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實驗指導書_第1頁
綜合性實驗指導書_第2頁
綜合性實驗指導書_第3頁
綜合性實驗指導書_第4頁
綜合性實驗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綜合性實驗指導書一、 實驗特色1、鞏固材料力學概念和加強知識的綜合運用;2例如如何減小應力集中的影響,分析誤差的原因等;3設計;4、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儀器的正確應用和加載方法等。二、 實驗要求1、認真閱讀實驗指導書,做預習報告(主要針對第一部分)實驗前交預習報告。2明確試驗目的;在教師指導下分組討論實驗方案。3、課后自行查閱資料,以組為單位,設計實驗方案。45、做實驗并記錄數(shù)據(jù)。6、整理實驗數(shù)據(jù);討論實驗誤差,交實驗報告。三、 實驗原理第一部分、預備知識一、圓管某點的彎曲正應力為: =二、圓管某點的扭轉剪應力為: =三、什么是疊加原理?請討論它的應用范圍。四、彎扭組合變形圓管某點的彎曲正應力

2、為: =圓管某點的扭轉剪應力為: =五、什么是一點的應力狀態(tài),請分別給出單向、平面、空間應力狀態(tài)的概念及平面應力狀態(tài)下的胡克定律。六、習題:1.一點為平面應力狀態(tài),已知 , , ,試求 45斜截面的正應力 =0 xyxy452. 和 45斜截面的正應力 0 xy45的大小和方向。33.現(xiàn)已知:a.自由表面主應力 0 b.可測得另外兩主應力對應的主應變 , ,求另外兩個主應力的大12小。第二部分、實驗方案設計指導1. 用理論分析方法求出測點的主應力大小及方向。2. 用實驗分析手段求出測點的主應力大小及方向。3. 將實驗值和理論值比較,分析引起誤差的主要原因。4. 在彎扭組合作用下,單獨測出彎矩和

3、扭矩。電測法的基本思想是將非電學量如力、扭矩、位移、應變等力學量轉換為電學量如電阻、電容、電感等,再把這些電學量通過儀器放大并測量出來,根據(jù)電學量和力應變改變量的二次轉換儀器就是電阻應變儀。本實驗使用的是靜態(tài)電阻應變儀。見前面習題 3,只要測得該點兩個主應變大小及方向,即可求得該點主應力大小及方向。問題)單向應力狀態(tài)下,沿線應變方向貼電阻片即可,對于二維應力狀態(tài),主應力方向已知,則沿主應力方向貼片。工程實際中,構件的受力形式及構件形狀一般比較復雜,主應力的大小方向往往是未知的。以本實驗為例,此時如何應用電測法測定主應力的大小和方向呢?推薦方案一:1.若已知某點的線應變 、 及剪應變 ,可否求得

4、該點的主應變大小和方xyxy向?2.但是,一點的剪應變 不可測,可否根據(jù)該點的某個方向上的線應變,反算xy出該點的剪應變 ?進而得到該點的主應變大小和方向。xy3.若可行,需要得到測點的幾個線應變?取哪幾個方向為宜?推薦方案二:1.將平面應力狀態(tài)主應變與主應力之間的廣義胡克定律以及線應變和正應力之間習題 2)進而測得一點的線應變,即可算出該點的主應變大小及方向。2.如果可以,需要得到測點的幾個線應變?取哪幾個方向為宜?綜上所述,本部分的難點包括:1.如何用測點的線應變表示出該點的主應變大小和方向?2.如何設計應變片的貼片方案,才能減小誤差?為什么1彎矩 M Rb 與 組成半橋接入。2扭矩T R

5、aRaRcRc四片電阻應變片組成全橋接入。如何設計,才能使理論計算值和實驗計算值具有可比性?圖4(a)圖()實驗裝置電阻應變片在管的 m-m處布片方案如圖 4(by)mx圖 4(b) 測點應變花布置圖1該實驗裝置所用的試件采用無縫鋼管制成一空心軸,外徑 D=40mm,內(nèi)徑d=35.8mm,需實驗時根據(jù)實際尺寸記錄。E=210GPa,實驗裝置如圖 4(計要求初載 P 100N,終載 P 700Nminmax2. 測點到自由端距離 L=mm。扇形加力架加載臂距離圓管軸線L =250mm。13. 荷載增量P=N 。四、實驗設備與裝置1、設備(a)XL3418 多功能材料力學實驗臺;(b) XL211

6、8C 力應變綜合參數(shù)測試儀2、實驗裝置實驗裝置如圖 3 所示。在距自由端長為 L 的截面的 A 點貼片。在水平杠桿端部施加載荷,加力點到薄壁管的中心軸的距離為 L 。1五、 數(shù)據(jù)處理一、理論值計算測點主應力大小及方向。二、實驗值計算() 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求主應變大小及方向;(b) 由主應變求主應力大小及方向,且與理論值比較;() 畫出單元體圖,注意理論計算的主應力方向與實驗計算的主應力方向吻合。三、誤差分析(a) A 點的位置能否靠近固定端,為什么?(b) 分析形成誤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考慮橫力彎曲對剪力的影響,本實驗薄壁管測點所在橫截面哪一點的剪應力最大?為什么?六、思考題1. 測量單一

7、內(nèi)力分量引起的應變,可以采用那幾種橋路接線法?2. 主應力測量中,45直角應變花是否可沿任意方向粘貼?七、 參考文獻12一、試驗目的:1. 用理論分析方法求出測點的主應力大小及方向。2. 用實驗分析手段求出測點的主應力大小及方向。3. 將實驗值和理論值比較,分析引起誤差的主要原因。4. 在彎扭組合作用下,單獨測出彎矩和扭矩。(a)XL3418 多功能材料力學實驗臺;(b) XL2118C 力應變綜合參數(shù)測試儀三、測試記錄:試件幾何尺寸、材料常數(shù)的記錄與測量D=50 mm; d = 44 mm; L =250 mm; L=150 ;1E=199.8 ;= 0.2685;表一 試件相關幾何量的計算

8、D4對中型軸的慣性矩抗彎截面系數(shù)43D314z D3抗扭截面系數(shù)W 149.8210 m3P四、數(shù)據(jù)處理1. 理論值() 計算測點所在截面的彎矩M 和扭矩T;M PLT PL1(b) 計算應力 ,注意各測點 及 值的正負;M WzT WP() 計算主應力大小及方向。 2 12;xyxy222 =; =;12tan =;xy 00 xy表二 原始數(shù)據(jù)記錄格式次數(shù)12電阻片00預調箱號23123讀數(shù) 差值 讀數(shù) 差值 讀數(shù) 差值 讀數(shù) 差值 讀數(shù) 差值 讀數(shù) 差值0/0/-22-22-22-220/09991193039234平均值9.625-14.875-222. 實驗值計算a) 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

9、求主應變大小及方向; 12 2 ; 12090204545902=;=;12 tan =09045 ; 00090b) 由主應變求主應力大小及方向; 12 = E;1112 21 = E;1212 =0c) 將實驗值與理論值比較,畫出單元體圖,注意理論計算的0 片取向應與實0驗測試時的 0 片取向關系。0 =; =1200五、誤差分析1. A 點的位置能否靠近固定端,為什么?不能,固定端處,截面面積的突然變化,會引起應力集中現(xiàn)象,理論計算無法得到該點的準確應力值。2. 分析形成誤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貼片誤差是主要誤差,包括:電阻應變片的位置誤差,角度誤差,以及應變片本身測量的是較小面積內(nèi)的平均應變,并非是某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