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影像學相關知識點(共28頁)_第1頁
醫(yī)學影像學相關知識點(共28頁)_第2頁
醫(yī)學影像學相關知識點(共28頁)_第3頁
醫(yī)學影像學相關知識點(共28頁)_第4頁
醫(yī)學影像學相關知識點(共28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醫(yī)學(yxu)影像學相關知識點名詞解釋1.螺旋CT(SCT):螺旋CT掃描是在旋轉式掃描基礎上,通過滑環(huán)技術與掃描床連續(xù)平直(pn zh)移動而實現(xiàn)的,管球旋轉和連續(xù)動床同時進行,使X線掃描的軌跡呈螺旋狀,因而稱為螺旋掃描。2.CTA:是靜脈(jngmi)內注射對比劑,當含對比劑的血流通過靶器官時,行螺旋CT容積掃描并三維重建該器官的血管圖像。3.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是指利用血液流動的磁共振成像特點,對血管和血流信號特征顯示的一種無創(chuàng)造影技術。常用方法有時間飛躍、質子相位對比、黑血法。4.MRS:磁共振波譜,是利用MR中的化學位移現(xiàn)象來確定分子組成及空間分布的一種檢查方法,是一種無創(chuàng)性的研

2、究活體器官組織代謝、生物變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新技術。(哈醫(yī)大2009年復試題)5.MRCP:是磁共振膽胰管造影的簡稱,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無須注射對比劑,無創(chuàng)性地顯示膽道和胰管的成像技術,用以診斷梗阻性黃疽的部位和病因。6.PTC:經皮肝穿膽管造影;在透視引導下經體表直接穿刺肝內膽管,并注入對比劑以顯示膽管系統(tǒng)。適應癥:膽道梗阻;肝內膽管擴張。7.ERCP:經內鏡逆行膽胰管造影;在透視下插入內鏡到達十二指腸降部,再通過內鏡把導管插入十二指腸乳頭,注入對比劑以顯示膽胰管;適應癥:膽道梗阻性疾??;胰腺疾病。8.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用計算機處理數(shù)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軟組織影像,使血

3、管成像清晰的成像技術。9.造影檢查:對于缺乏自然對比的結構或器官,可將高于或低于該結構或器官的物質引入器官內或其周圍間隙,使之產生對比顯影。10.血管造影:是將水溶性碘對比劑注入血管內,使血管顯影的X線檢查方法。11.HRCT:高分辨CT,為薄層(12mm)掃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圖像的檢查技術12.CR:以影像板(IP)代替X線膠片作為成像介質,IP上的影像信息需要經過讀取、圖像處理從而顯示圖像的檢查技術。13.T1:即縱向弛豫時間常數(shù),指縱向磁化矢量從最小值恢復至平衡狀態(tài)的63%所經歷的弛豫時間。14.T2:即橫向弛豫時間常數(shù),指橫向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減至37%所經歷的時間,是衡量組織橫向磁

4、化衰減快慢的尺度。15.MRI水成像:又稱液體成像是采用長TE技術,獲取突出水信號的重T2WI,合用脂肪抑制技術,使含水管道顯影。16.功能性MRI成像:是在病變尚未出現(xiàn)形態(tài)變化之前,利用功能變化來形成圖像,以達到早期診斷為目的成像技術。包括彌散成像,灌注成像,皮層激發(fā)功能定位成像。17.流空現(xiàn)象:是MR成像的一個特點,在SE序列,對一個層面施加90度脈沖時,該層面內的質子,如流動血液或腦脊液的質子,均受至脈沖的激發(fā)。中止脈沖后,接受該層面的信號時,血管內血液被激發(fā)的質子流動離開受檢層面,接收不到信號,這一現(xiàn)象稱之為流空現(xiàn)象。18.部分容積效應:層面成像,一個全系內有兩個成份,那么這個體系就是

5、兩成份的平均值重建(zhn jin)圖像不能完全真實反應組織稱為部分容積效應。19.TE:又稱回波時間,射頻脈沖(michng)到采樣之間的回波時間。20.TR:又稱重復時間,MRI信號很弱,為提高(t go)MRI的信噪比,要求重復使用脈沖,兩個90度脈沖周期的重復時間。21.T1WI:即T1加權成像,指MRI圖像主要反應組織間T1特征參數(shù)的成像,反映組織間T1的差別,有利于觀察解剖結構。22.T2WI:即T2加權成像,指MRI圖像主要反應組織間T2特征參數(shù)的成像,反映組織間T2的差別,有利于觀察病變組織。23.像素:矩陣中的每個數(shù)字經數(shù)模轉換器轉換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塊,稱之為像素。2

6、4.體素:圖像形成的處理有如將選定層面分成若干個體積相同的長方體,稱之為體素。25.數(shù)字X線成像:是將普通X線攝影裝置或透視裝置同電子計算機結合,使X線信息由模擬信息轉換為數(shù)字信息,而得到數(shù)字圖像的成像技術。26.TIPS:經頸靜脈肝內門體靜脈分流術,用介入的方法來治療門脈高壓癥,在肝內形成一個門靜脈與肝靜脈分流,降低門脈壓力。主要用于不能手術的門脈高病人,如布加氏綜合癥。27.肺野:充滿氣體的兩肺在胸片上表現(xiàn)為均勻一致較為透明的區(qū)域稱肺野。28.肺門影:主要由肺動脈、肺葉動脈、肺段動脈、伴行支氣管及肺靜脈構成。正位胸片上,肺門于兩肺中野內帶第25前肋間處,左側比右側高12cm。29.肺紋理:

7、為自肺門向肺野呈放射狀分布的樹枝狀影,由肺動脈、肺靜脈及支氣管形成,其主成分是肺動脈及其分支。30.空氣支氣管征:又稱支氣管氣象,在X線胸片及CT片上,實變的肺組織中見到含氣的支氣管分支影??梢娪诖笕~性肺炎和小肺癌中。31.衛(wèi)星灶:是指在結核球病灶的周圍肺野見到的散在的增殖性或纖維性病灶。32.肺上溝瘤:又稱Pancoast瘤是指發(fā)生在肺尖部的周圍型肺癌,并與臟層胸膜接觸,易破壞第13胸椎及相鄰的肋骨??汕址副蹍采窠?、迷走神經、頸上交感神經并出現(xiàn)相應的癥狀,其中侵犯交感神經可出現(xiàn)Horner綜合征,表現(xiàn)為同側眼瞼下垂、瞳孔縮小、眼球下陷及額部無汗。33.胸膜凹陷征:是指腫瘤與胸膜之間的線形或幕

8、狀陰影,也可為星狀陰影,系腫瘤瘤體內的瘢痕組織牽拉鄰近的臟層胸膜所致。以腺癌和細支氣管肺泡癌多見。有時良性病變如結核球等也可以出現(xiàn)此征。34.肺門舞蹈征:肺血增多時,在透視下可見到肺動脈段及兩側肺門動脈博動增強,稱肺門舞蹈征。35.反“S”征象:發(fā)生在右上葉支氣管的肺癌,其肺門部腫塊與右上葉不張連在一起而成,他們的下緣呈反S狀。36.空洞:為肺內病變組織發(fā)生壞死后經引流支氣管排出后而形成的,空洞壁可由壞死組織,肉芽組織,纖維組織,腫瘤組織等形成。37.空腔:是肺內生理的腔隙的病理性擴大(kud),肺大泡、含氣肺囊腫及肺氣囊等都屬于空腔。38.KerleyB線:是間質性肺水腫間隔線的其中一種,多

9、位于兩下肺野的外帶,以肋膈角區(qū)多見,短而直,一般不超過2cm,與胸膜相連并與其垂直。病理基礎(jch)是小葉間隔水腫、增厚的結果。39.中心(zhngxn)型肺癌:指發(fā)生于肺段或肺段以上支氣管的肺癌。40.肺隔離征:又稱支氣管肺隔離征,為胚胎時期一部分肺組織和正常肺分離而單獨發(fā)育,與正常支氣管樹不相通,而且其血供來自體循環(huán)的異常分支,引流靜脈可經肺靜脈,下腔靜脈或奇靜脈回流。41.分葉征:腫塊的輪廓可呈弧形凸起,弧形相間則為凹入而形成分葉狀腫塊,稱分葉征,多見與肺癌。42.空泡征:瘤體內有時可見直徑1mm3mm的低密度影,稱空泡征。43.毛刺征:瘤體邊緣可見不同程度的棘狀突起,稱毛刺征44.軌

10、道征:柱狀型支氣管擴張時,當支氣管水平走行而與CT層面平行時表現(xiàn)為擴張增厚的支氣管壁呈平行排列的軌道狀稱軌道征。45.戒指征:柱狀型支氣管擴張時,當支氣管和CT層面呈垂直走行時可表現(xiàn)為管壁圓形透亮影,呈戒指征。46.空氣半月征:是指在肺曲菌球與空洞或空腔之間形似月牙的空氣透明區(qū),該新月形空隙總是位于空洞或空腔的最高位置,而曲菌球在洞(腔)內是移動的,總是處于近地位。47.干酪性肺炎:是指大量結核桿菌經支氣管侵入肺組織而迅速引起的干酪樣壞死肺炎,可表現(xiàn)為肺葉和肺段樣的實變影,其內可見大小不等不規(guī)則透亮區(qū)(蟲蝕空洞),還可見經支氣管播散的病灶。48.手套征:是指發(fā)生在阻塞性支氣管擴張時,引起一個肺

11、葉或肺段范圍內的帶狀及條狀高密度陰影,從肺門向肺野方向分布,近端相互靠近,形態(tài)似手套狀而稱為“手套征”。49.艾森曼格綜合征:開始為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如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當肺動脈高壓嚴重,形成右向左分流或雙向分流,臨床上出現(xiàn)發(fā)紺者,稱艾森曼格綜合征。50.法洛四聯(lián)征:為一種先天性心臟病,病理畸形為:肺動脈狹窄,室間隔缺損,主動脈騎跨,右心室肥厚,其中以肺動脈狹窄和室間隔缺損為主要畸形。51.Monteggie骨折:尺骨上1/3骨折伴橈骨小頭脫位,合并有前臂旋轉功能障礙,稱為Monteggie骨折。分為屈曲型和伸直型。52.骨質破壞:局部骨質為病理組織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組織消失。X線表

12、現(xiàn)為骨質局限性密度減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質缺損。53.骨質壞死:骨組織局部代謝停止,壞死的骨質稱為死骨。X線表現(xiàn)為骨質局限性密度增高。54.骨膜反應: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內層成骨細胞活動增加所引起的骨質增生。X線表現(xiàn)為與骨皮質平行排列的線狀、層狀或花邊狀致密影。55.骨膜三角:腫瘤浸潤性生長侵犯骨膜,引起骨膜成骨,繼而破壞骨膜成骨,使兩端殘存的部分在影像學上成三角形改變,稱為骨膜三角,惡性骨腫瘤征象。56.骨質軟化:指一定單位體積內骨組織的有機成分正常,而礦物質含量(hnling)減少。X線表現(xiàn)為骨密度減低,骨小梁和骨皮質邊緣模糊。57.骨質疏松:指一定單位體積內正常鈣化的骨組織減少,

13、即骨組織的有機成分和鈣鹽都少,但骨內的有機成分和鈣鹽含量比例正常。X線表現(xiàn)(bioxin)主要是骨密度減低,骨小梁變細、減少,骨皮質變薄。58.Schmorl結節(jié):表現(xiàn)為椎體上下(shngxi)緣邊緣清楚的隱窩狀壓跡,多位于椎體上下緣中后1/3交界部。59.腫瘤骨:出現(xiàn)于病變骨和(或)軟組織腫塊內的由腫瘤細胞形成的骨質。60.硬化性骨髓炎:又稱Garre骨髓炎,特點為骨質增生硬化,骨外膜與骨內膜都明顯增生。骨皮質增厚,骨髓腔變窄,骨干增粗。61.關節(jié)破壞:是關節(jié)軟骨及其下方的骨性關節(jié)面骨質為病理組織所侵犯、代替所致。62.棕色瘤: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在骨內形成破骨細胞瘤,病理解剖上呈棕色,影像學

14、上呈一個低密度影。63.交通性腦積水:蛛網(wǎng)膜下腔阻塞或腦脊液分泌或吸收障礙引起的腦室系統(tǒng)和蛛網(wǎng)膜下腔同時積水,稱為交通性腦積水。64.梗阻性腦積水:第四腦室出口以上阻塞所引起的腦積水限于腦室系統(tǒng),稱阻塞性腦積水或腦內積水。65.腦膜尾征:腦膜瘤增強掃描時,除了腫瘤本身明顯強化外,還可以見到與腫瘤相鄰的硬腦膜也線樣強化,如同腫瘤的尾巴,稱為“腦膜尾征”。66.腔隙性梗塞:腦穿支小動脈閉塞引起的深部腦組織較小面積的缺血性壞死。主要病因是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好發(fā)生于基底節(jié)區(qū)和丘腦區(qū)。67.模糊效應:腦梗死23周,CT平掃顯示病灶呈等密度,與正常實質難以辨別,稱為“模糊效應”。這是因為此時期腦水腫消失

15、而吞噬細胞浸潤,組織密度增大所致。68.基底節(jié)回避現(xiàn)象:大腦中動脈閉塞在豆紋動脈的遠端,病灶多位于基底節(jié)以外的顳葉,不累及基底節(jié)區(qū),呈矩形低密度區(qū),稱為基底節(jié)回避現(xiàn)象。69.島帶征:大腦中動脈閉塞早期CT平掃,出現(xiàn)患側腦島、最外囊和屏狀核密度減低,與鄰近腦白質密度相仿的現(xiàn)象。70.跳躍征(線樣征):潰瘍性腸結核時,回腸末端和盲、升結腸因為炎癥刺激痙攣,排空加速,鋇劑呈線樣充盈或者完全不充盈,其上、下端腸管充盈正常,稱為跳躍征(線樣征)。71.龕影:由于胃腸道壁產生潰瘍,達到一定深度,造影時被鋇劑充填,當X線呈切線位投影時,形成一相對高密度區(qū)或突向腔外的高密度團。為潰瘍性病變的造影表現(xiàn)。 72.

16、 充盈缺損:指充鋇胃腸道輪廓的局部向腔內突入而未被鋇劑充盈的影像。 73. 粘膜線:良性潰瘍的征象,為龕影口部一條寬12mm的光滑整齊的透明線。 74. 項圈征:良性潰瘍的征象,龕影口部的透明帶,寬0.51cm,猶如一項圈。 75. 狹頸征:良性潰瘍的征象,龕影口部明顯狹小,使龕影猶如具有一個狹長的頸。 76. 早期(zoq)胃癌:癌僅限粘膜及粘膜下層,無論大小及范圍,有無轉移。 77. 指壓跡:表現(xiàn)為龕影口部有凸面向著龕影的弧形壓跡,病理基礎(jch)為粘膜層和粘膜下層結節(jié)狀癌侵潤所致。 78. 裂隙(li x)征:表現(xiàn)為從龕影口部向外伸出數(shù)毫米至2厘米左右長的鋇劑充填樹根狀影,或表現(xiàn)為兩個

17、指壓跡 之間向口部外方伸出之尖角狀影。病理基礎為潰瘍周圍的破潰裂痕或兩個癌結節(jié)之間的凹陷間隙。 79. 環(huán)堤:是指龕影周圍一圈不規(guī)則的透亮區(qū)。其病理基礎為潰瘍破潰后留下的一圈不規(guī)則的邊緣。 80. 半月征:是指位于胃輪廓內的巨大潰瘍,呈半月形龕影,其周圍可見不規(guī)則性環(huán)堤、指壓征或裂隙征, 是惡性胃潰瘍的典型X線征象。 81. 皮革胃:癌累及胃的大部或全部導致整個胃壁彌漫性增厚,胃壁僵硬,胃腔狹窄,如皮革狀,多見于彌 漫性浸潤型癌。 82.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復層鱗狀上皮被單層柱狀上皮取代,以食管與胃的連接線(齒狀線,對稱 Z線)為界,在齒狀線2cm以上出現(xiàn)柱狀上皮即為Barre

18、tt食管。 83. 反“3”字征:胰頭癌腫塊較大侵犯十二指腸時,進行低張十二指腸鋇劑造影檢查,可見十二指腸曲擴大, 其內緣出現(xiàn)壓跡,可呈雙重邊緣,由于乳頭較固定,壓跡常呈“”型,稱為反“”征。 84. 假腫瘤征:絞窄性小腸梗阻,梗阻以上腸腔擴大積氣積液表現(xiàn),當擴大很大時,形似腫瘤,稱假腫瘤征。 85. 燈泡征:肝海綿狀血管瘤MRI檢查時,T1WI腫瘤表現(xiàn)為均勻的低信號,T2WI腫瘤表現(xiàn)為均勻的高信號, 隨著回波時間延長信號強度增高。 86. 牛眼征:少數(shù)的肝轉移瘤中央見無增強的低密度,邊緣強化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于肝密度的水腫帶, 形如牛眼狀。 87. 水上百合征:肝棘球蚴病中,內囊完全分離

19、懸浮于囊液中呈“水上百合征”。 88. 筆桿樣壓跡:相當于腸系膜動脈走行一致的局限光滑整齊的縱形壓跡,狀如筆桿,粘膜皺襞可變平。常 見于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征。 89. “咖啡豆”征:見于不完全性絞窄性腸梗阻。近端腸管內的大量氣體和液體進入閉袢腸曲,致使閉袢腸 曲不斷擴大顯示呈橢圓形,邊緣光滑,中央有一條分隔帶的透亮陰影。因形如咖啡豆,故稱“咖啡豆”征。 90. 馬蹄(mt)腎:為腎上或下極,多為下極的相互融合,狀如馬蹄。 91. 腎自截:腎結核時,全腎鈣化,導致整個(zhngg)腎臟失去功能。 92. 超聲:是指振動頻率在20000 Hz以上,超過入耳聽覺閾值上限的聲波。醫(yī)學診斷(zhndu

20、n)用超聲的頻率范圍約1 20兆赫茲(MHz)。 93. 聲影:當超聲聲束傳播至結締組織、鈣化、結石或骨骼等表面時,由于其與周圍組織間有明顯聲阻抗差 異而在界面產生強反射,其后方因聲能衰減出現(xiàn)無回聲區(qū),稱為聲影。 94. 反射:超聲波在均勻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遇到不同介質構成的大界面時即發(fā)生反射,反射的方向遵循 Snell定律。 95. 折射:超聲通過聲速不同的兩種介質界面時,其傳播方向;呈生改變,稱為折射。折射可能引起聲像圖 偽像。 96. 散射:超聲波在傳播的過程中,如遇小界面時,在該界面產:生的反射失去方向性,向各個方向分散輻 射,稱為散射。 97. 衰減:超聲在傳播的過程中,能量逐漸減

21、弱,稱為衰減。衰減主要是由于反射、折射、擴散及組織吸收 引起。 98. 超聲多普勒效應:超聲束遇到運動的反射界面時,其反射波的頻率將發(fā)生變化,此即超聲波的多普勒 (Doppler)效應。 99. 彩色多普勒顯像:由流動血液中的血細胞散射體形成的超聲多普勒頻移圖像,用紅、藍、綠顏色及混合 色標志血流方向和性質,用顏色的亮度標志血流速度,這種圖像成為彩色多普勒顯像。 100. SAM征:系二尖瓣前葉收縮期前向運動,指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在收縮期CD段不是一個緩慢的上升平 臺,而出現(xiàn)一個向上(向室間隔方向)突起的異常波形,這種現(xiàn)象稱為收縮期前向運動(Systolic Anterior Motion,

22、SAM)。 101. 彗星尾征:超聲波遇到金屬、氣體等聲像圖表現(xiàn)為強回聲及其后方的狹長帶狀回聲,形如“彗星尾”閃爍, 稱為彗星尾征。 102. 靶環(huán)征:病灶中心為強回聲團,周圍有弱回聲環(huán)繞,形似“靶環(huán)”,常見于肝臟轉移癌。 103. 牛眼征:靶環(huán)征中病灶中心強回聲區(qū)出現(xiàn)液化壞死形成的無回聲區(qū)或低回聲區(qū),類似“牛眼”,稱牛眼征, 常見于肝臟轉移癌。二、簡答: 1大葉性肺炎的病理分期(fn q)及X線表現(xiàn) 答:充血期:可無明顯陽性發(fā)現(xiàn)或僅表現(xiàn)為病變區(qū)肺紋理增多(zn du),紊亂或密度稍增高的模糊影。 實變期(紅色肝樣變期及灰色肝樣變期):大葉實變,密度均勻的致密影,范圍和肺葉輪廓相同,可有支氣

23、管氣相; 消散期:實變區(qū)的密度逐漸減低,顯示不均勻,可呈條索狀,斑片狀,最后可完全吸收。 2大葉性肺炎的CT表現(xiàn)(bioxin) 答:病變呈大葉性或肺段性分布病變中可見空氣支氣管征病變密度均勻,邊緣平直實變的肺葉體積通 常與正常時相等消散期病變呈散在的大小不一的模糊影。 3中心型肺癌的X線表現(xiàn) 答:肺門腫塊;支氣管阻塞征象:阻塞性肺氣腫、阻塞性肺炎、肺不張(右上葉的肺不張與肺門腫塊可形成 橫“S”征);體層照像或支氣管造影可顯示支氣管腔內的腫塊、支氣管管腔狹窄及阻塞。 4 中心型肺癌的CT表現(xiàn) 答:肺門區(qū)腫塊支氣管內腫塊支氣管壁增厚支氣管腔狹窄與阻斷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張病灶附近和 (或)肺門的淋

24、巴結腫大。 5周圍型肺癌的X線表現(xiàn) 答: 肺內球形腫塊;邊緣分葉狀或臍樣征;邊緣細短毛刺;癌性空洞:腫塊內透亮影,偏心、厚壁。 6周圍型肺癌的CT表現(xiàn) 答: 主要表現(xiàn)為肺內球形腫塊。腫塊常可見分葉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和不規(guī)則的厚壁空洞。直徑3cm以下 的小肺癌還可見空泡征和支氣管充氣征。增強掃描腫塊呈密度均勻的中等強化,CT值可增高20Hu以上。增強掃描對發(fā)現(xiàn)肺門、縱隔淋巴結轉移更敏感。 7支氣管肺炎的X線表現(xiàn) 答:小葉分布,多在兩肺下野內、中帶;為多數(shù)大小不等的點片狀陰影,模糊不清,分布不均,可融合成大 片。 8原發(fā)綜合征的X線表現(xiàn) 答:肺內原發(fā)病灶,肺內模糊片狀影;淋巴管炎,條索狀影;肺

25、門淋巴結結核,肺門淋巴結腫大。 9 急性粟粒型肺結核的X線表現(xiàn) 答:早期僅見肺野呈毛玻璃樣密度增高;典型者病灶大小、密度、分布均勻,稱“三均勻”;可融合成較 大病灶;治療后可吸收 10浸潤型肺結核的X線表現(xiàn) 答:繼發(fā)性肺結核,是成人中常見類型,表現(xiàn)多樣病變多在肺尖、鎖骨下區(qū)及下葉背段滲出病灶為云絮 狀,增殖病灶為花瓣狀結核空洞:薄壁空洞,其它肺野有播散灶結核瘤:球形病灶,直徑2-3cm,邊界光滑銳利,內有鈣化(gihu)(體層像顯示),周圍有子灶干酪性肺炎:干酪壞死為主的肺葉實變,以右上葉多見;實變內有大小不等的蟲蝕樣空洞肺葉體積略縮小其他肺有播散灶 11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按腫瘤(zhngli)

26、的原發(fā)部位可分為幾種類型? 答:中心型:發(fā)生于主支氣管、葉支氣管及段支氣管的肺癌;周圍(zhuwi)型:發(fā)生于肺段以下支氣管到細支氣管以 上的肺癌;彌漫型:發(fā)生于細支氣管或肺泡上皮的肺癌 12肺轉移癌的X線表現(xiàn) 答:多發(fā)球形病灶,密度均勻,大小不一,輪廓清楚,似棉球狀;多發(fā)粟粒狀病灶;單發(fā)球形病灶應和原 發(fā)性肺癌鑒別 13阻塞性肺不張的常見原因及其基本X線表現(xiàn) 答: 常見原因:支氣管異物,血塊,痰栓,支氣管肺癌,炎性肉芽腫,支氣管結核 基本X線表現(xiàn):肺葉體積縮小,密度增高,肺血管、肺門及縱膈不同程度的向患側移位,鄰近肺葉可出現(xiàn) 代償性肺氣腫。 14支氣管擴張的高分辨力CT表現(xiàn) 答: 柱狀支氣管

27、擴張:“軌道征”:當支氣管水平走行而與CT層面平行時,擴張增厚的支氣管壁呈平行排列 的軌道狀稱為“軌道征”?!敖渲刚鳌保寒斨夤芎虲T層面呈垂直走行時可表現(xiàn)為管壁圓形透亮影,稱“戒指征” 囊狀支氣管擴張:支氣管遠端呈囊狀膨大,成簇的囊狀擴張可形成葡萄串狀陰影,合并感染時囊內出現(xiàn)液平及囊壁增厚。 曲張型支氣管擴張:支氣管管徑呈粗細不均的囊柱狀改變,壁不規(guī)則,呈念珠狀。 擴張的支氣管腔內充滿黏液栓時,表現(xiàn)為棒狀或結節(jié)狀高密度陰影,呈“指狀征”改變。 15左房增大的X線表現(xiàn)(請按體位分別描述X線表現(xiàn)) 答:正位:心右緣見雙心房影,心左緣見四弧征,主支氣管夾角增大。右前斜位:左心房食管壓跡加深, 食管

28、向后推移。左前斜位:左心房向上增大,左主支氣管受壓抬高、變平。 16左室增大的X線表現(xiàn) 答:心尖向左下延伸相反搏動點上移左室段延長,向左擴展左前斜左室與脊柱重疊左側位心后間隙 消失。 17房間隔缺損的X線表現(xiàn) 答: 肺血增多心臟二尖瓣型增大(zn d),右房、右室增大肺動脈段膨隆,肺門血管擴張肺門舞蹈征。 18何為“肺動脈高壓”有哪些(nxi)X線表現(xiàn)? 答:定義:當肺動脈收縮壓大于30毫米汞柱,平均壓高于20毫米汞柱,即為肺動脈高壓。分為高流量性(肺 血增加性)和肺循環(huán)阻力增高性(小血管收縮、阻塞)兩種。 表現(xiàn):肺動脈段凸出(突出);肺門動脈增粗(右下肺動脈干大于1.5cm等);肺血管搏動增

29、強(肺 門舞蹈);右心室增大(zn d);肺動脈分支失去比例,形成肺動的截斷現(xiàn)象或殘根征。 19慢性肺原性心臟病的X線表現(xiàn) 答: 肺氣腫及肺纖維化肺動脈段膨隆,外圍血管纖細右肺下動脈橫徑寬度15mm心臟不大或輕度增大 右心室輕度肥厚,心尖上翹圓鈍。 20在X線片上肺野是如何分區(qū)的? 答:將一側肺野縱行分為三等分,稱為內、中、外帶;在第2、4肋骨前端下緣畫一水平線,將肺野分為上、中、 下三野。 21心包積液的X線表現(xiàn) 答:心臟呈燒杯形或球形上腔靜脈增寬主動脈影短縮心臟搏動減弱或者消失,主動脈搏動正常肺血 管紋理減少或不顯影,心衰時可出現(xiàn)肺淤血。 22縱隔腫瘤常見有哪些,有何X線特征。 答:縱隔腫

30、瘤常見有神經纖維瘤,惡性淋巴瘤、胸腺瘤、畸胎瘤,胸內甲狀脈腫,支氣管囊腫等。 前縱隔腫瘤胸腺瘤:呈圓形、橢圓、梭形或薄片狀,惡性者分葉,密度均勻,有紋理或弧形鈣化。 畸胎瘤:可為囊性或實性,實性者密度不均勻,內含脂肪、骨骼、牙齒等多胚層組織結構。 胸內甲狀腺腫:位于上前縱隔,和頸部甲狀腺相連,隨吞咽上、下移動,推壓氣管向側后方移位,腫塊內 常有鈣化。 中縱隔腫瘤: 惡性淋巴瘤:常見有淋巴肉瘤,何杰金氏病和網(wǎng)狀細胞肉瘤,腫大淋巴結融合成巨大分葉狀腫塊,突向兩 側肺野,可伴有肺門淋巴結腫大,肺內浸潤,胸膜或心包積液。 支氣管囊腫:多位于氣管旁和分叉部,呈均勻性含液囊腫,隨呼吸運動而變形。 后縱隔腫

31、瘤:主要是神經源性腫瘤。良性者有神經纖維瘤、神經鞘瘤和節(jié)神經細胞瘤等;惡性者有神經纖 維肉瘤和神經母細胞瘤等。X線上良性者邊緣清楚,壓迫椎間孔使其擴大,肋骨和脊椎產生光滑壓跡;惡性者常引起骨質破壞,腫塊較大且分葉、神經母細胞瘤可見腫瘤鈣化。 23在X線側位胸片上,縱隔是如何(rh)分區(qū)的? 答:將縱隔(zngg)劃分為前、中、后及上、中、下九個分區(qū)。 前縱隔:胸骨之后,心臟、升主動脈和氣管之前的狹長三角區(qū)。 中縱隔:相當于心臟、主動脈弓、氣管和肺門所占據(jù)的區(qū)域。 后縱隔:食管及食管以后。 上縱隔:自胸骨柄、體之交點至第4胸椎體下緣連一橫線,橫線以上。 縱隔中部:上述橫線以下至肺門下緣水平線之間

32、。 下縱隔:肺門下緣水平線以下。 24簡述早期(zoq)食管癌的X線表現(xiàn) 答:早期食管癌的X線表現(xiàn): 平坦型:切線位可見管壁邊緣欠規(guī)則,擴張性略差或鋇劑涂布不連續(xù);粘膜粗糙呈細顆粒狀或大顆粒網(wǎng)狀提示癌性糜爛。病灶附近粘膜粗細不均扭曲或聚攏、中斷。 隆起型:病變呈不規(guī)則扁平隆起,分葉或花邊狀邊緣,表現(xiàn)呈顆粒狀或結節(jié)狀之充盈缺損,可有潰瘍形成。 凹陷型:切線位示管壁邊緣輕微不規(guī)則,正位像可為單個或數(shù)個不規(guī)則淺鋇斑,其外圍見多數(shù)小顆粒狀隆起或粘膜皺襞集中現(xiàn)象。 25食管靜脈曲張X線表現(xiàn) 答:早期下段食管粘膜皺襞增粗,中晚期呈串珠狀,或蚯蚓狀之充盈缺損,管壁邊緣不規(guī)則。 26簡述中晚期食管癌的X線表現(xiàn)

33、 答:髓質型:范圍較長的不規(guī)則充盈缺損,伴有表面大小不等的龕影,管腔窄,與正常食管分界欠清。 蕈傘型:管腔內偏心性的菜花狀的充盈缺損,邊緣銳利。潰瘍型:其長徑與食管縱軸一致,龕影位于腔內。 腔內型:大的充盈缺損及淺潰瘍。 27胃癌的鋇餐X線表現(xiàn) 答:充盈缺損、胃腔狹窄;粘膜中斷、破壞;胃壁僵硬、蠕動消失;胃腔內龕影、半月綜合征。 28進展期胃癌的X線表現(xiàn)? 答:充盈缺損:形態(tài)不規(guī)則,邊緣不光滑。管腔狹窄:惡性狹窄表現(xiàn)。粘膜皺襞中斷、破壞。管壁僵 直,蠕動消失。龕影:A形態(tài):正位:不規(guī)則;切線位:半月形且位于腔內;B:龕影周圍:環(huán)形充盈缺損環(huán)堤;指壓跡征。 X線分型:增生型:以大塊充盈缺損為主,

34、管腔偏心狹窄;浸潤型:管腔對稱性狹窄(環(huán)形狹窄); 潰瘍型:明顯腔內不規(guī)則形或半月形龕影。29胃鋇餐造影檢查中良、惡性潰瘍的鑒別診斷要點有哪些? 答:良、惡性潰瘍鑒別診斷 良性潰瘍惡性潰瘍龕影位置胃輪廓外完全或大部分在胃腔內龕影形狀畸形或橢圓形不規(guī)則,扁平,有尖角龕影大小多2.5cm龕影邊緣光滑、整齊不光整,有充盈缺損龕影口部粘膜水腫,有粘膜線、項圈征、狹頸征指壓跡樣充盈缺損;有不規(guī)則環(huán)堤,粘膜破壞、中斷龕影周圍粘膜均勻規(guī)則糾集不整齊糾集鄰近胃壁柔軟、有蠕動波僵硬,無蠕動波絞窄性腸梗阻特殊(tsh)的X線表現(xiàn): 答:假腫瘤征;咖啡豆征;多個(du )小跨度卷曲腸袢;長液面征;空、回腸換位征(或

35、空、回腸排列紊 亂); 結腸內一般無氣體,但絞窄時間過長時,可有少量氣體出現(xiàn)。 急性機械性小腸梗阻典型(dinxng)X線表現(xiàn): 答:小腸擴張積氣,魚肋征,彈簧征;腸腔內積液,階梯狀液氣平;胃、結腸內氣體少或消失。 肝硬化的CT表現(xiàn): 答:肝臟形態(tài)改變:肝臟體積縮小,肝輪廓呈結節(jié)狀凹凸不平,肝葉比例失調,尾葉與左葉較大而右葉較小, 肝門及肝裂增寬。肝臟密度改變:肝臟密度均勻或不均勻減低。門脈高壓表現(xiàn);脾大,腹水,靜脈曲張。 肝海綿狀血管瘤CT診斷標準: 答:平掃表現(xiàn)低密度區(qū);增強掃描從周邊部開始增強,增強密度接近同層大血管的密度,隨時間延續(xù)增強 范圍向中心擴展且增強密度逐漸下降;最后增強密度下

36、降變成等密度。 34肝癌的MRI征象: 答:在T1WI上腫瘤表現(xiàn)稍低或等信號,腫瘤出血或脂肪性變表現(xiàn)為高信號,壞死囊變則出現(xiàn)低信號,40% 的肝癌見到腫瘤假包膜,T1WI上腫瘤表現(xiàn)為環(huán)繞腫瘤周圍,厚0.53mm的低信號環(huán)。在T2WI上腫瘤表現(xiàn)為稍高信號,80%大于5cm的癌塊,T2WI上信號多不均勻,呈“鑲嵌征”。門靜脈周圍出現(xiàn)高信號套袖狀水腫,或腫瘤內出現(xiàn)偶數(shù)回波重聚性高信號血管影提示腫瘤侵犯血管。腫瘤假包膜和血管受侵犯是肝癌診斷的可靠征象。 35膽管細胞癌的CT表現(xiàn): 答:CT平掃表現(xiàn)邊緣不清的低密度腫塊,有時腫瘤內可見鈣化灶。對比增強CT:腫瘤多表現(xiàn)不均勻性強化, 部分腫瘤對比增強有隨時

37、間逐漸增加趨勢,即動脈期腫瘤強化不明顯,至平衡期對比增強逐漸明顯,這與原發(fā)性肝細胞癌不同。腫瘤靠近肝門附近時,腫瘤周圍可見擴張膽管或腫瘤包埋膽管表現(xiàn)。附近肝葉萎縮和門靜脈分支閉塞也是常見的征象。 36肝轉移(zhuny)瘤的CT與MRI表現(xiàn): 答:肝轉移瘤的CT檢出率為77%96%。平掃可見肝實質內小而多發(fā)圓形或類圓形的低密度腫塊,少數(shù)可見 單發(fā)。腫塊密度均勻,發(fā)生鈣化或出血可見腫瘤內有高密度灶,腫瘤液化壞死、囊變則腫瘤中央呈水樣密度。對比增強掃描動脈期出現(xiàn)不規(guī)則邊緣增強,門靜脈期可出現(xiàn)整個瘤灶均勻或不均勻增強,平衡期對比增強消退。少數(shù)腫瘤中央見無增強的低密度,邊緣強化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于

38、肝密度的水腫帶,構成所謂“牛眼征”。有時腫瘤很小也發(fā)生囊變,表現(xiàn)邊緣增強,壁厚薄不一的囊狀瘤灶。 MRI:顯示(xinsh)肝內多發(fā)或單發(fā)、邊緣清楚的瘤灶。T1WI常表現(xiàn)均勻的稍低信號,T2WI則呈稍高信號。25%腫瘤在T2WI上中心呈高信號,T1WI呈低信號,稱為“環(huán)靶征”。有時腫瘤周圍T2WI表現(xiàn)呈高信號環(huán),稱為“亮環(huán)征”或“暈征”,這可能與腫瘤周邊水腫或豐富血供有關。 37胰腺癌的CT表現(xiàn)(bioxin): 答:胰腺局部增大,腫塊形成,胰管阻塞,膽總管阻塞,侵犯周圍血管及臟器。 38慢性胰腺炎的CT表現(xiàn): 答:胰腺體積變化,胰管擴張,胰管結石及胰腺鈣化,假性囊腫。 39急性壞死性胰腺炎的

39、CT表現(xiàn): 答:胰腺體積彌漫性增大,平掃低密度,周圍脂肪間隙消失,分界不清,胰周出現(xiàn)脂肪壞死和積液,可合并胰 腺蜂窩組織炎和胰腺膿腫,假性囊腫。 40膽囊癌的CT線表現(xiàn): 答:CT表現(xiàn)分三種類型:即膽囊壁增厚型、腔內型和腫塊型。膽囊壁增厚型占15%22%,膽囊壁呈不規(guī)則或 結節(jié)狀增厚;腔內型占15%23%,表現(xiàn)膽囊腔單發(fā)或多發(fā)乳頭狀腫塊,腫塊基底部膽囊壁增厚;腫塊型占41%70%,膽囊腔幾近全部被腫瘤所占據(jù),形成軟組織腫塊,可見累及周圍肝實質。對比增強CT,腫瘤及其局部膽囊壁明顯強化。同時可見膽管受壓、不規(guī)則狹窄和上部擴張,晚期可見肝門部、十二指腸韌帶及胰頭部淋巴結腫大。有時伴有膽囊結石。 4

40、1簡述肝細胞癌的CT及MRI表現(xiàn). 答: CT表現(xiàn):平掃多呈不均勻低密度,邊界不清,少數(shù)有假包膜。增強掃描動脈期腫瘤明顯強化,門脈 期和肝實質期病灶密度迅速下降,逐漸低于正常肝,對比劑呈“快進快出”特征性表現(xiàn)。常見門脈受侵,表現(xiàn)為門靜脈增粗,動態(tài)增強門靜脈期門脈癌栓所致的充盈缺損;淋巴轉移時可見肝門、腹膜后淋巴結腫大。 MRI表現(xiàn):呈稍長T1、稍長T2信號不均。如瘤灶內有脂肪變性,出血,壞死囊變等,可呈不均勻混合信號。Gd-DTPA增強特點同CT它的優(yōu)點在于發(fā)現(xiàn)小病灶和等信號病灶。 42肝血管瘤的表現(xiàn): 答:平掃表現(xiàn):均呈圓形或卵圓形低密度,境界清楚,密度均勻。大的血管瘤,通常cm以上,瘤灶中

41、央 可見更低密度區(qū),呈裂隙狀,星形或不規(guī)則形。增強表現(xiàn):早期病灶邊緣呈高密度強化;增強區(qū)域進行性向病灶中央擴大散,持續(xù)時間長;延遲掃描病灶呈等密度充填;等密度持續(xù)時間1015分鐘。小的血管瘤病灶強化不太顯著,動脈期可以低于肝臟密度,延遲期繼續(xù)強化,均呈等密度填充,不出現(xiàn)裂隙低密度區(qū)。 43試述原發(fā)型肝癌、肝臟(gnzng)海綿狀血瘤的CT鑒別診斷 答:CT平掃原發(fā)型肝癌、肝臟海綿狀血瘤不易鑒別;動態(tài)CT是兩者鑒別的主要手段,由于肝癌90%以上是肝動脈供血,正常肝實質80%由門靜脈供血,所以動脈期腫瘤很快出現(xiàn)均勻或不均勻強化,門靜脈期正常肝實質強化明顯,而腫瘤呈相對低密度改變,邊界較為(jio

42、wi)清楚,反映了造影劑呈“快進快出”的特點;肝癌還易出現(xiàn)肝內轉移,門靜脈、肝靜脈、下腔靜脈受侵和癌栓形成,淋巴結轉移,前腹壁直接侵犯和遠處轉移等;肝海綿狀血管瘤增強掃描從周邊部開始強化,動脈期腫瘤邊緣出現(xiàn)斑點、棉團狀染色,密度接近同層大血管密度,門靜脈期逐漸向中央擴散,延遲期可使整個腫瘤增強,持續(xù)時間較長,整個增強過程表現(xiàn)為“早出晚歸”的特征。44試述肝臟(gnzng)分區(qū)(8區(qū)法)答:斜裂(膽囊窩)將肝分為左右兩葉;縱裂即肝圓韌帶裂隙,將肝左葉分為內側段、外側段;左葉外側段間裂,將左葉外側段分為上下兩段,在裂的上部有肝左靜脈通過;右葉間裂(在肝表明難確定,內有肝右靜脈)把右葉分為前段和后段

43、;背裂(內含左中右肝靜脈的根部)的后方為尾狀葉;斜裂把尾狀葉分成內側段、外側段。45腎癌的MRI表現(xiàn)答:在T1WI上腫塊信號強度多低于正常腎皮質,在T2WI上呈混雜信號,且與病變周邊常見低信號帶,代表腫瘤的假包膜;Gd-DTPA增強后腫塊呈不均勻強化。MRI檢查的重要性在于確定腎靜脈和下腔靜脈內有無瘤栓及其范圍,發(fā)生瘤栓時,血管內流空信號消失。46急性硬膜外血腫與硬膜下血腫的鑒別診斷。答:急性硬膜外血腫與硬膜下血腫的鑒別診斷詳見下表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臨床表現(xiàn)原發(fā)昏迷中間清醒再度昏迷持續(xù)性昏迷受傷部位多發(fā)生于直接損傷部位多為對沖部位暴力性質多為加速傷多為減速傷出血來源動脈為主靜脈為主血腫形態(tài)雙

44、凸透鏡型新月型血腫范圍局限廣泛血腫是否跨越顱縫一般無經常合并腦實質損傷多無經常同時存在血腫部位有無合并顱骨骨折多有多無47試述腦內血腫(xuzhng)不同時期CT表現(xiàn)答:CT表現(xiàn)(血腫分為三期):急性期1周,圓形或腎形,均勻(jnyn)高密度,周圍伴有水腫,增強無強化。吸收期2周2個月,血腫中央高密度,邊緣模糊,占位效應明顯(mngxin),周圍水腫由重到輕。增強可有薄環(huán)狀強化。囊腔期2個月,低密度囊腔,水樣密度,無水腫和占位效應。增強無強化。48試述腦內血腫不同時期MRI表現(xiàn)時間血腫成分T1WIT2WI急性期3天去氧血紅蛋白等信號低信號亞急性期314天血腫周邊去氧血紅蛋白逐漸變?yōu)楦哞F血紅蛋白

45、,并逐漸向血腫中心演變早期(37天)呈外高內等信號,晚期(814天)為均勻高信號早期(37天)仍為低信號,晚期為高信號慢性期15天血腫囊變,在周邊可有含血鐵黃素沉積低信號,與腦脊液相仿高信號,與腦脊液相仿,周圍可有低信號環(huán)49試述急性硬膜外血腫的CT特點。 答: 顱骨內板下方梭形或雙凸透鏡形高密度區(qū),CT值40HU100HU,邊界清楚銳利;范圍局限,一般不 跨顱縫;占位征象較硬膜下血腫輕;骨窗顯示局部顱骨骨折;開放性骨折血腫內可見低密度氣體形。 (病理:頭部受外力作用緊靠顱骨內板的動脈或較大靜脈竇破裂,血液進入硬膜外間隙而形成,由于內板與硬膜粘連緊密,血腫范圍多局限。) 50簡述星形細胞瘤的分

46、級及CT表現(xiàn)。 答:依腫瘤細胞的成熟程度,星形細胞瘤分為級。級為良性,與腦實質分界較清。CT表現(xiàn)為:腦實 質內低密度病灶,與腦實質分界較清;占位表現(xiàn)較輕;增強后無強化或輕度強化。級為良惡性之間,級惡性程度較高,呈浸潤性生長,與腦實質分界不清,易發(fā)生液化壞死。CT表現(xiàn):腦實質內不均勻低密度區(qū),與腦實質分界不清,不規(guī)則;增強后呈斑片狀或明顯環(huán)形強化,環(huán)壁厚薄不均,有時可見壁結節(jié);占位征象及水腫明顯。 試述腦動靜脈畸形(jxng)的影像學表現(xiàn) 答:絕大多數(shù)發(fā)生在幕上(85%)而且單發(fā)(98%);常見于大腦中動脈分布區(qū)。平片價值不大。 腦血管造影:是診斷AVM最可靠、最準確的方法。典型表現(xiàn):動脈期可見

47、粗細不等、迂曲的血管團,供血動脈多增粗,引流靜脈早期顯影。 CT:平掃為混雜密度灶,其中可有等或高密度點狀、線狀血管影、高密度鈣化以及低密度軟化灶,邊界不清;周圍腦組織常伴萎縮改變;增強掃描可見畸形血管團以及引流血管影。 MRI:AVM的血管成分由于(yuy)血液流空效應在T1WI和T2WI均表現(xiàn)為低或無信號,呈毛線團狀或蜂窩狀;增強掃描可以更清楚顯示畸形血管以及與引流血管關系。 52松果體區(qū)腫瘤(zhngli)鑒別 CT表現(xiàn)腫瘤診斷要點實性密度影生殖細胞瘤松果體鈣化被腫瘤包埋,男性小兒,2cm左右,三腦室后部杯口樣局限性擴張,可有腦積液種植轉移。松果體細胞瘤中青年多見,松果體鈣化被腫瘤推擠向

48、一邊,三腦室后部局限性杯口樣擴張。腦膜瘤中年女性多見,一般在3cm以上,三腦后部杯口樣局限性擴張少見。低密度影蛛網(wǎng)膜囊腫球形腦脊液密度影,邊緣光滑,三腦室后杯口樣擴張少見。表皮樣囊腫不規(guī)則形,CT值10-20HU,“見縫就鉆”皮樣囊腫球形,邊緣光滑、銳利,CT值-50HU左右?;祀s密度影膠質瘤形態(tài)不規(guī)整,花環(huán)樣增強,三腦室后受壓變窄及向一側移位?;チ鲡}化、脂肪及軟組織密度影混雜在一起,形態(tài)不規(guī)整。松果體母細胞瘤不規(guī)則環(huán)形增強,一般無三腦室后部變窄及向一側移位。聽神經瘤的鑒別(jinbi): 答:三叉神經瘤:位于巖骨尖、分葉狀,不規(guī)則,騎跨中、后顱窩,增強后可強化,四腦室受壓向后對側移 位。

49、表皮樣囊腫:囊性病變,CT值約10-20HU,靠近腦溝、腦裂部位,密度低,增強后不強化,分葉明顯, 見縫就鉆。 蛛網(wǎng)膜囊腫:球形腦積液密度影,邊緣光滑,增強后不強化。 腦膜瘤:寬基底與顱骨相連,引起骨質增生,可以明顯強化,可以囊變??梢姷缴傲钼}化,內聽道不 擴大,四腦室受壓后移。 血管母細胞瘤:低密度,多位于小腦半球,小孩多見,增強后見壁結節(jié)強化。四腦向前移位。 膠質瘤:四腦室向前移位,不均勻強化,有囊變,實質(shzh)部分增強。 54垂體瘤(腺瘤)的鑒別(jinbi): 答:顱咽管瘤:蛋殼狀鈣化,年齡30歲左右,蝶鞍上腫瘤,后床突骨質增生。 動脈瘤:不侵犯鞍底,可以鈣化,強化明顯(與血管

50、強化一致) 膠質瘤:常見成年人,臨床癥狀,不侵犯顱底骨質,常位于蝶鞍的后方。 腦膜瘤:可以累及骨質,以骨質增生為主,不侵犯顱底,強化明顯。 畸胎瘤:有脂肪密度,牙鑿,有骨影等改變。 55顱內占位性病變呈環(huán)形強化主要有哪些?。咳绾舞b別? 答:腦膿腫;膠質細胞瘤、級;轉移瘤;腦膜瘤(囊性);血管母細胞瘤;聽神經纖維瘤;表皮樣囊腫(偶 爾邊緣輕微指強)。 腦膿腫:病史有發(fā)熱,中性粒細胞增高,頭痛,嘔吐,環(huán)形強化,強化的環(huán)均勻一致強,壁光滑,無壁結節(jié)。 膠質細胞瘤、級:不均勻低密度腫塊、囊變、環(huán)形不完整的強化,水腫明顯,占位效應明顯,位腦 皮質髓質交界處,可出現(xiàn)鈣化,3級可見,4級可出現(xiàn)環(huán)形強化,強化

51、環(huán)強化不均勻,有壁結節(jié)。 轉移瘤:常見多個病灶,環(huán)形強化,厚薄不均勻,腫顯著,占位效應明顯,年齡大。 囊性腦膜瘤:位于腦外,可見壁結節(jié),寬基底與顱骨相連,無水腫,出現(xiàn)腦膜尾征。 血管母細胞瘤:發(fā)生于小,多見于小腦,圓形低密度灶,見高度強化的壁結節(jié)。 聽神經纖維瘤:囊變者明顯,聽力下降,與顱骨呈銳角,內聽道擴大。 表皮樣囊腫:靠近腦池、腦裂生長,有見縫就鉆的特點,CT值10-20HU。 56常見的脊髓外硬膜下腫瘤有哪些,舉出兩個,并說出兩者的鑒別要點 答:脊膜瘤與神經鞘瘤均為常見的髓外硬膜下腫瘤,而且密度或信號改變相仿,但是前者多發(fā)生于胸段,女性 多見,容易出現(xiàn)鈣化,腫瘤很少向椎間孔侵犯,很少出

52、現(xiàn)啞鈴狀改變,但在MRI T2WI為等或稍高信號。后者以頸、胸段多見,無性別差別,可以沿神經根向神經孔方向生長,使相應神經孔擴大,呈啞鈴狀改變,MRI T2WI多為高信號。 CT平掃右頂葉大片狀低密度影,有哪些可能?如何(rh)進一步確診? 答:炎癥(ynzhng):膿性炎癥:高熱、疲勞等臨床癥狀,CT表現(xiàn):早期(1.5m/s,舒張期平均血流速度(Vm)0.9m/s。彩色血流顯像:舒張期二尖瓣口見從左房進入左室的紅色為主的五彩鑲嵌的血流信號。 75二尖瓣關閉不全的超聲表現(xiàn)(bioxin): 答:(1)二維超聲心動圖 風濕性二尖瓣關閉不全者,二尖瓣增厚,回聲增強,二尖瓣前后葉不能對合。 左 房及

53、左室增大,左室壁及室間隔搏動增強,右室亦可增大。 (2)多普勒超聲心動圖: 頻譜多普勒于心尖四腔切面將取樣容積置于二尖瓣口左房側,可顯示收縮期的返 流血(lixu)流,最大速度可達34m/s以上。彩色多普勒顯像:二尖瓣口收縮期從左室向左房方向的返流,方向 為垂直左房頂部或斜向左房側壁。 76二尖瓣脫垂(tu chu)的超聲表現(xiàn): 答:(1)二維超聲心動圖: 二尖瓣前葉和或后葉收縮期瓣體向左房內膨出,超越瓣環(huán)連線3mm。脫垂的 前葉與主動脈后壁夾角、脫垂后葉與左房后壁夾角3mm。脫垂瓣葉活動幅度大。 (3)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取樣容積置于二尖瓣口左房側,見收縮中、晚期或全收縮期寬帶湍流頻譜。 彩

54、色血流顯像:左房內見收縮期返流信號。前葉脫垂時二尖瓣返流朝向左房外側壁,后葉脫垂時二尖瓣返流 朝向房間隔。 77主動脈瓣狹窄的超聲表現(xiàn): 答:(1)二維與M型超聲心動圖: 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可顯示主動脈瓣無正常的三葉瓣,代之以回聲增強 的二葉瓣或四葉瓣;風濕性主動脈瓣狹窄可顯示主動脈瓣明顯增厚回聲增強,同時可伴有二尖瓣增厚增強; 老年性主動脈瓣狹窄與風濕性主動脈瓣狹窄回聲相似。 于胸骨旁左室長軸切面,可測量主動脈瓣開放 幅度小于16mm。 左室向心性肥厚。 (2)多普勒超聲心動圖:于心尖五腔切面取樣容積置于主動脈瓣上,可檢測到收縮期的射流束。 彩色血流顯像:主動脈瓣口見收縮期五彩射流從左室流出

55、道流向主動脈。主動脈瓣瓣口越小,通過瓣口的彩色 射流束越細,甚至難于顯示。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超聲表現(xiàn): 答:(1)二維與M型超聲心動圖: 先天性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可顯示主動脈瓣無正常的三葉瓣;風濕性主動 脈瓣關閉不全可顯示主動脈瓣明顯增厚回聲增強,同時可伴有二尖瓣增厚增強;老年性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與風濕性主動脈瓣狹窄回聲相似。 主動脈瓣不能對合。 由于主動脈瓣返流沖擊二尖瓣,二尖瓣前葉 見舒張期振動。 左室擴大。 (2)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取樣容積置于主動脈瓣下左室流出道內,可檢測到舒張期正向的湍流頻譜。彩色 血流顯像:舒張期顯示自主動脈瓣口流向左室流出道的返流血流。 79肝硬化的超聲表現(xiàn)(bio

56、xin); 答:肝形態(tài)失常,肝葉比例失調,肝表面不光滑,呈鋸齒狀或波浪狀。肝實質回聲增強增粗。肝靜脈扭曲變細。 門脈高壓的征象,包括門靜脈及脾靜脈增寬,脾大,腹水(fshu),側支循環(huán)開放,CDFI示門脈血流速度減慢,血栓形成等。 80原發(fā)性肝癌(n i)的超聲表現(xiàn): 答:(一) 直接征象 超聲聲像圖根據(jù)腫瘤的超聲形態(tài)分為以下幾型: 結節(jié)型:(1)癌腫可為多發(fā)或單發(fā),邊界多不清楚,如有假包膜形成,邊界常清晰規(guī)整,其外周常見25mm的低回聲圈,稱之為聲暈或暈環(huán)。(2)多數(shù)表現(xiàn)為結節(jié)狀,呈不均勻高回聲或不均勻低回聲;少數(shù)結節(jié)內部有出血、壞死和液化,可表現(xiàn)為混合型。 巨塊型:(1)腫塊邊界清楚,形態(tài)

57、比較規(guī)則,其外周常有聲暈。(2)腫塊的內部回聲多不均勻,以混合回聲 及高回聲多見。若腫塊是由數(shù)個癌結節(jié)融合而成,其形態(tài)不規(guī)則,腫塊內部可出現(xiàn)“結中結”狀。 3. 彌漫型:(1)癌結節(jié)數(shù)目眾多,彌散分布于整個肝臟,其大小不一,多數(shù)直徑在1.0cm左右。(2)癌腫結 節(jié)以低回聲多見,少數(shù)為高回聲,內部回聲不均勻,周圍常不伴有聲暈。(3)如伴有門靜脈和肝靜脈內的癌栓以及肝臟深部組織回聲衰減,有助于本型肝癌的診斷。 各類原發(fā)性肝癌的內部回聲不盡相同,超聲聲像圖上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高回聲型;(2 )低回聲型;(3) 混合回聲型;(4) 等回聲型。 (二)繼發(fā)征象 1. 肝內擠壓征象:(1)肝包膜

58、局限性隆起;(2)肝內血管壓迫及繞行征;(3)膽管受壓。 2. 肝內轉移征象:(1)衛(wèi)星癌結節(jié);(2)門靜脈、肝靜脈、下腔靜脈癌栓。 81脂肪肝的超聲表現(xiàn): 答:脂肪肝可以分為彌漫性和局限性兩種。 彌漫性脂肪肝肝臟體積均勻性增大,各徑線測量都超過正常值。肝內回聲呈增強的,密集的細小光點,而且脂肪堆積越多,回聲越強。同時,脂肪顆粒使超聲聲波能量顯著衰減,而使深部肝組織回聲減弱,甚至為無回聲。典型的脂肪肝回聲表現(xiàn)為前部明顯增強,后方衰減。肝內的管道結構顯示不清楚,重者可以不顯示正常管道。 (2)局限性脂肪肝葉段型:脂肪浸潤局限于肝臟解剖的葉與段,呈扇形或地圖形高回聲,肝內管道走行正常,而無脂肪浸潤

59、的肝組織回聲正常。局灶型:脂肪浸潤呈高回聲團塊,可單發(fā)或多發(fā),形態(tài)欠規(guī)則,邊界清晰,大小直徑一般小于5.0cm。正常殘留型:該型大部分的肝實質被脂肪所浸潤,但仍殘存小部分正常肝組織,表現(xiàn)為在增強回聲的背景中出現(xiàn)一處或多處大小不等的低回聲區(qū)域,多呈片狀,形態(tài)不規(guī)則,沒有立體感,可見正常管道在其內走行。 82肝囊腫(nngzhng)的超聲表現(xiàn): 答:典型肝囊腫聲像圖表現(xiàn)為圓形或橢圓形的無回聲區(qū),囊壁菲薄,光滑整齊,呈高回聲,與周圍肝組織界限 清楚,囊腫后方肝組織回聲增強。囊腫合并出血感染時,囊壁增厚,不光滑,囊內可見(kjin)細小光點或光帶漂浮。 83肝血管瘤的超聲表現(xiàn)(bioxin): 答:臨

60、床上最常見的回聲型為高回聲型,多見于較小的肝血管瘤(一般小于3.0cm),表現(xiàn)為圓形或橢圓形光 團,邊界清楚,無球體感,內部回聲均勻,呈細小網(wǎng)絡狀回聲,瘤體與周圍正常肝組織之間可見小血管相通,或可見血管穿過病變區(qū),其后方回聲略增強。較大的肝血管瘤可以表現(xiàn)為低回聲型和混合性回聲型。 84肝膿腫的超聲表現(xiàn): 答:肝膿腫的超聲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的演變過程,一般將其分為膿腫早期,膿腫形成期及膿腫吸收期,超聲聲像 圖在不同的階段表現(xiàn)各異。 膿腫早期:出現(xiàn)邊界模糊不清的低回聲區(qū),內部回聲欠均勻,與周圍肝組織相延續(xù)。 膿腫形成期:表現(xiàn)為邊界較清楚的無回聲區(qū),大多數(shù)具有厚的膿腫壁,呈高回聲,厚薄不均,外壁較整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