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五十篇 粵教版高一上冊_第1頁
高中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五十篇 粵教版高一上冊_第2頁
高中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五十篇 粵教版高一上冊_第3頁
高中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五十篇 粵教版高一上冊_第4頁
高中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五十篇 粵教版高一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高中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五十篇 粵教版高一上冊 高中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五十篇 高中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五十篇 之張綱傳 張綱傳 張綱少明經(jīng)學(xué),雖為公子,而厲布衣之節(jié),舉孝廉不就,司徒辟為侍御史。時順帝委縱宦官,有識危心。綱常慨然嘆曰:“穢惡滿朝,不能奮身出命掃國家之難,雖生,吾不愿也。”漢安元年,選遣八使徇行風(fēng)俗,皆耆儒知名,多歷顯位,唯綱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綱獨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曰:“豺狼當(dāng)路,安問狐貍!”帝雖知綱言直,終不忍用。時,廣陵賊張嬰等眾數(shù)萬人,殺刺史、二千石,寇亂揚、徐間,積十余年,朝廷不能討。以綱為廣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馬,綱獨請單車之職。既到,乃將吏卒十余人,徑造嬰壘,以

2、慰安之,求得與長老相見,申示國恩。嬰初大驚,既見綱誠信,乃出拜謁。綱延置上坐,問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貪暴,故致公等懷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為之者又非義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祿相榮,不愿以刑罰相加,今誠轉(zhuǎn)禍為福之時也。若聞義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豈不危乎?若不料強弱,非明也;充善取惡,非智也;去順效逆,非忠也;身絕血嗣,非孝也;背正從邪,非直也;見義不為,非勇也;六者成敗之幾,利害所從,公其深計之?!眿肷罡形?,明日,將所部萬余人與妻子面縛歸降。綱乃單車入嬰壘,散遣部眾,任從所之;子弟欲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悅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綱,而

3、嬰等上書乞留,乃許之。綱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攜,詣府赴哀者不可勝數(shù)。張嬰等五百余人制服行喪,負土成墳。(后漢書?張綱傳) 張綱單騎詣賊壘,諭張嬰而降之,言弭盜者侈為美談。然綱卒未幾,嬰復(fù)據(jù)郡以反,綱何嘗能弭東南之盜哉!民行為盜,無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順之交,翱翔而終思矯翮;抑且寵而榮之,望其悔過自懲而不萌異志,豈能得哉?張綱者,以緩一時之禍,而不暇為國謀也,何足效哉!(王夫之讀通鑒論) 配套習(xí)題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厲布衣之節(jié)厲:勸勉。B.征欲擢用綱擢:提拔 C.南州晏然晏:安定。D.言弭盜者侈為美談侈:夸耀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

4、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而綱獨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 B.思以爵祿相榮以亂易整,不武 C.公其深計之懼其不已,告之于帝 D.使游泳于非逆非順之交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綱年輕時就通曉經(jīng)學(xué),雖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卻磨礪布衣的節(jié)操,被舉孝廉,他卻不赴命,后來被任命為侍御史。 B.當(dāng)時順帝縱容宦官,張綱為國家命運擔(dān)心,卻因出言不遜,得罪了高官耆儒,也讓皇帝很不高興,于是得不到重用。 C.廣陵寇亂積十多年,朝廷派張綱任太守平息寇亂。他不像前任那樣多求兵馬,而是單車徑至賊營,分析利弊,曉以情理,結(jié)果張嬰等萬人歸降

5、,廣陵安定。 D.張綱在廣陵任職只有一年,卻深得百姓愛戴。他去世后,百姓老幼相扶前去吊唁。張嬰等人還穿著喪服,背土筑墳。 4.聯(lián)系全文看,下列對文末王夫之一段話的認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夫之認為,張綱單車至賊營,勸得張嬰歸降,雖然是有智有勇之舉,但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B.王夫之認為,張綱死后沒多久張嬰又反叛,這是張綱的悲劇,說明他的方式并不能平息寇亂。 C.王夫之認為,反叛的民眾已經(jīng)處在非逆非順的境地,沒有了順從的意愿,不是容易歸順的。 D.王夫之認為,張綱只是緩和了一時的災(zāi)禍,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值得效法。 參考答案 1.A厲,磨礪,激勵 2.D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在;介詞,

6、引出動作的對象,向;A,而,表判斷;B以,介詞,介憑借手段,用;C,語氣詞,表祈使語氣 3.B得不到重用不是得罪高官耆儒而使皇帝不高興4.A王夫之在文中并沒有稱贊張綱此舉是“有智有勇之舉” 參考譯文: 張綱年輕時就通曉經(jīng)學(xué),雖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卻磨礪布衣的節(jié)操,被舉薦孝廉,他卻不赴命,后來被司徒任命為侍御史。當(dāng)時順帝縱容宦官,有識之士都恐懼擔(dān)心。張綱慨然感嘆:“污穢丑惡之人聚滿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獻出生命,為國家掃除災(zāi)難,即使活著,也是我所不愿意的?!睗h安元年,朝廷選派八位使者巡視各地的風(fēng)氣民情,使者大多是年老而德高的儒者和知名人士,大多先后擔(dān)任要職,只有張綱年紀(jì)輕,官位低。其他人都奉命

7、到位,只有張綱卻在洛陽都亭停車不行,說:“豺狼一般暴虐奸邪的人當(dāng)政,怎么還要查問那些像狐貍一樣奸佞狼狽的壞人!”皇帝雖然明白張綱說話真率,但最終還是不愿意重用他。當(dāng)時,廣陵的張嬰等人率領(lǐng)數(shù)萬人反叛,他們殺了刺史、太守,在揚州、徐州一帶作亂已經(jīng)有十多年,朝廷卻一直不能討伐征服他們。于是,派張綱擔(dān)任廣陵太守。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馬,唯獨張綱卻請求輕車簡行赴命任職。到任以后,就率領(lǐng)差吏兵卒十多人,徑直造訪張嬰營壘,安撫慰問,要求與頭目會見,表明國家的恩惠。張嬰起初非常吃驚,見到張綱的誠信后,才出來拜見。張綱請他坐在上座,詢問疾苦。勸導(dǎo)他說:“前任太守大多肆虐貪婪殘暴,所以致使你們各

8、位心懷憤怒聚到了一起。太守確實有罪,然而你們這樣做也是不義的。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以文德勸服反叛之人,所以派我前來,想以爵祿使你們榮耀,不想用刑法懲罰你們,現(xiàn)今實在是轉(zhuǎn)禍為福的好時機啊。如若聽聞仁義卻不順服,一旦天子赫然震怒,派遣大軍聚集于此,難道不危險嗎?如果不能正確估量雙方力量的強弱,就是不明智;冒充美善而趨從邪惡,就是不聰明;放棄順服而效仿叛逆,就是不忠誠;自己斷送了子孫的性命,就是不孝順;違背正道而走向邪路,就是不正直;明白正義而沒有作為,就是不勇敢;這六方面是關(guān)系到你們成敗、利害的重要因素,希望你能夠仔細考慮?!睆垕氡簧钌畹馗袆硬⑿盐颍诙?,率領(lǐng)部下萬人和妻子兒女,雙手反綁投降歸順

9、。張綱就單車進入張嬰營壘,遣散了張嬰的部下,讓他們?nèi)プ约合肴サ牡胤?;想要?dāng)差的,都召而來之。于是人們喜悅信服,南州一片安定?;噬辖o予了好評,想提拔張綱,而張嬰等人上書乞求留任張綱,皇上應(yīng)允了。張綱在郡守位上一年,四十六歲時逝世。百姓老幼相扶到張綱府邸吊唁的人多得無法計數(shù)。張嬰等五百多人穿著喪服為他操辦喪事。背負泥土為他壘筑墳?zāi)埂?張綱單車獨騎去到叛賊營壘,勸喻張嬰并降伏了他,主張安撫盜賊的人都把這作為美談。然而張綱死后沒多久,張嬰又占領(lǐng)郡地而反叛,張綱哪里能使東南的盜賊止息?。∶癖娨坏┳隽吮I賊,就會無法自容于世,處在既非叛逆又非順服的狀態(tài)下,徘徊之中始終想著展翅高飛;況且讓他受到恩寵,得到榮耀

10、,期望他悔過自懲而不再萌生反叛的意向,怎么做得到?。繌埦V這樣的人,只能緩解一時的災(zāi)禍,卻不能用他為國家作長期的謀劃,哪里值得效仿呢! 高中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五十篇之余玠傳 余玠傳 玠大更敝政,遴選守宰,筑招賢之館于府之左,供張一如帥所居,下令曰:“集眾思廣忠益,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謀以告我者,近則徑詣公府,遠則自言于郡,所在以禮遣之,高爵重賞,朝廷不吝以報功,豪杰之士趨期立事,今其時矣。”士之至者,玠不厭禮接,咸得其歡心,言有可用,隨其才而任之,茍不可用,亦厚遺謝之。 播州冉氏兄弟王進、璞,有文武才,隱居蠻中,前后閫帥辟召,堅不肯起。聞玠賢,相謂曰:“是可與語矣。”遂詣府上,玠素聞冉氏兄弟,刺

11、入即出見之,與分庭抗禮,賓館之奉。冉安之若素有,居數(shù)月,無所言。玠將謝之,乃為設(shè)宴,玠親主之。酒酣,坐客方紛紛競言所長,王進兄弟飲食而已。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玠曰:“是觀我待士之禮何如耳?!泵魅眨鼊e館以處之,且日使人窺其所為。兄弟終日不言惟對踞以堊畫地為山川城池之形起則漫去如是又旬日請見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禮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眾人也為今日西蜀之計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覺躍起,執(zhí)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勝之地莫若釣魚山,請徙諸此,若任得其人,積粟以守之,賢于十萬師遠矣,巴蜀不足守也?!鲍d大喜曰:“玠固疑先生非淺士,先生之謀,玠不敢掠以歸己?!彼觳恢\于眾,密以某謀聞于朝,請

12、不次官之。昭以王進為承事郎,璞為承務(wù)郎。徙城之事,悉以任之 卒筑青居、大獲、釣魚、云頂凡十余城,皆因山為壘,棋布星分,為諸郡治所,屯兵聚糧為必守計。又移金戎于大獲,以護蜀口;移沔戎于青居;興戎先駐合州舊城,移守釣魚,共備內(nèi)水。移利戎于云頂,以備外水。于是如臂使指,氣勢聯(lián)絡(luò)。又屬嘉定(知府)開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實。 注玠,南宋淳祐時曾任四川安撫制置使。漫,抹掉。金,金州;后文“沔”、“興”、“利”即沔州、興州、利州。內(nèi)水,蜀人以涪江為內(nèi)水,以岷江為外水。 習(xí)題檢測: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意義,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供張一如帥所居。供張:指陳設(shè)之物 B.所在以禮遣之。遣:送 C.請不

13、次官之。不次:不差的 D.又移金戎于大獲。戎:軍隊、軍事力量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部分與現(xiàn)代漢語通常使用的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A.朝廷不吝以報功。B.王進兄弟飲食而已。 C.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D.于是如臂使指,氣勢聯(lián)絡(luò)。 3.對下列語句意思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豪杰之士趨期立事,今其時矣。(豪杰之士隨時世而動建立功業(yè),現(xiàn)在正是時機。) B.刺入即出見之。(余玠見到名貼請冉氏兄弟進底邸并馬上出來會見他們。) C.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這正是我的意志,只是沒有得到合適的人選。) D.皆因山為壘,棋布星分。(都依山勢修筑堡寨,如棋子、星星一樣錯落分布。) 4.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

14、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朝廷的支持下,余玠鎮(zhèn)守蜀中廣開言路、重用人才,除弊興良,收到顯著成效。 B.在余玠賢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慎思之后,提出在西蜀合理布防的策略。 C.“是觀我待士之禮何如耳?!边@是余玠的內(nèi)心獨白,他的耐心是出于對人才的尊重。 D.冉氏兄弟認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余玠甚以為然,于是將軍隊移至釣魚山一帶。 參考答案 1.C(不次,不必拘泥于等級) 2.A(報功,酬報有功的人) 3.C(“但未得其所耳”,意思是“只是沒有想到合適的地方。) 4.D(“冉氏史弟認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是對“巴蜀不足守也”的誤解,“不足守”是不難防守的意思。) 參考譯文 余玠大力改革

15、弊政,遴選郡守縣宰,在自己的帥府旁修筑招賢館,陳設(shè)完全同主帥的住所一樣,下令:“集眾思廣忠益,是諸葛孔明用來治理蜀地的辦法。有策謀想告訴我的人,在近處就徑直來公府,在遠處可自行到所在的郡府(去談),官府要以禮相送。朝廷(也會)不吝惜以高爵重賞酬報的。豪杰之士隨時世而動要求建立功業(yè),現(xiàn)在正是時機。”士人來到后,余玠不厭其煩以禮接待。(來者)都得到余玠的真誠歡迎,所獻策謀可采納的,(余玠)按獻策人的才能予以任用,如果不能采用,也贈厚禮對其表示感謝。 播州冉琎、冉璞兄弟倆,有文才武略,隱居在少數(shù)民族區(qū)域,前后經(jīng)幾任外任的將帥征召,堅決不肯就職。他們聽說余玠賢明,相互商量:“這樣,可以與他談?wù)?。”于?/p>

16、前往帥府。余玠素聞冉氏兄弟(之名),看到名片請冉氏兄弟進府邸并立即會見他們,施以平等的禮節(jié),(給予)在賓館(休憩)的待遇。冉氏兄弟以平常的心態(tài)接受;過了數(shù)月,也沒有談什么(建議)。余玠準(zhǔn)備向他們問候請教,于是為他們設(shè)宴。余玠親自主持宴會。酒喝到暢快的時候,在座的來客紛紛爭著講自己策謀的高明,而冉氏兄弟只是飲酒用餐而已。余玠以含蓄的話語引導(dǎo)他們,最終(他們)還是默默無言。余玠(心里)說:“他們不過是在看我將怎樣禮待有識之士罷了?!钡诙?,讓(二人)換住另一處賓館,并派人天天在暗中觀察他們的作為。(派去的人發(fā)現(xiàn))冉氏兄弟終日不講話,只是面對面蹲著,用白堊土在地上畫些山川城池的圖形,起身后就涂抹掉。

17、這樣,又過了十日,(二人)請求會見余玠.(見面后)讓其他人退出,才說:“我們兄弟愧對明公的禮遇,所思謀的建議(對您)只有微小的幫助,所以不敢同眾人所言相比”。作為今日(固守)西蜀之計,恐怕是在于遷移合州城(防務(wù))吧?余玠(聽罷)不覺一躍而起,拉住二人的手說:“這正合我的心意,只是我沒有想到合適的地方。”(冉氏兄弟)說:“蜀中關(guān)隘,地勢優(yōu)越的莫過于釣魚山,將合州城遷移至此,如用人得當(dāng),積貯糧食守住釣魚山,(那就)遠勝過十萬軍隊,巴蜀便不難防守了?!庇喃d大喜說:“我始終相信先生非淺薄之士,先生的策謀,我不敢掠為己有?!庇谑遣辉倥c眾人商議,秘密將這個計劃向朝廷報告,并請求不要拘泥等級授予他們兄弟官職

18、。(朝廷)昭封冉琎為承事郎,冉璞為承務(wù)郎。遷城之事,全委任他們(督辦) 最終建成青居、大獲、釣魚、云頂共十余座城池,都依山勢構(gòu)筑營壘,星羅棋布,作為各州郡治所,屯兵聚糧制定堅守的方案。又轉(zhuǎn)移金州的軍隊到大獲,以守護蜀中關(guān)隘;轉(zhuǎn)移沔州的軍隊到青居城;興州的能軍隊暫駐合州舊城,后移守釣魚城,共同防備內(nèi)水一帶(的敵擾)。轉(zhuǎn)移利州軍隊到云頂城,以防備外水一帶(的敵擾)。在這種布防下,(調(diào)度兵力)如以臂控制使喚手指(一樣自如),(各成兵力的)氣勢聯(lián)通。余玠又指令嘉定(知府)在成都辟地屯墾,蜀中因此殷實富足。 高中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五十篇之張巡傳(一) 令狐潮圍張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聲問不通。潮聞玄宗

19、已幸蜀,復(fù)以書招巡。有大將六人,官皆開府,特進白巡,以兵勢不敵,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賊。巡陽許諾。明日堂上設(shè)天子畫像,帥將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將于前,責(zé)以大義,斬之,士心益勸。 城中矢盡,巡縛稿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縋城下,潮兵爭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數(shù)十萬。其后復(fù)夜縋人,賊笑不設(shè)備。乃以死士五百斫潮營,潮軍大亂,焚壘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慚益兵圍之。 巡使郎將雷萬春于城上,與潮相聞,賊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動。潮疑其木人,使諜問之,乃大驚,遙謂巡曰:“向見雷將軍,方知足下軍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謂之曰:“君未識人倫,焉知天道!”未幾出戰(zhàn),擒賊將十四人,斬首百余級。賊乃夜遁,收兵入陳留不

20、敢復(fù)出。 頃之,賊步騎七千余眾屯白沙渦,巡夜襲擊,大破之。還至桃陵,遇賊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別其眾,媯、檀及胡兵悉斬之,滎陽、陳留脅從兵,皆散令歸業(yè)。旬日間,民去賊來歸者萬余戶。 (選自資治通鑒) 注張巡:“安史”亂起時,任真源縣令,因上司投敵,他率軍開往雍丘。 令狐潮:初為雍丘縣令,后降安祿山。 配套習(xí)題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潮聞玄宗已幸蜀幸:特指皇帝到某處去 B.巡陽許諾陽:假裝 C.賊笑不設(shè)備備:防備 D.潮慚益兵圍之益:更加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以兵勢不敵,且上存亡不可知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b、潮兵爭射之

21、,久乃知其稿人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 c、巡使郎將雷萬春于城上,與潮相聞客從外來,與坐談 d、君未識人倫,焉知天道吳人焉敢攻吾邑 3.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張巡有智謀的一組是() 巡陽許諾巡引六將于前,責(zé)以大義,斬之巡縛稿為人千余,被以黑衣 其后復(fù)夜縋人未幾出戰(zhàn),擒賊將十四人遇賊兵四百余人,悉擒之 A.B.C.D.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令狐潮率軍包圍了張巡,還以書信勸降;張巡的六名將領(lǐng)也勸他投降,張巡設(shè)計殺 了他們,士氣因此大振。 B.在城中箭已用盡的情況下,張巡捆扎了千余草人,向賊兵“借”來幾十萬支箭,表 現(xiàn)了他不同尋常的機智。 C.通過交

22、鋒,令狐潮很佩服雷萬春和張巡的治軍,并以天道稱贊他們,結(jié)果遭到張巡 的斥責(zé),并被打得落荒而逃。 D.張巡有勇有謀,接連打敗賊兵,而且對俘虜分別處理,恩威兼施,賊兵中的許多百 姓都來歸附他。 參考答案 1.D2.A3.B4.C 參考譯文: 令孤潮將張巡圍困在雍丘,兩軍相互對峙四十多天,朝廷的音訊一點也得不到。令孤潮聽說唐玄宗已經(jīng)到蜀地去了,又用書信招降張巡。(張巡手下)有六個可以開設(shè)府署的大將,他們特意進來用兵力不夠、無法與敵對抗的現(xiàn)實勸說張巡,并且還說皇上是死是活還不知道,不如投降敵人。張巡假裝同意。第二天在公堂上擺出天子的畫像,率眾將士朝拜,人人都哭了。張巡將這六人拉上前,以國家興亡的大義斥

23、責(zé)他們,然后殺了他們,士氣倍增。 城中箭都用完了,張巡將禾桿束成上千個草人,并給他們穿上黑衣,晚上用繩子拴著放到城下,令狐潮的士兵爭先恐后的射向他們,很久才知道他們是草人;張巡得箭數(shù)十萬只。這以后又在夜里從城墻上放下人來,賊兵覺得好笑沒有防備。于是張巡派敢死隊員500人,砍向令孤潮的軍營,令狐潮的軍隊大亂,燒掉營壘逃跑,巡部追了敵軍十多里。令孤潮感到慚愧,增加士兵繼續(xù)圍困張巡他們。 張巡派部將雷萬春在城墻上與令孤潮通話,賊兵用弩射雷萬春,雷萬春面部中了六箭卻一動不動。令孤潮懷疑看到的雷萬春是個木人,于是派探子問明詳情,(得知真相后)令孤潮大吃一驚,從很遠的地方對張巡說:“剛才看見雷將軍,才知道

24、你的軍令如山,但是你可知天意如何?”張巡對令孤潮說:“你不識人倫,怎知天意?”時過不多久,張巡派兵出戰(zhàn)抓住賊兵將領(lǐng)14人,割下賊兵首級一百多,賊兵于是連夜逃跑,退到陳留,不敢再出來。 時間不長,叛賊步兵、騎兵七千多人屯集在白沙渦,張巡率部夜襲賊兵,大勝。張巡部返回到桃陵,遇上叛賊的救兵四百多人,將賊兵全部抓獲,并對他們作出不同的處理,媯、檀兩州的兵士和胡兵(安祿山起兵謀反地方的兵士)全部殺掉,滎陽、陳留郡被脅迫而來的兵士,全部放掉,讓他們回去做自己的本業(yè)。十天里,老百姓離開賊兵前來歸附的有一萬多戶。 張巡傳(2) 張巡字巡,鄧州南陽人。博通群書,曉戰(zhàn)陣法。氣志高邁,略細節(jié),所交必大人長者,不與

25、庸俗合,時人叵知也。開元末,擢進士第。巡繇太子通事舍人出為清河令,治績最,而負節(jié)義,或以困厄歸者,傾貲振護無吝。更調(diào)真源令。土多豪猾,大吏華南金樹威恣肆,巡下車,依法誅之,赦余黨,莫不改行遷善。 安祿山反,(巡)遂起兵討賊,從者千余。巡馳騎決戰(zhàn),身被創(chuàng)不顧,士乃奉巡主軍。積六旬,大小數(shù)百戰(zhàn)。當(dāng)此時,王命不復(fù)通,大將六人白巡以勢不敵,且上存亡莫知,不如降。六人者,皆官開府、特進。巡陽許諾,明日堂上設(shè)天子畫像,率軍士朝,人人盡泣。巡引六將至,責(zé)以大誼,斬之。 至睢陽,有詔拜巡御史中丞。被圍久,食盡,巡士多餓死,存者皆痍傷氣乏。巡出愛妾曰:“諸君經(jīng)年乏食,而忠義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眾,寧惜一妾而坐

26、視士饑?”乃殺以大鄉(xiāng),坐者皆泣。巡強令食之,至羅雀掘鼠,煮鎧弩以食。賊知外援絕,圍益急。眾議東奔,巡、遠以睢陽江淮保障也,若棄之,賊乘勝鼓而南,江、淮必亡。且?guī)涴嚤娦?,必不達。十月癸丑,賊攻城,士病不能戰(zhàn)。城遂陷,與遠俱執(zhí)。巡眾見之,起且哭,巡曰:“安之,勿怖,死乃命也?!毖膊磺晁氖?。 (選自舊唐書?張巡傳,有刪節(jié)) 當(dāng)二公之初守也,寧能知人之卒不救,棄城而逆遁?茍此不能守,雖避之他處何益?及其無救而且窮也,將其創(chuàng)殘餓羸之余,雖欲去,必不達。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zhàn)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 (韓愈張中丞傳后敘) 繇:茂盛;

27、通徭;通遙,遠;通謠,歌頌;讀yu,由,從癯(q):瘦。 遠:睢陽太守許遠。與張巡一起衛(wèi)睢陽,被俘而死。逆遁:預(yù)先逃跑。 習(xí)題檢測: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身被創(chuàng)不顧被:遭受B.有詔拜巡御史中丞拜:授予官職 C.皆官開府、特進官:做官D.吾恨不割肌以啖眾恨:恨不得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所交必大人長者B.乃殺以大鄉(xiāng)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C.且上存亡莫知D.不與庸俗合 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13.下列加點詞語中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巡)氣志高邁,略細節(jié)B.大吏華南金樹威恣

28、肆 C.所交必大人長者,不與庸俗合D.赦余黨,莫不改行遷善 1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巡更調(diào)真源縣令,一下車就誅殺豪猾大吏華南金;守睢陽,斬叛將六人;食盡, 殺妾以大鄉(xiāng);城陷被殺,保持了高尚的節(jié)義。 B.張巡“曉戰(zhàn)陣法”,深知睢陽的戰(zhàn)略地位,以創(chuàng)殘之兵堅守孤城以蔽江南,阻遏了叛軍的攻勢;后來雖欲撤退,終因“帥饑眾行,必不達”而只有孤注一擲和叛軍血戰(zhàn)到底。 C.安祿山反叛,身為真源令的張巡起兵討賊,身經(jīng)百戰(zhàn),被皇帝授予中丞御史,后來死守睢陽,城陷被殺,成為一代死節(jié)名臣。 D.張巡任清河令時“以困厄歸者,傾貲振護無吝”而在堅守睢陽孤城時,導(dǎo)致人相食的慘劇是為局勢所迫不得已而造成的。 15.聯(lián)系全文看,下列對文末韓愈一段話的認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文章的行文語氣看,曾有人對張巡、許遠頗有微詞,韓愈是文有所指,為張、許二人辯誣并贊揚了張、許死守睢陽的歷史功績。 B.文章從“守”與“棄”兩方面談?wù)擃£柋Pl(wèi)戰(zhàn)的利害關(guān)系,肯定了張、許死守睢陽對削平安祿山叛亂的重要意義。 C.韓愈從唐朝平叛的全局出發(fā),精辟地指出睢陽保衛(wèi)戰(zhàn)“守一城,捍天下”的戰(zhàn)略意義,贊揚了張、許以少勝多,力保江淮不失、天下不亡的歷史功績。 D.韓愈對睢陽保衛(wèi)戰(zhàn)“守”與“”的評說體現(xiàn)了文章開頭部分中對張巡“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