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的不及汪倫送我情2篇_第1頁
2023年最新的不及汪倫送我情2篇_第2頁
2023年最新的不及汪倫送我情2篇_第3頁
2023年最新的不及汪倫送我情2篇_第4頁
2023年最新的不及汪倫送我情2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PAGE10 頁 共 NUMPAGES10 頁2023年最新的不及汪倫送我情2篇贈汪倫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李白乘舟將要遠行離去,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注釋汪倫:李白的朋友。將欲行:敦煌寫本唐人選唐詩作“欲遠行”。踏歌:唐代民間流行的一種手拉手、兩足踏地為節(jié)拍的歌舞形式,可以邊走邊唱。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里。一統(tǒng)志謂其深不可測。深千尺: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夸張的手法。不及:不如。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約為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涇縣(今屬安徽

2、)桃花潭時所作。李白游涇縣(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時,與汪倫結下深厚的友誼。開元天寶年間,汪倫為涇縣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別”。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閑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簡析 李白游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于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情厚誼。 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崩畎讓⒁酥垭x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皩⒂迸c“忽聞”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驚喜的情態(tài)?!皩⒂保切≈鄞l(fā)之時;“忽聞”,說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許汪倫昨晚已設家宴餞別,說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現(xiàn)在他不僅來了,還帶了一群村民

3、一起來送行,怎么不叫詩人激動萬分!用什么語言來表達?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自己的情深作對比?!疤一ㄌ端钋С?,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倫,一村人耳,何親于白?既釀酒以候之,復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絕千古?!边@一評論是恰當

4、的。 賞析 此詩是李白于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qū))游歷桃花潭時寫給當?shù)睾糜淹魝惖囊皇琢魟e詩。詩前兩句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后兩句先用“深千尺”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襯托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象豐富奇特,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 詩的兩句描寫的是送別的場面?!袄畎壮酥蹖⒂小笔钦f詩人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種語言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xiàn)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tài)?!昂雎劙渡咸じ杪暋?,“忽聞”

5、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xiàn)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 放船地點在桃花潭?!吧钋С摺奔让枥L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

6、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保ㄌ圃妱e裁)顯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種夸張的就近取喻,表面看來似乎是信手拈來的,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作比,就把抽象的感情具體化了,令人感到形象可感,增加了詩的親切感。另外,李白還很善于把握受贈者的審美心理和藝術趣味。汪倫是一個普通的村民,贈給他的詩,李白就采用了通俗易懂、清新活潑而富于民歌色彩的語言。宋代楊齊賢在李太白文集注中介紹說:到宋時,汪倫的子孫還珍重地保存著這首贈詩。由此可知此詩價值之一斑了。 中國詩的傳統(tǒng)主張含蓄蘊藉。宋代詩論家

7、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鼻迦耸┭a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贈汪倫的表現(xiàn)特點是:坦率,直露,缺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不及汪倫送我

8、情(2) 贈汪倫 一、教材依據(jù)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 二、設計思路 著眼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體味古詩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古代詩詞語言精美,生動,教學時切忌逐字逐句串講支解。本設計將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從合作伙伴、學習內(nèi)容、探究方式,到作業(yè)設計都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力,并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等手段,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自研自得,借助想象、入境悟情,從而領悟詩意,體驗詩情。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嘗試寫詩。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和空間。 三、教學目標 1根據(jù)注釋自學、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3根據(jù)喜好選擇一首送別詩,自學并交流匯報自學成果。

9、 四、教學重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了解詩意、體會詩情。 五、教學難點 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含義。 六、教學設備 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引 1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偉大的詩人。(課件出示李白圖片) 問:他是誰?哪個朝代的?(板書:李白 唐代)你能介紹一下李白嗎?(學生介紹完后,課件出示李白簡介) 2李白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氣勢如“黃河之水天上來”;他豪情萬丈,欲“上青天攬明月”;孤獨時,他“對飲成三人”;憂愁時,他“白發(fā)三千丈”。當他和朋友離別時,又會抒發(fā)出什么樣的情感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首送別詩贈汪倫。 3板書課題:贈汪倫。正音:贈,zng,送的意思。釋題。

10、 設計思路:通過老師的介紹,讓學生知道李白的詩都將自己的情感充分展現(xiàn),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二、寫 1師:這首詩中有生字嗎?哪些字容易寫錯呢?(學生回答) 2 跟著老師一起寫詩句。(在書寫的時候著重強調幾個易錯的字,例如:“乘”、“踏”等。) 3夸夸同桌。寫完后,同桌互評,并向全班同學展示一下同桌寫得比較好的字。老師同時表揚寫得認真的同學。 設計思路:語文教學不能忽視寫字,假如課內(nèi)不寫,那么課外還能寫好嗎?所以我一面板書,一面指導,將易寫錯的字提醒。學生互評有利于提高學生審美情趣,而且對提高寫字水平很有幫助。 三、讀 (一讀) 1根據(jù)要求自由讀詩。(出示自讀要求) 2學生自由讀詩。 3檢查自讀

11、情況。 4默讀全詩。 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你能針對不懂的地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嗎? 5對于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先暫放一邊,等會兒再理解。 設計思路:充分信任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讀讀、畫畫、說說、寫寫中自我品味語言,感悟詩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二讀) 6你能讀好這首詩嗎?指名讀,齊讀。(想想,如何才能讀好?) 設計思路:這次朗讀是檢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程度,感受李白和汪倫的情誼。學生的感悟不可能很深刻,主要是為下面的三讀鋪墊。 (三讀) 7是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那汪倫是怎么送李白的呢?(用踏歌聲)李白是怎樣別汪倫的?(悄悄地)

12、你從哪里知道李白是悄悄地離開的?(忽聞)他為什么要悄悄地離開?(不想出現(xiàn)離別時傷心的場面) 其實,在此之前,李白也曾提出要離開,但汪倫盛情挽留。想像一下,為了留住李白,汪倫會怎么說?(指導學生在說的時候加上動作、表情) 當李白聽到汪倫的踏歌聲時,他會怎么想?他會怎么說?(李白會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教師相機出示詩的后兩行。(指導讀好這兩行詩,讀出深情) 8李白選擇悄悄地離開,他本不想讓汪倫知道,可汪倫還是及時趕來相送。假如,汪倫沒來得及送別,事后,汪倫會怎么想?(后悔、痛心)所以李白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再讀,讀出李白的感激之情) 9同學們知道汪倫是個什

13、么樣的人嗎?(學生介紹自己知道的汪倫的情況,老師作補充) 他的學識與李白相差很大,他為什么能讓李白說出這樣的話呢?(朋友之間的真情) 10再讀這首詩。 設計思路:子曰:“不悱不啟”,教師應做好學生求知路上的引導者,適時啟發(fā)、適勢啟發(fā),方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促使學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抓住關鍵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進行反復誦讀,感受李白和汪倫的情誼,進而領悟全詩情感。 11配樂背誦這首詩。 12、剛才,我們邊讀邊解決了同學們所提出的問題,你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釋疑) 13有人說,贈汪倫是李白寫得最差的一首詩,詩的情感太直白了,你覺得呢?(學生發(fā)表一下觀點,再

14、次體會李白的真情) 設計思路:新課標指出語文課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入多種教學形式,轉換課堂模式,讓每個孩子都投入地學、生動地學,再盡情展示學后的成果。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盡力做到了開放思維、激發(fā)想象、發(fā)揮潛能。 四、拓 1剛才,我們學習了李白的贈汪倫,讀懂了朋友間的深情厚誼,明白了分別時的依依惜別情,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一組送別詩,自選一首,讀一讀,想一想,你選的那首詩所表達的情感與贈汪倫有什么相同之處?有什么不同之處? 2課件出示三首詩。 3學生自學、討論,教師適當指導。 4交流所得。 5你打算將選學的這首詩送給誰? 設計思路:學一首帶一串,同是送別

15、詩,同是離別情,表達的方式卻不同。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可以采取多種方法表情達意。 布置作業(yè): 自由選擇一兩項作為家庭作業(yè)。 1有感情朗讀、背誦,能默寫; 2把李白和汪倫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3課外學習一首李白的詩,抽時間與同學交流; 4為贈汪倫寫續(xù)篇(可采用詩歌形式),也可改編故事或制作連環(huán)畫。 設計思路:這幾項作業(yè),有利于切合不同孩子的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進行分層教學,最大限度發(fā)掘孩子的潛能,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使每個孩子都品嘗到學習的快樂,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八、教學反思 這篇教案是我在參加青年教師優(yōu)質課比賽時寫的,由于可供備課的時間只有一個晚上,所以教案比較粗糙,本想加工一下,但為了真實,還是保留了很多缺點。 創(chuàng)設了不同的情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