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選修4第一單元第三課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捍衛(wèi)者康熙帝_第1頁
歷史選修4第一單元第三課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捍衛(wèi)者康熙帝_第2頁
歷史選修4第一單元第三課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捍衛(wèi)者康熙帝_第3頁
歷史選修4第一單元第三課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捍衛(wèi)者康熙帝_第4頁
歷史選修4第一單元第三課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捍衛(wèi)者康熙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644年,清軍入關,開始了清朝長達268年的統(tǒng)治。清朝皇帝世系表(12帝)入關之前: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入關之后:

(1)清世祖順治(1644-1661)

(2)清圣祖康熙(1662-1722)(3)清世宗雍正(1723-1735)(4)清高宗乾隆(1736-1795)(5)清仁宗嘉慶(1796-1820)(6)清宣宗道光(1821-1850)(7)清文宗咸豐(1850-1861)(8)清穆宗同治(1861-1875)(9)清德宗光緒(1875-1908)(10)溥儀宣統(tǒng)(1908-1912)課標要求:

評述康熙帝在鞏固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中的作用。

第3課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捍衛(wèi)者康熙康熙簡介清圣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8歲登基14歲親政69歲駕崩在位61年年號康熙康熙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是清順治帝的第三子,自幼好學不倦,意志堅毅,剛剛披上龍袍時還是個孩子??滴跏且晃怀錾恼渭液蛙娛录?,他頭腦清醒,文武兼?zhèn)?,對自己講學習,對朝政講勤慎。能較好地處理民族之間的關系,從而開創(chuàng)了康乾盛世,促進了清朝初年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奠定了中國多民族統(tǒng)一國家的疆域。

一、少年皇帝的煩惱1、思考:康熙帝即位時,在鞏固統(tǒng)治上面臨什么問題?三藩叛亂臺灣割據(jù)準噶爾叛亂沙俄入侵鰲拜專權2、康熙帝的個人素質康熙親政——智除鰲拜年輕果敢,充滿智慧賢明有為勵精圖治總攬朝政后二、鞏固統(tǒng)一國家吳三桂三藩即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清王朝認為他們有功,封吳三桂為平西王,駐防云南、貴州:尚可喜為平南王,駐防廣東;耿仲明為靖南王,駐防福建,合起來叫做“三藩”。三藩之中,又數(shù)吳三桂最強。吳三桂當上藩王之后,十分驕橫,不但掌握地方兵權,還控制財政,自派官吏,不把清朝廷放在眼里??滴跫次缓?三藩存在威脅到中央統(tǒng)治。當時康熙只有20歲,周歲才19歲,一個年輕的皇帝,但是康熙在困難面前不畏懼,1673年,清政府下令撤掉三藩藩王稱號,吳三桂等隨即叛亂

。1、平定“三藩”叛亂叛亂范圍:云南貴州福建廣東湖南四川陜西甘肅浙江江西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歷時八年,最終平定了三藩之亂,鞏固了清朝對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一親自指揮啟用漢將重用綠營對康熙平定三藩之亂的評價史學界有兩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平定三藩,消滅了地方割據(jù)勢力,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和維護國家統(tǒng)一。第二種觀點認為:平定三藩,并非明智之舉,難以為功。其依據(jù)有:第一,從原因上看,三藩之亂的發(fā)生是康熙對三藩處理政策不當造成的,漢武帝尚知以推恩令化王國為侯國,最后鏟除王國勢力,康熙在內地未治,人心不一的情況下,卻不以政治手段徐圖,貿(mào)然撤藩,指望軍事手段的速效。第二,從結果來看,興兵八年,禍及十省,使剛剛恢復的社會經(jīng)濟重遭破壞。第三,從性質上來看,康熙與三藩的矛盾,純屬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斗爭,無正義和非正義之分。元朝在澎湖設“巡檢司”,管轄澎湖、臺灣民政,臺灣正式歸屬中央管轄。明朝末年,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統(tǒng)治38年(1624-1662)。2、收復臺灣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啟用降將施瑯,彰顯膽略見識武力收復臺灣,安定東南海疆臺灣設府置縣,促進聯(lián)系發(fā)展

1683年,清軍進入臺灣,鄭成功的后代歸順清朝。

1684年,清政府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施瑯“鄭成功的復臺和施瑯的復臺雖各有具體原因,但是都隱藏著中華民族的大義。”“兩人的處境不同,征臺的出發(fā)點不同,但是他們對臺灣戰(zhàn)略地位的重要性則有同樣的認識,都堅定地主張保衛(wèi)臺灣。探究:如何認識鄭成功收復臺灣與清政府收復臺灣及兩者之間的關系?

康熙時,蒙古族分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個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已歸屬清朝外,其他兩部也都臣服了清朝。準噶爾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來在伊犁一帶過游牧生活。

自從噶爾丹(1644—1697)統(tǒng)治準噶爾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其他部落,又向東進攻漠北蒙古。噶爾丹自以為有沙俄撐腰,十分驕橫,以追擊漠北蒙古為名,大舉進犯漠南,威脅到中央王朝。3、平定準噶爾部

噶爾丹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長北方”,陰謀分裂祖國??滴醯蹧Q心清除葛爾丹的殘兵,發(fā)誓如果清軍糧草斷絕,“朕必噬雪窮追,斷部回師”,最終迫使葛爾丹兵敗自殺。

1690年,康熙帝三次御駕親征,采取分兵合圍的戰(zhàn)略,通過烏蘭布通和昭莫多戰(zhàn)役,擊潰了葛爾丹勢力。《平定準噶爾圖卷》局部該圖示為“伊犁河”與“大營”的受降場面★尊重各民族文化傳統(tǒng)1、多倫會盟

康熙三十年(1691)在多倫諾爾(今多倫)與蒙古各部貴族進行的會盟。加強與蒙藏民族的團結,在蒙藏地區(qū)冊封四大活佛,直轄于清廷,保護了佛教,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還加強了清王朝對漠北地區(qū)的管轄.

*冊封活佛

五世班禪羅桑益喜塑像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清銅鎏金章嘉呼圖克圖坐像哲布尊丹巴佛像四大活佛直轄于清廷,既保護佛教,尊崇活佛,又達到分而治之。順治帝:冊封五世達賴康熙帝:冊封五世班禪國務委員會見十一世班禪十四世達賴現(xiàn)已形成達賴和班禪必須經(jīng)中央政府確認方能得到認同活佛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元代。元朝皇帝忽必烈封薩迦派教主八思巴為“西天佛子,化身佛陀”,此后元代人就開始稱西藏高僧為“活佛”,這時它指宗教修行中取得一定成就的僧人。到活佛轉世制度創(chuàng)立后,它才成為寺廟領袖繼承人的特稱。

第十一世班禪

額爾德尼?確吉杰布寫有三名侯選男童

名字的象牙簽

2、恢復開科取士

康熙尊崇儒家文化,恢復開科取士,廷攬漢族文士康熙十七年(1678),曾開“博學鴻儒科”,由在京三品以上大臣,在外各地督撫,保薦有一定才學和聲望的知識分子,直接進行殿試,只考詩賦,不考八股,一經(jīng)錄取,即授翰林院官職。這一次“特科”,招羅了漢族知識分子中的“名儒”如朱彝尊、湯斌、毛奇齡等143人。

緩和了階級、民族矛盾,加快了滿族文化的發(fā)展步伐。三、維護國家主權雅克薩尼布楚雅克薩之戰(zhàn)清軍雅克薩戰(zhàn)役使用的槍炮神威無敵大將軍炮

《尼布楚條約》意義:1、是中國和西方國家在平等協(xié)商下簽訂的第一個近代性質的邊界條約;2、從法律上確定了中俄東段邊界,維護了邊界穩(wěn)定。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等南到南海諸島清朝行政區(qū)劃:

包括18個省,

5個將軍轄區(qū),

2個辦事大臣轄區(qū)我國遼闊的版圖在清朝前期最終奠定四、對康熙帝的評價康熙帝的自我評價晚年的康熙帝曾對自己的一生作過評價,他引用諸葛亮的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一、

削平三藩,鞏固統(tǒng)一。

二、

統(tǒng)一臺灣,開府設縣。

三、

反擊侵略,簽訂條約。

四、

親征朔漠,和善蒙古。

五、

重農(nóng)治河,興修水利。

六、

移天縮地,興修園林。

七、

興文重教,編纂典籍。

八、

引進西學,學習科技。

康熙帝的一生政績

后人對康熙帝的評價問題一種觀點是對康熙的稱頌——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

1、機智果敢。八歲即位,十六歲智擒螯拜,穩(wěn)定了朝廷秩序。2、維護并鞏固了國家統(tǒng)一。平定三藩之亂和準葛爾貴族葛爾丹的叛亂,派兵攻入臺灣設立臺灣府;加強對西藏地區(qū)的統(tǒng)治;組織雅克薩之戰(zhàn),迫使俄國簽定《尼不楚條約》維護了國家的領土主權。3、學識淵博,弘揚了中國古代文化。一生苦研儒學,推崇程朱理學,開博學鴻儒科,編撰《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康熙字典》。4、重視農(nóng)業(yè)發(fā)展。實行更名田制度和攤丁入畝制度,推動了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5、拉開了長達150年的“康乾盛世”的序幕另一種觀點是對康熙的重新評價——延誤了歷史的進程認為康熙帝有才無識,沒有把握住歷史的機遇,因循誤國。所謂的“康乾盛世”只能說是落日的余輝。從康熙所處的時代來看,中國和世界都處于新舊交替的緊急關頭.英國開始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歐洲列強的殖民擴張已經(jīng)達到了中國的鄰邦,俄國勢力已經(jīng)深入到我國的黑龍江流域,正中形勢對于清王朝既是挑戰(zhàn)又是機遇,如果能借機了解西方,加快中西經(jīng)濟文化交流,學習西方先進技術,進行社會改革,率先在中國建立資本主義強國,就可以避免近代中國的厄運.育德勤民如何評價康熙帝:★功績:①管理邊疆平定噶爾丹叛亂冊封五世班禪平息“三藩之亂”收復臺灣并設臺灣府②抗擊沙俄:雅克薩反擊戰(zhàn);劃定邊界③發(fā)展經(jīng)濟:治理黃河,獎勵墾荒,厲行節(jié)儉等★消極:①興文字獄;②對外輕視西方清代最著名的文字獄首先發(fā)生在康熙一朝,共有兩起:一起是"明史獄"。浙江烏程(今吳興)人莊廷攏買得鄰居明大學士朱國楨的明史遺稿,邀集名士加以編輯,并增補明末崇禎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