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蒙-北疆及鄰區(qū)中奧陶世古生物地理-兼論三葉蟲分布_第1頁
興蒙-北疆及鄰區(qū)中奧陶世古生物地理-兼論三葉蟲分布_第2頁
興蒙-北疆及鄰區(qū)中奧陶世古生物地理-兼論三葉蟲分布_第3頁
興蒙-北疆及鄰區(qū)中奧陶世古生物地理-兼論三葉蟲分布_第4頁
興蒙-北疆及鄰區(qū)中奧陶世古生物地理-兼論三葉蟲分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U n ive r sita t is P ek inen sis, V o l. 33, N o. 4 (J u l, 1997)興蒙2北疆及鄰區(qū)中奧陶世古生物地理1)兼論三葉蟲分布馬學(xué)平(北京大學(xué)地質(zhì)學(xué)系, 北京 100871)摘 要 根據(jù)對170屬三葉蟲、210屬腕足類及87屬頭足類的綜合分析結(jié)果, 本研究區(qū)可分為中亞2東亞區(qū)和北亞區(qū) (二者分別屬于古太平洋大區(qū)和古大西洋大區(qū))。中亞2東亞區(qū)包括哈薩克斯坦、塔里木 及華北3個分區(qū), 其中哈薩克斯坦分區(qū)包括哈薩克斯坦、中亞南天山及新疆準(zhǔn)噶爾, 以三葉蟲 Op s i2m asap h u s 和 H ep tabron teu s 以及腕足

2、類 I sh im ia , S h ly g in ia 和 E oanas t rop h ia 為代表; 塔里木分區(qū)以三葉蟲 T ak lam ak an ia 屬為代表, 另有豐富的 L itu it idae 和 O nco ce ra t idae 科頭足類; 華北分區(qū)包括華 北地臺區(qū), 鄂爾多斯及祁連等地區(qū), 以頭足類比擬豐富及其地方性為特色。北亞區(qū)分為西伯利亞、阿爾泰2薩彥和興蒙3個分區(qū), 其中西伯利亞分區(qū)以三葉蟲 M onorak os、腕足類 E v enk ina , E v enk inor th is 和 L ena toech ia 以及頭足類 In te jace

3、 r ida 目為代表; 阿爾泰2薩彥分區(qū)以三葉蟲 M a l inasp is 和腕足類 U j u k ites 為代表; 興蒙分區(qū)包括我國東北及蒙古東部, 除局部性的地方分子外, 特征分子不明顯。值得指出的是, 哈薩克斯坦分區(qū)含有許多廣泛分布于北美、華南、塔里木和華北鄂爾多斯地區(qū)的種屬,意味著它當(dāng)時處于兩大區(qū)的過渡地位。關(guān)鍵詞 中國北部; 蒙古; 哈薩克斯坦; 西伯利亞; 奧陶紀(jì); 古生物地理中圖分類號P 531引言0本研究區(qū)處于幾個板塊的接合部位, 搞清古生物地理分布及其分區(qū)性對恢復(fù)該區(qū)地殼活動歷史有重要意義。對研究區(qū)內(nèi)不同區(qū)域的古生物地層已有許多較為詳細的總結(jié)。涉及到該區(qū) 的奧陶紀(jì)古

4、生物地理的研究也逐漸開展起來, 尤其是中國局部。賴才根1 把中國的奧陶系分為華北生物地理區(qū) (與王鴻禎的中軸大陸范圍大致相當(dāng))、北部的天山興安生物地理區(qū)、南部的華 南生物地理區(qū)和喜馬拉雅生物地理區(qū); 李志明2 以額爾齊斯河2中蒙邊界2西拉木倫河為界分 為西伯利亞區(qū) (包括我國東北的興安地區(qū)和中國阿爾泰) 和其南的歐洲2中國區(qū) ( 包括準(zhǔn)噶爾亞 區(qū)、華北2塔里木亞區(qū)等) ; 王鴻禎等3 將中晚奧陶世全球分為西原特提斯大區(qū)、東原特提斯大 區(qū)和西岡瓦納大區(qū), 其中西原特提斯大區(qū)包括哈薩克斯坦2興安區(qū)、西伯利亞區(qū)和北美區(qū), 東原特提斯大區(qū)包括東南亞區(qū)等, 華北板塊歸入哈薩克斯坦2興安區(qū), 而塔里木歸入

5、東南亞區(qū)。綜觀前人的成果, 本區(qū)奧陶紀(jì)古生物地理的劃分還很不一致, 一是大區(qū)的分界線, 二是次一級的單 元, 如塔里木與華北組成同一區(qū), 或者單獨分區(qū), 還是歸入華南區(qū), 等等。本文涉及中國北部、蒙1) 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資助工程 ( 948700123)收稿日期: 1996211207; 修改稿收到日期: 1996212225古、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及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幾個國家和地區(qū), 試圖從整體上考慮研究區(qū)的分區(qū)性。限于篇幅, 除報告三葉蟲、腕足類及頭足類的綜合分析結(jié)果外, 主要對三葉蟲在各地區(qū)的分 布作了表達; 此外, 涉及的資料來源很多, 在文中不可能一一列舉。1研究區(qū)的古構(gòu)造、古地理概況本文

6、中奧陶世包括蘭代婁階和卡拉道克階 (G. te re t iu scu lu s 帶至 D . c l in g a n i 帶) , 相當(dāng)于我國的廟坡階和寶塔階 (或胡樂階和瀚江階)。根據(jù)構(gòu)造工作者的研究成果, 研究區(qū)根本包括如下一些構(gòu)造單元: 西伯利亞板塊, 其南界 從西到東大致以額爾齊斯河2中蒙邊界2西拉木倫河為界, 沿此界線有蛇綠巖帶分布, 此外, 西 薩彥嶺、蒙古大湖區(qū)、巴顏洪格爾和中蒙古加里東帶均有寒武紀(jì)2奧陶紀(jì)的蛇綠巖套; 哈薩克斯 坦板塊具有古老地塊與古生代造山帶間隔交錯的格局, 新疆伊犁、賽里木、那拉提等地塊為其 東延, 這幾個地塊間的西準(zhǔn)噶爾、博羅科努等造山帶也歸入其中,

7、沿造山帶往往有蛇綠巖出露;塔里木板塊, 包括甘肅北山地區(qū) (有蛇綠巖出露) , 與中朝板塊以阿爾金斷裂至恩格爾烏蘇蛇綠混雜巖帶為界。奧陶紀(jì)根本可以分為如下幾種沉積水域: 陸表海, 如華北、西伯利亞的勒拿2卡圖亞區(qū),沉積物以碳酸鹽為主, 夾有石膏, 厚度不大, 中奧陶統(tǒng)一般100 200m ; 陸棚淺海, 如塔里木 北緣和西伯利亞的濱葉尼塞區(qū), 以碳酸鹽為主, 夾有碎屑巖, 厚度一般幾百米; 邊緣海, 是臺地與外海的過渡帶, 在臺地邊緣往往發(fā)育有臺地邊緣隆起, 如鄂爾多斯盆緣、柯坪2巴楚等地區(qū), 邊緣海的沉積為碎屑、泥質(zhì)沉積與碳酸鹽巖的沉積組合, 而邊緣隆起主要為生物建造、泥 丘、碎屑2鮞粒灘,

8、 厚度變化較大; 較深水沉積, 包括地槽相和陸塊邊緣凹陷內(nèi)的沉積, 例如 哈薩克斯坦、阿爾泰、祁連、興蒙海槽等, 以碎屑巖為主, 厚度巨大, 有些地區(qū)火山巖十分發(fā)育; 磨拉石沉積, 為山前凹陷內(nèi)沉積的粗碎屑物, 如圖瓦、東哈薩克斯坦的一些地區(qū)等。 奧陶紀(jì)期間的構(gòu)造活動較為強烈, 表現(xiàn)為陸殼張裂, 或洋殼擴張, 或俯沖擠壓。例如早2中奧陶世時華北地臺南北兩側(cè)洋殼的相向俯沖和擠壓, 使地臺于中奧陶世后整體上升。塔里木地 臺同期也上升成陸, 伊寧地區(qū)在卡拉道克期由穩(wěn)定的非補償盆地轉(zhuǎn)為活動的快速堆積的臺地 邊緣地帶, 柯坪地區(qū)中奧陶世時主要屬于斜坡相帶, 南天山槽盆繼續(xù)開裂, 而中天山列島那么強烈上升

9、。構(gòu)造活動在陸間區(qū)表現(xiàn)的尤為強烈, 如哈薩克斯坦和阿爾泰地區(qū)見有屢次不整合, 有的甚至缺失地層, 構(gòu)造活動可能在卡拉道克期到達了頂峰。晚奧陶世的冰川作用引起了全球性 的海退。2211生物地理研究區(qū)的生物地理分區(qū)工作中依據(jù)的主要生物門類為底棲的三葉蟲 (170余屬)、腕足類 ( 210余屬) 以及游泳或底棲的頭足類 (87屬) , 還有筆石、牙形石、珊瑚、層孔蟲、苔蘚蟲、腹足類、雙殼類、介形蟲及棘皮動物等, 這些生物在研究區(qū)內(nèi)的分布是極不均勻的, 有生物相的、也有保存的差異或研究程度方 面的原因。就沉積相來說, 三葉蟲主要分布于邊緣海、較深水的泥質(zhì)巖、泥質(zhì)灰?guī)r沉積中, 如鄂爾多斯盆緣、塔里木北緣

10、、哈薩克斯坦和我國東北多寶山地區(qū)等, 腕足類與三葉蟲的分布根本 類似, 不過在華北和西伯利亞等穩(wěn)定地塊中比三葉蟲顯得略多一些。頭足類主要在穩(wěn)定地塊中, 如華北、塔里木和西伯利亞。而牙形石、筆石等浮游生物的分布那么要廣闊得多。前人依據(jù)筆石和牙形石等浮游生物所進行的分區(qū)根本是生態(tài)上的分區(qū)4, 5 。根據(jù)綜合研究, 工作區(qū)范圍內(nèi)首先可以劃分出如下兩個區(qū), 一個是屬于古太平洋大區(qū)的中 亞2東亞區(qū), 包括哈薩克斯坦分區(qū)、塔里木分區(qū)和華北分區(qū); 另一個為屬于古大西洋大區(qū)的北亞區(qū), 包括西伯利亞分區(qū)、興蒙分區(qū)和阿爾泰2薩彥分區(qū) (圖1,表1)。11A ng a rel la; 21H om otelu s;

11、 31m onorak id s; 41C a l l iop s; 51A m p y x inel la; 61H am m a tocnem is;71T elep h ina; 81P l iom er ina;91B irm an ites; 101P a r isocerau ru s; 111L itu ites; 121S inoceras, Eo 2E oanastrop h ia , E 2E v enk ina , H 2H ep tabron teu s, H i2H ing g anolep taena , H u 2E ncr inu roid es (H um a

12、encr inu roid es) , I2I sh im ia; L o 2L och obasil icu s, N 2N ansh anasp is, O 2Op sim asap h u s, Sh 2S h ly g in ia, T 2T ak lam ak an ia , U 2U j u k ites圖1 興蒙2北疆及鄰區(qū)中奧陶世主要特征分子的地理分布及分區(qū)F ig. 1 Geo g rap h ic d ist r ibu t io n o f ch a rac te r ist ic fo ssils and p ro v inc ia lism o f th e X in

13、gan ling2M o ngo lia2X in2jiang be lt and ad jacen t a rea s du r ing th e M idd le O rdo v ic ian中亞2東亞區(qū)的三葉蟲比擬豐富, 尤其是 A sap h idae, C yc lop yg idae, R ap h iop ho r idae, E n2c r in u r idae, C h e iru r idae 和 L ich idae 等科的分子較多, 常見屬包括 T e lep h in a , A sap h u s, B irm a n 2ites, T a n gy a ia ,

14、 L isog orites, Cy c lop y g e, M ic rop a ria , B um a s tu s, B u lba sp is, A m p y x in e l la , P a risoce ra u ru s, P l iom e rin a , H am m a tocn em is , O v a locep h a lu s, M e top ol ich a s, D u la n a sp is 等, T an gya iin ae 和 H amm a to cn em iidae 為本區(qū)的特征分子 (表2) , 整個中亞2東亞區(qū)地方分子約占30%

15、(華南未統(tǒng)計在內(nèi))。就三葉蟲來說, 中亞2東亞區(qū)與澳洲區(qū)和古地中海區(qū)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 C ek ov ia 和 P seu d op e t ig u ru s 在中亞2東亞區(qū)和古地中海區(qū)均有發(fā)現(xiàn), N eseu re t in u s 在三區(qū) 內(nèi)均有出現(xiàn), P l iom e r in a 除廣布于中亞2東亞區(qū)外, 還發(fā)現(xiàn)于澳大利亞東南, 事實上, W h it t in g2to n 6 是把澳洲與中亞2東亞兩區(qū)合并在一起討論的。頭足類的直角石目、腫角石目和塔飛角石 目的種屬在中亞2東亞區(qū)十分繁盛, 尤其是直角石科、腫角石科和喇叭角石科, 區(qū)內(nèi)以 S in oce ra s 和 L

16、itu ites 的廣泛分布為特征, 地方分子約占25% (華南未統(tǒng)計在內(nèi))。中亞2東亞區(qū)的腕足類特征不明顯, 但 L ep te llin idae 在區(qū)內(nèi)比擬普遍, 此外, S in orth is, M e torth is 和M a rte l l ia 算是比擬 特征的分子了。除廣布性屬種外, B icu sp in a , C am e re l la , A n isop leu re l la 和 Cy c losp ira 等在區(qū)內(nèi) 也很常見, 其中 B icu sp in a 發(fā)現(xiàn)于俄羅斯地臺西緣, 后三屬主要出現(xiàn)于北美, 這說明腕足類的表1 興蒙2北疆及鄰區(qū)中奧陶世生物地

17、理分區(qū)及其特征分子T ab le 1 P ro v ince s and th e ir ch a rac te r ist ic fo ssils in th e X ingan ling2M o ngo lia2X in jiang be lt and ad jacen t a rea s du r ing th e M idd le O rdo v ic ian古大西洋大區(qū)古太平洋大區(qū)三葉蟲腕足類M o no rak id s, C a l l iop s, H om otelu sM u l ticostel la, A telelasm a , S p h enotreta北亞區(qū)中亞

18、2東亞區(qū)三葉蟲腕足類 頭足類T angya iinae, H amm a to cnem iidaeM etor th is, M a r tel l iaS inoceras, L itu itesA ng a rel la阿爾泰2薩彥分區(qū)西伯利亞分區(qū)興蒙分區(qū)哈薩克斯坦分區(qū)塔里木分區(qū)華北分區(qū)P seu d obasil icu sN ansh anasp isL onch obasil icu sE ncr inu roid esOp sim asap h u s三葉蟲M onorak osM a l inasp isT ak lam ak an ia(H um aencr inu roid

19、 es) H ep tabron teu sE v enk inaE v enk inor th isL ena toech iaH ing g anolep taenaO d ora tu sM ag icostrop h iaE oanastrop h iaI sh im iaS h ly g in ia腕足類U j u k itesL itu it idaeO nco ce ra t idae( 豐富)B ad ou cerasF engf eng g ocerasT of ang oceras頭足類In te jo ce r ida 目分區(qū)性相對模糊些。古大西洋大區(qū)的三葉蟲以m o n

20、o rak id 類、C a l l iop s 和 H om ote lu s 為特征 (圖1) , 腕足類以常 見 M u l t icos te l la , A te le la sm a , S p h en ot re ta 為特征。北亞區(qū)以腕足類 A n g a re l la 分布較廣, 從興安嶺、薩彥嶺、西伯利亞地臺到太梅爾半島和北地群島的早2中奧陶世地層中都有發(fā)現(xiàn)。212中奧陶世的三葉蟲地理分布三葉蟲的種類較為豐富, 且分布廣泛, 因此對本區(qū)的古生物地理研究有著重要意義。由于本身的生態(tài)特征以及演化階段的不同, 有些三葉蟲分布有限, 而有些分布那么十分廣泛, 如球結(jié)子 類 G

21、 e ra g n os tu s, T rin od u s 和 非 球 結(jié) 子 類 R em op leu rid es, N ileu s, I l la en u s, A m p y x , L on 2ch od om a s, S p h a e rex och u s, A m p h il ich a s 等, 這些類型對討論分區(qū)性意義不大。 塔里木的三葉蟲共計約60多屬 (表2) , 地方性分子比例并不高, 約為10% 15% , 常見分子有 N ileu s, A m p y x in e l la , T a k lam a k a n ia , L isog or i

22、tes, P seu d osp h a e rex och u s , A m p y x , I l la en u s, B irm a n ites, Cy c lop y g e, H am m a tocn em is, R em op leu r id es, D ion id e, C a lym en esu n , L on ch od om a s, M ic rop a ria , P a risoce ra u ru s, O v a locep h a lu s, S ten op a re ia 和 T e lep h in a 等7 。塔里木分區(qū)的三葉 蟲以 T

23、 a k lam a k a n ia 為特征, 本屬在塔里木分區(qū)的柯坪、卻爾卻克和阿爾金山等地有廣泛的分布8 。甘肅北山地區(qū)錫林柯博和額濟納旗的三葉蟲分區(qū)特征不明顯, 其中錫林柯博的18屬中有12屬可以在華南找到, 5 7屬分別出現(xiàn)于鄂爾多斯、祁連、塔里木和中哈薩克斯坦, 在錫林柯博 比擬常見的分子為 B irm a n ites, C h e iru ru s, H am m a tocn em is,M e top ol ich a s 和 cyc lop yg id s 等; 額濟 納 旗 的 三 葉 蟲 比 較 少, 共 11 屬, 其 中 近 一 半 為 廣 布 屬, 包 括 A

24、m p h il ich a s, P a ra ce ra u ru s,S p h a e rex och u s, I l la en u s, T rin od u s 和 P a risoce ra u ru s 等, 后者是中亞2東亞區(qū)的特征分子。表2 中奧陶世主要三葉蟲的分布 (不包括分布很廣的分子)T ab le 2 D ist r ibu t io n o f m a jo r M idd le O rdo v ic ian t r ilo b ite s in th e study a rea (co sm opo litan taxa exc luded)烏斯季庫 特 阿

25、爾泰興蒙地區(qū)東哈薩 中哈薩 中 亞 塔里木 阿爾金錫林柯博額濟納旗祁連山地 區(qū)鄂爾多斯總 數(shù) ( 屬)西伯利亞地臺地 區(qū)克斯坦 克斯坦 南天山盆地山地區(qū)1216214155+2562+15+181131+55+S h um a rd ia T r ia r th ru s T elep h inaG lap h u r inaA sap h u sB asil icu sB irm an itesP seu d obasil icu sH om otelu sI sotelu sT angy a iaOp sim asap h u sP erasp is Cy clop y g e M icr

26、op a r iaP seu d osty g ina H ep tabron teu s S tenop a reiaB um astu s A m p y x ina B u lbasp isN ansh anasp is T ak lam ak an ia A m p y x inel laK an l ing iaM a l inasp isE ncr inu roid esCy beleA tractop y g eCy belu ru sC erau r inel laC erau r inu sP seu d osp h aerex och u sP a r isocerau r

27、u sP l iom er inaH am m a tocnem isO v a locep h a lu sC a l l iop sC a ly p tau laxI sa lau xM onorak osL ich asM etap ol ich asD u lanasp is+?+C a g a n a sp is + + (B . )a n g u s l i2華 北 地 臺 內(nèi) 部 中 奧 陶 世 的 三 葉 蟲 非 常 稀 少, 僅 有 兩 屬, 為 B a s il icu sm a rg in a l is 和 L on ch oba s il icu s g a n su

28、en s is, 后者是個地方屬種, 但分布較廣9 。鄂爾多斯盆緣有較多的三葉蟲, 共55屬, 其中約50% 的屬亦出現(xiàn)于華南, 地方分子不多, 僅占5% 左右。常見的三 葉蟲有 R em op leu r id es, L on ch od om a s, I l la en u s, L am p roscu te l lum , P seu d os ty g in a , N ileu s, O v a l2ocep h a lu s, B irm a n ites, T e lep h in a , D u la n a sp is, L isog or ites, H am m a

29、 c ton em is, P l iom e r in a , S ym 2 p hy su ru s, D ecorop roe tu s, P a risoce ra u ru s 等。祁連的三葉蟲共有31屬, 根本上均為廣布性的屬, 地方性分子占10% 左右, 常見分子有 I sote loid es, I l la en u s,M a g is tap is, R em op leu r id es, S h um a r2 d ia , A m p h il ich a s, A m p y x , T e lep h in a 和 T ria rth ru s 等???的 來

30、說, 華 北 分 區(qū) 以 三 葉 蟲 L on 2 ch oba s il icu s, P seu d oba s il icu s 和 N a n sh a n a sp is 等為特征。新疆天山以北地區(qū)包括西準(zhǔn)噶爾、東準(zhǔn)噶爾莫欽烏拉山南坡、巴里坤以北2伊吾一線 ( 荒草 坡群) 主要為少量的廣布性種類, 中天山霍城附近中奧陶世早期主要為筆石, 而后期那么僅有少 量的底棲生物如櫛蟲類三葉蟲 H u och en g ia 等, 從生物地理性質(zhì)來看, 這些地區(qū)都難以確切歸 屬, 但從大地構(gòu)造來看, 仍屬于哈薩克斯坦板塊的一局部?;舫堑貐^(qū)也發(fā)現(xiàn)有 T ak lam ak an iin ae 類

31、三葉蟲, 說明本地區(qū)與塔里木分區(qū)較為密切。西伯利亞地臺上的三葉蟲以勒拿河上游地區(qū)較多, 但也僅12屬, 地方分子約15% , 除幾個 全球性分子外, 還有 B a s il icu s, H om ote lu s, C e ra u rin e l la , C a l l iop s, I sa la u x , M on ora k os, L ich a s, H om ol ich a s 和 E rm a n e l la 13, 14 , 其中在地臺上分布較廣的有 C a l l iop s, I sa la u x 和 H om ote lu s,這些也都是北美的典型分子。興蒙

32、地區(qū)的奧陶紀(jì)地層最近由南潤善等15 進行了研究, 認為該 區(qū)可分為南北兩個帶, 南帶為火山島弧帶, 包括多寶山2伊爾施2東烏珠穆沁旗一帶; 北帶為弧 后盆地, 包括呼瑪 ( 黑龍江省) 2烏奴耳2二連浩特以北一帶。南帶多寶山地區(qū)有三葉蟲20余屬, 比擬常見的三葉蟲有 A m p h il ich a s, R em op leu r id es , A m p y x , C e ra u r in e l la , E u d ola t ites 和 G e ra g 2 n os tu s, 均分布較廣。東烏珠穆沁旗汗貝布敦昭組的三葉蟲也都是些廣布性分子。北帶呼瑪縣五 龍 屯 組 聚 水

33、 河 段 有 三 葉 蟲10 余 屬, 屬 E n c r in u roid es (H um a en c r in u roid es ) 組 合, 以 E. (H u 2 m a en c r in u roid es ) , E n c r in u ru s, Cy be loid es, R em op leu rid es 和 C a ly p ta u la x 等為主??傮w來看, 興 蒙地區(qū)的三葉蟲以廣布性分子為主, 但以古大西洋大區(qū)的分子占絕對優(yōu)勢, 例如, H om ote lu s,C a l l iop s, C e ra u ru n e l la , P la

34、ty l ich a s 和 C a ly p ta u la x 等是古大西洋大區(qū)的特征或常見分子。阿 爾 泰2薩 彥 地 區(qū) 除 一 些 較 廣 的 分 子, 如 T e lep h in a , R em op leu r id es, N ileu s, I l la en u s, L on 2ch od om a s, C e ra u r in u s 外, 還 有 C a rol in ites, E orobe rg ia , H om ote lu s, I sote loid es, B um a s tu s,A m p y x e l la , M a l in a

35、sp is, E n c rin u roid es, P a ra cebe loid es, Cy be lu ru s, C a l l iop s, C a ly p ta u la x 和R aym on d e l la 等, 其 中 H om ote lu s 和 C a l l iop s 為 古 大 西 洋 大 區(qū) 的 典 型 分 子, E orobe rg ia ,A m p y x e l la ,M a l in a sp is 和 R aym on d e l la 那么限于阿爾泰2薩彥分區(qū)16 , 其它分子多與哈薩克斯坦 和塔里木分區(qū)有些聯(lián)系。我國阿爾泰目前還沒有中

36、奧陶世的底棲生物資料, 富蘊縣加波薩爾晚奧陶世有三葉蟲“C a l l iop sta im y ricu s, 說明當(dāng)時這里屬于古大西洋大區(qū), 并可歸入阿爾泰2薩 彥分區(qū)。就三葉蟲來說, 中奧陶世各區(qū)的地方性比例很低, 尤其是那些邊緣?;蜉^深水的沉積相 中, 僅為5% 10% , 甚至無, 塔里木和西伯利亞略高一些, 可達15% 左右, 華北地臺內(nèi)部僅有兩個屬, 其中一個為地方性分子。華南、塔里木、華北西緣 (鄂爾多斯盆緣)、東2中哈薩克斯坦相互 之間有許多相同的屬 (一般占數(shù)目小的一方的一半) , 甚至有些特征或典型分子也可在對方地區(qū)發(fā)現(xiàn), 例如, 塔里木就產(chǎn)有華南分區(qū)的 C a lym

37、en esu n , X iu sh u il ith u s, 與哈薩克斯坦共有 H ep 2ta bron teu s, P seu d osp h a e rex och u s , 與哈薩克斯坦及鄂爾多斯共有 L isog orites, B u lba sp is, O v a lo2 cep h a lu s 和 D u la n a sp is; 鄂爾多斯盆緣與華南共有 P a rap h il l ip s in e l la 和M ia op op s is。由于上述 原因, 鄂爾多斯盆緣與塔里木在統(tǒng)計上不易區(qū)分 ( 圖22A ) , 實際上華北和塔里木兩個板塊 ( 包括塔里

38、木、甘肅北山、鄂爾多斯盆緣、祁連) 合在一起的地方分子也僅占20% 左右。213中奧陶世三葉蟲和腕足類的統(tǒng)計分析上面的分析主要基于一些特征分子, 此外, 對收集的資料還進行了幾種相似系數(shù)分析, 然而, 研究區(qū)內(nèi)的化石資料很不平衡, 這給統(tǒng)計分析造成了困難, 例如, 有些地區(qū)資料很少, 有些那么較多, 而資料少的情況下, 化石往往是那些分布較廣的屬種, 這樣就會使其分區(qū)性不明顯, 為 了彌補這種缺乏, 我們在運算時把那些分布較廣的分子 (出現(xiàn)在5個或以上地區(qū)) 剔除出去; 此外, 球結(jié)子類三葉蟲也未計算在內(nèi)。統(tǒng)計工作中使用了3種相似系數(shù), 包括辛普森系數(shù) (Sp s=C N 1 , 其中 N 1

39、 N 2; C 為兩地的共有屬種, 下同)、J ac 系數(shù) J ac= C (N 1 + N 2 - C ) 和大系數(shù) (O sk = C N 1 + N 2 )。J ac 系數(shù)與大 系數(shù)結(jié)果幾乎完全一致, 此外與辛普森系數(shù)也無重要差異, 所以這里僅簡要討論辛普森系數(shù)。就三葉蟲辛普森系數(shù)聚類分析枝狀圖 ( 圖22A ) 及各區(qū)的相似系數(shù)來看, 薩彥嶺地區(qū)的三 葉蟲比擬特殊, 但與其最相似的地區(qū)為礦山阿爾泰和東哈薩克斯坦 ( 相似系數(shù)分別為0125和0133)??赡苁怯捎跇?gòu)造環(huán)境相似的緣故, 礦山阿爾泰與內(nèi)蒙古中部東烏珠穆沁旗至二連浩特 以 北一線很相似 ( 0167)。多寶山地區(qū)與西伯利亞地臺

40、勒拿河上游烏斯季庫特地區(qū)最為相似(0138) , 可劃分為同一個區(qū), 其次為礦山阿爾泰和鄂爾多斯 (均為0125) ; 東、中哈薩克斯坦及中 亞南天山可歸入同一個分區(qū); 錫林柯博與塔里木和祁連地區(qū)最為相似 ( 均為0131) , 此外, 額濟 納旗與塔里木和礦山阿爾泰最相似 (均為0140) , 綜合考慮相似系數(shù)及地理位置, 把塔里木、阿 爾金山 (假設(shè)羌縣巴什考貢) 及甘肅北山地區(qū) (錫林柯博和額濟納旗) 劃為同一個分區(qū), 祁連與鄂 爾多斯比擬相似 (0137) , 加上華北地臺組成華北分區(qū), 它與塔里木分區(qū)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 ( 相似 系數(shù)0136)。從腕足類聚類分析枝狀圖 (圖22B ) 來

41、看, 首先可劃分為兩大局部, 分別可歸入北亞區(qū)和中 亞2東亞區(qū)。進一步來說, 西伯利亞地臺的庫柳恩別和烏斯季庫特歸為同一分區(qū); 南阿卡奇位于蒙古阿爾泰, 與礦山阿爾泰、多寶山和中亞南天山相對來說有些相似 ( 相似系數(shù)均為0125) , 考 慮到地理位置, 所以把南阿卡奇、礦山阿爾泰以及薩彥嶺地區(qū)劃歸同一分區(qū); 大興安嶺與多寶 山、額濟納旗有些相似 (亦均為0125)。值得提出的是, 多寶山地區(qū)的腕足類與西伯利亞地臺差別較大, 而額濟納旗的腕足類明顯帶有古大西洋大區(qū)的性質(zhì), 如常見于古大西洋大區(qū)的M u l t i2cos te l la 也出現(xiàn)于這里。柯坪地區(qū)的腕足類較為特殊, 可以單獨成一分

42、區(qū)。東2中哈薩克斯坦及 中亞南天山相互之間比擬相似 (0130左右) , 可劃為同一分區(qū)。祁連和鄂爾多斯相似系數(shù) (0124)不是很高, 但與其他地區(qū)那么更低 (一般011左右) , 所以二者同歸一分區(qū)??傊? 從三葉蟲、腕足類和頭足類的分布綜合來看, 本研究區(qū)可分為北亞區(qū)和中亞2東亞 區(qū), 又進一步分為哈薩克斯坦、塔里木、華北、西伯利亞、阿爾泰2薩彥、興蒙六個分區(qū), 各分區(qū)均有各自穩(wěn)定的特征分子。三葉蟲與腕足類兩者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比擬一致, 而且與前述生物地理分區(qū)相當(dāng)吻合。圖2 中奧陶世研究區(qū)內(nèi)主要地區(qū)三葉蟲 (A ) 和腕足類 (B ) 辛普森系數(shù)聚類分析枝狀圖F ig. 2 C lu ste

43、 r ana ly sis o f m a jo r a rea s ba sed o n S im p so n co eff ic ien t s. t r ilo b ite s; (B ) b rach iopo d s(A )參考文獻1賴 才根1中國奧陶紀(jì)生物地理分區(qū)1劉寶 , 曾允孚主編1巖相古地理文集 ( 3) 1北京: 地質(zhì)出版社,19871115 122李志明1新疆及鄰區(qū)奧陶紀(jì)、志留紀(jì)生物古地理1見: 文獻31286 300王鴻禎, 楊森南, 劉本培等著1中國及鄰區(qū)構(gòu)造古地理和生物古地理1武漢: 中國地質(zhì)大學(xué)出版社,1990, 347B a rne s C R and F a

44、h raeu s L E. P ro v ince s, comm un it ie s, and th e p ropo sed nek to ben th ic h ab it o f O r2do v ic ian co no do n top ho r id s. L e th a ia, 1975, 8: 133 149Coop e r R A , Fo r tey R A and L indho lm K. L a t itud ina l and dep th zo na t io n o f ea r ly O rdo v ic ian g rap to 2lite s. L

45、e th a ia, 1991, 24 (2) : 199 218W h it t ing to n H B. O rdo v ic ian t r ilo b ite s. In: H a llam A (ed ). A t la s o f p a laeo b io geo g rap h y. A m ste rdam : E lsev ie r, 1973. 13 18周志毅, 陳丕基主編1塔里木生物地層和地質(zhì)演化1北京: 科學(xué)出版社, 19901366張?zhí)珮s1新疆阿爾金山奧陶紀(jì)三葉蟲的發(fā)現(xiàn)1新疆地質(zhì), 1990, 8 (3) : 242 2552345678910周志毅, 周志強,

46、 張進林1華北地臺及其西緣奧陶紀(jì)三葉蟲相1古生物學(xué)報, 1989, 28: 296 313N ik it in I F , A ppo lo no v M K , T za j D T , e t a l. T h e O rdo v ic ian sy stem in Kazak h stan and M idd le A sia Co r re la t io n ch a r t s and exp lana to ry no te s. In te rna t io na l U n io n o f Geo lo g ica l Sc ience s ( IU GS) , p ub.

47、 no. 21, 1986. 1 32. , . 1. . 2: , 1972, 242, . 2( 2). , 1986, 2: 72 81 , , , . . : ?, 1979, 239 , , . 1. . : ( ). ; . , :?, 1989, 751: 5 64南潤善, 郭勝哲等著1內(nèi)蒙古2東北地槽區(qū)古生代生物地層及古地理1北京: 地質(zhì)出版社, 1992, 146. . : ?, 1981, 228111213141516M idd le O rdov ic ian B iogeogra phy of X in gan l in g-M on go l ia - Nor th

48、ern X in j ian g an d A d ja cen t A rea sM AX u ep in g(D ep a r tm en t of G eology , P ek ing U n iv e rs ity , B e ij ing , 100871)A bstrac t Syn th e t ic ana ly sis o f 170 t r ilo b ite gene ra, 210 b rach iopo d gene ra, and 87 cep h a lopo dgene ra lead s to th e reco gn it io n o f tw o re

49、g io n s sep a ra ted by th e Ir ty s ( r ive r ) 2S ino 2M o ngo lian bo unda ry2X a r M o lo n ( r ive r) 2C h angch un line: th e M idd le A sia2E a st A sia reg io n o f th e P ro to 2P ac if2 ic rea lm and th e N o r th e rn A sia reg io n o f th e P ro to 2A t lan t ic rea lm. T h e fo rm e r is ch a rac te r ized by th e t r ilo b ite s T angya iinae and H amm a to cnem iidae, and is c lo se ly re la t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