父子關系夫妻關系兄弟關系朋友關

6、系這就叫做“五倫”。(第六倫就是網(wǎng)上的關系)15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講究的是“誠信”,沒必要訂立“契約”,反正你也不會逃走的。在聚族而居的時候,家族的勢力就很強。西方就不同,經(jīng)商是流動的,不固定在某處的,所以,a.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不像中國那樣固定而又復雜。外出經(jīng)商,以個人為單位,而不是以家庭為單位,人主要就是與上帝的關系。強調的是個人主義和宗教信仰。b.契約就很重要(連上帝和信徒之間也要訂約:新約、舊約,結婚也是約:婚約),所以法律就發(fā)達。16因為是農耕,所以,一切服從農事季節(jié)。中國古代沒有星期制度(“禮拜天”的說法表明是近代傳教士傳進來的),農民一年做到頭,所以,特別重視“節(jié)日文化”。節(jié)日

7、的分布,大致一個月一個節(jié)日(我們現(xiàn)在的放假也大致如此分布)。但過“年”特別隆重,不是沒有理由的。17因為農耕,就有了“三余”(晚上是日之余,雨天是晴之余,冬天是年之余),有理想的人就在三余的日子里苦讀。與科舉制度結合,就成全了“耕讀史家”的理念。所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就要著眼于農耕文明(大河文明)來解讀。18三、國學的主要內容包括儒家學說、墨家學說、法家學說、道家學說、兵家學說、佛道兩教等等。19儒家學說儒家是中國學術思想中崇奉孔子學說的學派。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之一,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首。北史周高祖紀:周武帝建德二年,“帝升高座,辨釋三教先后,以儒教為先,道教次之,佛教為后”。九流指儒家

8、、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者流。三教九流泛指江湖上各種行業(yè)的人。20學說內容,主要是“祖述堯舜,憲章(效法)文武”,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無過不及的“中庸”之道?!爸杏埂本褪侨寮肄k一切事的要訣,當然也包括“管理”。戰(zhàn)國時,儒家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秦始皇蔑視儒家?!芭婀缓萌澹T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史記酈生陸賈列傳)。21自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后,其學說逐漸成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文化主流。儒家為適合各個時期統(tǒng)治階級的需要,總是從孔子學說中演繹出各種應時的儒家學說來。在兩漢,有董仲舒和劉歆等為代

9、表的今古文經(jīng)學以及讖緯之學;在魏晉,有王弼、何晏以老莊思想解釋儒經(jīng)的玄學;在唐代,有韓愈為排佛而倡導的儒家“道統(tǒng)”說,在宋明,有兼取佛道思想的程朱派和陸王派的理學;清代前期有漢學、宋學之爭,清代中葉以后有今文經(jīng)學和古文經(jīng)學之爭。22儒家學說統(tǒng)治中國學術思想二千余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體,為維護民族統(tǒng)一,穩(wěn)定社會秩序起有積極作用。當然,隨著它成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fā)展。越到后期,這方面越突出。23孔子本人就具有社會管理的經(jīng)驗。據(jù)孔子家語和史記記載,孔子青年時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庫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場的小官)??鬃游迨粴q時,被任命為中都宰(相當于

10、現(xiàn)在的市長,今濟寧市汶上縣一帶),政績顯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當于現(xiàn)在的建設部長),后又升任大司寇(相當于今天的公安部長兼檢查院長和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五十六歲時,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務??鬃訄?zhí)政時,將奸佞大臣少正卯殺掉,以嚴肅法紀??鬃訄?zhí)政僅三個月,就使魯國內政外交等各個方面就均大有起色,百姓安居樂業(yè),各守禮法,社會秩序好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24魯定公12年,孔子為削弱三桓(季孫氏、叔孫氏、 孟孫氏三家世卿,因為是魯桓公的三個孫子故稱三桓,當時的魯國政權實際掌握在他們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著三桓),采取了墮三都的措施(即拆毀三桓所建城堡)。25孔子的思想充滿了辯

11、證法(“中庸之道”)。從教育管理的角度,孔子既講“有教無類”(公平),又講“因材施教”(區(qū)別);從教師的角度,孔子自己“學而不厭”,又“誨人不倦”;在學習方法方面,孔子堅持“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鬃釉谥星嗄陼r期,不斷努力,希望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到了老年,則努力著述。孔子的人生道路,對各位領導同志都是極有啟發(fā)的。26明“孔子燕居圖” 吳道子畫27明清刻版插圖中的孔子 28孟子29墨家學說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戰(zhàn)國時,儒家和墨家同為“顯學”,儒、墨并稱。韓非子顯學:“世之顯學,儒墨也”。儒墨在戰(zhàn)國時期“徒屬彌眾,弟子彌豐,充滿天下”(呂氏春秋當染),為當時對立的兩大重

12、要學派。但是,墨家從來沒有掌過權,也不辦企業(yè),所以,沒有管理的實踐和經(jīng)驗。30法家學說法家是戰(zhàn)國時期重要學派,可以分成兩大派:法家理論家和法家政治家。它起源于春秋時的管仲、子產(chǎn),發(fā)展于戰(zhàn)國時的李悝、商鞅、慎到和申不害等人,到戰(zhàn)國末,韓非加以綜合,集法家學說的大成。31商鞅32韓非子33李斯34法家主張“各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禮法以時而定,制令各順其宜”(商君書更法)。要求提倡耕戰(zhàn)(以農致富,以戰(zhàn)求強),要求鞏固土地私有制;建立統(tǒng)一的君主制國家;提出重農抑工商的觀點。35法家和儒家的關系非常微妙:戰(zhàn)國時有“齊法家”,除主張法治外,還主張容納禮義教化。儒家的杰出代表荀子的兩個最有成就的學生韓非

13、和李斯,都是法家。由此也可證,儒法本來就是辯證統(tǒng)一的。韓非吸收道、儒、墨各家的思想,尤其有選擇地接受前期法家的思想,集法家學說的大成。中國傳統(tǒng)社會其實是外儒內法,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外在形象;其實骨子里還是法家的一套。換言之,歷代統(tǒng)治階級往往說儒家的話,行法家的一套。36道家學說老子是道家創(chuàng)始人,莊子繼承和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道家學說以自然天道觀為主,強調人們在思想上、行為上應效法“道”的“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尙賢,使民不爭”。倫理上主張“絕仁棄義”,以為“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道家對管理的思想只有在漢初文景之治時得以貫徹。37兵家學說兵家是先秦

14、、漢初研究軍事理論、從事軍事活動的學派。漢書藝文志承劉歆兵書略著錄,分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兵技巧家四類,五十三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期的孫武(孫子兵法)、司馬穰苴(司馬法),戰(zhàn)國的吳起(吳子)、孫臏(孫臏兵法,亦稱齊孫子)、尉繚(尉繚子),漢初的張良、韓信等等。38佛教佛教是信仰佛陀(簡稱“佛”)的宗教。39佛是“佛陀”的簡稱Buddha,也音譯作“佛馱”、“浮屠”等,意譯為“覺者”、“知者”,意謂“徹底的覺悟者”。所謂“覺”,包括自覺和覺他(使眾生覺悟)。所以,佛教也叫“浮屠教”。40又稱釋教佛陀是誰?釋迦牟尼。所以,信仰釋迦牟尼之教便是釋教。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隱修者”,也有“

15、賢明者”、“圣人”之說。因為他出生于釋迦部落而有此稱呼。所以,佛教也稱“釋教”、“釋門”、“釋家”。和尚稱“釋子”(Buddhist monk),簡稱“釋”。 少林寺武僧總教頭釋延魯,曾教普京女兒習武。41釋迦牟尼佛教創(chuàng)始人42犍陀羅式佛像43佛教徒尊稱他為“大雄”大雄為梵文Mahvra的意譯。是對佛的道德法力的稱頌,意為像大勇士一樣,一切無畏。中國寺院稱佛殿為“大雄寶殿”,本此。44佛 陀45佛教是在反對婆羅門教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當時凡反對婆羅門教的,均稱“沙門”,有64沙門之多,所以佛教也叫“沙門教”。佛教不是中國的本土文化,但是,它中國化了,就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最典型的,就是觀

16、世音菩薩。46474849儒佛在修心養(yǎng)性方面,頗有一致??追蜃又鲝垺凹核挥?,勿施于人”或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忠恕之道”)。釋迦牟尼也“以己比人”。他說“我如是,彼亦如是,彼如是,我也如是;故不殺人,亦不使人殺人”。50四、國學中的管理智慧管理者明確定位國是治的(治國),家才是管的(管家),兵是帶的(帶兵。所以,跟我上,而不應該是給我上),財是理的(理財)。傳統(tǒng)的說法,修身養(yǎng)性、持家治國、平天下佛教、道教都以修身養(yǎng)性為主,因此,往往只管自己,而不管人家。佛教先有五戒、后有八戒。道教也有清規(guī)戒律,這些都是自律的,而不是管人的。51在治國方面,毛澤東提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秦始皇在治

17、國方面確實有重大貢獻。他仰慕韓非,重用李斯,繼承商鞅的兵法,當然也算是“法家”吧。他最大的貢獻,是制度創(chuàng)新。在我們的記憶中,連長城也與秦始皇聯(lián)系在一起。52秦始皇5354法家(和兵家)重威。君主必須有權有勢,才能治理天下,“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諸侯者,以其威勢也”(韓非子人主)。吳起操練楚王的妃子,嘻嘻哈哈,吳起就把楚王的寵妃殺了。這是威;55法家(和兵家)重信。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之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庇幸蝗酸阒?,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商鞅變法的條令已準備就緒,還沒公布,擔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

18、(命人)在都城南門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頭,招募(能)搬到北門的人,給予十錢。百姓看到后對此感到奇怪,沒有人敢去搬木頭。(商鞅)又說:“能搬木頭的人賞五十錢。”有一個人搬了木頭,就給了他五十錢,用來表明沒有欺騙(百姓)。最后頒布了那法令。56法家(和兵家)講究賞罰分明。韓非主張“以法為教”(韓非子五蠹)。他強調制定了“法”,就要嚴格執(zhí)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貴”“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他還認為只有實行嚴刑重罰,人民才會順從,社會才能安定,統(tǒng)治才能鞏固。韓非主張“為治者不務德而務法”“賞厚而信,刑重而必(韓非子定法)。稱法的制定,應該“編著之圖籍,設之于官府,而布之

19、于百姓”。57孫臏提倡“賞不逾日,罰不還面(轉臉)”(孫臏兵法將德)吳起,提倡“明法審令。尉繚也認為用兵之道在于“號令明,法制審”。58儒家主張管理重德。德治的前提,民本思想。孔子遇馬房著火,問人不問馬。仁者愛人。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朱元璋恨得咬牙切齒。(劉邦也恨儒生)59早期儒家學說的形象是親民的。孔子感慨“苛政猛于虎”。儒家學說的形象與張牙舞爪的“龍”(天子)的形象并不相同。60龍年郵票61其實,龍成為君主的徽號,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周朝時,有人教“屠龍術”。劉邦自稱是“蛇”的兒子。62當然,從宋代以后,儒家學說發(fā)生突變,統(tǒng)治者以發(fā)展了的儒家思想規(guī)范人們的思想行為,創(chuàng)造了

20、“天理”等等的概念,要求“存天理滅人欲”。儒家逐漸走向反面。儒林外史揭露的、賈寶玉厭惡的、魯迅批判的就是這種“儒學”。(要分階段評價儒學)63儒家管理講親情。孟子很推崇“易子而教”的教育方法。他的得意門生公孫丑詢問有的君子為何不親自教育自己的兒子,孟子回答道:“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保x婁章句上)這斷話的意思是:由于父子情深,父親對兒子的教育往往不嚴,對于兒子的一些錯誤和毛病也因為溺愛和驕慣而放任,從而使正確的教育難以為繼。所以,“父子之間不責善”,易子讓別人來教育,既能從嚴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

21、間的親密關系,不傷害感情。64結果,中國就成了人情社會:給面子,找關系什么關系都家庭化(如稱謂)。65國學重在管而略在理傳統(tǒng)文化強調的是上級管下級,父兄管子弟,丈夫管妻子。如果反了,那就叫“叛臣逆子”;“不肖子孫”;“怕老婆”“氣管炎(妻管嚴)”“船梢上前”“牝雞司晨”。因為是管,所以不怕官,只怕管。管,誰管?官管。因為官管,所以,在官看來,民是刁的(刁民),商是奸的(奸商)。但在民和商看來,官是貪的(貪官)。人情社會禮物是潤滑劑,禮尚往來,禮多人不怪。以前抽煙很利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遞根煙好說話,如問路;喝酒就更有效了:所以,現(xiàn)在,公共場合禁止抽煙,開車不喝酒,對社會風氣的改善,真有好處。

22、但是,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氛圍中,你有政策,我有對策。66國學特別強調秩序:孔子在社會管理方面,就主張有序。他的學說以“仁”為核心,認為“仁者愛人”。以孝悌為仁之本。提出“正名”的主張,認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實副其“名”。在社會管理方面,提倡德治和教化,重視倫理道德教育和自我修身養(yǎng)性,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強調管理的公平公正:“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這成為后來農民起義的口號。我們現(xiàn)在也在講社會公平,縮小收入差距;在評價“幸福指數(shù)”時,也把“安全”放在首位。67從根本上來說,管理是工業(yè)文明的產(chǎn)物。但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現(xiàn)代管理提供了豐富的啟迪,其中折射出來的智慧對我們管理者的修煉的意

23、義是不言而喻的。1、不是井里沒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夠深。不是成功來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夠多。2、孤單一人的時間使自己變得優(yōu)秀,給來的人一個驚喜,也給自己一個好的交代。3、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想告訴你,讓你用你的一生去奮斗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4、心中沒有過分的貪求,自然苦就少??诶锊徽f多余的話,自然禍就少。腹內的食物能減少,自然病就少。思緒中沒有過分欲,自然憂就少。大悲是無淚的,同樣大悟無言。緣來盡量要惜,緣盡就放。人生本來就空,對人家笑笑,對自己笑笑,笑著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謝花開,豈不自在,哪里來的塵埃!5、心情就像衣服,臟了就拿去洗洗,曬曬,陽光自然就會蔓延開來。陽光那么好,何必自尋煩惱,過好每一個當下,一萬個美麗的未來抵不過一個溫暖的現(xiàn)在。6、無論你正遭遇著什么,你都要從落魄中站起來重振旗鼓,要繼續(xù)保持熱忱,要繼續(xù)保持微笑,就像從未受傷過一樣。7、生命的美麗,永遠展現(xiàn)在她的進取之中;就像大樹的美麗,是展現(xiàn)在它負勢向上高聳入云的蓬勃生機中;像雄鷹的美麗,是展現(xiàn)在它搏風擊雨如蒼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麗,是展現(xiàn)在它波濤洶涌一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