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課件大全】 妊娠合并性傳播疾病_第1頁
【醫(yī)學課件大全】 妊娠合并性傳播疾病_第2頁
【醫(yī)學課件大全】 妊娠合并性傳播疾病_第3頁
【醫(yī)學課件大全】 妊娠合并性傳播疾病_第4頁
【醫(yī)學課件大全】 妊娠合并性傳播疾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妊娠合并性傳播疾病 貴醫(yī)附院婦產(chǎn)科 孟榮瓊性傳播疾病STD定義: STD是指以通過性行為為主要傳播途徑的一組傳染病。 現(xiàn)狀 近年來STD再次傳入我國,發(fā)病率明顯上升,女性 STD 多發(fā)生在2030歲,以2025歲最多,正值生育年齡。妊娠期感染STD 或STD 婦女妊娠后,不僅危害本人健康,還可累及下一代,已經(jīng)成為優(yōu)生優(yōu)育的問題之一,也是社會問題之一。 病原體: 包括細菌、病毒、螺旋體、支原體、真菌、原蟲及寄生蟲等。我國重點監(jiān)測的性傳播疾病有梅毒、淋病、艾滋病列為乙類傳染病及鋒利濕疣、軟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腫、生殖器皰疹和非淋菌性尿道炎。 講授內(nèi)容第一節(jié) 淋病第二節(jié) 鋒利濕疣第三節(jié) 梅毒第四節(jié)

2、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第一節(jié) 妊娠合并淋病一、病原二、傳播途徑三、妊娠與淋病的相互影響四 、診斷及實驗檢查五、治療一、病原 淋病是由淋病萘瑟菌簡稱淋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統(tǒng)化膿性感染為主要表現(xiàn)的性傳播疾病。近年其發(fā)病率居我國性傳播疾病首位。 淋菌特點:為革蘭染色陰性雙球菌, 腎形成雙排列, 對腺上皮有親和力。 常隱匿于女性泌尿生殖道引起感染。二、傳播途徑 直接傳播即性交傳播:多為男性先感染,性交粘膜受染尿道、尿道旁腺、前庭大腺、宮頸管最多見。 間接傳播即接觸被污染物品 垂直傳播即母嬰 主要是分娩時產(chǎn)道淋菌傳給胎兒 三、妊娠與淋病的相互影響 妊娠期淋菌感染多數(shù)無病癥,但妊娠期各階段感染淋病,對妊娠

3、的預后均有影響。1早期感染性流產(chǎn)2、胎膜早破早產(chǎn)羊膜腔感染綜合征胎兒宮內(nèi)感染FGR、胎兒窘迫、死胎、死產(chǎn)3、新生兒淋菌結(jié)膜炎、肺炎常在出生后12周內(nèi)發(fā)病,治療不及時可導致失明4、產(chǎn)后淋病播散使圍生兒死亡率明顯增加子宮內(nèi)膜炎、輸卵管炎、播散性淋病甚至敗血癥 四、診斷及實驗檢查 根據(jù)不良的性接觸史、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查可作出診斷。 1、分泌物涂片檢查 2、分泌物淋菌培養(yǎng) 3、核酸檢測篩選手段金標準測DNA片段,敏感性及特異性高,但易受污染,致使假陽性五、治療原那么:及時、足量、標準用藥。1、首選頭孢三代。頭孢曲松鈉0.250.5單次肌注。2、同時治療沙眼依原體,阿奇霉素1g頓服或紅霉素.qid天。

4、、病癥完全消失或停藥周后,應取宮頸分泌物涂片培養(yǎng),連續(xù)次陰性為治愈。、性伴同時治療。、新生兒娩出后用硝酸銀滴眼液滴眼,假設已有淋菌性結(jié)膜炎,那么用頭孢曲松鈉治療。 孕期禁用喹諾酮類及四環(huán)素類藥物。六、預防在淋病高發(fā)區(qū),孕婦應于產(chǎn)前常規(guī)篩查淋菌,最好在妊娠早、中、晚期各作一次宮頸分泌物涂片鏡檢淋菌及淋菌培養(yǎng),以便及早確診并徹底治療;淋病孕婦所娩新生兒應預防淋菌性眼炎及播散性淋病。一、病原及梅毒分期二、傳播途徑三、對胎兒及嬰幼兒的影響四 、診斷及實驗檢查五、治療六、治愈標準七、隨訪第三節(jié)梅毒一、病原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全身性傳播性疾病。患梅毒的孕婦可通過胎盤將螺旋體傳給胎兒引起晚期流產(chǎn)、

5、早產(chǎn)、死產(chǎn)或分娩先天梅毒兒。梅毒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性傳播疾病。居我國STD的第三位。梅毒分期后天梅毒先天梅毒早期梅毒早期先天梅毒晚期先天梅毒早期潛伏二期一期年齡歲以下,有傳染性,臨床表現(xiàn)與二期梅毒相似病期年以上胎傳梅毒病期年以內(nèi)主要表現(xiàn)為硬下疳病原體大量播散出現(xiàn)全身表現(xiàn)各種皮疹無病癥,血清反響陽性年齡歲以上,臨床表現(xiàn)與后天三期梅毒相似晚期梅毒(三期)二、傳播途徑 、直接傳播即性交傳播 未經(jīng)治療的患者再感染后年內(nèi)最具傳染性。病期超過年者根本無傳染性。 、垂直傳播即母嬰傳播 患梅毒的孕婦,即使病期超過年,仍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導致先天梅毒。 、間接傳播即接觸被污染物品傳播 、輸血傳播最主要途徑三、

6、對胎兒及嬰幼兒的影響 一、二期梅毒孕婦的傳染性最強,梅毒螺旋體在妊娠各期均可穿越胎盤,在胎兒內(nèi)臟和組織中大量繁殖,引起晚期流產(chǎn)、死胎、死產(chǎn)。 未治療的一、二期梅毒孕婦幾乎100%傳給胎兒;早期潛伏梅毒孕婦感染胎兒的可能性達80%以上,可有20%早產(chǎn)。未治療的晚期梅毒孕婦感染胎兒的可能性約為30%,晚期潛伏梅毒孕婦,雖無性接觸傳染性,但感染胎兒的可能性仍有10%。 假設胎兒幸存,那么娩出先天梅毒兒胎傳梅毒兒,一般先天梅毒兒占死胎的30%左右,常有較嚴重的內(nèi)臟損害,其病死率及致殘率均明顯增高。早期表現(xiàn)有皮膚大皰、皮疹、鼻炎及鼻塞、肝脾腫大、淋巴結(jié)腫大等;晚期多出現(xiàn)在2歲以后,表現(xiàn)為楔狀齒、鞍鼻、間

7、質(zhì)性角膜炎、骨膜炎、神經(jīng)性耳聾等。四、診斷與實驗室檢查 除有不潔性交史和病癥體征外,早期從孕婦病損處查螺旋體,二期以上可作梅毒血清學檢查。 1、病原體檢查:在一期梅毒的硬下疳取才,用暗視野法找到梅毒螺旋體可以確診。但大多數(shù)梅毒感染孕婦無明顯病灶,故主要靠梅毒血清學檢查。 2、梅毒血清學檢查 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常規(guī)篩查方法:常用快速血漿反響素環(huán)狀卡片試驗RPR 假設RPR陽性,應做證實試驗。此類檢查主要用于普查、婚檢,敏感性高特異性低。 血清特異性抗體測定,常用熒光密螺旋體抗體吸收試驗FTA-ABS及梅毒密螺旋體血凝試驗TPHA。 PCR技術取羊水、腦脊液、新生兒血清檢測螺旋體。五、治療原

8、那么:早診斷、早治療、用藥足量、療程標準。目的:治療孕婦,預防或減少先天梅毒的發(fā)生 治療期間應防止性生活,性伴侶也同時接受檢查及治療。 1、早期梅毒一、二期及早期潛伏梅毒 首選青霉素療法1普魯卡因青霉素80萬U肌注,每日1次,10-15日;2芐星青霉素240萬U,兩側(cè)臀部肌注,每周1次,共3次。假設青霉素過敏,住院脫敏后用青霉素或改用紅霉素0.5g,每6小時1次口服,用15日。2、晚期梅毒包括三期及晚期潛伏梅毒 首選青霉素療法 1普魯卡因青霉素80萬U,肌注,每日1次,用20日,必要時間隔2周后重復治療一療程;2芐星青霉素240萬U,兩側(cè)臀部肌注,每周一次,用3次。假設青霉素過敏,可用紅霉素0

9、.5 g,每6小時1次口服,連用30日。3、先天梅毒 腦脊液VDRL陽性者:普魯卡因青霉素5萬U /kgd, 肌注,連續(xù)用10-15日。 腦脊液正常者:芐星青霉素5萬U/kgd,mg /kgd,分4次口服,連用30日。六、治愈標準 包括臨床治愈及血清學治愈。 1、臨床治愈是指各種損害消退,病癥消失; 2、血清學治愈是指抗梅毒治療2年內(nèi),梅毒血清學試驗由陽性轉(zhuǎn)為陰性,腦脊液檢查陰性。七、隨訪 梅毒經(jīng)充分治療后,應隨訪2-3年。第1年每3個月隨訪1次,以后每半年隨訪1次,包括臨床及血清非密螺旋體抗原試驗。 多數(shù)一期梅毒在1年內(nèi),二期梅毒在2年內(nèi)血清學試驗轉(zhuǎn)陰。 少數(shù)晚期梅毒血清非密螺旋體抗體滴度低

10、水平持續(xù)3年以上,可判為血清固定。 第二節(jié) 鋒利濕疣一、病因二、傳播途徑三、臨床表現(xiàn)及診斷四、對胎兒及嬰幼兒的影響五、治療一、病因 病原體 :是人乳頭瘤病毒HPV。生殖道鋒利濕疣主要與卑微型HPV6、11感染有關 。 高危因素:早年性交、多個性伴侶、免疫力低下、吸煙及高性激素水平。近年發(fā)病率增加,在我國僅次于淋病居第二位。二、傳播途徑 1、直接傳播 性交主要途徑 2、母嬰傳播 宮內(nèi)感染罕見,絕大多數(shù) 是經(jīng)母親產(chǎn)道時受感染。 3、間接傳播偶有通過被污染衣物或器械三、臨床表現(xiàn)及診斷 臨床病癥不明顯,可有外陰瘙癢,灼痛或性交后疼痛。 病灶特征:多發(fā)性鱗狀上皮增生,初為散在或簇狀增生粉色或白色小乳頭狀

11、疣,柔軟有細的指樣突起。病灶增大后互相融合呈雞冠狀或菜花狀或桑葚狀。例圖 病變多發(fā)生在陰唇后聯(lián)合,小陰唇內(nèi)側(cè),陰道前庭尿道口等部位。 取病變組織作病理檢查可確診。四、妊娠與鋒利濕疣的相互影響 妊娠期由于細胞免疫功能低下,內(nèi)固醇激素水平增加,局部血循豐富,疣體生長迅速; 病灶中易寄生細菌,上行可致羊膜絨毛膜炎或胎盤炎癥; 妊娠期疣組織較脆,陰道分娩易致產(chǎn)后出血; 產(chǎn)后疣體迅速縮小,甚至自然消退; 胎兒經(jīng)產(chǎn)道感染,在幼兒期可發(fā)生咽喉乳頭狀瘤或咽喉濕疣。五、治療 1、對無病癥、無病灶的HPV攜帶者或亞臨床感 染不需治療。 2、有下生殖道鋒利濕疣應治療 對表淺、小的鋒利濕疣可用50%的三氯醋酸局部涂,

12、每周一次; 對較大、多灶性者可用激光或手術治療,同時全身應用抗病毒藥及增加免疫的治療。 生殖道鋒利濕疣不是剖宮產(chǎn)指征,巨型鋒利濕疣梗阻產(chǎn)道或有產(chǎn)科指征時應行剖宮產(chǎn)。 3、性伴侶同時治療。硬下疳鋒利濕疣 第四節(jié)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AIDS一、概述 二、傳播途徑三、診斷四、對胎兒及新生兒的影響五、防治一、概述 AIDS又稱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性傳播疾病。 HIV感染引起T淋巴細胞損害,導致持續(xù)性免疫缺陷,多器官時機性感染及惡性腫瘤,最終導致死亡。 HIV感染者中有18%50%是婦女,近年婦女感染人數(shù)急劇上升,其中85%是生育年齡婦女; 到2004年底,全球累計報告艾滋病感

13、染者約4200萬人,我國84萬例,報告感染者89067例,累計死亡報告 5024例。我國HIV感染者人數(shù)居亞洲第二位,全球第14位。二、傳播途徑 1、性接觸直接傳播,包括同性及異性 2、血液傳播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接受HIV感染的血液或血制品,接觸HIV感染者的血液、粘液等 3、母嬰傳播HIV能通過胎盤和羊水感染胎兒,分娩時經(jīng)母體的血液和產(chǎn)道分泌物及生后經(jīng)哺乳感染新生兒 HIV存在于感染者的體液中如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眼液、尿液、乳汁、腦脊液。艾滋病患者及HIV攜帶者均具有傳染性。三、診斷 1、流行病學史:與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的親密接觸史、靜脈注射毒品史、使用過血液制品、性紊亂或多個

14、性伴侶、多種性傳播疾病等; 2、臨床表現(xiàn) 約82%HIV感染孕婦無 病癥 3、實驗室檢查 HIV抗體檢測 四、對胎兒及新生兒的影響 宮內(nèi)感染是HIV垂直傳播的主要方式 任何分娩方式均有25%33% 的新生兒受HIV感染 HIV感染的兒童中 85%是受HIV感染母親傳播的 由于HIV感染對胎兒和新生兒高度的危害性,對HIV感染合并妊娠者原那么上應終止妊娠;如足月分娩,產(chǎn)后不應哺乳。五、防治 由于艾滋病目前無治愈方法,因此重在預防,從傳播途徑著手。 加強宣傳教育,了解HIV/AIDS的危害性 及傳播途徑 打擊并取締娼妓活動,嚴禁吸毒 獻血前檢測HIV抗體 防止醫(yī)源性感染 用平安套 對HIV感染的高

15、危人群行HIV檢測 及時治療HIV感染的孕產(chǎn)婦降低新生兒 HIV感染個人 預防性病、艾滋病ABC原那么 A:Abstinence 禁欲 B:Be faithful 忠誠 C:Condom 平安套關于艾滋病的10條根本知識 (1)艾滋病是一種病死率極高的嚴重傳染病,目前還沒有治愈的藥物 和方法,但可以預防;(2)艾滋病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3)與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不會感 染艾滋?。?4)潔身自愛、遵守性道德是預防經(jīng)性途徑傳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5)正確使用避孕套不僅能避孕,還能減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險;(6)及早治療并治愈性病可減少感染艾滋病的

16、危險;(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傳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徑,因此要拒絕毒品,珍 愛生命;(8)防止不必要的輸血和注射,防止使用未經(jīng)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的 血液和血液制品;(9)關心、幫助和不歧視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預防與控 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10)艾滋病威脅著每一個人和每一個家庭,預防艾滋病是全社會的 責任。HIV感染者中約一半為婦女每年約一半新感染發(fā)生在婦女開展中國家的HIV/AIDS中,64為婦女和女童全球婦女和女童感染HIV時機是同齡男性的2.5倍;某些地區(qū)高達6倍。東部、南部非洲的局部地區(qū),1/3以上的十幾歲女童感染HIV婦女感染艾滋病的情況資料來源:UNAIDS截至2004年底,全球估計HIV/AIDS人數(shù)總數(shù): 39403590 4430萬西歐和中歐610 000北非和中東540 000 次撒哈拉非洲2540 萬東歐和中亞140萬南亞和東南亞 710萬澳新35 000 北美100萬加勒比440 000拉美170萬東亞和太平洋110萬資料來源:UNAIDS全球各地區(qū)艾滋病疫情估計數(shù)統(tǒng)計2004年11月地區(qū)存活感染人數(shù)(萬)2004年新感染數(shù)(萬)成人感染率()2004年死亡人數(shù)(萬)撒哈拉非洲25403107.4230北非和中東549.20.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