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快哉亭記創(chuàng)新教學設(shè)計_第1頁
黃州快哉亭記創(chuàng)新教學設(shè)計_第2頁
黃州快哉亭記創(chuàng)新教學設(shè)計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黃州快哉亭記【教學內(nèi)容】1快哉亭是張夢得所建,由蘇軾命名,蘇轍作記。當時這三人都被貶了官,身處逆境,但都很達觀。亭名很瀟灑,文章很灑脫。2文章主旨:它從寫景入手,以浩蕩的長江帶出快哉亭,接著寫登亭觀覽的快意,然后轉(zhuǎn)入議論,揭出文章主題:心中坦然則無往而不快。3藝術(shù)特點:寫景氣勢雄渾,視野開闊,種種自然景觀,盡收筆底,又各具特色。議論則層層遞進。先說“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后說“其中坦然”,“將何適而非快”;再申說亭子的主人張夢得胸襟曠達,不以貶官為患,而逍遙于山水之間,故“無所不快”。文章縱橫開合,淋漓盡致。前段寓情于景,夾帶敘事;后段議論中帶寫景,借說理以抒懷。全文緊扣一個“快”字,將

2、寫景、敘事、抒情、議論熔為一爐。【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能較大致翻譯課文。 2能力目標:學會閱讀和欣賞情、景、理渾然一體的亭臺記文。 3情感目標:體會文中所寄寓的那種曠達胸襟,無往而不快的人生態(tài)度?!窘虒W方法】朗讀點撥、引導賞析?!菊n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并初步感知。1導入:以人生遇到挫折將如何面對,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導出課題。2作者:蘇轍,字子由,晚年因為隱居于穎水之濱,故自號穎濱遺老,讀書學禪以終,謚號文定。其文平穩(wěn)樸實,亦如其人,作品集名為欒城集,人生觀深受其父兄影響,與其父蘇洵、其兄蘇軾,合稱三蘇,皆為唐宋

3、散文八大家。蘇轍被貶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為遭貶官的蘇軾贖罪,因而遭到了貶官。3題解:快哉亭位于貶謫之地黃州,快哉亭為張懷民所建,蘇軾所命名,蘇轍作記,三人均遭貶官的命運,但面對挫折卻有著極其相似的處世態(tài)度。4讀課文(范讀或錄音),正音并注意句讀。二、疏通文意,理清思路。1結(jié)合課后練習三、四掌握重點字詞句,以學習小組合作形式嘗試翻譯,教師指導點撥。2理清每段大意。第一段:略述水勢及命名者。第二段:描寫亭之所見及說明命名的原由,為后文議論過渡。第三段:引用歷史,表明遇與不遇不在于外物,而在于自得與否。第四段:以張君為例,肯定其自得、“無所不快”的人生態(tài)度?!镜诙n時】一、朗讀全文,找出全文文眼

4、。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亦足以稱快世俗/快哉,此風/ 將何適而非快?/將蓬戶甕牖無所不快/烏睹其為快也哉?。ㄎ难邸翱臁保6?、品讀賞析從哪些語句中讀出了“快哉”的感覺呢?讀出來并和同學們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教師點撥、歸納:(1)景之“快”1首段連寫三層水勢之變,能現(xiàn)水勢之波瀾壯闊。2第二段昔今對比,賞景與思古交錯,寫快哉亭四周所見面積之見、上下之見、日夜之見,其景瞬息萬變,令人驚心動魄;再從不同角度賞玩美景,所見之景磅礴雄偉。(2)人之“快”1“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三國英雄戰(zhàn)場殺敵之意氣風發(fā)、豐功偉績撼動人心,令人拍手稱快。2君(張懷民

5、)不以謫為患,自放山水之間,無往而不快。(3)情理之“快”“士生于世,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只要心中坦然自得,不被名利傷害本性,不受外物羈絆,心中就能永遠保持暢快、寧靜。小結(jié):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蘇轍就是一個隨緣自適、胸懷曠達的智者,因此境由心生,筆下才有如此氣勢雄偉的美景,使情景理渾然一體,全文酣暢淋漓、境界高曠。三、感悟藝術(shù)特色。1寫景自由奔放,寓情于景,一切景語皆情語。2先敘后議,借說理以抒懷。3全文緊扣一個“快”字,將寫景、敘事、抒情、議論熔為一爐。四、結(jié)合課后練習,對比閱讀超然臺記。附錄黃州快哉亭記、超然臺記譯文黃州快哉亭記:長江出了西陵峽,開始進入平地,水勢奔騰浩蕩

6、。南邊與沅水、湘水合流,北邊與漢水匯聚,水勢顯得更加壯闊。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滾滾,就像是無際的海洋。清河張夢得,貶官后居住在齊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來觀賞長江的勝景。我的哥哥子瞻給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在亭子里能看到長江南北上百里、東西三十里。波濤洶涌,風云時而出現(xiàn),時而消失。白天,船只在亭前往來如梭;夜間,魚龍在亭下悲鳴。景色瞬息萬變,令人觸目驚心,不能長久地觀看?,F(xiàn)在我能在亭中的小桌旁席上賞玩這些景色,抬起眼來就看個夠。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見)山脈蜿蜒起伏,草木排列成行,煙云消散,陽光普照,捕魚、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歷歷可數(shù)。這就是把亭子稱為“快哉”的道理。至于沙洲的

7、岸邊,故城的廢墟,是曹孟德、孫仲謀所傲視之處,是周瑜、陸遜率兵馳騁的地方,那些遺留下來的傳說和痕跡也足以使一般人稱快。 從前,楚襄王讓宋玉、景差跟隨著游蘭臺宮。一陣風吹來,颯颯作響,楚王敞開衣襟,迎著風說:“這風多么使人快樂啊!這是我和百姓共有的吧?!彼斡裾f:“這只是大王的雄風,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話大概有諷喻的意味吧。風并沒有雄雌的區(qū)別,而人有是否受到賞識的不同。楚王之所以感到快樂,而百姓之所以感到憂愁,正是由于人們的境遇不同,跟風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士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沒有憂愁?假使胸懷坦蕩,不因為外界的影響而妨害性情,那么,到什么地方?jīng)]有歡樂呢?現(xiàn)在,

8、張君不把役官當作憂患,在辦完了公務(wù)之后,便任情漫游山水之間,這大概是因為他的心胸有超過一般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編門,以破瓦片做窗,都沒有什么不快樂的事情,更何況在清澈的長江中洗浴,面對著西山的白云,竭盡耳目所能取得的快樂而使自己暢快呢?如果不是這樣,那么,連綿的峰巒,深陡的溝壑,遼闊的森林,參天的古木,清風拂搖,明月高照,這些都會成為失意文人感到悲傷憔悴以至難以忍受的景物,怎見得這是能使人快樂的呢?超然臺記:任何事物都有可觀賞的地方。如有可觀賞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樂,不必一定要是怪異、新奇、雄偉、瑰麗的景觀。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饑。依此類推,我到哪兒會不快

9、樂呢? 人們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開災(zāi)禍,因為幸福可使人歡喜,而災(zāi)禍卻使人悲傷。人的欲望是無窮的,而能滿足我們欲望的東西卻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惡的爭辯在胸中激蕩,選取和舍棄的選擇在眼前交織,那么能使人快活的東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這叫做求禍避福。追求災(zāi)禍,不要幸福,難道是人們的心愿嗎?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們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馳騁在事物之外;事物本無大小之別,如果人拘于從它內(nèi)部來看待它,那么沒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橫在我們面前,那么我常常會眼花繚亂反復不定了,就像在縫隙中看人爭斗,又哪里能知道誰勝誰負呢?因此,心中充滿美好和丑惡的爭辯,憂愁也就由此產(chǎn)生了;這不

10、令人非常悲哀嗎!我從杭州調(diào)移到密州任知州,放棄了乘船的舒適快樂,而承受坐車騎馬的勞累;放棄墻壁雕繪的華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遠離杭州湖光色的美景,來到桑麻叢生的荒野。剛到之時,連年收成不好,盜賊到處都有,案件也多不勝數(shù);而廚房里空蕩無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饑,人們一定都懷疑我會不快樂??晌以谶@里住了一年后,面腴體豐,頭發(fā)白的地方,也一天天變黑了。我既喜歡這里風俗的淳樸,這里的官吏百姓也習慣了我的愚拙無能。于是,在這里修整花園菜圃,打掃干凈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縣的樹木,用來修補破敗的房屋,以便勉強度日。在園子的北面,靠著城墻筑起的高臺已經(jīng)很舊了,稍加整修,讓它煥然一新。我不時和大

11、家一起登臺觀覽,在那兒盡情游玩。從臺上向南望去,馬耳、常山時隱時現(xiàn),有時似乎很近,有時又似乎很遠,或許有隱士住在那里吧?臺的東面就是盧山,秦人盧敖就是在那里隱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關(guān),隱隱約約像一道城墻,姜太公、齊桓公的英雄業(yè)績,尚有留存。向北俯視濰水,不禁慨嘆萬分,想起了淮陰侯韓信的赫赫戰(zhàn)功,又哀嘆他不得善終。這臺雖然高,但卻非常安穩(wěn);這臺上居室幽深,卻又明亮,夏涼冬暖。雨落雪飛的早晨,風清月明的夜晚,我沒有不在那里的,朋友們也沒有不在這里跟跟隨著我的。我們采摘園子里的蔬菜,釣取池塘里的游魚,釀米酒,煮糙米,大家一面吃一面贊嘆: “多么快活的游樂??!” 這個時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濟南做官,聽

12、說了這件事,寫了一篇賦,并且給這個臺子取名“超然”,以說明我之所以到哪兒都快樂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第三課時】一、導入并初步感知。1導入:以人生遇到挫折將如何面對,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導出課題。2文體與作者:了解本文文體“記”。回顧以以前學過的帶有“記”字的文章內(nèi)容,然后歸納:“記”是怎樣的一種文體。簡單了解作者。3讀課文(范讀或錄音),正音并注意句讀。4初步感知填空:快哉亭涉及了三個人,分別是 、 以及 ,三個人的共同點是 。(幫助理解主旨)“快哉”一詞貫穿全文,是本文的“文眼”,劃出含有“快”的句子二、再讀課文,重點研討。1從以上七個句子入手,整理出文章的脈絡(luò)、思路,了解作者的感情。2深入探討 “快哉亭”命名的原因。3文中第三段為什么要引用宋玉風賦中的故事?三、拓展與小結(jié)。本文作者認為“不以物傷性”將無往不快。而季羨林在幽徑悲劇一文中有這樣的一段描寫:“我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總是供過于求,經(jīng)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惹起萬斛閑愁我甘于為一些小貓小狗小花小草流淚嘆氣?!蹦闳绾卫斫膺@兩種觀點?【作業(yè)布置】請同學們把你認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