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評選結果出爐_第1頁
第三屆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評選結果出爐_第2頁
第三屆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評選結果出爐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PAGE3 頁 共 NUMPAGES3 頁第三屆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評選結果出爐 在博物館里找尋北京文化、“時代小先生”在宋慶齡故居接待外國賓客、超級古生物迷在古動物館泡出與恐龍隔空對話、采集藥用植物并制作臘葉標本、小車迷在動車工廠見證高鐵的制造近日,第三屆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學生學習成果評選結果新鮮出爐,萬余名師生走進博物館,利用首都豐富的社會大課堂資源進行實踐學習,并形成出版物、作品集、手工制作、志愿服務、微信公眾平臺等形式多樣的學習成果。 “時代小先生”接待德國總理 在張奕朗的腦海中,常常浮現(xiàn)出這樣一個情景:在陽光明媚的一天,一輛專車緩緩駛入宋慶齡故居,車上下來一位金色短發(fā)、

2、慈祥可親的“奶奶”,張奕朗和同伴微笑著迎上去,用英文引導著她來到了恩波亭 這不是夢境,而是張奕朗與德國總理默克爾的一次短暫又難忘的會面。2023年7月,張奕朗經考核成為宋慶齡故居的“時代小先生”,自那以后他一直堅持利用周末和假期在宋慶齡故居參加中英文志愿講解活動,并在2023年10月作為“時代小先生”代表接待了德國總理默克爾,陪同默克爾參觀并用英文講解。 致力于志愿服務的小奕朗成長很快,依托在故居的實踐,他的口語表達、溝通協(xié)作和組織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并在學校的國際課程、英文戲劇社團等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時代小先生這個稱號見證了我的成長和進步,志愿服務也讓我相信為別人服務是一件美好的事,在這里的

3、經歷和體驗都一直影響著我、鼓勵著我?!睆堔壤收f。 小古生物迷創(chuàng)作與恐龍隔空對話 馮嘉遜是呼家樓中心小學萬科青青分校一名普通又不普通的小學生。之所以說他“不普通”,是因為他從小就是個超級古生物迷,在積累古生物學知識的6年時間里,馮嘉遜不僅逛遍了古動物館的各類展覽,甚至還花了近200天的時間完成了自己人生第一本成果著作與恐龍隔空對話?!皩懣铸埌倏迫珪强茖W家的事兒,而我寫的是有趣的、小朋友看得懂的恐龍?!瘪T嘉遜不無自豪地說。 從小喜歡恐龍的馮嘉遜在4歲時就已經能說出任意一種恐龍的名字和生活的時代。在媽媽的支持下,馮嘉遜成為了中國古動物博物館的“小達爾文俱樂部”會員,并跟著俱樂部分別到山東、遼寧等地

4、區(qū)進行科學考察。在科考中,奇特的挖掘化石的經歷和豐富多樣的化石采集讓馮嘉遜徹底迷上了古生物化石,且每每收獲頗豐。 每一次科考,馮嘉遜都會盡量多的帶回去一些小化石,作為禮物送給同學們,在馮嘉遜的影響下,很多同伴都對古生物產生了興趣,“小科考隊”的成員也漸漸增加。在古生物學老師劉曄的帶領下,馮嘉遜和他的伙伴們成長很快,修復化石的作品還參加了“沃溪杯”首屆化石修復大賽,而馮嘉遜是全國年齡最小的參賽者。 心系老北京文化制煙花葫蘆 在大興區(qū)大辛莊中學學生史建佳的印象里,老北京是熱鬧又好玩的。于是,她開啟了在各種博物館中探訪北京文化的腳步。在參觀實踐過程中,史建佳越來越感覺到北京文化的豐富有趣,于是某一天

5、,她突然萌發(fā)了要制作工藝葫蘆的想法。 說干就干,想法一產生,史建佳便開始搜集資料,學習葫蘆文化和制作工藝方面的知識。別看葫蘆小,制作起來可不簡單,史建佳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在學校實驗室里進行月季花的冬季扦插養(yǎng)殖,學習養(yǎng)殖知識,為后期種植葫蘆打下了基礎。緊接著,史建佳又用了一整個寒假在家里學習剪紙、刺繡和縫紉等“手藝活兒”,并在暖春時節(jié),在家中種植了一個葫蘆架。自那時起,史建佳每天放學后都仔細地觀察葫蘆的長勢和特點,為葫蘆架澆水、施肥,耐心培育,葫蘆一天天地長大、成熟。 就剩最后一步了。史建佳從自己培育的葫蘆架上摘取了一只大葫蘆,先在水里浸泡幾分鐘,取出葫蘆,撕下外皮,就開始用畫筆繪制了。史建佳有自

6、己的思路,她用黑色作底色代表夜空,紅色作為花蕊、黃色作為花瓣,再添加上其他元素如白色的星星、彩色的煙花一只煙花葫蘆就在史建佳的妙思巧手中誕生了,還被老師選中參加了2023北京市青少年中華傳統(tǒng)文化競賽。 “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葫蘆文化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葫蘆是中華文化中有豐富內涵的果實,它是一種人文瓜果,而不僅僅是一種自然瓜果?!笔方颜f。 馬上就訪 以大課堂所學促進學生改變學習方式 據(jù)了解,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學習成果評選展示活動自開展,至今已是第三屆。的主題是“博物館伴隨我成長”;2023年的活動主題為“走進社會大課堂:完善自我,快樂成長”;2023年的主題是“博物館與北京文化”。相比往屆,今年的評選展示活動更多地聚焦中國文化和北京文化,所提交的成果題材、形式更為豐富,包括出版物、作品集、手工制作、志愿服務、視頻、博客等,涌現(xiàn)出一大批在博物館中成長并確有收獲的學生案例。 2023年各區(qū)共上報了500多項優(yōu)秀學生成果,評出一、二、三等獎共329項。那么,什么樣的成果才能夠更“出彩”呢? 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管理辦公室主任高付元指出,在評選過程中會體現(xiàn)并突出兩個關注,一是關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