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z_第1頁
燭之武退秦師++z_第2頁
燭之武退秦師++z_第3頁
燭之武退秦師++z_第4頁
燭之武退秦師++z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文言文該學些什么?1、認準字形字音字義。(自己利用工具書和注釋完成)2、理解詞語和句式:(1)掌握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2)了解常見的虛詞(高中三年要掌握18個常見的虛詞).(3)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13、正確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并能譯成現(xiàn)代漢語。4、能從文中了解相關(guān)的古代文化常識和文學常識。5、能在通讀全文的基礎(chǔ)上分析文章的內(nèi)容,并能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6、能吸收其中的思想精華借鑒其寫法,并從中得到啟發(fā),應用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2常見的實詞要掌握哪些東西?1、通假字(每篇課中出現(xiàn)的通假字要整理到積累本上)。2、異讀字(一個字保留了兩個以上的讀音,且音不同

2、則義不同的字)。主要有:破音異讀、通假異讀、古音異讀。3、古今異義。有:詞義的擴大、縮小、詞義的轉(zhuǎn)移、詞義的輕重、詞的感情色彩的變化和名稱說法的改變。35、一詞多義。即一個詞有多種含義。如“食”有“吃”、“吃的東西”“專指飯”等等詞義,如何判斷一個詞究竟用哪個詞義呢?主要是聯(lián)系上下文,認真閱讀,認真分析,增強閱讀能力。4、偏義復詞:即一個詞由兩個意思相近或相對、相反的語素構(gòu)成,只取其中的一個語素的詞義,另一個只作陪襯。如“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字中的“作息”。418個常見的文言虛詞有(高考必考,因而碰到后要歸納到積累本上):何、 其、且、 若、 所、為、焉、與、因、 于、則、乃、之、乎、者、

3、也、 而、以 5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高考考試說明中列出六項需要掌握的內(nèi)容:判斷句、被動句、疑問句、賓語前置句、成分省略句和詞類活用。詞類活用:名詞活用為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動詞和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名詞作狀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較難理解的有使動用法、意動用法。64燭之武退秦師左傳7一、學習目標 1能正確理解文中詞語的含義,尤其是下列十五個詞語:貳、軍、辭、鄙、陪、行李、共、濟、肆、闕、說、若、夫、微、之。并能歸納其中六個詞語的義項:若、夫、微、之、以、其。 2能弄清楚課文所記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 3能準確理解和把握燭之武說退秦師的原因。 4你從燭之武說退秦師這件事得到

4、什么有益的啟示? 二、學習重點 1積累文言詞語知識,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賞析作者刻畫和表現(xiàn)燭之武思想性格的藝術(shù)手法。8三、學法指津 學習這篇課文,可用六個字來概括,這就是:讀、解、辨、理、賞、背。 讀:朗讀課文,這是最基本的一步。要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多讀幾遍,把文章讀流暢,并對課文內(nèi)容能有個大致了解。 解:理解詞語,與讀同步。認真查看課文注釋,還應翻閱有關(guān)字(詞)典,把握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辨:分辨詞義。利用學過的知識,結(jié)合語境,分析比較,對文中多義詞作義項歸納。 理:梳理課文。根據(jù)本文主要人物和事件,依據(jù)文章順序思考一些問題。賞:研討鑒賞 背:朗讀背誦9關(guān)于左傳左傳是我國第一部完整的

5、編年體歷史著作,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作.詳細記載了春秋時期各國內(nèi)政、外交等大小事實(起于魯隱公元年,終于魯哀公27年)。善于描寫戰(zhàn)爭和外交辭令,記事條理清楚,敘述精確,詳略合宜,委曲簡潔;寫人簡而精,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10背景介紹 本文所記是魯僖公39年,秦晉合兵圍鄭之役。此役之所以發(fā)生是因為三年前晉文公流亡期間路過鄭國時,鄭文公沒有以禮相待;此外,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而真正原因是晉文公為了爭奪霸權(quán),秦國當時也要爭奪霸權(quán),也需要向外擴張,再加上秦、晉歷史上關(guān)系一直很好,聯(lián)合圍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11重點字音氾(fn)南 佚

6、(y)之狐 闕(qu)秦 縋(zhu) 瑕(xi) 秦伯說(yu)杞(q)子 逄(png)孫 12朗讀、理解、辨別、朗讀課文,把握大意 理解 詞句,疏通課文辨別詞義,歸納整理朗讀課文第14段13梳理課文,思考探究朗讀課文相關(guān)內(nèi)容,思考回答下列問題1本文記敘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課文題目即是。(“燭之武” “ 退秦師”)142請你簡潔概述第一段內(nèi)容。3主要人物(燭之武)是在什么情況下“出場”的?交待事件背景及戰(zhàn)爭形勢(是在秦晉兩個大國圍攻一個小小的鄭國,鄭國面臨覆滅的危險情形之下,鄭大夫佚之狐向鄭伯推薦他去見秦伯,以退秦師。) 15 4燭之武為什么能臨危受命?一是鄭伯態(tài)度誠懇,勇于自責,并曉之

7、以理;一是燭之武深明大義,有愛國思想且腹有良謀、成竹在胸。 5讀第3段回答:燭之武為什么能夠說服秦伯退兵呢?6燭之武用那些事實和事理說服秦伯退兵?其中哪一點最關(guān)鍵?(主要是燭之武善于利用秦晉之間的矛盾,言談中又似乎處處都在為秦國的利益著想,從而打動了秦伯,讓秦伯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見。)( 事實:事理:關(guān)鍵:闕秦以利晉。)167晉文公為什么不愿向秦軍進攻呢?(主要是晉文公并不昏庸,未感情沖動,很有理智,能隱忍不發(fā),隨機應變,表現(xiàn)出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 因為如果這時進攻秦軍,晉軍就有可能處于腹背受敵的不利境地。而由此,也就證明了燭之武說退秦師的成功。)17 賞:欣賞特色。這篇文章最有特色之處是描

8、寫燭之武說服秦穆公退師的那段話,為此,可思考如下幾個問題: 18 燭之武是怎樣一步步說服秦穆公的? 這說明他具有哪方面的突出才能?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寫人物語言方面達到了什么水平? 19 點撥:燭之武為了說服秦穆公退師,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戰(zhàn)術(shù),大體說來分為五步: 第一步:欲揚先抑,以退為進(鄭既知亡矣)。 第二步:闡明利害,動搖秦君(鄰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著想,以利相誘(君亦無所害)。 第四步:引史為例,挑撥秦晉(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測未來,勸秦謹慎(唯君圖之)。 20 這段說辭,只有125字,表現(xiàn)出燭之武高明的心理戰(zhàn)術(shù)和精彩的外交辭令。他看準了秦晉聯(lián)合攻鄭各有所圖,而若取鄭

9、則客觀上只會對晉有利,而對秦不僅無利,還會招禍。若秦穆公明白了這一層,就很可能反過來棄晉幫鄭,燭之武抓住了秦穆公這一心理、曉之以利害,終于打動了對方。而燭之武的說辭更妙之處在于他心里處處為鄭著想,但口口聲聲說的是為秦,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說辭,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層層緊逼,句句打動對方,顯示出極強的說服力。 這說明作者在描寫人物語言方面,尤其是在描寫外交辭令方面達到了很高的水平。21概括人物性格特點佚之狐:遠見卓識,知人善任燭之武:臨危受命,不避艱險,深明大義,才智超群鄭伯:情真意切,自責,從諫如流22 能力訓練1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與“越國以鄙遠”中的“以”

10、相同的一項是:( ) A以其無利于晉 B焉用亡鄭以陪鄰 C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D以亂易整,不武 2下列詞語中“濟”字的意義和“朝濟而夕設版焉”中的“濟”相同的一項是:( ) A同舟共濟B濟世安民 C賑災濟貧 D無濟于事 3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B夫晉,何厭之有 C秦伯說,與鄭人盟 D失其所與,不知 (連詞、“而”,來)連詞、因為連詞、來介詞、把介詞、用BAB234對下列句中“之”字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是寡人之過也 鄰之厚,君之薄也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 B C D 5下列句子中“其”字

11、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以其無禮于晉 B君知其難也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還也 AD246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詞,指出它們的用法并解釋意義: A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B越國以鄙遠 C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D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軍”,名詞作動詞,“駐扎”、“駐軍”。 “鄙”,名詞作動詞,“把當作邊邑”?!斑h”,形容詞作名詞,“遠地”、“鄭國”。 “封”,名詞作使動詞,“使成為疆界”。“東”“西”,名詞作狀語,“在東部” 、“在西部”?!瓣I”,名詞作動詞,“侵損”、“削減”。257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點: A是寡人之過也。 ( ) B夫晉,何厭之有? ( ) C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

12、8寫出下列句中加橫線詞語的古義和今義: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義:_ 今義:_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義:_ 今義:_ 行李之往來 古義:_ 今義:_判斷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那人,秦穆公。尊稱一般人的妻子。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泛指請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泛指旅行者攜帶的物件。269翻譯下列四句話,要求意準句順。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譯文: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譯文: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譯文: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譯文: 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在與晉國結(jié)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jié)盟。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邊境,您知道那是困難的。已經(jīng)把鄭國當作東部的疆界,又想擴張西部的疆界。削減秦國而有利于晉國,希望您考慮這件事?;颍ā扒貒軗p而晉國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保?7 背:背熟全文。背誦既是學習文言文的手段,也可以說是目的之一。通過背誦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包括字詞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