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必修1第17課 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 課件(18張PPT)_第1頁
選擇性必修1第17課 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 課件(18張PPT)_第2頁
選擇性必修1第17課 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 課件(18張PPT)_第3頁
選擇性必修1第17課 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 課件(18張PPT)_第4頁
選擇性必修1第17課 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 課件(18張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7課 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一、歷代戶籍制度演變(1)丞相主管全國戶籍工作,各級地方政府也均有專門人員主管戶籍。(2)戶是政府征派賦役的單位。百姓編戶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國家的“編戶齊民”。(3)政府為掌握人口數,定期進行人口調查。3.西漢史料閱讀: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蕭)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漢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 史記蕭相國世家對封建國家而言,賦役是國家財政的根本,而戶籍是賦役征發(fā)的依據。1.戰(zhàn)國一、歷代戶籍制度演變國家開始大規(guī)模編排民戶,制定戶籍。2.秦朝秦朝形勢圖戶籍實行

2、分類登記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戶籍外,還有宗親貴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賈的市籍等。為戶籍相伍。 秦獻公四境之內,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商君書東漢末年,戰(zhàn)事頻繁,人口流動加劇,豪強地主與國家爭奪人口,戶籍散亂。4.東漢東漢時期,通過各種方式豪強地主都占有了大量土地,通常又采取田莊式的生產經營方式。在當時的田莊中,有農、林、牧、漁各業(yè),具有極強的自給自足性質。(田莊僅僅靠幾個人是無法耕種大片土地的,因此豪強地主還需要足夠的人,比如地主需要足夠多的工作人員(佃戶)來耕種土地,同時又需要足夠的管理人員(宗族成員)來管理佃戶)后期豪強地主也隨著莊園經濟的發(fā)展而改變,最終形成了門閥、士族

3、。他們長期盤踞中央政府的要職一、歷代戶籍制度演變(1)西晉短暫統(tǒng)一中國,重建戶籍,以黃紙登記戶主姓名、年齡、家庭情況,裝訂成冊,稱為“黃籍”。(2)東晉政府對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黃籍進行登記,對從北方南渡而來僑居的州、郡、縣人口以“白籍”進行登記,不征收賦役。(3)東晉后期和南朝,政府為增加賦役,不時將僑居糊口編入所居郡縣戶籍,稱作“土斷”,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擔賦役。5.魏晉南北朝時期:(P99 歷史縱橫)1、社會動亂和人口流動打破了原有的戶籍管理制度,封建政府無法掌握人口、田畝等信息。2、土地兼并,導致部分人口失去土地成為地主階級的依附階層,無法承擔賦役。3、為保障政府的賦役征發(fā),封建政府不

4、得不重新制定新型戶籍分類標準。一、歷代戶籍制度演變隋朝建立后,命州縣官 “大索貌閱”,將人口體貌與戶籍登記相比較,重新核定戶籍,嚴防不實。6.隋朝隋文帝于開皇三年(583年)下令州縣官吏“大索貌閱”,即按戶籍上登記的年齡和本人體貌進行核對,檢查是否謊報年齡,詐老詐小。通過檢查,大量隱漏戶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賦稅收入。 輸籍定樣又稱“輸籍法”,是中國隋朝制定各戶等級和納稅標準的辦法。政府利用這一手段搜括隱藏戶口,以防止人民逃稅和抑制士族、豪強占有勞動人口,從而確保政府收入,加強中央集權。 一、歷代戶籍制度演變唐承隋制,管理更嚴,戶籍三年一造。政府會通過人口核查將逃避登記的人口搜查出來

5、,稱為“刮戶”。6.唐朝材料 由于唐政權強力推行了籍賬制度,從而借此檢括出大批隱漏人口,復核出人丁的實際年齡,大大防止了虛報年歲以規(guī)避稅役的弊端,達到了維護社會秩序、最大限度搜刮租調征發(fā)力役的目的。周秀女從敦煌戶籍殘卷看唐代籍賬制度一、歷代戶籍制度演變戶籍分主戶與客戶。主戶:指擁有土地、繳納賦稅的稅戶;客戶:沒有土地的佃戶。7.宋朝北宋初,客戶占總人口的40%,到1072年,客戶所占比例下降到30%,為國家承擔賦役的主戶人口所占比例上升。導致宋朝戶籍制度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宋代“不立田制”商品經濟發(fā)展,土地兼并嚴重,按人頭納稅易致賦稅不均,故納稅根據土地來算,相應的戶籍制度與土地融合,適應

6、了土地私有的社會發(fā)展要求。宋代按有無田產的原則,將戶籍分為主戶和客戶,主戶擁有田產,客戶靠租種主戶土地為生。以下相關史實和結論對應準確的是()一、歷代戶籍制度演變元朝的戶口類型比較復雜,按職業(yè)可以分為軍戶、民戶、匠戶、僧道戶、儒戶、灶戶、漁戶等,統(tǒng)稱為“諸色戶計”,一旦定籍,就得“各安生理”,世代相襲,不得變動。8.元朝元至元年間湖州路戶籍文書,登載了322葉900戶的人口事產營生信。9.明朝(1)明朝繼承了元朝以職業(yè)定戶籍的做法,戶籍分民籍、軍籍、匠籍等。(2)明朝戶籍冊稱“黃冊”,以里甲制為基礎,每里一冊,詳列各戶人口、田土、房屋黃冊。徽州府祁門縣汪寄佛戶帖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命全國調查戶口

7、,推行戶帖制度。這張1371年頒發(fā)的戶帖除刷印了朱元璋的白話圣旨之外,還登記了汪寄佛一家的人口、田地、房屋等項。一、歷代戶籍制度演變(1)清朝普通戶籍基本沿襲明制,但管理相對松弛。(2)到清前期賦役實行固定丁銀、攤丁入畝,戶籍的作用大為削弱。(3)乾隆年間,朝廷諭令戶籍永停編審,此后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組織制度登記人口數量。10.清朝“滋生人丁,永不加賦”:1712年,康熙帝規(guī)定以前一年的丁銀作為定額,不再增加;“攤丁入畝”:雍正帝即位后,將這筆丁銀分攤到田畝中,從此,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2000多年的人頭稅徹底廢除,國家對百姓的人身束縛進一步減弱。課堂探究:中國古代戶籍制度的作用與特點戶口漏于國

8、版,夫家脫于聯(lián)伍,避役者有之,棄捐者有之,浮食者有之,于是奸心竟生,偽端并作矣。小則盜竊,大則攻劫,嚴刑峻法不能救也。 漢代徐干中論民數篇中國古代戶籍制度,從來就不是單純的戶口數量的調查統(tǒng)計,也并非只有人口調查管理與社會治安功能。中國封建社會統(tǒng)治集團,對人民進行控制和剝削的主要形式中,土地與人民的封建依附關系的結合是最基本的。甲兵與稅賦,自然就是由被束縛于一定的土地上的人民負擔了。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戶籍制度的基礎上。” 周積明中國社會史論功能:社會控制;經濟剝削,征收賦稅、徭役;基層管理。特點:歷史悠久,不斷發(fā)展完善;戶籍制度與賦役、行政管理、社會治安相結合;對人口流動控制嚴格。帶有宗法倫

9、理色彩。等級特權色彩濃厚。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當時社會經濟發(fā)展,也加深了傳統(tǒng)小農經濟社會的閉塞性和封閉性。基層組織(區(qū)劃和戶籍管理)社會治理(維護社會治安)交通要道十里設一亭鄉(xiāng)里制度什伍組織鄰保制度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百家為里,互相監(jiān)督四家為鄰,五鄰為保十家牌法百戶為里,五里為鄉(xiāng),城內設坊,郊外設村,設里正、坊正、村正里甲制十戶為一甲,一百一十戶為一里,設甲首、里長清初實行里甲制,后推行編制嚴密的保甲制:十戶為牌,設牌長;十牌為甲,設甲長;十甲為保,設保長兼具區(qū)劃和戶籍管理性質的鄉(xiāng)里制與旨在維護社會治安的保甲制合一二、歷代基層組織與社會治理秦漢唐朝明朝清朝宋朝保甲制度北魏三長制皇帝中央政府郡縣鄉(xiāng)里

10、三公九卿郡守縣長(令)三老、嗇夫、游徼里正杜佑的通典記載: “大唐令在邑居者為坊,別置正一人,掌坊門管鑰,督察奸非,并免其課役。 ”據此材料可推斷,唐朝時 “坊正 ”()A負責城鄉(xiāng)間政令傳遞B維護城內的基層治安C掌管官吏的業(yè)績考核D負責在坊內分配徭役明末到清嘉慶年間,江南松江府經過幾次政區(qū)重組,縣愈分愈小,愈分愈多,原來的東、西鄉(xiāng)之別,成了縣與縣的差異。這反映了()A社會經濟的發(fā)展B基層治理的低效C百姓稅賦的沉重D城鄉(xiāng)差距的縮小二、歷代基層組織與社會治理趨勢: 由鄉(xiāng)里制向保甲制 由鄉(xiāng)官制向職役制轉變 國家對鄉(xiāng)村治理的干預和控制逐步增強,鄉(xiāng)村自治功能逐步減弱。 歷代政府注重建立基層民眾的自我管理

11、與相互監(jiān)督機制原因: 國家的統(tǒng)一,封建專制的強化; 維護小農經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的需要。西晉 塢堡 陶模1.社會救濟(1)原因古代社會生產力水平低,自然災害頻發(fā),人民生活缺少保障,需要國家和社會提供必要的、及時的救助。(2)作用:社會救濟為民眾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證人口繁衍和正常生產活動的進行,客觀上有利于維護統(tǒng)治。 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 禮記王制倉無備粟,不可以待兇饑。 墨子七患三、歷代社會救濟與優(yōu)撫政策(3)政府救濟歷代社會救濟的主體是掌握大量資源的政府,民間組織處于輔助地位。漢朝建立常平倉制度,積谷備倉,調節(jié)糧價。隋唐時期,政府既重視官方

12、儲備,也大力提倡民間積儲。隋文帝置倉積谷,還鼓勵民間自置義倉。官倉救大災,義倉防小災。隋文帝于開皇三年“以倉庫尚虛,衛(wèi)州置黎陽倉,洛州置河陽倉,陜州置常平倉,華州置廣通倉,轉相委輸,漕關東之粟以給京師?!碧屏渚?0常平署1.社會救濟(4)社會力量救濟宗族內部的救助活動逐漸興起。a.代表:北宋范仲淹在族內創(chuàng)設義田,賑濟族人,影響深遠。b.作用:宗族通過設立族產(義田、義學、義宅、義冢),在衣食、住行、婚娶、蒙養(yǎng),喪葬等方面資助族中貧困者。明清時期,慈善組織開始興起,出現了善堂、善會等慈善機構。奉天同善堂近代中國東北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慈善機構三、歷代社會救濟與優(yōu)撫政策1.社會救濟三、歷代社會救濟與優(yōu)

13、撫政策(5)特點歷代社會救濟的主體是掌握大量資源的政府, 民間社會處于輔助地位。政府救濟的重點在救災,核心在于保證糧食供應,同時還會疏導和安置流民,鼓勵民間富戶救濟災民。社會力量的救濟活動側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賑濟如收養(yǎng)棄嬰和孤兒、接濟貧民等。針對不同對象采取不同救濟措施。實施者地位舉措政府主體漢朝常平倉制度隋唐既重視官方儲備,也大力提倡民間積儲(義倉、社倉)宗族輔助,宋朝興起設立義田、義學、義宅、義冢等族產慈善組織輔助,明清興起善堂、善會等2.優(yōu)撫政策三、歷代社會救濟與優(yōu)撫政策中國古代一直有優(yōu)撫老弱貧苦等弱勢群體的傳統(tǒng),尊敬與贍養(yǎng)老人,保障鰥寡孤獨的生活。(1)尊敬與贍養(yǎng)老人:秦漢時期,皇帝有時會賜給高齡老人手杖鳩杖,以示尊重。明初朝廷令各地有司優(yōu)撫高年平民,八十歲以上月給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2)保障鰥寡孤獨從唐朝開始,政府設有收容貧老、孤兒和乞討流浪人員的專門機構養(yǎng)病坊。宋朝:福田院;元朝:眾濟院清朝:養(yǎng)濟院安濟院也作“養(yǎng)濟院”。在武林舊事中記載,“貧而無依者,則有養(yǎng)濟院”。指貧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