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論資料(共15頁)_第1頁
古代文論資料(共15頁)_第2頁
古代文論資料(共15頁)_第3頁
古代文論資料(共15頁)_第4頁
古代文論資料(共15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zhn u)古代(gdi)文論選讀資料(zlio) 1.尚書是關于我國上古歷史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舜典記載了中國早期的文學理論。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詩言志。朱自清認為這是中國歷代詩論的“開山綱領”,對后來的文學理論有著長久的影響。二是詩的教育作用。尚書是我國現(xiàn)存的較早的古籍。詩言志是早期的詩歌理論。其中的名句: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2.詩經(jīng)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亦稱詩、詩三百。儒家學派把它奉為經(jīng)典。編成于春秋時代,共305篇,全部是周初至春秋中的合樂歌詞,。全書根據(jù)樂調分為風、雅、頌,以四言為主,其中不少的作品運用了賦、比、興的手法。諷刺是詩歌的主要的職能。司馬

2、遷說:詩三百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劉勰說:風雅之興,志思蓄憤,而吟詠情性,以諷其上,此為情而造文也。3.論語是用語錄體寫的最早的一部儒家“經(jīng)典”,其原有魯論、齊論、古論三種,現(xiàn)存魯論二十篇??鬃尤寮蚁雽W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特別強調文與道德的關系,提出“有德者必有言”的看法。他把詩三百歸結為“無邪”。將全部作品說成為都符合他所宣揚的“仁”、“禮”等的要求??鬃右埠苤匾曃膶W的社會作用。他說:詩可以興(文學作品有感染力量,能感發(fā)意志),可以觀(讀者可以考見得失,觀風俗之盛衰),可以群(群居相切磋,互相啟發(fā),互相砥礪),可以怨(怨刺上政,以促使政治改善)??鬃诱撛姌泛苤匾曋泻椭?。所謂的中和之美是他的中庸

3、之道在文藝思想上的反應,對不符合這一要求的民間樂曲采取輕視、排斥的態(tài)度,說“鄭聲淫”主張“放鄭聲”而對于韶、武古樂則推崇之至。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而彬彬,然后而君子。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4墨子,魯國人,墨家的創(chuàng)始者,生活于戰(zhàn)國初葉。墨子文學思想的要點是“尚用”與“尚質”,為了使文學發(fā)揮對政治的作用,他主張“言有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是指言必有據(jù),以古代圣王言行為準則,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是說立言要從實際出發(fā),以老百姓的實際體驗為依據(jù),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之利強調立言著書要考慮客觀上對于政治的實際的效果。三表是墨子提出的立言、注文的原則和標準,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墨子強調

4、作品的實用價值,認為應該“先質而后文”并提出反對“以文害用”的見解,墨子從“尚用”、“尚質”的觀點出發(fā),提出了“非樂”是主張。他在非樂上中說明統(tǒng)治者的音樂享受,從樂器設備到音樂演奏,都是剝奪民財民力而來,對人民的生活和生產(chǎn)都很不利,他還進一步指出,音樂藝術的享受,無論是對從事政治活動的統(tǒng)治者,或者是對于從事勞動的被統(tǒng)治者,都沒有任何益處,結論是“今天下士君子,請將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在樂之為物,將不可不禁而止也。5.荀子,戰(zhàn)國后期的重要的思想家,他發(fā)展了儒家的學說,其論“言”的論點(1)文以明道的主張他認為一切言論,凡是合乎道的,宣揚道的,就是好的;凡是離開道的,違反道的,就是壞的。

5、“辯也者,心之象道也。心也者,道之工宰也。道也者,治之經(jīng)理也。心合于道,說合于心,辭合于說?!薄胺惭圆缓拖韧?,不順禮儀,謂之奸言?!?(2)由于對道有不同的態(tài)度,所以可分成圣人之“言”,君子之言、小人之言。(3)言和政治有密切的關系,不同的言對政治起不同的作用。荀子論“名”“文而致實,博而堂正”,“正名而期,質請而喻,辯異而不過,推類而不悖?!痹~的概念明確,那么句所表達的意也自然明確,雖似質樸,卻很精當。假使玩弄概念,那就成為“邪說僻言?!避髯诱摗皹贰保?)他認為音樂的產(chǎn)生和人們對于(duy)音樂的需要,是“人情(rnqng)所必不免”的事情。人們(rn men)內(nèi)在“性術之變”,可以通過音樂

6、表現(xiàn)出來,反應人們各種各樣思想感情變化的不同音樂,能使人產(chǎn)生“心悲”、“心傷”、“心淫”、“心莊”等不同心理反應。(2)因為音樂表現(xiàn)了人們的思想感情,所以從中可以看到時代的面貌,亂世之征其聲樂險,其文章匿而采。(3)因為音樂有“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巨大教育、感染作用,所以它能對整個社會的民情風俗以至國家的安危治亂發(fā)生直接影響。(4)批評墨翟的“非樂”,強調統(tǒng)治者應該“正其樂”,并利用音樂教化人民,從而達到“治生焉”即鞏固統(tǒng)治的目的。(5)荀子重視樂教的主張,是他明道、征勝、宗經(jīng)的文學觀在音樂領域的體現(xiàn)。6.毛詩序吸取了傳詩經(jīng)生們的意見,闡說了詩歌的特征、內(nèi)容、分類,表現(xiàn)方法和社會作用等,

7、可以看作是先秦儒家詩論的總結。(1)它進一步闡明了詩歌的言志抒情的特征和詩歌與音樂、舞蹈的相互關系。序中所謂“詩者志之所之者”的志和“情動于中而行于言”的情,是二而一的東西。(2)其指出了詩歌音樂和時代政治的密切關系,說明不同時代有不同的作品,政治情況往往在音樂和詩的內(nèi)容里反映出來。(3)在詩歌的分類與表現(xiàn)手法方面,其提出了“六義”說,即風、雅、頌、賦、比、興。朱熹說明“賦”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以彼物比此物也,“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7.史記太史公自序司馬遷,我國古代偉大的歷史家,文學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是他作史記的動機,也是史記一書文學思想的基礎。 “述往事

8、,思來者,發(fā)憤著書?!?.論衡超奇是其中的第三十九篇,后漢王充,是中國哲學史上唯物主義傾向比較突出的思想家。超奇可以認為是文學批評中“作家論”的濫觴。王充認為在文人中,鴻儒屬于“超而又超,奇而又奇”之列,因而把這篇文章名之為超奇。王充把文人分為儒生、通生、文人、鴻儒。王充通過對鴻儒的贊揚,提出了品評作者的標準,論及作者的修養(yǎng),以及反對崇古非今的問題。(1)王充認為,品評作者的高下不能以讀書的多少作標準而應看他是否“博通古今”。(2)關于作者的修養(yǎng)問題,指出不能光從外在的“文”下功夫,而更需要從內(nèi)在的“實”作努力。王認為“實”即是“才智”與“實誠”,才智不只是博覽多聞,學問習熟,而要具有解決實際

9、問題的本領,實誠,非徒博覽者所能造,習熟者所能為,而是作者的真實感情。王充十分強調作者的感情對創(chuàng)作的作用,“精誠由中,故其文語感動人深”,才能“奪于肝心。(3)王充反對崇古非今的傾向。批判“好高古而稱所聞”,因為“前人之業(yè),采果香甜,后人新造,蜜酪新苦,的風氣。提高以時代作區(qū)分,而以“優(yōu)者為高,明者為上”。把后世超過前世,看成理所當然。9.楚辭章句序是現(xiàn)存最早的楚辭注本,后漢王逸。其推衍劉安之說,針對班固而發(fā)的。文中著重論述了屈原的高貴品質,他“進不隱其謀,退不顧其命”地對待現(xiàn)實的積極態(tài)度,而班固所強調的“明哲保身”之義,實質上是“婉娩以順上,逡巡以避患”,茍合取容的思想。在王逸看來,產(chǎn)生在黑

10、暗時代里的文學,其社會意義和教育作用就在于怨和刺。劉勰認為“屈原雖取容經(jīng)義,亦自鑄偉辭。10.典論論文是我國文學批評史上較早的一篇專論。曹丕批評了兩漢以來輕視文學的觀點,指出了文學的獨立地位,提出了自己的文學主張。(1)關于文學的價值,作者本著文以至用的精神,強調了文章是“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把文學提高到與事功并立的地位,并鼓勵作家們努力從事文學活動。(2)關于文氣,作者認為“文以氣為主”而“氣之清濁有體”曹丕認為:作家的氣質、個性,形成各自的獨特的風格。因此各有所長,難以兼擅。(3)關于(guny)文學體裁的區(qū)分,其說“文本(wnbn)同而末異”所謂(suwi)的“本”大致是指基本的規(guī)則

11、而言的,這是一切文章共同的,所謂的“末”是指各種不同文本的特點。(4)關于文學批評者的態(tài)度。指出了兩種錯誤態(tài)度:一是貴遠賤近,向聲背實,一是暗于自見,謂己為賢。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各以所長,相輕所短。11.文賦晉陸機,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完整而有系統(tǒng)的文學理論作品。陸機認為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必須觀察萬物,鉆研古籍和懷抱高潔的心情。觀察萬物可以豐富知識,鉆研古籍,可以吸取間接經(jīng)驗,學先世之勝藻,得才士之用心,以提高自己的寫作技巧,至于高潔的心情,即所謂懷霜之心,臨云之志,在制作中也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白袼臅r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文以情生,情因物感。有了創(chuàng)作的要求,接著運

12、用藝術的想象。精騖八極,心游萬仞,浮天淵以安流,濯清泉而潛浸,觀古今與須臾,撫四海于一瞬。藝術想象馳騁于窮高極遠 空間,突破上下古今的限制,然后使得“情曈昽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于是進入寫作過程。在“抱景者咸扣,懷鄉(xiāng)者畢彈”的眾多形象中作者進行了選擇和概括:或固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或本隱以之顯,或求易而得難,雖難方而逐員,期窮形而盡相。對藝術素材進行著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工作。最后,作者創(chuàng)造出具體而概括的形象。 “籠天地于形內(nèi),挫萬物于筆端?!毙形牡臉啡な峭ㄟ^構思使意和辭都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要注意四個問題:注意镕裁而使辭意雙美通過警句而突出主題。避免雷同而力求獨創(chuàng)。保留

13、精美的辭句,避免文章的平庸。 此外要要防止五種弊病(1)篇幅短小,不足成文。(2)美丑混合,文不調諧。(3)重辭輕意,流于空泛。(4)迎合時好,格調不高。(5)清空舒緩,缺少真味。因宜適變,曲有微情。達變而識次。 意不稱物文不逮意:構思之意,不能正確的反應事物,寫出之文,與構思之意尚有距離。 蘇軾“了然于心不能了然于口” “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12文心雕龍神思梁劉勰,文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闡述文學理論的專著。文全書共五十篇,分上下兩篇,上篇論述文學的基本原則,和闡明各種文體的淵源和流源,下篇的主要內(nèi)容屬于文學創(chuàng)作論。(1)神思是一篇完整的藝術想象論。a本篇開宗明義的對想象下了明確定義。劉勰

14、借用“行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說明想象是身在此而心在彼,可以由此及彼,不受身觀局限的藝術思維活動。事實上,這也指明了文學創(chuàng)作不能拘泥現(xiàn)實,專構目前所見,從事刻板摹擬,而應容許虛構的存在。b他并沒有把想象加以神秘化。他認為想象不是來自凌虛蹈空的主觀冥想,而是來自對客觀物象的觀察感受,從而把想象活動置于現(xiàn)實的基礎上,c“思理為妙,神與物游”??梢哉f是劉勰想象論的重要綱領。它一方面說明想象活動必須扎根于現(xiàn)實,一旦脫離了現(xiàn)實,想象活動就失去了依據(jù)?!耙暡加诼?,雖云未貴,柕軸獻功,煥然萬珍”。另一方面,“神與物游也說明了作者的思維活動是與具體的物象結合在一起的,實質上就是形象思維。(2)本篇還論述了

15、志氣和辭令在想象活動中的作用。所謂“志氣統(tǒng)其關鍵,辭令管其樞機”,是把志氣和辭令視為對想象活動起決定作用的兩個因素。a“志氣(zh q)”泛指思想感情,意思是說:思想感情是想象活動的動力,想象的開展(kizhn)是沿著思想感情的軌道而進行的、。作家臨篇綴慮,需要神定氣足,只有思想堅定深刻,感情真實充沛,才能使想象活躍起來。從而優(yōu)游適會抒懷命筆。否則,就如劉勰所說的“關鍵將塞,則神有篴心,形成思想僵化,感情枯竭,想象堵塞(ds)的枯窘狀態(tài)。b辭令系指語言或語詞,任何思維活動都是通過語言的媒介來進行的,沒有不依賴語言而獨立存在的所謂的思想活動。藝術想象也是如此。劉勰把辭令作為掌管想象活動的樞機,指

16、出只有準確的語言才能構成準確的意象,強調文學必須以言達意,窮盡物色,曲寫幾毫,“樞機方通,則物無隱貌?!庇信険粜L“言不盡意論”。劉勰指出“人之稟才,遲速異分;文之體制,大小殊攻”認為作家運思行文,或遲或速,一方面是基于作家的才能稟賦和構思方式,另一方面也取決于作品的大小規(guī)模和體裁特點,對于這些情況需要作具體分析,而不能一律相繩,妄分高下?!安┮姙轲佖氈渴侵缸骷以谒囆g體驗上要博。貫一為拯亂之藥是指作家在藝術表現(xiàn)要一博而能一就是把體驗上的博見和表現(xiàn)上的貫一統(tǒng)一。13.雕龍時序是文的第四十五篇,這是一篇關于文學史方面的專門的論文。它集中反應了劉勰的文學史觀。(1)社會現(xiàn)實影響,決定文學的發(fā)展。,

17、時代的政治,必然要反應在文學創(chuàng)作之中,所謂“歌謠文理,與世推”“文變?nèi)竞跤谑狼?,興廢關乎時序”。(2)文學本身有自己內(nèi)在的發(fā)展規(guī)律,即前后繼承的關系。(3)在論述具體作家、作品和每個時代的文學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劉并不是客觀的介紹,而是依據(jù)自己的文學觀分析評價不同的文學現(xiàn)象,贊揚屈原的作品,批判晉代的玄言詩。14.詩品序是專論五言詩而不及文章,是我國“詩話”的最早的一部作品。文是兼論詩文。詩的主要內(nèi)容,有破有立。屬于破的就是對南朝詩風的批評,一是反對聲病,主張自然和諧的音律。二是反對作詩用典。屬于立的有:一是鐘嶸認為寫作動機的激發(fā),有賴于客觀事物的感召,“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p>

18、還闡述了社會環(huán)境對詩人的感召,突出了“群”和“怨”特別是“怨”的作用。二是在詩歌創(chuàng)作問題上提出了滋味說。詩的“滋味”是什么?應該“指事造形,窮情寫物,最為祥切?!毕椋该鑼懙募氈?,切是指描寫的深刻。而要達到這個要求,必須賦比興并重,做到言近旨遠,形象鮮明,有風力、有藻采,乃可耐人玩味,而感染力也強,這才是“詩之至也?!?5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是陳子昂詩歌理論的一個綱領。在這篇短文里,他肯定了風雅、漢魏詩歌的進步傳統(tǒng),指出了晉、宋以來“文章道弊彩麗競繁的弊病。他著重提出了“風骨”(即健康的內(nèi)容和生動有力的語言形式相統(tǒng)一)和“興寄”(就是托物起興因物喻志的表現(xiàn)方法。)兩個問題,企圖從精神上去變革五

19、百年來的詩風。產(chǎn)生了“天下合然,質文合一”的影響。16.戲為六絕句杜甫,這是最早出現(xiàn)的論詩絕句。(1)杜甫主張兼取眾長,對六朝以來的作家認為應該具體分析,而不采取一律排斥的態(tài)度。這詩以庾信為例,指出論文當觀全文,不應忽視其簡筆凌云的長處;以四杰為例,說明評價作家,不應脫離當時的歷史條件。(2)基于這個認識,他提出了廣泛吸取前人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主張,其中也包含著“別裁偽體”的批判精神。(3)他有取于清詞麗句的技巧,反對緘弱小巧的風格。認為必須上攀屈、宋,自創(chuàng)“碧海瓊魚”的壯美意境。(4)最后,他指出只有轉益多師,熔今鑄古,把藝術修養(yǎng)建筑在博大精深的基礎上,才能使完美的形式表現(xiàn)充實的內(nèi)容,而接近反映現(xiàn)實

20、的風雅。“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7詩式詩的法則(fz),唐皎然。唐人的詩歌理論,有兩條不同的路線一是重視詩歌的現(xiàn)實內(nèi)容(nirng)與社會意義,由陳子昂發(fā)展的白居易、元稹,一直到皮日休,一是比較側重于詩歌藝術發(fā)揮了較多的創(chuàng)見,并且寫成了專書,由皎然的詩式發(fā)展到司徒空的二十四詩品。(1)詩在詩歌原則上,確認(qurn)了詩的崇高地位,以“夫詩者眾妙之華實,六經(jīng)之精英”提出詩體論和詩德倫。(2)詩體有十九字,屬于思想內(nèi)容的有貞、忠、節(jié)、志、德、誡、悲、怨、意。屬于藝術風格的有高、逸、氣、情、思、閑、達、力、靜、遠。(3)皎然所特別強調的最高藝術標準,則是要做到“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

21、顧詞彩,而風流自然?!钡娗樾?,不見文字。才真是“發(fā)皆造極”、“詩道之極”。司徒空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嚴羽的“羚羊掛角,無跡可求?!保?)詩式提出了取境問題?!霸娗榫壘嘲l(fā)”,他把詩歌的基本因素情和境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他認為“詩人之思初發(fā),取境偏高,則一首舉體便高,取境偏遠,則一首舉體便逸。”(5)如何取境a主張要站的高,看的遠。b強調詩人神思的作用,卻并不認為這種神思是神秘的。“神思”是長期思想醞釀的結果,因精神狀態(tài)高昂而激發(fā),并不是無所依傍的靈感。(5)有關詩歌創(chuàng)作問題,皎然所論,雖注意到內(nèi)容,但也重視形式。(6)在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問題上,皎然強調是“變”。他主張自立新意,“無有依傍”,要復

22、古而能“通于變”。但他更多地從詩歌形式的發(fā)展角度看問題,忽視了詩歌社會內(nèi)容的重要性,因而又是片面的。18.與元九書白居易,元九即元稹。是白居易詩論的綱領,是他創(chuàng)作政治諷刺詩的經(jīng)驗總結,它吸取了前代和同代詩論中的進步因素,加以發(fā)展,比較全面的解決了文學理論和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幾個主要問題,具有鮮明的時代內(nèi)容,強烈的戰(zhàn)斗色彩。(1)從文學與現(xiàn)實的關系著眼認為文學不僅消極的反映社會生活,而且應該和當前的政治斗爭相聯(lián)系,積極干預生活,提出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明確結論。(2)他反復闡明詩歌應該發(fā)揮其“補察時政,洩導人情的作用,要求詩人對當時的社會弊端作如實的揭發(fā)批判。(3)他強調“風”、“雅

23、”反映現(xiàn)實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用風雅比興或美刺比興作為最高準則,以之衡量復雜的文學歷史現(xiàn)象,去偽存真,大膽批判。白居易所強調的文章“為時、為事、為民、為物”而作的目的,主要是“為君、為臣”,是“愿得天子知”這表現(xiàn)了他的階級與時代的局限性。19.答李翊書韓愈,本文闡述一下四個問題:(1)學古文以立行為本,立言為表。要獲得文學上的成就,必須從道德修養(yǎng)入手。(2)學文的途徑,要道文合一。要善于學習前人的作品,而寫作要有創(chuàng)造性,不論是內(nèi)容或詞句,都要務去陳言。(3)學文喲要有堅定的信心,不以時人的毀譽為轉移,(4)寫古文要以氣為先。作者把氣與言的關系比作水與浮物的關系。氣是駕馭言的,所以強調“氣盛則言之長短與

24、聲之高下者皆宜?!边@主要在闡明古文的特征,它不同于被對偶形式所拘束,矯揉造作,不合自然語氣的駢文,而是言有長短,聲有高下,比較接近口語。20.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柳宗元本文著重論述兩個問題:一是建立師弟子關系以推動古文運動。二是論述“文以明道”和由經(jīng)學文。(1)首先主張文以明道,不茍為炳炳烺烺務采色夸聲音以為能事。(2)談到為文的目的既然在于明道,就不敢出于輕心,怠心,昏氣,矜氣。(3)談到學習五經(jīng)旁及(pngj)子史的問題。他肯定了先秦古文,同時也特別注意到以先秦古義為淵源的兩漢古文,尤其是司馬遷的古文。(4)本文還論述(lnsh)了各家散文以及詩、騷等的特色,對它們(t men)也作了適當?shù)母?/p>

25、括。21.上崔華州書李商隱,李的文學思想,在晚唐文壇上能夠別開生面,獨樹一幟。他對古文運動后學的流弊進行了尖銳的批評。(1)對于當時古文家“學道必求古,為文必有師法”的說法,他極其反感,認為不能專以孔子是非為是非。(2)主張文學創(chuàng)作應該有獨創(chuàng)性。a“行文不系今古,直揮筆為文”。要求作家創(chuàng)作必須直抒胸臆,作品要有真情實感,有所感而發(fā),而不是隨人腳跟,人云亦云。b“不愛攮取經(jīng)史,諱忌時事”,就是不走復古老路,不說陳詞濫調,不怕揭露現(xiàn)實。(3)在詩歌理論方面,李主張兼通眾制,反對拘于一格。21.與李生論詩書司空圖,其著重從韻味的角度來談詩歌意境的創(chuàng)造,他認為好詩必須有“韻外之致”,“味外之旨”,而這

26、味是妙在“咸酸之外”的,不是意盡于句中,而是要“近而不浮”,給讀者留下聯(lián)想與回味的余地,從而達到:思與境諧的藝術詣極?!敖桓 敝冈姼栊蜗笫钦鎸嵉?,如在眼前而不流于浮淺?!斑h而不盡”之詩歌的含義令人回味,境界極其深遠,不是意盡于句中,給讀者留下聯(lián)想與回味的余地。司空圖詩論的詩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和規(guī)律的總結。他以玄學為哲學武器深入探討了詩歌的審美特征和創(chuàng)作規(guī)律“意像”與“韻味”說是他創(chuàng)作、批評理論的核心。審美理想并全在追求沖淡之美,他對壯美也非常傾心。22.答韓三子華韓五持國韓六玉汝見贈贈述詩宋梅堯臣,其之所以能夠自立一宗,為宋詩作先導,(1)一方面由于他發(fā)展了前人的進步理論,指出了詩歌發(fā)展的方向。(

27、a)答就是從理論上提出的反西昆體的宣言。(b)詩中稱述詩三百的美刺傳統(tǒng),和白居易論相同強調“下以諷刺上”他認為詩歌之作,是“因事有所激,因物興以通。(2)另一方面也由于他在藝術風格上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認為“作詩無古今,唯造平淡難?!捌降笔敲匪鶚O力追求的藝術境界。所謂“平淡”并不意味著平庸和淺顯,恰恰相反,他是主張以及其樸素的語言和高度的寫作技巧,表現(xiàn)出作品的內(nèi)容。這種“平淡”風格特點在于:言在意外,耐人尋味。要洗盡鉛華,給人以“老樹著花”的美感,是讀者體味之后,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力。23.答吳允秀才書宋歐陽修。他在文中主張(1)主張重道以充文。他看出了文與道的關系,認為“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

28、,要想文章達到“工”的境地,所謂“縱橫高下皆如意者”,就不得不和道聯(lián)系起來了。內(nèi)容充實,自然發(fā)為光輝,反之僅僅從文的本身著眼,則“愈力愈勤而愈不至。(2)他所謂道的具體內(nèi)容主要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百事”。論文二推原于道,論學道而歸之于關心現(xiàn)實生活中的“百事”,關心現(xiàn)實生活中的“百事”而道在其中,這樣,就給文士們指出了關心現(xiàn)實的態(tài)度,也說明了文學史不可能脫離現(xiàn)實的。24.仲兄字文甫說宋蘇洵,文章闡說了文學創(chuàng)作上湊泊的問題。他用風水相遭而成文作比喻,認為“無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的作品,才是“天下之至文”。水,比喻創(chuàng)作的源泉和藝術修養(yǎng),風,比喻創(chuàng)作沖動不能已于言的一種狀態(tài),兩箱湊泊才能極文章

29、之偉觀。25上人書王安石,本文討論了文和辭的關系,實際也就是內(nèi)容和形式的關系。文中把文和辭分開來講,文指作文的本意,辭指篇章之美。作文的本意在于明道,而所謂的道,則是可以施之于實用的經(jīng)世之學?!皣L謂文者,禮教治政云而。文以實用為主,是王安石對文學的基本的看法。因此在內(nèi)容和形式的關系上,他明確地指出必須重視內(nèi)容。他認為文之有辭,“猶器之有刻鏤繪畫?!痹谥匾晝?nèi)容的前提下,形式也是重要的,不過兩者之間有主次的關系?!叭菀辔纯梢岩?,勿先之其可也?!彼J為古文家雖然夸談文以明道,但其真實的心得,則在文兒不在道。篇中批評韓愈、柳宗元,“徒語人以其辭”他也看到了道學家的矯枉過正,重道輕文,所以也不完全否認“

30、巧且華”的作用。因此他的文章,峭折簡勁,說理透辟,既不同于刻鏤無用之文,有不同于語錄樸質之體,既貫徹文“以適用文本,又非常重視語言的表現(xiàn)力和藝術特征。26書黃子思詩集(shj)后蘇軾,蘇詩是宋詩中的一大流派,超邁豪橫和淡雅高遠(o yun)是其詩的特色。他以文字為詩,以才學(cixu)為詩,以議論為詩。本文以書法喻詩,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肯定了李、杜“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極盡詩家之變態(tài)。這是蘇軾所不難于追從的。在肯定李、杜的基礎上,再提高一步,則覺得“蘇、李之天成。曹、劉之自得,陶、謝之超然,”高韻乃在筆墨蹊徑之外,而不可企及。本文謂“發(fā)織秾于簡古”是把兩種對立的藝術風格,看成是可以相互滲透、

31、相反相成的關系,織秾與簡古相統(tǒng)一,才可以達到“寄至味與澹泊”的妙用。27答洪駒父書宋黃庭堅,江西詩派的開山祖師,他提出了一套化臭腐為神奇,“以故為新”的理論。其著重在詩歌語言的技巧方面,是以借鑒代替創(chuàng)造,以因襲拼湊代替推陳出新,帶有片面追求形式的傾向,其全部理論的傾向,是重在形式技巧,而不是思想內(nèi)容。28論詞李清照,北宋末年一位很有成就的女詞人,她明確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和見解,并且尖銳地批評了許多詞壇老宿。論詞是一篇著名的詞論,其中對詞的見解和主張有一下幾點:一是高雅 二是渾成 三是協(xié)樂 四是典重 五是鋪敘 六是故實其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的主張,是針對蘇軾“以詩為詞”的作法而發(fā)的。這篇詞論里

32、的一個主要問題,是詩與詞應分應合的爭論,她主張歌詞應分五音、五聲、六律、清濁、輕重。29.歲寒堂詩話宋張戒 當南宋初期,蘇、黃詩風風靡一時的時候,首先正面提出反對意見的是張戒的歲寒堂詩話。(1)關于詩歌內(nèi)容方面,張戒認為應當以言志為本。至于詠物寫景,乃是余事,他所反對的是“以用事為博”、“以押韻為工”為詠物而詠物。張戒引孔子的“興、觀、群、怨”之說,充分地肯定了杜甫詩的思想意義,但對蘇軾的“以議論為詩”則認為是“詩人之意掃地矣。”這是因為蘇軾有些詩中說理論事縱橫馳騁,使得詩歌散文化,超出了言志抒情的范圍,因此就把他和黃庭堅的“補綴奇字”一概相量,稱之為“習氣”。(2關于詩歌的藝術風格方面,張主

33、張涵蓄蘊藉,必須是“情義有余洶涌而后發(fā)”,但又要“情在詞外,狀溢目前”,以“不迫不露”為貴。他不滿于元、白和張籍,由于他們“只知道得人心中事,而不知道書則又淺露也”。他說詩歌語言之工,在于“中的”。所謂“中的”指的是以恰當?shù)脑~語,確切不移地表現(xiàn)“一時情濃”。既“不可預設法式”,又無“新巧”可言,要其指歸,還是以渾成為尚,而不假于雕飾。(3)由于強調渾成的意境,張不僅把蘇、黃的“用事”、“押韻”看作是一種習氣,就連“聲律”和“雕刻”也看作是一種習氣。他說:“自漢、魏以來,詩妙于子鍵,成于李杜,而壞于蘇黃”。(4)張戒論詩,以儒家的傳統(tǒng)思想為指導,對蘇黃的評論也難免有過激之詞,但他重視內(nèi)容推崇李杜

34、,對當日詩壇的不良風氣,作了有力的批判,其有補偏救弊的意義。30.論詩詩宋陸游,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1)他所說的從“我昔學詩未有得,殘余未免從人氣”,“我初學詩日,但欲工藻繪”到“四十從戎駐南鄭”,“詩家三味忽見前”,“中年始少悟,漸若窺宏大”的過程,就是這樣一個曲折地摸索到正確道路的路程。詩家三味的領悟,不僅在藝術上證悟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境地,而是證悟到社會生活和創(chuàng)作的密切關系,以此為前提,而后少時所學的“藻繪”的工夫,煉字造句、征典屬對等藝術技巧才能有用地位積極的內(nèi)容服務,寫出思想性與藝術性統(tǒng)一的作品。即三味(2)陸游在示子遹中批判了早年單純追求形式,“但欲工藻繪”的錯

35、誤,指出了“詩為六藝一,豈用資狡獪,喻詩他又指出“法不孤生自古同,癡人乃欲鏤虛空!君詩妙處吾能識,正在山程水驛中。”作家現(xiàn)實生活的體驗,正是示子遹結尾所提到的“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的具體內(nèi)容,也是他所堅持的寫作原則。31.滄浪(cn ln)詩話宋嚴羽,滄浪重在形貌風格上的模擬,故創(chuàng)為以禪喻詩說,以禪喻詩,重在妙悟。所謂的“悟”似有兩義,一指第一義之悟,以漢、魏、晉、盛唐(shn tn)為師,而反對蘇黃詩風;一指透徹之悟,重在瑩徹玲瓏不可湊拍,于反對(fndu)蘇黃詩風之外,再批評永嘉四靈的學唐詩風。其論詩的基本理論(1)詩識論。要求學詩者通過對不同時代風貌和個性特點詩歌的辨析,提高自己的審

36、美“識力”。(2)妙悟說(3)別材別趣。是一種很深的“妙悟”,創(chuàng)造出神入化,運用自如的“頓悟”境界。32.論詩三十首元好問。金元時期的著名詩人,論詩的藝術特色(1)貴自得,反模擬。在“眼處心生句自神”一首中,指出了只有“親到長安”“眼處心生”的實證實悟,才能下筆有神,“論詩寧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2)主張自然天成,反對夸多斗靡。“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3)主張高雅,反對險怪俳諧怒罵。(4)主張剛健豪壯,反對纖弱窘仄。(5)主張真誠反對偽飾。33.詞源元張炎,上卷論樂律,下卷論詞的鑒賞和作法。他提出了評詞的標準:一意趣高遠 二雅正 三清空 特立清空,是為不滿吳文英詞晦澀的作風

37、而發(fā)的。其受周邦彥和姜夔的影響最大。34.錄鬼簿序元鐘嗣成,文中載元中期以前許多雜劇自己散曲作家的小傳和作品名目。分為三期:第一期,前輩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編傳奇行于世者 第二期,方今以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即已死才人不相知者 第三期,方今才人相知者,即方今才人聞名而不相知者。著錄元劇四百五十八本,是現(xiàn)存中國戲曲史上第一部重要文獻。其中對“前輩已死名公樂章傳世于世者”以董解元列首位,“前輩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編傳奇與世者”以關漢卿列首位。35.與李空同論詩書明何景明,其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李、何以復古為號召,他們都主張從學古入手的。何景明以為應該是“領會神情,不放行跡。所謂“以有求似”,也就是由表及

38、里,因內(nèi)服外,不僅得其形貌,同時要得其神情。而李夢陽則“刻意古范,鑄型宿模,而獨守尺寸”。所謂古法,主要是模仿古人的語言。何景明以為學古由入手,則學古是入門的途徑,而不是終極的目的,從古人入,必須從古人出。36.市井艷詞序明李開先,隨著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的萌芽,市民意識在文學上逐漸得到表現(xiàn),這種情況引起了一些進步作家的重視,本文從一個方面反映了這種趨勢。市井艷詞,也就是民間歌謠,其特點是:一是語意則直出肺肝,不加雕刻,反映了真實的感情。二是它的群眾性。37.藝苑卮言明王世貞,后七子中聲望最高,影響最大的,后七子中,最初提出論詩綱領的是謝榛,即主張出入于盛唐十四家之中,兼取眾長,自成一家,取徑以較

39、為寬泛。 (1)王世貞認為一切見于文字的書面語言,都應該看成是史,這也就是說,所有這些,都是表現(xiàn)社會生活的,而其中有“實”有“華”。就文學作品來說,必須是“五色錯綜,乃成華彩”,“經(jīng)緯就緒,乃成條理”。他所深切向往并作為最高藝術標準的,是漢魏和盛唐詩中華妙而有精深的境界。(2)他認為格調本于才思。“才生思,思生調,調生格?!闭f明了離開才思,即無所謂格調。(3)“思即才之用,調即思之境,格即調之界”從才思來談格調,就進一步深入到藝術意境的探討。認為佳境,境是一種成熟的藝術構思在適應情況下恰到好處的表現(xiàn)。意境離不開才思,而不以馳才極思為能事,能融化一切材料,而是看不出融化的痕跡。(4)如何才能達到

40、佳境?他不反對由功力以求工,但必須“有工入微,不犯痕跡”,也不否認法,他說詩三百篇和古詩十九首都“極自有法,而無“階級可尋”。要“由工入微”,必須識得這無階級可尋的法,而不尺尺寸寸,停留一字一句之法,最后歸于“一師心匠”。他認為只有出自匠心,才能“氣從意暢,神與境合”,隨物賦形,無施不可。否則即便是善學古人,能夠左右逢源,取之無疑,然而“召之而后來,揮之而后卻”,終究是古人的東西。他所不同于前七子以及同時李攀龍的是:一方面主張“師匠宜高”一方面主張“捃拾宜博”38.忠義(zhn y)水滸傳序明李贄(1)他首先指出水為發(fā)憤(ffn)之作,不是無病呻吟的作品,他把司馬遷的“發(fā)憤(ffn)著書”說,

41、作為水的創(chuàng)造精神。一方面說明作者是有感而作,同時又指出: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腐敗荒淫和禍國殃民的對外政策,是產(chǎn)生水的根源。(2)贊揚了水滸人物的正義精神,大大提高水滸傳的社會地位和文學價值。“童心”即赤子之心、真心,從未受過理學“聞見道理”的污染,他把人的這種“最初一念之本心”視為“天下之至文”的源。39.答呂姜山明湯顯祖,明代中葉的戲劇創(chuàng)作中,出現(xiàn)了兩大流派,即以沈璟為首的格律派,以湯顯祖為首的言情派。湯關于戲劇理論的主要觀點:(1)戲劇創(chuàng)作不能單純強調作曲的格律。他反對以按字摸生來損害作者感情的的表現(xiàn),也否認拘泥于尋宮數(shù)調以損害麗詞俊音的運用。(2)他認為一個劇本應該包括意、趣、神、色四個方面,

42、意趣,指的是作者的意旨和風趣。神情指的是作品所表現(xiàn)的感情和聲韻文詞。意趣神色,實際上包括作品的內(nèi)容和形式兩個方面。(3)湯顯祖主張文學作品應以言情為主,從他的劇作作用來看,他所表現(xiàn)的情具有突破封建傳統(tǒng)的束縛,反映了個性解放的要求。而他的以情為主得到意趣、神色的文學主張反映了社會生活中的新的思想意識對明代的復古主義是有力的針砭。40.雪濤閣集序明袁宏道,是袁論詩的代表作,“變”是其論詩的特點?!肮庞泄胖畷r,今有今之時”作者從古今時異的觀點出發(fā),認為“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時使之也”。時有變,則作為這一時代的文學也不能不變。這一前提,就根本否定了七子復古派的詩論?!白儭睆膬蓚€方面著眼:首先,從體制上

43、說,不同時代的文學作品,有它不同的“音節(jié)、體制”和寫作方法。其次,從一種體制的風格上說,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時代風格。41.曲律明王驥德,曲律的內(nèi)容是論述南北曲的源流、宮調,作曲和唱曲方法,兼及劇本結構、情節(jié)、賓白、科諢等,同時也批評到雜劇、傳奇、散曲等作品。其主張有以下幾點:(1)他主張戲劇作家,必須廣泛學習國風、離騷以及樂府詩詞、戲曲各方面的優(yōu)秀遺產(chǎn),豐富文學修養(yǎng)。(2)關于戲曲結構,他主張貴剪裁、貴鍛煉、突出重點、抓住頭腦,俱為卓見。(3)曲家多不注意賓白,王驥德認為不能輕視。他指出白不易作,其難不下于曲,a定場白須稍露才華,不可深晦。b對口白須明白簡直,不可太文。c白須音調鏗鏘,卻要美德

44、。d白要多少適宜,“多則取厭,少則不達”(4)他認識了戲劇的社會教育作用,要求作品要重視內(nèi)容。王是曲律學家,同時又是戲劇作家,其中很有些較好的見解對于李漁的曲論頗有影響。42.詩歸序,明鐘惺,鐘惺譚元春出,標舉幽深孤峭的宗旨,則是針對七子、公安二派的末流作為補弊救偏而提出來的。有如下的論點:(1作者認為詩家途徑之變有盡,而精神之變無窮,因此向上一著,不當限于途徑上取異,而應于精神上求變,亦即是應求古人之真詩。(2)據(jù)此以衡量有明一代詩風的逐變,前者是七子的學古,取徑于極狹極熟,其病為空廓,后者是公安所走的捷徑,其病為俚俗。二者同樣只是取異于途徑,是不求古人真詩之過。(3)指出選詩歸以救弊的用意

45、,在于求古人真詩所在,即是求古人精神所在,有意識地避免走上膚熟與俚率的道路,而要使“心目為之一易。怎樣求真詩?作者是要“察其幽情單緒,孤行靜寄于喧雜之中,而乃以其虛懷定力,獨往與冥游于寥廓之外”的?!耙湃酥?,以接后人之心目,使其心目所止焉”43.序山歌(shng)明馮夢龍,序是馮所編篡而成的一部(y b)民歌專輯,又名童癡二弄。(1)他認為詩三百中的風雅,大都(ddu)是民間歌謠,今日的民歌實與鄭、衛(wèi)之風相類,是可存而不可廢的。(2)民歌的特色,貴在真情。既不宣揚名教,無意作為,也不與詩文爭名,不尚辭華,只是“民間性情之響”,故多真聲。所謂“有假詩文,無假山歌”,正確而有概括地說明了民間

46、歌謠和正統(tǒng)詩文本質上的一般區(qū)別,和民歌在封建社會里為統(tǒng)治階級所鄙視而又為人們喜愛的原因。(3)他整理和出版山歌,是想借男女之真情,揭發(fā)名教之虛偽,同時,又具有批判“假詩文”,提高民歌文學價值,促進民歌發(fā)展的意義。44.西游記題詞清幔亭過客(袁于令)(1)袁于令闡明幻與真的關系。他認為“文不幻不文”,沒有虛構就沒有文學。并提出“極幻之事,乃極真之事”,透露了西游記的幻想的情節(jié)與生活真實之間的關系。袁于令指出西不是向壁虛構,可與現(xiàn)實主義的水滸并馳中原,對浪漫主義的文學作品給予積極肯定,這無論對文學理論和文學實踐都是有積極意義的。(2)其次是關于魔與幻的關系。袁于令利用佛家的學說,強調“我化為佛”,

47、“未佛皆魔”,“魔與佛力齊而位逼”,甚至提倡“言佛不如言魔”,而不是突出西游記的佛魔斗爭的一面,他有助于使人認識西游記描寫的內(nèi)容別具人間的性質。45.閑情偶記清李漁,閑是李漁的一部雜記,內(nèi)容包括戲曲、烹飪、建筑、園藝各方面。其中戲曲理論部分,分填詞部和演習部,對戲曲結構、音律、對白、表演、歌唱等問題都有所論述,有不少獨到的見解。(1)他提出結構第一,詞彩第二,音律第三,賓白第四,科諢第五,格局第六。主次分明,自成一說,重視了戲曲藝術的特點和要求,他認為戲曲作品首先在于主題鮮明,結構嚴整。詞彩、音律等,都是為主題結構服務的。(2)立主腦就是強調主題思想的重要性和主要人物事件的突出。密針線、減頭緒

48、就是要布置嚴緊,主線分明,善于聯(lián)絡穿插,不能有任何破綻和矛盾。脫巢臼就是貴獨創(chuàng),反對盜襲。戒荒唐就是戲曲要合于人情物理,不必以怪異為奇。(3)關于詞彩,他主張貴顯淺,重機趣,戒浮泛和忌填塞,貴顯淺并不是一味粗俗,腳色不同,用的語言也 不同。語言不朽適合人物的性格和身份,才能表現(xiàn)真實。因此不能死守陳規(guī),必須設身處地。他又論述了抒情寫景的相互關系,“情自中生,景由外得,妙在即景生情?!?6.夕堂永日緒論內(nèi)編清王夫之,內(nèi)編論詩,外編論時文。(1)王夫之論詩強調“以意為主”,反對“求形橫,求比擬,求詞彩,求故實”,繼承傳統(tǒng)進步論詩對詩歌的認識。(2)在夕中表現(xiàn)得較為突出的是詩歌中的情和景的問題。他說“

49、煙云泉石,花鳥苔林,金鋪錦帳,寓意則靈”。所謂“寓意”也就是融情入景,必須是“己情之所自發(fā)”。他認為在詩歌里任何客觀景物的描寫,都包括詩人主觀上的感受。這主觀上的感受又是從哪里來的呢?則“身之所歷,目之所見,是鐵門限”。有了真實的體驗,融情入景,情景相生,主和賓乃是俱有情而相浹洽,才能使客觀景物成為“人化的自然”。(3)情景互相觸發(fā),“妙合無垠”,而就某些具體作品的境界來說,則有“情中景”、“景中情”的分別。進一步指出:“不能作景語,又何能作情語”,說明了主觀的先后關系,也說明, “以寫景之心理言情”,才能曲盡情態(tài)的問題。(4)由于從情景的關系來論詩,所以他把勢看作“意中之神理”,指的是一種“

50、婉轉屈伸”的意境。(5)怎樣才能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他以為是“神理湊合時,自然拾得”。因此特別強調靈感的作用,所謂“才著手便熬,一放手又飄忽去”,那就是說,要善于把握一剎那間的感覺,不即不離地去著筆。他主張自出胸臆,反對建立門戶。47.原詩清葉燮,原詩是一部較有完整體系的論詩著作。闡明詩的本源是全書理論(lln)的核心。(1)文中指出作詩之本,就被表現(xiàn)的客觀事物來說,可以用理、事、情三者來概括,就詩人的主觀來說。,則以才、膽、識、力四者為要。描寫任何(rnh)對象,應該結合理、事、情而進行藝術構思,而才、膽、識、力,二者互相作用。(2)理、事、情是存在(cnzi)于事情本身的,天地間任何事物,

51、都有其理、事、情可言,“三者缺一,則不成物”。理、事、情三者既無往而不合,所以不應該把詩僅僅看成抒情的,而把情和事、理割裂開來。認為詩人的本領,詩歌的特點,就在于寫出“不可名言之理,不可施見之事,不可經(jīng)達之情”。什么詩歌的藝術構思,是“幽眇以為理,想象以為事,惝恍以為情。(3)就詩人的才、膽、識、力而言,他以為才外現(xiàn)而識內(nèi)含,四者之中,以識為先。才和力,出之稟賦,“識為體才為用”。有高下大小之分;識和膽則出之于鍛煉,是后天的。識是一種辨別能力,無識則“理、事、情錯陳于前”“識明則膽張”膽張則才思流溢,橫說豎說,左宜而右有。力是自成一家的表現(xiàn)。人各自奮其力,就不至依傍別人,而能自立門戶了。(4)

52、本于理、事、情以論詩,對于法的問題,葉燮有著一種比較正確的看法。理事情變化萬殊,不可能預設一定的程式作為表現(xiàn)的方法,運用之妙,在乎神而明之,法是活法,活法為虛名,虛名不可以為有,因為“作者之匠心變化,不可言也?!睆牧硪粋€方面來說法本于理事情,“不能憑虛而立。”則“法者定位也”,然而這定位之法,只不過是一種死法,如詩歌的聲律章句等。因此,他極力反對為法所拘,指出泥于死法的人,正是由于“不能言法所以然”亦即不知詩之本的緣故。(5)本于才、識、膽、力以論詩,而以識為主,文中強調指出詩之工,“非就詩以求詩”,根本問題,在于詩人的胸襟。他把胸襟比作建造屋宇的基礎,而學習古人,加強藝術修養(yǎng)則是材料的累積。

53、“有胸襟,然后能載其性情智慧聰明才辨以出隨遇發(fā)生,隨生即盛”著眼在于詩人的胸襟,所以反對橫擬,反對因襲,主張在繼承傳統(tǒng)之中不斷的創(chuàng)新。48.鬲津草堂詩集序清王士禛,神韻說的倡導者,流行于清初的詩壇,注重詩歌本身淡遠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蘊藉的語言,強調詩歌排閑解愁的消遣的功能。清音正是王士禛所說神韻的特征,王士禛早年宗唐,跟七子的取徑有不同,相反地這樣的神韻主張,倒是對七子宗唐說救弊補偏的產(chǎn)物。大約在三十歲以后,士禛的創(chuàng)作趨向,以擴大到宋人蘇、黃以下。轉變的原因,是由于“疾夫膚附唐人者了無生氣。士禛晚年論神韻,又滑到了王、孟、韋柳“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一邊去。王士禛的神韻說的偏宕之弊,最終又不可避

54、免地陷入于模糊影響。神韻詩派和明七子的貌為盛唐,同樣是一種空腔。作為封建官僚詩人代表的王士禛。對明代脫離現(xiàn)實的七子詩風的糾正,只是著眼于藝術形式方面,追求虛無縹緲的境界的神韻說,只能使詩人們脫離政治脫離社會,根本取消了詩歌的現(xiàn)實性與戰(zhàn)斗性。49.論文偶記清,劉大櫆在桐城派古文理論的發(fā)展中,是承前啟后的人物,他在方苞義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探求散文的藝術問題,頗有新的的闡發(fā)。其主旨見于論文偶記。(1)他認為“義理、書卷、經(jīng)濟者,行文之實;若行文自另是一事”。這是說,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雖然和藝術形式有密切的關系,思想是居于首要的地位,但藝術本身卻又相對的獨立意義。他認為“古人文章可告人人者惟法耳”,然文章

55、“無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藝術的深廣涵義,絕不僅僅停留在法度上。(2)從藝術方面著眼,強調藝術上的體會,于是他拈出神氣作為論文的極致?!皻狻?,是指語言的氣勢,而神則是“氣之精處”,是形成一種獨特風格的不可少的東西,亦即作者性格特征在藝術上完滿而成熟的表現(xiàn)。離開了神而言氣,“則氣無所依附,蕩乎不知其所歸”,不免流于虛驕、矜張、浮華和淺易。故曰“神者氣之王,氣者神之用”,“神為主,氣為輔”。他以為:“古人文字最不可攀處,只是文法高妙”。這高妙的文法,正是指以神運氣,以氣行文,不恃法度而又不離法度的境界。(3)他指出了于音節(jié)以求神氣,于字句以求音節(jié)。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人的思想感情是有激昂、平靜和

56、起伏的,發(fā)為聲音,就會有抗墜抑揚的自然節(jié)奏。所以說:“神氣不可見,于音節(jié)見之。”聲音的符號是文字,散文句式結構的特點,在于長短相見,錯綜配合以表達作者的語氣和神情;為漢字異音同義的又很多,更充分地提供了調聲以有利條件。所以說:“音節(jié)無可準,以字詞準之”。字句、音節(jié)、神氣,由表及里,由粗入精,從具體到抽象,這樣,以神氣論文,就不會蹈入玄虛了。50.儒林外史序閑齋老人(lo rn),其文以它現(xiàn)實生活的敏銳而細致的觀察(gunch)和對人物形象的典型描寫,深刻揭露和抨擊了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和社會罪惡?!捌鋾怨γ毁F(gng mng f gu)為一篇之骨”。(1)儒林外史把知識分子對于功名富貴的態(tài)度

57、作為區(qū)分他們的尺寸和標準,深刻揭露功名富貴對知識分子的侵蝕和毒害,尖銳地抨擊了以功名富貴為目的的科舉制度,辛辣地鞭打了追求功名富貴的卑劣手段和可恥的行徑。(2)序言特別提到:“摹寫人物故事,即家常日用米鹽瑣屑,皆各窮神盡相?!币簿褪且⒁饧毠?jié)描寫的真實性,他要求“人之性格心術,一一活現(xiàn)紙上。”已涉及到描寫人物形象的深刻性和生動性相統(tǒng)一的問題。(3)文藝作品的形象的深刻性和生動性與文藝的美感教育作用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書中塑造了不少的典型形象,在社會上產(chǎn)生強烈的效果。51.紅樓夢第一回,曹雪芹,紅是我國古典小說藝術成就的高峰。它以巨大的藝術力量,廣泛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對封建制度和各種觀念作了尖

58、銳的批判,堪稱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第一回體現(xiàn)了作者的文學觀點:(1)他對當時的“才子佳人書“痛下針砭。(2)他雖以虛構的形式說了石頭故事的由來,但不愿人們把他的小說理解為向壁虛構的作品。小說創(chuàng)作是在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進行虛構,“取其事體情理”,進行藝術的概括而成的。(3)紅的另一個特點是“言情”。小說的主要任務在于塑造人物的性格,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4)作者也宣揚了色、空、夢、幻的思想,這又是他的世界觀的局限性之所在。52.答沈大宗伯論詩書清袁枚,其論詩主張抒寫性靈,與趙翼、蔣士銓齊名號稱三家。袁枚論詩,標舉“性靈”他的“性靈”之說吸收了“神韻說”的某些觀點,但卻不象“神韻說”那樣的隱約

59、朦朧,而是闡發(fā)的較為生動和具體。在當時,它一方面批判了以翁方綱為代表的“誤把抄書當作詩”以考據(jù)為詩的詩風,認為“詩之傳者,都自性靈,不關堆垛”。同時,對以沈德潛為代表的“格調說”也表示不滿。文中主要論述的是詩歌內(nèi)容和藝術風格的問題。(1)就內(nèi)容來說,袁枚以性靈論詩作為性靈說的核心,是情感的真摯,詩中要能見出作者的性情,因此,他以為有關“人倫日用”,所謂“爾之事父,遠之事君”的固然是性情的表現(xiàn),而與“人倫日用”無關的又何嘗不是性情的表現(xiàn)?詩歌的內(nèi)容應該象生活本身一樣的豐富,此性情之正亦即所以見性情之真。(2)就藝術的表現(xiàn)來講,袁枚極力主張風格的多樣化。他以為人的個性不同,情感的性質各異,因而表現(xiàn)

60、方式也就不一樣。(3)性靈之說,不僅重視性情之真,同時十分強調藝術上的靈感的作用。他以為只有了靈感的作用才能各抒襟抱,見出性情之真;才能花樣翻新,顯出層出不窮的創(chuàng)造力。把真實的感受生動活潑的表現(xiàn)出來,這就是性靈之說的真諦之所在。正因為袁枚論詩從真實和新鮮兩個方面著眼,所以他不以時廢人;就詩論詩,不拘一格,打破了古今和門戶的限制。53.花部農(nóng)譚序清焦循,花是一部戲曲論著,專論地方戲曲的著作,在序文李表達了他對地方戲曲的進步見解。其論點:(1)他首先從聲腔上作了比較,認為“吳音繁縟”而花部音調更富于慷慨動人的特點。(2)其次他指出昆曲雖諧于音律,但曲文艱深,“聽者茫然不知所謂”。而花部語言通俗,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