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東華大學20XX 碩士 學位研究生招生考試試題考試科目: 833 紡織材料學 答題要求:1、答題一律做在答題紙上,做在本試卷上無效 2、考試時間180分鐘 3、本試卷不得帶出考場,違者做零分處理一、名詞解釋每小題5分,共50分1分子間引力、參考纖維大分子間的作用力與大分子鏈間的相對位置,鏈的形狀、大分子排列的密度及鏈的柔曲性等有關。這種作用力使纖維中的大分子形成一種較穩(wěn)定的相對位置,或較牢固的結合,使纖維具有一定的物理機械性質。有化學鍵,鹽式鍵,氫鍵,范德華力2.高分子聚合度p46高分子重復單元個數(shù),若纖維大分子的分子量為M,單基的分子量為m,則聚合度為n=intM/m,int為取整。3.表
2、面張力p133單位長度上的作用力。是液體表面層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產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線上的張力。4.復合纖維p28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高聚物或不同性質的同種聚合物,通過一個噴絲孔紡成的纖維。5.相對濕度06,09,10網(wǎng)查相對濕度:相對濕度:氣體中,水氣的分壓除以水蒸氣的百分比率。6.極限氧指數(shù)06,10,00p149試樣在氧、氮混合氣體里,維持完全燃燒狀態(tài)所需要的最低氧氣體積百分數(shù)。7.拉伸彈性恢復率06、p108指急彈性變形和緩彈性變形所占總變形的百分比。彈性回復率Re或稱回彈率Re =l急+l緩/l急+l緩+l塑8.纖維吸濕熱06p97纖維吸濕時會放出熱量,由于運動中的水分子被纖維大
3、分子上所吸附,水分子的動能轉化成熱量釋放出來。吸濕積分熱:在一定的溫度下,質量為1g的纖維從某一回潮率開始吸濕到完全潤濕時所放出的熱量。吸濕微分熱:纖維在給定的回潮率條件下吸著1g水放出的熱量。9.再生纖維素纖維p1406,03指用木材、棉短絨、蔗渣、麻、竹類、海藻等天然纖維素物質制成的纖維。10.織物斷裂功p291織物在外力作用下拉伸到斷裂時,外力對織物所做的功。二、問答與計算題100分115分討論纖維的分子取向度對纖維拉伸性能的影響,包括拉伸強力、初始拉伸模量、斷裂伸長。纖維的取向度大,大分子可能承受的軸向拉力也大,拉伸強度較大,伸長較小,模量較高,光澤教好,各向異性明顯 。2.15分纖維
4、的吸濕性是由什么因素決定的?列出三種吸濕性好和吸濕性差的纖維。P92參考一.自身因素主要是指纖維的結果因素:1纖維大分子親水基團的數(shù)量和強弱.如含有羥基、胺基、羧基、酰胺基等極性基團的纖維,由于這些基團都是親水性的,所以若含有這種集團的數(shù)量多,吸水性就好2纖維的結晶度.因為纖維的吸濕作用主要發(fā)生在無定形區(qū),所以纖維的結晶度低,吸濕性就好,而且在相同的結晶度下,晶粒小的吸濕性較好。3纖維內孔隙的大小與多少.纖維的孔隙既是水分子進入的孔道,也是水分子容納的區(qū)域,因此纖維結構致密的吸濕性就小4纖維的比表面積.纖維單位體積所具有的表面,稱為比表面積。纖維比表面積大,表面能越高,表面吸附的水分子則越多,
5、吸濕性也就越好。越細的纖維纖維比表面積越大、吸濕性也就越好。5纖維所附伴生物的性質和數(shù)量.如天然纖維的蠟質,膠質等含量,化學纖維的油劑含量對纖維的吸濕能力的大小有一定的影響。二.外界因素:1與時間有關.因為纖維的吸濕和放濕可以看作是一種高濃度向低濃度擴散的現(xiàn)象,在濃度梯度較大時,吸濕或放濕過程進行激烈,反之則進行緩慢,其回潮率與時間的關系近似指數(shù)曲線2與空氣的溫濕度條件有關.在溫度一定下,當相對濕度增大時,開始階段迅速增大,接著幾乎成一平緩直線。然后在高濕時以更快速度上升,這種平衡回潮率與相對濕度的關系成S曲線,即所謂吸濕等溫線3由于滯后現(xiàn)象存在,以致與吸濕和放濕有關的歷史情況或原有回潮率有關
6、,其規(guī)律是同一種纖維的,在同樣的空氣條件下,放濕達到的平衡回潮率要大于吸濕達到的平衡回潮率。由于這三項因素,所以進行紡織纖維試驗時,應該先進行預調濕,在標準溫濕度下進行調試平衡后在進行試驗。此外大氣壓力、卷裝的緊密度、風速對于紡織材料的吸濕也有影響.吸濕性好的纖維:羊毛、粘膠、蠶絲吸濕性差的纖維:錦綸、腈綸、滌綸3.15分化纖紡絲主要有哪幾種方法?各適用于哪些纖維?p39參考模仿蠶吐絲過程,將紡絲熔體或紡絲液通過噴絲孔擠出后凝固成絲條的過程稱為紡絲。噴絲孔噴出的絲條稱為初生纖維。根據(jù)紡絲液的不同分為:熔體紡絲:直接紡絲、切片紡絲 溶液紡絲:一步法、兩步法1熔體紡絲:將高聚物加熱至熔點以上的適當
7、溫度以制備熔體,熔體經(jīng)螺桿擠壓機由計量泵壓出噴絲孔,使成細流狀射入空氣中,經(jīng)冷凝而成為細條。過程簡單、紡絲快、孔數(shù)少、截面多為圓形。滌綸、錦綸、丙綸采用熔體紡絲2溶液紡絲:濕法紡絲、干法紡絲濕法紡絲:將紡絲溶液從噴絲孔中壓出、在液體凝固劑中固化成絲。紡絲速度慢、孔數(shù)多,有明顯的皮芯結構。腈綸、維綸、氯綸、粘膠。干法紡絲:將紡絲液從噴絲孔中壓出,在熱空氣中使溶劑揮發(fā)固化成絲。工藝較復雜、成本高;醋酯纖維、氨綸等4.15分給出以下五種纖維,并提供一個只有蒸餾水和火的實驗室,試將它們用該實驗室現(xiàn)有條件區(qū)別開來。 玻璃纖維 粘膠纖維 滌綸纖維 棉纖維 聚丙烯纖維5.10分測得一根15m長的滌綸紗重0.
8、20g,計算其特數(shù)、英制支數(shù)、公制支數(shù)及紗線直徑已知:滌綸的密度為1.38 g/cm3。 解:特數(shù)Nt=0.21000/15=13.33tex英制支數(shù)Ne=590.5/Nt=590.5/13.33=44.30英支=44.30s公制支數(shù)Nm=1000/Nt=75.02公支紗線直徑d=0.03568=0.03568=0.11mm6.15分下圖為聚丙烯纖維的拉伸曲線,標出纖維的斷裂伸長、拉伸強力、屈服點、拉伸斷裂功。7.15分給定以下紡織品,選擇纖維和織物,并簡述理由。 男士襯衫 大衣 毛衣 被單 窗簾 登山纜繩東華大學20XX 碩士 學位研究生招生考試試題考試科目: 833 紡織材料學 答題要求:
9、1、答題一律做在答題紙上,做在本試卷上無效 2、考試時間180分鐘 3、本試卷不得帶出考場,違者做零分處理一、名詞解釋每小題5分,共50分1納米及納米尺寸、網(wǎng)查納米:長度單位,1nm=10-9m。 納米尺度:在1nm至100nm范圍內的幾何尺寸。2.短/短S/S及短/長S/F復合紡紗p202賽絡紡S/S:將兩根粗紗以一定間距平行引入細紗機牽伸區(qū)內,同時牽伸,并在集束三角區(qū)內回合加捻形成單紗,須條和紗均有同向捻度。賽絡菲爾紡S/F:由一根經(jīng)牽伸后的須條與一根不經(jīng)牽伸但具有一定張力的長絲束在加捻三角區(qū)復合加捻形成復合紗。兩組分間基本上不發(fā)生轉移,相互捻合包纏在一起,形成一種外形似單紗,結構似線的紗
10、。3.織物的耐久性p305耐久性:指材料與使用壽命有關的力學、熱學、光學、電學、化學、生物老化等性質,還涉及織物形態(tài)、顏色、外觀的保持性,即織物性狀的持久與穩(wěn)定。4.纖維的形態(tài)結構及原纖p43形態(tài)特征:指纖維在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乃至原子力纖維間下能被直接觀察到的結構。一般按尺度和部位分為表觀形態(tài)、表面結構、微細結構三類。原纖:指大分子有序的排列結構,或稱結晶結構。按其尺寸大小和堆砌順序可分為基原纖、微原纖、原纖、巨原纖、細胞等。5.品質長度及短絨率網(wǎng)查p69品質長度右半部平均長度Lp:比主體長度長的那部分纖維的平均長度。短絨率:長度在某一界限以下的纖維所占的百分率。6.針織物的未充滿系數(shù)p
11、280未充滿系數(shù):=線圈長度L0/紗線直徑d,可表示紗線粗細不同時的針織物稀密程度;越大,說明針織物越稀疏。7.纖維的雙折射率及各向異性p152雙折射率:n=n/ - n ,n/和n分別為光波振動方向平行于纖維軸的平面偏振光傳播時的折射率和垂直于纖維軸的平面偏振光傳播時的折射率。各向異性:纖維在各方向的力學和物理性能呈現(xiàn)差異的特性。8.接觸角及浸潤滯后性p133、134接觸角:氣-液切面與固-液界面間含液體的夾角。浸潤滯后性:固體表面第一次浸潤和第二次浸潤間存在的差異,且第一次浸潤角1恒大于第二次浸潤角2。9.交織物及混紡織物網(wǎng)查交織物:是指經(jīng)紗與緯紗采取不同纖維原料的紗線組成的機織物;或是以
12、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原料的紗線并和或間隔制織而成的針織物。 混紡織物:是以單一的混紡紗線織成的織物10.紡織材料的耐熱性及熱穩(wěn)定性p147耐熱性:是指纖維經(jīng)熱作用后力學性能的保持性熱穩(wěn)定性:指纖維在熱作用下的結構形態(tài)和組成的穩(wěn)定性。二、問答與計算題100分115分棉花,或羊毛,或常規(guī)化學纖維的主要質量考核指標是什么任選一種纖維?簡述各指標的一般評價方法和標準方法。2.15分試比較棉漿粘膠,竹漿粘膠,高濕模量HWM粘膠,日本的虎木棉Polynosic,Modal,富強纖維,Tencel,Lyocell,強力粘膠纖維在組成,結構和性能上的同異性,并按普通粘膠,富強粘膠和強力粘膠進行歸類。p55普通粘
13、膠:棉漿粘膠、竹漿粘膠富強纖維:高濕模量粘膠、日本的虎木棉、Modal強力粘膠:Tencel,Lyocell,強力粘膠纖維3.15分試畫棉與滌綸的拉伸曲線,若將兩種纖維混紡,試分析隨著滌綸纖維含量的增加,其混紡紗的強力、吸濕性、耐磨性、抗熔性的變化及原因。P290棉花棉花滌綸伸長強力答:如圖可知,棉的斷裂強力低,斷裂伸長小,初始模量大,斷裂功小。隨著滌綸含量的增加,混紡紗強力提高,吸濕性下降,耐磨性提高,抗熔孔性下降。原因:滌綸的斷裂強力和伸長大,滌綸本身結構和排列緊密,吸濕性差,斷裂功大,耐磨性好。4.15分試分析棉纖維轉曲,細羊毛卷曲及化學短纖維卷曲各自形成的原因;并給出描繪纖維卷曲性狀的
14、指標及其含義。P78-82參考答:棉纖維轉曲的形成是由于棉纖維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微原纖沿纖維軸向螺旋形排列的結果。棉鈴開裂前,纖維內含有較多水分,纖維不出現(xiàn)轉曲。只有當棉纖維干涸以后由于內應力的作用才形成纖維的轉曲狀。指標:單位長度中的轉曲數(shù),是每厘米中轉曲個數(shù),即纖維上扭轉的次數(shù);轉曲角。羊毛:自然卷曲。由于羊毛內部結構中的正偏皮質細胞呈雙邊結構或偏皮芯結構或不均勻的混雜結構所致。指標:卷曲率,即波寬與波高之比化纖:化學纖維一般都要為賦予卷曲以改善其可紡性和織物性能,可采用機械卷曲法暫時卷曲,復合紡絲法永久卷曲,三維卷曲法及各種變形加工方法。指標:卷曲數(shù):每厘米長纖維內的卷曲個數(shù),是反映卷曲多少
15、的指標。卷曲率:指纖維單位伸直長度內,卷曲伸直長度所占的百分率或表示卷曲的纖維的縮短程度。卷曲回復率:指纖維經(jīng)加載卸載后,卷曲的殘留長度對卷曲伸直長度的百分率,反映卷曲牢度的指標。卷曲彈性率:指纖維經(jīng)加載卸載后,卷曲的殘留長度對伸直長度的百分率,反映卷曲牢度的指標。5.15分試述織物折痕回復性的表征指標,測試方法及影響因素,并比較機織物與針織物褶皺性的差異及原因。P318答:織物的折痕回復性:織物在外力作用下產生折痕后的回復程度。指標:折痕回復角,折痕回復率。方法:1、折疊法水平法、垂直法。2、揉搓擰絞法影響因素:1纖維性狀。a. 幾何形態(tài)。線密度:纖維越粗,回復越好;纖維形態(tài):圓形截面,回復
16、性好,縱向光滑纖維,回復性好。b. 纖維彈性。彈性提高特別是急彈性,回復性提高。c. 纖維表面摩擦。表面摩擦系數(shù)小,回復較好。2紗線結構:捻度適中,抗皺性好。3織物幾何結構。a. 厚度:厚度越大,回復性越好;b. 織物組織:針織物為線圈結構,故彈性好、蓬松、質地厚,抗皺性優(yōu)于機織物。平紋回復性最差,斜紋次之,緞紋最好,織物經(jīng)緯密越大,回復性越好。4環(huán)境條件:溫度增加,纖維間摩擦阻力增大,抗皺性降低。6.15分已知經(jīng)紗為毛/滌混紡紗,紗密度T=0.85 g/cm3;緯紗為純毛紗,紗直徑為0.2mm;經(jīng)、緯紗支相同,NmT= NmW=40公支;經(jīng)、緯密分別為PT=424根/10cm;PW=248根
17、/10cm。試求織物的經(jīng)、緯緊度和總緊度ET、ET和EZ;如果緯紗采用經(jīng)紗的用紗,織物緯向緊度和緯密不變時,緯密應該為何值?如考慮紗在織物中的屈曲T=T=L0-LF/L0=12%,其中L0為紗的長度,LF為織物長度,試求織物的每平方米重量和緯紗改變后的重量的變化量。參考經(jīng)紗直徑dt=1.1284/=1.1284/=0.19mm經(jīng)向緊度ET=PTdt=424*0.19%=80.56%緯向緊EW=d*PW=248*0.2=49.6% EZ=80.56%+49.6%-80.56*49.6/100=90.2%如果采用經(jīng)紗用紗,因為緊度和緯密不變,由ET=PTdt得紗線直徑d=0.2mm=1.1284/
18、=1.1284/,解得Nm=37.45公支織物的平方米重量w=所以織物的每平方米重量w=190.91g/m2紗線改變后重量的變化量Go=-+=75.25-70.45=4.8g/m27.10分已知大豆蛋白改性PVA纖維3D/76mm,拉伸測量時兩夾頭間距離為10mm;拉伸斷裂強力為11.76cN,伸長率21%。試求纖維的斷裂長度;該纖維的分特數(shù)dtex和斷裂強度N/tex,并指出強度計算值可能產生誤差的原因。參考解:ND=3D=3Ndt得Ndt=3.33dtex ;斷裂強度Pdt=11.76/3.33cN/dtex=3.53cN/dtex=3530N/tex解得斷裂時長度lb=1.21mm斷裂長
19、度Lb=產生誤差原因:斷裂伸長測量不精確,纖維的伸直性不理想。根數(shù)可能有誤差,在讀數(shù)的時候可能不準確。東華大學20XX 碩士 學位研究生招生考試試題考試科目: 833 紡織材料學 答題要求:1、答題一律做在答題紙上,做在本試卷上無效 2、考試時間180分鐘 3、本試卷不得帶出考場,違者做零分處理一、名詞解釋每小題5分,共50分1納米尺寸和納米纖維材料網(wǎng)查 納米尺度:在1nm至100nm范圍內的幾何尺寸。 納米纖維材料: 指三維空間中至少有一維處于納米尺度范圍內,或由它們作為基本單元構成的材料。2.混紡紗及復合紗p199混紡紗: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纖維混合紡紗或紡紗或合股而成的絲、紗、線統(tǒng)稱為混紡紗
20、。復合紗:即由短纖維和短纖維、短纖維和長絲、長絲和長絲、纖維束和紗等組合或復合在一起的紗、絲、線.3.織物結構相和零結構相p277結構相:一般指織物的幾何結構,指織物中經(jīng)緯紗線相互交織呈屈曲狀態(tài)的空間構相。對織物的物理機械性能和外觀效應有影響。零結構相:當織物中的經(jīng)紗和緯紗的波峰點均在織物的表現(xiàn)平面中。4.纖維的原纖結構及聚集態(tài)結構p43、p44原纖結構:指大分子有序的排列結構,或稱結晶結構。按其尺寸大小和堆砌順序可分為基原纖、微原纖、原纖、巨原纖、細胞等。聚集態(tài)結構:指構成該纖維的大分子鏈之間的作用形式與堆砌形式,又稱超分子結構和分子間結構。5.差微摩擦效應與氈縮性p130差微摩擦效應:是羊
21、毛纖維特有的纖維現(xiàn)象,即順鱗片摩擦的摩擦系數(shù)小于逆鱗片摩擦系數(shù)。 氈縮性:羊毛在濕熱及化學試劑作用下,經(jīng)機械外力反復作用,纖維集合體逐漸收縮緊密,并相互糾纏氈化的現(xiàn)象。6.線圈排列密度和未充滿系數(shù)p280線圈排列密度:織物單位長度或者單位面積內的線圈數(shù);橫密PA:線圈縱行/5c;縱密PB:線圈橫列數(shù)/5cm;總密度則是針織物在25cm面積內的線圈總數(shù)。未充滿系數(shù):=線圈長度L0/紗線直徑d,可表示紗線粗細不同時的針織物稀密程度;越大,說明針織物越稀疏。7.纖維的雙折射率與取向因子p152雙折射率:n=n/ - n ,n/和n分別為光波振動方向平行于纖維軸的平面偏振光傳播時的折射率和垂直于纖維軸
22、的平面偏振光傳播時的折射率。取向因子:指大分子或鏈段等各種不同結構單元包括微晶體沿纖維軸規(guī)則排列程度8.初始模量與動態(tài)損耗模量p100、110 初始模量:纖維拉伸曲線的起始部分直線段的應力與應變的比值。即應力-應變曲線在起始段的斜率。 動態(tài)損耗模量:反映纖維中粘流部分的作用,其大小與交變負荷作用下由纖維大分子鏈間的相互滑移或摩擦產生的粘滯作用有關。9.臨界捻系數(shù)與強力利用系數(shù)p224、231臨界捻系數(shù):表示紗線加捻程度的指標之一,可用來比較同品種不同粗細紗線的加捻程度,在一定范圍內,紗強隨加捻增加而增加,達到一定范圍后隨加捻增加而減小,獲得的最大捻系數(shù)稱為臨界捻系數(shù)。強力利用系數(shù):紗線強度與組
23、成該紗線的纖維強度之比。10.紡織材料的耐熱性與光照穩(wěn)定性p147、155耐熱性:是指纖維經(jīng)熱作用后力學性能的保持性光照穩(wěn)定性:纖維受光照射后不發(fā)生降解或光氧化,不產生色澤變化的性能。二、問答與計算題100分115分試比較羊毛纖維、錦綸纖維和彈性纖維在結構和彈性性能上的同異點,并討論如何表達纖維的彈性及其穩(wěn)定性。2.15分試說明為何棉纖維的成熟度,或羊毛的直徑是其品質評定的最主要指標任選一種纖維?并簡述這一指標的基本測量方法及其對纖維品質的影響。參考一|棉纖維的線密度隨著細胞壁的增厚而增大,使纖維的性狀改變。所以成熟度幾乎與各項物理性能指標密切相關除長度外,綜合反映棉纖維的內在質量。 根據(jù) 成
24、熟度可把棉纖維分為:成熟纖維、過成熟纖維、未成熟纖維、極不成熟纖維成熟度指標:成熟系數(shù):指棉纖維中斷截面恢復成圓形后相應于雙層壁厚與外徑之比的標定值M式中:M-棉纖維成熟度系數(shù);-棉纖維壁厚; D -棉纖維截面復圓后的直徑基本測試方法:中腔胞壁對比法、NaOH膨脹法、偏振光 中腔胞壁對比法:成熟好的纖維胞壁厚而中腔寬度小,成熟度差的胞壁薄而中腔小。所以可根據(jù)棉纖維中腔寬度與胞壁厚度的比值來測定成熟系數(shù)。 NaOH膨脹法:棉纖維在18%NaOH溶液中膨化后,截面形狀改變。根據(jù)膨化后胞壁厚度/纖維最大寬度,纖維外形定確定正常纖維N、薄壁纖維B、死纖維D;計算成熟度比M。 偏振光法:利用棉纖維的雙折
25、射性質,在偏振光顯微鏡中觀察棉纖維的干涉色,來確定纖維的成熟度。 細絨棉的M在1.5 2.0為成熟纖維,一般紡紗用的M在1.7 1.8為最佳;未成熟的M2.0;死纖維Md=/E稱為形變推遲時間;當時間為t1時卸去負荷,即=0,由本構關系得到蠕變回復方程t-t1=e-t1/de-/d7.10分已知經(jīng)紗為毛/滌混紡紗,紗密度T=0.81 g/cm3;緯紗為純毛紗,紗直徑為0.2mm;經(jīng)、緯紗支相同,NmT= NmW=36公支;經(jīng)、緯密分別為PT=400根/10cm;PW=250根/10cm。試求織物的經(jīng)、緯緊度和總緊度ET、ET和EZ;如果緯紗采用經(jīng)紗的用紗,織物緯向緊度和緯密不變時,緯紗支數(shù)為何
26、值?如考慮紗在織物中的屈曲T=T=L0-LF/L0=10%,其中L0為紗的長度,LF為織物長度,試求織物的每平方米重量和緯紗改變后的重量變化量。解:經(jīng)紗直徑dt=1.1284/=1.1284/=0.21mm經(jīng)向緊度ET=PTdt=400*0.21%=84%緯向緊EW=d*PW=250*0.2=50% EZ=84%+50%-84*50/100=92%如果采用經(jīng)紗用紗,因為緊度和緯密不變,由ET=PTdt得紗線直徑d=0.2mm=1.1284/=1.1284/,解得Nm=39.3公支織物的平方米重量w=所以織物的每平方米重量w=200.02g/m2紗線改變后重量的變化量Go=-+=70.68-77
27、.16=-6.48g/m2東華大學20XX 碩士 學位研究生招生考試試題考試科目: 833 紡織材料學 答題要求:1、答題一律做在答題紙上,做在本試卷上無效 2、考試時間180分鐘 3、本試卷不得帶出考場,違者做零分處理名詞對解釋每小題5分,共50分1分子的內旋轉與分子構象p46分子構象:指大分子鏈在空間的形態(tài),分為微構像和宏構象 大分子構型指鏈節(jié)內各原子和基團通過化學鍵固定的空間排序以及鏈節(jié)間的排列順序。而內旋轉是指分子中的某些基團對于分子骨架的環(huán)繞單鍵的旋轉。2.纖維和納米纖維p13參考 纖維:指長寬比在103數(shù)量級以上、粗細為幾微米到上百微米的柔軟細長體,有連續(xù)長絲和短纖之分。 納米纖維
28、:直徑為納米尺度而長度較大的線狀材料。廣義上包括纖維直徑為納米量級的超細纖維,還包括將納米顆粒填充到普通纖維中對其進行改造的纖維。3.差微摩擦效應與氈縮性p130 差微摩擦效應:是羊毛纖維特有的纖維現(xiàn)象,即順鱗片摩擦的摩擦系數(shù)小于逆鱗片摩擦系數(shù)。 氈縮性:羊毛在濕熱及化學試劑作用下,經(jīng)機械外力反復作用,纖維集合體逐漸收縮緊密,并相互糾纏氈化的現(xiàn)象。 4.變形紗及復合紗p199網(wǎng)查變形紗:化纖原絲在熱和機械作用下,經(jīng)過變形加工使之具有卷曲、螺旋、環(huán)圈等外觀特性而呈現(xiàn)蓬松性、伸縮性的長絲紗,稱為變形絲或變形紗。包括:高彈變形絲、低彈變形絲、空氣變形絲、網(wǎng)絡絲等。 復合紗:即由短纖維和短纖維、短纖維
29、和長絲、長絲和長絲、纖維束和紗等組合或復合在一起的紗、絲、線5.彈性與初始模量p108,225 彈性:纖維變形的回復能力,又稱彈性恢復性或回彈性。 初始模量:纖維拉伸曲線的起始部分直線段的應力與應變的比值。即應力-應變曲線在起始段的斜率。6. 臨界捻系數(shù)與強力利用系數(shù)p292、231臨界捻系數(shù):表示紗線加捻程度的指標之一,可用來比較同品種不同粗細紗線的加捻程度,在一定范圍內,紗強隨加捻增加而增加,達到一定范圍后隨加捻增加而減小,獲得的最大捻系數(shù)稱為臨界捻系數(shù)。強力利用系數(shù):織物某一方向的斷裂強力p與該方向各根紗線斷裂強力pi之和的比值7. 纖維的結晶度與取向因子p48、p154結晶度:纖維中結
30、晶區(qū)占整個纖維整體的百分率,不涉及晶體的形式及分布。取向因子:大分子或鏈段等各種不同結構單元包括微晶體沿纖維軸規(guī)則排列程度8.織物結構相和織物組織p276 結構相:織物中經(jīng)緯紗線相互交織呈屈曲狀態(tài)的構相,一般由經(jīng)屈曲波高與緯紗屈曲波高的比值來決定. 織物組織:織物組織循環(huán)中經(jīng)緯紗交織浮沉方式和規(guī)律.9.相對濕度與回潮率p87相對濕度:氣體中,水氣的分壓除以水蒸氣的百分比率?;爻甭剩杭徔棽牧现兴种亓繉徔棽牧细芍氐陌俜直取?0.織物的耐熱性與熱穩(wěn)定性p147耐熱性:是指纖維經(jīng)熱作用后力學性能的保持性熱穩(wěn)定性:指纖維在熱作用下的結構形態(tài)和組成的穩(wěn)定性。二、問答與計算題100分115分請用系統(tǒng)
31、識別法鑒別滌綸、羊毛、丙綸、腈綸、棉粘膠和氨綸纖維,并說明理由。2.15分非織造布的強力利用系數(shù)為何較低?為何針織物的變形大?為何機織物的強力利用系數(shù)1?參考 機織物拉伸過程中,經(jīng)、緯紗線在交織點處產生擠壓,使交織點處經(jīng)緯紗間的切向滑動阻力增大,它有助于織物強力增加,還有降低紗線強伸性質不勻的作用。因此,在一般情況下,條樣法的斷裂強力大于受拉系統(tǒng)的各根紗線強力之和,即強力利用系數(shù)大于1。特別是在短纖維紗線捻度較小的條件下,強度利用系數(shù)的提高比較明顯。針織物和非織造布不存在強力利用系數(shù)大于1的情況,原因是這種交互作用和均勻化不存在,但針織物和非織造布隨著各自的密度增加,強力利用系數(shù)有增大的趨勢,
32、因為密度越大所提供交互作用的可能性增大。針織物是線圈結構,交織點少,紗線彎曲排列,在成形時沒有較大的較大的張力和緊密的結構,因而成形后針織物易于松弛,受力側發(fā)生紗線的轉動與伸直,尤其是轉動,導致變形較大。如果機織物和針織物的緊度或排列密度過大,或織物中各根紗線強力不勻,或織物中紗線在織造中有過多的損傷,尤其是紗線捻系數(shù)過大接近甚至超過臨界捻系數(shù),交織點擠壓的補償作用已不能彌補紗線的強度損傷或殘余應力,織物中的紗線強力利用系數(shù)小于1。3.15分依據(jù)織物起毛起球的過程,討論影響織物起毛起球的因素,以及克服織物起毛起球的方法。參見2008-大題34.15分試在同一坐標系中畫棉與滌綸纖維的拉伸曲線,若
33、將兩種纖維混紡,試分析隨著滌綸纖維含量的增加,其混紡紗的強力、吸濕性、耐磨性、抗熔性的變化及原因。參見2007-大題35.15分已知被測織物的平均圈距A=3cm,圈高B=2.5cm;織物的實測平均厚度T=2mm,一個線圈的平均長度l0=15mm,紗的平均直徑d=0.32mm,試求該織物未充滿系數(shù),體積分數(shù)fv,和空隙率。若已知該織物的平方米標準重量為70g/m2,試求紗線的特數(shù)tex值和紗線的密度值y g/cm3。知識點:未充滿系數(shù)=線圈長度/紗線直徑 可表示紗線粗細不同時的針織物稀密程度;越大,說明針織物越稀疏。 針織物的單位面積重量g/m2 實測:取樣100cm2 烘干 稱重 計算; 估算
34、:G=0.4/Nm單位體積重量g/cm3:F=LOd2y/式中:A、B分為圈距、圈高mm;T為織物的厚度mm,y為線密度體積分數(shù)fv=Vy/VF=/=F/y是一個無量綱量,是紗線占有體積Vy與織物外觀占有體積VF之比密度比系數(shù)C=PA/PB=B/A.C=1時,表示排列=差為0;若C1,圈高大于圈距,紗圈成細長狀態(tài),可以突出針織物的外觀效果,使布面紋路清晰。解:未充滿系數(shù)=線圈長度L0/紗線直徑d=15mm/0.32mm=46.875 體積分數(shù)fv=Vy/VF=/ =/=0.08 空隙率=1-fv=1-0.08=0.92 針織物平方米干重估算G=; PA=;PB=由公式得解得Nt=35tex,由
35、d=0.32=0.03568解得y=0.44g/cm36.15分試定義織物的風格及舒適性和織物功能的可靠性及使用安全性,并闡述其在衣著用紡織品和產業(yè)用紡織品中的意義和基本表達內容。參見08-大題57.10分假設一高聚物的力學模型為Voight或Kelvin模型,即彈簧與粘壺的并聯(lián)模型,并已知施加的拉伸應變=kt,試求該高聚物的初始模量;當應變=0時,試證明該高聚物無應力松弛。參見2008-大題6p111東華大學20XX 碩士 學位研究生招生考試試題考試科目: 833 紡織材料學 答題要求:1、答題一律做在答題紙上,做在本試卷上無效 2、考試時間180分鐘 3、本試卷不得帶出考場,違者做零分處理
36、一、名詞對解釋每小題5分,共50分1分子的內旋轉與分子構象p46大分子鏈中的單鍵在能繞著它相鄰的鍵按一定鍵角旋轉,稱為鍵的內旋轉。分子鏈由于圍繞單鍵內旋轉而產生的原子在空間的不同排列形式稱為構象。2.相對濕度與預調濕p91相對濕度:氣體中,水氣的分壓除以水蒸氣的百分比率。預調濕:由于纖維材料的吸濕滯后性會造成試樣初始吸濕狀態(tài)不同產生的測量誤差,故在測量時,必須對纖維進行4520c的預烘,以消除纖維吸濕的記憶,達到由吸濕平衡獲得的回潮率值,此烘干過程稱為預調濕。而將纖維材料直接放在標準大氣壓條件下進行的平衡稱調濕。3.差微摩擦效應與氈縮性p130差微摩擦效應:是羊毛纖維特有的纖維現(xiàn)象,即順鱗片摩
37、擦的摩擦系數(shù)小于逆鱗片摩擦系數(shù)。 氈縮性:羊毛在濕熱及化學試劑作用下,經(jīng)機械外力反復作用,纖維集合體逐漸收縮緊密,并相互糾纏氈化的現(xiàn)象。4.浸潤的滯后性與平衡態(tài)浸潤p134浸潤的滯后性:指固體表面第一次浸潤和第二次浸潤存在的差異,且第一次浸潤角恒大于第二次浸潤角。平衡態(tài)浸潤:纖維的浸潤是指纖維與液體發(fā)生接觸時的相互作用過程。這一過程又可以達到平衡不變的液體形狀的浸潤,稱為平衡浸潤。5.比模量與初始模量p100比模量:在比例極限內,材料彈性模量常用拉伸彈性模量與其密度之比 初始模量:纖維拉伸曲線的起始部分直線段的應力與應變的比值。即應力-應變曲線在起始段的斜率。6.纖維的結晶度與取向因子p48、
38、154結晶度:纖維內部結晶區(qū)占整個纖維的百分率取向因子:大分子或鏈段等各種不同結構單元包括微晶體沿纖維軸規(guī)則排列程度7.復合紡與分束紡p202復合紗:利用兩種以上不同性狀的單紗或長絲束加工成的一根紗線。具有復合效應及特殊的外觀.分束紡:在傳統(tǒng)的環(huán)錠細紗機上安裝一對特制的溝槽前羅拉,可將纖維須條分成3-5小束,從而使紡紗的加捻和轉移機理發(fā)生變化,分開的小微小束在匯聚前會被加捻并在匯聚處再次捻合。8.織物結構相和織物組織p276結構相:織物中經(jīng)緯紗線相互交織呈屈曲狀態(tài)的構相,一般由經(jīng)屈曲波高與緯紗屈曲波高的比值來決定.織物組織:織物組織循環(huán)中經(jīng)緯紗交織浮沉方式和規(guī)律.9.臨界捻系數(shù)與強力利用系數(shù)p
39、231、224臨界捻系數(shù):表示紗線加捻程度的指標之一,可用來比較同品種不同粗細紗線的加捻程度,在一定范圍內,紗強隨加捻增加而增加,達到一定范圍后隨加捻增加而減小,獲得的最大捻系數(shù)稱為臨界捻系數(shù)。強力利用系數(shù):織物某一方向的斷裂強力p與該方向各根紗線斷裂強力pi之和的比值10.織物的耐熱性與熱穩(wěn)定性p147耐熱性:是指纖維經(jīng)熱作用后力學性能的保持性熱穩(wěn)定性:指纖維在熱作用下的結構形態(tài)和組成的穩(wěn)定性。 二、問答與計算題100分115分請用系統(tǒng)識別法鑒別蠶絲、棉、丙綸、Tencel、Lycra、滌綸、羊絨、腈綸纖維,并說明理由。P1102.10分假設一纖維的力學模型為Maxwell模型,即彈簧與粘壺
40、的串聯(lián)模型,并已知是等加負荷CRL作用,且纖維的截面變化忽略不計,試求該纖維的初始模量E0;當應變=0時,試證明該纖維無緩彈變形。P1103.15分非織造布的強力利用系數(shù)為何較低?為何針織物的變形大?為何機織物的強力利用系數(shù)1?試在纖維原料不變的條件下,討論其拉伸行為的差異。參見2009-大題-24.15分依據(jù)織物起毛起球的過程,討論影響織物起毛起球的因素,以及克服織物起毛起球的方法。參見2089-大題-35.15分試在同一坐標系中畫出粘膠與羊毛纖維的拉伸曲線,若將兩種纖維混紡,成紗的加工方式、工藝條件和紗線支數(shù)不變,試討論隨著羊毛纖維含量的增加,其混紡紗的強力、導電性、易護理easy-car
41、e性的變化及原因。P2906.15分試定義織物功能的可靠性及使用的安全性,并與織物的風格及舒適性作比較,說明其在紡織材料中的意義和基本表達內容。參見2008-大題-57.15分已知被測織物的平均圈距A=3cm,圈高B=2.5cm;織物的實測平均厚度T=2mm,一個線圈的平均長度l0=15mm,紗的平均直徑d=0.32mm,試求該織物未充滿系數(shù),體積分數(shù)fv,和空隙率。若已知該織物的平方米標準重量為70g/m2,試求紗線的特數(shù)tex值和紗線的密度值y g/cm3。參見2009-大題-5東華大學20XX 碩士 學位研究生招生考試試題考試科目: 833 紡織材料學 答題要求:1、答題一律做在答題紙上
42、,做在本試卷上無效 2、考試時間180分鐘 3、本試卷不得帶出考場,違者做零分處理一、名詞對解釋每小題5分,共50分1、納米尺度和納米纖維網(wǎng)查納米尺度:在1nm至100nm范圍內的幾何尺寸。納米纖維:直徑為納米尺度而長度較大的線狀材料。廣義上包括纖維直徑為納米量級的超細纖維,還包括將納米顆粒填充到普通纖維中對其進行改造的纖維。2、吸濕平衡與吸濕滯后p90吸濕平衡:纖維在單位時間內吸收的水分子數(shù)量等于放出的水分子數(shù)量,此現(xiàn)象稱吸濕平衡。吸濕滯后性:同樣的纖維,在一定的大氣溫濕度條件下,從放濕得到的平衡回潮率總是高于從吸濕得到的平衡回潮率的現(xiàn)象稱為吸濕滯后性。3、差別化纖維與高性能纖維p27、p3
43、2差別化纖維:指在原來的纖維組成的基礎上進行物理或化學改性處理,使性狀上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的纖維。高性能纖維:主要指高強、高模、耐高溫和耐化學作用纖維,是高承載能力和高耐久性的纖維。4、粘-滑現(xiàn)象和偽浸潤現(xiàn)象p129、134粘-滑現(xiàn)象:纖維間相對低速滑行時,會發(fā)生時而保持不動,纖維產生變形或同向移動;時而又相對快速滑移的現(xiàn)象。偽浸潤現(xiàn)象:指由于材料的表觀形態(tài)與真實形態(tài)存在差異,或材料表面不同組分的組合,使液滴的三相交匯點落在某一位置或某一組分中而引起的表觀接觸角不能表達或不能完全表達真實浸潤性的現(xiàn)象。5、比模量與斷裂長度p99、100比模量:初始模量與其密度之比斷裂長度:纖維重力等于其斷裂強力
44、時的纖維長度,單位為千米km6、根數(shù)加權長度與巴布長度p61根數(shù)加權長度:將對應某一纖維長度的根數(shù)NL與該長度l積的和的平均值Ln.巴布長度:即將根數(shù)加權長度里面的NL換成WL重量的頻數(shù)函數(shù),即將對應某一纖維長度的重量的頻數(shù)函數(shù)WL與該長度l積的和的平均值B.7、緊密紡與分束紡p202緊密紡:在環(huán)錠細紗機牽引裝置前增加了一個纖維凝聚區(qū),纖維須條受控制,使須條集聚,轉動,逐步從扁平帶狀轉為圓柱體,纖維的端頭均捻入紗線內。成紗非常緊密,紗線外觀光潔、毛羽少,同時紗線強力高。分束紡:在傳統(tǒng)的環(huán)錠細紗機上安裝一對特制的溝槽前羅拉,可將纖維須條分成3-5小束,從而使紡紗的加捻和轉移機理發(fā)生變化,分開的小
45、微小束在匯聚前會被加捻并在匯聚處再次捻合。8、線圈結構和加固結構p279、285線圈結構:針織物結構的內涵是線圈及其串套方式,統(tǒng)稱為線圈結構。加固結構:纖維網(wǎng)主結構是蓬松無強度的,而添加結構賦予纖維網(wǎng)穩(wěn)定的結構和使用性能,故稱加固結構。9、臨界捻系數(shù)與強力利用系數(shù)p231、224臨界捻系數(shù):表示紗線加捻程度的指標之一,可用來比較同品種不同粗細紗線的加捻程度,在一定范圍內,紗強隨加捻增加而增加,達到一定范圍后隨加捻增加而減小,獲得的最大捻系數(shù)稱為臨界捻系數(shù)。強力利用系數(shù):織物某一方向的斷裂強力p與該方向各根紗線斷裂強力pi之和的比值10、織物的易護理性及安全性p318、371織物易護理性:織物在
46、使用過程中能保持原有外觀特征,便于使用,易于保養(yǎng)的性能,易洗干快,免燙或洗可穿,抗皺防縮、機可洗、不易玷污、不易掉色和變色、不易起毛起球等性能,屬于易護理范疇??椢锇踩裕嚎椢飳θ梭w和環(huán)境的安全程度,即不因各種化學、物理處理使織物產副作用及其他危害。二、問答與計算題100分、15分針織物變形為何較大?非織造布的強力利用系數(shù)為何較低?機織物的強力利用系數(shù)為何?試在纖維原料不變的條件下,作圖討論三類織物拉伸行為的差異。參見2009-大題-2、15分請用系統(tǒng)識別法鑒別竹漿纖維、聚乳酸纖維、Lycra、Nomex、羊絨、彩棉、滌綸、羊毛纖維,并說明理由。、10分假設滌綸纖維的的力學模型為Voight模
47、型,即彈簧與粘壺的并聯(lián)模型,已知是等速伸長CRZ作用,且纖維截面的變化忽略不計,試求該纖維的初始模量E0,當施加應變=0時,問該纖維有無應力松弛;由此說明該模型與實際纖維拉伸性質的差異。參見2008-大題-6、15分美感系數(shù)M由哪幾個要素構成,其各自的名稱和意義為何?美感系數(shù)表達的是織物的哪類風格?試討論影響美感系數(shù)的因素。P322、15分已知一機織物中經(jīng)、緯紗線的號數(shù)N=36tex,實際測得其捻回角=300;螺距h=2mm;經(jīng)紗間和緯紗間的平均中心距分別為a=1.2d和b=1.5d,試求:經(jīng)緯紗的平均直徑dmm、捻度Tt捻/10cm和捻系數(shù)t;經(jīng)密Pt根/10cm、緯密Pw根/10cm和紗線
48、密度yg/cm3;織物的三個緊度ET,EW,Ez。、15分試在同一坐標系中畫出棉和竹粘膠纖維的應力應變曲線,若將兩種纖維混紡,成紗的加工方式、工藝條件和紗線支數(shù)不變,試討論隨著棉纖維含量的增加,其混紡紗的強度、伸長率、吸濕性、導電性、抗紫外和抗菌性的變化及原因。參考p290、15分試定義織物功能的可靠性及使用的安全性,并與織物的風格及舒適性作比較,說明各名詞在紡織材料中的基本表達對象和內容。參見2008-大題-5東華大學20XX 碩士 學位研究生招生考試試題考試科目: 833 紡織材料學 答題要求:1、答題一律做在答題紙上,做在本試卷上無效 2、考試時間180分鐘 3、本試卷不得帶出考場,違者
49、做零分處理一、名詞對解釋每小題5分,共50分纖維與納米顆粒網(wǎng)查納米:長度單位,1nm=10-9m。納米顆粒:又稱納米塵埃,納米塵末,指納米量級的微觀顆粒,它被定義為只是在一個維度上小于100納米的顆粒。紗、絲與復合紗p197、199、紗:由短纖維沿軸向排列并經(jīng)加捻而成,或用長絲加捻或不加捻組成的具有一定細度和力學性質的產品。絲:所謂絲,即連續(xù)長絲束,俗稱長絲紗。復合紗:即由短纖維和短纖維、短纖維和長絲、長絲和長絲、纖維束和紗等組合或復合在一起的紗、絲、線.3初始模量與復模量p100、109初始模量:纖維拉伸曲線的起始部分直線段的應力與應變的比值。即應力-應變曲線在起始段的斜率。復模量:4耐熱性
50、與耐光性p147、155耐熱性:是指纖維經(jīng)熱作用后力學性能的保持性耐光性:纖維經(jīng)受光照后其力學性能保持不變的性能5平衡態(tài)浸潤與鋪展p133平衡態(tài)浸潤:纖維與液體發(fā)生接觸時的相互作用過程達到平衡不變的液體形狀的浸潤稱為平衡態(tài)浸潤。鋪展:即液體形態(tài)一直在變化鋪展的浸潤,稱為非平衡態(tài)浸潤,或稱鋪展浸潤。6非織造布的主結構與輔結構p285非織造布的主結構:是纖維網(wǎng)的結構,即纖維排列,集合的結構輔結構:即加固結構,纖維網(wǎng)主結構是蓬松無強度的,而添加結構賦予纖維網(wǎng)穩(wěn)定的結構和使用性能,故稱加固結構7纖維在紗中的轉移與分布p220纖維在紗線中的轉移:指纖維不在原螺旋線上的向內或向外移動。分布:8主體長度與品
51、質長度p69品質長度右半部平均長度Lp:比主體長度長的那部分纖維的平均長度。主體長度:9雙折射與介電損耗p152、159雙折射:對于某些物質,當光沿著不同方向傳播時,由于在該物質不同方向上的光密度不同,使光的傳遞速度產差異,即折射率的數(shù)值與光的傳播方向有關。介電損耗:電介質在電場作用下引起發(fā)熱的熱量消耗。10、紡織品的安全性與可靠性p371織物可靠性:織物的防護作用與功能的可靠和使用期內的功效保持與穩(wěn)定??椢锇踩裕嚎椢飳θ梭w和環(huán)境的安全程度,即不因各種化學、物理處理使織物產副作用及其他危害。問答與計算題.100分1、12分請給出混紡紗中鑒別纖維和提供該鑒別方法的混合比測量與計算方法,竹漿纖維/粘膠/竹纖維;生物降解聚乳纖維PLA/滌綸PET;羊絨/羊毛2、18分試定義織物的功能、風格和舒適性,給出各自的主要評價指標及對應的測量方法,并說明其在紡織材料使用中的意義。參考2008-大題-53、15分假設一纖維的力學模型為Voight-Kelvin模型,即彈簧和粘壺的并聯(lián)模型,求其蠕變方程;當拉伸應變?yōu)?kt,求其初始模量;當應變=0時,討論其應力松弛。參考2008-大題-64、20分是討論機制物的結構相、排列密度、基本組織和平方米重對其強度、抗彎剛度;透光、透氣;和耐磨、褶皺的影響,并給出理由。5、15分已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數(shù)字化轉型對傳統(tǒng)行業(yè)的影響
- 二零二五年度劈開磚售后服務保障合同
- 2025年度鋼構預制構件生產與供貨合同協(xié)議范本
- 第5單元 走向近代【知識清單】-2023-2024學年九年級歷史上學期期中考點大串講(部編版)
- 2025年度個人技術服務合同(保密協(xié)議)2篇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度個人抵押貸款擔保合同
- 2025年度個人房產交易風險評估與管理合同4篇
- 高中化學知識點
- 2025年度個人房產抵押投資合作合同協(xié)議
- 道德經(jīng)全文及注釋
- 2024中考考前地理沖刺卷及答案(含答題卡)
- 多子女贍養(yǎng)老人協(xié)議書范文
- 安踏運動品牌營銷策略研究
- 彩票市場銷售計劃書
- 骨科抗菌藥物應用分析報告
- 支付行業(yè)反洗錢與反恐怖融資
- 百詞斬托福詞匯excel版本
- 基礎設施綠色施工技術研究
- 寶鋼BQB 481-2023全工藝冷軋中頻無取向電工鋼帶文件
- 車輛定損情況確認書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