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大行政法教案07具體行政行為_第1頁
蒙大行政法教案07具體行政行為_第2頁
蒙大行政法教案07具體行政行為_第3頁
蒙大行政法教案07具體行政行為_第4頁
蒙大行政法教案07具體行政行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七章 具體行政行為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行政管理活動中常見的幾種具體行政行為,掌握和理解這些具體行政行為的概念、特征、分類、程序及作用,分析這些具體行政行為中存在的問題與完善對策。教學方法:講 授學 時:8學時教學重點:行政許可;行政征收;行政處罰;行政確認。第一節(jié) 行政許可 一、行政許可的概念與性質 (一)行政許可的概念行政許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上的情況下,行政主體根據(jù)行政相對人的申請,通過頒發(fā)許可證或執(zhí)照等形式,依法賦予特定的行政相對人從事某種活動或實施某種行為的權利或資格的行政行為。這一概念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行政主體對相對人予以一般禁止的解除;二是行政相對人因此獲得了從事某種活動或實施某

2、種行為的資格或權利。 (二)行政許可的性質 1.行政許可是依申請行政行為。行政主體針對行政相對人的申請,依法采取相應的行政行為。行政主體不因行政相對人準備從事某項活動而主動頒發(fā)許可證或執(zhí)照。行政相對人提出申請,是行政許可的前提條件。例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發(fā)放文物出口許可憑證、海洋局發(fā)放廢棄物傾倒許可證、民航局發(fā)放機場使用許可證的行為,都是以有關相對人的申請為其前提的。 行政許可是基于行政相對人的申請作出的行政行為,行政相對人的申請為行政許可行為的作出提供了契機,但并不是說申請使行政許可具有雙方行為的性質,行政許可是行政主體基于行政權而為的單方行為,申請并不意味著必定得到行政主體的認可。行政相對

3、人提出申請,是其從事某種法律行為之前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 2.行政許可存在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止。這里所說的一般禁止,是指不經過個別批準、認可或資質確認便不能從事的活動,是和“絕對禁止”相對應的概念。譬如,在我國目前法律體系中,賣淫嫖娼是絕對禁止的事項,盡管人們對“性”的觀念有所改變,但也不存在解禁的問題,因而便不會有許可制度存在,而在一些西方國家,由于“性”觀念的不同,便存在性服務營業(yè)許可的問題,這就是“一般禁止”和“禁止的解除”??梢哉f,行政許可領域的“一般禁止”,大多數(shù)是基于行政管理、公益維護以及社會秩序維護或財政上的理由而暫有設定的禁止。換言之,行政許可的內容是國家一般禁止的活動,為適應

4、社會生活和生產的需要,對任合一定條件者解除禁止,沒有法律一般禁止,便不存在行政許可。例如,制作、運輸、銷售爆破物品是國家一般禁止的行為,但是,國家為了國防安全、社會治安和社會建設的需要,對符合特定條件的組織或者個人準許其實施這類行為。又如,駕駛機動車,本來是人人都可以從事的活動,但是,為了該領域的管理和安全等,國家設定了一整套駕駛執(zhí)照管理制度,只有依法取得駕駛機動執(zhí)照并履行了相應手續(xù)的人,才有資格駕駛機動車。正是有了前面的禁止,才會產生隨后的許可。行政許可是行政主體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公共事務的重要手段之一。 3.行政許可是授益性行政行為。行政許可不同于行政處罰和,它不是對相對人課以義務或處以懲

5、罰的行為,而是賦予行政相對人某種權利和資格的行政行為,即免除被許可人某種不作為的義務,使其可以行使某種權利或者獲得行使某種權利的資格。從這種意義上講,與行政務罰和行政征收等基于法律對行政相對人的以益剝奪和限制不同,行政許可是賦予行政相對人某種權利和資格的授益性行政行為。 4.行政許可的目的在于抑制公益上的危險或影響秩序的因素,因此,除了個別情況下基于確保財政收入的需要而由國家通過法律設立特別許可外,不得隨便將許可制度與創(chuàng)收相聯(lián)系,不得濫設許可、亂收費。 5.行政許可是要式行政行為。行政許可應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并應以正規(guī)的文書、格式、日期、印章等形式予以批準、認可和證明,必要時還應附加相應的輔

6、助性文件。這種明示的書面許可是行政許可在形式上的特點。 二、行政許可的種類 (一)一般許可和特別許可 一般許可,是指只要符合法定的條件,就可向主管行政機關提出申請,對申請人并無特殊限制的許可。如駕駛許可、營業(yè)許可等。 特別許可,是指除必須符合一般條件外,還對申請人予以特別限制的許可。如持槍許可、煙草專賣許可等。 一般許可和特別許可都基于行政相對人的申請作出,在這一點上二者相同。但是,一般許可僅是對法律一般禁止的解除,而特別許可是賦予相對人可以與第三人抗衡的新的法律效力的行為,是為特定人設定新的權利和資格的行為,這一點使二者區(qū)別開來。 (二)排他性許可和非排他性許可 排他性許可,是指某上人或組織

7、獲得該項許可以后,其他任何人或組織都不能再申請獲得的許可。如專利許可、商標許可、煙草專賣許可等。 非排他性許可,是指可以為所有具備法定條件者申請、獲得的許可。如駕駛執(zhí)照、營業(yè)執(zhí)照等。一般說來,一般許可或警察許可都是非排他性許可,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某一領域中的許可存在數(shù)量方面的限制時,一定條件下的一般許可也會轉化為排他性許可。 (三)獨立證書許可和附文件許可 獨立證書許可,是指單獨的許可證便已表明持有人被許可的活動范圍、方式、時間等,無需其他文件加以補充說明的行政許可,如入境檢疫證、持槍證、特種工具購買證、駕駛執(zhí)照、護照等。附文件許可,是指必須附加文件予以說明被許可的活動內容、范圍、方式、時

8、間等的行政許可,如專利許可、商標許可、建設許可、對動植物及其產品入境的海關許可等,附加文件是該類行政許可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四)權利性行政許可和附義務的行政許可 權利性許可,是指行政許可獲得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志來決定是否行使該許可所賦予的權利和資格的行政許可形式,如持搶證、護照、駕駛證、工商企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等。 附義務的行政許可,是指行政許可獲得者必須同時承擔一定時期內從事該項活動的義務,否則要承擔一定法律責任的行政許可形式,如專利許可、建設用地許可、商標許可等。 (五)其他的分類方法 1.按照許可目的,行政許可可分為下述種類:保障公共安全的許可;保證人民健康的許可;維護社會良好風尚的許

9、可;維護交通安全的許可;保護重要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許可;調控進出口貿易的許可;加強城市管理的許可;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許可;發(fā)展國民經濟的許可等。 2.根據(jù)行政管理的內容,行政許可可分為下述種類:公安行政許可;工商行政許可;衛(wèi)生行政許可;環(huán)保行政許可;農業(yè)行政許可;交通行政許可;文化行政許可;城建行政許可等。 三、行政許可的設定與范圍行政許可制度的建立須有法律依據(jù),其運行過程不得違背法律,應當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權限和程序進行,并且,其糾紛的解決同樣必須依照法律進行。所有行政機關都必須根據(jù)憲法、法律的規(guī)定,依據(jù)行政法律規(guī)范行使許可權,并以行政法律規(guī)范所確定的內容和程序,實施對行政事務和社會公共事務的管

10、理。同時,行政相對人也必須遵守行政法律規(guī)范,服從行政機關的管理。無論是行政許可機關還是行政相對人,只要存在違法行為,一律都要受到法律制裁。行政許可制度畢竟是一國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的具體反映,因此,隨著國家政治或經濟等方面的客觀情況發(fā)生變化,必須導致行政許可制度某些方面的調整或變更。例如,我國50年代行政許可制度主要適用于有關治安管理方面,而80年代以后,行政許可制度轉為以調整經濟生活為其主要任務。此外,傳統(tǒng)文化因素的變化,有時也要求對行政許可制度作出相應的調整或變更。 四、行政許可的程序首先,行政機關必須及時受理行政許可申請。當行政許可機關一接到許可申請后,應當及時進行要件審查和及時作出是否受

11、理的決定。其次,行政許可機關應該及時進行實質審查,在充分考慮各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的程序權利保障的同時,盡快地作出裁斷。再次,行政機關應當及時頒發(fā)許可證或執(zhí)照,同時通知擬拒絕其申請的相對人不予許可的事宜及理由。最后,行政機關應及時對不關行政許可的糾紛作出處理決定。第二節(jié) 行政獎勵與行政給付行政獎勵的概念與特征(一)行政獎勵的概念 行政獎勵,是指行政主體為了表彰先進,激勵后進,充分調動和激發(fā)人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對為國家、人民和社會做出突出貢獻或模范地遵紀守法的行政相對人,給予物質的或精神的獎勵的具體行政行為。 (二)行政獎勵的特征 1.實施行政獎勵的主體是國家行政機關或法律法

12、規(guī)授權的組織。國家行政機關是行政獎勵的當然主體,各級人民政府、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在實施國家行政管理的過程中,有權對符合條件的對象給予行政獎勵,成為行政獎勵主體;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在授權范圍內有權對符合條件的對象給予獎勵,成為行政獎勵主體;未經授權的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或一般社會組織等非行政主體實施的獎勵行為,不是行政獎勵。 2.政獎勵的目的在于表彰先進,激勵和推動后進,調動和激發(fā)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3.行政獎勵的對象是對國家、人民和社會作出突出貢獻或模范地遵紀半法的集體或個人。行政獎勵的范圍相當廣泛,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普通公民、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等,都可以成為其對象;外國組

13、織或個人在我國作出了顯著貢獻者,同樣可以成為行政獎勵的對象。 4.行政獎勵的內容包括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這兩種獎勵既可單獨進行,又可合并實施。由于這兩種獎勵在激勵、調動相對人積極性方面各有特色,因而,實踐中往往二者并行:既有精神獎勵、又有物質獎勵,只是不同情形下二者的側重點不同而己。 5.行政獎勵是具體行政行為。行政獎勵是行政主體依照行政法律規(guī)范針對特定的行政相對人實施的,每一個行政獎勵決定,都直接關系到該相對人的權利和義務,導致實施行政獎勵行國的行政主體與受獎勵者之間的行政法律關系是發(fā)生。行政獎勵行為具有法律后果,即被獎勵者獲得了一種由國家認可的資格,并依此資格取得一定的權益。同時,社會及其

14、他個人和組織都必須予以承認。 6.行政獎勵行為是單方行政行為,但不具有強制執(zhí)行力。盡管一般情況下,行政獎勵采取推薦、申報等方式進行,但行政獎勵是由行政主體單方面決定的。不過,被獎勵者對于行政主體給予的獎勵可以放棄,這是由受獎權本身具有可放棄性決定的。 7.行政獎勵是一種法定的行為。行政獎勵的內容、方式、程序及條件等,都由國家的行政法律規(guī)范予以明確規(guī)定,行政主體必須依法作出行政獎勵行為。具體要求如下: (1)符合法定的獎勵條件的標準。這是行政獎勵行為的客觀要件。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獎勵行為時,必須依據(jù)各相關法律規(guī)范所規(guī)定的具體標準和條件進行,不得擅自確立法定外的條件的標準。相反,對于符合法定獎勵要

15、件而未依法給予獎勵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有關部門依法行使其行政獎勵權。行政獎勵是行政主體對符合法定獎勵條件的組織或個人,賦予一定的權益以資鼓勵的行政行為,該行政行為的相對人其法定權益不能實現(xiàn)時,有依法提起行政訴訟獲取保護的權利。 (2)符合法定的獎勵形式。沒有一定的獎勵形式,行政獎勵行為便不能存在。行政獎勵行為是法定行為,對于不同的獎勵對象和不同的獎勵條件,必須依據(jù)法律規(guī)范規(guī)定,采取適當形式實施行政獎勵。 (3)符合法定的獎勵權限。行政主體實施行政獎勵行為時,須受一定獎勵權限的制約,而不能超越其權限范圍任意決定授予相對人某種形式的獎勵,否則會導致行政獎勵行為無效。一般說來,某一行政主體是否有權實施

16、行政獎勵行為采取哪種獎勵形式,是由法律規(guī)范規(guī)定的,一般與其管理權限相一致。 (4)符合法定的獎勵程序。我國雖然不存在有關行政獎勵的統(tǒng)一規(guī)定,但是,根據(jù)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行政主體實施行政獎勵行為,一般應遵循以下程序:獎勵的提出、審批、公布、授獎和存檔。程序上的瑕疵有時也會影響行政獎勵的效力。 二、行政獎勵的種類與程序 行政獎勵行為的廣泛性,決定了其表現(xiàn)形式的多樣性。行政獎勵既包括給予相對人物質方面的權益,如授予受獎者某種法定的榮譽等。一定的行政獎勵形式,是行政獎勵內容的反映。行政獎勵的內容,是指行政主體通過行政獎勵行為所賦予被獎勵人的權益。根據(jù)不同的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的規(guī)定,行政獎勵的形式的內

17、容體現(xiàn)為如下三個方面: 1.賦予精神方面的權益,即給予受獎人某種榮譽,如授予“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通報表揚,通令嘉獎,記功,發(fā)給獎狀、榮譽證書、獎章等。 2.賦予物質方面的權益,即發(fā)給獎金或各種獎品。 3.賦予職權方面的權益,即對受獎人予以晉級或晉職。作為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重要方式,行政獎勵必須以實際功績和貢獻為評獎的惟一依據(jù),必須不一套體現(xiàn)民主、公正和平等的評獎機制。公正、平等的原則,首先要求做到機會均等,按照法定的程序實施獎勵,凡符合法定條件者,人人都有平等受獎勵的權利。公正、平等的原則,還要求論功行賞,對成績突出、貢獻巨大的,應予以重獎,這也是獎勵和受獎行為相當原則的要

18、求。此外,行政獎勵的程序應民主、公開,以確保對行政獎勵的有效監(jiān)督,保證行政獎勵的公正、平等,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行政獎勵的為表彰先進、鞭策后進的作用。行政給付的概念與特征(一)行政給付的概念 行政給付即行政物質幫助,是指行政主體在公民失業(yè)、年老、疾病或喪失勞動能力等情況或其他特殊情況下,依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或政策的規(guī)定,賦予其一定的物質權益或與物質權益的具體行政行為。 (二)行政給付的特征 1.行政給付是行政主體向行政相對人給付金錢或實物行政行為。相對于稅收是行政主體取之于民,行政給付則是行政主體給付金錢或實物,是無償?shù)赜弥诿瘛?2.行政給付的對象是特定的行政相對人。行政給付的對象既可以是個人

19、,也可以是組織。例如,撫恤金發(fā)放的對象是因戰(zhàn)、因公傷殘的人員;救災物資及款項是發(fā)放給災民;社會福利金是發(fā)放給社會福利機構或直接發(fā)放給殘疾人,鰥寡孤獨的老人和孤兒;而獨生子女補貼、有特殊貢獻專家津貼、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等均是分別發(fā)給相應的特定對象。 3.行政給付是一種依申請行政行為。除了自然災害的救濟等緊急狀態(tài)下由行政主體主動實施以外,對絕大多數(shù)行政相對人來說,給付對象的申請是其必不可少的程序。 4.行政給付是依法作出的行政行為。這里所謂“依法”,應當作廣義的理解,包括依據(jù)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及有關政策實施的為。目前,在我國相應法制尚不健全的情況下,有關政策的運用,有利于行政給付的實施。因此,在

20、這里,不應機械地強調嚴格意義上的“法律”。當然,作為建設法治國的一環(huán),加緊有關面的立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行政給付必須按照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政策所規(guī)定的內容親手法定的程序來實施。為了保護相對人的權利,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給付的時候,還應當告知相對人一定的救濟途徑。 四、行政給付的種類與程序 (一)種類行政給付的內容是行政機關通過行政給付行為賦予給付對象一定的物質上的權益或與物質相關的權益。 物質上的權益表現(xiàn)為給付相對人一定數(shù)量的金錢或實物。與物質相關權益的表現(xiàn)形式很多如讓相對人免費入學受教育,給予相對人享受公費醫(yī)療待遇等。 目前,我國的關行政給付形式的法律、法規(guī)主要有:殘疾人保障法、消防條例、軍

21、人撫恤優(yōu)待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志愿兵退出現(xiàn)役安置暫行辦法、退伍義務兵安置辦法、革命烈士褒揚條例、國營企業(yè)行業(yè)職工保險暫行規(guī)定等。此外,還有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全國城市建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以及民政部發(fā)布的關于全面普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綜合這些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的規(guī)定,可以將行政給付的形式概括為以下幾種: 1.撫恤金 這是最為常見的行政給付形式,一般包括如下四種情形: (1)犧牲、病故人員撫恤金。此類撫恤金的發(fā)放對象是:烈士和病故的軍人、人民警察、參戰(zhàn)民兵民工,以及黨政機關、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工作人員的家屬。 (2)殘疾撫恤金。此類撫恤金包括:發(fā)給革命殘疾人員的撫恤

22、金;在鄉(xiāng)革命殘疾人員的副食品價格補貼;回鄉(xiāng)安置的特等、一等殘疾軍人的護理費;革命殘疾人員的傷口復發(fā)治療費;裝修假肢和輔助器械等按規(guī)定報銷的費用;在鄉(xiāng)三等革命殘疾人員疾病醫(yī)療減免的費用。 (3)烈軍屬、復員退伍軍人生活補助費。此項補貼費包括:發(fā)放在鄉(xiāng)退伍紅軍老戰(zhàn)士的生活補助費;副食品價格補貼和護理費;符合規(guī)定條件的烈屬、在鄉(xiāng)復退軍人定期定量補助費和烈軍屬、在鄉(xiāng)復退軍人臨時補助費。 (4)退伍軍人安置費。此項安置費,是發(fā)給無房或嚴重缺房而自己解決確有困難的回鄉(xiāng)義務兵的一次性建房補助費。 2.特定人員離退休金 (1)由民政部門管理的軍隊離休金、生活補助費、副食品價格補貼以主取暖補貼、護理費、喪葬費、

23、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等。 (2)由民政部門管理的軍隊退休干部、無軍籍退休職工和由民政部門發(fā)放退休金的地方退休人員的退休金、副食品價格補貼以及取暖補貼、護理費、喪葬費、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等。 (3)由民政部門發(fā)放退職金的退職人生活費、副食品價格補貼。 3.社會救濟、福利金(1)農村社會救濟,即用于對農村五保戶、貧困戶等的救濟。(2)城鎮(zhèn)社會救濟,即用于對城鎮(zhèn)居民中無依無靠生活來源的孤老殘幼和貧因戶等的救濟。 (3)精簡退職老弱病殘職工救濟。 (4)社會福利金,即用于對社會福利院、敬老院、兒童福利院待社會福利機構,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安置、社會殘疾人團體及其福利生產單位、科研權構(假肢科研權構等)

24、的經費資助。 4.自然災害救濟金及救濟物資(1)生活救濟費和救濟物資,即且于解決災民吃、穿、住及治病等困難,適當扶持災民生產自救的經費和物資。(2)安置搶救轉移費及物資援助,即用于發(fā)生特大自然災害在緊急情況下臨是安置、搶救、轉移災民的費用支出及援助。(二)行政給付的程序 行政給付作為行政機關的一種法律行為,須按照一定程序實施,盡管我國目前在行政給付方面尚無統(tǒng)一的法律規(guī)定,但在不同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中,對不同形式的行政給付程序作了一些相應規(guī)定。 1.定期性發(fā)放的行政給付,如傷殘撫恤金、離退休金、烈軍屬生活困難補助等,通常應當由給付對象本人或所在組織、單位提出申請,主管行政機關依法對其進行審查、評

25、定等級。在某些情況下,還需要通過技術專家或專門部門的鑒定,以確定標準,然后再定期(按月或按年)發(fā)給。 2.一次性發(fā)放的行政給付,如因公犧牲或病故人員的喪葬費、退伍軍人安置費、烈士家屬撫恤金等,通常由給付對象提出申請,主管行政機關予以審查核實,然后按照法律、法規(guī)或規(guī)章所確定的標準一次性發(fā)給。 3.臨時性發(fā)放的行政給付,如自然災害救濟、公民突發(fā)性困難緊急救濟等,有的由給付對象提出申請,有的則由有關基層組織胡定給付對象,或者經有關基層組織發(fā)約給付對象。各種行政給付的具體程序應由有關法律、法規(guī)或規(guī)章規(guī)定,至少應由統(tǒng)一的政策規(guī)定。不同形式的行政給付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程序規(guī)則。主要有:申請程序、審查程序、批

26、準程序與實施程序。在這些程序中,一般都要求書面形式。由于行政給付的標的多為一定的財物,所以,在具體的給付程度中,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還應規(guī)定一定的財務、物品登記和交換程序。第三節(jié) 行政征收 一、行政征收的概念與特征 所謂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體憑借國家行政權,根據(jù)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行政相對人強制地、無償?shù)卣骷欢〝?shù)額金錢或實物的行政行為。 行政征收的特征 1.強制性。行政征收機關實施行政征收行為,實質上是履行國家賦予的行政收權,這種權力具有強制他人服從的效力。因此,實施行政征收行為,不需征得相對人的同意,甚至可以在違背相對人意志的情況下進行。征收的對象、數(shù)額及具體征收的程序,應當由行政

27、機關依法確定,無須與相對人協(xié)商一致。行政相對人必須服從行政征收命令,否則應承擔一定的法律后果。 2.無償性。國家為了完成其職能,維護其統(tǒng)治,必須耗用一定的物質資財,而作為凌駕于社會生產之上的管理機構的國家行政機關,其本身并不直接從事生產,創(chuàng)造財富。因而,只有憑借國家行政權力,通過行政征收來取得所需要物質資財。行政相對人的財產一經國家征收,其所有權就轉移為國家所有,成為國家財產的一部分,由國家負責分配和使用,以保證國家財政開支的需要。行政征收必然是無償?shù)模秦敭a的單向流轉,無需向被征收主體償付報酬。 3.法定性。行政征收直接指向的是行政相對人的經濟利益,由于其強制性和無償性,決定了其對相對人的權

28、益始終都具有侵害性。因此,為確保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不受違法行政征收行為的侵害,必須確立行政征收法定的原則。將行政征收的整個過程納入法律調整的范圍,使具體的行政征收行為受相對穩(wěn)定的法律的支配,使行政征收項目、行政征收金額,行政征收機關、行政征收相對人、行政征收程序都有法律上的明確依據(jù),這是現(xiàn)代行政、特別是侵益行政行為所必須遵循的原則。只要沒有法律根據(jù),任何擅自決定征收的行為,都是侵害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的侵權行為,都為國法所不容。行政征收法定性具體表現(xiàn)在: (1)行政征收的主體是法定的。行政征收的主體只能是行政機關。但是,在具體行政征收中,哪一個行政機關成為某一特定行政征收主體,則由法律予以規(guī)定。

29、 根據(jù)有關法律規(guī)定,行政征收中的各種稅收,除關稅由海關征收外,其作的均由國家稅務機關組織征收。我國現(xiàn)行稅務行政機關的組織體系大致是:在中央財政部設稅務總局,省、直轄市、自治區(qū)公別設稅務局,縣、市設稅務局,縣以下設稅務所,大中城市的區(qū)或街段可設稅務分局,承擔具體的稅務征收工作。 海關是代表國家對進出境的貨物、物品征收關稅的國家行政機關,也是依海關法、進出口關稅條例、以及進出口稅則的授權,對進出境貨物、物品征稅的征收主體。 國家交通行政機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征收某種與交通有關的費用,因而成為行政征收的主體。 根據(jù)有關法律的授權,環(huán)保機關以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都可以成為相應的行政征收主體。 (2)行政征

30、收的依據(jù)和程序是法定的。行政征收主體必須依據(jù)有關法律的規(guī)定,通過一定程序完成行政征收,實質上是依據(jù)行政征收行為而建立的行政征收法律關系雙方主體間的權利和義務而進行的。 (3)行政征收的繳納主體也是法定的。在行政征收法律關系中,與行政征收主體相對應的另一方主體即繳納主體,是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直接負有繳納稅款或其他款項義務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每一項具體征收的稅和費,都有具體的繳納主務主體,只要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就必須依法履行繳納義務,否則應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 由于稅和費的自身特性,決定了行政征收的繳納主體具有相當?shù)膹V泛性。根據(jù)有關法律規(guī)定,國企業(yè)、集體所有制企業(yè)、中外合資企業(yè)、外資企業(yè)

31、和外國企業(yè)、行政機關和事業(yè)單位、人體工商戶、專業(yè)戶和一般公民個人,在符合一定條件時均可能成為繳納主體。 行政征收主體與繳納主體之間的關系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在具體的征收活動中,征收主體總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現(xiàn)的,而繳納主體始終處于被管理者的地位。繳納主體作為被管理者,并不意味著在行政征收過程中完全處于被動的地位,而是有權依法向征收主體主張自己的權利。 二、行政征收的種類 目前,我國的行政征收體制主要由稅和費組成。 1.稅亦稱稅收,是國家稅收機關憑借其行政權力,依法無償?shù)厝〉秘斦杖氲囊环N手段。按照征稅對象的不同,可分為流轉稅、資源稅、收益(所得)稅、財產稅和行為稅五種。按照稅收支配權的不同,可

32、分為中央稅、地主稅和中央地方共享稅。國家通過對各稅、地方稅和中央地方共享稅的合理分配,兼顧中央和地方的利益,有利于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調控的實施。 稅收只以由國家特定的行政機關稅務機關及海關負責征收。稅收一經征收入庫,就為國家所有,不管是什么稅種,都處國家整體支配之中,通過國家預算支出,統(tǒng)一用于社會各方面的需要,在整個國家活動中體現(xiàn)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宗旨,而不是直接返還給納稅人或用于其他目的。 2.費,即各種行政收費,是一定行政機關憑借國家行政權所確立的地位,為行政相對人提供一定的公益服務,或授予國家資源和資金的使用權而收取的代價。目前,我國的各種行政收費主要有公路運輸管理費、車輛購置附

33、加費、公路養(yǎng)路費、車輛通行費、港口建設費、排污費、河道工程修建維護管理費和教育費附加等。無論實施何種收費,都必須嚴格依法進行,不得自立名目,擅自訂方征收標準。各種社會公益收費,均應由從事該方面服務的行政機關負責征收,遵循??顚S谩⒘惺樟兄?、收支平衡的原則,以收取部門提供一定的專門公益服務為前提而且于其自身開支,或者將此項收費專門用于特定的社會公益事業(yè),以直接為被征收人提供更好的公益服務。三、行政征收的程序 征收的具體執(zhí)行機關、征收的對象、數(shù)額、程序等,都必須有明確的法律根據(jù)。換言這,行政征收的整個過程都是國家意志的具體體現(xiàn),而不是某個行政機關或某個行政官員的個體意志所能夠左右的。只要沒有法律根

34、據(jù),任何擅自決定征收的行為,都是侵害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的侵權行為,都為國法所不容。同時,如對不特定的相對人一方所負有的作為義務事項,行政主體決定免除特定相對人的這種作為義務,即允許其不作為,也必須依法進行。例如,稅務機關對特定生產單位減免農業(yè)稅的行為,兵役機關對某公民作出免服兵役的決定等,都屬于行政法上的義務免除,必須依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來實施。行政征收是典型的侵益行政行為,是對行政相對人財產權的侵害,所以,必須確立尊重行政相對人財產權的原則,行政征收不僅要嚴格按照法定標準、條件和程序進行,而且應通過法律設定必要的監(jiān)督和救濟途徑。 第四節(jié) 行政處罰 一、行政處罰的概念與特征 行政處罰,是指行

35、政主體為達到對違法者予以懲戒,促使其以后不再犯,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的目的,依法對行政相對人違反行政法律規(guī)范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給予人身的、財產的、名譽的及其他形式的法律制裁的行政行為。 1.行政處罰的主體是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依據(jù)法定權限。除非法律另有規(guī)定,行政處罰權只能由行政主體行使。行政主體是否享有行政處罰權以及享有何種行政處罰權、在多大范圍內享有行政處罰權,還必須基于行政法律規(guī)范的規(guī)定而定。行政主體必須嚴格依據(jù)法定權限行使行政處罰權,超越法定權限的處罰無效。 2.行政處罰是針對有違反行政法律規(guī)范行為

36、(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的行政相對人的制裁。行政處罰是對違反行政法律規(guī)范的行政相對人的人身自由、財產、名譽或其他權益的限制或剝奪,或者對其科以新的義務,體現(xiàn)了強烈的制裁性或懲戒性。 3.行政處罰的目的既是為了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是對違法者予以懲戒和教育,使其以后不再犯。4.行政處罰是對于違反行政法律規(guī)范尚未構成犯罪的行政相對人的制裁。 二、行政處罰的原則 (一)處罰法定的原則 行政處罰是典型的侵益(剝奪)行為,其實施必然導致對特定的行政相對人某種權利可權益的剝奪。因此,行政處罰行為自始至終都應該嚴格貫徹處罰法定的原則。這一原則主

37、要包括下述內容: 1.處罰設定權法定。 2.處罰主體及其職權法定。除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定有處罰權的行政機關以及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外,其他任何機關、組織和個人的得行使行政處罰權。此外,具備了主體資格的機關和組織在行使行政處罰權時,還必須遵守法定的職權范圍,不得越權和濫用權力。 3.被處罰行為法定。行政處罰的實施必須有法律、法規(guī)或者規(guī)章為依據(jù)。對于行政相對人來說,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受罰。凡法律、法規(guī)或者規(guī)章未規(guī)定予以行政處罰的行為,其不受其他任何行政處罰。 4.處罰的種類、內容和程序法定。對于法定應予處罰的行為,必須對之科以法定種類和內容的處罰。實施行政處罰,不僅要求實體合法,而且還必須程序合法。沒有

38、法定依據(jù)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地無效。 (二)處罰公正、公開的原則 處罰公正的原則,亦稱合現(xiàn)處罰的原則,是處罰法定原則的必要補充。這一原則要求,行政處罰必須公平、公正,沒有偏私,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jù),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jié)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為了確保處罰公平和公正,較為有效的方法就是堅持和貫徹處罰公開的原則: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guī)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jù);同時,處罰程序亦必須公開。 (三)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實施行政處罰,紀正違法行為,應當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 教育必須以處罰為后盾,教育不能代替

39、處罰。為了達到制止并預防違法的目的,對受處罰的違法行為,應在給予處罰時給予被處罰人以幫助教育,二者不可偏廢。 此外,行政處罰法對青少年的特別規(guī)定(第25條),對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以及不予行政處罰等規(guī)定(第27條),無一不體現(xiàn)了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四)保障相對人權利的原則 行政處罰法不僅中總則中確立了保障相對人權利的原則,而且其有關行政處罰的設定、實施及其程序的規(guī)定,亦體現(xiàn)著這一指導思想。 保障相對人權利的原則實質上是由保障相對人陳述權、申辯權的原則和無救濟便夫處罰蝗原則構成的。相對人對行政機關所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40、;因違法行政處罰受到損害的,有權提出賠償要求(第條)。無救濟便無處罰的原則包括兩層內容:其一,在立法階段,不設立救濟途徑,即不得設立行政處罰;其二,在執(zhí)行階段,不提供救濟途徑,即不得實施行政處罰,并且實施行政處罰之前或者實施行政處罰過程中,必須告知相對人有關權利救濟的途徑。 (五)職能分離的原則 1.行政處罰的設定相關和實施機關應分離。 2.在較重大的行政處罰中,行政處罰的調查、檢查人員和行政處罰的決定人員應分離。 3.作出罰款決定的機關和收繳罰款的機構應分離。除依法當場收繳的罰款外,作出行政處罰的決定的行政機關及其執(zhí)法人員不得自行收繳罰款,應告知當事人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銀行應當收受罰款,

41、并將罰款直接上繳國庫。 4.在行政處罰聽證程序中,應由非本案調查人員擔任聽證主持人。 (六)一事不再罰原則 行政處罰以懲戒違法行為人,使其以后不再犯為目的,而不是以某種義務的履行為目的。所以一次處罰即可達到目的。一事不再罰的原則包括三層意思: 1.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2.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行政機關必須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行政機關不再予以人身自由的處罰。 3.違法行為構成犯罪,人民法院判處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時,行政機關已經給予當事人行政拘留的,應當依法折抵相應刑期;人民法院判處罰金時,行政機關已經全予當事人罰款處罰的,應當折抵相應罰金。

42、三、行政處罰的種類與設定 (一)人身罰 人身罰,亦稱自由罰,是限制或剝奪違法者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人身權是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各種權利得以存在的基礎,人身權受到限制或剝奪,意味著其他任何權利都將難以行使。因此,“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規(guī)定”。并且人身罰的行使僅限于公安機關,以防止人身罰的濫用而影響公民的最基本權利。人身罰的種類有: 1.行政拘留。又稱治安拘留,是公安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法律規(guī)范(特別是治安管理法律規(guī)范)的人,在短期內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處罰。根據(jù)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等法律規(guī)范的規(guī)定,行政拘留的期限為1日以上15日以下。除縣級以上公安機關

43、外,其他任何行政機關都沒有決定行政拘留的權力,行政拘留一般適用于嚴重違反治安管理規(guī)范的行為人,并且只有在使用警告、罰款處罰不足以懲戒違法者時才適有。 2.勞動教養(yǎng)。這是對有輕微犯罪行為,但尚不夠判處刑罰且有勞動能力的人實行強制性教育改造的處罰措施。根據(jù)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yǎng)問題的決定和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yǎng)的補充決定的規(guī)定,勞動教養(yǎng)的期限為1年至3年,必要時可延長1年。為了避免亂施處罰,必須嚴格限制勞動教養(yǎng)的適用。勞動教養(yǎng)試行辦法第10條規(guī)定了勞動教養(yǎng)的對象,第11條規(guī)定了決定勞動教養(yǎng)的機關:“需要實行勞動教養(yǎng)的人,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大中城市的勞動教養(yǎng)管理委員會審查決定?!钡?2條第2款規(guī)定:“被

44、決定勞動教養(yǎng)的人,對主要事實不服的,由審批機關組織復查。經復查事實確鑿,本人還不服的出應堅持收容勞動教養(yǎng)?!?3.驅逐出境、禁止進境或出境、限期出境。這是公安、邊防、安全機關對違反我國行政法律規(guī)范的外國人、無國籍人采取的強令其離開或禁止其進入中國國境的處罰形式。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國家安全法、邊防檢查條例對此分別作了規(guī)定。 以上第二種和第三種處罰形式,行政處罰法未明確列為處罰種類,可以歸為“其他行政處罰”一類。不過,根據(jù)行政處罰法第條的規(guī)定,有關勞動教養(yǎng)的立法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二)財產罰 財產罰,是指行政機關可法定的其他組織強迫違法者交納一定數(shù)額的金錢或一定數(shù)量的物品,或者限制

45、、剝奪其某種財產權的處罰。 1.罰款。是指有行政處罰的行政主體依法強制違反行政法律規(guī)范的行為人,在一定期限內向國家繳納一定數(shù)額的金錢的處罰方式。罰款的數(shù)額應由具體的行政法律規(guī)范規(guī)定,一般是規(guī)定最高額和最低額,并規(guī)定加重和減輕的限額。行政處罰機關只能在法定幅度內決定罰款數(shù)額,不能有任何超越。作出罰款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與收繳罰款的機構分離。除法定當場收繳的情形外,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及其執(zhí)法人員不得自行收繳罰款。依法當場收繳罰款的,必須出具統(tǒng)一收據(jù),否則,當事人有權拒絕繳納罰款。罰款必須全部上繳國庫。 2.沒收。是指有處罰權的行政主體依法將違法行為人的違法所得和非法財物收歸國有的處罰形式。違

46、法所得是指違法行為人從事非法經營等獲得的利益;非法財物,是指違法者用于從事違法活動的違法工具、物品和違禁品等。 沒收非法財物,必須按照國家規(guī)定公開拍賣或者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處理,處罰機關不得私分、截留、隨意毀損,通過非法途徑低價處理,或者隨意使用。沒收違法所行或者沒收非法財物拍賣的款項,必須全部上繳國庫,任何機關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變權私分。 (三)行為罰 行為罰,亦稱能力罰,是限制或剝奪行政違法者某些特定行為能力或資格的處罰。 1.責令停產停業(yè)。是對違反行政法律規(guī)范的工商企業(yè)和工商個體戶責令其停止生產、停止營業(yè)的一種處罰形式。責令停產停業(yè)不是直接限制或剝奪違法者的財產權,而是責

47、令違法者暫時停止其所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一旦違法者在一定期限內及時糾正了違法行為,按期履行了法定義務,仍可繼續(xù)從事曾被停止的生產經營活動,無須重新領取有關許可證和執(zhí)照。為了防止行政機關的恣意性,行政處罰法對責令停產停止規(guī)定了聽證程序,以保護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2.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執(zhí)照。是限制或剝奪違法者從事某項活動的權利或資格的處罰形式。暫扣許可證、執(zhí)照的特點在于暫于中止持證人從事某種活動的資格,待其改正違法行為后或經過一定期限,再發(fā)還證件,恢復其資格,允許其重新享有該權利和資格。吊銷許可證、執(zhí)照的特點在于撤銷相對人的憑證,終止其繼續(xù)從事該賃證允許活動的資格。行政處罰法對吊銷許可證或者執(zhí)照規(guī)

48、定了聽證程序,以確保慎重適用該處罰形式,保撤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四)申誡罰 申誡罰,亦稱精神罰或影響聲譽罰,是行政機關向違法者發(fā)出警戒,申明其有違法行為,通過對其名譽、榮譽、信譽等施加影響,引起其精神上的警惕,使其不再違法的處罰形式。 1.警告。是行政主體對較輕的違法行為人予以譴責和告誡的處罰形式。警告的目的在于通過對違法行為人予精神上的懲戒,申明其有違法行為,以使其不再違法。根據(jù)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guī)定,警告裁決書必須向本人宣布并送交本人,裁決書副本還是同時交給受處罰人所在單位和常住地派出所。 2.通報批評。是行政機關將對違法者的批評以書面形式公布于眾,指出其違法行為,予以公開譴責和告誡,以避

49、免其再犯的處罰形工。通報批評既有對違法者的懲戒和教育作用,也有一般社會預防作用。警告和通報批評均既可以對公民個人適用,也可以適用于法人或其他組織;既可單處,也可與其他行政處罰同時適用。關于通報批評,行政處罰法沒有作出明確規(guī)定。然而,在被稱為信息社會的今天,通報批評有時會具有比其他處罰形式更重的處罰效果,因而必須嚴格依法實施,以確保輿論和法制建設的統(tǒng)一性和合理性。法律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規(guī)定。行政法規(guī)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法律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guī)定,行政法規(guī)需要作出具體規(guī)定的,必須在法律規(guī)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guī)定。

50、 地方性法規(guī)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以外的行政處罰。法律、法規(guī)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guī)定,地方性法規(guī)需要作出具體規(guī)定的,必須在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guī)定。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guī)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guī)定。尚未制定法律、法規(guī)的,前款規(guī)定的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guī)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shù)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數(shù)額有國務院規(guī)定。國務院可以授權具有行政處罰權的直屬機構依照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guī)定,規(guī)定行政處罰。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

51、人民政府制定的規(guī)章可以在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guī)定。尚未制定法律、法規(guī)的,前款規(guī)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guī)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shù)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guī)定。除行政處罰法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以及第十三條的規(guī)定外,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處罰。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與管轄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國務院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

52、機關行使。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guī)或者規(guī)章的規(guī)定,可以在其法定權限內委托符合行政處罰法第19條規(guī)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委托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委托行政機關對受委托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jiān)督,并對該行為的后果承擔法律責任。受委托組織在委托范圍內,以委托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得在委托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受委托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1.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yè)組織;2.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業(yè)務的工作人員;3.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的,應當有條件組

53、織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行政處罰的管轄行政處罰由違法行為發(fā)生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管轄。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管轄發(fā)生爭議的,報請共同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指定管轄。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行政機關必須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五、行政處罰的適用適用行政處罰必須符合行政處罰的目的,糾正違法,維護良好的經濟和社會秩序。適用行政處罰時必須堅持一事不在罰原則。行政處罰法作了如下規(guī)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責令監(jiān)護

54、人加以管教;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但應當責令其監(jiān)護人嚴加看管和治療。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時有違法行為的,應當給予行政處罰。 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輕或減輕行政處罰:1.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后果的;2.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3.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xiàn)的;4.其他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的,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處罰。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判處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時,行政機關已經給予當事人行政拘留的,應當依法折抵相應刑期

55、。違法行為構成犯罪,人民法院判處罰金時,行政機關已經給予當事人罰款的,應當折抵相應罰金。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fā)現(xiàn)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該期限從違法行為發(fā)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xù)或者繼續(xù)狀態(tài)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六、行政處罰的程序 行政處罰的程序,是指享有行政處罰決定權和執(zhí)行權的機關或組織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結行政違法者實施行政處罰的具體方式、方法和步驟。行政處罰法規(guī)定的行政處罰的基本程序,是由行政處罰決定程序和行政處罰執(zhí)行程序兩部分組成。 (一)行政處罰的決定程序 行政處罰決定程序,是整個行政處罰程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保障正確實施行政處罰的前提條件。包括簡易程序(或稱當

56、場處罰程序)、一般程序(或稱為普通程序)、聽證程序。行政處罰的決定程序,是整個行政處罰程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保障正確實施行政處罰的前提條件。 1.簡易程序 (1)簡易程序的概念 簡易程序,也稱當場處罰程序,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以符合法定條件的行政處罰事項,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處罰程序。 (2)適用簡易程序的條件 適用簡易程序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1)違法事實確鑿;2)有法定依據(jù);3)較小數(shù)額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第33條)。所謂較小數(shù)額的罰款,是指對公民處以50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1000元以下的罰款。執(zhí)法人員在行政執(zhí)行過程中發(fā)現(xiàn)相對人實施的行政違法行為后,如認定相應

57、行為符合上述法定條件,即不必適用調查取證程序,也不必更換時間和地點,可以立即當場予以處罰。與行政處罰法規(guī)定的一般程序和聽證程序相比較,這一程序省略了相關步驟,有利于迅速、及時地處理較輕微的行政違法行為。 (3)簡易程序的內容 1)表明身份。即執(zhí)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zhí)法身份證件。這里的證件,既可以是工作證,也可以是特定的執(zhí)法證,有時二者皆需出示,有時還要求附帶出示執(zhí)勤證章等其他標志。 2)確認違法事實,說明處罰理由和依據(jù)。執(zhí)法人員當場發(fā)現(xiàn)或者有人當場指認某人違法的,如果違法事實清楚、情節(jié)簡單,當事人對違法事實無異議,執(zhí)法人員即可當場處罰,并說明秘罰的事實根據(jù)和法律依據(jù)。

58、有時雖然違法行為的危害后果輕微,但違法者拒不承認;或者由于某種客觀原因,執(zhí)法人員的“發(fā)現(xiàn)”或者第三人的“指認”存在事實上的偏差或錯誤,在這種情況下,執(zhí)法人員應當盡量取得其他證據(jù),以確認違法事實。要求說明處罰理由和依據(jù),體現(xiàn)了保障相對人權利的原則,有利于違法者了解法律的有關規(guī)定,教育其嚴格遵守法律。給予當事人以提出異議或申辯的機會,也有利于監(jiān)督執(zhí)法人員認真執(zhí)行處罰法規(guī),公正地實施處罰。 3)制作行政處罰決定書。這是對行政處罰決定的書面形式要求,其目的在于為行政處罰接受監(jiān)督和審查提供證據(jù)。執(zhí)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法定事項并由執(zhí)法

59、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4)行政處罰決定書的交付。執(zhí)法人員按照法定的格式要求填寫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當事人。 5)備案。執(zhí)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當事人對當場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可者提起行政訴訟。 2.一般程序 (1)一般程序的概念。一般程序,或稱為普通程序,是指除法律特別規(guī)定應當適用簡易程序和聽證程序的以外,行政處罰通常所應適用的程序。 (2)一般程序的特征。1)適用的范圍廣。除法律有特別規(guī)定的以外,一律適用一般程序。所謂法律有特別規(guī)定的情形,是指行政處罰法規(guī)定的應當適用簡易程序和聽證程序的兩種情形。2)較簡易程序嚴格、復雜。為了防止執(zhí)法人員

60、的主觀武斷或濫用職權,必須建立健全公正、民主、科學的處罰程序。而公正、民主、科學的處罰程序要求在時間順序、證據(jù)取舍、當事人參與權利以及對公眾公開等方面更為嚴格。3)同時作為聽證程序的前提程序。聽證程序適用于案情復雜、爭議較大、可能導致較重處罰的案件,但適用聽證程序的案件在舉行聽證前,一般必須首先經過一般程序的有關步驟,如調查取證,向當事人說有處罰理由、根據(jù),聽取當事人申辯等。所以,一般程序可以認為是聽證程序的前提程序,聽證程序可以認為是一般程序的特別程序。 (3)一般程序的步驟。一般程序的步驟包括: 1)立案。行政機關對于屬于機關管轄范圍內并在追究時效內的行政違法行為或重大違法嫌疑情況,行政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