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3.解表藥細辛用量_第1頁
中藥3.解表藥細辛用量_第2頁
中藥3.解表藥細辛用量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細辛的用量,素有爭論。陳承本草別說告誡人們:“若單用末,不可過半錢匕,多即氣悶塞,不通者死?!笨娤S罕静萁?jīng)疏亦認為:“不可過五分,以其氣味俱厚而性過烈耳?!背鲇谥斏?,目前一般中藥學著作,多將其用量定為13g,而臨床重用本品(1030g)的報道,并不鮮見浙江中醫(yī),1984,(2):70;河北中醫(yī),1984,(1):16;吉林中醫(yī)藥,1982,(1):48。 現(xiàn)代研究表明,其所含揮發(fā)油為其主要有效成分,且具有急性毒性及慢性磷中毒樣的肝、腎損傷;油中之黃樟醚有致癌等慢性毒性。其散劑中揮發(fā)油的含量為相同細辛用量作湯劑煎煮10分鐘的3倍,若要達到相同的作用,則湯劑用量至少應為散劑的3倍以上。細辛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的甲基丁香酚的揮發(fā)性,不及黃樟醚,經(jīng)煎煮30分鐘后,前者在煎液中仍有一定含量,而后者含量已大大降低,印證了細辛“用末不可大劑量,量大必須入湯藥”這一用藥經(jīng)驗。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87,(9):3。 細辛入湯劑應當后下,這樣可減少揮發(fā)油的損失。同時,細辛之根纖細,木質化程度低,后下也不會影響其他非揮發(fā)油成分的溶出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1986,6(5):47。除劑型以外,給藥途徑、證型、配伍、入藥品種、藥材質量、患者個體差異,都是決定細辛用量的因素。因此,細辛入湯劑,應后下,其用量一般以510g為宜。超過此用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