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可愛的榆林教案_第1頁
六年級下冊可愛的榆林教案_第2頁
六年級下冊可愛的榆林教案_第3頁
六年級下冊可愛的榆林教案_第4頁
六年級下冊可愛的榆林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專心-專注-專業(yè)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指導思想 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構建學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學生的人才素養(yǎng),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起著重要作用。 學習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中華民族,弘揚民族精神是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榆林人杰地靈,有著兩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資源豐富多樣。改革開放以來,憑借資源優(yōu)勢,榆林迅速崛起。將這些鮮活的,學生可感知的課程資源傳授給學生,是本課程的目的所在。教材內容分析可愛的榆林地方課程,立足本地區(qū)課程資源,以學生審美、認知、實踐、

2、創(chuàng)造能力的綜合發(fā)展為課程目標,充分利用榆林市豐富的教育資源,根據(jù)本地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實行多學科整合,注重學習過程中的實踐與創(chuàng)造,是一門富有濃郁地方特色和鮮明時代氣息的綜合性課程,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家鄉(xiāng)、認識家鄉(xiāng),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建設祖國、服務社會的情感,提升學生的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學生情況分析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家鄉(xiāng)的歷史、文化、特產(chǎn)、以及家鄉(xiāng)的非物質文化等等都了解的還不是很多,地方教材可愛的榆林的開設將滿足孩子們這一方面的渴望,同時在教學中也解除了難題。面對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教師可依據(jù)教材,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喚醒學生對家鄉(xiāng)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和建設家鄉(xiāng)的使

3、命感、責任感。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欣賞家鄉(xiāng)民俗的同時,領會到家鄉(xiāng)人團結一心、奮斗進取的精神,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學期教學目標1.使學生了解榆林、認識榆林,說說榆林人紅色革命事跡。2.了解榆林的文化遺址,在尋求古建筑保護與百姓生活的平衡點,試著提出自己的看法。3.了解榆林因地制宜的窯洞,能談談自己對窯洞的認識。4.認識無定河,使學生明白要保護自然資源。5.了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信天游。6.通過認識和了解榆林的礦產(chǎn)資源。7.了解陜北的名人名事以及各種民俗活動。學期教學重難點 1.拓展學生的視野,增進學生對榆林的歷史發(fā)展、人文風情、社會文化、礦產(chǎn)資源、科學技術等各個領域的了解,

4、促進他們各種知識的積累和應用。 2.遵循“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教育原則,重德育滲透,培養(yǎng)學生端正的,樂觀的學習態(tài)度,促進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的養(yǎng)成。 3.促進地方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整合,增強器適應性,突出其特點。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2.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3.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4.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5.體現(xiàn)教學的層次性。6.重視對學生的文化熏陶。7.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鑒別意識。8.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學期教學內容安排周次課程單元教 學 內 容課時主要活動安排備注1

5、什錦小雜豆,做成大產(chǎn)業(yè)(1)12什錦小雜豆,做成大產(chǎn)業(yè)(2)13沙柳變成搖錢樹(1)14沙柳變成搖錢樹(2)15大漠碧洲金雞沙(1)16大漠碧洲金雞沙(2)17波羅古鎮(zhèn)的紅色記憶18巧奪天工的雕刻藝術19清澗的石板美名傳110期中質量檢測11神奇的二郎山112姜氏莊園113榆林能源化工基地(1)114榆林能源化工基地(2)115幸福榆林居民新氣象(1)116幸福榆林居民新氣象(2)117期末復習118什錦小雜豆,做成大產(chǎn)業(yè)學習目標(主要備寫知識與技能)1.了解榆林豆類名稱、種類。2.使學生了解豆類的作用、用途。3.培養(yǎng)學生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好習慣。教學過程【談話導入】同學們,在我們日常生活

6、你見過或吃過那些豆類?(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板書課題:什錦小雜豆,做成大產(chǎn)業(yè)【導學釋題】一、小問題 大智慧榆林人民鐘愛豆類作物,除了一年四季的飲食有雜豆,生活起居也都離不開雜豆。在你的生活中,都有那些豆子,發(fā)揮著那些作用?1. 師生帶著上面問題共同學習課本1-2頁。2.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二、了解全市種植面積較大的雜豆(綠豆、紅小豆、黑豆、蕓豆、豇豆、扁豆、豌豆,其中綠豆種植面積最大。)三、學習我國安全食品的結構圖,和同學討論一下,榆林出產(chǎn)的小雜豆分別屬于其中那個級別,我們還能采取什么措施改進現(xiàn)狀呢?(學生看圖并回答問題)四、我的小調查搜集你生活中所有能見到的小雜豆,寫下它們的名字,然后通過查

7、資料或者請教長輩等方式,寫下他們加工能做成那些東西,那些是你見過的,那些沒有見過。小雜豆調查表豆類名稱經(jīng) 過 加 工 后我見過我沒見過黃豆豆腐、豆?jié){、豆油黃豆芽油墨、甘油沙柳變身搖錢樹學習目標(主要備寫知識與技能)1.認識治沙的主要樹種-沙柳。2.使學生了解沙柳的作用、用途。3.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好習慣。教學過程【談話導入】同學們,在每到春天,我們這里倍受風沙的侵擾,飛沙走礫中,榆林人找到了一種固沙樹種-沙柳,今天我們來認識它的習性及價值。教師板書課題:沙柳變身搖錢樹【導學釋題】一、小問題 大智慧沙柳有哪些特性?它為什么能固沙?你見過用沙柳編織的東西嗎?1. 師生帶著上面問題共同

8、學習課本16-17頁。2.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二、了解影響榆林環(huán)境的毛烏素沙漠的治沙樹種沙柳起到的重要作用。三、了解榆林柳編,看圖學習,試著自己編一編。四、我的小調查1.找一找用沙柳制造的紙,對比一下它和用其它原料制造的同種類型的紙在手感、外觀等方面的區(qū)別。2.通過查資料或者走訪等方式,了解沙柳還能從哪些方面為人們帶來經(jīng)濟效益。 大漠碧州金雞沙 教學目標1、讓學生了解金雞沙地理位置,知道金雞沙對防止沙漠進一步擴大有著重要的作用。2、了解金雞沙名字的來歷。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金雞沙地理位置,知道金雞沙對防止沙漠進一步擴大有著重要的作用。 教學難點了解金雞沙名字的來歷。教學過程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榆林

9、人,你了解金雞沙地處哪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學生看課本中的插圖,欣賞沙漠,河流和綠洲融于一體的金雞沙景觀。)二、分小組交流,說說金雞沙對防止沙漠進一步擴大有著怎樣的作用。三、說一說:作為一名榆林人,你知道金雞沙是怎么得名的嗎?是什么特點讓金雞沙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們到此休閑旅游呢? 四、欣賞靖邊八景。 波羅古鎮(zhèn)的紅色記憶 教學目標1、讓學生了解橫山起義具有重要的意義。2、了解關于波羅古鎮(zhèn)紅色記憶的一些知識。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橫山起義具有重要的意義。 教學難點了解關于波羅古鎮(zhèn)紅色記憶的一些知識。教學過程一、橫山起義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fā)生的,具有哪些重要的意義?如今的波羅古鎮(zhèn)又是什么樣子?我

10、們要怎樣保護這片有著無數(shù)紅色記憶的土地?1.橫山起義在波羅 2.習仲勛、胡錦鐸與橫山起義3.橫山起義助解放說一說:你知道橫山起義紀念碑背面的詩句功垂千秋毛胡習 中的毛胡習分別指的是哪三個人嗎? 二、我的小調查 波羅古鎮(zhèn)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那么在這里一定發(fā)生過大大小小的戰(zhàn)爭。請同學們查一查資料,了解發(fā)生在波羅古鎮(zhèn)的故事,與同學分享.三、說一說:作為一名榆林人,你知道金雞沙是怎么得名的嗎?是什么特點讓金雞沙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們到此休閑旅游呢?巧奪天工的雕刻藝術 教學目標1、讓學生了解榆林的石雕、木雕、磚雕藝術特色。2、學生能夠感受到雕刻的藝術價值。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榆林的石雕、木雕、磚雕工藝的特點

11、,了解這些雕刻對建筑所起的作用。教學過程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榆林人,你覺得榆林憑著得天獨厚的、天然優(yōu)質的山石資源和精湛的技術力量,打造出了什么工藝?(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學生欣賞課本中的插圖) 1、榆林綏德的石雕,被譽為“陜北一絕”的白云山木雕,因其雕刻手法精細,線條工藝流暢而聞名。 綏德石雕的分類,按照用途可分為七大類:與人民生活最為貼近的石宅居、石器具等石文化大觀等等。 綏德石雕的藝術特色:創(chuàng)作方法上隨意、大膽、粗獷、潑辣、大氣磅礴。 2、榆林佳縣廟宇木雕,按表現(xiàn)形式分類,有圓雕、浮雕和透雕。圓雕又稱為立雕,可四面觀賞。代表作品有五龍宮的龍柱、正殿的40件鑾駕、藏經(jīng)閣36天正元帥等,浮雕

12、是利用壓縮形體厚度的辦法,把物象組織在較薄的體積上,只能從一個面去欣賞。3、榆林磚雕,俗稱刻磚,是在青磚上雕刻出人物、山水和花卉等圖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種藝術形式。作為建筑構件的榆林磚雕,主要以堅固和能經(jīng)受日曬雨淋為主要制作目的,從實用和觀賞的角度出發(fā),形象簡練、風格渾厚、技藝精湛。二、分小組交流 1、說說自己見到過的石雕都有哪些類型,一般出現(xiàn)在什么地方?2、如果你有機會去佳縣的白云山游玩,你能分辨書佳縣廟宇木雕各用了怎樣的雕刻技法嗎?你的分辨依據(jù)是什么?三、議一議課本第68頁的問題 四、做一做 課本第70頁 清澗石板美名傳 教學目標1、了解清澗石板構成、用途、藝術價值。2、通過了解清

13、澗石板以后對此產(chǎn)生喜愛之情。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榆林清澗石板的用途、藝術價值。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榆林哪里的石板最有特色?(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板書課題:清澗石板美名傳【導學釋題】一、清澗人的石板情節(jié)清澗石材因資源豐富、采取方便、價格低廉、經(jīng)久耐用而被廣泛用于窯房、橋梁、圍墻等建筑上。清澗人在哪些地方運用石板?1. 師生帶著上面問題共同學習課本74-78頁。2.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二、了解清澗的石板文化清澗的石板文化在城市建設中可見一斑。形成了四個重要的文化經(jīng)典板塊,是哪四個板塊?學生帶著問題讀文并參照課本中的插圖。指名學生匯報小組討論并完成課本中第81頁的試身手,石

14、板文化還體現(xiàn)在下面幾個方面?三、石板和藝術生活清澗石板文化藝術品有哪些?(學生看圖并回答問題)欣賞用石板制作的中華象棋。學生自己試身手,設計一副圖來宣傳清澗石板。學生展示匯報并說明自己設計的意圖。 四、總結神奇的二郎山二郎山,俗稱“西山”,據(jù)神木縣志載,明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皇帝巡行駐蹕,觀其狀似筆架,賜名“筆架山”。因山上廟宇林立,以二郎廟為最,故名。二郎山廟始建年代無載,現(xiàn)存重修諸神殿梁上題記云: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重修。二郎山廟呈南北走向,整個建筑分布在前后相距1公里多的山脊上,主體建筑依次有地藏洞、八仙洞、浩然亭、二郎廟、圣母殿、三教殿、倒座觀音堂、山神廟等。廟群現(xiàn)存明清

15、壁畫18幅,明清及民國年間碑石60余通,明代及清嘉慶元年(1796)摩崖題刻4方。地藏洞石窟,明代建設,坐北向南,面闊2.3米,進深7.8米,高3.45米??唔斣寰疁\浮雕龍鳳花卉等。門壁東、西兩側有明代立粉壁畫“看經(jīng)誦文積善圖”與“判官貪淫酒色圖”,寬1.77米,高1.45米。八仙洞,明代建設,坐北向南,位于地藏洞上方半山腰處,利用自然山洞鑿而成,通面闊3間8.9米,通進深4米。門楣上方建有雨檐,外有平臺和欄墻。浩然亭石窟,建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石窟平面呈長方形,面闊3.8米,進深3.0米,高2.2米。四壁鑿嵌有抒發(fā)抗日報國的詩文碑,亭額為抗日名將何柱國所題“天地正氣”四個大字。二郎廟,始建于明正

16、統(tǒng)八年(1444),坐北面南,通面闊3間8.0米,通進深4.3米,廊深1.65米,占地287平方米,為四合院式建筑。由正殿、耳房、東西廡殿、大門、鐘鼓樓等組成。正殿三架梁帶前廊,硬山頂,東、西墻壁均有清道光十五年(1835)所繪傳統(tǒng)工筆畫“矣云軼事圖”,正壁有14小幅國事“山水圖”。大門外為明代磚雕照壁,懸山頂,檐下磚雕斗拱,壁高4.2米,寬2.95米,厚0.58米,壁芯減地淺浮雕,正面雕刻“虎嘯圖”,背面雕刻“九龍戲水圖”,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圣母殿,始建于清代,坐北面南,建造在自然山石平臺上,硬山式磚木結構,通面闊3間6.1米,通進深3.3米,廊深1.5米。殿前石牌樓為明崇禎元年(1628

17、)所建,二柱1間,面寬1.46米,高約3米,懸山頂,檐下石雕斗拱,額枋浮雕二龍戲珠,正面額題:“壁霞行宮”,北刻“圣母元君”。殿后為明代建筑諸神殿。倒座觀音堂,始建于明代,后毀于戰(zhàn)亂。清康熙十六年復修,坐南面北,磚木結構,正殿3間,通面闊3間8.0米,通進深3.5米,廊深1.5米,東西偏房各1間,配殿2間,為四合院式建筑,硬山式磚木結構建筑。三教殿,始建于明嘉靖年間(1522-1566),清道光年間(1821-1850)改為護國寺,民間二十三年(1935)重修為三教殿,位于二郎山山脊中段,也是二郎山上最大的廟群,占地360.4平方米,正殿3間,為磚砌拱券式結構。殿東、西壁均有明代彩繪壁畫,東壁

18、為“東山全景圖”,西壁為“西山全景圖”。山神廟,始建于明代,位于“二郎山”山脊最后,占地10.45平方米,硬山式磚木結構,面闊1間3.8米,進深2.75米,廊深2米,柱高2.2米。圣母殿,始建于清代,坐北面南,建造在自然山石平臺上,硬山式磚木結構,通面闊3間6.1米,通進深3.3米,廊深1.5米。殿前石牌樓為明崇禎元年(1628)所建,二柱1間,面寬1.46米,高約3米,懸山頂,檐下石雕斗拱,額枋浮雕二龍戲珠,正面額題:“壁霞行宮”,北刻“圣母元君”。殿后為明代建筑諸神殿。倒座觀音堂,始建于明代,后毀于戰(zhàn)亂。清康熙十六年復修,坐南面北,磚木結構,正殿3間,通面闊3間8.0米,通進深3.5米,廊

19、深1.5米,東西偏房各1間,配殿2間,為四合院式建筑,硬山式磚木結構建筑。三教殿,始建于明嘉靖年間(1522-1566),清道光年間(1821-1850)改為護國寺,民間二十三年(1935)重修為三教殿,位于二郎山山脊中段,也是二郎山上最大的廟群,占地360.4平方米,正殿3間,為磚砌拱券式結構。殿東、西壁均有明代彩繪壁畫,東壁為“東山全景圖”,西壁為“西山全景圖”。二郎山歷史悠久,旅游資源得天獨厚。近年來,神木縣政府及各級文物部門非常重視二郎山文物旅游的開發(fā)和利用,先后投資1500余萬元完善了水、電、路、通訊、文化墻、山體裝飾、景區(qū)園林綠化、新建山門和長廊及平臺管理所和茶舍等基礎設施建設,旅

20、游服務體系日臻完善。山神廟,始建于明代,位于“二郎山”山脊最后,占地10.45平方米,硬山式磚木結構,面闊1間3.8米,進深2.75米,廊深2米,柱高2.2米。二郎山以其險峻雄奇和深邃的歷史文化積淀而蜚聲省內外,現(xiàn)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二郎山的一切宗教活動均由宗教人士管理,宗教氛圍甚濃,歷來是晉、陜、蒙等鄰近省區(qū)游客覽熱點,年接待游客達30萬人次。適逢每年的農(nóng)歷正月初八、四月初八、六月二十二傳統(tǒng)廟會,更是商賈云集,游人涌動,場面極為壯觀。二郎山歷史悠久,旅游資源得天獨厚。近年來,神木縣政府及各級文物部門非常重視二郎山文物旅游的開發(fā)和利用,先后投資1500余萬元完善了水

21、、電、路、通訊、文化墻、山體裝飾、景區(qū)園林綠化、新建山門和長廊及平臺管理所和茶舍等基礎設施建設,旅游服務體系日臻完善。姜 氏 莊 園 一、基本概況姜氏莊園位于陜西省米脂縣城東15公里處的劉家峁村。該建筑群背靠峰巒,面向深溝長壑,依山就勢,大氣磅礴,占地面積40余畝,是黃土高原乃至全國最大最完整的城堡式窯洞民宅。其主人、監(jiān)修者是清末民國前期聞名陜北的大地主姜耀祖(18601928年)該民宅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至光緒十二年(1886年)歷時16年竣工,由城垛式寨墻、馬面、井樓、炮臺、下院、中院、上院、庫房、碾磨院、葡萄院、雞鴨棚、通道等建筑構成。綜觀上下建筑,門庭修造豪華,院落鋪設講究,

22、窯洞居所美觀大方冬暖夏涼。三層寬敞院落梯次漸升,明路暗道暢通方便,四周寨墻高聳嚴于守衛(wèi)。整體建筑設計巧妙,布局嚴謹,工藝精湛,進退有序,渾然一體;同時建筑主體及局部設置無不寓含期盼平安吉祥耕讀傳家和風水理念的傳統(tǒng)道德風范,是中華民居文化的瑰寶。整個建設格局與地理環(huán)境較好地保存了歷史原貌,有著較高的歷史、建設價值。二、單位簡介姜氏莊園文物管理所于2002年成立,行政歸屬于米脂縣文體事業(yè)局,經(jīng)營管理系統(tǒng)為米脂縣姜氏莊園文物管理所,2004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現(xiàn)有職工13名,其中:講解員5名,保衛(wèi)干部4名,黨員6名,本科學歷1名,大專學歷10名,文博館員2名,文博助理10名,設保衛(wèi)股、宣教股、財

23、務股及辦公室。三、歷史沿革及現(xiàn)狀米脂姜姓始祖姜思政,華陰縣人,木匠,明嘉靖年間移居米脂,繁衍生息,后世興旺。劉家峁村以姜姓為主,門坡支系較多,十二世姜耀祖是重要一支。其家族發(fā)家致富始于祖父姜安邦(十世)、父親姜錦塘(十一世),主要通過務農(nóng)、經(jīng)商、典買土地、放高利貸、收取地租等方式聚斂了大量土地和財富,到姜耀祖時已擁有土地數(shù)十萬畝,糧食數(shù)千石,金銀充足,有能力大興土木。姜錦塘晚年得子(姜耀祖),視若掌上明珠,從小培養(yǎng)他習文和處世之道,使其較早成熟,十多歲開始掌管家事。姜錦塘考慮到原舊居隘窄,請風水先生踏勘,選定牛脊梁向陽山灣作為莊基地,于同治十年(1871年)破土興工,由于年老體衰,不勝操勞,便

24、將許多修建事項交付兒子姜耀祖實施。姜耀祖聰慧達觀,頗有見地,經(jīng)遍訪縣內外名門豪宅和晉中富室,汲取各處優(yōu)秀建筑特點,并根據(jù)父親所擇宅基的山形地勢,逐步形成以窯洞四合院為主體的修造構想,他獨出心裁,并與名匠、專家會商,設計出前有寨墻、上中下三層相連的套院形式,從下而上逐年有序施工。經(jīng)16年漫長歲月,于光緒十二年(1886年)竣工落成。這坐耗糧上萬石,用工20萬人(天)的大型窯洞宅院終于完成了,此后數(shù)十年間,該宅院由姜耀祖及其子孫居住,家丁仆役眾多,庫室充盈,過著閑適富足的地主莊園生活。1946年土地改革的洪流沖擊了這個地主家族,其土地、財產(chǎn)除適當留給本家外,大部分在土改中分配給貧雇農(nóng)、烈軍屬和財糧

25、部門使用。解放后,姜氏民宅由十多戶人家共用,一直延續(xù)到21世紀初。由于多家居住,年久失修,自然風化加之“文革”中橫掃“四舊”的人為破壞,一些局部建筑被損,但整體尚屬完好,其建造風格及氣勢依舊先聲奪人。解放后,這個宅院由14戶人家共同使用,其上院倉窯曾作為糧站庫房。整體建筑只能自然存在,各戶自行其事,難得統(tǒng)一管理維護。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專家、學者到此尋訪考察,電影北斗、劉志丹與謝子長、延安頌、張思德、押監(jiān)的故事、血色浪漫、日出日落、延安愛情、知青、巍巍昆侖、盤龍臥虎高山頂?shù)扔耙暺群笤诖诉x景拍攝,加上攝影家的多次光臨以及新聞媒體的宣傳報道,姜氏莊園越來越引起政府和有識之士的高度重視。在專

26、家建議下,1999年,米脂縣人民政府決定將姜氏莊園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米脂縣人民政府發(fā)出關于“姜氏民宅”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2001年12月12日,中共米脂縣委常委會議研究決定,成立米脂縣姜氏莊園文物管理所,逐步由私人居住使用向文物部門管理過渡。2003年9月24日,姜氏莊園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更好地保護和開發(fā)姜氏莊園,2004年4月,米脂縣人民政府決定征購姜氏莊園,部分住戶住宅已被征回,2004年4月28日,姜氏莊園文管所工作人員進住,正式啟動管護,5月1日對外開放。2007年米脂縣人民政府對姜氏莊園進行部分建筑維修保護,新建了停車場。目前因莊園內部部分窯洞仍屬個人所有,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保護,導致部分建筑損毀嚴重、危在旦夕,需盡快征購、搶修保護,解決莊園內部修繕和征購工作等問題迫在眉睫。莊園實有住戶14戶,現(xiàn)有住戶4戶,分別為:姜紹明、姜正齊-兒子-孫子、姜純光、姜純亮、姜純明姜純山、姜哲如、姜純強、姜純哲、姜鵬貴、姜振峰、姜鵬福、姜興甫、姜純保四、旅游開發(fā)姜氏莊園作為榆林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所內長期開展各種宣傳活動,設立實物教育等旅游項目,并與駐地官兵舉行軍民共建活動,這一舉措,旨在使游客樹立為人民服務思想激發(fā)廣大青少年積極向上、無私奉獻、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思想熱情,收到良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