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全冊古詩詞解讀匯總_第1頁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全冊古詩詞解讀匯總_第2頁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全冊古詩詞解讀匯總_第3頁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全冊古詩詞解讀匯總_第4頁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全冊古詩詞解讀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20頁 共20頁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全冊古詩詞解讀匯總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作者簡介 孟浩然,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絕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生了六子。詩與王維并稱“王孟”。 注釋 移舟:劃動小船。泊:停船靠岸。 煙渚zh:指江中霧氣覆蓋的小沙洲。煙:一作“幽”。 渚:水中小塊陸地。爾雅釋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客:指作者自己。 愁:為思鄉(xiāng)而憂思不堪。 野:原野。曠:空曠遠(yuǎn)大。 天低樹:天幕低垂,好似和樹木相連。

2、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似來靠近人。 譯文 把船停泊在煙霧彌漫的沙洲旁,日暮時分新愁又涌上了心頭。 原野無邊無際,遠(yuǎn)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林還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與人相親。 古詩賞析 這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是唐人五絕中的寫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吭跓熿F迷蒙的江邊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此以舟泊暮宿作為自己的抒發(fā)感情的歸宿,寫出了作者羈旅之思。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吭诮械囊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這一面是點題,另一面也就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了準(zhǔn)備。 “日暮客愁新”,“日暮”顯然和上句的“泊”、“煙”有聯(lián)絡(luò),因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為日落黃昏,

3、江面上才水煙蒙蒙。同時“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詩人自指。假設(shè)按舊日作詩的所謂起、承、轉(zhuǎn)、合的格式,這第二句就將承、轉(zhuǎn)兩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這也是少見的一格。為什么“日暮”會撩起“客愁新”呢?我們可以讀一讀詩經(jīng)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風(fēng)君子于役這里寫一位婦女,每當(dāng)?shù)较﹃栁飨?、雞進(jìn)籠舍、牛羊歸欄的時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們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時旅人的心情嗎?本來行船停下來,應(yīng)該靜靜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勞,誰知在這眾鳥歸林、牛羊下山的黃昏時刻,那羈旅之愁又驀然而生。 接下去詩人以一個對句鋪寫景

4、物,似乎要將一顆愁心化入那空曠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潛說:“下半寫景,而客愁自見。”第三句寫日暮時刻,蒼蒼茫茫,原野無垠,放眼望去,遠(yuǎn)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曠”是互相依存、互相映襯的。第四句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互相依存、互相映襯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種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領(lǐng)略得到的。詩的第二句就點出“客愁新”,這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jīng)過一番上下求索,終于發(fā)現(xiàn)了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得了慰藉,詩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雖止,意未

5、盡?!盎驶嗜d,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fēng)塵厭洛京”自洛之越。詩人曾帶著多年的準(zhǔn)備、多年的希望奔入長安,而今卻只能懷著一腔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對著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風(fēng)光,那羈旅的惆悵,故土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千愁萬緒,不禁紛來沓至,涌上心頭。“江清月近人”,這畫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著船上的詩人;可那畫面背后卻是詩人的愁心已經(jīng)隨著江水流入思潮翻騰的海洋。“人稟七情,應(yīng)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孟浩然的這首小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風(fēng)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

6、藝術(shù)美。 此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后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xiàn),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gòu)成一個特殊的意境。詩中雖只有一個愁字,卻把詩人內(nèi)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fēng)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宋朝文學(xué)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養(yǎng)的寒門地主家庭。 注釋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古建筑名,又叫看經(jīng)樓。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時吳越王錢弘俶又名錢弘所建。醉書:飲

7、酒醉時寫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層很黑。遮:遮蓋,遮擋。 白雨:指夏日陣雨的特殊景觀,因雨點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襯托下,顯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動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點,說明雨點大,雜亂無序。 卷地風(fēng)來:指狂風(fēng)席地卷來。又如,韓退之雙鳥詩:“春風(fēng)卷地起,百鳥皆飄浮。”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開闊而且平靜。 譯文 烏云上涌,就如墨汁潑下,卻又在天邊露出一段山巒,明麗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飛濺入船。 突然間狂風(fēng)卷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鏡,明媚溫順。 古詩賞析 詩寫的是坐船時所見。詩人將一場變幻的風(fēng)雨寫得非常生動。他那時是坐在船上。

8、船正好劃到望湖樓下,忽見遠(yuǎn)處天上涌起來一片黑云,就像潑翻了一盆墨汁,半邊天空霎時昏暗。這片黑云不偏不倚,直向湖上奔來,一眨眼間,便潑下一場傾盆大雨。只見湖面上濺起無數(shù)水花,那雨點足有黃豆大小,紛紛打到船上來,就像天老爺把千萬顆珍珠一齊撒下,船篷船板,全是一片乒乒乓乓的聲響。船上有人嚇慌了,嚷著要靠岸??墒窃娙顺h(yuǎn)處一看,卻知道這不過是一場過眼云雨,轉(zhuǎn)眼就收場了。遠(yuǎn)處的群山仍然映著陽光,全無半點雨意。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這片黑云,順著風(fēng)勢吹來,也順著風(fēng)勢移去。還不到半盞茶工夫,雨過天晴,照舊是一片平靜。水映著天,天照著水,碧波如鏡,又是一派溫順明媚的風(fēng)光。 詩人先在船中,后在樓頭,迅速捕捉住湖上

9、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瀉、風(fēng)卷、天晴,寫得有遠(yuǎn)有近,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景有情。抓住幾個要點,把一場突然而來又突然而去的驟雨,寫得非常鮮明,富于情趣,頗見功夫。詩用“翻墨”寫出云的來勢,用“跳珠”描繪雨的特點,說明是驟雨而不是久雨?!拔凑谏健笔求E雨才有的景象?!熬淼仫L(fēng)”說明雨過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實描寫,卻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照應(yīng),襯托得好。最后用“水如天”寫一場驟雨的完畢,又有悠然不盡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襯,用“水如天”和“卷地風(fēng)”對照,用“亂入船“與“未遮山”比擬,都顯出作者構(gòu)思時的用心。這二十八個字,隨筆揮灑,信手拈來,顯示出作者功力的深沉,只是在外表上不著痕

10、跡罷了。 此詩描繪了望湖樓的美麗雨景。才思敏捷的詩人用詩句捕捉到西子湖這一番別具風(fēng)味的“即興表演”,繪成一幅“西湖驟雨圖”。烏云驟聚,大雨突降,傾刻又雨過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點。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強烈的色彩比照,給人以很強的質(zhì)感。再次,用“翻墨”寫云的來勢,用“跳珠”描繪雨點飛濺的情態(tài),以動詞前移的句式使比喻運用得靈敏生動卻不露痕跡。而“卷地風(fēng)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兩句又把天氣由驟雨到晴朗前轉(zhuǎn)變之快描繪得令人心清氣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開。 3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

11、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作者簡介 辛棄疾,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 注釋 西江月:詞牌名。 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的西面。 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鳴蟬:蟬叫聲。 舊時:往日。 茅店:茅草蓋的鄉(xiāng)村客店。 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出現(xiàn)。 譯文 皎潔的月光從樹枝間掠過,驚飛了枝頭喜鵲,清涼的晚風(fēng)吹來仿佛聽見了遠(yuǎn)處的蟬

12、叫聲。在稻花的香氣里,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似在討論,說今年是一個豐收的好年景。 天空中輕云漂浮,閃爍的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還在土地廟的樹林旁,道路轉(zhuǎn)過溪水的頭,它便突然出如今眼前。 古詩賞析 這首詞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外表看來,寫的是風(fēng)、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jīng)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jié)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為月光亮堂,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dāng)涼風(fēng)徐徐

13、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傊?,“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fēng)”“明月”下的風(fēng)光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guān)注點從長空轉(zhuǎn)移到田野,表現(xiàn)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guān)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lián)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dá)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人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nèi)容,再補“聲”的來。以蛙聲說

14、豐年,是詞人的創(chuàng)造。 以上四句純?nèi)皇鞘銓懏?dāng)時當(dāng)?shù)氐南囊股降赖木拔锖驮~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不過,詞人所描寫的夏景并沒有就此終止。假如說詞的上闋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么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由于上闋結(jié)尾構(gòu)思和音律出現(xiàn)了顯著的停頓,因此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wěn)定的音勢。“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細(xì)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xiāng)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yuǎn)而

15、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zhuǎn),小橋一過,鄉(xiāng)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如今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途徑盡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于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發(fā)覺。前文“路轉(zhuǎn)”,后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清楚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dá)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致忘了道途遠(yuǎn)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表達(dá)了作者深沉的藝術(shù)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從外表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nèi)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

16、心的構(gòu)思,淳厚的感情。在這里,讀者也可以領(lǐng)略到稼軒詞于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4 浪淘沙其一 【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 注釋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 萬里沙:黃河在流經(jīng)各地時挾帶大量泥沙。 浪淘風(fēng)簸:黃河卷著泥沙,風(fēng)浪滾動的樣子。 浪淘

17、: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動。 自天涯:來自天邊。 牽??椗恒y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jié)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zhǔn)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 牽牛:即傳說中的牛郎。 譯文 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fēng)掀簸來自天涯。 如今好似要直飛上高空的銀河,請你帶上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古詩賞析 這首絕句模擬淘金者的口吻,說明他們對淘金生涯的厭惡和對美妙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yōu)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fēng)浪泥沙中討生活。直上銀河,同訪牛郎織女,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

18、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有一種樸素?zé)o華的美。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見唐劉禹錫浪淘沙。淘:用水沖洗。簸:搖動。自:來自。這兩句大意是:九曲黃河之中有無數(shù)的砂礫,它們伴隨黃河流經(jīng)萬里,經(jīng)受了浪濤的沖洗和狂風(fēng)的簸蕩,從天涯一直來到這里。詩人歌詠九曲黃河中的萬里黃沙,贊揚它們沖風(fēng)破浪,一往無前的頑強性格。我們引用時可取其象征意義,歌頌與它們有著共同特點的事物或人們。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采用了張騫為武帝尋找河和牛郎織女相隔銀河的典故,馳騁想象,表示要迎著狂風(fēng)巨浪,頂著萬里黃沙,逆流而上,直到牽??椗?,表現(xiàn)了詩人的豪邁氣概。 這首詩通俗易懂,常見諸

19、兒童讀物。劉禹錫寫詩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織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稱,和高高在上、距己遙遠(yuǎn)的朝中之位相似。劉禹錫本在高處任職,由于讒言遭到貶謫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詩人為蒼生造福的社會理想永不改變。劉禹錫渴望回到可以發(fā)揮自己才能的職位,有一番作為,縱然是惡浪頻襲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見,詩人百折不撓、積極進(jìn)取的精神是多么讓人欣羨!這首詩用夸大等寫作手法抒發(fā)了詩人的浪漫情懷,氣勢大起大落,給人一種磅礴壯闊的雄渾之美,一不注意就會落后于詩人的思路。 5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

20、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注釋 鶯啼:即鶯啼燕語。 郭:外城。此處指城鎮(zhèn)。 酒旗:一種掛在門前以作為酒店標(biāo)記的小旗。 南朝:指先后與北朝對峙的宋、齊、梁、陳政權(quán)。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這里說四百八十寺,是虛數(shù)。 樓臺:樓閣亭臺。此處指寺院建筑。 煙雨:細(xì)雨蒙蒙,如煙如霧。 譯文 遼闊的江南到處鶯歌燕舞綠樹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 南朝遺留下的許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覆蓋在這蒙朧煙雨之中。 古詩賞析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fù)盛譽。詩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xiàn)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

21、臺風(fēng)光,使江南風(fēng)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經(jīng)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這首詩四句均為景語,有眾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動物,有聲有色,景物也有遠(yuǎn)近之分,動靜結(jié)合,各具特色。全詩以輕快的文字,極具概括性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豐富多彩而又有氣魄的江南春畫卷,呈現(xiàn)出一種深邃幽美的意境,表達(dá)出一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千百年來素負(fù)盛譽。 首句“千里鶯啼綠映紅”。詩一開頭,詩人放開視野,由眼前春景而想象到整個江南大地。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寫作上,詩人首先運用了映襯的手法,把“紅花”與“綠葉”搭配,并用一個“映”字,從視角上突出了“江南

22、春”萬紫千紅的景象。同時,詩人也從聲音的角度,通過聽覺,表現(xiàn)出江南春天鶯歌燕舞的熱鬧場面。詩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間上擴大詩歌的審美境界,而且為后面的描寫奠定了根底。 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吧焦鄙匠恰V感藿ㄔ谏铰吹某浅??!熬破臁敝腹糯频晖饷鎾斓幕献?。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fēng)招展的酒旗。這里,詩人運用了列錦的修辭手法,描寫了進(jìn)入眼簾的物象水村、山郭、酒旗。這幾個物象由大到小,不但表現(xiàn)出一定空間位置,突出了“村”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獨有的建筑特色。特別是一個“風(fēng)”字,不但增添了詩歌的動態(tài)感,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從而增添了詩歌的文化

23、底蘊,人文氣息。 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指東晉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蘇南京,史稱南朝。“四百八十寺”是形容佛寺很多。因為那時,南朝非常盛行,寺廟也建得很多。這句意思是說,南朝遺留下了四百八十多座古寺。這里,詩人在“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上一轉(zhuǎn),視線集中在“寺廟”上,想象空間拉大,思維回溯到“南朝”,這樣,給增強了詩歌歷史文化意蘊,而且提升了詩歌的審美境界。同時,詩人用“寺”代指,并用“四百八十”這個虛數(shù)來修飾,不但使詩歌富于形象感,也照應(yīng)著首句中的“千里”,更為重要的是表現(xiàn)了南朝時代盛行的狀況,并為后面結(jié)句中的抒情奠定根底。 第四句“多少樓臺煙雨中”?!盁?/p>

24、雨”即如煙般的蒙蒙細(xì)雨。這句的意思就是說無數(shù)的樓臺全覆蓋在風(fēng)煙云雨中。這里,詩人不用“寺”,而又改換成了“樓臺”,這不僅是為了防止用詞重復(fù),更主要的是適應(yīng)“煙雨”這樣的環(huán)境。在這里,詩人通過虛實結(jié)合,有眼前而歷史,內(nèi)心無比感慨歷史總是不斷開展變化的,朝代的更替也是必然的。這里,詩人以審美的目光,欣賞著江南春的自然美景;詩人以深邃的思維,穿過時空,感悟歷史文化的審美意義。 杜牧特別擅長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繪一幅幅絢麗動人的圖畫,呈現(xiàn)一種深邃幽美的意境,表達(dá)一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啟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國詩歌與繪畫中的審美是超越時空的、淡泊灑脫的、有著儒釋道與禪宗“頓悟”的思

25、想,而它們所表現(xiàn)的多為思舊懷遠(yuǎn)、歸隱、寫意的詩情。 6 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hù)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人稱半山居士。封為舒國公,后又改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臨川縣城鹽埠嶺今臨川區(qū)鄧家巷人。慶歷二年1042進(jìn)士。 注釋 書:書寫,題詩。湖陰先生:本名楊德逢,隱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蘇南京紫金山時的鄰居。 茅檐:茅屋檐下,這里指庭院。無苔:沒有青苔。 成畦q :成壟成行。畦:經(jīng)過修整的一塊塊田地。 護(hù)田:這里指護(hù)衛(wèi)環(huán)繞著園田。 排闥t:開門。闥:小門。送青來:送來綠色。 譯文

26、長把茅草屋檐掃干干凈凈無鮮苔,花木規(guī)整成行成垅是你親手培栽。 一條流水護(hù)著田將叢綠纏繞如帶,兩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來。 古詩賞析 這一首詩用典非常精妙,讀者不知典故內(nèi)容,并不阻礙對詩歌大意的理解;而詩歌的深意妙趣,那么需要明白典故的出處才能更深入地體會。 首二句贊美楊家庭院的清幽。詩人摒絕一切平泛的描繪,而僅用“無苔”二字,舉重假設(shè)輕,真可謂別具只眼。江南地濕,又時值初夏多雨季節(jié),這對青苔的生長比之其他時令都更為有利。況且,青苔性喜陰暗,總是生長在僻靜之處,較之其他雜草更難于掃除。而今庭院之內(nèi),連青苔也沒有,正說明無處不凈、無時不凈。在這里,平淡無奇的形象由于恰當(dāng)?shù)挠米謪s具有了異常豐富的表現(xiàn)力。“花木”是庭院內(nèi)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為品種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種。這樣,“成畦”二字就并非僅僅交代花圃的整齊,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豐美,既整齊又不單調(diào)。 這清幽環(huán)境令人陶醉,所以當(dāng)詩人的目光從院內(nèi)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時,他的思致才會那樣悠遠(yuǎn)、飄逸,才會孕育出下面一聯(lián)的警句,門前的景物是一條河流,一片農(nóng)田,兩座青山,在詩人眼里,山水對這位志趣高潔的主人也有友情。詩人用擬人手法,將“一水”“兩山”寫成富有人情的親切形象。彎彎的河流環(huán)繞著蔥綠的農(nóng)田,正像母親用雙手護(hù)著孩子一樣。“護(hù)”字,“繞”字顯得那么有情。門前的青山見到庭院這樣整潔,主人這樣愛美,也爭相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