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赤壁懷古》名量教學實錄(特級教師程翔)_第1頁
《念奴嬌赤壁懷古》名量教學實錄(特級教師程翔)_第2頁
《念奴嬌赤壁懷古》名量教學實錄(特級教師程翔)_第3頁
《念奴嬌赤壁懷古》名量教學實錄(特級教師程翔)_第4頁
《念奴嬌赤壁懷古》名量教學實錄(特級教師程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念奴嬌赤壁懷古名量教學實錄(特級教師程翔) 教學過程: 導入:會背的舉手,生展示背誦。小喬初嫁了。(讀音,三聲liao合轍押韻) 師:齊讀全詞。 師:每一個詞牌都有來歷,念奴是一個人名?!扒邎@”是一個人的園子,指園子春天的風光?!八{(diào)歌”也有說頭。 師:這首詞好像是蘇東坡處在他人生中的一個很特別的時期,誰來說說? 官方問法:誰來介紹寫作背景 臺下小議:問法自然,不生硬,“如同野老話家常。” 烏臺詩案發(fā)生于元豐二年(1079年),時御史何正臣上表彈劾蘇軾,奏蘇軾移知湖州到任后謝恩的上表中,用語暗藏譏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蘇軾四大可廢之罪。這案件先由監(jiān)察御史告發(fā),后在御史臺獄受審。所謂“烏臺”,

2、即御史臺,因官署內(nèi)遍植柏樹,又稱“柏臺”。柏樹上常有烏鴉棲息筑巢,乃稱烏臺。所以此案稱為“烏臺詩案”。 師:對,“烏臺詩案”是他人生的重大轉(zhuǎn)折點,大家知道這件事嗎?“恨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這是一首借物抒懷的詠物詩,作者是想以此說明自己有檜樹一樣挺拔不屈的品格。何、舒等人則借此大做文章,指控這首詩有不臣之意。本來皇帝不放在心上,但是因為對手太強大,最終入獄。 評價一個人是不是真正的男人,不是看他在人生巔峰時的態(tài)度,而是看他跌入到人生低谷時的態(tài)度。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師:誰上黑板把第一句寫上,其他學生在下面寫。寫完講給其他學生聽。 師:你用行書還是楷書? 生:鋼筆字

3、吧! (學生活動:生試講,吱吱嗚嗚,師范讀試講。眾笑) 師:老師講課從來都不帶書,只帶腦子。(眾笑)不會可以讓其他人幫助你講,誰認為比她講的好? 師:詞有表層含義和深層意蘊,要講出它背后的意思。 這首詞的開頭寫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樣一個詞的開頭,可能有的讀者會想起在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中的片頭曲。 生:“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師:他們都用了一個“淘盡”,那是不是說長江的滾波濤,真的是能夠把英雄人物給“淘盡“了呢? 當然不是。這里是一個比喻,站在水邊,能夠使人們聯(lián)想到時間的流近,進而想到或者說是發(fā)出感概,感慨人生的短暫。滾滾的長江就好像是時間的長河,一去而不回了。

4、那么在這個漫長的歷史歲月之中,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許多的英雄人物,他們已經(jīng)成為陳跡、已經(jīng)成為歷史。 點兒亮的原因:讓學生親自去翻譯,才發(fā)現(xiàn)眼高手低,一旦落實到書面或口頭表達出來,往往不夠精準。老師用不夠規(guī)范的解釋或理解讓大家辨析,好壞對錯一聽便知。就自然而然的引出比喻、聯(lián)想手法的運用。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就已經(jīng)融入了方法,而不是單獨抽取或歸納方法。方法從來不是教會的,是大家在反復(fù)嘗試錯誤的實踐中悟出來的。 師:許多仁人志士面對大江大河也發(fā)出過感慨上溯到誰? 生:孔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師:你能聯(lián)系起來以前學的東西,就是核心素養(yǎng)。 師:你們聽過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尾曲嗎?毛阿敏唱的。 生:

5、“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眼前飛揚著一個個 鮮活的面容。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歲月啊,你帶不走 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師: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其中有一個名字就是周瑜。能不能激發(fā)你的聯(lián)想,這就是核心素養(yǎng)。 師:誰上黑板接著寫?其他在下面寫。(生寫) 師:力透紙背。 (生寫錯,直接拿黑白擦擦掉。) 師:正式寫書法的時候不能擦,錯了就錯了,人非圣賢,大家會原諒你的。 臺下小議:注重細節(jié)的培養(yǎng)和養(yǎng)成。 2.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師:這是當年大戰(zhàn)三國時的那個赤壁嗎? 生:不是。 師:那為什么這么寫? 生:聯(lián)想 師:哪個地方提示了我們這里可能不是當時戰(zhàn)爭時的那個場面? “人

6、道是”,就是說別人說、聽別人講,那意思就是說,這個地方是不是真正的古赤壁的戰(zhàn)場還不一定。但根據(jù)蘇鋱他淵博的知識,我們說,他不會不知道這個地方是不是真的赤壁。蘇東坡在這里是借這個地方來表達自己的情懷,表達自己的感受而已。 點兒亮的原因:把大家閱讀時產(chǎn)生的真正困惑作為教學的邏輯起點,帶進課堂,設(shè)置疑問,和大家一起質(zhì)疑探討推理分析明確。學生心理才會感覺“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開朗,哦,原來是這么回事。 3.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師:誰來接著寫? (學生寫得越來越認真細致了。) 師:字寫的很有力度!間架結(jié)構(gòu)掌握好,筆畫也要漂亮才行。孩子,就是慢了一點,可能這節(jié)課就上到下午了。 臺下小議:課

7、文內(nèi)容還有很多,能順利進行完嗎?大家也有點急了。程老師直率地表達帶來幽默輕松地一刻,再現(xiàn)了真實課堂的魅力。) 師:這么有名的句子,到底好在哪里? 生:這首赤壁賦可以讓人想到畫面。(口誤) 師:什么赤壁賦,是赤壁懷古。(眾笑)誰再來描述一下?其他的有什么補充? 師:對于千古名句,你們就理解到這個程度嗎? “亂石穿空”這是寫其形,寫岸邊的石頭高聳入云,直指天空,這就使人們聯(lián)想到當年的赤壁古戰(zhàn)場,那千萬條槍直沖著天空,它能夠使人們聯(lián)系當時古戰(zhàn)場的那樣一種情節(jié)。 “驚濤拍岸”則是寫江水的洶涌,寫它的兇猛,“拍岸”則表現(xiàn)出了這種洶涌的浪濤所爆發(fā)出來的巨大的聲響,好像是寫石頭的參差不齊,實際上是寫戰(zhàn)場現(xiàn)場

8、的刀光劍影。既有形、色、也有聲,可以使人們想到當年戰(zhàn)場上的戰(zhàn)士們的那種吶喊聲,驚馬的嘶鳴,氣勢恢宏壯闊。 臺下小議:程老師說著說著就用聲音模仿起來了,像口技,像說書人。好像真的一起經(jīng)歷了驚馬的嘶鳴,情境的代入感很強。 師:分為“壯美”和“優(yōu)美”,西方把它叫做崇高的美。中國人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作者開創(chuàng)了“豪放”的詞風,但是不一定是豪放派。這是一個學術(shù)問題,不爭論。 4.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師:這是展示了一幅杜闊的歷史畫卷,使人們想象的到,在那個特定的時間里,一時時出現(xiàn)了多少的英雄人物。于是,作者的思維也就伸向了遙遠的三國古戰(zhàn)場。 5.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出嫁了。 師:在這些眾多的英

9、雄當中,蘇軾最仰慕的是哪一位呢? 生:周瑜、周公瑾。 師:這也就使我們再回過去看詞的開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那么在蘇軾心目當中真正的風流人物是誰,那也應(yīng)該指的是周公瑾。 師:他認為周公瑾這個英雄的形象是怎樣的呢?蘇軾究竟羨慕他的什么呢? 師:作者寫道:“小喬初嫁了”,這就出現(xiàn)了這首詞當中一個頗值得人們玩味的地方。誰來說一說? 生:杜牧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生:小喬,是以局部代整體。代指三國的局勢。 師:大家都知道,小喬是當時著名的美女,嫁給了周瑜。那么作者羨慕的是小喬嫁給周瑜,是周瑜這樣的英雄得到了這樣一個美人嗎? 臺下小議:這個環(huán)節(jié)已經(jīng)進入到核心部分的鑒賞

10、。層層推理,由淺入深。 師:所以讀到這個地方的時候,一定要停下來好好地品味品味,為何在重大的歷史事件中,蘇要插進小喬初嫁這樣的一件事情? 臺下小議:設(shè)置矛盾,一石激起千層浪。 生:自古美女配英雄。 師:匹配的多好,你羨慕嗎?尤其是男孩子。 臺下小議:抓住高二學生對愛情的向往充滿了英雄主義色彩,故意挑逗他們,同時也勾起大家對美好情感的回味或憧憬。 師:我個人認為,作者之所以這樣寫,他是要表現(xiàn)周瑜的少年得志。英雄美人,這是蘇軾所羨菓的。 6.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師:“羽扇綸巾”這不是諸葛亮的形象嗎?怎么成了周瑜。 生:周瑜文武雙全,更年輕。 生:既生亮,何生周瑜? 師:如果塑造成武將形

11、象不行嗎?金盔鐵甲,揮劍騎馬,戰(zhàn)前一聲令下“喳”。 師:這不是作者心目中佩服的英雄。那作者心目中英雄形象是怎樣的? 師:周瑜分明是武將,但是作者是想有意識的突出他的儒將風范。雖然赤壁大戰(zhàn)非常的廣闊、險峻、非常的令人提心吊膽,但是在周瑜這個總指揮那里,搖著扇子就把大業(yè)建成了。他是談笑自若、胸有成竹的。 這樣來表現(xiàn)周瑜的英雄形象,才正好契合了作者心目中所希望的那樣的一個英雄形象。 7.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 師:誰“故國神游”?蘇軾還是周瑜? 誰能夠稱赤壁這個地方為“故國”呢?誰才能夠稱得上是“神游”呢,蘇軾不就站在這個地方嗎?由此我們說,這一句的主語理解為是周瑜可能更好一些。我們可以來

12、想象一下,三國時期赤壁大戰(zhàn)時的周瑜,他對于這個赤壁稱之為是“故國”是比較恰當?shù)?。他又神游到這個地方來,那是比較恰當?shù)摹?師:“神游”的時候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呢? 生:想象三國時期的周瑜的靈魂來到這里問我:你今年多大了?四五十了。你為國家出力了嗎?建功立業(yè)了嗎? 師:一下打到蘇東坡的心里了。我已經(jīng)早生華發(fā),人生就像一場夢一樣,昨天還深受皇帝的倚重,今天怎么混成這個鬼樣子?到底是哪兒出問題了?他要把這個問題想明白了。 “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 師:“多情應(yīng)笑我”就是“應(yīng)笑我多情”的倒裝。這是蘇軾個人的一種想象,這個時候的周瑜應(yīng)該笑話我吧,應(yīng)該嘲笑我吧。 臺下小議:老師講著講著由剛才的幽默詼諧、談笑

13、風聲、氣勢昂揚慢慢地讀到大家的心里去了,聲音輕輕地。緩緩地。整個人像霜打的茄子一下子蔫了。語調(diào)里帶著中老年人歷經(jīng)滄桑的頹唐,眼神也有點恍惚了,全然不見當年意氣風發(fā)的神采。大家不自覺的鼓起掌。陷入沉思。 我們說周瑜24歲的時候就做了建成中郎將,少年得志,34歲的時候就指揮了赤壁大戰(zhàn),建立了赫赫的功業(yè)。而這個時候被貶黃州的蘇軾已經(jīng)47歲了。 師:前后兩部分朗讀技巧不同。前面氣勢高昂,后面慢慢變得復(fù)雜。文章想表達什么感情? 生:壯志未酬,渴望建功立業(yè)。 師:這一句的背后實際上是表現(xiàn)了作者內(nèi)心復(fù)雜的情感。因此我們也進一步地理解到,蘇軾寫念奴嬌赤壁懷古,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寫作目的是什么呢? 生:就是拿古人

14、說事兒。借周瑜表達自己的真實處境。 師:就是他要借周瑜這樣一個歷史的英雄形象來表達自己報國無門、不得志的這樣的心情。 7.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師:彈指一揮間,已經(jīng)47歲了。人生就像做夢一樣,一晃而過。人生不過如此。復(fù)雜的情緒里必定包含起伏的變換、人生的況味等。 有人說這首詞的結(jié)尾表現(xiàn)了作者消極的情緒,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并不太認可這種觀點。我認為作者在這里并不消極,蘇軾被貶黃州,心胸更加豁達了。 他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都是產(chǎn)生于被貶黃州期間,他在思考人生,在思考社會,在思考之后,他得出了個結(jié)論,江山永在,江山永存,而人生呢,非常短暫,就像夢一樣過去,所以還是舉起酒杯,來祭奠一下永恒的江山吧

15、。 臺下小議:很多時候,老師是大段的講解,不像平常一樣非要小組合作、非要學生探討,非要一問一答,引向自己設(shè)置的圈套。不是為了體現(xiàn)某種教學理念而體現(xiàn)。而是根據(jù)課堂情緒表達的需要來定的。有時候?qū)W生實在理解不上來了,啟而不發(fā)了,這層窗戶紙就需要我們老師恰如其分的講解去捅破它了。學生頓時變得豁然開朗了。敬意由此而生。因為解決了學生理解中真實存在的問題,課堂真正的發(fā)生了。 寫作背景鏈接: 烏臺詩案烏臺,即御史臺。據(jù)漢書朱博傳記載,御史臺中有柏樹,烏鴉數(shù)千棲居其上,故稱御史臺為“烏臺”,亦稱柏臺。烏臺詩案,即御史臺詩案。它興訟于宋神宗趙頊元豐二年(1079)。蘇軾是被告。原告是:權(quán)監(jiān)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亶

16、,國子博士李宜,權(quán)御史中丞李定等人。他們指控蘇軾寫詩文訕謗朝政、反對新法、指斥皇帝,要求處置蘇軾。 原來,蘇軾步入仕途之日,正值王安石變法之時。朝廷上革新派和守舊派兩軍對峙,斗爭激烈。蘇軾站在守舊派的立場上,多次上書神宗,表明自己的反對態(tài)度,并請求盡快制止變法。請求未果,于是希望離開政治斗爭的旋渦,故上書請求外任。獲準后,先任杭州通判,三年后,又到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在此期間,蘇軾針對新法推行中出現(xiàn)的問題,寫了一些譏諷新法的詩文,引起了一些人的嫉恨。知湖州后不久,烏臺詩案便發(fā)生了。 宋神宗在接受了何正臣、舒亶等御史們對蘇軾的指控后,派遣太常博士皇甫遵前往湖州拘捕蘇軾。押解至京后,蘇軾被

17、投入御史臺的監(jiān)獄。何、舒等人把蘇軾寫的詩深文周納、無限上綱、曲解附會,目的是欲陷彼于罪,置彼于死地。他們對蘇軾詩王復(fù)秀才所居雙檜二首(之二)的解釋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全詩如下: 凜然相對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 恨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 這是一首借物抒懷的詠物詩,作者是想以此說明自己有檜樹一樣挺拔不屈的品格。何、舒等人則借此大做文章,指控這首詩有不臣之意。 烏臺詩案在朝野引起的反響是強烈的。對蘇軾心寄同情和出面營救的人不少。遠在湖州、杭州的老百姓焚香念佛,為蘇軾祈禱平安;曾任參知政事、此時已經(jīng)隱退的張方平憤然草擬奏章,勸神宗愛惜“天下奇才”。 宰相吳充對神宗說:“陛下以堯、舜為法,薄魏

18、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猶能容彌衡,陛下不能容一蘇軾何也?” 曹太后說:“昔仁宗策賢良,歸喜曰:吾今又為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蓋軾、轍也。今殺之可乎?” 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也上書神宗皇帝說:“安有圣世而殺才士者乎?” 宋神宗很憐惜蘇軾之才,本不愿對詩案進行深究。當多方的營救之聲不時傳來時,他不能不為之動心,特別是極為器重的王安石的話,他更無不聽之理。于是他最后下決心了結(jié)此案:貶蘇軾去黃州擔任團練副使,實際上是把他當作政治犯發(fā)配到地方上去,同時還要接受當?shù)毓倮舻谋O(jiān)督。 一百三十天的監(jiān)獄生活結(jié)束后,蘇軾又獲得了自由。當他一路跌跌撞撞、狼狽不堪地抵達黃州、住進一所破廟之時,我們幾乎要灑下同情的淚水。但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又怎知,似乎是冥冥蒼天特意安排了這位漢民族的杰出子民在蒙受了巨大冤屈之后,去完成一項開辟宋代文學新紀元的偉大創(chuàng)舉因為,他的才情和黃州土地的相互融合,他的胸襟和赤壁之水的相互激蕩,意味著赤壁懷古和赤壁賦的誕生,意味著宋代文學走向一段新的里程。有詩為證: 游東坡十一絕1079年7月,蘇軾在湖州任上,因烏臺詩案獲罪入獄,次年元月,被流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