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第四章精品課件_第1頁
抗震第四章精品課件_第2頁
抗震第四章精品課件_第3頁
抗震第四章精品課件_第4頁
抗震第四章精品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抗震第四章第1頁,共16頁,2022年,5月20日,13點56分,星期三1) 框架柱剪力分配:第i層總剪力:第i層第k根柱剪力:第i層第k根柱側移剛度: 框架柱剪力的確定第2頁,共16頁,2022年,5月20日,13點56分,星期三 2)柱端彎矩計算 柱反彎點高度:一般層為1/2柱高,底層為2/3柱高。柱端彎矩由柱剪力和反彎點高度確定。3)梁端彎矩、剪力和柱軸壓力計算: 節(jié)點處柱端彎矩之和即為梁端彎矩之和, 梁端彎矩按梁的線剛度比分配。 梁端剪力為梁兩端彎矩之和除以梁的長度。 自上而下逐層疊加節(jié)點左右的梁端剪力, 即可得到柱內軸向力。 例題4-1第3頁,共16頁,2022年,5月20日,13點

2、56分,星期三2. D值法 the method of D 實際工程中,通常梁柱線剛度比不大于3,為了減小誤差,考慮框架結點轉動的影響,這時候的側移剛度以D表示。1)柱的側移剛度和剪力分配: 第i層第K根柱的剪力: 第i層第K根柱側移剛度:第4頁,共16頁,2022年,5月20日,13點56分,星期三 計算梁線剛度需將梁的慣性矩Io乘以增大系數,用于考慮樓板或樓板上的現澆層對梁剛度的影響。 2)柱反彎點高度和柱端彎矩 反彎點高度=(y0+y1+y2+y3)h3)梁端彎矩,剪力和柱軸力計算 柱節(jié)點彎矩平衡條件和梁的線剛度確定梁端彎矩, , ; 梁端剪力為梁端彎矩之和除以梁跨度,結點左右梁端剪力之

3、和即為柱的層間軸力。 第5頁,共16頁,2022年,5月20日,13點56分,星期三二、框架結構水平位移的驗算 The checking computations of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about frame 框架結構側移驗算包括:多遇地震下的彈性側移驗算,罕遇地震下的彈塑性側移驗算。1.多遇地震作用下層間彈性側移驗算 the calculations of elasticity lateral displacement設:ueik第i層第K根柱子的柱端相對側移; Vik 第i層第K根柱子的水平剪力; Dik第i層第K根柱子的側移剛度。多遇地震作用標準值產生的層

4、間地震剪力: 第6頁,共16頁,2022年,5月20日,13點56分,星期三 同一層框架層間相對側移: 多遇地震作用下層間彈性側移驗算 1)計算多遇地震作用框架地震剪力: 2)計算樓層地震剪力Vi作用下的層間側移: 3)驗算層間位移條件:第7頁,共16頁,2022年,5月20日,13點56分,星期三2.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層的彈塑性側移的驗算 the checking computations of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n seismic action rarely about weakness floor 1)計算范圍 A.79度時樓層屈服強度系數y0.5的鋼筋混

5、 凝土框架結構 B.甲類建筑中的鋼筋混凝土框架和框架抗震墻 結構 2)罕遇地震下薄弱層的彈塑性側移驗算: a)按罕遇地震作用下,確定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nex和1,求出層間彈性地震剪力Ve(i). b)計算樓層間屈服剪力: 第i層第k根柱的屈服剪力計算:課本P130133第8頁,共16頁,2022年,5月20日,13點56分,星期三c)計算屈服強度系數(樓層間) 找出薄弱層 沿高度分布均勻,取底層;沿高度分布不均勻的結構,可取該系數最小的樓層和相對較小的樓層,一般不超過23處。d)計算薄弱層間側移(簡化方法): 不超過12層且層 剛度無突變的鋼筋 混凝土框架結構 p的取值見表3-16 e)驗算層

6、間位移條件: p取值見表3-17 H-薄弱層樓層高度 例題4-2第9頁,共16頁,2022年,5月20日,13點56分,星期三二、豎向荷載作用下框架內力計算 calculations of internal forces for vertical loads 1. 內力計算方法 the calculating method of internal forces 1)在豎向荷載作用下,框架內力計算可采用分層法,彎矩分配法。2)計算豎向荷載作用下的框架內力,除活載較大的工業(yè)廠外,一般不考慮活荷載的不利布置。3)梁端剪力與柱軸力在梁端彎矩確定后,按梁上有荷載和梁端有彎矩作用的簡支梁計算剪力。而柱軸力

7、計算,不考慮梁柱的連續(xù)性,按荷載面積或求簡支梁反力而獲得。例題4-3、4-4第10頁,共16頁,2022年,5月20日,13點56分,星期三2. 梁端彎矩的調幅 Amplitude modulation about beam-end moment 由于框架結點處內力最大,配筋最多,為了保證梁端的延性和便于施工。對框架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的梁端彎矩乘以調幅系數予以降低,梁端彎矩降低后,跨中彎矩相應增加: 現澆結構, 裝配式結構三、控制截面及內力組合 internal forces combination & controlling cross section: (一)控制載面:梁兩端及跨中截面 柱上

8、下端截面第11頁,共16頁,2022年,5月20日,13點56分,星期三(二)內力組合應考慮以下兩種 the two methods for internal forces combination 1.地震作用效應和其它荷載效應的組合:按第三章的表達式確定,規(guī)范規(guī)定,除煙囪,水塔和高層建筑,一般結構可不考慮風荷載,地震荷載組合,對于框架結構也不需考慮豎向地震作用,故其效應組合表在式為: (4-36) 梁端剪力: (4-37)第12頁,共16頁,2022年,5月20日,13點56分,星期三2. 不考慮地震荷載,按正常恒載、活載效應組合;考慮到可變荷載組合系數一般為0.5-0.8,承載力調整系數=

9、0.75-0.85,所以框架在正常重力荷載作用下構件的承載能力有可能小于考慮地震作用的相關承載力。故尚需進行正常重力荷載作用下的驗算,其作用效應組合為: 永久荷載控制的組合:可變荷載控制的組合:對于一般的排架、框架(簡化):可變荷載控制的組合:第13頁,共16頁,2022年,5月20日,13點56分,星期三說明:1.永久荷載的 分項系數G: 對由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時取1.2; 對由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時取1.35; 當其效應對結構有利時取1.0; 當對結構的傾覆、滑移或漂浮驗算時取0.9.2.可變荷載的 分項系數Q: 一般情況下應取1.4; 對標準值大于4KN/M2 時取1.3. 3.正常恒載、活載效應組合形式有: a. 恒載+活載 b. 恒載+風載 c. 恒載+0.9(活載+風載)第14頁,共16頁,2022年,5月20日,13點56分,星期三(三)梁的不利內力組合 internal forces combination about beams 1.梁端負彎矩: (4-38) 取大者 2.梁端正彎矩: (4-39) 3.跨中正彎矩: 取大者 (4-41) 4.梁端剪力: 取大者 (4-40)(四)柱的內力組合 internal force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