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人教三年級上冊(統(tǒng)編2023年更新)第六單元-19《濱海小城》教學設(shè)計_第1頁
小學語文人教三年級上冊(統(tǒng)編2023年更新)第六單元-19《濱海小城》教學設(shè)計_第2頁
小學語文人教三年級上冊(統(tǒng)編2023年更新)第六單元-19《濱海小城》教學設(shè)計_第3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海濱小城教學設(shè)計第2課時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關(guān)鍵語句,借助關(guān)鍵語句理解段落的意思;3.感受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海濱小城的美麗的場景及其特點,從中體會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教學難點:1.理解本課是從海濱和小城兩個方面來介紹海濱小城的景色的,學習這種按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方法;2.從中心句出發(fā),理解一段話的意思。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激情導入,誘發(fā)興趣 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川秀麗,風景優(yōu)美。我們昨天游覽了富饒的西沙群島,今天老師又要帶領(lǐng)大家一起走進這具有南國風光的美麗的海濱小

2、城。(板書課題:19海濱小城,學生齊讀課題。)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可以默讀、輕聲讀、大聲讀。(讀書方法:讀、圈、思、悟)思考: = 1 * GB3 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 = 2 * GB3 圈畫標注不理解的字、詞。 = 3 * GB3 思考:課文是通過哪幾處景點來描寫海濱小城的美麗的? 2.小組代表發(fā)言,教師小結(jié)并板書:大海、沙灘、庭院、公園、街道。3.課文中描寫的這五處景點,哪些內(nèi)容是寫海濱的;哪些內(nèi)容是寫小城的?4.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小結(jié):海濱大海、沙灘;小城庭院、公園、街道。三、質(zhì)疑探究,導學“海濱”1.提出自學要求:(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

3、出這部分描寫的景物。 (2)邊圈畫景物,邊想象畫面。(3)作者在描寫景物時,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2.檢查自學情況。(匯報自己的學習方式及收獲)(1)學生代表匯報描寫海濱的景物。 (2)回憶課文作者在描寫景物時,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色彩絢麗、動靜結(jié)合)3.仿寫句子:“跟海鷗一樣顏色的云朵”。4.有感情地輕聲朗讀課文,體會海濱的色彩美。(配樂)5.海灘上寂寞的貝殼與喧鬧的船隊形成鮮明的對比,動靜結(jié)合。6.風采展現(xiàn):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結(jié)合美麗的畫面,當一次小導游。(1)同桌先互相練習說一說。(2)推舉學生說給全班同學聽,師生評議。7.合作探究,探究寫法。(1)學生默讀課文,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

4、 課件提示:A.作者觀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觀察的?B.是按什么順序觀察的?C.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點觀察的?(2)分組討論,互相評議。(3)小組代表匯報討論情況。(4)教師小結(jié):正是由于作者站在小城的街頭,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并抓住了景物的色彩進行描寫,所以海濱的美麗才給我們留下鮮明而深刻的印象。我們要注意學習作者這種觀察、描寫的方法。8.談話過渡:在這樣廣闊無垠而又絢麗多彩的海濱的襯托下,小城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我們繼續(xù)前往海濱小城。你會看到另一番迷人的景色。四、質(zhì)疑再探,導學“小城”1.小組合作研究 ,自由朗讀課文第46自然段,思考問題: (1)寫了小城的哪幾個地方? (2

5、)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2.小組交流后,代表匯報。作者從哪些方面對小城進行介紹的?(庭院、公園、街道)3.那么,作者是怎樣寫小城的美麗和整潔的呢?4.我們隨作者先來到庭院。課件出示庭院圖,學生觀察,師范讀課文。(1)指名朗讀,找出這一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第一句)(2)自由讀這一段,說說庭院的特點是什么?(樹多)(3)桉樹通過嗅覺寫出了葉香的特點。(4)課件出示:“鳳凰樹開了花,開得那么熱鬧,小城好像籠罩在一片片紅云中?!边@是一個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鳳凰花比作紅云)再看圖片,通過視覺描寫寫出了鳳凰花的美麗(5)你能把美的感受帶給大家嗎?指名多人讀,齊讀。(6)總結(jié)學法:先找中心句,抓特點

6、,再理解詞句,感情朗讀。5.剛剛我們游覽了庭院的美景,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跟隨作者的腳步去感受公園的美麗吧?。?)用抓住段落的關(guān)鍵詞句理解段落的方法,找出第5段的總起句。課件出示思考:每一段各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用“ ”畫出。(2)通過朗讀,想象畫面。(3)出示圖片,讓學生再次體會公園里到處是綠樹,體會榕樹的大,樹葉的密不透風。(4)出示句子:“一棵棵榕樹就像一頂頂撐開的綠絨大傘,樹葉密不透風,可以遮太陽,擋風雨?!保?)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榕樹的枝繁葉茂。(6)看著這綠樹成陰的公園,你還能用什么句子來描述它,你還想說什么?(我真想去小城的公園坐一會兒。)(7)交流后總結(jié):是啊,這里真是小城人民的

7、休閑好去處。6.過渡:我們?nèi)ミ^了庭院、公園,接下來讓我們?nèi)ソ值揽纯窗桑。?)邊圈畫總起句,邊想象畫面。(2)街道的特點是什么?(干凈)(3)投影出示句子:“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瀝青的大路,都是用細沙鋪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響,好像踩在沙灘上一樣。人們把街道打掃得十分干凈,甚至連一片落葉都沒有?!保?)理解“甚至”,造句。(5)小城街道的特點還有許多路是用細沙鋪成的。你去過沙灘嗎?在沙地上走過嗎?那是怎樣的感覺?(軟軟的,松松的,會發(fā)出咯吱咯吱的聲音。)這樣的路也只有在海濱小城才看得到。這也是小城的特色之一。(6)作者觀察小城的街道時,不僅用眼看,用耳聽,還用心感覺,寫出了小城的街道美的特點。7

8、.“這座海濱小城真是又美麗又整潔?!边@一段在全文中起著什么作用?(總結(jié)全文。)五、質(zhì)疑釋疑,深化理解1.鼓勵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全班討論(如:課文中說:“貝殼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那貝殼怎么能寂寞呢?)(學生各抒己見)2.教師小結(jié),在小結(jié)中肯定學生的見解,指導學生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六、總結(jié)全文,學有所得1.再現(xiàn)迷人的海濱小城數(shù)幅美景圖。2.學生有感情配樂朗讀全文。3.小城的樹美、花美、環(huán)境美,你們知道這樣的美是誰創(chuàng)造的嗎?(小城勤勞的人民)他們在這樣美麗整潔的環(huán)境中生活、工作,一定會感到很愉快。難怪作者一開頭就自豪地告訴大家我的家鄉(xiāng)在廣東,是一座海濱小城。4.

9、學習了“借助關(guān)鍵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的方法。 5.小城的人們都十分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那么你熱愛你的家鄉(xiāng)嗎?如果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就請大家用一段時間留心觀察,以“我的家鄉(xiāng)”為題,寫一段話,介紹你的家鄉(xiāng),寫時要抓住事物的特點。七、課后作業(yè):1.仿照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提示:在寫作時,可以嘗試使用總起句,圍繞一個意思寫。)2.在課文中畫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抄寫下來和同學交流。 八、板書設(shè)計: 大海(色彩絢麗)留心觀察、抓住特點 海濱 美麗 沙灘(動靜結(jié)合)海濱小城 整潔 庭院(樹多、葉美、花美) 小城 公園(榕樹大、樹葉密) 街道(干凈、用細沙鋪成)教學反思:海濱小城這篇課文條理分明,先寫海濱,再寫小城。寫海濱由遠到近,先寫大海,然后寫海上的船艦和漁民、戰(zhàn)士,再寫海灘。寫小城,先寫家家庭院都栽了很多樹,再寫公園里的大榕樹,然后寫干凈的街道。每介紹一處地方的景色,都能抓住景物的特點,生動形象地把它們的靜態(tài)、動態(tài)、顏色、大小、數(shù)量、形狀等具體地描述出來,突出了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成功之處:上課時我做到了有激情,感染力較強,把閱讀教學和知識講解聯(lián)系起來,寓教法于閱讀之中。不足之處:課堂上學生參與熱情較低,師生互動不夠。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比較多,我講得也很多,忽略了學生,互動少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