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歷史學習能力的四種方法_第1頁
提高歷史學習能力的四種方法_第2頁
提高歷史學習能力的四種方法_第3頁
提高歷史學習能力的四種方法_第4頁
提高歷史學習能力的四種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提高歷史學習能力的四種方法1第一:習慣捫心自問學與問2馬一浮先生說:“善問者,必善學;善學者,必善問”。錢基博先生說:“讀史之大病,在記憶史實,而不深究其所以?!北救苏f:學后,先問自己,再問別人(他問)。自問問什么?(一)三個層次:(1)是什么;(2)為什么?;(3)還有什么?(二)六個“W”:史學家周一良先生回憶洪業(yè)先生在燕京大學歷史系的授課時提到:洪先生曾開宗明義說,歷史是什么?只要你抓住英文里的五個W,就基本抓住歷史了。即,who,when,where,what,how,什么人,什么時間,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怎樣做的。周先生后來補了一個 why(為什么這樣做)。3第一層次:是什么?自然

2、經(jīng)濟是什么?(必修二第11頁的”知識鏈接“)自然經(jīng)濟簡單地講就是自給自足的經(jīng)濟。為了滿足生產者個人或經(jīng)濟單位的需要而進行生產的經(jīng)濟。以“自然經(jīng)濟”為例說明4第二層次:為什么?1.學生常問:自然經(jīng)濟就是小農經(jīng)濟嗎?為什么?小農經(jīng)濟,也可以說是自然經(jīng)濟,它的特點一是分散,二是生產出來的產品都用來自己消費或絕大部分用來自己消費,而不是進行商品交換,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比如封建社會時期的社會經(jīng)濟情況就是小農經(jīng)濟占主導。但小農經(jīng)濟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經(jīng)濟,小農經(jīng)濟強調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而自然經(jīng)濟主要與商品經(jīng)濟相對,小農經(jīng)濟產生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經(jīng)濟早在原始社會就產生了。52.

3、必修二教材P34頁有這樣一段話:“鴉片戰(zhàn)爭后,以英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擴大了對中國的商品輸出,輸華貨物總值顯著增加。由于輸入的洋貨多為機器制成品,物美價廉,競爭力強,不少中國土貨滯銷,如東南沿海一帶盛產的土布、土紗的銷售因此而陷入困境。中國手工棉紡織業(yè)的衰敗,標志著自然經(jīng)濟開始解體”。 怎樣理解“中國手工棉紡織業(yè)的衰敗,標志著自然經(jīng)濟開始解體”這一結論的呢?農民和手工勞動者紛紛破產,耕織分離,農產品商品化。6第三層次:還有什么?1.必修二教材第三頁導語中說:”千百年來,中國農業(yè)生產以小農戶個體經(jīng)營為基本形式“,那么,小農經(jīng)濟長期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1)地少人多是導致小塊土地占有的自然因素;(

4、)中國家產分割法和繼承法中“多子均分”的制度,造成土地零星分散狀況嚴重。()封建時代的農民不論是自耕農還是佃農,一般都是窮人,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都比較貧乏,他們不可能購買或租用大片的土地;()從根本上說,是由于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低下,小塊土地經(jīng)營是一種最有效的經(jīng)營方式。7在顧炎武著的日知錄紡織之利中有這樣一些記載:“華陰王弘撰著議,以為延安一府,布帛之價貴于西安數(shù)倍,既不獲紡織之利,而又歲有買布之費,生計日蹙。按鹽鐵論曰:這民無桑麻之利,仰中國絲絮而后衣之,夏不釋復,冬不離窟,父子夫婦,內藏于磚室土圜之中。崔寔政論曰:仆前為五原太守,土俗不知緝績,冬積草伏臥其中,若見吏,以草纏身,令人酸鼻?!?/p>

5、2.導語中說:”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是古代中國經(jīng)濟的基本形態(tài)“,是不是古代漢族人居住的地區(qū)都存在男耕女織的小農經(jīng)濟?從以上材料看其實不然,“邊郡之民,既不知耕,又不知織”(顧炎武語)不一定都存在自然經(jīng)濟。8第二:善于觸類旁通學與思9梁啟超先生說:一個問題或現(xiàn)象,可以分作內外兩面觀察,首先要問題或現(xiàn)象的內容全部清楚;其次要問題或現(xiàn)象的外圜,就是周圍有關系的事物全部清楚。前面的可以叫做本通,后面的可以叫做旁通,本旁通都徹底以后,才不至于偏陋拘虛,好像莊子所說的一區(qū)之見?!坝|類旁通”解釋:觸類:接觸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貫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guī)律,進而推知同類事物的知識或規(guī)律。試舉一例說明:

6、10例一:中國農業(yè)問題本通旁通中國農業(yè)古代史上農業(yè)(耕作技術;土地制度;水利工程;灌溉技術)英國農業(yè)圈地運動;租地農場;農產品商品化(必二P96);農業(yè)國為工業(yè)國;近代史上農業(yè)(自然經(jīng)濟破壞;農產品商品化程度高;民生主義;土地革命等)美國農業(yè)必二P111汽油拖拉機;傳統(tǒng)農業(yè)向現(xiàn)代農業(yè)轉化現(xiàn)代史上農業(yè)(土地改革;三大改造;論十大關系;人民公社;農村糾“左”;農村改革等)日本、俄國改革份地、廢除領主土地所有制11其他例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中外)民族覺醒歷史(中外)外交政策歷史(中外)市場發(fā)展史(中外)12第三:學會“化零為整”(學與思)13梁先生又說:“如何讀歷史,才能變死為活,才能使人得益,

7、依我的經(jīng)驗,可以說有兩種:一種是鳥瞰式,一是解剖式。”鳥瞰式,這種方式在知大概。令讀者于全部書或全盤事能得一個明了簡單的概念,好像乘飛機飛空騰躍,在半天中俯視一切,看物攝影,卻及其清楚不過。又可以叫做飛機式的讀史方法。解剖式這種方法在知底細。令讀者可一章書或一件事能得一個徹始徹終的了解。好像用顯微鏡細察蒼蠅,把蒼蠅的五臟六腑看得絲絲見骨。這種方法又可以叫做顯微鏡的讀史方法。舊課程復習化整為零(解剖式)新課程復習化零為整(鳥瞰式)14舉例:唐朝歷史(化零為整)15其他例子王朝歷史(西周、西漢、唐、宋、明清)國別史(英國、日本、美國、德國、俄國)時代史(舊民主主義、新民主主義;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

8、;冷戰(zhàn)時期等)16第四:尋找用武之地思與考17調動與運用知識過程中鞏固知識;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能力。說文解字:“考者老也”。(一)教師陪練課堂內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調動與運用知識的積極性。(舉兩例說明)學林軼事:北大名教授吳組緗當年給學生上第一堂課的內容是:“現(xiàn)在我給你們兩個判斷,你們看那一個正確:一個判斷是吳組緗是人,另一個是是吳組緗是狗?!蓖瑢W們自然回答前一個判斷正確,可錢理群反詰說:”第一個誰雖正確,但是毫無價值。第二個判斷盡管錯誤,但是它逼著你去想,吳組緗是狗嗎?誰罵他是狗?為什么只罵他不罵別人呢?這一想就會產生很多可能性,會有創(chuàng)造性“。18漫畫:和珅兼并土地這是1950年浙江省嘉興鎮(zhèn)

9、東鄉(xiāng)農民土改勝利完成后,農民高彩官和家人一起看領到的土地證。探討題:兩張圖片中的人物都臉帶笑容,他們?yōu)槭裁催@么開心?圖片1中的笑反映了農民有了一定的生產資料,地權與勞動者的結合(農民土地所有制)(19501952年);圖片二的笑反映了貴族官僚貪欲的滿足(土地兼并,地主土地所有制發(fā)展)19材料一:1876年費城第三屆世博會:第一次由中國人選派代表參加。博覽會上,中國展館精心的布置,以濃郁的中華民族特色吸引了參觀者。一座木質大牌樓向北而建,上書“大清國”三個字,對聯(lián)一幅,曰“集十八省大觀,天工可奪;慶一百年盛會,友誼斯頓。”橫批為“物寶天華”。中國參展的商品共計有720箱,6801種,價值約白銀20萬兩。中國的絲、茶、瓷器、綢貨、雕花器、景泰藍等在各國展品中推為第一。 材料二:1926年費城第十六屆世博會:該會上,中國以生絲、茶葉、江浙綢緞、江西瓷器、福建漆器、手工刺繡及翡翠等展品為主,具有中華民族特色,并在各個獎項的角逐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問題:根據(jù)材料與所學知識概述當時中國手工業(yè)的主要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