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學》人民版教學課件教學課件_第1頁
《宋明理學》人民版教學課件教學課件_第2頁
《宋明理學》人民版教學課件教學課件_第3頁
《宋明理學》人民版教學課件教學課件_第4頁
《宋明理學》人民版教學課件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前提問古代有哪三種治國思想?后來發(fā)生了怎樣的演變?第1頁,共70頁。古代三種治國思想及演變第2頁,共70頁。課前提問:百家爭鳴時期各學派觀點分歧甚至對立的表現(xiàn)有哪些?第3頁,共70頁。儒墨道法四家為例: 1、儒家與墨家都提倡“愛”: 儒家講“仁愛”,是一種有等級分層次的愛,最愛父母,其次兄弟,再次親戚,再次同鄉(xiāng),再次國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連守孝也分等級,從父親到母親到其他親戚有三年、一年等區(qū)分,喪服也分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等。 墨家講“兼愛”,是一種無差別的愛,即“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墨子兼愛中) 第4頁,共70頁。2、儒家與道家都提倡

2、“為”: 儒家講人道有為,有為而為,視出仕為君子第一追求; 道家講無為而為,無為無不為,以無為為為。 3、儒家、法家、墨家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謀劃: 墨家站在百姓的角度為百姓謀劃; 儒家站在百姓的角度為君主謀劃; 法家站在君主的角度為君主謀劃; 第5頁,共70頁。4、儒家、道家、墨家都提倡遵循古制: 儒家認為回到西周的制度最好,行周禮; 墨家認為回到堯舜的制度最好,尊賢舉能,安居樂業(yè); 道家認為回到原始的社會最好,人人無憂無慮,與自然融合; 唯獨法家認為過去的東西已經(jīng)不能適應現(xiàn)在的社會,追求進步。 第6頁,共70頁。5、儒家、墨家、法家都認為治理國家需要方法: 儒家提倡禮樂制度,以仁愛治國; 墨家

3、提倡簡單化,一個國家只需要農(nóng)民和戰(zhàn)士; 法家提倡以法治國,通過法律(多為嚴刑峻法)來震懾人們的行為和思想。 唯獨道家提倡無為而治,一切順其自然,看似荒唐,但內中包含深刻的哲學思想,類似于反推理和假設命題,是一種特殊的邏輯思考方式。第7頁,共70頁。 三 宋明理學專題一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8頁,共70頁。課標要求 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fā)展。 儒學產(chǎn)生初步發(fā)展春秋儒家思想演變線索魏晉南北朝隋唐正統(tǒng)思想遭到打擊西漢武帝秦朝戰(zhàn)國宋明面臨挑戰(zhàn),三教合一理學產(chǎn)生,儒學復興第9頁,共70頁。閱讀P13頁,漢代以后,儒家思想經(jīng)歷了怎樣的發(fā)展歷程?探究學習第10頁,共70頁。一、

4、儒學的困境與儒學復興運動1 、儒學的困境: (1)東漢末年儒學的權威性被嚴重削弱(2)魏晉南北朝時期 :面臨嚴重挑戰(zhàn) 原因 : 佛教傳播 道教在民間的興起 儒學本身的問題和缺陷。 第11頁,共70頁。1.佛教和道教的基本教義是什么?2.二者之間有著什么明顯的不同和相同?3.為什么這兩種宗教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迅速傳播?4.這種現(xiàn)象對中國的文化格局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 【問題導學】1、佛教主要講求因果報應、生死輪回;道教講求修煉養(yǎng)生、長生不老。2、佛教把希望寄托在來生,而道教則希望這一輩子永遠延續(xù)下去。他們的相同之處是都對現(xiàn)實生活不太關注。3、國家分裂、戰(zhàn)亂不休,人民生活動蕩不安,需要從宗教中尋找心理安

5、慰。佛道的傳播不僅順應了普通人的心理需求,也滿足了統(tǒng)治者的需要。4、儒家思想受到了佛、道的沖擊。第12頁,共70頁。一、儒學的困境與儒學復興運動2 、儒學復興運動 奠定了理學興起的基礎。(1)唐代中期,韓愈提出復興儒學主張,宣傳儒家的仁義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道統(tǒng)”思想;李翱提出必須從“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孔子之道。韓愈和李翱的思想,成為北宋儒學復興和理學創(chuàng)立的先聲。第13頁,共70頁。一、儒學的困境與儒學復興運動 3、北宋大規(guī)模的儒學復興運動 原因:相對寬松的文化政策的鼓勵 基本主張: 1、他們推崇春秋中的“尊王攘夷”之旨,批評唐代政治。 2、要鞏固中央集權,實現(xiàn)長治久安,必須以唐為鑒,

6、復興儒學。 在北宋新儒學思想家們的持續(xù)努力下,研習儒經(jīng)義理之風大開,士氣隨之大變,重忠孝、講廉恥、勵節(jié)氣的社會氛圍逐漸形成。理學就是在這次儒學復興運動中孕育而生。第14頁,共70頁。 任何時代,苦難中的人民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對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尋找未來的幸福。自從二世紀黃巾農(nóng)民大暴動以來,中國境內從沒有停止過戰(zhàn)爭。從事戰(zhàn)爭的人投入戰(zhàn)爭,沒有從事戰(zhàn)爭的人,如婦女、兒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靈能賜給在戰(zhàn)場上作戰(zhàn)的孩子們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柏楊 中國人史綱 同心出版社第15頁,共70頁。 此圖繪佛、道、儒三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圖之中,似正在辯經(jīng)論道,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

7、“三教合一”的社會思潮。畫面中,釋氏坐于菩提樹下成為畫面主體,老子坐于蒲草之上,與一身士大夫裝束的孔子相對。 “三教合一”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為一體,而是一種相互吸納、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關系。三教圖(清丁云鵬),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第16頁,共70頁。宋明理學代表人物陸九淵王陽明程頤朱熹程顥(北宋人,兄弟倆)理學開創(chuàng)者南宋人明朝人心學集大成者程朱理學代表人物陸王心學代表人物南宋人理學集大成者心學開創(chuàng)者第17頁,共70頁。“北宋五子”主要成就地位及影響周敦頤結合周易解釋太極圖,為“理”生萬物的理論提供了依據(jù)。是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他們將忠、孝、節(jié)、義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嚴密

8、體系,又稱新儒學。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率先運用系統(tǒng)思辨,為理學的建立開辟了道路。張載嚴格區(qū)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準確地表達了理學的基本宗旨和精神。開創(chuàng)了理學中的“氣學”一派,是理學中唯物主義的杰出代表,對理學的創(chuàng)立貢獻巨大。程顥、程頤兄弟合稱“二程”確定了理學的最高范疇“天理”,其核心是“仁”,是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仁者就是“孔顏之樂”。二、北宋五子與理學的創(chuàng)立第18頁,共70頁。【學習思考題P14】河南程氏遺書卷二上載:“(二程)昔見周茂叔(周敦頤),每令尋顏子、仲尼樂處,所樂何事?!睘槭裁蠢韺W家特別重視“尋找孔顏之樂”?參考答案:理學家認為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就是仁的境

9、界。仁者不但能化物于無形,而且能獲得高度的主體自由和極大的精神滿足,這應當就是所謂“孔顏之樂”。而傳統(tǒng)儒學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仁,“理”的核心也是仁,仁則體現(xiàn)在傳統(tǒng)儒學家的言行中。第19頁,共70頁。 理學的主要內容:三、朱熹的學說與理學的成熟1、理氣關系論:理比氣更根本,理為氣之先,理離不開氣,氣有變化的能動性。2、理學的修養(yǎng)論:以本體論為基礎的關于個人學習、實踐的學問;學習有兩個階段,學習的方法是“慎思明辯格物致知”;個人修養(yǎng)的標準是“無私無畏”大智大勇”等等;仁的境界不同于佛老境界在于精神自足和自由的同時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心;3、理學的社會政治理論:是以“道統(tǒng)論”為依據(jù)的社會實踐理論 ; “道

10、”是指儒家的三綱五常,“統(tǒng)”是指圣賢相傳之傳統(tǒng)。儒家擁有干預政治的天然權利,干預的關鍵是“正君心”“存天理,滅人欲”。(客觀唯心主義)4、整理理學經(jīng)典方面: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集為四書,并為之作注,使之成為理學的主要經(jīng)典。 (孔子-曾參-子思-孟子)宋代以后,把四書規(guī)定為科舉取士的初級標準讀物第20頁,共70頁。世界本原是理,是萬物遵循的普遍原則。 材料1: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凡生于天地之間者,又各得之以為性;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蓋皆此理之流行,無所適而不在。請思考:程朱理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反映于哪些領域?社會儒家倫理道德; 人人性;問題探究第21

11、頁,共70頁。思考:“格物致知”與今天的“實踐出真知”有何不同?材料一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后脫然自有貫通處。 二程遺書材料二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 朱子語類格物致知:格物,探究事物;致知,達到知識問題探究請思考:如何才能認識到和把握住“理” 第22頁,共70頁。格物致知與實踐出真知有何區(qū)別?【問題導學】【答案點撥】“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理”是在人們心中先天存在的。要把握“理”,就需要通過接觸世間萬事萬物,在體會到各種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對先天存在的“理”的體驗。兩者的區(qū)別主要在于:人們思想中是否有先天存在的“理”(或“真知”)。第23頁,共70頁

12、?!按嫣炖?滅人欲”三綱五常材料1: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學習和修養(yǎng)的目的就是“遏人欲存天理?!?朱熹材料2:問:“人或有居孀貧窮無托者,可再嫁否?答曰:餓死事極小,失節(jié)事極大。 二程遺書思考:朱熹對天禮和人欲關系的看法是什么?在這一方面,理學家們提出了什么思想主張?問題探究第24頁,共70頁。程朱理學“理”是世界的本原通過“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存天理,滅人欲”儒家干預政治的關鍵是“正君心” 第25頁,共70頁。明成祖朱棣進一步推崇朱學,欽定編纂五經(jīng)大全四書大全性理大全三部書成為國家指導思想的官方哲學?!締栴}導學】程朱理學被官學化的原因是什么?朱

13、熹 朱棣 程朱理學是吸收了佛、道哲學思想部分成果的基礎上形成的新儒學。強調“存天理,滅人欲”,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道德規(guī)范,適應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需要。第26頁,共70頁。1、陸王心學的特征 指以陸九淵和王守仁為代表的理學。強調學問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實行。2、陸九淵“發(fā)明本心”核心命題是“心即理也”。“發(fā)明本心”以求理?!坝钪姹闶俏嵝模嵝谋闶怯钪妗?。四、陸王心學與理學的發(fā)展第27頁,共70頁。(2)獲取“理”的方法: “發(fā)明本心”(1)心是天地萬物的淵源陸九淵的主要思想“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陸王心學第28頁,共70頁。(1)“致良知”:良知就是

14、本心,就是理(2)獲取“理”的方法:克服私欲,“知行合一”請思考:王守仁認為怎樣可以成為圣人?3.王守仁心學的主要內容:觀察視角一:誰可成圣人“良知良能,愚夫愚婦與圣人同?!薄叭诵刂懈饔袀€圣人。”“滿街人都是圣人。” 陸王心學:第29頁,共70頁。陸王心學陸九淵心是萬物本原(“心即理也”)求“理”的方法 -內心反省反對“格物致知” 王守仁 (陽明心學) (明代)思想核心:“致良知”克服私欲,“知行合一”。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第30頁,共70頁。五、對宋明理學的認識1、宋明理學的特點儒學進一步思辨化。更加強調倫理道德為思想核心。 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第31頁,共70頁。共同點:1

15、、內容相同:2、影響相同:不同點:1、對世界本原的具體認識不同:2、把握“理”的途徑不同:2.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異同都是儒學的表現(xiàn)形式,都繼承了孔孟“仁”“禮”的思想,都認為世界本原是“理”。有助于統(tǒng)治者維護專制統(tǒng)治(思想實質);壓制、扼殺人的自然欲求;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了積極影響。程朱理學認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客觀唯心主義陸王心學認為世界本原是內在的“心”,認為本心是“理”主觀唯心主義。程朱理學主張用“格物致知”的方法陸王心學提出“致良知”第32頁,共70頁。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比較 都承認理的存在(理學)都主張“存天理,滅人欲”,維護封建統(tǒng)治。都是唯心主義思想理學心學不同點世界觀方

16、法論哲學范疇“理”是萬物的本原“心”是萬物的本原 客觀唯心主義思想主觀唯心主義思想強調“格物致知” “發(fā)明本心”,“致良知”(通過外物求”理”)(通過內心的反省)相同點:第33頁,共70頁。賞花 二程、朱子、陽明與友游園,時春風和煦,百花怒放。友問:為何百花如此美麗?二程說:“天生的。”朱子說:“對,天生的?!标柮髡f:“天生是天生的,但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 美麗的?!笔澜绫驹憾颊J為世界本原是“理”。異:程朱理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心學認為世界本原是內在的“心”,認為本心是“理”??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第34頁,共70頁。父子關系二程說:“老爸就是老爸,兒子就是兒子,這是上天安

17、排的,所以兒子要孝敬老爸,這就是孝?!敝熳诱f:“對,父子關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兒子不能有忤逆之念,這就是孝?!标柮髡f:“孝順自己老爸是應該的,人本來就有孝心,但,我們對別人的老爸也要孝,這才是真正的孝?!钡赖滦摒B(yǎng)同:都認為倫理道德是“天理”決定的;人們要提高道德修養(yǎng),不要偏離天理 。異:對人們道德修養(yǎng)的要求和途徑不同。第35頁,共70頁。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后脫然自有貫通處?!?朱熹 “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 “良知良能,愚夫愚婦與圣人同?!?王陽明“格物致知”與“致良知”的含義: “格物”就是了解天下萬事萬物的道理即窮理;“致知”就是心里明白了。 “格物致知

18、” 即通過接觸天下萬事萬物去體會、加深對先天存在的“理”的體驗與最終貫通 “致”就是達到; ”“良知” 即本心,是人所固有的善性,就是“理” 。 “致良知”就是通過內心反省克服私欲,回復良知就能成為圣賢 。第36頁,共70頁。程朱理學陸王心學異對世界本原的認識哲學范疇達到理的途徑理是世界的本原“心”即理也格物致知克服私欲內心反省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第37頁,共70頁。理學是以儒家綱常倫理維護專制統(tǒng)治的新儒學1、實質:六、宋明理學的影響2、消極: 三綱五常維系專制, 壓制扼殺自然欲求。重視主觀意志,注重氣節(jié)品德,講求自我節(jié)制,強調責任使命,凸顯人性莊嚴。 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了積極作用。3、

19、積極:第38頁,共70頁?!翱崂粢苑⑷耍笕逡岳須⑷??!薄叭怂烙诜?,猶有憐之者;死于理,其誰憐之?” 戴震 (清) 第39頁,共70頁?!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于謙第40頁,共70頁。今天,在一個多元文化碰撞的時刻,宋明理學再次站到了我們面前。不,其實它一直伴隨在我們身邊。審視宋明理學,歷經(jīng)了數(shù)百年的滄桑,我們看到在禮教壓制下哭泣的生命,我們也看到了無數(shù)因追求氣節(jié)品德而變得提拔高大的靈魂。理學,曾經(jīng)充當過羈絆歷史前進的枷鎖,它也曾經(jīng)在我們民族最危險的時刻,激發(fā)出每個人心中最后的吼聲。面對理學,我們應該去蔑視,去跪拜,還

20、是去取舍,去揚棄,這應該是一個擺在我們個人成長面前的終身命題,也是一個擺在我們民族發(fā)展面前的永久命題第41頁,共70頁?!袄韺W”的概念:理學是一種既貫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運,又繼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國家的新儒學。道、佛儒(根本)(目的)實質是以儒家綱常倫理維護專制統(tǒng)治的新儒學 第42頁,共70頁。宋明理學儒學的困境與儒學復興運動理學的發(fā)展創(chuàng)立:北宋二程等人成熟:南宋朱熹發(fā)展:陸王心學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背景: 知識梳理第43頁,共70頁。代表人物 地位程顥 程頤朱熹陸九淵王陽明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理學的集大成者,建立了嚴密的理學體系心學的創(chuàng)立者心學的集大成者,建立了系統(tǒng)的心學理論理學代表人物的地位第

21、44頁,共70頁。儒家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儒家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1)孔子是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義的性質:主張“禮”,維護周禮,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2)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張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貴君輕”思想;主張“政在得民”,反對苛政;主張給農(nóng)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nóng)民勞動時間,寬刑薄稅。(3)西漢的董仲舒以傳統(tǒng)儒學為基礎,適應當時的時代需要,建立了新的儒學思想體系。他提出的以儒學作為統(tǒng)一思想的原則的建議,被漢武帝采納,儒學成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4)唐朝中期的儒學大師韓愈,激烈地反對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主張復興儒學之道。第45頁,共70頁。

22、(5)理學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學,是宋代主要的哲學思想。朱熹是理學發(fā)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繼承了北宋哲學家程顥、程頤的思想,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了客觀唯心主義的理學體系,后人稱之為程朱理學。其核心內容為:“理”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對立起來,認為人欲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滅人欲”。這實際上是為封建等級秩序辯護。(6)明中葉的王陽明反對朱熹把心與理視為兩種事情的觀點,創(chuàng)立與朱熹相對立的主觀唯心主義理論心學。理學由客觀唯心主義向主觀唯心主義演變,說明它已經(jīng)走到極端。第46頁,共70頁。1、魏晉南

23、北朝時,儒學的發(fā)展出現(xiàn)危機的原因是:A、統(tǒng)治者反對儒學 B、佛教、道教迅速傳播C、佛教占統(tǒng)治地位D、儒學不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第47頁,共70頁。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反映了:A、儒學的興盛B、三教并立的局面形成C、宗教的盛行D、儒學發(fā)展面臨的危機第48頁,共70頁。3、下圖為三教圖其中三教是指:道教 儒教 佛教 伊斯蘭教 基督教A、 B、 C、 D、第49頁,共70頁。4、宋明時期的儒學主流是:A、禪宗 B、理學 C、心學 D、道學5、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分歧在于: A、程朱理學強調格物致知 B、認為“理”是世界的本源C、繼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國家D、強調三綱五常第50頁,共70頁

24、。5、下列宋明理學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觀念的是:A、朱熹 B、程顥 C、周敦頤 D、王守仁6、“三綱五?!薄ⅰ叭龔乃牡隆钡乃枷攵际菑哪姆N理論而來:A、儒家學說 B、道家學說 C、宋明理學 D、佛教第51頁,共70頁。7、“存天理,滅人欲”,這里的“天理”主要指:A、儒家道德倫理 B、自然規(guī)律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第52頁,共70頁。8、不符合陸王心學特點的說法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B、“發(fā)明本心”以求理C、求理就是進行內心的反省D、理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尋找第53頁,共70頁。9、如果有人向陸九淵請教為學的方法和態(tài)度,他應該會回答下列那一敘述:A、學問要求是尚實

25、,方有助于國計民生B、學習先圣先賢的經(jīng)驗和心得C、要注重人內心的涵養(yǎng)工夫D、要勤于讀書研究,努力用功第54頁,共70頁。10、“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謂萬物皆備于我,昔之圣賢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边@種說法符合誰的思想:A、老子 B、朱熹 C、陸九淵 D、程顥第55頁,共70頁。 選擇題: (07汕頭一模)此圖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體現(xiàn)了古代中國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社會思潮 B此三人不是同一時代,不可能同時出現(xiàn) C儒、釋、道三家主張各異,沖突激烈 D主要反映了佛教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 產(chǎn)生了決定性影響A第56頁,共70頁。 選擇題: 2(08廣東歷史)清風吹動旗幡,一人說是風動,一人說是幡動。禪宗六祖慧能

26、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兩位心動。在世界的本原問題上,與慧能的觀點有相似之處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顥 C.朱熹 D.王陽明3.宋代理學家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其中的“天理”指 A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 B封建道德規(guī)范和等級秩序 C宇宙自然的變化規(guī)律 D人性的發(fā)展規(guī)律DB第57頁,共70頁。4.宋代理學大師張載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 A反映了當時學者匡時濟世的理想追求 B體現(xiàn)了理學家們關注國計民生的價值取向 C說明理學反對封建專制統(tǒng)治 D說明理學在當時有利于維護社會政局的穩(wěn)定C 選擇題: 第58頁,共70頁?!纠?】右圖繪佛、道、儒三教的

27、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圖之中,似正在辯經(jīng)論道,它反映了唐宋時期佛、儒、道三教的關系是 ( ) A尖銳對立,水火不容 B相互滲透,趨于調和 C取長補短,融為一體 D獨立發(fā)展,自成系統(tǒng) 宋明理學 題組三答案:B第59頁,共70頁。【例2】(2007海南單科,6)宋代理學的形成是由于( )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學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學 C儒家的倫理觀出現(xiàn)本質變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學闡釋儒學答案: D、A【例3】宋明理學對先秦兩漢儒學的發(fā)展主要體現(xiàn)在( ) A提出“理”的觀念系統(tǒng),用以解釋傳統(tǒng)儒學,實現(xiàn)儒學的哲理化 B提出“格物致知”的方法 C強調“存天理、滅人欲” D強調克服內心的私欲以“致

28、良知”第60頁,共70頁。 儒家思想是人身修養(yǎng)的重要內容 書院注重對學子個人品德的養(yǎng)成 儒家傳統(tǒng)道德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重要工具 理學的偽善和欺騙性 A B C D【例4】下面是朱熹為湖南岳麓書院的題字,這些題字反映了 ( )答案: A第61頁,共70頁?!纠?】(2008廣東廣州)下列言論不符合宋明理學思想觀點的是 ( ) 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 D“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答案: C第62頁,共70頁。(2010年上海歷史卷,9)宋代,儒學家開始從一個新的角度來思考人間的倫理綱常。這個新的角度是A從矛盾對立轉換出發(fā) B從天人感應出發(fā)C從萬物本源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