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zhì)及其配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_第1頁
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zhì)及其配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_第2頁
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zhì)及其配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_第3頁
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zhì)及其配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_第4頁
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zhì)及其配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PAGE 5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zhì)及其配料 范圍本標準適用于膠基糖果基礎劑及其應用的配料。 術語和定義2.1 膠基在一定溫度和/或壓力下經(jīng)捏合、攪拌等工藝過程均勻混合而成的物質(zhì)。膠基賦予膠基糖果咀嚼、吹泡等作用,在食用膠基糖果后應唾棄。 技術要求3.1 基本要求3.1.1 膠基不應對人體產(chǎn)生任何健康危害。3.1.2 生產(chǎn)加工膠基所使用的基礎劑物質(zhì)及其配料應按附錄A和衛(wèi)健委公告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如,生產(chǎn)丁二烯-苯乙烯中使用的抗氧化劑應符合附錄A的規(guī)定。3.1.3 本標準附錄A中物質(zhì)的規(guī)格要求應符合附錄B、C、D、E、F、G、H的規(guī)定;本標準未做詳細規(guī)定的,應符合相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2、的要求。3.1.4 膠基生產(chǎn)企業(yè)應符合食品添加劑生產(chǎn)企業(yè)衛(wèi)生規(guī)范。3.2 感官要求 應符合表1 的規(guī)定。表1 感官要求要 求檢驗方法不應有異味,不應有腐敗及霉變現(xiàn)象,不應有正常視力可見的外來雜質(zhì)取適量被測樣品于無色透明的容器或白瓷盤中,置于明亮處,觀察形態(tài)、色澤,并在室溫下嗅其氣味。3.3 理化要求 應符合表2 的規(guī)定。表2 理化指標項 目指 標檢測方法總砷(以As計),mg/kg 1.5GB/T 5009.11鉛(Pb),mg/kg 1.5GB 5009.12 標識 膠基產(chǎn)品的標識應標示產(chǎn)品名稱、凈含量、生產(chǎn)日期、保質(zhì)期、生產(chǎn)企業(yè)名稱及地址。產(chǎn)品標準代號、生產(chǎn)許可證編號等其它內(nèi)容可在標簽或說

3、明書或合同中注明。附 錄 A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zhì)及其配料名單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zhì)(簡稱膠基)及其配料應由符合下表中所列的各項物質(zhì)配合制成。各成分用量按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未規(guī)定者按生產(chǎn)需要適量使用。表A.1 膠基及其配料允許使用的物質(zhì)名單膠基中文名稱/類別膠基英文名稱A1 天然橡膠natural gum巴拉塔樹膠massaranduba balata節(jié)路頓膠jelutong來開歐膠leche caspi (sorva)芡茨棕樹膠chiquibul糖膠樹膠chicle天然橡膠(乳膠固形物)natural rubber (latex solids)A2 合成橡膠 synthetic rubber丁二烯-

4、苯乙烯75/25、50/50 橡膠(丁苯橡膠)butadiene-styrene rubber 75/25, 50/50 (SBR)聚丁烯polybutylene聚乙烯polyethylene聚異丁烯polyisobutylene異丁烯-異戊二烯共聚物 (丁基橡膠)isobutylene-isoprene copolymer (butyl rubber)A3 樹脂resin部分二聚松香(包括松香、木松香、妥爾松香)甘油酯glycerol ester of partially dimerized rosin (gum, wood, tall oil)部分氫化松香(包括松香、木松香、妥爾松香)甘油

5、酯glycerol ester of partially hydrogenated rosin (gum, wood, tall oil)部分氫化松香(包括松香、木松香、妥爾松香)季戊四醇酯pentaerythritol ester of partially hydrogenated rosin (gum, wood, tall oil)部分氫化松香(包括松香、木松香、妥爾松香)甲酯 methyl ester of partially hydrogenated rosin (gum, wood, tall oil)醋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共聚物vinyl acetate-vinyl laura

6、te copolymer合成樹脂 (包括萜烯樹脂)synthetic resin (synthetic terpene resin)聚醋酸乙烯酯polyvinyl acetate (PVA)聚合松香(包括木松香、妥爾松香)甘油酯 glycerol ester of polymerized rosin (gum, wood, tall oil)木松香甘油酯glycerol ester of wood rosin松香(包括松香、木松香、妥爾松香)季戊四醇酯pentaerythritol ester of rosin (gum, wood, tall oil)松香甘油酯glycerol ester

7、of gum rosin妥爾松香甘油酯glycerol ester of tall oil rosinA4 蠟類wax巴西棕櫚蠟carnauba wax蜂蠟beeswax聚乙烯蠟均聚物Polyethylene-wax homopolymer石蠟paraffin石油石蠟(費-托合成法)paraffin wax, synthetic (Fischer-Tropsch)微晶石蠟microcrystalline wax小燭樹蠟candelilla waxA5 乳化劑、軟化劑emulsifier & softener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單、雙脂肪酸甘油酯 mono-and diglyc

8、erides of esters of fatty acids甘油(丙三醇)glycerine(glycerol)果膠pectin海藻酸、海藻酸鈉(又名褐藻酸鈉)、海藻酸銨 alginic acid, sodium alginate, ammonium alginate磷脂 phospholipid明膠gelatin氫化植物油hydrogen vegetable oils三乙酸甘油酯triacetin可可粉cocoa powder乙酰化單雙脂肪酸甘油酯acetylated mono and di- glycerides硬脂酸、硬脂酸鈣、硬脂酸鎂、硬脂酸鈉、硬脂酸鉀 stearic acid a

9、nd its calcium, magnesium, sodium & potassim salts蔗糖脂肪酸酯 sucrose fatty acid esterA6 抗氧化劑、防腐劑antioxidant, preservative苯甲酸鈉 benzoic acid,sodium benzoate丁基羥基茴香醚(BHA)butylated hydroxyanisole二丁基羥基甲苯(BHT)butylated hydroxy toluene沒食子酸丙酯(PG)propyl gallate山梨酸鉀 sorbic acid,potassium sorbate生育酚 tocopherol竹葉抗氧化

10、物antioxidant of bamboo leafA7 填充劑filling agent滑石粉talc磷酸氫鈣calcium hydrogen phosphate (dicalcium orthophosphate)碳酸鈣(包括輕質(zhì)和重質(zhì)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light, heavy)碳酸鎂magnesium carbonate附錄 B膠基及其配料允許使用的天然橡膠B.1 巴拉塔樹膠B.1.1性狀天然植物源性凝結(jié)物。因含水量和精制過程中熱處理方式的不同,呈色由白色至棕色。 一般不溶于水和冷乙醇,部分溶于熱乙醇,溶于油脂。B.1.2 技術要求應符合表B.1的規(guī)定。表B.

11、1 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鉛(Pb), mg/kg 3GB 5009.12總砷(以As計), mg/kg 3GB/T 5009.11總汞(Hg), mg/kg 0.5GB/T 5009.17鎘(Cd), mg/kg 1GB/T 5009.15B.2 節(jié)路頓膠B.2.1性狀天然植物源性凝結(jié)物,塊狀樹脂,由樹脂部分和樹膠部分組成。B.2.2技術要求應符合表B.1的規(guī)定。B.3 來開歐膠B.3.1性狀主要成分是香樹素乙酸鹽和聚異戊二烯。外觀呈灰白色,切開后內(nèi)呈雪白色的塊狀固體,無味無臭。B.3.2技術要求應符合表B.1的規(guī)定。B.4 芡茨棕樹膠B.4.1性狀主要由樹脂部分和樹膠部分組成。外觀呈

12、灰白色,切開后內(nèi)呈雪白色的塊狀固體。 B.4.2 技術要求應符合表B.1的規(guī)定。B.5 糖膠樹膠B.5.1性狀常溫下為有彈性和可塑性的樹膠狀物質(zhì),加熱后為糖漿狀粘稠體。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數(shù)有機溶劑。B.5.2 技術要求應符合表B.1的規(guī)定。B.6 天然橡膠(乳膠固形物)B.6.1性狀白色有韌性片狀或塊狀膠體,不易氧化。常溫下有較高彈性,略有塑性,低溫時結(jié)晶硬化。有較好的耐堿性,但不耐強酸。不溶于水、低級酮和醇類,在非極性溶劑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中能溶脹。B.6.2技術要求應符合表B.2的規(guī)定。表B.2 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氮(凱氏法),% 0.65GB/T 8088鉛(Pb), mg

13、/kg 3GB 5009.12總砷(以As計), mg/kg 3GB/T 5009.11總汞(Hg), mg/kg 0.5GB/T 5009.17鎘(Cd), mg/kg 1GB/T 5009.15附錄 C膠基及其配料允許使用的合成橡膠C.1 丁二烯-苯乙烯75/25、50/50 橡膠(丁苯橡膠) C.1.1 生產(chǎn)工藝由丁二烯和苯乙烯制得的合成橡膠,分兩種等級,所含丁二烯和苯乙烯的比例分別為75/25和50/50。C.1.2 性狀淺黃色有韌性片狀或塊狀,具有輕微橡膠味。C.1.3 結(jié)構(gòu)式C.1.4 技術要求應符合表C.1的規(guī)定。表C.1 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SBR 50/50SBR 7

14、5/25結(jié)合態(tài)苯乙烯,%45.050.022.026.0GB/T 8658苯乙烯殘留,mg/kg 3020附錄I中I.2己烷殘留,mg/kg 100附錄I中I.31,3-丁二烯,mg/kg 0.5 附錄I中I.4苯醌,mg/kg 20附錄I中I.5鉛(Pb),mg/kg 3GB 5009.12總砷(以As計),mg/kg 3GB/T 5009.11總汞(Hg) ,mg/kg 3GB/T 5009.17鎘(Cd),mg/kg 1GB/T 5009.15鋰(Li),% 0.0075附錄I中I.6C.2 聚丁烯C.2.1 生產(chǎn)工藝由丁烯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惰性聚合物。C.2.2 性狀無色至淺黃色粘稠液體

15、,無味或具有輕微特殊氣味。溶于苯,幾乎不溶于水、丙酮或乙醇。C.2.3 分子式C.2.4 技術要求應符合表C.2的規(guī)定。表C.2 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氯化物(以Cl計),% 0.014 附錄I中I.7低分子聚合物,% 0.40 附錄I中I.8灼燒殘渣,% 0.05 GB/T 7531重金屬(以Pb計),mg/kg 10 GB/T 5009.74總砷(以As計),mg/kg 3GB/T 5009.11C.3 聚乙烯C.3.1 生產(chǎn)工藝由乙烯在高溫和高壓下直接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惰性聚合物。C.3.2 性狀白色、半透明、部分結(jié)晶及部分無定形的樹脂。溶于熱苯,不溶于水,在低溫時能保持一定的柔軟度

16、。C.3.3 分子式C.3.4 技術要求應符合表C.3的規(guī)定。表C.3 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相對分子量200021000 附錄I中I.9揮發(fā)物質(zhì)(105,45min),% 0.5 附錄I中I.10鉛(Pb),mg/kg 3 GB 5009.12總砷(以As計),mg/kg 3GB/T 5009.11總汞(Hg),mg/kg 0.5GB/T 5009.17鎘(Cd),mg/kg 1GB/T 5009.15C.4 聚異丁烯C.4.1生產(chǎn)工藝由異丁烯及少量正丁烯共聚而成。C.4.2 性狀呈淺色(無色至淺黃色),可溶于二異丁烯和苯中,但不溶于水、酒精。C.4.3 分子式C.4.4 技術要求應符

17、合表C.4的規(guī)定。表C.4 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相對分子量 37000 附錄I中I.11揮發(fā)物質(zhì)(105,2h),% 0.3附錄I中I.10異丁烯,mg/kg 30附錄I中I.4鉛(Pb),mg/kg 3GB 5009.12總砷(以As計),mg/kg 3GB/T 5009.11總汞(Hg),mg/kg 0.5GB/T 5009.17鎘(Cd),mg/kg 1GB/T 5009.15C.5 異丁烯-異戊二烯共聚物(丁基橡膠)C.5.1 生產(chǎn)工藝異丁烯-異戊二烯共聚物是一種合成共聚物,通常由異丁烯和異戊二烯在氯甲烷溶液中,使用氯化鋁作為催化劑共聚而成。C.5.2 性狀白色或淡色固體,具有

18、丁基橡膠特有的氣味,不溶于乙醇和丙酮。C.5.3 技術要求應符合表C.5的規(guī)定。表C.5 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揮發(fā)物質(zhì)(105, 2h),% 1附錄I中I.10異丁烯,mg/kg 30附錄I中I.4異戊二烯,mg/kg 15附錄I中I.4總不飽和度,mole%異戊二烯 3附錄I中I.12鉛(Pb),mg/kg 3GB 5009.12總砷(以As計),mg/kg 3GB/T 5009.11總汞(Hg),mg/kg 0.5GB/T 5009.17鎘(Cd),mg/kg 1GB/T 5009.15附錄 D膠基及其配料允許使用的樹脂D.1部分二聚松香(包括松香、木松香、妥爾松香)甘油酯D.1.

19、1 生產(chǎn)工藝以部分二聚松香(松香、木松香、妥爾松香)樹脂為原料,經(jīng)甘油酯化反應、蒸汽提純而成。D.1.2 性狀淺琥珀色硬質(zhì)樹脂,溶于丙酮,不溶于水。D.1.3 技術要求應符合表D.1的規(guī)定。表D.1 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酸值(以KOH計),mg/g38GB/T 8146酸值的測定軟化點, 103 (環(huán)球法)GB/T 8146軟化點的測定鉛(Pb),mg/kg 1GB 5009.12總砷(以As計),mg/kg 2GB/T 5009.11總汞(Hg),mg/kg 1GB/T 5009.17鎘(Cd),mg/kg 1GB/T 5009.15D.2 部分氫化松香(包括松香、木松香、妥爾松香)

20、甘油酯D.2.1 生產(chǎn)工藝以部分氫化松香(包括松香、木松香、妥爾松香)樹脂為原料,經(jīng)甘油酯化反應、蒸汽提純而成。D.2.2 性狀淺琥珀色硬質(zhì)樹脂,溶于丙酮,不溶于水和乙醇。D.2.3 技術要求應符合表D.2的規(guī)定。表D.2 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酸值(以KOH計),mg/g310GB/T 8146酸值的測定軟化點, 68(環(huán)球法)GB/T 8146軟化點的測定(環(huán)球法)鉛(Pb),mg/kg 1GB 5009.12總砷(以As計),mg/kg 2GB/T 5009.11總汞(Hg),mg/kg 1GB/T 5009.17鎘(Cd),mg/kg 1GB/T 5009.15D.3 部分氫化松

21、香(包括松香、木松香、妥爾松香)季戊四醇酯D.3.1 生產(chǎn)工藝以部分氫化松香(包括松香、木松香、妥爾松香)樹脂為原料,經(jīng)季戊四醇酯化反應、蒸汽提純而成。D.3.2 性狀淺琥珀色硬質(zhì)樹脂,溶于丙酮,不溶于水和乙醇。D.3.3 技術要求應符合表D.3的規(guī)定。表D.3 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酸值(以KOH計),mg/g618GB/T 8146酸值的測定軟化點, 94(環(huán)球法)GB/T 8146軟化點的測定(環(huán)球法)鉛(Pb),mg/kg 1GB 5009.12總砷(以As計),mg/kg 2GB/T 5009.11總汞(Hg),mg/kg 1GB/T 5009.17鎘(Cd),mg/kg 1G

22、B/T 5009.15D.4 部分氫化松香(包括松香、木松香、妥爾松香)甲酯D.4.1 生產(chǎn)工藝以部分氫化松香(包括松香、木松香、妥爾松香)樹脂為原料,經(jīng)甲酯酯化反應、蒸汽提純而成、D.4.2 性狀淺琥珀色液體樹脂,溶于丙酮,不溶于水和乙醇。D.4.3 技術要求應符合表D.4的規(guī)定。表D.4 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酸值(以KOH計),mg/g48GB/T 8146酸值的測定折射率,(20)1.5171.520GB/T 14454.4鉛(Pb),mg/kg 1GB 5009.12總砷(以As計),mg/kg 2GB/T 5009.11總汞(Hg),mg/kg 1GB/T 5009.17鎘(

23、Cd),mg/kg 1GB/T 5009.15D.5醋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共聚物D.5.1 生產(chǎn)工藝由醋酸乙烯和月桂酸乙烯按一定比例共聚而成。D.5.2 性狀無色至黃色固體,無臭、無味。D.5.3 分子式D.5.4 結(jié)構(gòu)式D.5.5 技術要求應符合表D.5的規(guī)定。表D.5 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干燥失重,% 1GB 5009.3游離乙酸,% 0.05附錄I中I.13殘留醋酸乙烯酯單體,mg/kg 5附錄I中I.14鉛(Pb),mg/kg 3GB 5009.12總砷(以As計),mg/kg 1GB/T 5009.11總汞(Hg),mg/kg 0.5GB/T 5009.17鎘(Cd),mg

24、/kg 1GB/T 5009.15D.6 合成樹脂(包括萜烯樹脂)D.6.1 生產(chǎn)工藝由淡黃色至黃色熱塑性高分子固體樹脂組成的合成萜烯樹脂。主要由蒎烯,蒎烯和/或雙戊烯聚合物組成。D.6.2 性狀淺黃色脆性固體,溶于苯和植物油,不溶于水、乙醇和丙酮。D.6.3 技術要求應符合表D.6的規(guī)定。表D.6 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酸值(以KOH計),mg/g 5GB/T 8146酸值的測定溶劑殘留,mg/kg 100附錄I中I.15皂化值,mg KOH/g 5附錄I中I.16鉛(Pb),mg/kg 3GB 5009.12總砷(以As計),mg/kg 3GB/T 5009.11總汞(Hg),mg/

25、kg 1GB/T 5009.17鎘(Cd),mg/kg 1GB/T 5009.15D.7 聚醋酸乙烯酯D.7.1 生產(chǎn)工藝由醋酸乙烯單體聚合而成的固態(tài)樹脂。D.7.2 性狀透明、水白色到淺黃色,粒狀、片狀等。易溶于丙酮,不溶于水。D.7.3 分子式D.7.4 結(jié)構(gòu)式D.7.5 技術要求應符合表D.7的規(guī)定。表D.7 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干燥失重,% 1GB 5009.3分子量 2000附錄I中I.9游離乙酸,% 0.05附錄I中I.17殘留醋酸乙烯酯單體,mg/kg 5附錄I中I.14鉛(Pb),mg/kg 3GB 5009.12總砷(以As計),mg/kg 3GB/T 5009.11

26、總汞(Hg),mg/kg 0.5GB/T 5009.17鎘(Cd),mg/kg 1GB/T 5009.15D.8聚合松香(包括木松香、妥爾松香)甘油酯D.8.1 生產(chǎn)工藝以聚合松香(包括木松香、妥爾松香)為原料,經(jīng)甘油酯化反應、蒸汽提純而成。D.8.2 性狀淡琥珀色或者更淡的硬質(zhì)樹脂,溶于丙酮,不溶于水和乙醇。D.8.3 技術要求應符合表D.8的規(guī)定。表D.8 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酸值(以KOH計),mg/g 39GB/T 8146酸值的測定軟化點, 80(環(huán)球法)GB/T 8146軟化點的測定(環(huán)球法)鉛(Pb),mg/kg 1GB 5009.12總砷(以As計),mg/kg 2GB

27、/T 5009.11總汞(Hg),mg/kg 1GB/T 5009.17鎘(Cd),mg/kg 1GB/T 5009.15D.9木松香甘油酯D.9.1 生產(chǎn)工藝以淺色木松香為原料,經(jīng)甘油酯化反應、蒸汽提純而成。D.9.2 性狀黃色到淺琥珀色硬質(zhì)樹脂,溶于丙酮,不溶于水。D.9.3 技術要求應符合表D.9的規(guī)定。表D.9 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酸值(以KOH計),mg/g 39GB/T 8146酸值的測定軟化點, 82(環(huán)球法)GB/T 8146軟化點的測定(環(huán)球法)鉛(Pb),mg/kg 1GB 5009.12總砷(以As計),mg/kg 2GB/T 5009.11總汞(Hg),mg/k

28、g 1GB/T 5009.17鎘(Cd),mg/kg 1GB/T 5009.15D.10 松香(包括松香、木松香、妥爾松香)季戊四醇酯符合衛(wèi)健委指定標準松香季戊四醇酯要求。D.11 松香甘油酯符合食品添加劑 松香甘油酯和氫化松香甘油酯(GB 10287)要求。D.12 妥爾松香甘油酯D.12.1 生產(chǎn)工藝以妥爾油松香為原料,經(jīng)甘油酯化、蒸汽提純而成。D.12.2 性狀淺琥珀色硬質(zhì)樹脂,溶于丙酮,不溶于水和乙醇。D.12.3 技術要求各項指標應符合表D.10的規(guī)定。表D.10 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酸值(以KOH計),mg/g212GB/T 8146酸值的測定軟化點, 80(環(huán)球法)GB/

29、T 8146軟化點的測定(環(huán)球法)鉛(Pb),mg/kg 1GB 5009.12總砷(以As計),mg/kg 2GB/T 5009.11總汞(Hg),mg/kg 1GB/T 5009.17鎘(Cd),mg/kg 1GB/T 5009.15附錄 E膠基及其配料允許使用的蠟類E.1巴西棕櫚蠟符合衛(wèi)健委指定標準食品添加劑 巴西棕櫚蠟要求。E.2 蜂蠟符合衛(wèi)健委指定標準食品添加劑 蜂蠟要求。E.3 聚乙烯蠟均聚物E.3.1 生產(chǎn)工藝由固體碳氫化合物提煉而成。通過乙烯催化聚合,或由乙烯和(C3C12)-烯烴以線性方式聚合而成。E.3.2 性狀微白至白色,易溶于芳香族碳氫化合物,不易溶于酮類、酯類和醇類。

30、E.3.3 技術要求應符合表E.1的規(guī)定。表E.1 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平均分子量5001200附錄I中I.18紫外吸收(多環(huán)碳氫化合物)280289nm:不超過 0.15 290299nm:不超過 0.12 300359nm:不超過 0.08 360400nm:不超過 0.02 GB/T 7363鉛(Pb), mg/kg 1GB 5009.12總砷(以As計), mg/kg 3GB/T 5009.11總汞(Hg), mg/kg 0.5GB/T 5009.17鎘(Cd), mg/kg 1GB/T 5009.15E.4 石蠟符合食品級石蠟(GB 7189)要求。E.5 石油石蠟(費-托合

31、成法)E.5.1 生產(chǎn)工藝按費-托法由一氧化碳和氫經(jīng)接觸合成為石蠟碳氫混合物,低分子量部分由蒸餾法除去,其它部分經(jīng)氫化和用活性炭進一步作滲濾處理后而得。E.5.2 性狀白色,在室溫環(huán)境非常堅硬,可溶于熱芳香烴類溶劑。E.5.3 技術要求應符合表E.2的規(guī)定。表E.2 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凝固點,93.398.9SH/T 0132吸光率(88 290299nm),% 0.01GB/T 7363含油量,% 0.50GB/T 3554苯并(a)芘,g/kg 50GB/T 5009.27鉛(Pb),mg/kg 3GB 5009.12總砷(以As計), mg/kg 3GB/T 5009.11總汞

32、(Hg), mg/kg 1GB/T 5009.17鎘(Cd), mg/kg 1GB/T 5009.15E.6 微晶石蠟符合食品級微晶蠟(GB 22160)要求。E.7 小燭樹蠟E.7.1 生產(chǎn)工藝由植物小蠟燭樹的葉、莖和枝在含有硫酸的熱水中浸漬,使蠟質(zhì)上浮,撇取后精制而成。E.7.2 性狀黃棕色不透明至透明硬質(zhì)脆性蠟。E.7.3 技術要求應符合表E.3的規(guī)定。表E.3 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酸值(以KOH計),mg/g1222GB 1986中酸值的測定皂化值4365附錄I中I.19鉛(Pb),mg/kg 2GB 5009.12總砷(以As計), mg/kg 3GB/T 5009.11總汞

33、(Hg), mg/kg 0.5GB/T 5009.17鎘(Cd), mg/kg 1GB/T 5009.15附錄 F膠基及其配料允許使用的乳化劑、軟化劑F.1丙二醇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 丙二醇(GB 29216-2012)要求。F.2 單、雙脂肪酸甘油酯F.2.1 生產(chǎn)工藝由油脂、氫化油脂或脂肪酸與甘油反應生成的含有單、雙甘油脂肪酸酯和少量三甘油脂肪酸酯(如油酸、亞油酸、亞麻酸、棕櫚酸、山崳酸、硬脂酸、月桂酸等)的產(chǎn)品。F.2.2技術要求應符合表F.1的規(guī)定。表F.1 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酸值(以KOH計),mg/g 5GB 1986中酸值的測定游離甘油,% 7GB 1986

34、中游離甘油的測定灼燒殘渣,% 0.5GB/T 9741,樣品稱量約5g總砷(以As計),mg/kg 2GB/T 5009.11鉛(Pb),mg/kg 2GB 5009.12F.3 甘油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 甘油(GB XXXX )要求。F.4 果膠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 果膠(GB 25533)要求。F.5 海藻酸F.5.1 生產(chǎn)工藝親水性的膠質(zhì)糖類,從多種褐海藻(如海帶,巨藻等)中經(jīng)提取加工而得。F.5.2 性狀白色至淡黃色的纖維狀顆粒及粉末。無臭無味,或者有輕微特殊氣味和味感。3%的水懸浮液的pH值為2.03.4。F.5.3 分子式F.5.4 相對分子量176.13,

35、實際平均值:200。F.5.5 技術要求應符合表F.2的規(guī)定。表F.2 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干燥失重,% 15(105C, 4 h)GB 5009.3灼燒殘渣(以干基計),% 8(硫酸鹽灰分)附錄I中I.20鉛 (Pb),mg/kg 5GB 5009.12總砷(以As計),mg/kg 3GB/T 5009.11F.6 海藻酸鈉(又名褐藻酸鈉) 符合食品添加劑 褐藻酸鈉(GB 1976)要求。F.7 海藻酸銨F.7.1 生產(chǎn)工藝由海藻酸與氨水、碳酸銨或碳酸氫銨在一定條件下經(jīng)中和、干燥等工藝制成。F.7.2 性狀白色至淡黃色的纖維狀或顆粒狀粉末,幾乎無臭無味。緩慢溶于水形成粘稠溶液。不溶于

36、乙醇或30%以上的乙醇溶液。不溶于氯仿,乙醚及pH值低于3的酸溶液。F.7.3 分子式F.7.4 相對分子量193.16 ,實際平均值:217.00。F.7.5 技術要求應符合表F.3的規(guī)定。表F.3 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干燥失重,% 15.0 (105C, 4 h)GB 5009.3灼燒殘渣,% 7(干基)附錄I中I.20鉛 (Pb), mg/kg 5GB 5009.12總砷(以As計), mg/kg 3GB/T 5009.11F.8 磷脂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 磷脂(GB 28401)要求。F.9 明膠 符合食品添加劑 明膠(GB 6783)要求。 F.10 氫化植物油符

37、合食用氫化油衛(wèi)生標準(GB 17402)要求。F.11 三乙酸甘油酯F.11.1 生產(chǎn)工藝由甘油與乙酸(或乙酐)酯化后經(jīng)真空蒸餾提煉制得。F.11.2 性狀無色略呈油狀液體,具有輕微油脂氣和苦味。低于-37時呈玻璃晶態(tài)。微溶于水,混溶于乙醇、乙酐和三氯甲烷。F.11.3 分子式F.11.4 結(jié)構(gòu)式F.11.5 分子量218.20F.11.6 技術要求應符合表F.4的規(guī)定。表F.4 技術要求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三乙酸甘油酯含量,% 98.5附錄I中I.21水分,% 0.3GB 5009.3第三法或第四法(Karl Fischer method by JECFA) or, if considere

38、d equivalent, GB5009.3相對密度 d25251.1541.158GB/T 11540折射率(25C)1.4291.431GB/T 14454.4鉛(Pb), mg/kg 1GB 5009.12總砷(以As計),mg/kg 3GB/T 5009.11F.12 可可粉符合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規(guī)定。F.13 乙酰化單雙脂肪酸甘油酯符合衛(wèi)健委指定標準食品添加劑 乙?;瘑?、雙甘油脂肪酸酯要求。F.14 硬脂酸符合衛(wèi)健委指定標準食品添加劑 硬脂酸要求。F.15 硬脂酸鈣符合衛(wèi)健委指定標準食品添加劑 硬脂酸鈣要求。F.16 硬脂酸鎂符合衛(wèi)健委指定標準食品添加劑 硬脂酸鎂要求。F.17

39、硬脂酸鈉F.17.1 生產(chǎn)工藝由硬脂酸與氫氧化鈉(或硬脂酸鈣與氯化鈉)進行反應而制得。F.17.2 性狀白色粉末,具有脂肪氣味,有滑膩感,溶于熱水和乙醇,遇酸分解成硬脂酸和相應的鈉鹽。F.17.3 技術要求應符合表F.5的規(guī)定。表F.5 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硬脂酸鈉含量,% 98.0附錄I中的I.22酸值(以KOH計),mg/g196211GB/T 5530,樣品處理見I.23 碘值,g/100g 4.0GB/T 5532,樣品處理見I.23鉛(Pb),mg/kg 2GB 5009.12總砷(以As計),mg/kg 3GB/T 5009.11F.18 硬脂酸鉀F.18.1 生產(chǎn)工藝由硬

40、脂酸和氫氧化鉀高溫反應后冷卻而成。F.18.2 性狀白色至黃色蠟狀固體,呈脂肪氣味。F.18.3 技術要求應符合表F.6的規(guī)定。表F.6技術指標項 目指 標檢驗方法硬脂酸鉀含量,% 98.0附錄I中的I.22酸值(以KOH計),mg/g196211GB/T 5530,樣品處理見I.23 碘值,g/100g 4.0GB/T 5532,樣品處理見I.23鉛(Pb),mg/kg 2GB 5009.12總砷(以As計),mg/kg 3GB/T 5009.11F.19 蔗糖脂肪酸酯 符合食品添加劑 蔗糖脂肪酸酯(GB 8272)或食品添加劑 蔗糖脂肪酸酯(丙二醇法)(GB 10617)要求。 附錄 G膠

41、基及其配料允許使用的抗氧化劑、防腐劑G.1 苯甲酸鈉 符合食品添加劑 苯甲酸鈉(GB 1902)要求。G.2 丁基羥基茴香醚(BHA) 符合食品添加劑 叔丁基-4-羥基茴香醚(GB 1916)要求。G.3 二丁基羥基甲苯(BHT) 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 二丁基羥基甲苯(BHT)(GB 1900)要求。G.4 沒食子酸丙酯(PG) 符合食品添加劑 沒食子酸丙酯(GB 3263)要求。G.5 山梨酸鉀 符合食品添加劑 山梨酸鉀(GB 13736)要求。G.6 生育酚 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 維生素E(dl-醋酸生育酚)(GB 14756)要求。G.7 竹葉抗氧化物符合相關食品

42、安全國家標準規(guī)定。附錄 H膠基及其配料允許使用的填充劑H.1 滑石粉 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 滑石粉(GB 25578)要求。H.2 磷酸氫鈣 符合食品添加劑 磷酸氫鈣(GB 1889)要求。H.3 碳酸鈣(包括輕質(zhì)和重質(zhì)碳酸鈣) 符合食品添加劑 碳酸鈣(GB 1898)要求。 H.4 碳酸鎂 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 碳酸鎂(GB 25587)要求。 附錄 I檢驗方法I.1 本附錄所列檢驗方法為仲裁方法,與本附錄等效的檢驗方法也可用于相關項目的檢測。本附錄規(guī)定所用試劑和水在沒有特別注明要求時,均指分析純試劑和GB/T 66822008中規(guī)定的三級水。分析中所用標準滴定溶液、

43、雜質(zhì)測定用標準溶液、制劑及制品,在沒有注明其它要求時,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的規(guī)定制備。分析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種溶劑配制時,均指水溶液。I.2 苯乙烯殘留的測定I.2.1 試劑和材料I.2.1.1 二硫化碳。I.2.1.2 苯乙烯。I.2.1.3 -甲基苯乙烯。I.2.1.4 冰醋酸。I.2.1.5 氯化鈉。I.2.1.6 氫氧化鈉。I.2.1.7無水硫酸鈉。I.2.1.8 甲醇。I.2.1.9 標準溶液的制備取二硫化碳25mL,放入100mL容量瓶中,塞上橡皮塞,稱重,精確至0.1mg。用50L的注射器分別注入苯乙烯和-甲基苯乙烯(AMS)各15L,每次

44、加入后稱重,記錄注入液體的重量(mg),苯乙烯的重量為W1,AMS為W2。用二硫化碳定容,混合均勻。吸取該溶液2mL,放入第二只100mL容量瓶中,再次用二硫化碳定容后混勻。最后吸取該溶液25mL,放入第三只100mL容量瓶中,用二硫化碳定容后混勻。I.2.1.10 AMS溶劑液的制備取二硫化碳25mL,放入100mL容量瓶中,塞上橡皮塞,稱重,精確至0.1mg。用50L的注射器注入AMS 15L,稱重,記錄所注入AMS的重量。用二硫化碳定容,混合均勻。吸取該溶液2mL,移入第二只100mL容量瓶中,再用二硫化碳定容后混勻。最后,吸取該溶液25mL,移入第三只100mL容量瓶中,用二硫化碳定容

45、后混合。算出每毫升該溶液中AMS的重量(g),記作W(約為7.510-7)。I.2.2 儀器和設備氣相色譜儀:裝有氫火焰電離檢測器。I.2.3 分析步驟I.2.3.1 試樣的制備從樣品的角上切取5cm7cm12.5cm的試樣一片,經(jīng)隙度約6mm的冷軋機反復顛倒軋壓4次。從離邊緣2.5cm的新暴露的潔凈聚合體試樣中切取小條約2g。精確稱取1.5g(記為W),放入有聚乙烯蓋子的100mL瓶中,加AMS溶劑液25.0mL,于機械振蕩器振搖至完全溶解(如聚合物并不完全溶解,而只是脹潤或形成膠粘塊,則增加510mL二硫化碳,以獲得粘稠液體,然后在下一步中按比例提高甲醇用量),加甲醇25mL,加塞,在振蕩

46、器上強烈振搖30min。當內(nèi)容物沉降后,取凝聚體10mL放入30mL瓶中加水10mL,蓋上橡皮塞。強烈振搖1min,將瓶子倒轉(zhuǎn),靜置分層,用注射器抽取下層的二硫化碳12mL,移入約20mL的小瓶,瓶中裝有無水硫酸鈉層約6mm,用聚乙烯蓋子塞緊,搖動混合后靜置備用。I.2.3.2 參考色譜條件a)色譜柱: 3m3mm(內(nèi)徑)不銹鋼管,內(nèi)填充25%的聚亞烷基二醇醚(Ucon-50HB-660),載體為6080目酸洗并經(jīng)二甲基二氯硅烷處理的硅藻土(AM-DMCS Chromosorbw)或相當?shù)奶畛洳牧?。b)載氣: 氮氣或氦氣。c)柱溫: 170。d)進樣口溫度:240。e)檢測器溫度:250。f)

47、流速:40mL/min。g)進樣量:10L。I.2.3.3 試樣溶液的測定儀器的靈敏度應保證能使苯乙烯和AMS有最大的信號和滿意的穩(wěn)定性。用任何適當?shù)姆椒y定苯乙烯和AMS的峰,記取苯乙烯的峰面積A1,AMS的峰面積為A2。 用同樣方法,注入標準液10L,得到色譜圖后,記取苯乙烯的峰面積為a1,AMS峰面積a2。I.2.4 結(jié)果計算按下式求出苯乙烯因子F:按下式求出所取試樣中殘存苯乙烯的含量(X, mg/kg);式中:W樣品的重量,單位為克(g);W所取試樣量,單位為克(g)。I.3 己烷殘留的測定I.3.1 試劑和材料I.3.1.1異辛烷(2,2,4三甲基戊烷):色譜分析級。I.3.1.2

48、正壬烷。I.3.1.3 正己烷。I.3.1.4 甲醇。I.3.1.5 內(nèi)標原液的制備準確稱取正壬烷150mg,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異辛烷定容,混合均勻。I.3.1.6 稀釋內(nèi)標液的制備吸取內(nèi)標原液10.0 mL,放入100mL容量瓶中,用異辛烷定容,混合均勻。再吸取此溶液5.0mL,移入250mL容量瓶,定容并混合均勻。此稀釋內(nèi)標液每毫升含正壬烷6g。I.3.1.7 己烷標準液的制備準確稱取正己烷150mg,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異辛烷定容后混合均勻。吸取此溶液1.0mL,放入100mL容量瓶中,再用異辛烷定容后混合均勻,最后吸取該溶液10mL和內(nèi)標原液10mL,放入50mL容量瓶中,用

49、異辛烷定容,混合均勻。I.3.2 儀器和設備氣相色譜儀:裝有火焰電離檢出器和能分離己烷、異辛烷及正壬烷的柱。I.3.3 分析步驟I.3.3.1 試樣制備準確稱取試樣1.5g,精確至0.001 g,放入容量約110mL的瓶中,移入稀釋內(nèi)標液25mL,加塞,用機械振蕩16h。加甲醇50mL,強烈搖動15min,使聚合物形成沉淀析出。靜置至澄清后,將上層水相液輕輕潷入250mL分液漏斗中,用25mL甲醇洗滌聚合物沉淀,洗液同樣并入分液漏斗,在分液漏斗中,加冷水5075mL,強烈搖動1min,間歇排氣泄壓,靜置分層,放出底層水相。另取冷水50mL重復洗滌異辛烷層,經(jīng)搖動、分層后,排除底層水相,移取異辛

50、烷層液10mL,放入小瓶中供定量分析用。I.3.3.2 參考色譜條件a)色譜柱: 304.8cm0.476cm的不銹鋼柱,內(nèi)填充含15%二癸基酞酸鹽的6080目紅色硅燥土。b)載氣:氦氣。c)柱溫: 120。d)進樣口溫度:240。e)檢測器溫度:250。f)流速:30mL/min。g)進樣量:5L。I.3.3.3 試樣溶液的測定峰面積可用任何方法(如三角法和幾何法)測量,只要能有一定精確度即可,但數(shù)據(jù)的處理最好用數(shù)字積分儀或計算機。用兩份己烷標準液進行色譜分析,每份5L。據(jù)此求出己烷和壬烷兩峰面積。用同樣方法,對兩份試液樣(每份5L)進行色譜分析,并據(jù)此求出己烷和壬烷峰面積。試液樣的己烷和壬

51、烷的峰面積之比(即己烷除以壬烷)不得超過己烷標準液所得的同樣比值。I.4 殘留單體的測定I.4.1范圍本方法適用于定量測定丁苯橡膠(SBR)中的殘留1,3-丁二烯和苯乙烯單體,聚異丁烯橡膠中殘留的異丁烯,丁基橡膠中殘留的異丁烯和異戊二烯,聚醋酸乙烯酯中殘留的醋酸乙烯酯。檢測范圍為1,3-丁二烯50500 g/kg,苯乙烯、異丁烯、異戊二烯和醋酸乙烯酯5100 mg/kg。幾個單體可按照本方法同時測定,也可以分開單獨測定。I.4.2原理橡膠溶于二氯苯中釋放出殘留單體,加熱溶液直至液體和頂空之間形成平衡。在頂空進行取樣,使用氣相色譜分析和火焰離子化檢測器(FID)進行分析,并通過外標標定法進行定量

52、檢測。單體的驗證通過頂空/氣相色譜和質(zhì)譜檢測。I.4.3試劑分析物和化學試劑應為分析純級別。單體可含抑制劑以避免單體的聚合反應。I.4.3.1 醋酸乙烯酯(分析純)。I.4.3.2 苯乙烯(分析純)。I.4.3.3 異戊二烯(分析純)I.4.3.4 1,3-丁二烯(分析純)。I.4.3.5 異丁烯(分析純)。I.4.3.6 二氯苯(分析純):檢測前應確定二氯苯的質(zhì)量。在各單體的保留時間內(nèi)不得出現(xiàn)任何化合物。否則應使用全玻璃蒸餾提純二氯苯,或測試其它批次或其它供應商的產(chǎn)品。為了頂空目的而提純二氯苯,一般可緩慢去掉蒸鎦過程開始時前1020%的餾份,然后用不含揮發(fā)物質(zhì)的剩余部分進行分析。I.4.3.

53、7 溶液的制備I.4.3.7.1 1,3-丁二烯貯存溶液(約2500 mg/L):將約20mL二氯苯加入帶玻璃塞的25 mL容量瓶,測定其重量,精確至0.1mg。用巴氏滴管,通過緩慢鼓泡的方法將1,3-丁二烯從氣瓶中通入。約30秒后拿走滴管,避免在滴管上留下溶劑液滴。封好玻璃瓶,混合并且測定其重量,精確到0.1mg。溶液中1,3-丁二烯含量應為62.5 mg左右。用二氯苯稀釋至刻度,然后小心混合。計算1,3-丁二烯的實際濃度,單位為mg/L。I.4.3.7.2 異丁烯貯存溶液(約2500 mg/L):按照I.4.3.7.1步驟,制備異丁烯貯存溶液。I.4.3.7.3 苯乙烯貯存溶液(約2500

54、 mg/L)稱量約62.5 mg苯乙烯,精確至0.1 mg,加入含20mL左右二氯苯的帶玻璃塞25 mL容量瓶,用二氯苯稀釋至刻度,然后小心混合。計算上述物質(zhì)的實際濃度,單位為mg/L。I.4.3.7.4 異戊二烯貯存溶液(約2500 mg/L)按照I.4.3.7.3步驟,制備異戊二烯貯存溶液。I.4.3.7.5 醋酸乙烯酯貯存溶液(約2500 mg/L)按照I.4.3.7.3步驟,制備醋酸乙烯酯貯存溶液。注:I.4.3.7.1I.4.3.7.5步驟配制的貯存溶液需同時配制兩瓶,兩瓶貯存溶液(或其稀釋溶液)的響應因子,即檢測器的響應由分析物溶液的溶度作區(qū)分,誤差不超過5%。如兩份貯存溶液的響應

55、因子誤差在5%以內(nèi),則稀釋貯存溶液只用其中一瓶配制。貯存溶液保存于密封容器中,避免光照和開瓶的條件下,可在 4C儲存3個月左右。容器打開兩次后該溶液應被丟棄。I.4.3.7.6 1,3-丁二烯稀釋貯存溶液(約25 mg/L)在25 mL容量瓶中加入約24 mL的二氯苯,再用微量注射器加入250 L的1,3-丁二烯貯存溶液。注射器空了的時候注射器針的頭部應浸入液體中,且拉回來前應旋動注射器。在瓶中加入二氯苯至刻度,并小心混合。計算混合標準溶液中1,3-丁二烯的實際濃度,單位為g/mL。注:稀釋貯存溶液應含有約25 g/mL的被測物質(zhì)。如實際濃度與預期濃度差異過大,應加入適量貯存溶液以得到預期的2

56、5 g/mL濃度的溶液。I.4.3.7.7 1,3-丁二烯、苯乙烯、異戊二烯和醋酸乙烯酯混合標準校正溶液在6個50 mL容量瓶中分別加入約45 mL的二氯苯,再分別加入200、150、100、50、10和5 L的1,3-丁二烯稀釋貯存溶液和同樣體積的異戊二烯貯存溶液、和醋酸乙烯酯貯存溶液和苯乙烯貯存溶液。在以g/mL為單位的混合溶液中計算每個單體的實際濃度。 制備的校準溶液應分別含有約10、7.5、5、2.5、0.5和0.25 g/mL的異戊二烯、醋酸乙烯酯和苯乙烯。1,3-丁二烯的濃度約為0.1、0.075、0.05、0.025、0.005和0.0025 g/mL。注:混合標準校正溶液保存于

57、密封容器中,在避免光照和開瓶的條件下,可在 4C儲存3個月左右。容器打開兩次后該溶液應被丟棄。因此建議將標準溶液分成每份5 mL,用頂空樣品瓶妥善保存。也可以配備只含單個物質(zhì)的一系列標準溶液,但推薦使用混合標準校正溶液。I.4.3.7.8 異丁烯標準校正溶液在6個50 mL容量瓶中分別加入約45 mL的二氯苯,再分別加入200、150、100、50、10和5 L的異丁烯稀釋貯存溶液。在瓶中加入二氯苯至刻度,小心混合。在以g/mL為單位的混合標準溶液中計算異丁烯的實際濃度。 制備的標準溶液應分別含有約10、7.5、5、2.5、0.5和0.25 g/mL的異丁烯。I.4.4儀器和設備 所列儀器設備

58、和條件為應本試驗操作需求而規(guī)定,一般通用的實驗室玻璃器皿和儀器設備假設其已配置。I.4.4.1 裝有火焰離子檢測器和自動頂空進樣器的氣相色譜儀。注:根據(jù)氣相色譜儀型號和頂空設備的不同,具體的儀器配置可能不同?;谳d氣的不同,I.4.4.1.1和I.4.4.1.2描述了相應的頂空進樣器(即類型A和類型B)需設置的條件。 注:測定過程所使用儀器設備的相應條件應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合適的參數(shù)。注:此處不可能對具體的某一色譜柱設置精確的性能指標。實驗中應該考慮一般色譜分析的原則。在相同指標下,峰形和保留時間降低可能表明色譜柱退化了。在高溫下注入頂空樣品時,應避免注射體積中存在氧氣,否則會加快色譜柱涂層退化

59、。正確安裝的新柱將提供良好的峰形和保留時間。對老化的色譜柱可以確定和記錄它們的柱參數(shù)以作參考。如果由于色譜柱本身的原因,不再能達到要求的檢測極限,則應更換柱。以下色譜分析條件符合分析要求。I.4.4.1.1 柱1色譜參數(shù)類型A類型B柱WCOT熔融石英柱,25 m x 0.32 mm,涂有Porabond Q,直徑5 m,從Chrompack得到,目錄號:7351柱溫開始時50,以10/min速度升至300,保持恒定10min。載氣氫氦載氣壓力和流量50 kPa;2.9 mL/min140 kPa;6.5 mL/min進樣模式分流;分流比1:10不分流進樣進樣溫度150 不適用隔墊吹掃流量2.5

60、 mL/min不適用檢測器溫度FID,320 FID,320 I.4.4.1.2 柱2色譜參數(shù)類型A類型B柱WCOT熔融石英柱,25 m x 0.32 mm,涂有PoraPlot Q,直徑10m,從Chrompack得到,目錄號:7551柱溫開始時50,以10/min速度升至250,保持恒定35 min。載氣氫氦載氣壓力和流量50 kPa;3.5 mL/min140 kPa;6.5 mL/min進樣模式分流;分流比1:10不分流進樣進樣溫度250 不適用隔墊吹掃流量2.5 mL/min不適用火焰檢測器溫度FID,320 FID,320 I.4.4.2 連接到氣相色譜儀的兩個類型的頂空自動進樣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