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_第1頁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_第2頁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_第3頁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每一位學習歷史的人都喜歡引用這句話,通過瀏覽歷史上的治亂興衰,滄海桑田,探尋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總結歷史的經(jīng)歷教訓,進而讓人知所進退,清醒頭腦,所以學好歷史對于認識歷史趨勢非常重要。下面給大家?guī)硪恍╆P于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1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一、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1)爭鳴的背景:社會大變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潰,戰(zhàn)爭頻繁,私學興起。(2)爭論的問題:核心問題是怎樣治國(德治、仁政,法治,無為而治),還有人性問題、人與人的關系問題、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等。(3)爭鳴的影響: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發(fā)展的基礎。2、孔子、孟子和荀子與儒家思想的構成(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創(chuàng)立儒學,提出“仁〞、“禮〞和“德治〞的主張。教育上:創(chuàng)辦私學,總結出一些教育教學方法。典籍上:編訂“六經(jīng)〞。[附]孔子的重要言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孟子的主張:人性善,民貴君輕,仁政。[附]孟子的重要言論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荀子的主張:人性惡,通過學“禮〞來改變;能夠利用自然規(guī)律來造福人類。[附]荀子的重要言論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天行有?!铺烀弥?。二、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1、董仲舒的主張:大一統(tǒng);免除百家,獨尊儒術;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另:三綱五常)2、漢武帝的措施:免除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推廣儒學。[目的:加強專制集權。影響:加強了專制集權,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三、宋明理學1、程朱理學(1)“二程〞(理學的創(chuàng)始者)指程頤、程顥,其主要觀點有:天理是萬物的本原,倫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2)朱熹(理學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觀點是:理氣論;存天理,滅人欲。2、王陽明(守仁)的心學觀點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無物);致良知(加強道德修養(yǎng),克制人欲,恢復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產生于心,要用良知來支配本人的行為實踐)四、明清之際的儒學1、李贄“離經(jīng)叛道〞(反正統(tǒng),異端)觀點:反對“圣人〞;以為人的物質生活就是天理。2、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指:黃宗羲(著(明夷待訪錄))、顧炎武(著(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處有:反對君主專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張經(jīng)世致用。顧炎武還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學方面成就突出。[言論:黃—天下為主,君為客;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學校。顧—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獨治也……以天下之權,寄天下之人]五、儒學的興衰歷程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2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一、科技成就1、四大發(fā)明出現(xiàn)及完成:造紙—甘肅西漢墓出土了紙,東漢有“蔡侯紙〞;指南針—戰(zhàn)國名“司南〞,宋時用于航海;火藥—唐宋時用于軍事;印刷—隋唐出現(xiàn)雕版印刷,(金剛經(jīng))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畢升發(fā)明活字印刷。2、四大發(fā)明對世界文明的影響:造紙、印刷—文化發(fā)展、思想解放(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火藥—資產階級革命、資產階級政權,指南針—新船路、世界市場====總之,使世界進入資本主義時代。二、漢字與字畫1、漢字的起源和演變:甲骨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看書本識別各種字體),總趨勢由繁到簡。2、中國字畫(1)書法家:東晉王羲之(書圣,(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唐朝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擅于楷書)等。(2)中國畫的分類: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元明清時期文人畫成就突出。三、文學成就(1)詩經(jīng):收錄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詩,分風、雅、頌三部分,是現(xiàn)實主義的源頭、儒家經(jīng)典。(2)楚辭:屈原是代表人,(離騷)是代表作、浪漫主義源頭。(“風〞“騷〞并稱)(3)漢賦:詞藻華美,手法夸大,內容豐富,反映大一統(tǒng)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馬相如、張衡等。(4)唐詩:社會繁榮、對外開放、科舉考試促進了唐詩的繁榮。代表人物有李、杜、白等。(5)宋詞:有柳永、李清照等為代表的婉約派,蘇軾、辛棄疾等為代表的豪放派。(6)元曲:包括元雜劇和散曲,代表人物有關漢卿、馬致遠。(7)明清小講: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市民階層擴大,出現(xiàn)了四大名著以及文言短篇小講(聊齋志異)和挖苦小講(儒林外史)等。四、京劇的產生與發(fā)展:乾隆年間四大徽班進京,后來徽劇與漢調融合,構成京劇。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3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一、新思潮的萌發(fā)1、林則徐開眼看世界:編譯近代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的世界地理志(海國圖志),成為開眼看世界第一人。2、魏源與(海國圖志):在(四洲志)基礎上編成的、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詳實的專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導人們關注世界,啟迪了人們的思想。二、維新思想1、康有為、梁啟超、嚴復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1)康有為:出版(孔子改制考)和(新學偽經(jīng)考),借助孔子宣傳變法,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其思想特點是把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講與中國儒家思想相結合。(2)梁啟超:發(fā)表(變法通議),主張興民權、設議院、變法圖存,反對因循守舊。(3)嚴復:翻譯(天演論),根據(jù)進化論宣傳變法。2、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的作用:推動了變法運動的進行,促進了思想解放。三、新文化運動1、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與主要內容:(1)陳獨秀:創(chuàng)辦(新青年),宣傳“民主科學〞(德先生—democracy,賽先生—science);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學;發(fā)表(文學革命論)。(2)蔡元培:任北大校長時實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針,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活動基地。(3)胡適:發(fā)表(文學改進芻議),倡導白話文。(4)魯迅:寫出(狂人日記)(孔乙己),把反封建與白話文結合起來。(5)李大釗:宣傳馬克思主義。[言論:陳獨秀—主張尊孔,勢必立君,主張立君,勢必復辟……孔教與共和……存其一必廢其一]2、新文化運動影響:思想解放,民眾覺悟,文化轉型,馬克思主義傳播。四、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1、五四運動前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五四前:李大釗發(fā)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2)五四后:李大釗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tǒng)宣傳;與胡適的“問題與主義〞之爭。2、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重大意義:思想解放,工人運動,中共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4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一、孫中山的三民主義1、舊三民主義(1)基本內容:民族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即民族革命,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核心)民權主義—“創(chuàng)立民國〞,即通過政治革命,推翻專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民生主義—“平均地權〞,即社會革命,核定地價,革命后因社會進步所增地價歸國家所有,國民分享。(2)歷史作用:指導了辛亥革命的進行,推翻了清政府,結束了君主專制,建立了中華民國。2、新三民主義(1)“新〞的表現(xiàn)(與舊三民主義的不同):明確提出反帝目的;主張普遍平等的民權;解決農民土地問題(耕者有其田),節(jié)制資本等。(2)歷史作用: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推動了國民革命的興起和北伐戰(zhàn)爭的勝利。二、思想1、-的論著及思想主張(1)關于工農武裝割據(jù)理論的論著有:(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能夠燎原)(2)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論著有:(新民主主義論)(3)關于社會革命和建設的論著有:(論人民民主專政)(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2、思想的影響: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飛躍,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與發(fā)展,并成為中國共產-的指導思想。利于民主革命的勝利,使中國獲得了獨立,并走上了社會道路。三、---建設中華特點社會理論1、內容:方法一:按重大活動的順序來把握,它包括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十二大的內容、南方談話內容。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走本人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社會的本質是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最終實現(xiàn)共同富有;判定實踐的標準是“三個有利于〞,即能否有利于發(fā)展生產力、能否有利于加強綜合國力、能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社會市場經(jīng)濟體制。方法二:按“什么是社會、如何建設社會〞這個核心問題來把握。什么是社會?社會的本質是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最終實現(xiàn)共同富有。如何建設社會?走本人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建立社會市場經(jīng)濟體制;判定實踐的標準是“三個有利于〞:生產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2、意義: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飛躍,是對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并成為中國共產-的指導思想。利于改革開放和當代化建設,使國家富強、人民富有,中國走上了特色社會道路。(注意與思想的意義相比擬;理論的意義包括兩方面:實踐活動及活動效果)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5當代中國科技發(fā)展的主要成就1、兩彈一星(1)主要成就: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美蘇英法);1970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我國成為第五個發(fā)射衛(wèi)星的國家(俄美法日)。(2)獲“兩彈一星功勛〞的有:鄧稼先、錢學森。2、載人航天: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載著楊利偉升上太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把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2005年“神舟〞六號飛船載著費俊龍、聶海勝升上太空。3、雜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雜交水稻,為中國和世界糧食增產做出重大奉獻。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6西方人文精神的發(fā)展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普羅塔戈拉:古希臘智者學派的代表人物,以為“人是萬物的尺度〞,肯定了人的價值。2、蘇格拉底:美德即知識(強調道德的重要性),認識你本人。二、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1、意大利文藝復興的主要成就:但?。ㄉ袂?,薄伽丘(十日談)(“人曲〞),彼特拉克提出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著(歌集)。2、馬丁·路德的核心主張:信仰得救(或:因信稱義)。3、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肯定人的價值,追求人的本性,等。三、啟蒙運動1、啟蒙思想家的主要觀點(1)孟德斯鳩:代表作(論法的精神),反對專制,提倡天賦人權、三權分立(核心是權利的制衡)。(2)伏爾泰:代表作(哲學通信),反對專制,提倡天賦人權、自由平等。(3)盧梭:代表作(社會契約論),反對專制,提倡天賦人權,主張人民主權講、社會契約論。(4)康德:倡導思想自由。[附]重要言論:孟德斯鳩—要防止濫用權利,就必須以權利制約權利;一切有權利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利。伏爾泰—我不同意你講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保衛(wèi)你講話的權利。盧梭—人生而自由,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民眾有權以暴力推翻暴政??档隆瞬皇莿e人的工具,而是本身的目的。2、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維護人的權利。3、啟蒙運動的社會影響:促進了思想解放,影響了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和聯(lián)邦政府的建立、中國的維新運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7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一、經(jīng)典力學1、伽利略、牛頓對經(jīng)典力學的建立所作的奉獻(1)伽利略: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了自由落體定律,創(chuàng)始了以實驗為根據(jù)并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為后來經(jīng)典力學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2)牛頓:提出物體運動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經(jīng)典力學體系構成。2、經(jīng)典力學在近代自然科學理論發(fā)展中的歷史地位:對自然界的力學現(xiàn)象做出了系統(tǒng)、合理的講明,完成人類對自然界認識史上的第一次理論大綜合??茖W擺脫神學的束縛,近代科學進入全面繁榮時代。二、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1)主要觀點:生物是由低級向高級不斷進化的,進化的規(guī)則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2)意義:促進了生物學的發(fā)展;打擊了神創(chuàng)講,促進了思想解放;“適者生存〞成為殖民擴張的借口,也推動了中國維新運動的開展。三、蒸汽機的發(fā)明和電氣技術的應用1、蒸汽機的發(fā)明和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電氣技術的應用(1)蒸汽機的發(fā)明:18世紀60年代英國人瓦特改進了蒸汽機(富爾頓汽船、史蒂芬孫火車)。(2)電氣技術的應用: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fā)現(xiàn)電磁感應現(xiàn)象,德國西門子發(fā)明發(fā)電機,格拉姆發(fā)明電動機,愛迪生發(fā)明了很多家用電器;人類進入“電氣時代〞。2、科學技術進步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①促進了生產力發(fā)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②資產階級確立了對世界的統(tǒng)治;③社會生活(如:衣食住行娛)發(fā)生變化,世界各地的聯(lián)絡愈加密切。四、相對論與量子論(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的運動)1、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及其意義(1)內容:狹義相對論以為,時間與空間隨著物質運動的速度變化而變化;廣義相對論以為,物質存在的現(xiàn)實空間是彎曲的。(2)意義:提示了時間與空間的本質,繼承和發(fā)展了牛頓力學,是物理學的一場革命。2、量子論的提出與發(fā)展(1)提出:德國普朗克。(2)發(fā)展:愛因斯坦用量子論解釋光電效應;后來量子力學建立。五、當代信息技術1、電子計算機與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明和發(fā)展(1)電子計算機:1946年美國研制出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計算機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四個階段。(2)網(wǎng)絡技術:20世紀60年代美國出現(xiàn)互聯(lián)網(wǎng)(因特網(wǎng)),90年代發(fā)展為全球信息網(wǎng)。2、當代信息技術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