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物理必修一學(xué)問點_第1頁
滬教版物理必修一學(xué)問點_第2頁
滬教版物理必修一學(xué)問點_第3頁
滬教版物理必修一學(xué)問點_第4頁
滬教版物理必修一學(xué)問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滬教版物理必修一學(xué)問點物理公式的書寫、物理計算題的解題格式,都要做到規(guī)范和嫻熟,物理用語也是,必需學(xué)好,它們是學(xué)好物理的基礎(chǔ)。下面是我整理的滬教版物理必修一學(xué)問點,僅供參考盼望能夠關(guān)心到大家。

滬教版物理必修一學(xué)問點

名稱:加速度

1.定義:速度的變化量Δv與發(fā)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Δt的比值。

2.公式:a=Δv/Δt

3.單位:m/s^2(米每二次方秒)

4.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單位時間內(nèi)速度的增加量;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變化量ΔV方向始終相同。特殊,在直線運動中,假如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相同;假如速度減小,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相反。

5.物理意義:表示質(zhì)點速度變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舉例:假如兩輛汽車開頭靜止,勻稱地加速后,達到10m/s的速度,A車花了10s,而B車只用了5s。它們的速度都從0m/s變?yōu)?0m/s,速度轉(zhuǎn)變了10m/s。所以它們的速度變化量是一樣的。但是很明顯,B車變化得更快一樣。我們用加速度來描述這個現(xiàn)象:B車的加速度(a=Δv/t,其中的Δv是速度變化量)

加速度計構(gòu)造的類型

A車的加速度。

明顯,當速度變化量一樣的時候,花時間較少的B車,加速度更大。也就說B車的啟動性能相對A車好一些。因此,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留意:

1.當物體的加速度保持大小和方向不變時,物體就做勻變速運動。如自由落體運動,平拋運動等。

當物體的加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在同始終線上時,物體就做直線運動。如豎直上拋運動。

當物體的加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在同始終線上時,物體就做直線運

2.加速度可由速度的變化和時間來計算,但打算加速度的因素是物體所受合力F

和物體的質(zhì)量M。

3.加速度與速度無必定聯(lián)系,加速度很大時,速度可以很小;速度很大時,加速度也可以很小。例如:炮彈在放射的瞬間,速度為0,加速度特別大;以高速直線勻速行駛的賽車,速度很大,但是由于是勻速行駛,速度的變化量是零,因此它的加速度為零。

4.加速度為零時,物體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相對于同一參考系)。任何復(fù)雜的運動都可以看作是很多的勻速直線運動和勻加速運動的合成。

5.加速度因參考系(參照物)選取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取地面為參考系。

6.當運動的方向與加速度的方向之間的夾角小于90°時,即做加速運動,加速度是正數(shù);反之則為負數(shù)。

特殊地,當運動的方向與加速度的方向之間的夾角恰好等于90°時,物體既不加速也不減速,而是勻速率的運動。如勻速圓周運動。

7.力是物體產(chǎn)生加速度的緣由,物體受到外力的作用就產(chǎn)生加速度,或者說力是物體速度變化的緣由。說明

當物體做加速運動(如自由落體運動)時,加速度為正值;當物體做減速運動(如豎直上拋運動)時,加速度為負值。

8.加速度的大小比較只比較其肯定值。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zhì)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勻速圓周運動中的加速度)的計算公式:

a=rω^2=v^2/r

說明:a就是向心加速度,推導(dǎo)過程并不簡潔,但可以說仍在高

科里奧利加速度

科里奧利加速度

中生理解范圍內(nèi),這里略去了。r是圓周運動的半徑,v是速度(特指線速度)。ω(就是歐姆的小寫)是角速度。

這里有:v=ωr.

1.勻速圓周運動并不是真正的勻速運動,由于它的速度方向在不斷的變化,所以說勻速圓周運動只是勻速率運動的一種。至于說為什么叫他勻速圓周運動呢?可能是大家說慣了不情愿換了吧。

2.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加速度總是指向圓心,即不轉(zhuǎn)變速度的大小只是不斷地轉(zhuǎn)變著速度的方向。

重力加速度

地球表面四周的物體因受重力產(chǎn)生的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也叫自由落體加速度,用/s^2;作為重力加速度的標準值。在解決地球表面四周的問題中,通常將/s^2。理論分析及精的確驗都表明,隨緯度增大,重力加速度/s^2

廣州/s^2

武漢/s^2

上海/s^2

東京/s^2

北京/s^2

紐約/s^2

莫斯科/s^2

北極地區(qū)/s^2

注:月球面的重力加速度約為1.62m/s^2,約為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

勻加速直線動動的公式

1.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

s=V0t+(at^2)/2=(vt^2-v0^2)/2a=(v0+vt)t/2

2.勻加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

vt=v0+at

3.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也是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

v=(v0+vt)/2

其中v0為初速度,vt為t時刻的速度,又稱末速度。

4.勻加速度直線運動的幾個重要推論:

(1)V末^2-V初^2=2as(以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勻加速直線運動,a取正值;勻減速直線運動,a取負值。)

(2)AB段中間時刻的即時速度:

Vt/2=(v初+v末)/2

(3)AB段位移中點的即時速度:

Vs/2=[(v末^2+v初^2)/2]^(1/2)

(4)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在1s,2s,3s……ns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1^2:2^2:3^2……:n^2;

(5)在第1s內(nèi),第2s內(nèi),第3s內(nèi)……第ns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1:3:5……:(2n-1);

(6)在第1米內(nèi),第2米內(nèi),第3米內(nèi)……第n米內(nèi)的時間之比為1:2^(1/2):3^(1/2):……:n^(1/n)

(7)初速無論是否為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zhì)點,在連續(xù)相鄰的相等的時間間隔內(nèi)的位移之差為一常數(shù):△s=aT^2(a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T一每個時間間隔的時間)。

(8)豎直上拋運動:上升過程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下落過程是勻加速直線運動.全過程是初速度為VO,加速度為a

(1)牛頓其次定律定量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guān)系,即知道了力,可依據(jù)牛頓其次定律,分析出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反過來,知道了運動,可依據(jù)牛頓其次定律討論其受力狀況,為設(shè)計運動,掌握運動供應(yīng)了理論基礎(chǔ).

(2)對牛頓其次定律的數(shù)學(xué)表達式F合=ma,F(xiàn)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殊要留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3)牛頓其次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間效果.即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與它的效果是瞬時對應(yīng)關(guān)系,力變加速度就變,力撤除加速度就為零,留意力的瞬間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4)牛頓其次定律F合=ma,F(xiàn)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與F合的方向總是全都的.F合可以進行合成與分解,ma也可以進行合成與分解.

電學(xué)學(xué)問點

1.電路的組成:電源、開關(guān)、用電器、導(dǎo)線。

2.電路的三種狀態(tài):通路、斷路、短路。

3.電流有分支的是并聯(lián),電流只有一條通路的是串聯(lián)。

4.在家庭電路中,用電器都是并聯(lián)的。

5.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金屬導(dǎo)體里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

6.電流表不能直接與電源相連,電壓表在不超出其測量范圍的狀況下可以。

7.電壓是形成電流的緣由。

8.安全電壓應(yīng)低于24V。

9.金屬導(dǎo)體的電阻隨溫度的上升而增大。

10.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溫度有時不考慮)。

11.滑動變阻器和電阻箱都是靠轉(zhuǎn)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絲的長度來轉(zhuǎn)變電阻的。

12.利用歐姆定律公式要留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