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腎病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_第1頁
小兒腎病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_第2頁
小兒腎病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_第3頁
小兒腎病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_第4頁
小兒腎病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優(yōu)選)小兒腎病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第一頁,共四十頁。(三)流行病學

NS發(fā)病年齡多為學齡前兒童,3~5歲為發(fā)病高峰,年發(fā)病率為2/100000~4/100000,男性多于女性。我國部分省市醫(yī)院住院患兒統(tǒng)計資料顯示,NS患兒約占泌尿內(nèi)科疾病患兒的21%~31%,并且有逐年增多的趨勢。第二頁,共四十頁。二、腎病綜合征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NS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很復雜,目前尚不確。(一)根據(jù)病因,臨床將其分為三類:1.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也稱為特發(fā)性腎病,病因尚不明確,兒童NS幾乎90%以上屬于此類腎病。2.繼發(fā)性腎病綜合征,是指在診斷明確的原發(fā)病基礎上出現(xiàn)的NS。包括感染、藥物中毒、全身性疾病、代謝性疾病、遺傳性疾病等,小兒臨床以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乙肝病毒感染相關腎病最為常見。3.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第三頁,共四十頁。

(二)腎病綜合征的發(fā)病機制腎病綜合征的病變部位是腎小球的濾過膜。腎小球的濾過膜電荷屏障消失,機械屏障消失,以及系膜細胞發(fā)生收縮時,均可造成濾過膜通透性的增加,從而導致蛋白尿的形成。

1.電荷屏障:各種原因導致的腎小球濾過膜的內(nèi)皮細胞以及上皮細胞表面的糖蛋白減少或結構發(fā)生破壞時,均可造成腎小球濾過膜的電荷屏障消失,導致血漿蛋白漏出,進而形成蛋白尿。電荷屏障的減弱和消失主要見于微小病變型腎病。

第四頁,共四十頁。上圖主要反映的是腎小球濾過膜上皮細胞足突的融合。第五頁,共四十頁。

2.機械屏障:各種原因引起的抗原-抗體復合物形成,其作用于腎小球的濾過膜,可導致內(nèi)皮細胞窗孔,以及上皮細胞間裂孔的孔徑直徑大小發(fā)生改變,從而導致腎小球濾過膜機械屏障的減弱或消失,使血漿中的大分子物質漏出。機械屏障的減弱或消失主要見于非微小病變型腎病。第六頁,共四十頁。

3.腎小球濾過膜的通透性增加的機制:確切機制還不是十分的清楚,但隨著腎活檢在臨床的廣泛開展,以及基礎醫(yī)學的進展,提出了以下幾種學說。

(1)T細胞功能紊亂學說:早在20世紀70年代,有人提出T細胞功能紊亂與腎病綜合征有關。此后,大量的動物實驗以及臨床研究表明,腎病綜合征患兒,T細胞不但在數(shù)量的分布上出現(xiàn)異常,而且存在著細胞間相互調(diào)節(jié)作用的紊亂。抑制性T細胞,即CD8的增加,可以導致機體產(chǎn)生某種對腎小球基底膜有毒性作用的淋巴因子。從而消弱了陰電荷屏障,使濾過膜的通透性增加。而輔助性T細胞,即CD4數(shù)量減少和功能的降低。使B細胞產(chǎn)生抗體的功能降低,致腎病綜合征患兒易合并病毒及細菌感染,而使腎病復發(fā)。第七頁,共四十頁。

(2)細胞因子表達異常學說:實驗動物及人類腎病研究表明,腎病綜合征患兒血循環(huán)中存在著一些細胞因子,這些細胞因子具有血管通透活性,參與了蛋白尿的發(fā)生。參與腎病綜合征分子的發(fā)病的細胞因子主要包括,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2受體(IL-2R)、血漿白細胞介素2受體(sIL-2R)、白細胞介素6(IL-6)以及GP130。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又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細胞因子,命名為白細胞介素8(IL-8)。其可影響腎小球基底膜(GBM)含硫化合物的代謝,從而改變其腎小球濾過膜的電荷屏障。腫瘤壞死因子(TNF)可由單核細胞、T淋巴細胞、腎小球系膜細胞產(chǎn)生,其可抑制腎小球上皮細胞合成硫酸類肝素蛋白多糖。SIRS是一種可溶性的免疫抑制因子,由T抑制細胞產(chǎn)生,能抑制B細胞的抗體產(chǎn)生,以及遲發(fā)超敏反應的發(fā)生。第八頁,共四十頁。

(3)呼吸道病毒基因反式激活學說:大約70%的腎病綜合征的發(fā)病、復發(fā)加重前均有呼吸道病毒的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腎病綜合征加重和復發(fā),是機體對感染的非特異性反應。與細胞基因反式激活引起尿蛋白排泄量增加有關。呼吸道病毒基因反式激活,可引起腎小球基底膜硫酸乙酰肝素分解代謝加強,合成代謝減少,從而導致電荷屏障的破壞。第九頁,共四十頁。二、病理生理

(一)大量蛋白尿腎小球濾過膜通過機械屏障及電荷屏障,限制血漿中蛋白分子的漏出。當各種原因導致的腎小球濾過膜的電荷屏障消失或機械屏障消失時,均可造成濾過膜的通透性增加,導致蛋白尿的形成。此外,在某些血管活性物質的作用下,腎小球系膜細胞的收縮,也可以造成濾過膜的通透性增加,導致蛋白尿的發(fā)生。電荷屏障導致的蛋白尿,多為選擇性蛋白尿。機械屏障的消失導致的蛋白尿,為非選擇性的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是腎病綜合征最基本、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變,是診斷腎病綜合征的必需條件。

第十頁,共四十頁。

(二)低白蛋白血癥大量血漿白蛋白從尿中丟失,是低白蛋白血癥的主要原因。

另外,腎小管上皮細胞內(nèi)在吸收蛋白分解增加,機體攝入蛋白量減少,及部分蛋白通過腸壁丟失,也是造成低白蛋白血癥發(fā)生的主要原因。

低白蛋白血癥是腎病病理生理改變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他對機體內(nèi)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及多種物質代謝有多方面的影響。除可致水腫外,還可導致血容量的減少、高脂血癥以及藥代動力學的改變。第十一頁,共四十頁。

(三)高脂血癥

由于低白蛋白血癥,使血漿的膠體滲透壓減低,從而刺激肝臟合成蛋白增加。而脂蛋白具有與白蛋白相同的合成以及分泌的途徑。所以,脂蛋白的合成在腎病綜合征時是增加的。

另外,腎病綜合征時,脂蛋白酶活性下降,致脂蛋白清除力下降,也是造成高脂血癥的一個原因。

高脂血癥對機體產(chǎn)生不利影響,可以促進腎小球的硬化,促發(fā)高凝以及血栓栓塞的形成。第十二頁,共四十頁。

(四)水腫

水腫是腎病綜合征最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由于血漿白蛋白的降低,導致血漿膠體滲透壓的下降,從而致血漿中的水分由血管內(nèi)轉入組織間隙,而形成水腫。

另外,由于血容量的降低,導致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被激活,從而導致水鈉潴留,引起水腫。

此外,還存在利鈉因子的下降、抗利尿激素的增加,均可造成水鈉潴留,引起水腫的發(fā)生。第十三頁,共四十頁。上圖主要表現(xiàn)的是腎病綜合征病理生理的改變。第十四頁,共四十頁。三、臨床表現(xiàn)

不同臨床類型的腎病綜合征的起病年齡有所不同。單純性腎病,以學齡前發(fā)病為主;而腎炎型腎病,則以學齡兒童為多見。腎病綜合征起病相對緩慢,病前往往有病毒和細菌的感染。水腫是腎病綜合征最見的臨床表現(xiàn),往往表現(xiàn)為全身性水腫。首先表現(xiàn)為眼瞼、顏面的水腫,晨起為重,逐漸波及全身;水腫隨體位而變動;下肢的水腫為可凹陷性的;嚴重者還可以見到胸水、腹水,男孩可見陰囊、陰莖的水腫。尿少,是腎病綜合征的另一主要表現(xiàn)。此外,尿中往往有泡沫的形成。腎炎型腎病患兒可有血尿以及高血壓。腎病綜合征患兒的臨床表現(xiàn)還包括腹瀉、面色蒼白、精神萎靡、皮膚干燥、頭發(fā)枯黃等。第十五頁,共四十頁。

四、輔助檢查

(一)實驗室檢查

1.尿常規(guī)(1)尿蛋白定性>(+++);(2)24小時尿蛋白定量≥50mg/(kg·d),是主要診斷依據(jù);(3)尿蛋白/尿肌肝(mg/mg)≥2為腎病范圍的蛋白尿;

(4)鏡下可見紅細胞及管型,見于腎炎性腎病患兒。第十六頁,共四十頁。

2.血漿白蛋白<2.5~3g/dl,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3.蛋白電泳顯示α2、β球蛋白增加,γ球蛋白下降。

4.血清膽固醇增高。

5.血沉增快。

6.血漿纖維蛋白原增高。第十七頁,共四十頁。

7.腎功能:多數(shù)情況是正常的。但在尿量減少時,可出現(xiàn)氮質血癥。短暫、輕度的氮質血癥,見于微小病變型腎病。而持續(xù)、嚴重的腎功能不全,可見于腎炎型腎病。

8.補體下降見于腎炎型腎病的患兒。

9.免疫球蛋白:由于IgG和IgA是中分子蛋白,所以在腎病綜合征的時候,IgG、IgA可通過腎小球的濾動過膜而漏出,導致IgG、IgA的下降。第十八頁,共四十頁。(二)影像學檢查腹部B超:可以見到雙腎明顯的腫大,腎實質彌漫性的損害,另外可有腹水。第十九頁,共四十頁。六、診斷與鑒別診斷

臨床上根據(jù)有無血尿、高血壓、氮質血癥和低補體血癥,將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分為單純性和腎炎性腎病綜合征。(如右圖)項目單純型腎病腎炎型腎病發(fā)病年齡學齡前兒童多見學齡兒童多見臨床表現(xiàn)四大特征四大特征+血尿/高血壓/低補體/氮質血癥病理類型微小病變多見其他病理類型激素敏感性多數(shù)敏感多數(shù)不敏感第二十頁,共四十頁。此外,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還需與繼發(fā)于全身性疾病的腎病綜合征鑒別。部分非典型鏈球菌感染后腎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性腎炎、過敏性紫癜性腎炎、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及藥源性腎炎等均可有腎病綜合征樣表現(xiàn)。臨床上須排除繼發(fā)性腎病綜合征后方可診斷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有條件的醫(yī)療單位應開展腎活體組織檢查以確定病理診斷。第二十一頁,共四十頁。(一)一般治療

1.休息與生活腎病綜合征患兒一般不需要絕對臥床休息,而高度水腫、并發(fā)感染的患兒需要臥床休息,待病情緩解后應逐漸增加活動量。同時對這類患兒應注意預防感染,避免與傳染病人接觸,病程之中不宜接種疫苗。

2.一般治療飲食高度水腫、高血壓患兒短期內(nèi)應給予低鹽飲食,1~2g/d,限制水分攝入。蛋白質的攝入要保證1.5~2g/(kg?d),以優(yōu)質蛋白為主,如蛋、乳、禽、魚等。同時還需補充足夠的鈣劑、維生素D和微量元素。且不能常規(guī)預防性的應用抗生素。第二十二頁,共四十頁。(二)對癥治療

1.利尿劑:適用于高度水腫,尿少,高血壓患兒。雙氫克尿噻、安體舒通的應用量為每天1~2mg/kg;口服治療時候,可以選用速尿,每次1~2mg/kg,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者血漿、糖蛋白靜點以后,應用的效果更好;同時,用藥期間還需要注意藥物的副作用。

2.白蛋白:可以提高膠體滲透壓,起到利尿消腫的作用。當血漿白蛋白<10g/L時,可采用白蛋白靜點。

3.低分子右旋糖酐:是臨床常用藥物,能夠改善低血容量、降低血液黏滯性,應用量為每次5ml/kg。

4.血漿、人血丙球蛋白:臨床上經(jīng)常用于反復感染的患兒。

5.衛(wèi)生宣教:還需要注意對患兒以及家長進行衛(wèi)生宣教,從而使患兒堅持服藥,并且定期復查,避免中途自行停用激素。第二十三頁,共四十頁。

(三)藥物治療

1.首選藥物:糖皮質激素。

2.激素治療原則:始量要足,療程要夠,減量要慢,維持要長。

3.激素用藥前的準備:控制感染;穩(wěn)定血壓;完成各項化驗檢查,診斷明確;對有高凝狀態(tài)的患兒,加用抗凝藥;結核感染者服用雷米封(1mg/kg)。第二十四頁,共四十頁。

4.激素治療方案(1)短程療法:適用于對激素敏感的首發(fā)病例。潑尼松1.5~2mg/(kg·d),最大量≤60mg/d。4周獲得完全緩解者,改為間歇療法(原日量隔日頓服)漸減至停??偗煶?~12周。因其易復發(fā),故此法現(xiàn)已很少應用。(2)中-長程療法:適用于各種類型的腎病患兒。分為誘導治療階段和鞏固治療階段。第二十五頁,共四十頁。誘導治療階段:應用足量潑尼松,2mg/(kg·d)分次服用,療程至少4周,對潑尼松治療不敏感病例,延長至8周,偶有應用12周者。尿蛋白轉陰后至少鞏固2周方始減量。

鞏固治療階段:緩解后改為間歇療法,多為隔日晨頓服原劑量,服4周。以后每2周遞減2.5~5mg至停藥??偗煶?~9個月、一年或更長。

對于使用足量激素≥8周者,可在誘導緩解階段后采用移行減量方法,進入鞏固維持階段。移行減量方法是指用2天潑尼松量的2/3量隔日頓服,另將其余2天量的1/3于次日晨頓服,并逐漸于2~4周內(nèi)減完,每日最大量不超過60mg。如尿蛋白持續(xù)陰性,以后每2~4周減量2.5~5mg,直到0.5~1mg/(kg·d)時維持3個月,以后2周減量2.5~5mg至停藥。第二十六頁,共四十頁。

(3))甲基潑尼松龍沖擊療法:甲基潑尼松龍是高效的、短作用制劑,它有強大的抗炎、抑制免疫的作用。適用于激素耐藥,頻復發(fā)、激素治療部分效應患兒。有時需要聯(lián)合使用免疫抑制劑,療效比單純的免疫抑制劑加基礎劑量的基礎治療效果更好。使用劑量為15~30mg/(kg·次),最大量不超過1g/d。溶液于10%葡萄糖溶液100ml中。1小時之內(nèi)滴入,每日1次,每療程3次,間隔1~2周可以重復第2、第3個療程,同時注意副作用,并監(jiān)測血壓、血電解質。因激素的副作用較多,所以目前臨床上較少使用,宜在腎臟病理基礎上酌情應用。第二十七頁,共四十頁。(4)拖尾療法:間歇療法后期采用小劑量潑尼松0.25~0.5mg/(kg·d),隔日服用一次,長療程(至少3個月)維持。適用于頻復發(fā)或激素依賴的患兒。對在4~8周尿蛋白才轉陰的患兒,可以通過放慢減少潑尼松劑量的速度和(或)拖尾治療,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激素耐藥性的產(chǎn)生。第二十八頁,共四十頁。

(5)治療中激素調(diào)整方法:對于激素治療過程中復發(fā)者,應尋找復發(fā)的原因。如與感染有關,應積極控制感染;如與激素減量有關,應恢復到初始療效劑量或上一個療效劑量,或改隔日療法為每日療法,將激素減量的速度放慢,延長療程;潑尼松療效較差者,換用其他糖皮質激素制劑。(6)激素的副作用:代謝紊亂(如:柯興貌、高血糖、高血壓、骨質疏松、生長發(fā)育停滯等),消化性潰瘍,精神欣快感,失眠等。長期應用激素還易并發(fā)感染或誘發(fā)結核病灶的活動。同時可導致高凝狀態(tài)與血栓形成、無菌性股骨頭壞死及急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等。第二十九頁,共四十頁。

5.免疫抑制劑:適用于激素耐藥頻復發(fā),激素依賴,以及出現(xiàn)嚴重激素副作用的腎病綜合征患兒病例。它可以降低腎病復發(fā)率,延長緩解期,改善患兒對激素的敏感性。(1)免疫抑制劑的選擇:環(huán)磷酰胺是免疫抑制劑中的首選藥,它可以分為口服和靜脈兩種給藥途徑??诜o藥2~2.5mg/(kg·d),分次服用,2~3個月為一個療程,總量不超過200mg/kg。靜脈給藥0.5mg/m2,最大量每次不超過1g,溶于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每個月1次,療程半年;或10~12mg/(kg·d),2天為一個療程,每2周應用一個療程??偭坎荒艽笥?50~200mg/kg。環(huán)磷酰胺副作用有骨髓抑制,表現(xiàn)為白細胞減少,偶有血小板減少的病例。部分患兒還可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脫發(fā)、肝功能損害、出血性膀胱炎、感染以及性腺損害等。第三十頁,共四十頁。

(2)其他免疫抑制劑:環(huán)孢素A,4~6mg/(kg·d),療程6個月。禁忌證包括并發(fā)高血壓,腎功能損害,中度、重度腎小管萎縮和腎間質纖維化等。在使用環(huán)孢霉素A之前,應該確定腎間質、腎小管的健全情況。同時,還需要監(jiān)測血藥濃度,以及肝腎功能,血藥濃度應該在100~150ng/ml之間。如果血肌酐升高>30%用藥前的基礎值,應該減量或者停藥,每次調(diào)整0.5~1mg/(kg·d)。雷公藤多甙片,1mg/(kg·d),最大量<40mg/d。霉酚酸酯,20~30mg/(kg·d),療程半年,對頻復發(fā)或激素依賴型腎病綜合征的效果較好,同時需監(jiān)測肝功能。第三十一頁,共四十頁。

(3)不常用的免疫抑制劑:苯丁酸氮芥,0.1~0.2mg/(kg·d),總量<10mg/kg;硫唑嘌呤,1~3mg/(kg·d),口服,療程3~6個月。第三十二頁,共四十頁。6.其它藥物

(1)免疫調(diào)節(jié)劑:用于反復感染的患兒。左旋咪唑,2.5mg/kg,隔日口服,6個月為一個療程。轉移因子,1支/次,每周2次,療程2~3個月。胸腺肽,5mg/次,靜脈滴注,療程2~4周。丙種球蛋白,0.4g/(kg·次),1次/每日,5天/療程。

(2)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改善腎小球局部血流動力學,減少尿蛋白,延緩腎小球硬化,尤其適用于伴有高血壓的腎病患兒。常用制劑如卡托普利等。

第三十三頁,共四十頁。(3)中藥:辨證施治。(4)降脂藥:存在爭議,缺乏大樣本研究。使用于嚴重高脂血癥的激素耐藥,且飲食調(diào)整無效的嚴重高脂血癥患兒。常用制劑如HMG-CoA還原酶抑制劑(Statins)。其作用為降低血脂,減少脂肪在腎臟的沉積,減輕腎小管間質纖維化,延緩腎動脈硬化的發(fā)生。第三十四頁,共四十頁。

(四)并發(fā)癥的治療1.感染

(1)呼吸道、皮膚、泌尿道感染、原發(fā)性腹膜炎;

(2)選擇有效、腎毒性小的抗生素;

(3)足夠劑量和足夠療程;

(4)避免去公共場所及與傳染病人接觸;

(5)注意衛(wèi)生,加強宣教。

第三十五頁,共四十頁。

2.電解質紊亂與低血容量

(1)低鈉、鉀、鈣血癥:不應長期忌鹽、過多使用利尿劑,注意監(jiān)測電解質并及時補充;

(2)腎病患兒常伴血容量不足,合并腹瀉、嘔吐者易出現(xiàn)低血容量休克;

(3)及時發(fā)現(xiàn)與治療,靜脈輸注低分子右旋糖酐、生理鹽水等張含鈉液,必要時靜點氫化可的松5~10m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