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詞《望天門山》的詩意賞析優(yōu)秀7篇_第1頁
李白詩詞《望天門山》的詩意賞析優(yōu)秀7篇_第2頁
李白詩詞《望天門山》的詩意賞析優(yōu)秀7篇_第3頁
李白詩詞《望天門山》的詩意賞析優(yōu)秀7篇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 - 4 -李白詩詞望天門山的詩意賞析優(yōu)秀7篇望天門山是唐代宏大詩人李白于開元十三年(725)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麗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概;后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奇妙壯美,表達了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現(xiàn)了自由瀟灑、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作品意境開闊,氣象宏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并能化靜為動,化動為靜,給人一種新奇的意趣。牛牛為伴侶們整理了7篇李白詩詞望天門山的詩意賞析,假如對您有一些參考與關心,請共享給最好的伴侶。創(chuàng)

2、作背景: 篇一據(jù)安旗編著的李白全集編年解釋和郁賢皓編著的李白選集,望天門山是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jīng)當涂(今屬安徽)途中行至天門山,初次見到天門山時有感而作的。解釋: 篇二天門山:在今安徽當涂縣西南,有東西兩山,東名東梁山(古稱望博山),西名西梁山。兩山夾長江對峙屹立,如同高大的天門,故名。楚江:這一段長江古屬楚地,故云。藝術特色 篇三“望”字統(tǒng)領全詩這是一首江行寫景的七絕詩,題為“望天門山”,可見作為描寫對象的天門山風光,系詩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詩在“望”字統(tǒng)領下綻開,“天門”之山形水色融為一體,雄奇壯偉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呈現(xiàn)。詩人身在船上,眼望兩岸青山,有船不動

3、而山在動的錯覺,故寫出“兩岸青山相對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遠來的孤帆,頗富情趣。山水互為襯托 篇四詩中的山水是緊密關聯(lián),互為襯托的。楚江浩蕩,好像把“天門”沖“開”,而“天門中斷”使楚江得以奔騰而出。天門兩峰橫夾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門。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連,景象壯麗?!氨趟畺|流”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門而回旋,山為水開,水為山回,互為制約,又融為了一體。“相對出”的“兩岸青山”,與水中的“孤帆一片”,點面結合,動靜相襯,構成一幅完整而動人的畫面。通覽全詩,山形水勢,或合說,或分寫,或明提,或示意,親密相關,互映互襯,呈現(xiàn)出了極為宏闊壯麗的景象。解釋: 篇五1、天門山:位于安徽

4、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天設的門戶,天門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記云:“兩山石狀曉巖,東西相向,橫夾大江,對峙如門。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東梁山,總謂之天門山。”2、中斷:江水從中間隔斷兩山。楚江:即長江。由于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開:劈開,斷開。3、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轉。指這一段江水由于地勢險峻方向有所轉變,并更加洶涌。4、兩岸青山:分別指東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消失。5、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遠遠望去,仿佛來自日邊。: 篇六李白(701-762)

5、當然是大家公認的我國古代最宏大的天才詩人之一,大多數(shù)人認為他同時也是一位宏大的詞人。他祖籍隴西(今甘肅),一說生于中亞,但少年時即生活在蜀地,壯年漫游天下,學道學劍,好酒任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離開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 他的詩,想象力欲上青天攬明月,氣概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確無人能及。北宋初年,人們發(fā)覺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秦娥夢斷秦樓月兩詞,又尊他為詞的始祖。有人懷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訟紛紜。其實,李白的樂府詩,當時已被之管弦,就是詞的濫觴了。至于歷來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這兩首詞,格調高絕,氣象闊大,假如不屬于李白,又算作誰的作品為好呢?望天門山的意思: 篇七1、浩蕩的楚江水沖過天門山奔騰而去。2、碧綠的楚江水向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