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消防安全主題班會第一頁,共二十六頁。案例一案例一2000年3月27日,吉林省松原市扶余縣萬發(fā)鄉(xiāng)中學一棟400平方米磚瓦結構的平房學生宿舍發(fā)生火災。大火燒毀了12間學生宿舍,共415平方米。4名學生在火災中喪生,11名學生被燒成重傷。這是近十年來,吉林省傷亡最慘重的一起校園火災。第二頁,共二十六頁。案例二2002年6月9日晚23時半,云南省昆明市尋甸縣羊街鎮(zhèn)三元莊村小學發(fā)生火災。尋甸縣公安局接報后立即出動派出所民警和消防大隊官兵趕赴現(xiàn)場撲救。由于起火房屋為土木結構舊房,過火較快,撲救工作難度較大,至次日2時半大火才被撲滅,從火場中救出9名學生。大火將住宿在該校同一宿舍內(nèi)的8名男學生燒死,燒毀面
2、積約330平方米的教室4間,學生宿舍7間。2002年6月9日晚,云南省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羊街鎮(zhèn)三元莊小學發(fā)生火災,住校的8名男生被活活燒死。9月22日,這所小學的原校長余長所涉嫌教育設施重大安全事故罪被提起公訴。釀成悲劇的原因,一是由于學生所住的宿舍是年久失修的危房,火災隱患突出;二是學校救援不力,在校的老師甚至忙著抬家具而忘了救學生。校舍為新中國成立前建設的老房子,死亡者為寄宿的學生,最大14歲,最小7歲。起訴書指出,“被告人余長所違反尋甸縣教育局和羊街鎮(zhèn)教管不準小學生上晚自習的規(guī)定,組織小學生上晚自習,并在明知該校五鳳樓系危房的情況下,仍組織該校部分小學生在五鳳樓內(nèi)住宿,管理工作嚴重不負責
3、任”,導致了火災發(fā)生后學生被燒死這一嚴重后果。余長所及他所聘請的律師則認為,此次火災系人為縱火。危房情況已經(jīng)向上級作了報告,并有比較完善的管理制度,校長應無責任;組織學生上晚自習只是違反行政規(guī)定,并不是違法行為?;馂陌l(fā)生后,公安機關查明,原三元莊小學的一位年輕教師對學校不滿縱火釀成了悲劇。第三頁,共二十六頁。第四頁,共二十六頁?;?!火!火!為了讓同學們更深刻認識到學校以及家里防火安全的重要性,現(xiàn)把一些事例匯總起來,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尽?第五頁,共二十六頁?;饒鎏由跃?0法 (一)熟悉環(huán)境法 就是了解和熟悉我們經(jīng)常或臨時所處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環(huán)境。對人們經(jīng)常工作或居住的建筑物,在事先可制定
4、較為詳細的逃生計劃,以及進行必要的逃生訓練和演練。對確定的逃生出口、路線和方法,要讓所有成員都熟悉掌握。必要時可把確定的逃生出口和路線繪制成圖,張貼在明顯的位置,以便平時大家熟悉,一旦發(fā)生火災,則按逃生計劃順利逃出火場。當人們外出,走進商場、賓館、酒樓、歌舞廳等公共場所時,要留心看一看太平門、安全出口、滅火器的位置,以便遇到火警能及時疏散和滅火。只有警鐘長鳴,養(yǎng)成習慣,才能處險不驚,臨危不亂。如1985年4月18日深夜,哈爾濱市最高、最豪華的天鵝賓館發(fā)生特大火災,起火的樓層住著位日本客人,他在18日住進11層時,進房前先在門口看了周圍環(huán)境,知道了疏散出口。當夜里意識到失火后,便穿過煙霧彌漫的走
5、廊直往疏散通道摸去,得以死里逃生。這就是日本客人事先熟悉所處環(huán)境的益處。 第六頁,共二十六頁。(二)迅速撤離法 逃生行動是爭分奪秒的行動。一旦聽到火災警報或意識到自己可能被煙火包圍,千萬不要遲疑,要立即跑出房間,設法脫險,切不可延誤逃生良機。在火場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有人為顧及個人財物等貽誤逃生的案例。1989年,遼寧省某縣就曾發(fā)生過一位青年婦女已經(jīng)逃離險境又返回火場穿衣服、搶拿財物,導致喪生火場的悲劇。一般地說,火災初期煙少火小,只要迅速撤離,是能夠安全逃生的。第七頁,共二十六頁。(三)毛巾保護法 火災中產(chǎn)生的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的含量達到1.28時,即可導致人在13分鐘內(nèi)窒息死亡。同時,燃燒中產(chǎn)生的熱空
6、氣被人吸入,會嚴重灼傷呼吸系統(tǒng)的軟組織,也會造成人員窒息死亡。逃生的人員多數(shù)要經(jīng)過充滿濃煙的路線才能離開危險的區(qū)域。逃生時,可把毛巾浸濕,疊起來捂住口鼻,無水時,干毛巾也行,身邊沒有毛巾,餐巾布、口罩、衣服也可以替代。要多疊幾層,使濾煙面積增大,將口鼻捂嚴。穿越煙霧區(qū)時,即使感到呼吸困難,也不能將毛巾從口鼻上拿開,否則就有立即中毒的危險。 第八頁,共二十六頁。(四)通道疏散法 樓房著火時,應根據(jù)火勢情況,優(yōu)先選用最便捷、最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設施。如疏散樓梯、消防電梯、室外疏散樓梯等。從濃煙彌漫的建筑物通道向外逃生,可向頭部、身上澆些涼水,用濕衣服、濕床單、濕毛毯等將身體裹好,要低勢行進或匍匐爬行
7、,穿過險區(qū)。如無其他救生器材時,可考慮利用建筑物的窗戶、陽臺、屋頂、避雷線、落水管等脫險。如1993年2月14日,唐山市林西百貨大樓特大火災,死80人,傷53人。在幸存者中有一位女性,叫劉麗英,著火時她正在三樓購物,混亂中她趴在地板上,順著樓梯爬到二樓,從窗戶跳出,得以幸存。 第九頁,共二十六頁。(五)繩索滑行法 當各通道全部被濃煙烈火封鎖時,可利用結實的繩子,或?qū)⒋昂?、床單、被褥等撕成條,擰成繩,用水沾濕,然后將其拴在牢固的暖氣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員逐個順繩索沿墻緩慢滑到地面或下個樓層而脫離險境。 第十頁,共二十六頁。(六)低層跳離法 如果被火困在二層樓內(nèi),若無條件采取其他自救方法并得
8、不到救助,在煙火威脅、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也可以跳樓逃生。但在跳樓之前,應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頭、床墊、大衣等柔軟物品,以便“軟著陸”。然后用手扒住窗臺,身體下垂,頭上腳下,自然下滑,以縮小跳落高度,并使雙腳首先著落在柔軟物上。如果被煙火圍困在三層以上的樓層內(nèi),千萬不要急于跳樓。因為距地面太高,往下跳時易造成重傷和死亡。只要有一線生機,就不要冒險跳樓。 第十一頁,共二十六頁。(七)借助器材法 人們處在火災中,生命危在旦夕,不到最后一刻,誰也不會放棄生命,一定要竭盡所能設法逃生。逃生和救人的器材設施種類較多,通常使用的有緩降器、救生袋、救生網(wǎng)、救生氣墊、救生軟梯、救生滑竿、救生滑臺、導向繩、救生
9、舷梯等等,如果能夠充分利用這些器材和設施,就可以火“口”脫險。 第十二頁,共二十六頁。(八)暫時避難法 在無路可逃生的情況下,應積極尋找暫時的避難處所,保護自己,擇機再逃。如果在綜合性多功能大型建筑物內(nèi),可利用設在電梯、走廊末端以及衛(wèi)生間附近的避難間,躲避煙火的危害。如果處在沒有避難間的建筑里,被困人員應創(chuàng)造避難場所與烈火搏斗,求得生存。首先,應關緊房間迎火的門窗,打開背火的門窗,但不要打碎玻璃,窗外有煙進來時,要趕緊把窗子關上。然后,如門窗縫隙或其他孔洞有煙進來時,要用毛巾、床單等物品堵住,或掛上濕棉被、濕毛毯、濕麻袋等難燃物品,并不斷的向迎火的門窗及遮擋物上灑水,最后淋濕房間內(nèi)的一切可燃物
10、,一直堅持到火災的熄滅。如在某市居民區(qū)大火中,就有一位居民依此法與火災作斗爭,結果在全樓各家均被燒毀的慘狀下,唯其一家完好無損,既保住了家庭財產(chǎn),這位居民也安然無恙。另外,在被困時,要主動與外界聯(lián)系,使之及早獲救。如房間有電話、對講機、手機等要及時報警,如沒有這些通訊設備,白天可用各色的旗子或衣物搖晃、向外投擲物品,夜間可搖晃點著的打火機、劃火柴、打開電燈、手電向外報警求援,直到消防隊來救助脫險或在能疏散的情況下?lián)駲C逃生。1994年1月9日,在香港匯豐銀行石咴尾分行火災中,就有10多名職員無路逃生,被迫退入一個房間內(nèi)躲避,保住了生命。在逃生過程中及時關閉防火門、防火卷簾門等防火分隔物,啟動通風
11、和排煙系統(tǒng),都有利于逃生,應注意應用。 第十三頁,共二十六頁。(九)標志引導法 在公共場所的墻面上、頂棚上、門頂處、轉(zhuǎn)彎處,都設置“太平門”、“緊急出口”、“安全通道”、“火警電話”、逃生方向箭頭、事故照明燈等消防標志和事故照明標志,被困人員看到這些標志時,馬上就可以確定自己的行為,按照標志指示的方向有秩序地撤離逃生,以解“燃眉之急”。 第十四頁,共二十六頁。(十)利人利己法 在眾多被困人員逃生過程中,極易出現(xiàn)擁擠、聚堆、甚至傾軋踐踏的現(xiàn)象,造成通道堵塞和不必要的人員傷亡。損人利己,妨礙他人疏散的行為是極不道德的。相互擁擠、踐踏,既不利于自己逃生,也不利于他人逃生。如1994年11月27日13
12、時28分,遼寧省阜新市發(fā)生了震驚全國的特大火災。在一幢單層的藝苑歌舞廳,有233人喪生,就是與被困人員擁擠、踩壓有關。歌舞廳僅有一個0.83米寬的小門,且有5個臺階,發(fā)現(xiàn)失火時,所有舞池中的人立即擁向小門逃生。一人跌倒還未及爬起,后面接踵而至的人便被絆倒,忽啦一下子,逃生者就人疊人地堵住了小門。火場上,死者呈扇形擁在門口處,尸體疊了9層,約有1.5米高,其景慘不忍睹。因此,遇到只顧自己逃生,不顧別人死活的不道德行為和前擁后擠的現(xiàn)象,非但不能參與還要想方設法堅決制止。如看見前面的人倒下去了,應立即扶起,對擁擠的人應給予疏導或選擇其他的疏散方法予以分流,減輕單一疏散通道的壓力,竭盡全力保持疏散通道
13、暢通,以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第十五頁,共二十六頁。第十六頁,共二十六頁。第十七頁,共二十六頁。滅火常識一、火災的四個發(fā)展時期1. 火災初起期火勢會因室內(nèi)氧氣減少而自動減弱。這段時間的長短,隨建筑物結構及空間大小而不同。如初起期未能滅火,火勢將因門窗玻璃或其他薄弱部分的破壞,得到新鮮空氣補充而變大。2. 火災成長期隨著新鮮空氣通道的形成,火勢急劇加強,室內(nèi)溫度迅速升高。當火勢達到一定程度時,會在一瞬間形成一團大的火焰?;饎莩霈F(xiàn)閃爍時人就很難生存了,所以成長期的長短是決定人員避難時間的重要因素。3. 火災最盛期從火勢出現(xiàn)閃爍開始,火災最猛烈,持續(xù)高溫達600-800。這段時間的長短和溫度高低,
14、取決于建筑物的耐火等級。4. 火災衰減期最盛期過后,火勢衰減,室內(nèi)溫度下降,煙霧消散。僅地上堆積物的焚燒殘跡在微微燃燒,火災漸趨平息。由于火災有著如上的發(fā)展過程,人們可以贏得時間,盡快把火災撲滅在初起期。第十八頁,共二十六頁。警鐘長鳴。觸目驚心的案例告訴我們,安全無小事,生命最寶貴,警鐘要長鳴。在我們生活的校園,每一個不安全行為不僅會傷害到自己,而且可能會危及他人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關注安全,關愛生命”應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從身邊點滴的安全小事做起,自覺做到:1、不亂接電源,防止由亂接電源使電流過載導致的火災。2、嚴禁使用破損的插頭、插座等接線板,不購買和使用質(zhì)量低劣的
15、電器產(chǎn)品,一定要選用有國家認證標志的合格電器產(chǎn)品。3、不使用老化、接頭處無絕緣膠布包扎的電線,不使用無插頭的接線。4、不私自安裝床頭燈、臺燈,不要將臺燈靠近枕頭、被褥和蚊帳等易燃物,保持安全距離,不用可燃物直接遮擋白熾燈泡。5、不違章使用電爐、熱得快、電熱杯、電炒鍋、電飯鍋等電熱器具。6、做到人走燈滅,關閉電源,節(jié)約能源,消除隱患。第十九頁,共二十六頁。結論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睂嵺`證明,常見的電器設備引起的火災,如果使用部門或使用者了解必要的消防常識,提高消防意識,火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和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積極地預防,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各種安全隱患,共同創(chuàng)建一個安全、穩(wěn)定、和諧的學習和生活的環(huán)境,第二十頁,共二十六頁。第二十一頁,共二十六頁。第二十二頁,共二十六頁。第二十三頁,共二十六頁。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廣東省安全員C證(專職安全員)考試題庫
- 2025天津市安全員《C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初中數(shù)學課件】親自調(diào)查作決策課件
- 機器人課件-機器人語言和離線編程
- 幼兒園教師禮儀-課件
- 戶外景觀用材生產(chǎn)線設備更新技改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模板-立項備案
- 三只小豬蓋房子幻燈片
- 《小學美術京劇臉譜》課件
- 單位管理制度展示大全人力資源管理篇
- 《護理知識競賽活動》課件
- 《輸液港的護理》課件
- 新修訂反洗錢法律知識培訓課件
- 精彩的儲運部年終總結
- Python開發(fā)工程師招聘筆試題及解答(某大型國企)
- 妊娠期高血糖診治指南
- 2024壓鑄機安全技術規(guī)范
- 綿陽小升初數(shù)學試題-(綿中英才學校)
- 數(shù)據(jù)中心數(shù)據(jù)中心建設項目電氣工程設計方案
- 廣東省深圳市2022年中考英語真題(含答案)
- 四川省瀘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學四年級語文)統(tǒng)編版期末考試(上學期)試卷及答案
- 4 地表流水的力量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 六年級下冊科學人教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