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傳》學(xué)案精編_第1頁
《屈原列傳》學(xué)案精編_第2頁
《屈原列傳》學(xué)案精編_第3頁
《屈原列傳》學(xué)案精編_第4頁
《屈原列傳》學(xué)案精編_第5頁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屈原列傳導(dǎo)學(xué)案【學(xué)習(xí)目標(biāo)】1、掌握作者常識和文言詞語與句式。2、學(xué)習(xí)本文記敘和議論相結(jié)合的寫作方法。理解課文運用的修辭手法。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跡,學(xué)習(xí)屈原的愛國精神和志潔行廉、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境WR讀記】1、作者簡介司馬遷(約前145前90),西漢偉大的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 人,父司馬談,學(xué)問廣博。漢武帝即位,談為太史命,臨終時囑咐司馬遷繼寫史書。父卒三年后, .司馬遷繼父任太史命,開始在“金匾石室”(國家藏書處)閱讀,整理歷史資料。二十歲時,游 歷長江中下游和山東、河南等地,并到廬山和會稽考察傳說中的“禹疏九河”等遺跡,經(jīng)院水和 湘水流域,憑吊屈原沉水的汨

2、羅江,在曲阜,參觀了孔子的“廟堂車服禮器回長安后任郎中。 三十五歲時二次出游,廣泛地接近下層人民。武帝天漢三年(前98),李陵孤軍人匈奴,敗降, 而司馬遷極言李陵降敵出于無奈,意在待機(jī)答漢,因此觸怒武帝,致罪下獄,受官刑。司馬遷為 完成史記,隱忍茍活。出獄后任中書分,繼續(xù)發(fā)憤著書,終于完成了我國最早的一部通史史 記,人稱太史公書。2、史記介紹史記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xué)家司馬遷撰寫的史學(xué)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記 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 3000多年的歷史。作者司

3、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 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jì)、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史記對后世史學(xué)和文學(xué)的開展都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影響。其首創(chuàng)的紀(jì)傳體編史方法為后來歷代 “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rèn)為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xué)著作,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有重要地位, 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二3、介紹屈原屈原(約前340年約前278年),戰(zhàn)國時期楚國丹陽人,今湖北宜昌種歸縣人,羋姓屈氏, 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那么,字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主張聯(lián)齊抗秦,提倡“美政”。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最早的著

4、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他 創(chuàng)立了 “楚辭”這種文體(也就是創(chuàng)立了 “詞賦”這一文體),也開創(chuàng)了 “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離 騷九章九歌天問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離騷是我國最長的抒情詩?;A(chǔ)檢測1、屬 人間(給括號前的字注音)草稿 讒諂舉類邇而見(怨誹()嚼(詳( )懷瑾()然泥(去秦義遠(yuǎn))商於)發(fā)行吟握瑜()帝轡( 濯( 屈平既細(xì)邪曲()之地哺()丹淅( 其糟而啜(物之汶汶(疾痛慘怛()不畢見 濁穢( 與楚從(屈句( 其酶(溫蟆唐昧2、指出下面的通假字(1) “離騷”者,猶離()憂也(3)靡不畢見()(5)舉類邇而見義遠(yuǎn)()(7)齊與楚從親()(9)亡走趙,趙不內(nèi)()(11)系心懷王,不忘欲反()

5、3、解釋下面古今異義詞:(1)明年(2)顏色4、判斷以下各句的句式,并總結(jié)各類特殊句式的標(biāo)志。其行廉,故死而不容。是時屈平既疏。(2)人窮那么反本()(4)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6)屈原既細(xì)()(8)乃令張儀詳去秦()(10)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12)故不可以反()(3)形容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 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lán)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人

6、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5、解釋下面成語(1)懷瑾握瑜:(2)博聞強(qiáng)志:(3)隨波逐流:(4)彈冠振衣:(5.)與世推移:文本研讀 整體把握速讀課文,劃分層次,概括每層主要內(nèi)容。深入探究(一)研讀課文第一局部(第1-3段)1、課文第一局部寫屈原由見“任”而見“疏”。王怎樣“甚任”之?為什么“甚任2、王為什么怒而疏屈原?3、屈原為什么作離騷?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離騷的?(二)研讀課文第二局部(第47自然段) 1、討歸納第47自然段記敘了哪些事實?2、作者寫楚國的命運,用意是什么?(三)研讀課文第三局部(第810自然段)L在課文中劃出可以概括第4-7自然段,內(nèi)容的句子。.國家危難之際,

7、屈原,的態(tài)度和信念是什么?表現(xiàn)了什么精神?.這一局部作者議論的觀點是什么?對表現(xiàn)屈原有什么作用?.頃襄王怒而遷之”說明了什么?(四)研讀第四局部(第112段)1、文章第11節(jié),記敘屈原與漁夫的對話,寫出了幾種人生觀,有什么作用?2、文章第12節(jié)又提到了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有什么作用?參考答案1、給下面括號前的字注音屬(zhi)草稿 讒諂(chan) 邪曲(qu)疾痛慘怛(da)讒人間(jian)之 怨誹(fVi) 帝善(ku) 靡(mi)不畢見 舉類邇而見(xian)義遠(yuǎn) 濯(zhuo)淖 (no) 濁穢(hui) 嚼(jiao)然泥(nie)屈平既細(xì)(chi)與楚從(zong)親 詳(ya

8、ng)去秦 商於(wu)之地 丹淅(xi)屈食J (gai) 唐日床(mo) 被(pi)發(fā)行吟哺(bu)其糟而啜(chud)其酉離(11)懷瑾(jin)握瑜(yu)物之汶汶(m6n)溫蟾(hud)2、指出下面通假字(1) “離騷”者,猶離(“罹”,遭受)憂也(3)靡不畢見(“現(xiàn)”,呈現(xiàn))(5)舉類邇而見義遠(yuǎn)(“現(xiàn)”,表現(xiàn))(7)齊與楚從親(“縱”,約縱)(9)亡走趙,趙不內(nèi)(“納”,收入,接受)(10)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返”,返回)(11)系心懷王,不忘欲反(“返”,返回)(1) “離騷”者,猶離(“罹”,遭受)憂也(3)靡不畢見(“現(xiàn)”,呈現(xiàn))(5)舉類邇而見義遠(yuǎn)(“現(xiàn)”,表現(xiàn))(7)齊

9、與楚從親(“縱”,約縱)(9)亡走趙,趙不內(nèi)(“納”,收入,接受)(10)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返”,返回)(11)系心懷王,不忘欲反(“返”,返回)(2)人窮那么反本(“返”,返回)(4)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旨”,意旨)(6)屈原既細(xì)(“黜”,罷免)(8)乃令張儀詳去秦(“佯”,假裝)(12)故不可以反(“返”,返回)3、解釋下面古今異義詞:(1)明年:古義:第二年 今義:今年的下一年(2)顏色:古義:臉色 今義:色彩(3)形容:古義:容貌深色 今義:對事物的形象或性質(zhì)加以描述4、判斷以下各句的特殊句式。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被動句)是時屈平既疏。(被動句)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被

10、動句)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被動句)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被動句)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被動句)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被動句)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被動句)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賓語前置)明于治亂,嫻于辭令。(狀語后置)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lán)田。(狀語后置)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狀語后置)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語后置)5、解釋下面成語(1)懷瑾握瑜:王逸注:“在衣為懷,在手為握;瑾、瑜,美玉也?!北扔魅司哂屑儩崈?yōu)美的 品德。(2)博聞強(qiáng)志:見識廣博,記憶力強(qiáng)。又作“博聞強(qiáng)記”

11、“博聞強(qiáng)識”,禮記典禮上”博 聞強(qiáng)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保?)隨波逐流:比喻無原那么、無立場地與世相沉浮。(4)彈冠振衣:整潔衣冠。(5.)與世推移:隨著世道的變化而變化以合時宜。文本研讀整體把握速讀課文,劃分層次,概括每層主要內(nèi)容。明確:本文通過記述屈原的生平事跡,表現(xiàn)了屈原對楚國興衰存亡所起的重大作用,贊頌了 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的品德,同時也處處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氣和嘆惋之情。第一局部(13自然段)寫屈原由見“任”而見“疏”;介紹并高度評價離騷。第二局部(4-10自然段)屈原被罷黜到被放逐的歷程;第三局部(第1112自然段)屈原投江自盡;屈原死后影響深入探究(一)研讀課文第一局部(第一3

12、段)1、課文第一局部寫屈原由見“任”而見“疏”。王怎樣“甚任”之?為什么“甚任 之”?明確:“王甚任之”:“為左徒”,“入那么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那么接遇賓客,應(yīng) 對諸侯”?!巴跎跞沃钡脑颍撼眨呵淖嫦惹κ浅渫醯膬鹤?,受封于屈,因以屈為氏,是楚國王族中 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來姓氏不分。)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聞強(qiáng)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明、嫻,形容詞用作 動詞,這兩句狀語后置。). 2、王為什么怒而疏屈原?明確: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讒之”,根子在于“爭寵而心害其能”。才能杰出,蒙讒見疏。3、屈原為什么作離騷?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離騷的?明確:(1)憂愁幽思而

13、作離騷。憂愁的具體內(nèi)容是“疾王聽之不聰也,讒館之蔽明也,邪曲之 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疾,恨,痛心。四句中的“之”是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這四個 主謂短語都是“疾”的賓語。(2)解題、離騷者,猶離憂也成因:人窮那么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內(nèi)容: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風(fēng)格: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yuǎn)。(二)研讀課文第二局部(第47自然段) 1、討歸納第47自然段記敘了哪些事實?明確:第四段受騙絕齊兵敗丹淅藍(lán)田退兵第五段復(fù)釋張儀第六段諸侯擊楚第七段赴秦身死2、作者寫楚國的命運,用意是什么?明確:這些事發(fā)生在

14、“屈平既細(xì)”以后,說明罷黜屈平是錯誤的。懷王復(fù)釋張儀、.赴秦身死, 都與未聽屈原的勸諫有關(guān),說明屈原與.楚國命運緊密相連。(三)研讀課文第三局部(第810自然段).在課文中劃出可以概括第4-7自然段,內(nèi)容的句子。明確:“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身客死于秦”。.國家危難之際,屈原的態(tài)度和信念是什么?表現(xiàn)了什么精神?明確:態(tài)度:嫉之信念: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存君興國精神:忠貞不渝的愛國精神.這一局部作者議論的觀點是什么?對表現(xiàn)屈原有什么作用?明確:這一局部作者以結(jié)語式的方式,指出楚國的危難在于“懷王之終不悟”,“此不知人之 禍也”。通過議論,突出了屈原在楚國興盛衰亡上舉足輕重的地位。.“頃襄王

15、怒而遷之”說明了什么?明確:頃襄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已見糊涂,“怒而遷”屈原,更見其昏憒。(四)研讀第四局部(第11-12段)1、文章第11節(jié),記敘屈原與漁夫的對話,寫出了幾種人生觀,有什么作用?明確:二人的對話,代表了兩種不同的人生哲學(xué),品格操守及政治傾向。漁父:對人生、世事均不要太過認(rèn)真,太過執(zhí)著,最好得過且過,隨遇而安,隨波逐流,與 世推移。屈原:絕不茍且,絕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皩幰缢酪粤魍鲑?,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通過對話描寫,揭示屈原“見放”是時代的悲劇,表現(xiàn)屈原“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寧赴長流 也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zhì)。這段對話實際上是關(guān)于人生哲理的精辟議論,即明屈原之志, 亦抒作者太史公之情。2、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