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孔孟之道_第1頁
儒家孔孟之道_第2頁
儒家孔孟之道_第3頁
儒家孔孟之道_第4頁
儒家孔孟之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儒家孔孟之道第1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一、孔孟生平1、孔子 諱丘,字仲尼,春秋魯國昌平鄉(xiāng)陬邑(今山東曲阜縣東南)人。殷商后裔,父叔梁紇,母顏徵在。生于周靈王20年(魯襄公21年,以孔子紀元,此年為孔元元年。),夏歷己酉年八月二十七日(西元前551年9月22日)。 第2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周敬王41年(魯哀公16年,壬戌年,孔元七十三年)(西元前479年)孔子卒,時年虛歲七十三歲。他是春秋末期華夏民族的圣人,華夏經(jīng)典“六經(jīng)”的整理編訂者,儒學的確立者,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第3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

2、星期一 2、子思子 子思,姓孔名伋,孔子嫡孫,戰(zhàn)國初年人,生卒年不詳,一說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前483),卒于威烈王二十四年(前402),相傳他受業(yè)于曾子。史記孔子世家:“子思作中庸”第4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 3、孟子 名軻,戰(zhàn)國中期鄒國人,約生于周烈王四年(前372),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89)。孟子是魯國孟孫氏的后代。孟子幼年喪父,靠慈母仉氏含辛茹苦,撫育成長。“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故事雖不是信史,但也不可能完全無據(jù)。曾受業(yè)子思之門人,后世稱子思與孟子為“思孟學派”。第5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 當時與儒家爭鳴者

3、以墨家(兼愛)和楊朱(為我)學派的勢力最大。他說:“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楊、墨者,圣人之徒也?!?第6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 4、荀子 名況,當時人們尊重他,稱他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寫作孫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在今山西安澤一帶)人。曾兩度到當時齊國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東臨淄北)游學,任過列大夫的祭酒(學宮領(lǐng)袖),還到過秦國,拜見秦昭王,后來到楚國,任蘭陵(今山東蒼山縣蘭陵鎮(zhèn))令。公元前238年失官便定居蘭陵,專門從事著述和教學,直到老死。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第7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二、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

4、儒家提倡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中庸之道最為簡明的定義是“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禮記中庸),簡稱“執(zhí)兩用中”。 中庸是三分法的又一認識成果。 第8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中庸”所提倡的“中”,是并不拋頭露面的,出場的反而是偏而不中有待揚棄的兩端(可用A和B來代表);執(zhí)住這兩端,便能映現(xiàn)出一個中(可用C來代表)來,便有中可用了。第9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譬如說,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應(yīng)該不卑不亢。這卑和亢,是兩端,是偏而不中的,是要不得而需要放棄的;但在放棄它之前,還得抓住它,因為需要它來定位那個不卑不亢的中間之所在,那個連名字也沒有的、

5、超乎卑亢之相對的無對者。這就叫執(zhí)兩用中,就叫中庸。 第10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中庸的四種形態(tài)1、A而B。即立足于A兼及于B,以對立的B來補A之不足。 如:尚書皋陶謨上有所謂“九德”者,最為典型:皋陶曰: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彰厥有常,吉哉! 第11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所謂“寬而栗”,也就是綿里藏針;寬宏是一端,栗或嚴酷是對立的另端。其中,寬宏大量固為美德,但易疏于防范,需得有嚴酷來補償,才不致寬大無邊、放虎歸山。 第12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2、A

6、而不A 。以上說的是,單個的范疇或獨立的德目,需要有對立面來予以補足;那是因為,即使是最美的存在者,亦有其本質(zhì)上的不足或欠缺?,F(xiàn)在我們還要說的是,與之相反,或除此而外,這些不足者在本質(zhì)上,竟然同時還有一種過頭的趨勢,有待抑制或宣泄,以期達到平和的狀態(tài);這也是中庸的要求。 第13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禮記禮運篇談用人之道,有曰:“用人之知(智)去其詐,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貪?!边@是說,智、仁、勇雖為儒家所褒揚的三達德,卻也并非盡善盡美,仍不免內(nèi)含著詐、怒、貪的隱患,有待舍棄。這些隱患,不是來自外部污染,根子原在智仁勇本身,是智仁勇的內(nèi)在趨向。第14頁,共

7、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3、不A不B。不A不B是A而B的否命題。在A而B的形式里,A是主角,B之用在濟A之不及。在A而不A的形式里,A仍是主角,不A的提出是為了泄A之過?,F(xiàn)在我們要談的不A不B形式,則要求不立足于任何一端,把毋過毋不及的主張一次表現(xiàn)出來,因而最能顯示執(zhí)兩用中的特色。(如:不卑不亢) 第15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 希臘哲人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科倫理學中亦曾極力推崇這種中道,認為美德都是超越兩個極端而成。 譬如: 魯莽勇敢怯懦; 羞澀謙遜無恥; 貪婪慷慨浪費; 放縱節(jié)制冷漠。第16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

8、6分,星期一4、亦A亦B。亦A亦B是不A不B的否命題,也是A而B的形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展開。如果說不A不B利于表示“中”,著重指明對對立雙方的超越;那么亦A亦B的形式,則重在使對立雙方互相補充,最足以表示中庸的“和”的特色。同時,它又有別于以A為主體的A而B形式,便于處理需要對AB兩端等量齊觀的事事物物。第17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 還是以剛?cè)釣槔I厦嬲f不剛不柔,以得其中;現(xiàn)在則要說,當剛則剛,宜柔則柔,亦剛亦柔,以求其和。 與時屈伸,柔從若蒲葦,非攝怯也;剛強猛毅,靡所不信(伸),非驕暴也。義以應(yīng)變,知當曲直故也。詩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

9、有之?!贝搜跃幽芤粤x屈信變應(yīng)故也。(荀子不茍) 第18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 統(tǒng)觀中庸的四種形式,我們不能不驚嘆于先賢們的高超智慧,驚嘆于他們對過度、不及與中道的巧妙安頓。 他們不僅借不A不B的對立來突出中道,亦且以亦A亦B的同一來合成中道,不僅以對立者來補足主題之不足而有A然而B的中道,亦且有節(jié)制主題之過度以防走向反面的A而不A式的中道。第19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 四者之間,也自然形成了對立同一的關(guān)系。稍嫌遺憾之處,只在于未能由過度、不及與中道,明白得出世界三分的結(jié)論,盡管那已是呼之欲出的了。 第20頁,共41頁,202

10、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 那就是: 1、人之作為家庭成員所應(yīng)有的人倫道德(六德) 2、作為社會成員所應(yīng)有的社會道德(四行) 3、作為天地之子所應(yīng)有的天地道德(五行)。第21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三、三重道德 人生在世,首先是家庭的一分子,然后是社會的一分子,以及宇宙的一分子。無論任何人,一定會有這樣三個位置,也一共只有這樣三個位置;一體而三位,三位而一體。與此相應(yīng),便有三套職責,包括有關(guān)的義務(wù)和權(quán)利,作為各個位置的使命。從而,也就會有三層道德,來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引導(dǎo)人們的思想,提高人們的境界。 第22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

11、,星期一1、六德人倫道德仁 人必群居而后得以生存繁衍。群居形成所謂社會。社會性于是遂與自然性并列而成了人的根本屬性。雖激烈反對社會、尖刻譏誚人世的莊周,對此也無可奈何而慨然有嘆曰:“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莊子人間世) 。第23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 唯其不可解於心和無所逃其身,于是便有了人倫,有了人人都應(yīng)該踐行的倫理規(guī)范和準則,作為最初一級的普泛道德,維系著人類的基礎(chǔ)組織家庭的安定。 第24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1)六位:“生民斯必有夫婦、父子、君臣。”(六德)(2)

12、六職(天職或使命): “有率人者,有從人者;有使人者,有事人者;有教者,有受者。此六職也”。(六德)(3)六德:“圣智也,仁義也,忠信也” 。(六德)第25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 傳統(tǒng)文化中有所謂“忠孝不能兩全”的難題。從道德體系的角度來看,那屬于人倫道德(孝)和社會道德(忠)的關(guān)系問題;各家的答案不盡相同。儒家與宗法氏族制度關(guān)系密切,所以對人倫道德情有獨鐘。在六德篇里,有一段表白其對忠孝難題的觀點是“為父絕君,不為君絕父”,將人倫道德放在了壓倒社會道德的地位,一點也不含糊。 第26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2、四行社會道德善 家

13、庭結(jié)合而有社會,人倫道德之上乃有社會道德。在楚簡中,社會道德謂之“善”,其五行篇中有關(guān)“四行”的種種論述,便是儒家(主要是思孟學派)的社會道德學說。 五行篇的開宗明義第一章中這樣說: 第27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 仁形於內(nèi),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nèi),謂之行。義形於內(nèi),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nèi),謂之行。禮形於內(nèi),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nèi),謂之行。智形於內(nèi),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nèi),謂之行。圣形於內(nèi),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nèi),謂之德之行。 德之行五,和謂之德;四行和,謂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也。第28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 當我們說儒家三重道德之

14、間有著遞進關(guān)系時,必須補充一句的是,社會道德即所謂的四行或善,不僅不足以統(tǒng)轄人倫道德即六德,而且,在儒家看來,它也不能移用於家庭人倫之間。用孟子的話來說,這叫做“父子之間不責善”;他說: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責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責善,賊恩之大者(孟子離婁上) 。 第29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3、五行天地道德圣 五行和四行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只是“仁義禮智圣”與“仁義禮智”之別,彼此卻有著根本的不同。而這個差別,根本地來源於人的不同存在。人首先是一個感性的自然存在,然后或同時是一個理性的社會存在,更后或同時還是一個悟性的精神存

15、在。這三種存在,是任何人所必居的三個位置,每個人都是這樣的三位一體或一體三位。 第30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 作為社會存在,人必須使自己的存在容納於社會,協(xié)和於社會,服務(wù)於社會,有利於社會,就是說,他的行為應(yīng)該是善的;那怕因此而承受痛苦作出犧牲,也在所不惜,義無反顧。因為這是人道,是為人之道或社會道德,是人性之內(nèi)的職分;這是四行范圍里的事。 第31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 而作為精神存在,人卻可以了悟其所在社會不過是天地間的一點和一瞬,洞悉社會所謂的善行不過是天道之見諸一地與一時,覺解自己雖一粟於天地,卻可備萬物於我心,因而遂能

16、超出其所在的社會乃至一切社會,超出其自己的社會存在乃至自然存在,而 “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莊子天下);這便是五行范圍里的事。 第32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 儒家所追求的樂,只在兩個領(lǐng)域里存在:一個是家庭人倫之中,一個是我心之中的天地。儒家(主要是思孟學派)所謂的樂,全無任何物質(zhì)分子、利害關(guān)系在內(nèi),它僅僅是一種感情,一種精神,從而與人倫道德特別是天地道德密切相關(guān)。 第33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 五行或天地道德,是天道之暢流人體,是德之至極,行五行是最大的快樂。 道德與快樂或幸福的關(guān)系問題,本是西方倫理學說中一直糾纏不清的老問題。

17、快樂和幸福,本是情感和精神方面的感受和體驗,忽視了人之作為精神的存在,忽視了作為精神存在規(guī)范的德行,是說不清楚道德與快樂或幸福的關(guān)系的。第34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四、人性善惡1、孟子的性善論三種有代表性的人性論觀點:(1)性無善無不善(告子)(2)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世碩,善惡取決于“所養(yǎng)”)(3)有性善,有性不善(宓子賤、漆雕開、公孫尼子)第35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 公孫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

18、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第36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 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第37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2、荀子性惡論“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不可學,不可事之在天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也?!薄梆嚩枺?,勞而欲休”“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佚”化性起偽第38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2點46分,星期一3、心統(tǒng)性情善與惡,這個最與人類相關(guān)的對立兩方面,既為對立,當然也有一個統(tǒng)一的問題。 既不應(yīng)該是亦善亦惡的包容形式,也不可能是不善不惡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